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例:腦室—腹腔分流術術後分流管調整一例

腦積水 腫瘤 健康 唐都小兒神經外科王超 唐都小兒神經外科王超 2017-09-01

腦積水是臨床常見的小兒神經系統疾病,治療主要是通過外科手術將聚集的腦脊液分流。腦室-腹腔(Ventriculo-Peritoneal,V-P)分流術是腦積水治療中使用最多的手術術式也是較為成熟的技術,但技術的成熟並不意味著手術簡單。

近日,唐都醫院小兒神經外科亞專業組接診一例“腦室-腹腔分流術後分流管植入位置皮下積液顱壓增高1月餘”患者,專業組組長王超博士確診後,通過手術變換分流管腹腔端位置。術後,患者症狀緩解。

病例:腦室—腹腔分流術術後分流管調整一例

病例:腦室—腹腔分流術術後分流管調整一例

(入院時孩子頭部明顯異常鼓起)

小兒腦積水多選擇V-P分流術

小兒腦積水是指由於先天畸形、感染、出血、腫瘤等原因導致小兒顱內腦脊液量超過正常範圍。此例患者在三個月前因“皮下積液顱壓增高”就診於某醫院,接診後,醫生根據病情制定V-P分流術治療的方案。術後,患者恢復良好,按期出院。

V-P分流術是目前臨床治療小兒腦積水使用最多的手術術式,是通過分流管(分流管、引流管、閥門)將聚集在患兒顱內的腦脊液引流至腹腔,由人體大網膜吸收並經血液循環排出體外。V-P分流術在腦積水治療中的主要優勢在於適應性廣、操作較簡單、對設備和醫生的要求較低、成功率高等,這也使V-P分流術幾乎成為所有基層醫院治療小兒腦積水的選擇。

“當然,如果患者腹腔情況不適宜做V-P分流術,臨床還可根據患者情況將腦脊液引流至心臟或者胸腔,也就是腦室-心房(Ventricular-Atrial,V-A)分流術和腰大池-腹腔(Lumbo-Peritoneal,LP)分流術。”王超博士說。

患者在手術後出現症狀,患兒家長為進一步診斷、治療,選擇到唐都醫院小兒神經外科就診。王超博士初步考慮患者引流不足,經過多次調試後,患者症狀沒有緩解。

再次就診時,王超博士對患者查體顯示:分流管囊部觸摸質硬,難按壓下,回彈良好,考慮患者分流管腹腔端包裹或閥門堵塞,考慮手術更換分流管。

通過術前分析,以及術中分段排查,最終確認患者出現症狀並不是分流管出現問題,而是由於腹腔端引流管出口位置有包裹,導致引流不暢。更換腹腔端引流管位置後,孩子症狀迅速緩解。

病例:腦室—腹腔分流術術後分流管調整一例

病例:腦室—腹腔分流術術後分流管調整一例

(手術後原有皮下積液完全消失)

王超博士表示:“此病例中,如果直接更換分流管無疑是最簡單的方式,但更換整條分流管,不僅孩子的創傷增加,費用也高很多。所以,最終通過術前的分析和術中的探查明確病情後,僅僅更換腹腔端引流管位置,便緩解患者症狀。”

V-P分流術:常規但不簡單

V-P分流術是開展情況較好、使用較多的腦積水手術術式,也就是臨床醫生所說的常規手術。雖說是常規手術,但V-P分流術並不是簡單的手術。

醫學是嚴謹的,神經外科又是涉及顱腦中樞診療的外科學。神經外科診療,尤其是手術中,如果“失之毫釐”其結果可能就“謬以千里”。

“此病例中患者症狀反覆,需要再次治療的原因便是前次手術中分流管放置位置出現問題”王超博士說“如果患者早期手術足夠精細的話,患者完全不需要再次治療。”

病情反覆有些時候是不可避免的,比如惡性腦腫瘤,但多數疾病經過科學正規的診療是完全可以一次性解決的。當然,除了疾病的性質,醫生的能力、醫院的設備等也是影響患者手術效果的重要因素。有些手術雖然看著並不難,但是由於專業性等原因,使得醫生難以做出最準確的判斷,這也是為什麼近年來各大醫院、科室開始細化亞專業的原因——把患者交給最專業的醫生。

不斷細化的亞專業使得醫生的專業性有了顯著提高,當然,目前僅限於規模較大、學科建設較為完善的大型醫院。比如,唐都醫院神經外科就細化出小兒神經外科、脊柱神經外科、功能神經外科等多個亞專業。所以,當出現病症的時候,最好能夠選擇大一點、學科完善的醫院,避免出現病例中孩子的情況。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