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歡君臨,就點個關注吧

江西,素有“吳頭楚尾、粵戶閩庭”之說法,乃“形勝之區”。

對於新中國而言,這個地方更加意義非凡。

我黨獨立領導的第一個工人運動所在地、我軍誕生地、八一南昌起義、第一個農村革命根據地、中華蘇維埃共和國臨時中央政府所在地,都是在江西。

另外,長征的起點也是在江西贛州。

前些天,領導人就來到這裡,向中央紅軍長征出發紀念碑敬獻花籃。

同一天,還視察了江西金力永磁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贛州有一個縣叫龍南縣,該地區離子型重稀土儲量佔世界已探明儲量的70%,被稱作“中國重稀土之鄉”。

在這個時間節點上來到長征的起點,又視察稀土產業,背後的意義不言而喻。

那麼,稀土,這個中國重要的資源,在未來會承擔什麼樣的角色呢?

我們今天就聊聊稀土故事。

1

磨人的小妖精

1787年的一天,瑞典一個炮兵中尉阿倫尼烏斯在一個叫伊特比的小村莊淘寶。

俗話說,不喜歡研究地質的化學家不是好中尉,這哥們雖是為軍官,但在朋友的薰陶下,對地質和化學非常感興趣。

所以他才會來到伊特比,這裡一直都是長石的開採基地,他想看看能不能撿到有意思的東西。

這一天他果然發現一塊黑黑的東西,跟其他的礦石不一樣,他的第一反應就是:這貨,哥沒見過,肯定不一般。

然後他就拿回家研究,但畢竟是水平次了點,研究了好多天啥都沒研究出來。於是他就把這塊石頭給了一個化學家朋友,加多林。

作為專業人士,加多林就NB多了,然後一研究就是好幾年……

終於在1794年發表了研究成果,聲稱發現了一種新物質,他以小村莊的名字命名為釔,那些黑黑的東西就是氧化釔(Y2O3)。

因為那個年代,西方科學界習慣把不溶於水的固體氧化物都叫土,所以氧化釔也被叫做釔土,又因為當時的人覺得釔土很稀有,所以又被叫做稀土(Rare Earth)

1803年,幾個科學家發現了第二種稀土,鈰土。

1839年,有個叫莫桑德爾的科學家發現,那些釔土、鈰土其實是好幾種氧化物的混合體,只不過他們的化學性質非常接近,難以區分,所以被誤以為是同一種物質。

他從那些氧化物中分離出了其他幾種稀土物質。

到1907年,科學家從最初的釔土和鈰土中各自分離出了8種稀土元素!

就是這麼傳奇。

最後一種稀土元素的發現用了40年。

1942年,美國集結了當時西方除了德國之外幾乎所有最頂尖的科學家,動員了10萬多人實施了一個大項目-曼哈頓計劃,也就是製造原子彈。

為了得到高純度的濃縮鈾,人類最聰明的大腦找到了當時最先進的分離技術。

1947年,正是在用這種分離技術製作濃縮鈾的時候,科學家發現了最後一種稀土元素-鉕。

至此,17種稀土元素被人類找全了。

曾經的造富神話還能重現嗎?

從1794年-1947年,稀土這17個磨人的小妖精折騰了人類153年。

但在發現稀土的前120多年裡,科學家並不知道它們能幹啥,頂多當個低端的添加劑。

而且,前面講了,稀土元素化學性質太接近,分離提純難度很大,相關研究進展緩慢。

直到一戰前後,以愛因斯坦為首的那幫大神們給光學、電磁學等學科帶來飛速發展,科學家才發現,這些稀土元素的光、電、磁、熱、催化等性能相當強悍。

於是對稀土的研究開始加速。

但在二戰以前,大部分研究工作還是集中在分離提純,畢竟這個真的很難,現在能掌握的國家也沒幾個。

第一個讓稀土一鳴驚人的應用是在激光領域。

最早的激光器誕生在1960年,第二年稀土就被應用到了激光器中,從此激光再也沒有離開過稀土。

然後,稀土在軍事、冶金、石油化工、電子、機械等領域都大放異彩,可以生產熒光材料、電池材料、電光源材料、永磁材料、儲氫材料、精密陶瓷材料、激光材料、超導材料、磁光存儲材料、光導纖維材料等。

簡單一句話,在高科技領域,只有人類還沒發現的用途,沒有稀土不能勝任的用途。

曾經的造富神話還能重現嗎?

