莆田:木蘭溪畔興起“文化綠洲”


莆田:木蘭溪畔興起“文化綠洲”

木蘭溪畔的園頭村及利農現代農業綜合園


莆田:木蘭溪畔興起“文化綠洲”

園頭村新建的僑鄉路路碑


莆田:木蘭溪畔興起“文化綠洲”

村民龔梅紅在利農現代農業園區內採摘作

  發源於戴雲山脈的木蘭溪,自茫茫群山中汩汩而出,積流成溪,迂迴曲折,奔流入海,千百年來孕育出莆陽大地肥沃的土地。而在木蘭溪沿岸,村莊星羅棋佈,人口稠密,一代又一代的興化兒女在這裡繁衍生息,薪火相傳,孕育了燦爛的農耕文明。

  在木蘭溪中游段的城廂華亭鎮,有一個叫園頭村的古老村落,顯得低調而又與眾不同。它曾是木蘭溪流域唯一的一個“島村”,交通不便,時常面臨洪澇災害;它自古崇文重教,文化底蘊深厚,人才輩出,被譽為“文化綠洲”;通過木蘭溪綜合治理及美麗鄉村建設,它走上了生態宜居、產業興旺、生活富裕的鄉村蝶變之路……

  千年水患一朝除

  “園頭村歷史悠久,一千多年前就有先民在此聚居。”村委會主任龔國瑞介紹,園頭古稱雲莊,中晚唐時期劃歸清源縣,唐末隸屬於莆田縣。雖然位於木蘭溪中游,但直到宋代木蘭陂建成之後,園頭一帶才由海灘變成農田。清朝同治年間,木蘭溪上游爆發大山洪,湍流在園頭境內被小山巒擋住,衝出一條新溪道,過了園頭又合二為一,導致村莊變成一個“島村”,如同一片溪中綠洲。

  後來,北面的新溪道漸漸成了主河道,南面的舊溪道則慢慢變窄,成了一條小溪流。不過,直到上世紀80年代園頭大橋建成前,村裡的交通還是十分不便,村民出行主要靠木船擺渡。

  因為地處木蘭溪畔,千百年來,靠水吃水的園頭村村民也飽受水患之苦。特別是每到颱風暴雨天,這裡就會被洪水隔成一座“孤島”,進出兩難。為了防洪,園頭村曾經歷過多次築堤。1971年該村曾大規模築過堤,但兩年後便毀於水患。回想起當年那次洪災,很多上了年紀的村民至今記憶猶新。當時村民在舊溪道旁開墾了300多畝荒地,因為堤壩被沖垮了,眼看就要收成的農作物毀於一旦。

  2010年,當地政府撥款在木蘭溪新舊溪道岔口處修建了一條600多米長的大壩,並平整了舊溪道及周邊荒地。自此,園頭村也變成一個半圓形環山抱水的半島,水患開始慢慢減少。2017年,木蘭溪防洪3期工程華亭段工程開始施工,其中園頭段工程長約1.5公里,不僅加固堤岸、新建涵閘,還配套建設步道、涼亭等景觀設施。目前,該工程已經進入掃尾階段,有望年內竣工。屆時,木蘭溪園頭段的防洪功能也將更加完善。

  而在木蘭溪綜合治理工程不斷推進的同時,木蘭溪的水質安全也越來越受到關注。去年6月,國家水質自動監測網木蘭溪莆田園頭橋站建成投用。該站配置了水溫、溶解氧、pH值、濁度、電導率、高錳酸鹽指數、氨氮、總氮、總磷等9項檢測指標,所有監測數據均實時傳輸至國家水質自動監控平臺,實現木蘭溪水質全天候自動監測監控。監測數據表明,2018年木蘭溪的水質功能達標率達到100%。

  文化之鄉聲名揚

  今年85歲的退休老校長龔玉瑞說,在科舉時代,園頭村出了不少秀才、舉人、進士,南宋時,龔茂良拜參知政事並代行宰相職;清道光至光緒年間,園頭龔氏一門出了“四貢元”。到了近現代,園頭村依舊是人才輩出,有著“昆仲兩教授”“五子登科”等佳話。據不完全統計,園頭村已走出了1位中科院院士、近30位博士,以及為數眾多的科學家、藝術家、工程師等各行各業專業人士,僅教育工作者就有200多人。

