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些生活謠言你別全信!信了就什麼都不敢吃了!

讓人慾罷不能的珍珠奶茶,“珍珠”居然是有毒的;乙烯利不僅能催熟蔬果,而且會導致小孩性早熟;肉放在冰箱超過3個月,會產生對人體有害的物質;長期睡眠不足,人體的基因就會發生改變……

5月,這些與生活息息相關的網傳消息讓人在炎熱的天氣裡不禁陣陣發寒,平日裡不知道吃下了多少毒藥,有多少個基因已經發生了改變,孩子會不會比同齡人早熟……不用擔心,我們請專家給你一顆定心丸。

謠言一 奶茶裡的“珍珠”有毒

這些生活謠言你別全信!信了就什麼都不敢吃了!

“都說人是水做的,但是我和我的朋友們是珍珠奶茶做的。”這是不少珍珠奶茶擁躉的內心獨白。

隨著珍珠奶茶的熱度持續攀升,不少人將目光投向珍珠奶茶背後隱藏的健康問題。最近,人氣爆表的珍珠奶茶上了熱搜,理由是製作“珍珠”的原料——木薯含有毒性。

不少人喜歡奶茶就是因為裡面Q彈的“珍珠”,如果“珍珠”有毒的話我們還能愉快地喝奶茶嗎?

奶茶裡的“珍珠”是以澱粉為主要原料製成的粉圓產品,木薯粉就是最常用的一種。公開資料顯示,木薯營養價值高,鮮木薯的碳水化合物含量高達38%,而馬鈴薯、紅薯僅為17%—20%。

此外,木薯中還含有豐富的礦物質元素,以及β胡蘿蔔素、維生素C、維生素B1、維生素B3等。

“木薯分為苦木薯和甜木薯,甜木薯毒素含量極低,苦木薯中則含有亞麻仁苦苷,在胃酸作用下會產生一種神經毒劑——氫氰酸。”中國農業大學食品科學與營養工程學院副教授朱毅告訴記者。

“甜木薯需剝掉外皮,洗淨後煮熟再吃。而苦木薯則一定要經過去毒處理後再煮熟了吃。生吃木薯或吃了沒有煮熟的木薯,就會有中毒的風險。民間說‘吃木薯會醉人’,其實就是輕微中毒。”

朱毅說,市場上正規銷售的木薯粉,都經過了“脫毒”處理。況且,“珍珠”在加入奶茶之前都會煮熟,所以可以放心食用。

但需要注意的是,“珍珠”是澱粉,奶茶是高熱量飲品,這兩者搭配在一起卡路里就會爆表。因此朱毅提醒,珍珠奶茶含糖多,有些還含有反式脂肪酸,儘量少喝為好。

謠言二 乙烯利催熟蔬果可致性早熟

這些生活謠言你別全信!信了就什麼都不敢吃了!

近日,一則關於“乙烯利催熟的蔬果會導致小孩性早熟”的消息再現網絡。消息稱,由於目前對乙烯利的使用沒有進行限量,因此超量違規濫用乙烯利等催熟劑的情況很普遍,果農用乙烯利將青香蕉等蔬果催熟,兒童食用後會導致性早熟。

“網傳消息純屬危言聳聽!我國國標規定,乙烯利在香蕉、菠蘿、獼猴桃、荔枝等蔬果中的殘留量不能超過2毫克/千克,這個標準和歐盟的標準持平。”朱毅說。

乙烯利是植物生長調節劑,人體沒有相應受體,其根本無法在人體內發揮性激素的作用,也不可能參與性激素的分泌合成。因此,不會導致人體出現“性早熟”“發胖”等情況。

朱毅介紹,乙烯利用於水果催熟已有百年曆史,至今還未發現乙烯利導致兒童性早熟的案例。目前市場上公開銷售、使用的植物生長調節劑,如在規定濃度範圍內合法使用,對人體不會產生什麼影響。

“雖說我國對於乙烯利殘留量的標準並不低,但難免有果農和經銷商超劑量違規使用。如果公眾仍不放心,只需食用前清洗、削皮,就沒什麼可擔心的了。”朱毅說。

謠言三 超過3個月的冷凍肉吃了對人體有害

這些生活謠言你別全信!信了就什麼都不敢吃了!

“無論什麼肉,放在冰箱裡超過3個月就不能再吃了。”

最近,網上流傳的這一消息讓不少人吃了一驚。而不能吃的理由是,冷凍了很久的肉在解凍時,溫度回升加之被破壞的組織細胞滲出大量蛋白質和水分,肉便成了滋生細菌的天堂,吃了這樣的肉對人體有害。

“冷凍時間過長會損害風味口感,但冷凍本身不會產生不安全的因素。解凍也一樣,只要我們正常解凍,就不會出現食品安全問題。”朱毅澄清。

上述說法中所說的解凍滋生細菌,是指解凍升溫到細菌易於繁殖的溫度後,細菌就會開始生長。但如果解凍後馬上烹飪,就不會給細菌留出生長的時間和機會,也就無需憂慮了。

顯而易見,上述看似專業的說法,實質上是一本正經的胡說八道。那麼,食用冷凍肉的正確打開方式是怎樣的?

“最好的解凍方法是提前一晚,把冰箱冷凍室的肉放到冷藏室,第二天取出來烹飪。

但如果肉化凍之後還一直放在室溫或者冷藏室裡,就會滋生細菌。”朱毅直言,這不是冷凍時間長短和解凍本身造成的,而是解凍後沒有及時處理所致。

值得注意的是,家中冰箱冷凍室裡的肉,也不要放置太久,當然,這是從營養流失、風味口感變差的角度而言。

那麼,肉類的冷凍到底有沒有期限?食品工程博士雲無心表示,在冷凍溫度下,微生物停止生產,生化反應停止進行,這意味著,不會有危害健康的物質出現。

所以,如果只考慮食品安全,那麼冷凍食品可以無限期保存。

謠言四 睡眠不足會導致基因改變

這些生活謠言你別全信!信了就什麼都不敢吃了!

近日,一篇題為《長期睡眠不足將改變基因,持續一週就會導致體內700多個基因發生改變》的文章出現在不少人的朋友圈中,引發了人們對熬夜的擔憂。

經查證,這篇網絡文章援引的《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刊》的研究文獻是2013年發表的研究,該研究得出的結果顯示:當參與實驗的志願者在睡眠不足時,共有711個基因的表達情況發生了變化。

顯然,該研究的結論並未涉及基因的改變,關注的焦點是基因表達。網傳文章卻將基因表達的改變和基因的改變混為一談。

熬夜可能會導致我們的基因表達發生改變,但並不會讓我們的基因發生變異。要知道,人體的DNA即使發生1%的改變,也是一件非常可怕的事情。畢竟,人類和黑猩猩也僅有1.2%的遺傳編碼不同。

不過,這也並不意味著我們可以繼續愉快地熬夜。畢竟,缺乏睡眠對健康確實有不少壞的影響。

北京友誼醫院神經內科主任醫師陳葵撰文稱,睡眠不足引起的基因表達涉及晝夜節律(生物鐘)、睡眠穩態(睡眠壓力債)、代謝過程、炎症免疫過程、應激反應等多個方面。

這些基因表達發生的變化又可能帶來細胞層面的變化,從而增加肥胖、糖尿病、高脂血症等代謝性疾病的患病風險。

這些生活謠言你別全信!信了就什麼都不敢吃了!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