資料來源:公開資料,君臨整理

由於用途太多效果太好,所以稀土被稱作“工業的維生素”。

2

一代神礦

1927年,著名的地質學家丁道衡在內蒙古發現白雲鄂博礦,他認為那是一座大型鐵礦。

1933年丁道衡把礦物樣本給了礦物學家何作霖讓他進一步研究。

1934年,用僅有的偏光顯微鏡,何作霖在礦物樣本中發現了兩種新物質,他分別命名為白雲礦和鄂博礦,再後來發現它們是傳說中的稀土礦物。

何作霖大喜,中華大地,終於發現了稀土。

根據樣本的稀土含量,他預測白雲鄂博礦將是一座稀土大礦。

然而,戰亂讓中國的科研工作幾乎停滯。

新中國成立後,為了組建包鋼,國家在1958年聯合蘇聯組織了一支科考隊,對白雲鄂博礦進行深入考察,早已成為世界著名礦物學大師的何作霖擔任中方領隊。

很快,研究成果驗證了何作霖20多年前的預測。

白雲鄂博不僅僅是個大鐵礦,還是一個超級大稀土礦,稀土儲量佔當時世界已探明儲量的80%

白雲鄂博在蒙語中的意思是"富饒的神山",事實證明它確實是受到了上天的眷顧。當時在白雲鄂博礦共發現了150多種礦物,除了鐵和稀土,還有大量的鈮和鉭等稀有金屬。

白雲鄂博無比豐富的礦藏讓中央大為振奮,包鋼也因此被共和國寄予厚望。

1959年10月,周總理親自為包鋼一號高爐剪綵,享受這一殊榮的,中國沒有第二家。

曾經的造富神話還能重現嗎?

包鋼沒有讓白雲鄂博的稀土繼續沉睡下去,1961年建立了“8861”稀土實驗廠。

中國稀土產業就此誕生。

1997年,以“8861”稀土實驗廠為基礎的稀土高科(600111)上市。

2007年,包鋼把旗下所有的稀土資產都置入稀土高科,這就是著名的包鋼稀土

2015年,在整合了內蒙、甘肅等地的稀土公司之後,包鋼稀土改名為北方稀土

一代神礦白雲鄂博,不僅讓北方稀土成為世界第一大稀土公司,也支撐著全國乃至全世界的稀土產業,某種意義上也是支撐著全球的科技產業。

曾經的造富神話還能重現嗎?

3

普天之下,莫非中土

從發現稀土有神奇特性的那天起,西方就把稀土當做戰略資源,把稀土研究當做核心機密,對中國封鎖技術。

但他們不知道,中國有句話叫“自力更生”

從1961年“8861”稀土實驗廠建成開始,中國就獨立開始了在稀土領域的研究工作,而且很快就有了突破。

1962年,中國投產了601和602稀土裝甲鋼。

大家知道這兩種產品的意義是什麼嗎?

1959年-1961年是新中國歷史上最艱難的時期。

特殊的歷史原因加上蘇聯撤走了全部專家、撕毀了幾百份合同,我們舉步維艱。

飯都吃不飽,工業更是孱弱。

當時我們自己生產的59式主戰坦克剛剛問世,裝甲材料本來是從蘇聯進口,卻突然斷供了,沒有裝甲,坦克無法制造。

飢寒交迫、忍辱負重,是那個年代中國科研人員的真實狀態。

就是在這樣的狀態下,他們很快就讓我們的稀土應用取得了開門紅,也讓59式坦克在此後的幾十年裡成為我軍的主戰坦克。

​1963年,冶金部又成立了包頭冶金研究所(包頭稀土研究院前身)。

曾經的造富神話還能重現嗎?

