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限酬令”之後,國產劇會更好嗎?

9月22日,中國廣播電影電視社會組織聯合會電視製片委員會、中國廣播電影電視社會組織聯合會演員委員會、中國電視劇製作產業協會、中國網絡視聽節目服務協會聯合發佈《關於電視劇網絡劇製作成本配置比例的意見》。

“限酬令”之後,國產劇會更好嗎?

意見一出,就引起行業人士關注。其中全部演員的總片酬不超過製作總成本的40%,主演演員不超過總片酬的70%,其他演員不低於總片酬的30%規定,最受關注。

山雨欲來風滿樓

在這次“限酬令”發佈之前,已有不少跡象表明,明星高片酬會被限制。

2014年,就有“廣電將出明星限薪令”的消息傳出。2016年,央視、人民日報等主流媒體開始披露演員高片酬現象,認為高片酬是中國影視行業發展畸形的體現。廣電總局也官方發佈意見,稱要遏制演員天價片酬現象。

2016年就有政協委員針對電影、電視劇的高片酬現象提出建議,認為應合理地控制演員人工成本,保障作品質量。

“一部電影中全部演員的片酬,最高不得超過該電影全部製作費用的30%,以法律的剛性規定為電影製作劃上一條紅線,有效引導製片人、導演和演員把社會效益放在首位。”

“限酬令”之後,國產劇會更好嗎?

2017年4月7日,知名編劇宋方金橫店臥底新聞一出,披露如今的國產“IP劇”(改編自網絡小說)拍攝現場,演員可以不背臺詞,導演可以不看演技只看臉,而大半的戲份竟由替身出演,“表演”這門久遠的行當,正在一步步被毀掉。那些拿著高片酬卻不認真演戲的明星,被推向風口浪尖。

2017年9月初,國家新聞出版廣電總局、發展改革委、財政部、商務部、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等五部委聯合下發的《關於支持電視劇繁榮發展若干政策的通知》,明確指出要“優化片酬分配機制”。就此,限制明星高片酬有了實錘。

“限薪”之下,有人歡喜有人愁

根據相關媒體報道,在電視劇方面,周迅、霍建華拍攝《如懿傳》片酬高達1.5億元;Angelababy拍《孤芳不自賞》片酬高達8000萬元,孫儷拍《羋月傳》片酬6000萬元;趙薇拍《虎媽貓爸》片酬也有4000萬元;范冰冰拍《武媚娘傳奇》的打包價為3000萬元。

“限酬令”之後,國產劇會更好嗎?

明星的高片酬,確實讓不少吃瓜群眾羨慕嫉妒恨。

所以,大部分吃瓜觀眾聽到“限酬令”消息時是歡呼的,感覺只要有了一紙指令,就能解決演員高片酬問題,也能讓影視劇質量提高,促生更多精品。也有一小部分指出,僅僅靠這則通知是很難解決問題,因為即使順利實施,演員也可以通過其他途徑獲得報酬,例如參加宣傳推廣、以工作室參與制作形式收取製作費、成為出品方、投資人。總之,演員是不會輕易降價的。而且也有人認為這次的“限薪令”並不合理,明星的片酬是由市場決定的,用行政干預市場,會擾亂演藝市場,不利於影視行業發展。

以流量明星高片酬的商業邏輯為例,明星要想在影視圈獲得較高的片酬,先去利用營銷手段獲得較多的粉絲數量,然後憑藉名氣獲取高片酬,之後又會將所得收益用在炒作人氣之上。現在圍繞在流量明星背後一般都有一應俱全的團隊,包括助理、化妝師。

處於盈利的目的,投資方、製作方不願用沒有名氣的演員,導致一些粉絲數量多、懂得營銷的藝人片酬超高。在流量時代,這種商業邏輯並沒有錯。但是當流量明星左右了影視生產時,帶來的問題不得不讓人重視。

“限酬令”能改變國產劇現狀嗎?

國產IP劇一味依賴流量明星,以為只要有人氣高的明星,就可以在成為收視王者。但是現實也是殘酷的,觀眾也不是傻子,電視劇的好看與不好看,他們還是有明確的評價標準。流量明星參演不能成為電視劇好看的必要因素,當製作經費大部分都用在片酬環節時,電視劇其他環節勢必會受到影響,這樣整體品質就沒有保障。

“限酬令”之後,國產劇會更好嗎?

仔細想想,其實“限酬令”執行起來比較難,而且對國產劇質量提高作用可能真的不大。

首先是為什麼有些明星片酬特別高呢?主要是還是市場需要的這類明星數量太多,供不應求,導致價格太高。如果同類型明星數量很多,偏方選擇餘地大,那麼明星的片酬自然就會降下來了。關於這點,明星和片方比誰都明白。因此明星會花大價錢營銷推廣自己,將自己的知名度提升,減少競爭對手。

“限酬令”之後,國產劇會更好嗎?

