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輾轉11所大學,最終選擇南開!

編者按

南渡北歸育人傑,青春百年再出發。2019年10月17日,南開大學將迎來建校百年華誕。百年來,無數人與南開相遇,或在這裡經歷成長,或在這裡奉獻韶華,抑或只是在人生的旅途中遇到一個南開人。寫出你的南開故事,讓它成為南開的歷史。

"他輾轉11所大學,最終選擇南開!

編者按

南渡北歸育人傑,青春百年再出發。2019年10月17日,南開大學將迎來建校百年華誕。百年來,無數人與南開相遇,或在這裡經歷成長,或在這裡奉獻韶華,抑或只是在人生的旅途中遇到一個南開人。寫出你的南開故事,讓它成為南開的歷史。

他輾轉11所大學,最終選擇南開!"他輾轉11所大學,最終選擇南開!

編者按

南渡北歸育人傑,青春百年再出發。2019年10月17日,南開大學將迎來建校百年華誕。百年來,無數人與南開相遇,或在這裡經歷成長,或在這裡奉獻韶華,抑或只是在人生的旅途中遇到一個南開人。寫出你的南開故事,讓它成為南開的歷史。

他輾轉11所大學,最終選擇南開!他輾轉11所大學,最終選擇南開!

南開大學校慶百年的日子就快到來了。百年來,南開似一棵樹木,從破土而出的幼苗久經酷暑嚴寒和雨雪冰霜的洗禮,今天已長成一棵累累碩果的參天大樹。

我父母在南開任職了一輩子,我是1952年生在南開長在南開的,對南開有著深厚的感情,對南開這幾十年來的發展變化都看在眼裡記在心裡。在此喜慶時刻,我不禁想起任教南開化學系60餘年的父親王積濤(1918-2006)的一生。鑑於他的著述和論文等工作,大家可從網上和有關部門查閱到,我想在此講述一個不久前瞭解到的父親青年時期、上世紀40年代求學的故事,也有助於今天的人們對南開辦學歷史的回顧。

"他輾轉11所大學,最終選擇南開!

編者按

南渡北歸育人傑,青春百年再出發。2019年10月17日,南開大學將迎來建校百年華誕。百年來,無數人與南開相遇,或在這裡經歷成長,或在這裡奉獻韶華,抑或只是在人生的旅途中遇到一個南開人。寫出你的南開故事,讓它成為南開的歷史。

他輾轉11所大學,最終選擇南開!他輾轉11所大學,最終選擇南開!

南開大學校慶百年的日子就快到來了。百年來,南開似一棵樹木,從破土而出的幼苗久經酷暑嚴寒和雨雪冰霜的洗禮,今天已長成一棵累累碩果的參天大樹。

我父母在南開任職了一輩子,我是1952年生在南開長在南開的,對南開有著深厚的感情,對南開這幾十年來的發展變化都看在眼裡記在心裡。在此喜慶時刻,我不禁想起任教南開化學系60餘年的父親王積濤(1918-2006)的一生。鑑於他的著述和論文等工作,大家可從網上和有關部門查閱到,我想在此講述一個不久前瞭解到的父親青年時期、上世紀40年代求學的故事,也有助於今天的人們對南開辦學歷史的回顧。

他輾轉11所大學,最終選擇南開!

幾經輾轉 來到西南聯大

父親青年時期的求學經歷,因為正遇抗日戰爭,他在戰亂中不得已曾輾轉求學於9所大學本科才完成學業,這對於今天生活安定、教學順序按部就班升級考學的青年學子是怎麼也不會想到碰到的。連我這個女兒原也只記得父親生前曾模糊地說借讀過幾所大學(而不知詳細),沒有多想其中借讀的困難。若非他去世12年後(筆者受邀參加了2018年他的母校西南聯大建校80年大型紀念活動)撩起的探究之心,前往清華檔案館親眼看到他親筆填寫姓名、家庭情況的學籍卡上,有著聯大蓋章承認的9所大學章印(費力細數)的學習成績登錄(看著都紛雜眼花),當時就被震驚了!要不是我也做教師工作,絕不會想到父親當年求學的不易和尋師的艱辛,不禁為之唏噓不已。

父親少年時從老家江蘇吳縣遷滬後,在中國最早開放的大城市上海的中、小學較早接觸到西方科學文明,打下了較紮實的學習基礎,開啟了他的學習科學的熱情和信心。1936年他從名校上海格致中學高中畢業時,以全校語文第一的成績考入南京國立中央大學農藝系,一心想在畢業後對中國這個農業大國有所貢獻,沒想到入學一年後的1937年,就趕上了全面抗日戰爭的爆發,他暑假回上海探親後就再也無法返回南京復課。在時局動盪中,酷愛念書的父親只好找到臨時遷入上海租界內的蘇州東吳大學化學系借讀一年,清華檔案館保存的他的西南聯大轉學學籍卡正是父親這一時期他全部一二年級所修課程、學分值的詳細情況。暫且不提他中央大學一年級時規定的文理、農藝課程科目及修得的學分,卡上僅二年級借讀的東吳大學及聖約翰大學、之江大學、滬江大學、金陵大學等5校所開的課程就有16門。想象一下,僅打聽各校的課程設置和穿插安排自己的聽課時間也需花費不少精力,可謂“複雜的系統工程”,還要加上後面重頭戲:聽課、完成各科作業及複習考試以達合格成績……

也在這二年級期間,父親還關注到報紙上刊登有已遷到昆明的三所大學(清華、北大、南開)組成的西南聯大招生的消息,作為20歲青年,不願在淪陷區過亡國奴生活的想法,使他產生了多苦也要到後方、到名校去讀書報國的決心。結果他在完成前面所選課程外,又增加了轉學插班考試任務,均一一順利通過。錄取後,他即與一批這樣的學生籌集路費,背井離鄉,提上簡陋行裝繞道幾千裡(避開敵佔區),從上海坐船到香港,再轉道越南海防入境,跋涉數月,千辛萬苦到達西南聯大已遲到2個月……以上經歷可以看出,在戰火紛亂動盪的社會環境下,父親要念書的頑強毅力及自治自理能力。

"他輾轉11所大學,最終選擇南開!

