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拓變奧迪,住房勝別墅”,在中國最大異地生態移民區,黃花菜富了農民'

"
"
“奧拓變奧迪,住房勝別墅”,在中國最大異地生態移民區,黃花菜富了農民

天下網商記者 王彥之

黃花菜排骨湯、涼拌黃花菜、木須肉……黃花菜鮮嫩爽脆,在中華傳統美食中佔據一席之地。不過對多數中國家庭,這只是偶爾會選擇的一種食材,可能一年到頭吃不上幾回。

可是對中國最大異地生態移民區——寧夏吳忠市紅寺堡區的千千萬萬戶家庭而言,黃花菜是賴以生存,帶人走向富裕的“黃金菜”。

而今,紅寺堡黃花菜及葡萄酒、枸杞等農產品的“互聯網+”也加快了步伐,當地政府通過各種方式引導農民瞭解農村電商,令紅寺堡黃花菜為更多人知曉,推動農產品上行,帶動更多人增收致富。

曾經“最不適宜人類生存的地區”種起了“黃金菜”

寧夏以外,詢問十個人知不知道紅寺堡,可能有半數以上的人一臉愣怔看著你。但這片地區有著一個極富人文、經濟、生態價值的標籤——中國最大的異地生態移民扶貧集中安置區。

由於乾旱少雨、千山萬壑,寧夏南部山區曾被聯合國糧食開發署稱為世界上“最不適宜人類生存的地區”。百年來,這裡的農民全靠老天爺下雨“賞飯吃”。

1994年,全國政協副主席錢正英寧夏考察,提出開發建設“揚黃灌區”,引黃河水解決寧南山區貧困問題。1998年,灌區正式建設,地勢平坦的紅寺堡為其中之一,同年搬遷周圍縣區貧困戶。2009年,吳忠市紅寺堡區正式設立,目前人口23萬。

地勢及水源問題得到改善,紅寺堡區農民終於可以將精力投入農田的增產增收中,耐旱耐鹽鹼、節水效益高的黃花菜、葡萄、枸杞逐漸成為最主要的經濟作物。

"
“奧拓變奧迪,住房勝別墅”,在中國最大異地生態移民區,黃花菜富了農民

天下網商記者 王彥之

黃花菜排骨湯、涼拌黃花菜、木須肉……黃花菜鮮嫩爽脆,在中華傳統美食中佔據一席之地。不過對多數中國家庭,這只是偶爾會選擇的一種食材,可能一年到頭吃不上幾回。

可是對中國最大異地生態移民區——寧夏吳忠市紅寺堡區的千千萬萬戶家庭而言,黃花菜是賴以生存,帶人走向富裕的“黃金菜”。

而今,紅寺堡黃花菜及葡萄酒、枸杞等農產品的“互聯網+”也加快了步伐,當地政府通過各種方式引導農民瞭解農村電商,令紅寺堡黃花菜為更多人知曉,推動農產品上行,帶動更多人增收致富。

曾經“最不適宜人類生存的地區”種起了“黃金菜”

寧夏以外,詢問十個人知不知道紅寺堡,可能有半數以上的人一臉愣怔看著你。但這片地區有著一個極富人文、經濟、生態價值的標籤——中國最大的異地生態移民扶貧集中安置區。

由於乾旱少雨、千山萬壑,寧夏南部山區曾被聯合國糧食開發署稱為世界上“最不適宜人類生存的地區”。百年來,這裡的農民全靠老天爺下雨“賞飯吃”。

1994年,全國政協副主席錢正英寧夏考察,提出開發建設“揚黃灌區”,引黃河水解決寧南山區貧困問題。1998年,灌區正式建設,地勢平坦的紅寺堡為其中之一,同年搬遷周圍縣區貧困戶。2009年,吳忠市紅寺堡區正式設立,目前人口23萬。

