賈寶玉原型到底是不是納蘭性德?爭論了300年,真的只是巧合嗎?

賈寶玉原型到底是不是納蘭性德?爭論了300年,真的只是巧合嗎?

文:洛輕塵

賈寶玉原型到底是不是納蘭性德?爭論了300年,真的只是巧合嗎?

01

趙烈文是曾國藩手下最受器重的幕僚,他的《能靜居筆記》記述了這樣一件事:乾隆末年,和珅把《紅樓夢》呈給皇帝,乾隆看了之後說:“此蓋為明珠家事作也。”意思是,書中寫的是康熙朝大學士明珠的家事。後世據此推斷賈寶玉的原型就是納蘭明珠的兒子,著名詩人納蘭性德。

關於這個問題,學者們爭論了很多年,也沒有定論。既然有人指出了這種可能性,還得到眾多學者的認可,納蘭性德跟《紅樓夢》之間必然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繫。

首先就是納蘭性德的家世。納蘭性德的父親納蘭明珠口若懸河,兼通漢滿語言文字,在平定三藩之中因贊襄軍政之力被康熙皇帝賞識,家裡金玉財寶堆積如山,一幅連府通街的世家氣象。

賈寶玉原型到底是不是納蘭性德?爭論了300年,真的只是巧合嗎?

納蘭容若自幼便享受著令人驚羨的榮華富貴,明珠的家勢完全可以與賈府相提並論。

其次曹雪芹的祖父曹寅和納蘭性德同為康熙侍衛,二人感情很深。曹寅曾為納蘭性德詞集作序,納蘭性德去江南遊歷時到了南京,專門為曹寅賦詞兩首《金陵》和《滿江紅》。

據傳,納蘭性德辭世之後,知心好友曹寅有意為他做傳,只是話題在當時太過敏感,未能實現。在祖父的影響下,曹雪芹自幼熟讀《飲水詞》(納蘭性德著),熟悉納蘭性德的遭際,對納蘭性德的個性和經歷握有大量的第一手資料,非常有可能產生靈感,藉此鍼砭時事,表達自己對人生的思考和看法。

賈寶玉原型到底是不是納蘭性德?爭論了300年,真的只是巧合嗎?

寫一個非常瞭解,但又和自己家事和經歷不完全吻合的故事,可以避免很多不必要的麻煩,也是寫作者慣用的手法。《紅樓夢》裡所謂“甄士隱”(真事隱)交代的人物背景,刻意把朝代都抹去了,就是一種隱晦的筆法,害怕這部書被禁燬而不能流傳下來。

再次納蘭性德的《飲水詞》多次出現“紅樓”一詞。“今宵便有隨風夢,知在紅樓第幾層?”“因聽紫塞三更雨,卻憶紅樓半夜燈。”“此夜紅樓,天上人間一樣愁。”

《飲水詞》中還有多處詠竹的詞句,大家知道林黛玉愛竹,別號“瀟湘妃子”,曹雪芹又為她的居處瀟湘館安排了“鳳尾森森,龍吟細細,一片翠竹環繞”的環境,這似乎也不是巧合。

賈寶玉原型到底是不是納蘭性德?爭論了300年,真的只是巧合嗎?

而納蘭性德的《金縷曲•亡婦忌日作》中有這樣的句子:此恨何時已。滴空階、寒更雨歇,葬花天氣。林黛玉葬花吟中的“葬花”二字始出於此。從這也不難看出納蘭性德與《紅樓夢》有著莫大的聯繫。

第四納蘭性德在個性上和賈寶玉有諸多暗通之處。納蘭性德雖然出身高貴,才華橫溢,卻自帶一股多愁善感的“脂粉氣”,文風細膩柔韌,又極端重情義,不喜官場傾軋,厭惡仕途政治,和賈寶玉在精神上頗為神似。

賈寶玉最後看破紅塵,遁入空門。現實中的納蘭性德在經歷過人世間的種種悲劇之後,自號“楞伽山人”,無疑也顯示出內心對紅塵俗世的厭倦與迷茫,企圖擺脫現實的束縛,達到心靈的明澈與自由。

賈寶玉原型到底是不是納蘭性德?爭論了300年,真的只是巧合嗎?