編者按

南渡北歸育人傑,青春百年再出發。2019年10月17日,南開大學將迎來建校百年華誕。百年來,無數人與南開相遇,或在這裡經歷成長,或在這裡奉獻韶華,抑或只是在人生的旅途中遇到一個南開人。寫出你的南開故事,讓它成為南開的歷史。

他輾轉11所大學,最終選擇南開!他輾轉11所大學,最終選擇南開!

南開大學校慶百年的日子就快到來了。百年來,南開似一棵樹木,從破土而出的幼苗久經酷暑嚴寒和雨雪冰霜的洗禮,今天已長成一棵累累碩果的參天大樹。

我父母在南開任職了一輩子,我是1952年生在南開長在南開的,對南開有著深厚的感情,對南開這幾十年來的發展變化都看在眼裡記在心裡。在此喜慶時刻,我不禁想起任教南開化學系60餘年的父親王積濤(1918-2006)的一生。鑑於他的著述和論文等工作,大家可從網上和有關部門查閱到,我想在此講述一個不久前瞭解到的父親青年時期、上世紀40年代求學的故事,也有助於今天的人們對南開辦學歷史的回顧。

他輾轉11所大學,最終選擇南開!

幾經輾轉 來到西南聯大

父親青年時期的求學經歷,因為正遇抗日戰爭,他在戰亂中不得已曾輾轉求學於9所大學本科才完成學業,這對於今天生活安定、教學順序按部就班升級考學的青年學子是怎麼也不會想到碰到的。連我這個女兒原也只記得父親生前曾模糊地說借讀過幾所大學(而不知詳細),沒有多想其中借讀的困難。若非他去世12年後(筆者受邀參加了2018年他的母校西南聯大建校80年大型紀念活動)撩起的探究之心,前往清華檔案館親眼看到他親筆填寫姓名、家庭情況的學籍卡上,有著聯大蓋章承認的9所大學章印(費力細數)的學習成績登錄(看著都紛雜眼花),當時就被震驚了!要不是我也做教師工作,絕不會想到父親當年求學的不易和尋師的艱辛,不禁為之唏噓不已。

父親少年時從老家江蘇吳縣遷滬後,在中國最早開放的大城市上海的中、小學較早接觸到西方科學文明,打下了較紮實的學習基礎,開啟了他的學習科學的熱情和信心。1936年他從名校上海格致中學高中畢業時,以全校語文第一的成績考入南京國立中央大學農藝系,一心想在畢業後對中國這個農業大國有所貢獻,沒想到入學一年後的1937年,就趕上了全面抗日戰爭的爆發,他暑假回上海探親後就再也無法返回南京復課。在時局動盪中,酷愛念書的父親只好找到臨時遷入上海租界內的蘇州東吳大學化學系借讀一年,清華檔案館保存的他的西南聯大轉學學籍卡正是父親這一時期他全部一二年級所修課程、學分值的詳細情況。暫且不提他中央大學一年級時規定的文理、農藝課程科目及修得的學分,卡上僅二年級借讀的東吳大學及聖約翰大學、之江大學、滬江大學、金陵大學等5校所開的課程就有16門。想象一下,僅打聽各校的課程設置和穿插安排自己的聽課時間也需花費不少精力,可謂“複雜的系統工程”,還要加上後面重頭戲:聽課、完成各科作業及複習考試以達合格成績……

也在這二年級期間,父親還關注到報紙上刊登有已遷到昆明的三所大學(清華、北大、南開)組成的西南聯大招生的消息,作為20歲青年,不願在淪陷區過亡國奴生活的想法,使他產生了多苦也要到後方、到名校去讀書報國的決心。結果他在完成前面所選課程外,又增加了轉學插班考試任務,均一一順利通過。錄取後,他即與一批這樣的學生籌集路費,背井離鄉,提上簡陋行裝繞道幾千裡(避開敵佔區),從上海坐船到香港,再轉道越南海防入境,跋涉數月,千辛萬苦到達西南聯大已遲到2個月……以上經歷可以看出,在戰火紛亂動盪的社會環境下,父親要念書的頑強毅力及自治自理能力。

他輾轉11所大學,最終選擇南開!

名師感召 堅定救國信心

1939年他在西南聯大化學系報到插班3年級時,受到了系主任南開教授楊石先先生的親切接待和鼓勵,堅定了他科技救國的信心;楊石先先生平易近人的作風溫暖了他的心,可以說從此結下了他與南開的不解之緣。

在老師榜樣的帶領下,他和當時全校師生一起經歷戰時艱苦生活的考驗,茅舍陋室,糙米粗茶,還要隨時跑警報躲避日機轟炸。實驗室簡陋,試劑藥品匱乏,實驗儀器、圖書短缺……聯大的物質條件雖然惡劣,但由三校聯合而成的師資隊伍卻陣容整齊強大,名師薈萃,多為留學歐美一流大學回來的前輩大師,其中絕大多數是我國各有關學科的開創者。他就讀的化學系除了南開的楊石先、邱宗嶽等教授外,還有北大的曾昭掄、孫承諤,清華的高崇熙、黃子卿、張青蓮等先生……老師們學術造詣深厚,治學嚴謹,心懷高遠,品德高尚,正直敬業愛生,對事業認真執著。

當時聯大規定,學生可隨便選擇來自三校的各位老師所開課程學習,不僅可在本系隨意聽課,也可隨意打破文理商工等各科界線,旁聽自己感興趣的任何課程講座,不受限制。故父親不僅在本系盡得上述名師教導,如魚得水,如飢似渴,潛心學習,非常幸運,還有空旁聽自幼喜愛的中文系、歷史系課程,聞一多、朱自清、雷海宗等先生所開課程,使他沐浴著中國傳統文化精髓的雨露,受益匪淺,對大師們的崇拜,精神上的富足遠遠超越了物質上的貧瘠。

名師大家的影響為父親一批學生無論在人格上還是學養上都打上了終身烙印。老師們憂國憂民的愛國情懷,對國家前途的信心,對事業的高度責任感,踏實苦幹的作風都潛移默化地潛入他心中,成為他(和聯大校友們)後來在南開一貫的工作作風和敬業求實的動力,為南開化學系的快速發展竭盡力量。

父親在聯大學習兩年後,以優異成績完成本科課程,被南開的楊石先先生聘為助教留校,成為聯大8年培養的3800名畢業生之一。就這樣,他的大學時期雖兵荒馬亂,但因禍得福,通過他的主觀努力,本科名副其實地受教於南京的中央大學、蘇州的東吳大學、昆明西南聯大(清華、北大、南開)等9所大學名校,尤其三四年級藉助得天獨厚的優勢、聯大三校的學術專長充實自己,真是三生有幸!