談到這裡,就是中國明星培育模式了。最近隨著唐人藝人出走、利潤下跌、股東拋售消息傳說,傳統藝人經紀的弊端也更加突出。相對於日韓成熟的藝人培養模式來說,中國的藝人培養還處於散養、放養階段。經紀公司留不住當紅明星,也不願意花精力、金錢批量培養新人,導致娛樂圈供血不足,這樣就讓那些已經成名的明星獨享市場。

其次,編劇在影視製作中地位不高,電視劇品控難以把握。在中國影視劇行業,明星、投資人是核心,編劇話語權不多,多是服務者角色。編劇地位不高、作用不大,薪酬自然也不會太高。這樣,就難以調動編劇創作的積極性,好的劇本數量就少。而且,有時候編劇對角色、劇情走向並沒有決定權,難以把控電視劇品質。這樣一來,即使對明星的“片酬”限制,也很難解決電視劇劇情差問題,國產劇品質還是會原地踏步走。

對比一下日本、韓國、美國,可以發現編劇在這些國家的影視行業,地位超過明星,甚至導演。一般,編劇擁有劇情改編的絕對主權,對角色也能掌控,即使出現了明星漫天要價,也能隨時將角色寫死,以限制明星片酬。

“限酬令”之後,國產劇會更好嗎?

韓劇《來自星星的你》的導演張太侑和製作人樸燁稱,從角色選擇到劇情走向,韓國編劇們在韓劇製作流程中佔有70%左右的決定權。編劇是韓劇製作的核心,著名編劇號召力比任何演員都大,而演員們也擠破了頭想要被編劇選中。美劇製作過程中,編劇的工作不僅僅是編寫劇本。編劇用故事創意去參與競標、推銷,說服制作方和電視臺拍攝,因而一開始就處於核心地位。

編劇地位高,薪酬也高,這樣在整個製作費用中用於明星片酬的部分也是有限的,很少會出現一個不製作費一個億,一個明星就能拿走8千萬的情況。

在好萊塢,演員的片酬佔製作成本的兩到三成左右,演員的薪酬因工會制度有最低薪酬保障,但最高片酬沒有限制,由市場決定。目前好萊塢一線明星都流行分成方式,就是底薪多少再加上多少分成,而分成的比例則代表了他們的身價高低,所以大牌明星收入可能會很高,但這也是在他們先有好的市場回報,才能和製片方協商出理想的分成。這種模式可以說是和片方共生死,一起承擔風險、一起分享利益,演員會比以往更賣力。

“限酬令”之後,國產劇會更好嗎?

實際上,中國當下演員與片方合作投資也漸成主流。一線明星現在很多都成立了自己的工作室、公司,在接戲的同時,還會要求參與投資、出品、發行等環節,如此一來,除了獲得常規薪酬外,也能分得電視劇收益的一杯羹。例如,電視劇《三生三世十里桃花》大熱,主演楊冪的嘉行傳媒作為聯合出品方參與投資了約25%的份額,賺的盆滿缽滿。再如,最近熱播的《人間至味是清歡》,主演佟大為也參與了投資。吳秀波同時兼任《軍師聯盟》的主演、製片人、監製,黃磊是《深夜食堂》的主演、出品人,周冬雨也是《春風十里不如你》的出品人。他們在薪資方面更加自由,不受限薪令約束。

主演參投影視劇,實際上是雙贏的選擇。明星資本作為有資源屬性的資本,參與投資影視劇在某種程度上來說從利益到品牌各個層面都會有更深度的綁定,大家訴求一致,也就更有利於影視劇往精品方向做品質追求。未來的影視劇大製作是一個趨勢,對製作公司而言,想要在市場搶佔先機,佔領頭部份額,有沒有強大的資源和資本的整合能力是一個檢驗。

最後,即使不參投、不成立工作室,“限酬令”一出,明星還是能找到其他渠道,賺取驚人片酬。不演電視劇、電視劇,可以參加綜藝節目、拍廣告。綜藝節目,這兩年製作成本增加,吸金能力也很強,很多過氣明星通過綜藝節目身價翻倍。當明星都去參加綜藝節目、拍廣告了,對電視劇來說,並不是一件好事。

目前橫亙在中國影視劇行業面前的大山,除了有明星片酬過高之外,還有缺乏優質劇本、沒有成熟的造星模式、缺乏優質演員、數據造假、侵權,這樣一來僅僅依靠“限酬令”改變國產劇現狀,還有些不現實。

市場的變化總是變幻莫測,有時候常常走在政策之前。對電視劇行業來說,“限酬令”是國家對影視行業整治的信號和指導意見,但是僅有一紙指令是很難提升中國電視劇整體質量。對於演員、明星而言,是束縛也是機遇。

作者 | 文創資訊記者 唐三彩

本文為“文創資訊”原創獨家稿件,未經授權禁止轉載!更多精彩文章請關注:文創資訊(http://news.vsochina.com)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