02

如果說以上原因都還有些牽強的話,那麼納蘭性德本身的經歷最能說明問題。

納蘭性德在正式娶妻之前,有一個青梅竹馬的心上人--表妹雪梅。雪梅冰清玉潔,才智過人,卻自幼父母雙亡,寄居在舅舅納蘭明珠家。是不是與《紅樓夢》裡賈寶玉與林黛玉的橋段很像?

納蘭性德和表妹雪梅相親相愛,心心相印,但他們的愛情遭到了納蘭母親的激烈反對。這也和王夫人不喜歡林黛玉,一心要扶持薛寶釵做自己的兒媳婦類似。

在古人看來,像雪梅這樣自幼父母雙亡的女子,大多命格過硬,刑夫克母,是很不吉利的。再者,雪梅雖然不像林黛玉那麼病弱,但長眉細眼,瘦削臉龐,身體也比較單薄。

在長輩們看來,沒有旗人女子紅潤喜慶的大臉龐是沒有福相的表現,鐘鳴鼎食的納蘭家是不會允許這樣福淺命薄的女子進門的。

賈寶玉原型到底是不是納蘭性德?爭論了300年,真的只是巧合嗎?

八旗人家的女子到了一定的年紀都要參加皇帝選秀,選中的為妃嬪,沒有被相中的方可自由婚配。為了拆散這對鴛鴦,納蘭性德的父母在選秀的事情上推波助瀾,雪梅被迫成為康熙的妃子,不久吞金自盡,納蘭性德得知消息後痛不欲生,大病了一場。

《紅樓夢》中林黛玉的綽號為“瀟湘妃子”,十分令人咋舌。在古代社會,一個未婚女子,還是官宦千金,卻冠以妃子的名號,著實讓人感覺奇怪的很,而小說中人,包括賈寶玉在內,沒有一個人覺得不妥,這顯然是作者有意為之。

按照《紅樓夢》伏線千里的行文筆法,女主角林黛玉的綽號顯然不是隨意起的,而是大有深意。根據小說中賈寶玉兩次想要送林黛玉的東西都出自北靜王,不少紅學家認為,林黛玉和北靜王的關係並不簡單,很有可能為解救賈府的危機,林黛玉最終被迫嫁給了北靜王做側室,不久淚盡而亡。

雪梅和林黛玉最終都成為政治的犧牲品,納蘭性德雖然沒有和賈寶玉一樣出家,卻因心中愁苦,在31歲的盛年便撒手人寰,著實令人唏噓。從這些人物軌跡來看,《紅樓夢》的確有幾分像是在寫納蘭性德和表妹雪梅的愛情故事。

賈寶玉原型到底是不是納蘭性德?爭論了300年,真的只是巧合嗎?

03

自《紅樓夢》成書以來,支持是寫納蘭性德家事的大有人在。陳康祺認為:“小說《紅樓夢》一書,即記故相明珠家事。金釵十二,皆納蘭侍御所奉為上客者也。寶釵影高澹人,妙玉即影西溟先生。”不但指出納蘭性德就是賈寶玉,連金陵十二釵的原型是誰都扒拉了出來。

張維屏、蔡錫蕃等人的論調大都如此,甚至進一步指出,“賈政即明珠,賈政之名,蓋以明珠久居政府而名焉。書中賈政,初為工部員外郎,指明珠為內廷散秩大臣之官位也。工宮同音。”幾乎把《紅樓夢》中重要人物都與納蘭家一一對應起來。

對此,大學者王國維覺得過於武斷了,“苟執此例以求《紅樓夢》之主人公,吾恐其可以附會者,斷不止容若一人而已。”意思是把納蘭家事和《紅樓夢》一一比對,太過牽強附會,賈寶玉的原型應該不止納蘭性德一個人。

胡適則用“以及之道還之彼身”的說辭,更為尖銳的質疑了這一說法:既然要這麼嚴絲合縫的對應起來,那麼,納蘭性德死的時候,納蘭家還沒有敗落,他的父親明珠正處於極盛的時代,我們如何可說那眼見賈府興亡的寶玉是指他呢?