當年,我們還緊跟國際步伐研製出了摻釹玻璃激光器。

不過遺憾的是,在人力物力都非常有限的那個年代,我們在稀土上的研究成果總體不多,關鍵的分離提純技術遇到瓶頸。

直到1972年,中國稀土產業史上最重要的人物、北大教授徐光憲出場了。

那一年,他終於結束了在江西“五七”幹校的養牛改造工作,回到北大化學系。

跟那個年代無數熱愛這個國家的留美科學家一樣,徐光憲在建國後不久就毅然決然地回到了祖國。

文革期間,他也跟無數留美科學家一樣,被批鬥、被下放到農場幹苦力。

但無怨無悔。

回到北大後他了解到國家對稀土分離提純很重視,但進展緩慢。

於是,他以極大的熱情參與進來。

僅僅三年後,他用西方人認為不可能的方法實現了突破,設計了一套傻瓜式的稀土分離提純系統,並提出了稀土串級萃取理論。

隨後,徐光憲開展講習班,他的技術在當時三大國營稀土廠(包頭稀土三廠、上海躍龍化工廠、珠江冶煉廠)得到普及。

徐光憲的這套方法和理論體系在後來幫助中國改變了全球稀土進出口格局,他本人也因此被稱為“中國稀土之父”,並且獲得了2008年度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

原本我們只能賣稀土礦,那是真的當土賣,即便如此出口量也非常少,那時候世界第一大稀土出口國是美國。

由於徐光憲的存在,中國的稀土分離技術走在世界前列,到80年代隨著改革開放的大潮澎湃不已,中國稀土也正式走向世界,而且我們輸出的不再是稀土礦,而是稀土氧化物等產品。

到1985年,稀土行業又發生一件大事,國家實行了稀土出口退稅政策。

這讓中國的稀土出口再次爆發式增長,按照國內的說法,第二年中國稀土產量和出口量就超過美國,成為世界第一,並一直保持至今。

不過君臨在翻閱了歷年美國地質調查局(USGS)的報告後發現,至少在1990年和1991年,中國的稀土氧化物產量低於美國,但從1992年起,中國稀土開始制霸全球至今。

曾經的造富神話還能重現嗎?

數據來源:美國地質調查局

在巔峰的2005年,全球超過97.54%的稀土供應來自中國。

曾經的造富神話還能重現嗎?

數據來源:美國地質調查局

從2001年-2009年,每一年的佔比都在90%,平均佔比佔比超過95%。

現在每年依舊有70%的稀土供應來自中國。

全球除了中國之外的絕大多數的稀土礦都倒閉了,美國也從原來的世界第一大稀土出口國“淪落”到有很多年根本就沒有開採稀土。

除了供應量大,我們還是全球唯一一個可以供應17種稀土的國家。

真可謂:普天之下,莫非中土。

4

稀土之殤

然而,我們大量供應稀土的背後卻是一段讓人心酸的血淚史。

90年代前後,隨著中國加大稀土出口,稀土成為一個暴利行業(從國家的角度,我們的稀土賣的很便宜,從個人的角度,稀土很暴利),開採和分離進入無序狀態。

無數的企業紛紛轉行做稀土,民間私建的稀土企業更是遍地開花。

很多國有稀土企業的技術人員自己帶著技術辦廠,也有不少人被高薪挖走。

當時但凡有礦的地方,私礦遍地。

10年前,身價一個億在人口只有40萬的贛州安遠縣都不好意思說自己是有錢人。

即便是沒有礦的地方,稀土冶煉分離企業也很多。

1987年,原本做耐火材料的江蘇宜興人蔣泉龍進入了稀土冶煉分離領域。

江蘇本身沒有稀土礦,但那個時候蘇南卻有很多稀土冶煉分離企業。

到1994年,蔣老闆的身價已經到了1.3億,比剛進入的時候翻了幾倍。

1999年,憑藉在稀土領域取得的成功,他的公司成為內地第一家在香港上市的民營企業。

而蔣老闆也一度位列中國富豪榜第39位。

2018年9月,震驚網絡的40萬天價飯局就是蔣家公子的傑作。

曾經的造富神話還能重現嗎?

