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是十幾歲的女孩:《那些年》是純愛,《洛麗塔》是欲愛

十五、六歲正是男男女女情竇初開的日子。這個時候的男女們很容易產生那種朦朦朧朧的感情,在這個時候我們通常會發現身邊的某一個女生或者男生是那麼漂亮、那麼讓你嚮往。這就是青春,所以歌德在年老的時候還愛上了一個少女當這位"少年維特"成為了一位74歲的老人,在療養勝地馬林巴德過著安享晚年的日子陷入了苦惱的戀情。而這次的對象,卻是一位19歲的少女——烏爾莉克•封•萊韋措。

同是十幾歲的女孩:《那些年》是純愛,《洛麗塔》是欲愛

歌德在《少年維特之煩惱》中寫道:那個少女不懷春,那個少男不鍾情,又像《巴黎聖母院》中的克洛德神父所說:" 充滿生命力的靈魂,即便年邁,仍有愛的能力。

同是十幾歲的女孩:《那些年》是純愛,《洛麗塔》是欲愛

在愛情面前,世俗的一切障礙彷彿都不復存在,眼前只有愛人的倩影,共同生活之後的無邊快樂。老年歌德將這場人生中最後一次的熱戀,化作了一首沉重的抒情詩——這就是歌德晚年著名的《馬林巴德哀歌》。

我怎能指望佳期可再,

指望含苞待放的這一天?

天堂、地獄對你敞開;

心潮澎湃,變化萬千!——

別再猶豫!她走近了天國的門扉,

她把你抱起,擁入她的雙臂。

......

甜得要命的最後一吻竟然

將纏綿而美妙的情網斬斷。

腳步時行時止,迴避門檻,

彷彿火劍天使從這兒把他驅趕;

眼睛盯著陰暗小徑不勝懊喪

回頭一望,小門已經關上。

......

烏爾莉克•封•萊韋措暮年的時候說,只要當時母親同意,她願意嫁給他。"想當初,摩西爬上立法山的時候筋疲力盡,沒有聽見第一誡,從而鑄成永世難消的悲劇性錯誤,現在他爬上了自己的西奈山,他也筋疲力盡,但是他的耳朵一點不背,他的耳朵比任何時候都聽得清楚,他聽見了,他聽懂了第一誡:你不應愛。"

同是十幾歲的女孩:《那些年》是純愛,《洛麗塔》是欲愛

青春的力量、愛情的力量這就是生命的含苞待放,就有了許許多多講青春愛情的故事。筆者為大家準備了兩部截然不同風格的作品,讓大家一起感受十幾歲女生的純愛與欲愛。

從《那些年,我們一起追的女孩》說起

筆者說這部作品應該大部分人都有著強烈的共鳴吧,這就是2012年度最受歡迎的青春電影。也是青春電影的濫觴。跟著這部電影的《同桌的你》、《匆匆那些》、《致我們終將逝去的青春》等一下子在那幾年壟斷了大熒幕。終於在最近幾年才漸漸淡出了我們的視野。

其實《那些年,我們一起追的女孩》作者是九把刀。該小說是自傳體小說,講述了柯景騰和沈佳宜之間令人唏噓的愛情故事。柯景騰讀國中時是調皮搗蛋的男生,老師將他"託付"給沈佳宜。在沈佳宜的監督和鼓勵下,柯景騰的成績越來越好。漸漸地,他也喜歡上了沈佳宜。但是柯景騰卻不敢向心愛的女生表白。就這樣一直錯過,一直就這樣到沈佳宜嫁給了別人做妻子,這樣一個沒有表白過得愛情就這麼畫上了句號。

同是十幾歲的女孩:《那些年》是純愛,《洛麗塔》是欲愛

與《少年維特之煩惱》相似的《那些年》

筆者以歌德開篇就是要告訴大家歌德和九把刀都寫了一個關於青春的故事。一個帶著無限唏噓的感慨的故事。

第一、兩部作品的唯美純愛傾向,《少年維特之煩惱》和《那些年》中我們看到的就是一種唯美而動人的初戀情結,不管是維特和綠蒂還是柯景騰與沈佳宜,在他們心中永遠都似乎存在著一種唯美而動人的小小心思,這是隻有初戀的人才有的感受,這種初戀的感情有點甜、有點苦澀、有點不知所措,我們生活在這個大千世界中,長到了似乎懂一點愛情的年紀的時候,你發現愛情來了,懵懵懂懂的來了。