納蘭性德在二十歲那年,娶兩廣總督兼兵部尚書的女兒盧氏為妻,二人恩愛美滿,三年後盧氏難產而死,納蘭性德還作幾首詞悼念她,可見二人還是很有感情的,也完全不像賈寶玉與薛寶釵的婚姻。

賈寶玉原型到底是不是納蘭性德?爭論了300年,真的只是巧合嗎?

04

必須指出的是《紅樓夢》是一部優秀的小說,而不是某個人的傳記。小說可以有原型,但往往是藝術的加工和昇華,與現實中的人物不能混為一談。

賈寶玉身上可能有納蘭性德的影子,但也可能有作者自己的影子。在曹家遭受大的變故後,“樹倒猢猻散”的淒涼,作者必然會刻骨銘心,所以才會有“落得一片白茫茫大地真乾淨”的痛徹與頓悟。

從《紅樓夢》的婉約細膩來看,曹雪芹本身的性格與納蘭性德有幾分相似,因而也更能體會他心中的愁苦和悲涼,遂以納蘭性德的故事為框架,結合自身的遭遇,添枝加葉,重新進行藝術創造。

賈寶玉原型到底是不是納蘭性德?爭論了300年,真的只是巧合嗎?

既然是一種藝術創造,就不可能完全照搬現實,再加上清朝的文字政策,他也不敢明裡寫當朝之事,甚至為了不引起別人的懷疑,他會故意改頭換面,讓人看不出來原型究竟是誰。

事實上,不但賈寶玉的不通世故、多情至性與納蘭性德相通,林黛玉超凡脫俗、多愁善感的精神氣質也與納蘭性德不謀而合。可以說,作者是把納蘭性德的個性特質揉碎,並重新添料加工,賦予了不同的人物,而賈寶玉本人則有可能是除了納蘭性德之外的幾個人甚至更多人拼接整合出來的藝術形象。

反對納蘭性德為賈寶玉原型的人,可能會認為納蘭性德與原配盧氏感情好,與《紅樓夢》寶黛精神上忠貞的愛情追求不相符,就認為他和賈寶玉毫無干系,也是不符合實際的。

賈寶玉原型到底是不是納蘭性德?爭論了300年,真的只是巧合嗎?

事實上,與原配感情好,並不代表他內心就真正放下了與表妹的情感,只是他把這段感情放到了最深的地方,而依據他多愁哀傷的個性,未嘗不會在夜深人靜的時刻獨自品嚐永失我愛的苦楚。而他的英年早逝怕是與表妹和盧氏的死都有著莫大的關係。

轉化到作品中,為了突出寶黛之間的愛情悲劇,使之具有更動人的力量,更強的震撼力,寶玉選擇以出家來對抗金玉良緣,是符合藝術創作規律的。

我們須理解,《紅樓夢》只是一部小說,而小說的人物、情節都是允許合理虛構的。虛構出來的小說人物與原型究竟有幾分相似,這要看作者對這個人物的把握,以及原型能多大程度上呈現出他想要表達的東西。

賈寶玉原型到底是不是納蘭性德?爭論了300年,真的只是巧合嗎?

綜上所述,我們承認賈寶玉是帶有納蘭性德精神特質的一個藝術形象,但他和納蘭性德之間並不能簡單的劃上等號。《紅樓夢》也不只是納蘭家事的瑣碎呈現,而是整個朝堂與社會的縮影。

如果說賈府的欣欣向榮不過是黃粱一夢,我們普通人所追求的功名利祿、富貴榮華、以及嬌妻美眷是不是也只是佳期如夢呢?我想,能夠讓人掩卷深思,扼腕嘆息,了悟通徹,這便是《紅樓夢》的最大魅力所在吧?

作者:洛輕塵

版權聲明:本文由「魚羊祕史」原創制作,並享有版權。未經授權,不得轉載,歡迎轉發朋友圈。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