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燃冰神話

能源 核技術 石油 海洋學 證券市場週刊 2017-05-28

開採可燃冰危險大大,如果礦藏受到一點點破壞,可燃冰就會迅速分解,只留下一攤水,甲烷氣體躥出,它產生的溫室效應要比二氧化碳至少大20倍。另外,甲烷進入水中會消耗氧氣,海底生物會死掉。甲烷氣體還會使海底軟化,導致海嘯或海底滑坡,誘發海洋地質災害。

王安/文

老天似乎給咱送下一個大餡餅:5月18日,國土資源部中國地質調查局宣佈,在南海北部神狐海域成功試採可燃冰。消息暗示,中國可在2030年前後實現可燃冰商業性開採。

普天同慶咧:美國曾經是世界最大的石油進口國,然而在2008年後幾年間,美國的石油和天然氣產量雙雙躍居世界第一,不但自給自足還大量出口——美國用頁岩油創下奇蹟,這回輪到中國靠可燃冰逆天了,中國人不怕美帝在馬六甲卡脖子了,要主導全球能源供給。

可燃冰是個好東西,且儲量巨大,據說,僅中國海域預測遠景資源量就可達到800億噸油當量,世界資源量約為2100萬億立方,可供人類使用1000年。但為什麼老外對這好東西卻敬而遠之?除去開發技術難度大,經濟成本高外,破壞環境是一大顧忌。

據說,開採可燃冰危險大大,如果礦藏受到一點點破壞,可燃冰就會迅速分解,只留下一攤水,甲烷氣體躥出,它產生的溫室效應要比二氧化碳至少大20倍。另外,甲烷進入水中會消耗氧氣,海底生物會死掉。甲烷氣體還會使海底軟化,導致海嘯或海底滑坡,誘發海洋地質災害。如果真鬧成這樣,咱就成了人類公敵了。

但可燃冰真的很有誘惑。CCTV興奮地告訴大家,加100升的可燃冰,能讓汽車跑5萬公里。乖乖,這太妙了,真的嗎?真的,比這還妙。有這麼種說法:理論上1 升可燃冰經過核聚變產生的能量相當於300升汽油,100升可燃冰就可以帶來30000升汽油的能量,假如每百公里油耗6升,汽車就能開50萬公里。

但是,啥事都有先決條件。北京首都機場到天安門廣場需要多長時間?理論上說,半小時。先決條件是什麼?所有閒雜汽車和行人都不上路,所有紅綠燈、探頭、交警都閉眼。而100升可燃冰讓汽車跑5萬公里的前提條件是:可控核聚變。不妙的是,雖然人類已經掌握了核聚變的方法,如氫彈爆炸,但商用可控核聚變還不成,至少還需要50年的努力。而沒有可控核聚變,100升的固體可燃冰只能釋放出16.4立方米的天然氣,汽車只能跑200多公里。

這餡餅貌似有點遙遠?這讓我想起多年前的一個餡餅。

2007年5月4日,新華社報道說,中石油在渤海灣灘海地區發現儲量規模達10億噸的大油田——冀東南堡油田。

兩個月後,網上就有文字對此質疑:這個10億噸大油田是拼湊的,單油田只有9億噸地質儲量,其中只有4億噸是探明儲量。中石油說年產1000萬噸,可開採100年。採收率100%?吹牛皮。稠油很難達到可採40%,就按40%計算,4億多噸只能採出1.6億噸,只夠採16年。2006年,全國石油勘查新增探明地質儲量9.49億噸,新增探明經濟可採儲量卻只有1.72億噸,對比一下就知道南堡油田9億噸地質儲量中的水分了。

及至2013年9月蔣潔敏落馬,那時蔣已從中石油董事長任上轉至國資委主任,南堡油田的的謊言才被拆穿——南堡油田可採儲量為0.857億噸,與當初的宣傳相去甚遠。

這損失可不僅是浪費人的感情——冀東油田大上鑽井,大建輸油管線,結果是三分之一高產、三分之一低產、三分之一空井,可採儲量僅為宣傳的五分之一。更糟的是,因為宣稱發現了大油田,緊鄰的曹妃甸也歡欣雀躍,決定在首鋼搬遷的基礎上建一個石化基地,提出“大港口、大鋼鐵、大化工、大電力”的宏偉藍圖……

但願可燃冰不是南堡油田。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