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6歲才開始專心科研,67歲當選院士,行動從不怕晚

【圖文由“中國科學家”(ID:Chinses_Scientises)公眾號原創,轉發請申請授權。】

我國平均每年消費煤炭約38億噸,總髮電量中約80%是燃煤發電,隨著環境汙染日益加重,煤似乎成為了汙染的“重刑犯”。

他說:“把屁股板全打在煤身上,實際上這是很冤枉的,不能真正解決問題。”

近十年來,他致力於我國能源可持續發展戰略研究,提出了以煤氣化為核心的多聯產能源戰略。他就是我國動力機械工程和工程熱物理專家,中國工程院院士,清華大學熱能工程系教授——倪維斗。

46歲才開始專心科研,67歲當選院士,行動從不怕晚

【1990年 倪維斗證件照】

進步青年 堅定報國心

1932年,倪維斗出生於上海,在那個時局動盪的年代,他跟隨母親先後輾轉于衡陽、重慶等地,13歲回到上海,就讀於南洋模範中學。

46歲才開始專心科研,67歲當選院士,行動從不怕晚

【全家福】

在校期間,倪維斗積極參加各類活動,還在學校裡辦起了牆報,牆報的主旨是宣傳新民主主義和青年進步思想。

當時,作為牆報編輯之一的倪維斗與幾個同學不知輕重地給被視為革命領袖的毛主席寫了一封信,希望他能為學校牆報題個刊頭。沒想到,幾個星期後他們就得到了回信。

毛主席應學生之邀,為南洋模範中學高三班的牆報題字——“青鋒”。

46歲才開始專心科研,67歲當選院士,行動從不怕晚

【1950年毛澤東為南洋模範中學高三班的牆報題字“青鋒”】

驚喜得到毛主席的回信,這更加激發了他的報國之心。1950年,他以優異的成績考入清華大學機械系,1951年,他被選派到蘇聯學習。

46歲才開始專心科研,67歲當選院士,行動從不怕晚

【1956年留學莫斯科鮑曼高等工程學校的倪維斗】

在莫斯科鮑曼高等工程學校學習的五年多時間裡,他刻苦學習,奮發圖強,學成歸國時,所帶的行李除幾大箱書籍,再無其他。

一腔熱血 無畏大器晚成

倪維斗先後兩次留蘇,經歷了國內一系列的政治“洗禮”,依舊保持一腔熱血和強烈的愛國心。1978年,已經46歲的倪維斗才真正開始他的科研工作。

他擔任清華大學燃氣輪機教研室主任,一干就是六年,這期間,他帶領團隊專心開展科研事業,使清華的燃氣輪機研究走在了中國動力事業發展的最前列,取得了輝煌的成就。

【燃氣輪機是一種以連續流動的氣體作為工質、把熱能轉換為機械功的旋轉式動力機械】

46歲才開始專心科研,67歲當選院士,行動從不怕晚

【1996年 倪維斗(中)與學生們合影】

在過去的幾十年裡,由於我國燃料結構單一、工業發展水平低、運行機制落後及其他種種原因,燃氣輪機在國內的發展緩慢,距離世界先進水平還存在較大差距。

面對國內無科研基礎、國外無技術援助的困境下,倪維斗帶領科研團隊經過不懈努力,終於研製出了國內第一個具有先進MARKIV控制系統的燃氣輪機聯合循環仿真培訓裝置。

通過仿真培訓裝置可以優化運行過程,完善設備性能,以達到最佳的經濟效果,為日後對系統進行進一步的研究打下基礎。這一成果獲得國家教委1993年科技進步二等獎。

46歲才開始專心科研,67歲當選院士,行動從不怕晚

【1987年7月 鄧小平在北戴河與倪維斗等科學家代表合影】

他一門心思撲向科研,不斷向事業高峰邁進。1991年倪維斗被選為國際高校科學院院士,1999年當選中國工程院院士。

桑榆未晚 矢志不渝

隨著科研工作的不斷深入,倪維斗深刻意識到我國能源與環境問題的嚴重性。當時我國還沒有一個完善、具體的能源戰略,他以此為目標,從能源動力方面展開研究。

2001年,他開始致力於中國可持續能源發展戰略和能源系統的研究,提出了適合我國國情的“以煤氣化為基礎的多聯產系統”,被列入我國中長期科技規劃,併成為“十一•五”863能源領域重大項目。

“以煤氣化為基礎的多聯產系統”,即通過煤(石油焦)氣化和化工反應一次通過方式實現電力、液體燃料、化工產品、供熱、合成氣等的聯產,以解決國內燃煤汙染和液體燃料大規模製備的問題。

46歲才開始專心科研,67歲當選院士,行動從不怕晚

【2008年4月 倪維斗在莫斯科能源論壇演講】

2011年,《基於煤氣化的多聯產能源系統》由清華大學出版社出版,這是倪維斗根據十多年研究成果編撰的有關多聯產能源系統的學術專著。

書中涵蓋了多聯產系統的概念、建模方法、系統設計、集成和優化方法、在我國的實施前景、對CO2減排的影響等內容,並展示了一系列多聯產系統的應用流程,供從事多聯產能源系統研究的專業人員以及能源、化工領域的研究和開發設計人員閱讀參考。

2017年,在國際工程科技發展戰略高端論壇上,倪維斗發表了主題為《中國煤炭清潔高效利用之路》的演講,他提出:“未來,單一技術和技術組合難以解決能源困局,系統整合和戰略規劃才是關鍵。”