地勢及水源問題得到改善,紅寺堡區農民終於可以將精力投入農田的增產增收中,耐旱耐鹽鹼、節水效益高的黃花菜、葡萄、枸杞逐漸成為最主要的經濟作物。

“奧拓變奧迪,住房勝別墅”,在中國最大異地生態移民區,黃花菜富了農民

新鮮採摘的黃花菜

其中,黃花菜易於種植的特點使其更為“親民”,是當地政府幫助農民脫貧致富的第一抓手。截至2018年底,紅寺堡的黃花菜種植面積達8萬畝,綜合產值3.2億元,佔全年農業總產值的31%, 36個村4萬多人受益。

黃花菜變成了名副其實的“黃金菜”。

凌晨3點,與時間賽跑

“紅寺堡日照充足、晝夜溫差大,產出的黃花菜肉厚角長,菜條長達10-13釐米,而且富含硒元素。”

說起黃花菜,紅寺堡區農業農林局農業站站長王銳滔滔不絕。現年49歲的他已經在單位服務10年,每一天,他奔波在各家黃花菜種植戶、合作社、企業間,指導一切技術難題,協助制定、落實政府的產業發展政策。

王銳談到,一般的農戶種植黃花菜5-10畝,每年畝產三四百斤,按照20元一斤的價格,每畝產值超過7000元。這些年來,黃花菜不僅讓一大批人脫離貧困,更帶著部分農民走上致富的道路。

紅寺堡區太陽山鎮清泉林業合作社的負責人李志巧是新聞報道中的“常客”,2016年,她同三位合夥籌資160萬元種植800畝黃花菜,2018年純收入超過40萬元,她預計今年純收入能突破100萬元。

"
“奧拓變奧迪,住房勝別墅”,在中國最大異地生態移民區,黃花菜富了農民

天下網商記者 王彥之

黃花菜排骨湯、涼拌黃花菜、木須肉……黃花菜鮮嫩爽脆,在中華傳統美食中佔據一席之地。不過對多數中國家庭,這只是偶爾會選擇的一種食材,可能一年到頭吃不上幾回。

可是對中國最大異地生態移民區——寧夏吳忠市紅寺堡區的千千萬萬戶家庭而言,黃花菜是賴以生存,帶人走向富裕的“黃金菜”。

而今,紅寺堡黃花菜及葡萄酒、枸杞等農產品的“互聯網+”也加快了步伐,當地政府通過各種方式引導農民瞭解農村電商,令紅寺堡黃花菜為更多人知曉,推動農產品上行,帶動更多人增收致富。

曾經“最不適宜人類生存的地區”種起了“黃金菜”

寧夏以外,詢問十個人知不知道紅寺堡,可能有半數以上的人一臉愣怔看著你。但這片地區有著一個極富人文、經濟、生態價值的標籤——中國最大的異地生態移民扶貧集中安置區。

由於乾旱少雨、千山萬壑,寧夏南部山區曾被聯合國糧食開發署稱為世界上“最不適宜人類生存的地區”。百年來,這裡的農民全靠老天爺下雨“賞飯吃”。

1994年,全國政協副主席錢正英寧夏考察,提出開發建設“揚黃灌區”,引黃河水解決寧南山區貧困問題。1998年,灌區正式建設,地勢平坦的紅寺堡為其中之一,同年搬遷周圍縣區貧困戶。2009年,吳忠市紅寺堡區正式設立,目前人口23萬。

地勢及水源問題得到改善,紅寺堡區農民終於可以將精力投入農田的增產增收中,耐旱耐鹽鹼、節水效益高的黃花菜、葡萄、枸杞逐漸成為最主要的經濟作物。

“奧拓變奧迪,住房勝別墅”,在中國最大異地生態移民區,黃花菜富了農民

新鮮採摘的黃花菜

其中,黃花菜易於種植的特點使其更為“親民”,是當地政府幫助農民脫貧致富的第一抓手。截至2018年底,紅寺堡的黃花菜種植面積達8萬畝,綜合產值3.2億元,佔全年農業總產值的31%, 36個村4萬多人受益。

黃花菜變成了名副其實的“黃金菜”。

凌晨3點,與時間賽跑

“紅寺堡日照充足、晝夜溫差大,產出的黃花菜肉厚角長,菜條長達10-13釐米,而且富含硒元素。”