"他輾轉11所大學,最終選擇南開!

編者按

南渡北歸育人傑,青春百年再出發。2019年10月17日,南開大學將迎來建校百年華誕。百年來,無數人與南開相遇,或在這裡經歷成長,或在這裡奉獻韶華,抑或只是在人生的旅途中遇到一個南開人。寫出你的南開故事,讓它成為南開的歷史。

他輾轉11所大學,最終選擇南開!他輾轉11所大學,最終選擇南開!

南開大學校慶百年的日子就快到來了。百年來,南開似一棵樹木,從破土而出的幼苗久經酷暑嚴寒和雨雪冰霜的洗禮,今天已長成一棵累累碩果的參天大樹。

我父母在南開任職了一輩子,我是1952年生在南開長在南開的,對南開有著深厚的感情,對南開這幾十年來的發展變化都看在眼裡記在心裡。在此喜慶時刻,我不禁想起任教南開化學系60餘年的父親王積濤(1918-2006)的一生。鑑於他的著述和論文等工作,大家可從網上和有關部門查閱到,我想在此講述一個不久前瞭解到的父親青年時期、上世紀40年代求學的故事,也有助於今天的人們對南開辦學歷史的回顧。

他輾轉11所大學,最終選擇南開!

幾經輾轉 來到西南聯大

父親青年時期的求學經歷,因為正遇抗日戰爭,他在戰亂中不得已曾輾轉求學於9所大學本科才完成學業,這對於今天生活安定、教學順序按部就班升級考學的青年學子是怎麼也不會想到碰到的。連我這個女兒原也只記得父親生前曾模糊地說借讀過幾所大學(而不知詳細),沒有多想其中借讀的困難。若非他去世12年後(筆者受邀參加了2018年他的母校西南聯大建校80年大型紀念活動)撩起的探究之心,前往清華檔案館親眼看到他親筆填寫姓名、家庭情況的學籍卡上,有著聯大蓋章承認的9所大學章印(費力細數)的學習成績登錄(看著都紛雜眼花),當時就被震驚了!要不是我也做教師工作,絕不會想到父親當年求學的不易和尋師的艱辛,不禁為之唏噓不已。

父親少年時從老家江蘇吳縣遷滬後,在中國最早開放的大城市上海的中、小學較早接觸到西方科學文明,打下了較紮實的學習基礎,開啟了他的學習科學的熱情和信心。1936年他從名校上海格致中學高中畢業時,以全校語文第一的成績考入南京國立中央大學農藝系,一心想在畢業後對中國這個農業大國有所貢獻,沒想到入學一年後的1937年,就趕上了全面抗日戰爭的爆發,他暑假回上海探親後就再也無法返回南京復課。在時局動盪中,酷愛念書的父親只好找到臨時遷入上海租界內的蘇州東吳大學化學系借讀一年,清華檔案館保存的他的西南聯大轉學學籍卡正是父親這一時期他全部一二年級所修課程、學分值的詳細情況。暫且不提他中央大學一年級時規定的文理、農藝課程科目及修得的學分,卡上僅二年級借讀的東吳大學及聖約翰大學、之江大學、滬江大學、金陵大學等5校所開的課程就有16門。想象一下,僅打聽各校的課程設置和穿插安排自己的聽課時間也需花費不少精力,可謂“複雜的系統工程”,還要加上後面重頭戲:聽課、完成各科作業及複習考試以達合格成績……

也在這二年級期間,父親還關注到報紙上刊登有已遷到昆明的三所大學(清華、北大、南開)組成的西南聯大招生的消息,作為20歲青年,不願在淪陷區過亡國奴生活的想法,使他產生了多苦也要到後方、到名校去讀書報國的決心。結果他在完成前面所選課程外,又增加了轉學插班考試任務,均一一順利通過。錄取後,他即與一批這樣的學生籌集路費,背井離鄉,提上簡陋行裝繞道幾千裡(避開敵佔區),從上海坐船到香港,再轉道越南海防入境,跋涉數月,千辛萬苦到達西南聯大已遲到2個月……以上經歷可以看出,在戰火紛亂動盪的社會環境下,父親要念書的頑強毅力及自治自理能力。

他輾轉11所大學,最終選擇南開!

名師感召 堅定救國信心

1939年他在西南聯大化學系報到插班3年級時,受到了系主任南開教授楊石先先生的親切接待和鼓勵,堅定了他科技救國的信心;楊石先先生平易近人的作風溫暖了他的心,可以說從此結下了他與南開的不解之緣。

在老師榜樣的帶領下,他和當時全校師生一起經歷戰時艱苦生活的考驗,茅舍陋室,糙米粗茶,還要隨時跑警報躲避日機轟炸。實驗室簡陋,試劑藥品匱乏,實驗儀器、圖書短缺……聯大的物質條件雖然惡劣,但由三校聯合而成的師資隊伍卻陣容整齊強大,名師薈萃,多為留學歐美一流大學回來的前輩大師,其中絕大多數是我國各有關學科的開創者。他就讀的化學系除了南開的楊石先、邱宗嶽等教授外,還有北大的曾昭掄、孫承諤,清華的高崇熙、黃子卿、張青蓮等先生……老師們學術造詣深厚,治學嚴謹,心懷高遠,品德高尚,正直敬業愛生,對事業認真執著。

當時聯大規定,學生可隨便選擇來自三校的各位老師所開課程學習,不僅可在本系隨意聽課,也可隨意打破文理商工等各科界線,旁聽自己感興趣的任何課程講座,不受限制。故父親不僅在本系盡得上述名師教導,如魚得水,如飢似渴,潛心學習,非常幸運,還有空旁聽自幼喜愛的中文系、歷史系課程,聞一多、朱自清、雷海宗等先生所開課程,使他沐浴著中國傳統文化精髓的雨露,受益匪淺,對大師們的崇拜,精神上的富足遠遠超越了物質上的貧瘠。

名師大家的影響為父親一批學生無論在人格上還是學養上都打上了終身烙印。老師們憂國憂民的愛國情懷,對國家前途的信心,對事業的高度責任感,踏實苦幹的作風都潛移默化地潛入他心中,成為他(和聯大校友們)後來在南開一貫的工作作風和敬業求實的動力,為南開化學系的快速發展竭盡力量。

父親在聯大學習兩年後,以優異成績完成本科課程,被南開的楊石先先生聘為助教留校,成為聯大8年培養的3800名畢業生之一。就這樣,他的大學時期雖兵荒馬亂,但因禍得福,通過他的主觀努力,本科名副其實地受教於南京的中央大學、蘇州的東吳大學、昆明西南聯大(清華、北大、南開)等9所大學名校,尤其三四年級藉助得天獨厚的優勢、聯大三校的學術專長充實自己,真是三生有幸!

