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檢查項目大全】神經系統疾病的診斷性檢查都有哪些檢查項目?

腦瘤 技術 腦出血 癲癇 腫瘤 新生兒 朱安林醫生 2019-05-11

神經科診斷性檢查不應該作為疾病的篩查,除非病人的情況十分危急不允許醫生進行全面的體格檢查。要根據在詢問病史及全面體格檢查後發現的臨床線索,才行必要的輔助檢查。

腰椎穿刺

【檢查項目大全】神經系統疾病的診斷性檢查都有哪些檢查項目?

腰椎穿刺的目的主要是測定顱內壓力和了解腦脊液的成分(見 不同神經系統疾病的腦脊液異常情況)、治療性地降低顱內壓(如假瘤)、鞘內注射給藥或脊髓造影。

計算機斷層掃描(CT)

【檢查項目大全】神經系統疾病的診斷性檢查都有哪些檢查項目?

CT是一項能快速提供腦部及顱骨影像學的非創傷性檢查。

與MRI相比,CT在觀察後顱窩的骨結構(不是後顱窩的腦組織)、顱骨的底部和椎管方面具有優勢。增強CT能幫助發現腦腫瘤及腦膿腫。

CT平掃能快速發現腦出血或大致瞭解重要的結構改變,而不需考慮造影劑可能引起的過敏或腎衰竭。通過鞘內注射造影劑,CT可以發現並勾勒出侵入腦幹、脊髓或脊神經根的異常結構(如腦膜瘤、椎間盤突出)和脊髓空洞症。

CT血管造影(CTA)通過造影劑可以顯示腦血管情況,從而免除進一步行MRI和血管造影。


磁共振顯像(MRI)

【檢查項目大全】神經系統疾病的診斷性檢查都有哪些檢查項目?

MRI比CT能更清晰地顯示腦部結構,尤其是顯示腦神經、腦幹、後顱窩和脊髓的病變,CT在上述部位會出現骨性結構的偽影,不利於相應結構的觀察。

MRI也能更好地顯示脫髓鞘病變、早期腦梗死、無症狀性腦水腫、腦挫傷、早期小腦幕疝、顱頸交界畸形和脊髓空洞症等。對於需急診處理的脊髓壓迫性病變(如腫瘤、膿腫),MRI尤其有價值。

MRI對於安裝心臟起搏器、安裝心臟或頸動脈支架<6周、安裝磁性鐵動脈瘤夾子及有其他金屬置入物的患者禁忌,因為在強磁場作用下,上述金屬物體會過熱或移位。

MRI有多種技術( 磁共振成像),根據特定的組織、部位和所懷疑的疾病,選擇合適的MRI技術:

  • 彌散加權成像(DWI)能早期快速地發現缺血性卒中。
  • 灌注加權成像(PWI)可識別早期缺血性卒中的低灌注區域,但還無法可靠地區分良性缺血和最終的梗死區域。
  • 彌散張量成像(DTI)是DWI的延伸技術,可三維顯示白質傳導束(纖維示蹤成像),用於監測老齡和疾病情況下中樞神經系統纖維束的完整性。
  • 雙翻轉恢復序列成像(DIR)應用於研究中心,可以比其他MRI技術更好的檢測灰質的脫髓鞘改變;灰質脫髓鞘改變目前被認為在多發性硬化中很常見。
  • 功能磁共振成像(fMRI)可識別特定認知或運動任務下,腦區的激活(表現為氧合血流量的增加),但其臨床應用價值仍有待明確。
【檢查項目大全】神經系統疾病的診斷性檢查都有哪些檢查項目?

磁共振動脈造影(MRA)能在注射或不注射造影劑的條件下,顯示腦內主要血管及腦部、頸部主要動脈及其分支。雖然目前MRA還不能替代腦血管造影,但在不能行腦血管造影的患者中(如病人拒絕或風險較大),還是十分有應用價值的。對於腦卒中病人,MRA顯示的血管狹窄往往比實際嚴重,因此一般不會遺漏大血管的閉塞性病變。

磁共振靜脈顯影(MRV)可以通過磁共振檢查顯示顱內主要靜脈及靜脈竇,因此可以不用行血管造影而診斷靜脈竇血栓形成。另外,MRV在監測血栓溶解情況及指導抗凝治療期限方面比較有價值。磁共振質譜分析(MRS)可以通過測定腦內局部區域的代謝情況,從而鑑別顱內腫瘤、膿腫和卒中。


腦超聲波描記

對於<2歲的兒童,腦超聲波描記可在床旁(尤其是新生兒重症監護室)檢查患者是否有腦出血或腦積水。對於較大的兒童和成人,CT已經取代該項檢查。

腦血管造影

【檢查項目大全】神經系統疾病的診斷性檢查都有哪些檢查項目?

