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內外各種各樣的《變形計》,最後都成功改造了“問題少年”嗎?

國內外各種各樣的《變形計》,最後都成功改造了“問題少年”嗎?

問題兒童似乎一直都是我國家長頭疼不已的問題,《變形計》成為湖南衛視常青綜藝品牌也大概能驗證這一點,更別提楊永信那終於關停的網戒中心曾經有多少受害者。

《變形計》從2006年9月開播以來,經歷過電視版到網絡版的轉變以及停播等風波後,現在成為了芒果TV的網綜,目前這一季的第一期有5000多萬的播放量,相比芒果TV目前最熱門的《我家那閨女》本季第一期的1.1億播放量雖然相差甚遠,但絕對談不上差。


國內外各種各樣的《變形計》,最後都成功改造了“問題少年”嗎?


2017年,英國推出了一檔綜藝《Rich House, Poor House》,同樣運用了“交換人生“的邏輯,只不過這檔節目參與“變形”的不止青少年,而是一家人。窮家庭和富家庭交換房子,同時交換生活方式和生活預算,為時七天。


國內外各種各樣的《變形計》,最後都成功改造了“問題少年”嗎?


更早些還有美國2011年推出的《Beyond Scared Straight》系列,這檔電視劇被稱為是“美國《變形計》”,將問題少年直接送到監獄裡,體驗監獄生活,期待以此方式改變問題少年的生活狀態。


國內外各種各樣的《變形計》,最後都成功改造了“問題少年”嗎?


那麼今天冷眼君結合這幾檔國內外的變形交換節目,聊一聊這類節目的困境與優勢。


國內外各種各樣的《變形計》,最後都成功改造了“問題少年”嗎?


變形、交換是否能夠真正解決問題?


《變形計》的基本邏輯很簡單,問題少年在叛逆期和家人之間無法建立有效溝通,父母無計可施,尋求第三方幫助。《變形計》節目作為第三方將問題少年送往條件艱苦的農村,期待問題少年在極端環境下改變生活狀態,平穩度過叛逆期。


國內外各種各樣的《變形計》,最後都成功改造了“問題少年”嗎?



《Beyond Scared Straight》的邏輯和《變形計》一樣,只不過這檔節目用了更加極端的手段,將問題少年直接送往監獄,進行“恐嚇從善”,基於刑事政策與犯罪學當中的嚇阻理論,問題少年在進入到真正的監獄環境中會因為恐懼而完善自己的行為。


國內外各種各樣的《變形計》,最後都成功改造了“問題少年”嗎?



這兩檔節目的核心目的都只有一個,就是通過環境的突然改變使問題少年進入相對孤立無援甚至可能有危險的地區,在孤獨和恐懼的情況下開始思考家庭關係和自己的過失。

兩檔節目做到現在都有大量的和解鏡頭出現,尤其是《Beyond Scared Straight》,很多問題少年在進入到監獄環境,被囚犯呵斥幾句就已經開始崩潰,被問到“我們為什麼要放你出去”,幾乎所有的問題少年都在恐懼之下表示“我會回家向我的父母道歉,我知道我自己錯了。”


國內外各種各樣的《變形計》,最後都成功改造了“問題少年”嗎?



《變形計》也是如此,結束農村生活後問題少年們都選擇和父母和解了。但這種極端情況下的妥協是否真的能夠解決問題?這兩檔節目都沒能給出一個很明確的答案。

《變形計》在後期越來越受到質疑,其中一個原因就是許多問題少年在上了節目之後藉由這一點名氣成了網紅,展現出來的生活也完全不是健康向上的。至少從這些出名的少年來看,變形是完全失敗的。

比如因為《變形計》紅極一時的韓安冉,小小年紀迷戀整容,經常和家人吵架甚至大打出手。在節目之後韓安冉表示自己“變好”了,但在之後的網紅之路上,韓安冉先後和他人展開罵戰,持續性整容,年僅十九歲未婚先孕。


國內外各種各樣的《變形計》,最後都成功改造了“問題少年”嗎?