他輾轉11所大學,最終選擇南開!

歷經艱辛 最終就職南開

留校後他師從楊石先參與中國最早的中藥藥理研究(治療瘧疾的“常山”)等工作,在各位學識淵博的名師身邊耳聞目染,受到嚴謹學風和學院派的紮實功底的訓練,到他1945年以清華的第六屆公款生留美(1943年經全國考試錄取預備),他在西南聯大呆了6年,也被聯大“剛毅堅卓”校風薰陶了6年,此間北大的學生名錄顯示他曾考上了北大研究生(後因同時考上清華留美生未上),這樣他的名字又一次被清華、北大名副其實地錄入榜單。

1945年抗戰勝利,8月,他未及北歸,也沒有親人的送行和祝福,又提上簡易行裝開始了獨自赴美打拼深造的征程。他與同期幾位赴美同學一起就便從昆明到印度,在加爾各答等船數月期間,又遇學校所發路費遭竊靠打工籌款等曲折,後經坐美國運兵船底艙20多天,才於11月顛簸到美,直至1950年完成密歇根大學和普度大學的碩博士畢業答辯及博士後工作,接到楊先生的南開教授聘書回國就任。

父親遠離家鄉父母親人,異邦他鄉千萬裡外獨自打拼求學整整11年,期間幸得導師楊石先時常溫暖的通信關心指導,如果再加上父親留美的2所學校,父親求學前後共經歷了11所大學,真正詮釋了唐朝賀知章的詩句“少小離家老大回,鄉音未改鬢毛衰……”的意境。

當年父親的求學經歷,對於今天身處信息、交通等現代高科技發達社會在外求學的青年學子來說已今非昔比,不可同日而語。但他們曾經歷的磨難,從另一角度看,也鍛煉出了他日後一生中克服困難,為國家成就一番事業的毅力。

"他輾轉11所大學,最終選擇南開!

編者按

南渡北歸育人傑,青春百年再出發。2019年10月17日,南開大學將迎來建校百年華誕。百年來,無數人與南開相遇,或在這裡經歷成長,或在這裡奉獻韶華,抑或只是在人生的旅途中遇到一個南開人。寫出你的南開故事,讓它成為南開的歷史。

他輾轉11所大學,最終選擇南開!他輾轉11所大學,最終選擇南開!

南開大學校慶百年的日子就快到來了。百年來,南開似一棵樹木,從破土而出的幼苗久經酷暑嚴寒和雨雪冰霜的洗禮,今天已長成一棵累累碩果的參天大樹。

我父母在南開任職了一輩子,我是1952年生在南開長在南開的,對南開有著深厚的感情,對南開這幾十年來的發展變化都看在眼裡記在心裡。在此喜慶時刻,我不禁想起任教南開化學系60餘年的父親王積濤(1918-2006)的一生。鑑於他的著述和論文等工作,大家可從網上和有關部門查閱到,我想在此講述一個不久前瞭解到的父親青年時期、上世紀40年代求學的故事,也有助於今天的人們對南開辦學歷史的回顧。

他輾轉11所大學,最終選擇南開!

幾經輾轉 來到西南聯大

父親青年時期的求學經歷,因為正遇抗日戰爭,他在戰亂中不得已曾輾轉求學於9所大學本科才完成學業,這對於今天生活安定、教學順序按部就班升級考學的青年學子是怎麼也不會想到碰到的。連我這個女兒原也只記得父親生前曾模糊地說借讀過幾所大學(而不知詳細),沒有多想其中借讀的困難。若非他去世12年後(筆者受邀參加了2018年他的母校西南聯大建校80年大型紀念活動)撩起的探究之心,前往清華檔案館親眼看到他親筆填寫姓名、家庭情況的學籍卡上,有著聯大蓋章承認的9所大學章印(費力細數)的學習成績登錄(看著都紛雜眼花),當時就被震驚了!要不是我也做教師工作,絕不會想到父親當年求學的不易和尋師的艱辛,不禁為之唏噓不已。

父親少年時從老家江蘇吳縣遷滬後,在中國最早開放的大城市上海的中、小學較早接觸到西方科學文明,打下了較紮實的學習基礎,開啟了他的學習科學的熱情和信心。1936年他從名校上海格致中學高中畢業時,以全校語文第一的成績考入南京國立中央大學農藝系,一心想在畢業後對中國這個農業大國有所貢獻,沒想到入學一年後的1937年,就趕上了全面抗日戰爭的爆發,他暑假回上海探親後就再也無法返回南京復課。在時局動盪中,酷愛念書的父親只好找到臨時遷入上海租界內的蘇州東吳大學化學系借讀一年,清華檔案館保存的他的西南聯大轉學學籍卡正是父親這一時期他全部一二年級所修課程、學分值的詳細情況。暫且不提他中央大學一年級時規定的文理、農藝課程科目及修得的學分,卡上僅二年級借讀的東吳大學及聖約翰大學、之江大學、滬江大學、金陵大學等5校所開的課程就有16門。想象一下,僅打聽各校的課程設置和穿插安排自己的聽課時間也需花費不少精力,可謂“複雜的系統工程”,還要加上後面重頭戲:聽課、完成各科作業及複習考試以達合格成績……

也在這二年級期間,父親還關注到報紙上刊登有已遷到昆明的三所大學(清華、北大、南開)組成的西南聯大招生的消息,作為20歲青年,不願在淪陷區過亡國奴生活的想法,使他產生了多苦也要到後方、到名校去讀書報國的決心。結果他在完成前面所選課程外,又增加了轉學插班考試任務,均一一順利通過。錄取後,他即與一批這樣的學生籌集路費,背井離鄉,提上簡陋行裝繞道幾千裡(避開敵佔區),從上海坐船到香港,再轉道越南海防入境,跋涉數月,千辛萬苦到達西南聯大已遲到2個月……以上經歷可以看出,在戰火紛亂動盪的社會環境下,父親要念書的頑強毅力及自治自理能力。

他輾轉11所大學,最終選擇南開!