第二、淡淡的青春哀傷,不知道什麼時候開始,青春成了遺憾與淡淡憂傷的代名詞,《悲傷逆流成河》這樣的作品似乎也是青春小說中一個重要的體現。維特的青春是悲傷的,因為他的愛情是不順利的,生活是不順利的,事業是不順利的。全文就像感傷的抒情詩,坦露心扉,毫無矯飾,無論是維特愛的歡愉或痛苦,都躍然紙上,像是捧出一顆跳動的心,激起讀者情感上的強烈共鳴和精神上的極度震動。結局是維特自殺了,他不敢面對這個令他迷茫的生活,他輕生來抗拒。《那些年》的悲傷沒有那麼濃郁,畢竟是一本反映中學生的作品,但是讀起來還是讓人感受到遺憾與感慨。總會有種淡淡的悲傷不知道從什麼地方而來,從什麼地方消失,這種悲傷似乎就是在那裡。柯景騰沒有和沈佳宜在一起讓人感到遺憾,因為這樣的情節會讓你想起來那個你曾經喜歡的女孩已經成了別人的愛人了。

同是十幾歲的女孩:《那些年》是純愛,《洛麗塔》是欲愛

第三、懦弱的男主人公形象,愛卻是難以說出口這是筆者最不能理解的問題。維特一心一意愛著綠蒂。維特的愛是那樣的真心實意,又是那樣的小心翼翼,他深愛著綠蒂,卻又不敢表達自己的心意,只因綠蒂早已與他人有婚姻。他沒有想著破壞綠蒂的生活,"我愛你,與你無關",是他愛情的最佳寫照。綠蒂也不敢接受維特的愛情,只願意享受最終導致了他的自殺。柯景騰因為害怕拒絕而不敢表白錯失了一次又一次的機會,可是愛情就是大聲說出來。兩部作品我都能感受到懦弱主人公不敢面對自己和生活的樣子,那個青春裡無限悲哀的痛苦故事。

同是十幾歲的女孩:《那些年》是純愛,《洛麗塔》是欲愛

這就是所謂這兩部作品的相似處,這些便是純愛的典範,其實在諸多文學作品中還有一部作品是描寫十幾歲女孩大膽的慾望之愛的。十幾歲女孩的慾望,情慾都在這部有極大爭議的作品中展現。我們只探索其中的美,對於那些不合三觀的地方也必須要加以批評。

大膽的青春欲愛《洛麗塔》

《洛麗塔》的美感

有人覺得奇怪這樣一部亂倫的小說而且有些不良的故事卻成為了一部非常知名的文學著作。這部作品和勞倫斯的《兒子與情人》一樣,有些非常多可以探討的東西,但是剔除那些有些不良的因素,《洛麗塔》有著不同於《那些年》中純愛的另類美感:

《洛麗塔》(Lolita),又譯為《洛莉塔》、《洛麗泰》、《羅莉泰》,是俄裔美國作家弗拉基米爾·納博科夫創作的長篇小說。該作絕大部分篇幅是死囚亨伯特的自白,敘述了一箇中年男子與一個未成年少女的戀愛故事。

同是十幾歲的女孩:《那些年》是純愛,《洛麗塔》是欲愛

小說描述一位從法國移民美國的中年男人亨伯特在少年時期,與一14歲的少女安娜貝兒發生了一段初戀,最後安娜貝兒因傷寒而早夭,造就了亨伯特的戀童癖.

由於兒時的陰影,亨伯特對洛麗塔無法自拔,為了親近這名早熟、熱情的小女孩,亨伯特娶女房東為妻,成為洛麗塔的繼父。後來女房東在丈夫的日記中發現自己的丈夫對女兒的企圖和對自己的不忠,十分生氣,於是寫了三封信,在寄信的途中被車子撞死。亨伯特將洛麗塔從夏令營接出來一起旅行,他以為在洛麗塔的飲料中下藥,就可以在不知不覺中親近她。

同是十幾歲的女孩:《那些年》是純愛,《洛麗塔》是欲愛

結果藥對洛麗塔全無效果(因為那並不是真正的強力安眠藥),相反第二天清晨洛麗塔主動挑逗亨伯特,發生亂倫的關係。亨伯特然後告知洛麗塔她的母親已經去世,至此洛麗塔在別無選擇的情況下接受了必須和繼父生活下去的這個現實。 亨伯特帶著洛麗塔以父女的身份沿著美國旅遊,他利用零用錢、美麗的衣飾和美味的食物等小女孩會喜歡的東西來控制洛麗塔,以及繼續滿足自己對她的慾望。洛麗塔長大後,開始討厭繼父,她意識到"即使是最可悲的家庭生活也比這種亂倫狀況好"。於是她開始跟年紀相當的男孩子交往,並藉著一次旅行的機會脫離繼父的掌握,一開始亨伯特瘋狂的尋找,但是最終還是放棄了。