說起黃花菜,紅寺堡區農業農林局農業站站長王銳滔滔不絕。現年49歲的他已經在單位服務10年,每一天,他奔波在各家黃花菜種植戶、合作社、企業間,指導一切技術難題,協助制定、落實政府的產業發展政策。

王銳談到,一般的農戶種植黃花菜5-10畝,每年畝產三四百斤,按照20元一斤的價格,每畝產值超過7000元。這些年來,黃花菜不僅讓一大批人脫離貧困,更帶著部分農民走上致富的道路。

紅寺堡區太陽山鎮清泉林業合作社的負責人李志巧是新聞報道中的“常客”,2016年,她同三位合夥籌資160萬元種植800畝黃花菜,2018年純收入超過40萬元,她預計今年純收入能突破100萬元。

“奧拓變奧迪,住房勝別墅”,在中國最大異地生態移民區,黃花菜富了農民

太陽山清泉林業專業合作社負責人李志巧

合作社還帶動了當地就業。黃花菜採摘期從6月下旬開始到8月上旬,歷時40多天,需要僱傭四五百人。平均下來,每人每天能賺到100多元,其中不少是暑期回鄉勤工儉學的大學生。

“要說最顯著的變化,那就是買了兩棟房,一棟給閨女陪嫁,還買了一輛40萬元的好車。”當被問到生活的轉變,李志巧這樣回答。

同樣“滋潤”的還有太陽山鎮興民村農民蘇秉榮。14年前,他從甘肅移民到紅寺堡地區,種植黃花菜30畝,如今年純收入超過15萬元。致富過程中,他搬離原來破舊矮小的土房,花27萬元買了一輛新奧迪,沒開幾年的長安汽車則無償送給了小舅子。

"
“奧拓變奧迪,住房勝別墅”,在中國最大異地生態移民區,黃花菜富了農民

天下網商記者 王彥之

黃花菜排骨湯、涼拌黃花菜、木須肉……黃花菜鮮嫩爽脆,在中華傳統美食中佔據一席之地。不過對多數中國家庭,這只是偶爾會選擇的一種食材,可能一年到頭吃不上幾回。

可是對中國最大異地生態移民區——寧夏吳忠市紅寺堡區的千千萬萬戶家庭而言,黃花菜是賴以生存,帶人走向富裕的“黃金菜”。

而今,紅寺堡黃花菜及葡萄酒、枸杞等農產品的“互聯網+”也加快了步伐,當地政府通過各種方式引導農民瞭解農村電商,令紅寺堡黃花菜為更多人知曉,推動農產品上行,帶動更多人增收致富。

曾經“最不適宜人類生存的地區”種起了“黃金菜”

寧夏以外,詢問十個人知不知道紅寺堡,可能有半數以上的人一臉愣怔看著你。但這片地區有著一個極富人文、經濟、生態價值的標籤——中國最大的異地生態移民扶貧集中安置區。

由於乾旱少雨、千山萬壑,寧夏南部山區曾被聯合國糧食開發署稱為世界上“最不適宜人類生存的地區”。百年來,這裡的農民全靠老天爺下雨“賞飯吃”。

1994年,全國政協副主席錢正英寧夏考察,提出開發建設“揚黃灌區”,引黃河水解決寧南山區貧困問題。1998年,灌區正式建設,地勢平坦的紅寺堡為其中之一,同年搬遷周圍縣區貧困戶。2009年,吳忠市紅寺堡區正式設立,目前人口23萬。

地勢及水源問題得到改善,紅寺堡區農民終於可以將精力投入農田的增產增收中,耐旱耐鹽鹼、節水效益高的黃花菜、葡萄、枸杞逐漸成為最主要的經濟作物。

“奧拓變奧迪,住房勝別墅”,在中國最大異地生態移民區,黃花菜富了農民

新鮮採摘的黃花菜

其中,黃花菜易於種植的特點使其更為“親民”,是當地政府幫助農民脫貧致富的第一抓手。截至2018年底,紅寺堡的黃花菜種植面積達8萬畝,綜合產值3.2億元,佔全年農業總產值的31%, 36個村4萬多人受益。