名師感召 堅定救國信心

1939年他在西南聯大化學系報到插班3年級時,受到了系主任南開教授楊石先先生的親切接待和鼓勵,堅定了他科技救國的信心;楊石先先生平易近人的作風溫暖了他的心,可以說從此結下了他與南開的不解之緣。

在老師榜樣的帶領下,他和當時全校師生一起經歷戰時艱苦生活的考驗,茅舍陋室,糙米粗茶,還要隨時跑警報躲避日機轟炸。實驗室簡陋,試劑藥品匱乏,實驗儀器、圖書短缺……聯大的物質條件雖然惡劣,但由三校聯合而成的師資隊伍卻陣容整齊強大,名師薈萃,多為留學歐美一流大學回來的前輩大師,其中絕大多數是我國各有關學科的開創者。他就讀的化學系除了南開的楊石先、邱宗嶽等教授外,還有北大的曾昭掄、孫承諤,清華的高崇熙、黃子卿、張青蓮等先生……老師們學術造詣深厚,治學嚴謹,心懷高遠,品德高尚,正直敬業愛生,對事業認真執著。

當時聯大規定,學生可隨便選擇來自三校的各位老師所開課程學習,不僅可在本系隨意聽課,也可隨意打破文理商工等各科界線,旁聽自己感興趣的任何課程講座,不受限制。故父親不僅在本系盡得上述名師教導,如魚得水,如飢似渴,潛心學習,非常幸運,還有空旁聽自幼喜愛的中文系、歷史系課程,聞一多、朱自清、雷海宗等先生所開課程,使他沐浴著中國傳統文化精髓的雨露,受益匪淺,對大師們的崇拜,精神上的富足遠遠超越了物質上的貧瘠。

名師大家的影響為父親一批學生無論在人格上還是學養上都打上了終身烙印。老師們憂國憂民的愛國情懷,對國家前途的信心,對事業的高度責任感,踏實苦幹的作風都潛移默化地潛入他心中,成為他(和聯大校友們)後來在南開一貫的工作作風和敬業求實的動力,為南開化學系的快速發展竭盡力量。

父親在聯大學習兩年後,以優異成績完成本科課程,被南開的楊石先先生聘為助教留校,成為聯大8年培養的3800名畢業生之一。就這樣,他的大學時期雖兵荒馬亂,但因禍得福,通過他的主觀努力,本科名副其實地受教於南京的中央大學、蘇州的東吳大學、昆明西南聯大(清華、北大、南開)等9所大學名校,尤其三四年級藉助得天獨厚的優勢、聯大三校的學術專長充實自己,真是三生有幸!

他輾轉11所大學,最終選擇南開!

歷經艱辛 最終就職南開

留校後他師從楊石先參與中國最早的中藥藥理研究(治療瘧疾的“常山”)等工作,在各位學識淵博的名師身邊耳聞目染,受到嚴謹學風和學院派的紮實功底的訓練,到他1945年以清華的第六屆公款生留美(1943年經全國考試錄取預備),他在西南聯大呆了6年,也被聯大“剛毅堅卓”校風薰陶了6年,此間北大的學生名錄顯示他曾考上了北大研究生(後因同時考上清華留美生未上),這樣他的名字又一次被清華、北大名副其實地錄入榜單。

1945年抗戰勝利,8月,他未及北歸,也沒有親人的送行和祝福,又提上簡易行裝開始了獨自赴美打拼深造的征程。他與同期幾位赴美同學一起就便從昆明到印度,在加爾各答等船數月期間,又遇學校所發路費遭竊靠打工籌款等曲折,後經坐美國運兵船底艙20多天,才於11月顛簸到美,直至1950年完成密歇根大學和普度大學的碩博士畢業答辯及博士後工作,接到楊先生的南開教授聘書回國就任。

父親遠離家鄉父母親人,異邦他鄉千萬裡外獨自打拼求學整整11年,期間幸得導師楊石先時常溫暖的通信關心指導,如果再加上父親留美的2所學校,父親求學前後共經歷了11所大學,真正詮釋了唐朝賀知章的詩句“少小離家老大回,鄉音未改鬢毛衰……”的意境。

當年父親的求學經歷,對於今天身處信息、交通等現代高科技發達社會在外求學的青年學子來說已今非昔比,不可同日而語。但他們曾經歷的磨難,從另一角度看,也鍛煉出了他日後一生中克服困難,為國家成就一番事業的毅力。

他輾轉11所大學,最終選擇南開!

多難興邦,父親後來一生的作為,正是一直朝著《西南聯大校歌》(詞:羅庸,曲:張清常)的方向:萬里長征,辭卻了五朝宮闕,暫駐足衡山湘水,又成離別。絕徼移栽楨幹質,九州遍灑黎元血。盡笳吹弦誦在山城,情彌切。千秋恥,終當雪。中興業,須人傑。便“一城三戶”,壯懷難折。多難殷憂新國運,動心忍性希前哲。待驅除仇寇復神京,還燕碣。

父親常為他的母校驕傲,而我也為有這樣一位父親而驕傲。

"他輾轉11所大學,最終選擇南開!

編者按

南渡北歸育人傑,青春百年再出發。2019年10月17日,南開大學將迎來建校百年華誕。百年來,無數人與南開相遇,或在這裡經歷成長,或在這裡奉獻韶華,抑或只是在人生的旅途中遇到一個南開人。寫出你的南開故事,讓它成為南開的歷史。

他輾轉11所大學,最終選擇南開!他輾轉11所大學,最終選擇南開!

