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砂故事——窯與煤

能源 陶瓷 收藏 紫砂風雲 2017-06-27

宜興的陶瓷產業大多集中於丁蜀鎮地區,因地理、自然條件優越等原因之外,還因為其西南山區有著豐富的林木柴薪——彼時,龍窯都是要用松枝慢慢燒的。整個丁蜀地區以每年兩千窯計算,每窯以鬆柴一百二十擔為計,全年需用二十五萬擔松枝。如此巨大的消耗,對自然來說,是個異常沉重的負擔,我們的先輩自然意識也到了這個問題。紫砂故事——窯與煤

約九十年前,白宕裡的大窯戶葛德和行的老闆葛翼雲看到外地其他行業的窯爐用煤做燃料便也開始了試驗。而這個試驗的成功改變了整個紫砂行業。

起初使用的煤炭,主要是“南煤”,而且是由一家鐵匠鋪兼營供給的。到1925年,由於以煤代柴的逐步推廣,煤炭的使用量增加,煤棧也變多了。起初,丁蜀地區四個窯戶合辦了一個振華煤棧,後來約1935年,華蔭棠在丁山開設了華盛煤棧,就此取代了振華煤棧的所有業務,同時也降低了煤價。

紫砂故事——窯與煤

這段期間,丁山窯廠的煤由華盛煤棧統籌經營,長興煤礦供應,煤礦的老闆是一位叫劉子谷的先生。劉家祖上做官,其伯父受實業救國影響毅然賣了祖產到長興開煤礦。劉子谷亦是同樣的心思,同時,他也是一位能幹的礦山工程師,歸國後便隨父親日夜忙碌在礦山。

抗戰爆發,劉子谷自然也不願意將煤運到淪陷區給日本人使用,寧願用驢子馱運,將煤送到尚未淪陷的丁山。然而這樣顯然是不足以支撐整個煤礦的。

彼時,劉子谷的好友便勸說其將煤運到上海區,劉子谷自然不肯。然而世道艱難,好友又直拍胸脯子打包票絕對只給中國人用。劉子谷這才勉強答應。

然而,船隊至烏溪口,忽遇狂風暴雨,無法繼續行業。然而烏溪口有國民黨把守著,無特別通行證不能進港。劉子谷心急如焚,連夜冒雨求救於華蔭棠先生。

華蔭棠與當時把手的軍官有一面之緣,又得知其喜愛搓麻將,便想了一個妙招。

經過巧妙的安排,華蔭棠與軍官坐到了麻將桌上,正玩得起勁,華盛煤棧的職工便匆匆找來在華面前低語幾句,華皺眉,揮揮手。一會兒又來一個,接二連三,軍官不樂意了,終於發問,“華先生有什麼困難同我講嘛!”

華蔭棠這才長嘆一聲嗎“說也無用,棧裡斷煤,而運煤的三十多條小船又在烏溪口進不來,如此狂風暴雨,恐怕是要翻了……”軍官聽罷一拍大腿,當即將船放了進來。

至此,成就了一段傳奇佳話。

可惜世事難測,1939年長興煤礦還是在戰亂中被炸燬了。

紫砂故事——窯與煤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