當這一類節目將核心動機設置為“解決問題”時,其實是將節目本身放置在一個極其容易被質疑的位置。首先這種針對問題少年的改造沒有任何強有力的科學依據。《Beyond Scared Straight》使用的恐嚇從善理論在很多年前被質疑無法防止青少年犯罪,更別提《變形計》這種為了解決問題少年本身的問題,將農村家庭的孩子生活節奏也完全打亂的做法。

很多節目都存在這樣嘗試解決問題但失敗的問題,比如前一段時間冷眼君提到過的《Married at first sight》,這檔節目試圖解決參與者無法找到真愛的問題,於是採取相對較極端的,通過專家配對與陌生人結婚的方式“最後一搏”。結果不出所料的也失敗了。


國內外各種各樣的《變形計》,最後都成功改造了“問題少年”嗎?


所以《變形計》和《Beyond Scared Straight》在冷眼君看來,問題並不出在形式上,而是節目動機。如果將節目的“使命感”降低,那麼節目也就合理許多,《Rich House,Poor House》就是一個很好的例子。


國內外各種各樣的《變形計》,最後都成功改造了“問題少年”嗎?


《變形計》VS《Rich House,Poor House》,嘗試解決問題VS單純觀察


首先《變形計》和《Rich house,Poor House》在形式上是有許多相似之處剛才冷眼君也提到了,都是窮富之間的角色互換。只不過《變形計》角色互換落實在個人,《Rich House,Poor House》則是全家性的參與。

有家長陪同下的角色互換讓整個節目的邏輯比《變形計》要合理的多,家長不再是孩子做決定的決策者的角色,於是也就沒有節目組在家長的委託下去“抓人”這種相對很激烈的場景,更像是一場平和的家庭活動。

於是在這種互換生活的觀察過程中會有很多奇妙的碰撞產生。富太太看到書架上的獎狀和照片得知互換家庭的主人是一位單親媽媽,培養出了幾個優秀的孩子之後,她會感性的為窮太太流淚。


國內外各種各樣的《變形計》,最後都成功改造了“問題少年”嗎?



而富爸爸和孩子面對緊張的生活開銷會面露難色甚至有些不高興。


國內外各種各樣的《變形計》,最後都成功改造了“問題少年”嗎?



窮太太面對十分充足的預算時會按照富太太的習慣逛街購物,爽快的買下一隻手包時,她獲得了前所未有的快樂。


國內外各種各樣的《變形計》,最後都成功改造了“問題少年”嗎?



《Rich house,Poor House》中選取的互換家庭是生活在同一個城市的兩個不同階級的家庭,這種小範圍內的強烈對比可能要比城市和農村的對比更為震撼。


國內外各種各樣的《變形計》,最後都成功改造了“問題少年”嗎?



並且兩檔節目最不同的一點在於,《變形計》中互換角色雙方在新環境都展現出了尷尬和不適應,因為在《變形計》中需要環境去適應角色變換者,這種適應成了另一種無形的壓力。尤其對於農村孩子來說,他們沒有任何必須到城市生活的理由和動機,卻又被迫適應環境,這很不公平。

而《Rich house,Poor House》中不管是窮人還是富人都必須要在七天內以對方的方式生活,也就是需要人去適應環境,由於適應能力相對較強的成年人在場,角色互換就成為了一種雙向體驗。

沒有任何目的的單純觀察讓《Rich house,Poor House》的參與者也相對比較輕鬆,交換結束後,富人們普遍認為“錢無法買到快樂,但卻可以帶來舒適和體面。”,而窮人們則在看到富人的生活後選擇更感恩自己所擁有的快樂或者更努力的生活。其中一位窮太太表示教育可以讓自己的孩子獲得富人的生活,這是她努力的原因,十分溫馨。


國內外各種各樣的《變形計》,最後都成功改造了“問題少年”嗎?



冷眼君認為,即使《Rich house,Poor House》沒有提出“改造問題少年”或者“幫助問題少年”的構想,但最終也是實現了改造任務的,這種改造是在過程中自然而然的發生的,不管是窮人還是富人都在這個過程中開始思考自己對於金錢的態度以及生活的方式。很難說他們是否從行動上開始改變,但思考是一定在發生的。

所以《變形計》和《Beyond Scared Straight》這種用恐懼和孤獨達到暫時的震懾效果和大團圓的方式,反而沒有說服力。

冷眼君認為,綜藝節目想要解決某些問題的動機是好的,但利用某種固定的模式去將某一類被強迫貼上標籤的人群“解決”某種問題,是相當冒險也不明智的。從承擔某種功能退到觀察位置看起來好像是一種逃避,但事實上,觀察才是真正的把思考和改變的機會留給了參與者。對於綜藝節目來說,不解決問題反而是解決問題的辦法之一吧。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