南開大學校慶百年的日子就快到來了。百年來,南開似一棵樹木,從破土而出的幼苗久經酷暑嚴寒和雨雪冰霜的洗禮,今天已長成一棵累累碩果的參天大樹。

我父母在南開任職了一輩子,我是1952年生在南開長在南開的,對南開有著深厚的感情,對南開這幾十年來的發展變化都看在眼裡記在心裡。在此喜慶時刻,我不禁想起任教南開化學系60餘年的父親王積濤(1918-2006)的一生。鑑於他的著述和論文等工作,大家可從網上和有關部門查閱到,我想在此講述一個不久前瞭解到的父親青年時期、上世紀40年代求學的故事,也有助於今天的人們對南開辦學歷史的回顧。

他輾轉11所大學,最終選擇南開!

幾經輾轉 來到西南聯大

父親青年時期的求學經歷,因為正遇抗日戰爭,他在戰亂中不得已曾輾轉求學於9所大學本科才完成學業,這對於今天生活安定、教學順序按部就班升級考學的青年學子是怎麼也不會想到碰到的。連我這個女兒原也只記得父親生前曾模糊地說借讀過幾所大學(而不知詳細),沒有多想其中借讀的困難。若非他去世12年後(筆者受邀參加了2018年他的母校西南聯大建校80年大型紀念活動)撩起的探究之心,前往清華檔案館親眼看到他親筆填寫姓名、家庭情況的學籍卡上,有著聯大蓋章承認的9所大學章印(費力細數)的學習成績登錄(看著都紛雜眼花),當時就被震驚了!要不是我也做教師工作,絕不會想到父親當年求學的不易和尋師的艱辛,不禁為之唏噓不已。

父親少年時從老家江蘇吳縣遷滬後,在中國最早開放的大城市上海的中、小學較早接觸到西方科學文明,打下了較紮實的學習基礎,開啟了他的學習科學的熱情和信心。1936年他從名校上海格致中學高中畢業時,以全校語文第一的成績考入南京國立中央大學農藝系,一心想在畢業後對中國這個農業大國有所貢獻,沒想到入學一年後的1937年,就趕上了全面抗日戰爭的爆發,他暑假回上海探親後就再也無法返回南京復課。在時局動盪中,酷愛念書的父親只好找到臨時遷入上海租界內的蘇州東吳大學化學系借讀一年,清華檔案館保存的他的西南聯大轉學學籍卡正是父親這一時期他全部一二年級所修課程、學分值的詳細情況。暫且不提他中央大學一年級時規定的文理、農藝課程科目及修得的學分,卡上僅二年級借讀的東吳大學及聖約翰大學、之江大學、滬江大學、金陵大學等5校所開的課程就有16門。想象一下,僅打聽各校的課程設置和穿插安排自己的聽課時間也需花費不少精力,可謂“複雜的系統工程”,還要加上後面重頭戲:聽課、完成各科作業及複習考試以達合格成績……

也在這二年級期間,父親還關注到報紙上刊登有已遷到昆明的三所大學(清華、北大、南開)組成的西南聯大招生的消息,作為20歲青年,不願在淪陷區過亡國奴生活的想法,使他產生了多苦也要到後方、到名校去讀書報國的決心。結果他在完成前面所選課程外,又增加了轉學插班考試任務,均一一順利通過。錄取後,他即與一批這樣的學生籌集路費,背井離鄉,提上簡陋行裝繞道幾千裡(避開敵佔區),從上海坐船到香港,再轉道越南海防入境,跋涉數月,千辛萬苦到達西南聯大已遲到2個月……以上經歷可以看出,在戰火紛亂動盪的社會環境下,父親要念書的頑強毅力及自治自理能力。

他輾轉11所大學,最終選擇南開!

名師感召 堅定救國信心

1939年他在西南聯大化學系報到插班3年級時,受到了系主任南開教授楊石先先生的親切接待和鼓勵,堅定了他科技救國的信心;楊石先先生平易近人的作風溫暖了他的心,可以說從此結下了他與南開的不解之緣。

在老師榜樣的帶領下,他和當時全校師生一起經歷戰時艱苦生活的考驗,茅舍陋室,糙米粗茶,還要隨時跑警報躲避日機轟炸。實驗室簡陋,試劑藥品匱乏,實驗儀器、圖書短缺……聯大的物質條件雖然惡劣,但由三校聯合而成的師資隊伍卻陣容整齊強大,名師薈萃,多為留學歐美一流大學回來的前輩大師,其中絕大多數是我國各有關學科的開創者。他就讀的化學系除了南開的楊石先、邱宗嶽等教授外,還有北大的曾昭掄、孫承諤,清華的高崇熙、黃子卿、張青蓮等先生……老師們學術造詣深厚,治學嚴謹,心懷高遠,品德高尚,正直敬業愛生,對事業認真執著。

當時聯大規定,學生可隨便選擇來自三校的各位老師所開課程學習,不僅可在本系隨意聽課,也可隨意打破文理商工等各科界線,旁聽自己感興趣的任何課程講座,不受限制。故父親不僅在本系盡得上述名師教導,如魚得水,如飢似渴,潛心學習,非常幸運,還有空旁聽自幼喜愛的中文系、歷史系課程,聞一多、朱自清、雷海宗等先生所開課程,使他沐浴著中國傳統文化精髓的雨露,受益匪淺,對大師們的崇拜,精神上的富足遠遠超越了物質上的貧瘠。

名師大家的影響為父親一批學生無論在人格上還是學養上都打上了終身烙印。老師們憂國憂民的愛國情懷,對國家前途的信心,對事業的高度責任感,踏實苦幹的作風都潛移默化地潛入他心中,成為他(和聯大校友們)後來在南開一貫的工作作風和敬業求實的動力,為南開化學系的快速發展竭盡力量。

父親在聯大學習兩年後,以優異成績完成本科課程,被南開的楊石先先生聘為助教留校,成為聯大8年培養的3800名畢業生之一。就這樣,他的大學時期雖兵荒馬亂,但因禍得福,通過他的主觀努力,本科名副其實地受教於南京的中央大學、蘇州的東吳大學、昆明西南聯大(清華、北大、南開)等9所大學名校,尤其三四年級藉助得天獨厚的優勢、聯大三校的學術專長充實自己,真是三生有幸!

他輾轉11所大學,最終選擇南開!