  “園頭村人文薈萃,創辦於明代的‘雲莊書院’私塾功不可沒。”龔玉瑞表示,在“雲莊書院”私塾基礎上創辦的園頭小學、園頭學校,其校史長達近百年,為家鄉培養了一批批有用之才。

  值得一提的是,園頭村這個一直有崇文重教優良傳統的小村落,不僅誕生了許多歷史名人,也留下了不少宗族古民居。這些古民居成連片分佈,以二進、三進大厝為主,有明清建築風格,也有南洋建築風格。據統計,目前,園頭村有8座古厝被列為莆田市第一批歷史建築名單加以保護。此外,村裡還有市級文物保護單位6處。

  說到園頭村,華僑也是一個繞不開的話題。原名陳春德的馬來西亞知名華文作家雲裡風,是園頭村最有名氣的華僑。莆田著名的“雲裡風文學獎”就是他設立的,迄今已舉辦了24屆。

  記者瞭解到,園頭村目前共有900多戶,戶籍人口3200多人,龔、陳、黃、曾、張為主要姓氏。村支書張錦煜告訴記者,因為人才濟濟,走出去發展的園頭人非常多,村裡戶籍遷到外省市的有3000多人。而旅居海外的華人華僑人數更多,至少有5000人。因而,當地素有“三個園頭村”之說。

  科舉文化、名人文化、古建築文化、華僑文化……正是因為如此深厚的文化底蘊,讓園頭村享有“文化綠洲”美譽。原省文聯主席許懷中在《木蘭溪懷裡的綠洲》一文中寫道:這綠洲,不僅是因地處溪心、綠樹成蔭大自然的綠洲,而且是含有“文化之意”的綠洲。

  美麗鄉村入畫來

  園頭村的另一張“名片”,是利農集團在村裡設置的現代農業綜合園區。園區所在的1100畝地塊,是當地政府通過平整木蘭溪舊溪床、沙地、荒地得來的。從2012年底開始,園頭村通過土地流轉方式,引進我省農業龍頭企業利農集團在此創建了利農現代農業綜合園區,發展大棚蔬菜種植,這也是目前華亭鎮唯一的蔬菜生產基地。

  利農農業技術(莆田)有限公司華亭基地經理楊春飛介紹,目前,該基地已引進示範蔬菜品種200多個。作為華亭鎮產業扶貧示範基地,為當地群眾提供了數十個就業崗位,同時通過租金形式每年可為村民增加收入70多萬元。接下來,他們還將考慮開發採摘遊等項目,發展觀光休閒農業。

  在農業園區旁邊,一片統一規劃建設的聯排別墅錯落有致,樓房外牆彩繪著山水畫,增添了人文氣息。早在2014年,園頭村就被列為全國首批村莊規劃示範村,此後又被列入莆田市第二批“幸福家園”試點村,村裡統一規劃建設了42套聯排別墅房屋,以及勤廉廣場和新建區廣場,新修了僑鄉路、幸福路、環村路及4座公廁。同時,園頭村取締了養殖業,整個村莊面貌煥然一新。

  正在建設中的木蘭大道工程從園頭村穿過,這條貫穿仙遊縣、城廂區、荔城區和涵江區的主幹道總長70多公里,將統籌考慮沿線美麗鄉村建設、村莊整治、產業佈局等,打造成鄉村振興的示範帶。

  在去年村級換屆中,原任華亭鎮僑聯主席的張錦煜回到村裡任職,補強了村領導班子。目前,村兩委已初步擬定了一份鄉村振興發展方案。張錦煜透露,他們已規劃把村內的鱟山修建為鄉村文化公園,在木蘭溪園頭橋上游段建設水上樂園,構建蘭溪美景圖。同時,籌劃建設華僑陳列館,利用村內的古民居打造“路角一條古街”,發展鄉村觀光遊產業,帶動村民走上致富路。(福建日報 陳盛鍾 易振環 許武 文/圖)

責任編輯:王 敏 沈 琳 陳恆山

值班主任:林雙華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