'我國能源需求重心正逐步轉向生活消費側'

能源 中國石油 技術 經濟 石油 天然氣 煤炭 經濟視野網 2019-08-25
"

8月22日下午,國家高端智庫建設試點單位——中國石油集團經濟技術研究院在北京舉行2019版《世界與中國能源展望》報告發佈會。這是該院連續第四年發佈《世界與中國能源展望》報告,著眼從當前到2050年全球能源轉型和中國能源變革趨勢,為政府、企業以及研究機構提供決策參考。

但是2050年前工業用能在終端用能的比重還將超過50%,這與中國工業門類齊全,以及作為全球製造業大國的地位密切相關。中國的用能結構將更加清潔、低碳、多元,終端用能結構將繼續維持電代煤、氣代煤趨勢,非化石能源與油氣在一次能源消費的比重到2050年將超過煤炭。石油需求預計2030年前後達峰,峰值為7億噸左右;天然氣2035年和2050年需求量分別達到6100億和6900億立方米。這意味中國長期內是全球油氣市場的重要參與者。

而對於世界能源發展趨勢,報告認為,將加快向多元化、清潔化、低碳化轉型。一方面得益於世界一次能源消費增速的逐漸放緩,另一方面得益於新能源技術的不斷進步。基準情景下,2050年前世界一次能源需求將持續增長並達到182億噸,增速明顯放緩。2050年,油氣佔比約在55%。未來世界油氣的增長將更加集中於亞太地區,而供應增長則主要來自美洲、中東等地,這使得亞太地區在2025年成為世界唯一的原油淨流入地區。亞洲天然氣進口量的增加也使得全球天然氣貿易更加活躍,LNG市場更加繁榮。但若世界逆全球化形勢加劇,則將很大程度上制約油氣貿易,影響油氣需求,而各國為了確保本地能源安全,或將加大煤炭等本地資源開發力度,拖慢應對氣候變化節奏。

中國石油集團規劃計劃部總經理楊華在致辭中指出,全球向綠色、低碳能源轉型的方向日益成為共識,但對轉型路徑與預期進程的分歧也日益突出。能源轉型是能源發展階段性變化的表徵,社會經濟發展階段決定能源發展進程,技術進步決定能源轉型的邊界,政策選擇引導能源發展的節奏與力度。中國石油發佈能源展望報告,就是希望給世界一箇中國視角,從多角度推演能源轉型的最佳路徑。

中國石油經濟技術研究院副院長姜學峰告訴記者,基於過去一年社會經濟格局新變化、能源政策新調整、傳統和新興技術新趨勢,報告在世界能源展望部分增設了逆全球化情景,同時設置了油氣生產技術突破和氫能汽車更早突破兩個案例。在中國能源展望部分,根據現階段關心的熱點焦點問題增設了不同情景,即美麗中國情景和智能互聯情景,並就氫能汽車更早突破案例進行了分析。希望通過多路徑分析,為行業決策提供更多視角和更多參考。

發佈會上,中國石油經濟技術研究院石油市場研究所主任工程師王利寧博士代表研究團隊分享了主要研究成果。他介紹說,2018年全球溫室氣體排放再創新高,但極端天氣的頻發,使人們意識到保衛全球家園刻不容緩,全球貿易摩擦升級和美國能源獨立影響世界政治經濟以及能源發展和格局變化。化石能源清潔化和非化石能源規模化發展仍是未來能源發展大趨勢,技術和政策將協同發力引導能源變革。

國家能源局原副局長張玉清,清華大學教授、國際氫能學會(IAHE)副主席毛宗強,電力規劃設計總院副院長徐小東,國家能源技術經濟研究院副院長李瑞峰,中國石油集團規劃計劃部副總經濟師朱興珊以及中國石油經濟技術研究院石油市場所所長戴家權對報告進行了精彩點評。

原標題:中國石油集團經濟技術研究院發佈2019版《世界與中國能源展望》報告

凡本網註明“來源:XXX(非經濟視野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立場。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