前些天,蔣老闆的企業又因為股價一天翻倍而再次讓人瞠目結舌。

他的那家企業就是中國稀土(000769.HK)

蔣老闆的故事是無數瘋狂的稀土故事中的一個。

全民瘋狂追逐稀土帶來的結果,就是嚴重的產能過剩和惡性競爭,我們的供應很多年都是大於全球的需求。

美國之所以有很多年不產稀土,是因為從中國買比自己開採成本更低。

很多國家都是主動停止本國的稀土開採,轉而購買中國的廉價稀土。

我們自己把寶貴的財富作踐了。

稀土的產業鏈環節主要有:採礦——精礦——分離——功能材料——器件——實用商品。

很長一段時間,中國只能做到分離,功能材料也是後來才做起來的。

這導致的結果,就是我們低價賣了初加工的分離產品,然後用百倍甚至千倍的價格買回了深加工的器件或者商品。

更嚴重的問題是,在開採的過程中我們的環境被極大地破壞。

以南方地區流行的池浸工藝為例,每生產一噸稀土氧化物會破壞200平方米地表植被,剝離300平方米地表土,消耗1201-2001噸礦石,產生尾礦1200-2000噸,沙化土地約1畝,每年造成水土流失1200立方米。

大地上的一個個稀土坑,都是我們給子孫後代挖的天坑。

5

艱難地改變

面對逐漸失控的國內稀土產業,政府很早就有過措施。

1998年開始實施稀土出口配額許可證制度,並將稀土原料列入加工貿易禁止類商品目錄。

然而,沒啥用。

1999年,對多種稀土產品實施配額管理,並要求各地主管部門將出口配額給到出口效益好、產品附加值高的企業,向國有企業傾斜。

還是沒啥用。

2005年,國家又取消了已經20年的稀土出口退稅政策,並壓縮出口配額企業名單。

這些政策的實施都沒有改變沉痾多年的中國稀土行業,私自開採、違規生產的問題無法遏制。

忍無可忍的中國政府在2006年停止發放稀土礦開採許可證,實施稀土開採總量控制管理。

但尷尬的是,2006年中國的稀土產品達到了創紀錄的13.3萬噸。

2007年,政府又將稀土生產納入指令性生產計劃管理。

中國稀土產量終於出現了難得一見的下跌,不過隨後再次反彈。

上有政策,下有對策,在稀土行業被演繹得淋漓盡致。

國家唯有繼續放狠招。

2009年底,工信部審議通過《2009—2015年稀土工業發展規劃》,要求未來6年,稀土出口配額的總量控制在3.5萬噸/年以內,禁止出口稀土初級材料。

2010年5月,工信部又發佈《稀土行業准入條件》(徵求意見稿),設置稀土准入門檻。

這套組合拳見效了。

國內輿論界也終於開始重視稀土的問題,保護稀土的呼聲一浪接一浪。

很快,在2010年9月初,國務院發佈了促進企業兼併重組的意見,首次把稀土列為兼併重組的名單,並減少稀土出口。

恰在此時,中日發生了“釣魚島撞船事件”。

中國政府下令當即停止向日本出口稀土。

這成為中國稀土貿易歷史上極為重要的一次事件。

從那一刻起,國外媒體一直以來宣揚的中國稀土威脅論似乎得到了“最完美”的驗證。

幾乎每一個稀土進口國都開始害怕,中國會不會利用稀土來控制全世界。

美國的報紙就在那時發表文章《美國的國防不能由中國來決定》。

得了迫害妄想症的西方國家如坐鍼氈。

很快日本就聯合美國等多個國家向中國政府施壓,要求不能控制稀土出口。

中國與全球的稀土博弈也真正開始。

任何國家都有本國資源的處置權,況且長遠來看,我們大肆出口稀土對自己的弊大於利。

然而,全世界都被中國供大於求的廉價稀土慣壞了。

終於在2012年3月,中國收到美國、歐盟、日本在WTO爭端解決機制下提出的有關稀土、鎢、鉬的出口管制問題的磋商請求。

這就是“美國訴中國稀土案”!