我國是煤炭大國,以往一直走的是以耗煤為主的傳統發展方式,但由於環境汙染和溫室氣體排放,人們對於去煤化、發展清潔高效能源的呼聲越來越大。

倪維斗深知,煤炭是我國主要的能源資源,其他代替資源只是輔助能源,而不能成為主力,所以,他主張在煤的利用上做文章,走煤的清潔、高效、低碳利用之路。

46歲才開始專心科研,67歲當選院士,行動從不怕晚

【倪維斗在能源大講堂上演講】

教書育人 以身作則

倪維斗曾寫給學生鄭洪弢(現任中海石油氣電貿易分公司常務副總經理)一個小紙條,這張紙條,鄭洪弢一直珍藏至今。

紙條上寫著:“勤奮、樂觀、真誠、實事求是、助人為樂是做人的準則,進而爭取人與人、人與自然的和諧是更高的要求。”

這簡短的一句話在倪維斗五十多年的教學生涯裡展現得淋漓盡致,他先後培養了碩士、博士、博士後共84人,甚至還培養出了三名院士學生。

倪維斗常教育學生,一定要看到別人的優點,發現自己的缺點,將自己的優點乘以 0.8,看別人的缺點也乘以0.8,這樣大家相處的時候就能和諧,並相互取長補短。

46歲才開始專心科研,67歲當選院士,行動從不怕晚

【2014年 倪維斗在其辦公室與弟子們合影】

2011年,7名熱能工程專業的學生,徵得倪維斗的同意後,共同捐贈了300萬元設立“清華校友倪維斗院士獎學勵學基金”,用以獎勵學校熱能系及其他能源領域中學習努力、全面發展的優秀學生和在相關專業領域取得重要成果的傑出青年學者。

46歲才開始專心科研,67歲當選院士,行動從不怕晚

【“清華校友倪維斗院士獎學勵學基金”基金管理委員成員合影】

在清華大學“良師益友”活動的專訪中,當記者問到:“倪老師,如果再讓您選擇一次自己的職業,您會選擇什麼?”

倪維斗回答道:“我就選擇這個,還是老師。”

多年教學生涯裡,倪維斗桃李滿天下,學子盡乾坤。對他而言,這一生最大的安慰就是培養了很多優秀的學生。

時光匆匆,人生有限,而中國能源、動力科研事業的發展沒有止境。

倪維斗作為我國源動力研究的排頭兵,即使是87歲高齡,仍堅持在工作一線,為我國可持續發展能源系統的研究貢獻餘熱,他的這種精神也激勵著後輩為祖國的發展前赴後繼的努力著。

(延伸閱讀)

小驚喜 結識“維斗弟”

二十世紀八十年代,清華大學收到一封署名“清華大學倪維斗教授收”的美國來信,倪維斗拆開信件查看,發現這是封本應寄往臺灣新竹清華大學的信,卻被美國的郵差誤投到了北京。

於是,他將原信封上寄回美國,並在信中附上便條,表示誤拆信件的歉意和有如此巧合事件的驚訝。

不久之後,新竹清華大學倪維斗教授來信,書信間,他們以“維斗兄”“維斗弟”相稱。後來,倪維斗發現兩人竟有“七同”:同名、同姓、同職稱(教授)、同校(清華大學)、同鄉(浙江鎮海)、同生肖(都屬猴,新竹倪維斗比倪維斗小一輪)、同是四兄弟。

1993年2月,新竹清華大學倪維斗教授參加國際會議途徑北京,北京清華大學倪維斗聽聞後,親自驅車將對方接入家中,共敘家常,彼此之間建立了深厚的友誼。

身居海峽兩岸,相隔萬里,兩位倪維斗因一封寄錯地址的書信而結緣。

46歲才開始專心科研,67歲當選院士,行動從不怕晚

【1993年 兩岸倪維斗在北京合影】

【新竹清華大學倪維斗教授,主要從事宇宙論、相對論天體物理、天文動力學、盈利物理和基本物理前言實驗的研究。】

參考文獻:

[1] 科學網 《倪維斗院士的精彩人生》 來自採集工程印刻專刊

http://news.sciencenet.cn/sbhtmlnews/2016/10/317366.shtm

[2]清華大學 百年清華校友訪談 《最大的安慰是培養出了很多優秀學生》

https://www.tsinghua.edu.cn/publish/thunews/9876/2011/20110225232521515483479/20110225232521515483479_.html

[3]鎮海新聞網 《倪維斗:心繫祖國能源事業》

http://www.zhxww.net/zhnews6012/gaer/zhys/ys_w22/201003/20100331142658.asp

[4]清華校友總會 《兩岸倪維斗》

http://www.tsinghua.org.cn/xxfb/xxfbAction.do?lmid=4000380&ms=ViewFbxxDetail_detail0&xxid=10012803

[5]科學網 《清華校友倪維斗院士獎學勵學基金設立》

http://paper.sciencenet.cn/htmlnews/2011/10/253991.shtm

[6]《人與人、人與自然和諧訴求的踐行者:倪維斗傳》採集小組研究報告

[7] 鎮海新聞網 《倪維斗院士的人生“動力學”》

http://www.zhxww.net/zhnews6012/gaer/zhys/ys_w22/201003/20100331142433.asp

[8]本文圖片來源於採集工程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