三年過去,一日亨伯特收到洛麗塔的來信,信上說她已經結婚,並懷孕了,需要繼父的金錢援助。亨伯特給了她400美元現金和3600美元的支票還有把屋子賣了買家先付的10000美元跟房子的契約。他要求洛麗塔說出當時拐走她的人,洛麗塔告訴他那人正是其為學校演出的劇作家,並告訴他,她和奎迪出走後,因為拒絕了奎迪要她和其他男孩子拍攝色情影片的要求,而被奎迪趕了出來。亨伯特請求洛麗塔離開她的丈夫和他走,但是她拒絕了這個要求,亨伯特傷心欲絕。他追蹤並槍殺了奎迪。最終, 亨伯特因血栓病死於獄中,而17歲的洛麗塔則因難產死於1950年聖誕。

誇張且大膽的情節

筆者不關注作品本身的情節而是就這個故事來說,這個故事顛覆了所有青春小說的定義。青春不僅是傷感的,也可能是痛苦與頹廢的。洛麗塔的青春周旋在不同年齡的男人中間,她的青春力量迷倒了很多的男人。這個驚世駭俗的故事挑戰著人們的倫理道德觀念,而且還在這樣一個特別的故事裡展現了一個別樣的青春。洛麗塔的青春更加接近於成人世界,經歷了母親去世、繼父的追求、被人欺騙等種種的不堪,洛麗塔一直都以成人的生活來刻畫青春。《那些年》裡簡單的故事顯然已經不夠深邃,讓人回味的餘地除了愛情的遺憾還有什麼呢?《洛麗塔》的故事圍度遠遠超出了《那些年》。有時候,青春並不是那麼美好,青春被撕碎了也是另外一種大膽的美感。

同是十幾歲的女孩:《那些年》是純愛,《洛麗塔》是欲愛

超出年齡早熟的洛麗塔

十幾歲的女孩已經能夠被人定義成小妖精了,不知道該慶幸還是該遺憾。洛麗塔這個形象比任何一個十幾歲女孩的形象要令人映象深刻。她的身體的魅力具有成人與孩子之間半成熟的魅力。她會挑逗、勾引、還有些放浪。因為這些特徵才讓男主人公欲罷不能。那時候她和繼父生活在一起,她可能並不知道意味著什麼。她只是為了享受實際的快樂才這樣不停地做出些驚世駭俗的事情。她洞察到了母親對大學亨伯特的感情,很巧妙的在兩個人之間周旋。她知道,這個男人逃不出她的手心了。洛麗塔用自己的青春換來美食、衣服、零用錢等等她嚮往的東西。她確實美麗,確實讓人心馳神往,一個完全不同於沈佳宜的少女形象就這麼深深刻在我們的腦海之中。

同是十幾歲的女孩:《那些年》是純愛,《洛麗塔》是欲愛

同是十幾歲的女孩:《那些年》是純愛,《洛麗塔》是欲愛

執著的愛戀,執著的美感

這個故事給我另一個衝擊就是男主人公那段真摯又極端的愛情。亨伯特對於成熟女性沒有一點興趣,他心裡只有那個停留在十幾歲初戀女友的形象。他愛上洛麗塔是因為他失去初戀女友的補償心理。洛麗塔其實並沒有那麼美,客觀的說除了美麗的皮囊之外有些俗氣、放蕩、狡猾。可是,男主人公的愛戀讓他自動屏蔽了這些缺點,他愛是真的愛到骨子裡了。他在心裡不斷建設一個完美的洛麗塔形象。洛麗塔出走,他瘋狂了,他不停的尋找。三年後,洛麗塔遇到困難的時候,他也毫不猶豫希望洛麗塔重新回到她身邊。他為了洛麗塔殺了曾經拐走了她的奎笛,他沒有試圖掙脫法律。他真的愛,雖然他和洛麗塔有著年齡與倫理的差距。其實,愛沒有什麼大的罪過,只是涉及到了倫理便要讓我們反思了。

同是十幾歲的女孩:《那些年》是純愛,《洛麗塔》是欲愛

三部作品,兩種不同的青春。大部分的青春會像《那些年》一樣平平淡淡的就度過了,很少有人會像洛麗塔一樣有著如此特別的青春。青春總會過去,洛麗塔也最終成了想枯葉一樣的女孩,沈佳宜最後嫁給了別人步入中年。青春一去不復返,青春不止《那些年》,還有像《洛麗塔》那樣的躁動、不可理解。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