結果大家也都知道了,2014年3月,中國敗訴。

到2015年5月,實行了16年的稀土出口配額管理制度也宣告終結。

6

尷尬的現實

就在世界感覺到我們的稀土出口政策可能威脅到他們的時候,“去中國稀土化”也悄無聲息地進行。

原本需要用到稀土的東西,開始尋找替代方案;原本有稀土但不開採的國家,也開始開採了,比如美國就重新開採了國內的稀土,同時還加大了對稀土回收的研究。

我們本以為能夠通過調整出口來讓稀土價格上漲,但無奈的是稀土價格在2010年和2011年達到頂峰之後,迅速回落到幾十年前的價格。

以我們出口量最大的氧化鑭為例,可查的數據顯示,1994年的價格大約在8.75美元/千克,然後平穩增長,到2011年左右達到60美元/千克,2012年直接驟降到10美元/千克,接著是2-3美元/千克,近期的氧化鑭的價格在12250元/噸,其實算下來還不到2美元/千克。

而且在我們敗訴之前,我們的出口配額已經用不完了。

本身價格已經暴跌到令人崩潰,又賣不掉,國內的稀土企業陷入極大的困境。

曾經的造富神話還能重現嗎?

數據來源:Choice

看看稀土龍頭北方稀土的營收走勢可以知道,當時中國稀土產業受到多麼大的重創。

這也是為什麼在輸了稀土的官司後,中國政府並沒有實質性地抗爭,並且取消了稀土出口配額管理制度。

看著底下的企業活不下去,當家長的怎能不心疼。

所以,在稀土上,我們輸了官司,也輸了生意。

此外,即便我們把稀土價格弄上去了,但由於我們要進口終端產品,到時候終端產品的價格必然也會上漲,最後難說我們是賺是虧。

可憐稀土!

還有一個我們必須要承認的現實是,稀土並沒有大家以為的那麼少,我們的稀土也沒有大家以為的那麼多。

鈰的含量大於鋅、銅、錫;鑭、釔和釹的含量大於鉛;甚至稀土中含量較少的銪,其含量也要大於銀、鉑、金。

稀土總量遠大於銅和鎳。

而且,很多我們常見的元素,根據現在已探明的儲量,估計只能開採幾十年到一百多年。

稀土卻可以開採700-1000年,幾乎是目前人類剩餘能夠開採時間最久的資源。

中國的情況呢?

按照美國地質調查局2019年公佈的數據,中國的稀土儲量為4400萬噸,佔全球比例為36.67%。

我們用全球三分之一的儲量,支撐著全球絕大多數的產量。

曾經的造富神話還能重現嗎?

數據來源:美國地質調查局

曾經的造富神話還能重現嗎?

數據來源:美國地質調查局

另外,根據國務院在2012年發佈的《中國的稀土狀況與政策》白皮書,中國稀土儲量約佔世界總儲量的23%。

中國的中重稀土儲量佔比倒是非常高,但是隨著多年的無序開採,儲量已經大大降低。

所以,本身稀土很多,而我們的又沒有那麼多,加上多年瘋狂開採,我們的稀土儲量佔比越來越少,國外由於一直在儲藏稀土,反而是越來越多。

這種情況下,我們想要控制稀土價格,談何容易?

現在的情況是:

我們自己的稀土賣不賣,我們說了不算;

別人買不買,我們說了也不算;

稀土能賣什麼價格,我們說了還是不算。

7

未來之路

那麼,中國稀土永遠要在惡性循環中無法自拔嗎?

