歙縣許村

2017-09-04 人民網-安徽頻道 小字

歙縣許村

許村簡介:

許村,位於中國歷史文化名城歙縣城北20公里處,距黃山北大門70公里,千島湖175公里,是鑲嵌在黃山山脈中的一顆古樸而璀璨的明珠。1996年,許村整體申報成為省級歷史文化保護區。2006年,許村15處古建築群被國務院公佈為國家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目前,許村正在申報全國曆史文化名鎮和世界文化遺產。 許村的歷史淵源 許村,古名富資裡,源於東漢,距今1800多年。南朝梁時,新安太守任昉看中富資山水風光,辭官歸隱於此,後人為了紀念這位歸隱太守,改為任公村。唐朝末,尚書許儒徙居於此,嗣後經濟繁榮,人丁興旺,以許氏為主,改名為許村,至今已逾四十餘代。歷代名人輩出,人文薈萃。宋仁宗欽賜為國捐資的許克復為“大宅世家”。宋王安石撰《古歙許氏宗譜傳》、歐陽修撰許氏系表,朱熹、文天祥等人也作了序、跋。南宋以後,徽商崛起。“往來淮楚間,起家累鉅萬。”元代徽商許友山,修任公橋,建高陽橋,行善鄉里。其孫許伯升兄弟五人,盡賣田產、傾其積蓄資助朱元璋,明朝建國後,許伯升任福建汀州知府。格守 “多索一分一釐是禍國殃民,少一冤一枉乃是為官正道”, 百姓稱之為“青天知府”。許伯升病故後,皇上特恩,為他修建五馬坊。現存之觀察弟、大墓祠、大邦伯第等皆為其家族的宗祠。其家族後世子孫中名聲顯赫者極多,不斷為各朝表彰,如許世積的雙壽承恩坊、布政使許仕達、許琯薇省坊等。大學士許國,末代翰林許承堯均是許氏後裔。

許村尊師重教,文風昌盛,綿延千年而不絕。現在能見的部分許氏家譜中就記載有27位進士,11位舉人。南宋時,許著的家塾—雙桂堂,培養出四位進士,其中有宰相程元鳳,聲名顯赫學者方回。明代,“四山樓”培養了三朝元老許國。民國初有許家澤的儀耘小學免費教育。行善重教,民國大總統徐世昌題詞“節勵鬆筠”,董必武題詞“敬思堂”,其人才輩出的遺風一直延續到近代, 許本震博士在1926年和1927年,兩次代表中國政府出席在德國慕尼黑和瑞士洛桑舉行的世界教育會議,是國內著名教育家。1946年,不懼威脅,毅然將在南京梅園新村房子售給周恩來同志為首的中共代表團使用。許氏不僅有“一狀元、二解元、三代北大生、四院士、一門五博士、”更為共和國貢獻了河海大學校長等一大批人才。 許村輝煌的歷史為許村留下豐富的歷史文化遺產,。而獨具特色的古村落建築群是其中的精華。至今保存完好的明清建築近200幢。尤以高陽廊橋、雙壽承恩坊、大觀亭、五馬坊構成的元明建築群,為國內罕見,堪稱古建之精華。

許村的村落佈局 許村的村落佈局和原有水系,也是許村文化遺產中不可分割的部分。許村村落的選址採用了中國傳統的“風水”理論,整個村落傍山依水,風貌極佳,體現了風水理論中“共生、共存、共榮、共樂”四大基本特徵。同時,天然水系分佈和村落佈局,仍存留著古人選址時所作“臨水而建、雙龍戲珠、倒水葫蘆”的基本風水態勢。 許村不僅擁有深厚的人文底蘊,更有絕佳的自然景觀。如:文、武山,獅象把門,騎馬石、大刀石,仙人洞、仙人下棋,獅子盼過河等,並早在唐末設下了許村十二景:武嶽凌雲、文峰貫日、林嶂環青、黃山蘊秀、西溪漁唱、箬嶺樵歌、平畈朝耕、幽窗夜讀、任公釣臺、淮陽忠廟、沙堤晚翠、古寺晨鐘。這是最早對於許村山水風光的記載。而唐代大詩人李白更是在此為後人留下“千里沙灘水中流,東西石壁秀而幽”的美麗詩篇。 許村箬嶺古道是聯結古徽州府和安慶府的重要官道。古道由青石板鋪就,自許村直達黃山腳下的譚家橋。是國內保存最長最完整的古官道,沿途植被垂直分佈顯著,峰巒疊嶂,陰雨天山上雲霧繚繞,遠觀如黃山雲海,身處其中則又似雲中漫步。古道邊沿途設有古涼亭,供行人車馬歇腳。古道深處村落隱隱,箬嶺關現仍存有屯兵城樓和古汪公廟遺址。是不可多得的人文和自然景觀。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