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蒙古盟市間水權轉讓拉動全區增長300多億元GDP'

內蒙古 黃河 經濟 巴彥淖爾 亞洲 經濟日報 2019-09-13
""內蒙古盟市間水權轉讓拉動全區增長300多億元GDP

內蒙古河套灌區處於在黃河內蒙古段北岸的“幾”字彎上,東西長250公里,南北寬50餘公里,總土地面積1784萬畝,現引黃灌溉面積1000萬畝,是全國三個特大型灌區之一,也是亞洲最大一首制自流引水灌區,自古就有“天下黃河唯富一套”之美譽。為解決自治區黃河流域水資源供需矛盾,破解自治區西部沿黃地區水資源短缺對工業發展制約瓶頸,積極探索利用市場機制優化配置水資源。

2013年黃委會、自治區水利廳及內蒙古河套灌區管理總局和有關專家通過研究論證,選定河套灌區的沈烏灌域作為首批水權跨盟市轉讓試點。為了規範水權交易,促進水資源的節約保護、支撐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先後出臺了內蒙古黃河干流水權收儲轉讓工程建設管理辦法。2014年至2018年4月,自治區水權收儲中心、巴彥淖爾市和用水企業三方簽訂的轉讓水權合同共75份,轉讓水量1.2億立方米。

水權一期骨幹工程於2014年1月20日正式開工,到2017年12月20日,骨幹工程6個批次全部完工。共完成防滲襯砌渠道521條,總長度900km。重建及新建渠系建築物總計13616座。完成信息化監測設施97處、網絡傳輸系統12處。田間工程共完成畦田改造工程激光平地66.50萬畝,完成渠道整治3539.89km,新建渠系建築物26956座,預製安裝田口閘68.23萬座;滴灌工程新建井房409座,配套首部樞紐408套,鋪設地埋硬管945.07km,鋪設地面軟管781.45萬m;累計完成投資15.86億元。通過對乾渠、分乾渠的襯砌,渠道輸水能力明顯增加,渠道水利用係數提高,加快了灌溉進度,提高了用水效率;解決了沿黃經濟帶諸多工業項目的用水問題,節約水量可為約1000億元工業增加值提供水資源保障,可拉動全區GDP增長約300多億元;有效緩減了沿黃工業企業水資源瓶頸制約,走出了一條改革創新具有內蒙古特色的新路子,在生態環境、社會經濟和利益相關方面取得良好效益,也為全國水權試點工程提供了借鑑和經驗。

在採訪座談中,管理6000多畝地、92戶人家的哈騰套海農場四分場協會會長李志源稱,水權轉讓前種地20多畝地,轉讓後,160畝餘地,人均年收入2萬元;通過水權轉讓後,不僅省水、省時間、省清淤,還省了很多錢,大大增加了收益,同時也改善了灌區生態環境。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