也不是,永遠不要懷疑中國政府對於改變稀土格局的決心和毅力。

應該是,永遠不要懷疑中國政府對於做成任何一件事的決心和毅力。

雖然短期內,我們無法左右全球稀土市場,但是經過這麼多年的摸索,我們對於整治國內市場還是有了些成效。

在中國政府制定的無數針對稀土的政策中,有一份意義深遠。

那就是2011年5月,中國政府發佈的《國務院關於促進稀土行業持續健康發展的若干意見》,史稱稀土“國22條”。

這份文件立足長遠,希望循序漸進地改變國內稀土亂象。

核心思想是遏制非法開採和銷售、整合國內稀土資源、技術升級並提高深加工能力。

稀土產業也確實是在朝著這樣的大方向發展。

2011年後,國家明顯加大對稀土黑廠的打擊力度,僅2013年在贛州地區就端掉200多非法礦點,一個個億萬身家的老闆被抓。

在2014年,國家決定把國內所有的稀土產業整合到6家企業中,到現在已經基本形成了六大稀土集團:

中鋁集團【旗下有中國鋁業(601600),但實際上稀土業務並不屬於中國鋁業,中鋁集團旗下的稀土業務主體是中國稀土(非前文提到過的港股上市公司),也曾準備上市,不過去年底已經終止IPO】;

五礦集團【旗下有五礦稀土(000831)】;

北方稀土;

南方稀土【旗下有江西銅業(600362),但主要的稀土業務不在江西銅業】;

廣東稀土【旗下有廣晟有色(600259)】;

廈門鎢業(600549)

2016年10月,稀土“十三五”規劃明確2020年底六大稀土集團完成對全國所有稀土開採、冶煉分離、資源綜合利用企業的整合。

這六大集團各自掌管一個省或者多個省的稀土業務,國家的目的就是要降低浪費,做大做強。

在應用領域,我們也在進步,中國現在實際上也是稀土第一消費國。

曾經的造富神話還能重現嗎?

數據來源:公開資料

中科三環(000970)為代表的永磁企業取得了不錯的成績。

曾經的造富神話還能重現嗎?

數據來源:中國粉體網

不過在終端應用上,我們還有很長一段路走。

前段時間,中國稀土行業傳出一個令人詫異的消息:

諮詢機構Adamas Intelligence報告顯示,2018年,中國進口了41,400噸稀土氧化物及氧化物當量,同比暴增167%,成為世界第一大稀土進口國。

這是有史以來第一次。

2018年,中國成為至少七種主要稀土的淨進口國。

背後的原因是,國內稀土無序開採的情況確實在改變了。

供給側改革也好、環保政策也好、針對稀土行業本身的改革也好,都起了作用(南方很多礦處於停產狀態)。

另一個原因是中國早已是全球稀土開採、分離、加工產業鏈最全的國家。

很多國家開採了礦石卻無法分離提純,或者成本極高,包括美國,他們只能把礦石賣給中國。

由於目前複雜的原因,雲南海關暫停了緬甸稀土礦的通關,未來一段時間稀土進口量會降低,但是大的方向上,中國的稀土產業會走向合理化。

最後說說關於稀土板塊的觀點。

其實如果看完本文,應該可以明白,中國稀土產業現在面臨的一大問題是價格太低

但是短期內這個問題恐怕無法緩解,前文說了,稀土不是稀有物質,其他國家也在加大生產,而且存貨估計也可以用很多年。

而且雖然我們的產業競爭力在提升,但是主要還是在產業鏈的上游,附加價值低。

想要真正做強,前路漫漫。

基於以上,君臨並不是很看好稀土板塊能夠走出獨立上漲行情。

稀土承載了我們的很多希望,甚至大家也想把它當做我們與國際博弈的武器,但真的很難。

投資充滿著風險,我們不能拍拍腦袋就能輕易做出的決定。

除了基本面的機會分析,還需要對財務風險、業績確定性、業務競爭格局等進行更深入的考察。

從年初至今,股市中5G機會不斷出現,翻倍個股更是層出不窮,面對美帝的脅迫,我方從未屈服。

在商談期間,期間股市風雲變幻,中小投資者往往很難把握住行情,這時,你需要一位引路人帶領你識別風險和機會。

君臨集結頂尖分析師團隊,推出5G專欄:

1.深度剖析5G行情,帶你看懂5G投資;

2.解讀相關優質個股,看清機會風險;

3.長期持續跟蹤,看懂政策與財報影響。

更多詳情可關注頭條君臨,查看5G專欄,獲取最新5G機會與風險。

也可關注公號“君臨”,獲得更多投資信息。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