黃花菜變成了名副其實的“黃金菜”。

凌晨3點,與時間賽跑

“紅寺堡日照充足、晝夜溫差大,產出的黃花菜肉厚角長,菜條長達10-13釐米,而且富含硒元素。”

說起黃花菜,紅寺堡區農業農林局農業站站長王銳滔滔不絕。現年49歲的他已經在單位服務10年,每一天,他奔波在各家黃花菜種植戶、合作社、企業間,指導一切技術難題,協助制定、落實政府的產業發展政策。

王銳談到,一般的農戶種植黃花菜5-10畝,每年畝產三四百斤,按照20元一斤的價格,每畝產值超過7000元。這些年來,黃花菜不僅讓一大批人脫離貧困,更帶著部分農民走上致富的道路。

紅寺堡區太陽山鎮清泉林業合作社的負責人李志巧是新聞報道中的“常客”,2016年,她同三位合夥籌資160萬元種植800畝黃花菜,2018年純收入超過40萬元,她預計今年純收入能突破100萬元。

“奧拓變奧迪,住房勝別墅”,在中國最大異地生態移民區,黃花菜富了農民

太陽山清泉林業專業合作社負責人李志巧

合作社還帶動了當地就業。黃花菜採摘期從6月下旬開始到8月上旬,歷時40多天,需要僱傭四五百人。平均下來,每人每天能賺到100多元,其中不少是暑期回鄉勤工儉學的大學生。

“要說最顯著的變化,那就是買了兩棟房,一棟給閨女陪嫁,還買了一輛40萬元的好車。”當被問到生活的轉變,李志巧這樣回答。

同樣“滋潤”的還有太陽山鎮興民村農民蘇秉榮。14年前,他從甘肅移民到紅寺堡地區,種植黃花菜30畝,如今年純收入超過15萬元。致富過程中,他搬離原來破舊矮小的土房,花27萬元買了一輛新奧迪,沒開幾年的長安汽車則無償送給了小舅子。

“奧拓變奧迪,住房勝別墅”,在中國最大異地生態移民區,黃花菜富了農民

通過黃花菜種植,農民蘇秉榮花27萬元買了一輛新奧迪

“閨女財經學校畢業,不去工商銀行,非要回來種黃花菜。”蘇秉榮說,女兒還經常在採摘時節通過快手拍攝菜地。

黃花菜種植戶的迅速增收,離不開政府的幫助,近兩年,政府投入超過4500萬元購買建設冷庫、烘乾房、晾晒場及晾晒托盤。2015年開始,農民種植一畝黃花菜,政府補貼500-800元。

收穫背後,黃花菜的採收堪比一場戰鬥,到了採摘期,農民們需要在臨晨3點至上午11點前進行收割,否則黃花菜將會開出花朵,無法利用。

儘管辛苦,但腳踏實地,生活有奔頭,在紅寺堡,農民靠黃花菜脫貧致富已經成為普遍現象,正如太陽山鎮黨委書記楊雲在一次論壇中形容,是“家家戶戶有小車,奧拓變奧迪,住房勝別墅”。

商販壓價,電商難行,今年的黃花菜有些窘迫

紅寺堡黃花菜的銷售一直是一個難點,這種菜消耗量少,衍生加工食品不易創新。

過去,種植戶的黃花菜一般由合作社集中收購,政府給予一定補貼,批發給全國各地的客戶,對方會進行包裝貼牌,流入線上線下各大渠道。此外,政府也會與各類企業、機構簽訂集中採購協議。

但是由於今年年初低溫凍害,黃花菜的收成並不理想,剛經歷採收烘乾,商販卻仍拼命壓價,原本20多元一斤的價格,如今被壓低至15元左右。許多農戶並不願意賤賣,例如李志巧,她的冷庫裡存放了大量新鮮烘乾的黃花菜,打算留一部分到寒冬臘月,賣個好價格。