歷經艱辛 最終就職南開

留校後他師從楊石先參與中國最早的中藥藥理研究(治療瘧疾的“常山”)等工作,在各位學識淵博的名師身邊耳聞目染,受到嚴謹學風和學院派的紮實功底的訓練,到他1945年以清華的第六屆公款生留美(1943年經全國考試錄取預備),他在西南聯大呆了6年,也被聯大“剛毅堅卓”校風薰陶了6年,此間北大的學生名錄顯示他曾考上了北大研究生(後因同時考上清華留美生未上),這樣他的名字又一次被清華、北大名副其實地錄入榜單。

1945年抗戰勝利,8月,他未及北歸,也沒有親人的送行和祝福,又提上簡易行裝開始了獨自赴美打拼深造的征程。他與同期幾位赴美同學一起就便從昆明到印度,在加爾各答等船數月期間,又遇學校所發路費遭竊靠打工籌款等曲折,後經坐美國運兵船底艙20多天,才於11月顛簸到美,直至1950年完成密歇根大學和普度大學的碩博士畢業答辯及博士後工作,接到楊先生的南開教授聘書回國就任。

父親遠離家鄉父母親人,異邦他鄉千萬裡外獨自打拼求學整整11年,期間幸得導師楊石先時常溫暖的通信關心指導,如果再加上父親留美的2所學校,父親求學前後共經歷了11所大學,真正詮釋了唐朝賀知章的詩句“少小離家老大回,鄉音未改鬢毛衰……”的意境。

當年父親的求學經歷,對於今天身處信息、交通等現代高科技發達社會在外求學的青年學子來說已今非昔比,不可同日而語。但他們曾經歷的磨難,從另一角度看,也鍛煉出了他日後一生中克服困難,為國家成就一番事業的毅力。

他輾轉11所大學,最終選擇南開!

多難興邦,父親後來一生的作為,正是一直朝著《西南聯大校歌》(詞:羅庸,曲:張清常)的方向:萬里長征,辭卻了五朝宮闕,暫駐足衡山湘水,又成離別。絕徼移栽楨幹質,九州遍灑黎元血。盡笳吹弦誦在山城,情彌切。千秋恥,終當雪。中興業,須人傑。便“一城三戶”,壯懷難折。多難殷憂新國運,動心忍性希前哲。待驅除仇寇復神京,還燕碣。

父親常為他的母校驕傲,而我也為有這樣一位父親而驕傲。

他輾轉11所大學,最終選擇南開!

往期精彩回顧

愛她是本分,是責任,是義務!

重磅!16位名家賢達受聘南開大學校董

南開校友企業家再為百年校慶獻禮!

27名院士、7000多人齊聚南開 只為這件大事!

在“火星”奔跑!NKU100,一往無前

來源:南開大學新聞中心新媒體中心

作者:王靖

編輯:馬開元審校:聶際

"他輾轉11所大學,最終選擇南開!

編者按

南渡北歸育人傑,青春百年再出發。2019年10月17日,南開大學將迎來建校百年華誕。百年來,無數人與南開相遇,或在這裡經歷成長,或在這裡奉獻韶華,抑或只是在人生的旅途中遇到一個南開人。寫出你的南開故事,讓它成為南開的歷史。

他輾轉11所大學,最終選擇南開!他輾轉11所大學,最終選擇南開!

南開大學校慶百年的日子就快到來了。百年來,南開似一棵樹木,從破土而出的幼苗久經酷暑嚴寒和雨雪冰霜的洗禮,今天已長成一棵累累碩果的參天大樹。

我父母在南開任職了一輩子,我是1952年生在南開長在南開的,對南開有著深厚的感情,對南開這幾十年來的發展變化都看在眼裡記在心裡。在此喜慶時刻,我不禁想起任教南開化學系60餘年的父親王積濤(1918-2006)的一生。鑑於他的著述和論文等工作,大家可從網上和有關部門查閱到,我想在此講述一個不久前瞭解到的父親青年時期、上世紀40年代求學的故事,也有助於今天的人們對南開辦學歷史的回顧。

他輾轉11所大學,最終選擇南開!

幾經輾轉 來到西南聯大

父親青年時期的求學經歷,因為正遇抗日戰爭,他在戰亂中不得已曾輾轉求學於9所大學本科才完成學業,這對於今天生活安定、教學順序按部就班升級考學的青年學子是怎麼也不會想到碰到的。連我這個女兒原也只記得父親生前曾模糊地說借讀過幾所大學(而不知詳細),沒有多想其中借讀的困難。若非他去世12年後(筆者受邀參加了2018年他的母校西南聯大建校80年大型紀念活動)撩起的探究之心,前往清華檔案館親眼看到他親筆填寫姓名、家庭情況的學籍卡上,有著聯大蓋章承認的9所大學章印(費力細數)的學習成績登錄(看著都紛雜眼花),當時就被震驚了!要不是我也做教師工作,絕不會想到父親當年求學的不易和尋師的艱辛,不禁為之唏噓不已。

父親少年時從老家江蘇吳縣遷滬後,在中國最早開放的大城市上海的中、小學較早接觸到西方科學文明,打下了較紮實的學習基礎,開啟了他的學習科學的熱情和信心。1936年他從名校上海格致中學高中畢業時,以全校語文第一的成績考入南京國立中央大學農藝系,一心想在畢業後對中國這個農業大國有所貢獻,沒想到入學一年後的1937年,就趕上了全面抗日戰爭的爆發,他暑假回上海探親後就再也無法返回南京復課。在時局動盪中,酷愛念書的父親只好找到臨時遷入上海租界內的蘇州東吳大學化學系借讀一年,清華檔案館保存的他的西南聯大轉學學籍卡正是父親這一時期他全部一二年級所修課程、學分值的詳細情況。暫且不提他中央大學一年級時規定的文理、農藝課程科目及修得的學分,卡上僅二年級借讀的東吳大學及聖約翰大學、之江大學、滬江大學、金陵大學等5校所開的課程就有16門。想象一下,僅打聽各校的課程設置和穿插安排自己的聽課時間也需花費不少精力,可謂“複雜的系統工程”,還要加上後面重頭戲:聽課、完成各科作業及複習考試以達合格成績……

也在這二年級期間,父親還關注到報紙上刊登有已遷到昆明的三所大學(清華、北大、南開)組成的西南聯大招生的消息,作為20歲青年,不願在淪陷區過亡國奴生活的想法,使他產生了多苦也要到後方、到名校去讀書報國的決心。結果他在完成前面所選課程外,又增加了轉學插班考試任務,均一一順利通過。錄取後,他即與一批這樣的學生籌集路費,背井離鄉,提上簡陋行裝繞道幾千裡(避開敵佔區),從上海坐船到香港,再轉道越南海防入境,跋涉數月,千辛萬苦到達西南聯大已遲到2個月……以上經歷可以看出,在戰火紛亂動盪的社會環境下,父親要念書的頑強毅力及自治自理能力。

他輾轉11所大學,最終選擇南開!