即通過動脈導管注射不透X線的造影劑,來顯示顱內動脈和靜脈的循環情況。通過數字化處理(數字減影血管造影術,digital subtraction angiography,DSA),少量的造影劑可以顯示出高分辨率的圖像。

作為CT、MRI的補充,它能明確病灶的部位及其血供情況。腦血管造影是診斷動脈狹窄或閉塞、血管先天缺如、動脈瘤、動靜脈畸形的金標準。對於直徑0.1mm的血管,它也能清楚顯示。

隨著MRA和CTA的運用,DSA檢查已明顯減少,但當懷疑腦血管炎和需要進行介入治療(血管成形、支架置入、動脈內溶栓、動脈瘤栓塞等)時,DSA仍是常規檢查。

二維多普勒超聲掃描

【檢查項目大全】神經系統疾病的診斷性檢查都有哪些檢查項目?

這種非創傷性的檢查手段能發現頸動脈分叉處的動脈夾層、狹窄、閉塞或潰瘍。它安全快速,但無法提供血管造影所能顯示的血管詳細形態。

對於監測頸動脈短暫性缺血發作,它優於眶周多普勒超聲掃描及眼體積掃描技術。對於疾病的跟蹤隨訪,它也十分有用。

經顱多普勒超聲掃描能用於監測腦死亡後殘餘血流,蛛網膜下隙出血後大腦中動脈血管痙攣和椎-基底動脈系統的腦卒中。

脊髓造影

【檢查項目大全】神經系統疾病的診斷性檢查都有哪些檢查項目?

即通過腰穿在蛛網膜下隙注入造影劑後行X線攝片。在診斷髓內病變時,MRI已代替脊髓造影,但在不能行MRI檢查時,可以行CT脊髓造影。它的禁忌證與腰穿禁忌證相同。

脊髓造影可能加重病變對脊髓的壓迫,尤其是過多過快地放出腦脊液時。極為罕見地,脊髓造影導致脊神經周圍的蛛網膜炎症(蛛網膜炎),可能會引起下背部和四肢的慢性疼痛和感覺異常。


腦電圖(EEG)

【檢查項目大全】神經系統疾病的診斷性檢查都有哪些檢查項目?

在頭部安放電極,記錄癲癇、睡眠障礙、代謝性或器質性腦病患者的電活動。檢查時,將20個電極對稱置於頭部。正常清醒情況下,腦電圖顯示的是在頂枕葉消長的8-~12-Hz、50μV的正弦α波和分佈在雙側額葉的大於>12-Hz、10-~20-μV的β波,中間散在4-~7-Hz、20-~100-uV的θ波。檢查時要注意雙側大腦半球的對稱性(不對稱往往提示器質性病變),有無過度慢波(即1~4Hz,50~350μV的δ波,在意識不清、腦病和痴呆的病人中會出現)和其他異常波。

有些異常波是非特異性的(如癇性尖波),而有些則具有診斷價值(如失神發作時3-Hz的棘慢波和克雅氏病週期性的1-Hz尖波)。腦電圖對於一些原因不明的發作性意識障礙的診斷十分有用。

誘發電位

【檢查項目大全】神經系統疾病的診斷性檢查都有哪些檢查項目?

即通過視覺、聽覺或觸覺刺激腦部皮層的相應部位,引起該皮層的局灶性電活動。通常情況下,這些小的電位被腦電圖的背景噪聲所掩蓋,但可通過計算機處理去除這些噪音,顯示出誘發電位。誘發電位的潛伏期、時限和波幅可以反映出所刺激的感覺通路的完整性。

肌電圖和神經傳導速度

【檢查項目大全】神經系統疾病的診斷性檢查都有哪些檢查項目?

當臨床上難以判斷肌無力是神經、肌肉或神經肌肉接頭病變引起時,肌電圖和神經傳導速度檢查可幫助鑑別。

行肌電圖檢查時,將針插入患者的受檢肌肉中,然後記錄該肌肉在靜息和收縮時的電活動。

神經傳導速度檢查時,在周圍神經全長上(從近段至支配肌肉)選擇數點進行電刺激,記錄從刺激至肌肉開始收縮的時間。感覺神經傳導速度也可用類似的方法測定。神經傳導測試檢查大的有髓纖維,而非小的有髓纖維或無髓纖維。通過重複刺激神經可評價神經肌肉接頭有無異常疲勞現象,如重症肌無力的患者存在重複刺激神經後,肌肉收縮波幅逐漸衰減。

活檢

【檢查項目大全】神經系統疾病的診斷性檢查都有哪些檢查項目?

神經活檢和肌肉活檢通常同時進行。當其他測試未有定論時,神經活檢有助於鑑別脫髓鞘性與軸索性多發性神經病變。

應選擇一個神經支配的患處進行活檢。如果多發性神經病變由血管炎引起,活檢樣本應包括皮膚,以增加發現特徵性血管異常的機會。如果活檢顯示神經末梢缺失,鑽取活檢有助於確定小纖維多發性神經病變。肌肉活檢有助於確定肌肉病變。

【檢查項目大全】神經系統疾病的診斷性檢查都有哪些檢查項目?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