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原標題:豐川大地 逐夢小康——內蒙古豐鎮市鞏固脫貧攻堅成果工作紀實

內蒙古自治區烏蘭察布市豐鎮市,這裡俗稱“豐川大地”,北通俄蒙,南接中原,是自治區的“南大門”、京津冀“旱碼頭”,深度融合了草原文化與晉商文化,被譽為“塞外古鎮”“商貿客棧”。

2018年,豐鎮市成為自治區首批、烏蘭察布市首家脫貧摘帽市。今年,豐鎮市繼續把脫貧攻堅作為全市最大政治任務和第一民生工程來抓,緊緊圍繞“兩不愁、三保障”目標,認真落實“六個精準”“五個一批”要求,紮實推進各項政策措施落地落戶,既抓好剩餘貧困人口的脫貧,又抓好已脫貧人口的鞏固提升,脫貧攻堅取得階段性成果。

在豐川大地上,一幅幅脫貧攻堅的生動畫卷徐徐展開,宏偉的小康夢在這片土地上正逐步變為現實。

“菜單”式扶貧讓貧困群眾吃下“定心丸”

豐鎮市繼續實行“菜單式扶貧”——充分徵求貧困群眾的需求和願望,貧困群眾需要什麼即可在“菜單”上“點菜”,政府根據貧困群眾的需求進行“配菜”,幫扶幹部將貧困群眾需要的及時“上菜”,做到精準有度。

今年,豐鎮市制定了《產業精準扶貧實施意見》和《產業脫貧項目到戶補貼實施方案》,產業包括種植業、養殖業等脫貧產業項目共計30多項,“菜單式”補貼資金共計投入2040.2萬元,項目按要求建成並通過驗收合格後,按照補貼目錄規定的補貼標準予以資金補貼。貧困戶結合

自身實際自願選擇適合的項目清單實施,政府給予項目支持、資金補貼和技術指導。

綠康源移民新村的貧困戶張福禾在政府的扶持下,種了25畝土地,養了5頭豬、5頭牛。張福禾介紹,他的兩頭小牛按照“生產小畜”補貼政策,可以得到6000元補助,種的25畝玉米,每畝補貼160元,共計4000元,分春秋兩季補給他,“春天下種時,補貼的錢用來購買種子、化肥、地膜等農資,到了秋天不僅能收穫玉米,還能得到第二筆的2000元補貼。”

同時,豐鎮市將發展壯大村級集體經濟作為助力脫貧攻堅、增加貧困群眾收入的重要途徑,重點建設了60個集體經濟項目,實現了集體經濟“清零、遞增”目標。2019年,豐鎮市在8個鄉鎮和1個涉農辦事處新建擴建或入股各類專業合作社,實施涉及服務業、加工業、種植業、養殖業、製造業共45個扶貧項目,投入扶貧資金3537萬元,覆蓋帶動貧困戶6088人。

官屯堡鄉後營村村委會主任尹長命介紹,2018年,後營村種植高粱200畝,由於沒有機器收割,生產效率低。2019年,村裡買了幾臺大型機械,成立了機械合作社,瞄準市場種田,開始發展集體經濟。“我們力爭2019年底突破10萬元的經濟收入,2020年底爭取達到30萬元,實現脫貧攻堅產業項目長效收益機制。”尹長命說。

今年,豐鎮市還將加快推進2個扶貧產業園建設,擴建豐西扶貧產業園,新建豐東扶貧產業園。目前,豐東產業園計劃總投資10.09億元,已引進8個板塊、9個項目落地,安排種植經濟林2萬畝、中藥材5000畝,建設檸條加工、果品加工、脫水蔬菜、生態旅遊、肉牛和奶綿羊養殖等項目,通過吸納貧困人口務工、資產收益、設置公益性崗位等,可帶動貧困人口2600多人就業,人均增收1500元-2500元。

實現從“輸血式”幫扶到“造血式”發展

2019年,豐鎮市大力推進產業扶貧,進一步把貧困群眾吸附在產業鏈上,激發貧困群眾內生動力和自我發展能力,實現由“輸血式”幫扶到“造血式”發展的轉變、從“基本脫貧”到“穩定脫貧”的轉變。

官屯堡鄉小莊旺頭東溝村村民高紅瑞說起現在的生活,笑得合不攏嘴,在政府的支持下,他依靠養牛實現了脫貧,“現在養了8頭大牛、7頭牛犢,根據政策,產1頭小牛,政府補貼3000元。這樣的話,今年我能掙六七萬元!”在高紅瑞看來,雖然現在政策好,政府給的補貼也很高,但是實現脫貧還是自己的事情。下一步,他將擴大養殖規模,靠自己的勞動奔向小康。

為了幫助貧困戶解決就業問題,豐鎮市還積極引進企業為他們提供就業崗位。內蒙古綠康源生態農業有限公司便是其中一家,該公司與貧困戶簽訂勞務合同,貧困戶到公司打工,同時公司積極鼓勵並指導貧困戶開展畜禽養殖。

內蒙古綠康源生態農業有限公司董事長王美蘭介紹,公司目前採用“一園一基地+互聯網”的經營發展模式和思路,為當地群眾解決了200多個就業崗位,帶動當地30餘戶發展生豬養殖業,為農民年人均增收3萬餘元,真正實現了農民在家門口也能賺到錢的願望。

今年,豐鎮市還將開展“脫貧之星”評選表彰活動,旨在形成長效的正向激勵機制,計劃評選表彰450-500人,給以生產獎補。同時,建立“愛心超市”,採取“貧困對象以表現換積分,用積分換錢物”的幫扶方式,讓脫貧戶樹立自強自立、自力更生、不等不靠的信心。

培養一支有擔當的扶貧攻堅隊伍

在脫貧攻堅工作中,豐鎮市注重在脫貧攻堅一線培養、識別、選用幹部,全力打造一支敢打硬仗、能打勝仗、值得信賴的脫貧攻堅隊伍。

“來駐村吃苦受累,但扶貧工作有成效,我們就覺得值得!”雖然住在簡陋的屋子裡面,但豐鎮市水利局駐官屯堡鄉官屯堡村工作隊隊員們沒有怨言。他們屋子裡擺放了5張單人行軍床,旁邊一張桌子和一個立櫃上滿滿當當擺著各種材料。

“探民心、解民情、收民意、辦實事”是駐官屯堡村工作隊的首要任務。隊長馬維亮用近半年的時間走訪了全村480戶,因為天天為村民跑腿辦事,老百姓給他起了一個“跑腿書記”的綽號。

盛夏時節,豐鎮市隆盛莊鎮雨水較多。為了讓村裡住在破舊房屋的老人們搬進移民房,豐鎮市編辦選派到隆盛莊鎮大東營村擔任駐村工作隊隊長兼第一書記的陳鈺多次入戶動員,但仍有部分村民不願搬遷。一天夜裡突降大雨,村民高拉麻所住的房屋出現險情,為保障老人的安全,陳鈺連夜將老人安置到了村委會空置的房間裡,併為老人拿來了生活用品。第二天高拉麻的兒女過來時,舊房的房頂已經塌陷,他們看到自己的老父親安然無恙,連連向駐村工作隊道謝。

陳鈺說:“我深知扶貧工作任重道遠,入村之初我就告誡自己,要帶著兩顆‘心’開展工作,一顆是責任心,要挑起擔子,埋頭實幹;一顆是平常心,要消除看客心理和鍍金心態,與村班子和黨員群眾融為一體,破冰攻堅。”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