名師感召 堅定救國信心

1939年他在西南聯大化學系報到插班3年級時,受到了系主任南開教授楊石先先生的親切接待和鼓勵,堅定了他科技救國的信心;楊石先先生平易近人的作風溫暖了他的心,可以說從此結下了他與南開的不解之緣。

在老師榜樣的帶領下,他和當時全校師生一起經歷戰時艱苦生活的考驗,茅舍陋室,糙米粗茶,還要隨時跑警報躲避日機轟炸。實驗室簡陋,試劑藥品匱乏,實驗儀器、圖書短缺……聯大的物質條件雖然惡劣,但由三校聯合而成的師資隊伍卻陣容整齊強大,名師薈萃,多為留學歐美一流大學回來的前輩大師,其中絕大多數是我國各有關學科的開創者。他就讀的化學系除了南開的楊石先、邱宗嶽等教授外,還有北大的曾昭掄、孫承諤,清華的高崇熙、黃子卿、張青蓮等先生……老師們學術造詣深厚,治學嚴謹,心懷高遠,品德高尚,正直敬業愛生,對事業認真執著。

當時聯大規定,學生可隨便選擇來自三校的各位老師所開課程學習,不僅可在本系隨意聽課,也可隨意打破文理商工等各科界線,旁聽自己感興趣的任何課程講座,不受限制。故父親不僅在本系盡得上述名師教導,如魚得水,如飢似渴,潛心學習,非常幸運,還有空旁聽自幼喜愛的中文系、歷史系課程,聞一多、朱自清、雷海宗等先生所開課程,使他沐浴著中國傳統文化精髓的雨露,受益匪淺,對大師們的崇拜,精神上的富足遠遠超越了物質上的貧瘠。

名師大家的影響為父親一批學生無論在人格上還是學養上都打上了終身烙印。老師們憂國憂民的愛國情懷,對國家前途的信心,對事業的高度責任感,踏實苦幹的作風都潛移默化地潛入他心中,成為他(和聯大校友們)後來在南開一貫的工作作風和敬業求實的動力,為南開化學系的快速發展竭盡力量。

父親在聯大學習兩年後,以優異成績完成本科課程,被南開的楊石先先生聘為助教留校,成為聯大8年培養的3800名畢業生之一。就這樣,他的大學時期雖兵荒馬亂,但因禍得福,通過他的主觀努力,本科名副其實地受教於南京的中央大學、蘇州的東吳大學、昆明西南聯大(清華、北大、南開)等9所大學名校,尤其三四年級藉助得天獨厚的優勢、聯大三校的學術專長充實自己,真是三生有幸!

他輾轉11所大學,最終選擇南開!

歷經艱辛 最終就職南開

留校後他師從楊石先參與中國最早的中藥藥理研究(治療瘧疾的“常山”)等工作,在各位學識淵博的名師身邊耳聞目染,受到嚴謹學風和學院派的紮實功底的訓練,到他1945年以清華的第六屆公款生留美(1943年經全國考試錄取預備),他在西南聯大呆了6年,也被聯大“剛毅堅卓”校風薰陶了6年,此間北大的學生名錄顯示他曾考上了北大研究生(後因同時考上清華留美生未上),這樣他的名字又一次被清華、北大名副其實地錄入榜單。

1945年抗戰勝利,8月,他未及北歸,也沒有親人的送行和祝福,又提上簡易行裝開始了獨自赴美打拼深造的征程。他與同期幾位赴美同學一起就便從昆明到印度,在加爾各答等船數月期間,又遇學校所發路費遭竊靠打工籌款等曲折,後經坐美國運兵船底艙20多天,才於11月顛簸到美,直至1950年完成密歇根大學和普度大學的碩博士畢業答辯及博士後工作,接到楊先生的南開教授聘書回國就任。

父親遠離家鄉父母親人,異邦他鄉千萬裡外獨自打拼求學整整11年,期間幸得導師楊石先時常溫暖的通信關心指導,如果再加上父親留美的2所學校,父親求學前後共經歷了11所大學,真正詮釋了唐朝賀知章的詩句“少小離家老大回,鄉音未改鬢毛衰……”的意境。

當年父親的求學經歷,對於今天身處信息、交通等現代高科技發達社會在外求學的青年學子來說已今非昔比,不可同日而語。但他們曾經歷的磨難,從另一角度看,也鍛煉出了他日後一生中克服困難,為國家成就一番事業的毅力。

他輾轉11所大學,最終選擇南開!

多難興邦,父親後來一生的作為,正是一直朝著《西南聯大校歌》(詞:羅庸,曲:張清常)的方向:萬里長征,辭卻了五朝宮闕,暫駐足衡山湘水,又成離別。絕徼移栽楨幹質,九州遍灑黎元血。盡笳吹弦誦在山城,情彌切。千秋恥,終當雪。中興業,須人傑。便“一城三戶”,壯懷難折。多難殷憂新國運,動心忍性希前哲。待驅除仇寇復神京,還燕碣。

父親常為他的母校驕傲,而我也為有這樣一位父親而驕傲。

他輾轉11所大學,最終選擇南開!

往期精彩回顧

愛她是本分,是責任,是義務!

重磅!16位名家賢達受聘南開大學校董

南開校友企業家再為百年校慶獻禮!

27名院士、7000多人齊聚南開 只為這件大事!

在“火星”奔跑!NKU100,一往無前

來源:南開大學新聞中心新媒體中心

作者:王靖

編輯:馬開元審校:聶際

他輾轉11所大學,最終選擇南開!"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