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元璋大開腦洞 把南京城牆修成這個形狀'

""朱元璋大開腦洞 把南京城牆修成這個形狀

明城牆示意圖。

發揮你的想象力吧,看看這幅明城牆示意圖中,城牆圍起的部分,形狀像什麼呢?

這是著名的南京明城牆四重城垣中的第三層——京城城牆的形狀,跟西安、壽縣、元大都之類的北方城牆不同,南京城牆是最典型的南方“不規則形”城牆的代表。關於南京明代京城城牆的形狀有太多有趣的想象和解釋。

●想象一:粽子

一種說法,說南京明代京城城牆的形狀是一個四角粽子的形狀,額,有那麼點意思吧。

●想象二:摺扇形

第二種說法,說南京明城牆的形狀,像是一把展開來的摺扇,南邊突出的是扇柄,對面則是弧形的扇面。好吧,也有那麼一點點像吧。

●想象三:朱元璋的臉

這種說法倒真是越看越像!

據說朱元璋長相奇特,修築城牆的時候,就把城牆修建成了自己的臉的形狀,以讓後世千秋萬代都能瞻仰他的容顏。如果是真的,也太擺了吧。不過古人沒有無人機,怎麼瞻仰他的容顏全貌呢?這也只是傳言,未必可信。

如果讓你描述南京城的形狀,你會怎麼說呢?

南京城牆到底為什麼會建得如此不方不正呢,當時的朱元璋究竟在考慮什麼?據南京城牆保護管理中心基礎研究部主任周源說,南京城牆的形狀最主要是出於“防禦”的考慮。

朱元璋考慮在南京城牆建設的時候,第一位考慮的就是它的軍事防禦的功能。在這個基礎上他才可能考慮到一些“風水”的因素。朱元璋是一個從士兵一直走到元帥,到吳國公,到吳王,到皇帝,他的軍事素養是非常高的,天下是他打下來的。所以他在建設都城的時候,最重視的一定是軍事防禦功能。

南京的自然形勢是虎踞龍盤,有山有水。從水的角度來說,北邊有玄武湖,南有外秦淮河,西有長江作為天塹,東有紫金山下的一些小湖泊,朱元璋在做護城河的時候,就充分利用了這些自然的、人工的河流湖泊,將它們連成一體,作為南京城牆外部的護城河。而從山的角度看,南京城北有幕府山,西有清涼山,西北有獅子山,南有雨花臺,東有紫金山,可以說是眾山環繞。朱元璋在都城外郭的建設過程中,也將這些所有的軍事制高點,全部囊括在他的外郭城的方位當中,這就最大地體現了外郭的軍事防禦價值。

明清史專家馬渭源則提出了一種更為有趣的說法。他說,朱元璋對南京城的修建和城牆的建造,花了近30年的時間。但是在洪武開國以後,朱元璋投入了六年心血,把所有的國力財力都投到了安徽鳳陽去營建中都,導致整個大明帝國的財政枯竭了。而到了洪武八年,朱元璋放棄營建中都,轉過頭來把主要精力放到營建南京都城時,卻發現拿不出更多的銀子了。農民出身的朱元璋又不願再給百姓加稅,於是,他就選擇因地制宜,師法自然,利用南京舊有的城牆、已有的山川,進行改造,所以造成了這樣不規則的形狀。

而南京城牆保護管理中心原研究室主任楊國慶,則提出了一種更加神祕和完整的說法。他說,以通濟門到獅子山的連線為分割線,分割線以東恰有7城門,其形狀佈局恰似天上北斗七星,而在分割線以西,恰有6城門,其形狀佈局亦恰似天上南斗六星,整個南京城牆的形狀正是南鬥與北斗的聚合,對應百姓之事的南鬥勺中,佈局著南京城南的百姓生活商業區,而對應著皇家之事的北斗勺中,佈局著城東的皇家區域和城北的軍屯區。由此看來,朱元璋築的這座不規則城池,既符合古之築城規律,又符合了傳統的天象學說。

儘管各種說法,學術界中仍存爭議,但可以肯定的是,南京城牆與天地自然相融合的特質,是舉世公認的。無論出於防禦、財力抑或是天象“風水”的考慮,所有這一切造成的結果,便是孕育了一座天人合一,城池與山水完美融合的山水城郭。據直播南京微信公號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