塞罕壩精神是生態文明的指路燈

木蘭圍場 林業 王學明 正能量 中國文明網 2017-08-29

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中央軍委主席習近平近日對河北塞罕壩林場建設者感人事蹟作出重要指示指出,55年來,河北塞罕壩林場的建設者們聽從黨的召喚,在“黃沙遮天日,飛鳥無棲樹”的荒漠沙地上艱苦奮鬥、甘於奉獻,創造了荒原變林海的人間奇蹟,用實際行動詮釋了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鑄就了牢記使命、艱苦創業、綠色發展的塞罕壩精神。他們的事蹟感人至深,是推進生態文明建設的一個生動範例。(8月28日新華社)

從昔日飛鳥不棲、黃沙遮天的荒原,到如今的鳥語花香、植被茂盛的百萬畝人工林海,55年來,幾代人塞罕壩人牢記使命、艱苦奮鬥、科學求實、無私奉獻,用行動創造了中國生態文明建設的奇蹟,也鑄就了偉大的塞罕壩精神。在當前全國上下大力推進生態文明建設的今天,這種精神是彌足珍貴的,猶如一盞指路明燈,為各地走好生態優先綠色發展之路指明瞭前進方向。因此,只有繼承好、發揚好塞罕壩精神,才能更好地推動生態文明建設工作。

弘揚塞罕壩精神,爭做勇於擔當的表率。讓沙漠變綠洲何其難也,一來沒有可供借鑑的成功經驗,二來環境條件惡劣、困難重重,在世人看來這幾乎是不可能。然而,塞罕壩人深知搞好生態文明建設意義重大,憑著堅定的理想信念,憑著對綠色的渴望,憑著骨子裡不服輸的倔勁,他們牢記使命勇於擔當,最終用行動創造了綠色騎跡。對於黨員幹部來說,弘揚塞罕壩精神,推動生態文明建設,就是要向塞罕壩人一樣,只要認準的事情,就堅定信念、不遺餘力去做。要牢固樹立“保護生態環境是保護生產力、改善生態環境就是發展生產力“的理念,堅定不移地走好生態綠色發展之路。

弘揚塞罕壩精神,爭做無私奉獻的表率。塞罕壩從起初的不毛之地,到如今世界上面積最大的人工森林,這一綠色奇蹟帶給了人們太多的震撼。當我們沉醉於塞罕壩的秀美風景時,也不要忘了千千萬萬塞罕壩人的默默付出。正是他們紮根大山、無怨無悔、不圖回報的無私奉獻,才成就了今天壯美的塞罕壩。當前全國上下都在深入推進生態文明建設,更需要我們弘揚好塞罕壩人的這種奉獻精神,舍小家顧大家,不怕苦敢吃苦,主動把自己融入到生態文明建設的大局當中,用自己的青春和汗水為生態文明建設貢獻力量。

弘揚塞罕壩精神,爭做精誠團結的表率。人們常說,眾人拾柴火焰高,眾人划槳開大船,有合力才有戰鬥力。塞罕壩人之所以能夠取得生態文明建設的巨大成就,靠的就是團結一心、眾志成城,齊心協力共築生態夢。對於廣大黨員幹部來說,推進生態文明建設事關發展大局、事關民生福祉,是一件功在當代、利在千秋的偉大事業,廣大黨員幹部要把繼承和弘揚好塞罕壩精神放在重中之重,強化團結協作意識,上下擰成一股繩,齊心協力抓建設,充分調動集體的智慧和力量,切實把生態文明建設各項工作抓緊抓好。

生態興則文明興,生態衰則文明衰。讓我們迅速行動起來,充分繼承和發揚好塞罕壩精神,以飽滿的精神狀態投入工作,以務實重乾的行動推動工作,切實做到守土有責、守土負責、守土盡責,不斷推動生態文明建設邁上新臺階。(王學明)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