電商端口同樣面臨困境。

近年來,大量代表性農業生產地區,都開始切入電商化,打開銷售,幫助農產品上行,紅寺堡也不例外。

據紅寺堡商務局副局長金晶介紹,今年5月份,政府與中通商業達成合作,於6月份初次嘗試售賣西甜瓜,通過中通優選和中通社區團購線上線下渠道結合,紅寺堡的西甜瓜銷售額達30多萬元,基本消耗完備貨。

但是,大部分黃花菜種植戶對線上渠道瞭解甚少,興趣缺缺,相比當地的枸杞、葡萄酒產業黃花菜的“觸網”節奏要慢上不少。

黃花菜的產品屬性、農民的生活環境和受教育程度,決定農民自身探索電商銷售渠道相對困難。“作為政府,我們還是盡最大努力推進‘互聯網+’,對農戶進行引導,至少要讓他們知道,有這樣的一條路可以選擇,這條路大概是什麼樣的。”金晶說道。

在這樣的背景下,2019年8月27日,以“精準扶貧 與你同行”為主題的2019“尋味紅寺堡”農事節暨紅寺堡農特產新零售高峰論壇盛大開展,由紅寺堡區人民政府主辦,紅寺堡區商業局、中通商業承辦,邀請當地包括李志巧在內的農業產銷帶頭人們參與。

"
“奧拓變奧迪,住房勝別墅”,在中國最大異地生態移民區,黃花菜富了農民

天下網商記者 王彥之

黃花菜排骨湯、涼拌黃花菜、木須肉……黃花菜鮮嫩爽脆,在中華傳統美食中佔據一席之地。不過對多數中國家庭,這只是偶爾會選擇的一種食材,可能一年到頭吃不上幾回。

可是對中國最大異地生態移民區——寧夏吳忠市紅寺堡區的千千萬萬戶家庭而言,黃花菜是賴以生存,帶人走向富裕的“黃金菜”。

而今,紅寺堡黃花菜及葡萄酒、枸杞等農產品的“互聯網+”也加快了步伐,當地政府通過各種方式引導農民瞭解農村電商,令紅寺堡黃花菜為更多人知曉,推動農產品上行,帶動更多人增收致富。

曾經“最不適宜人類生存的地區”種起了“黃金菜”

寧夏以外,詢問十個人知不知道紅寺堡,可能有半數以上的人一臉愣怔看著你。但這片地區有著一個極富人文、經濟、生態價值的標籤——中國最大的異地生態移民扶貧集中安置區。

由於乾旱少雨、千山萬壑,寧夏南部山區曾被聯合國糧食開發署稱為世界上“最不適宜人類生存的地區”。百年來,這裡的農民全靠老天爺下雨“賞飯吃”。

1994年,全國政協副主席錢正英寧夏考察,提出開發建設“揚黃灌區”,引黃河水解決寧南山區貧困問題。1998年,灌區正式建設,地勢平坦的紅寺堡為其中之一,同年搬遷周圍縣區貧困戶。2009年,吳忠市紅寺堡區正式設立,目前人口23萬。

地勢及水源問題得到改善,紅寺堡區農民終於可以將精力投入農田的增產增收中,耐旱耐鹽鹼、節水效益高的黃花菜、葡萄、枸杞逐漸成為最主要的經濟作物。

“奧拓變奧迪,住房勝別墅”,在中國最大異地生態移民區,黃花菜富了農民

新鮮採摘的黃花菜

其中,黃花菜易於種植的特點使其更為“親民”,是當地政府幫助農民脫貧致富的第一抓手。截至2018年底,紅寺堡的黃花菜種植面積達8萬畝,綜合產值3.2億元,佔全年農業總產值的31%, 36個村4萬多人受益。

黃花菜變成了名副其實的“黃金菜”。

凌晨3點,與時間賽跑

“紅寺堡日照充足、晝夜溫差大,產出的黃花菜肉厚角長,菜條長達10-13釐米,而且富含硒元素。”

說起黃花菜,紅寺堡區農業農林局農業站站長王銳滔滔不絕。現年49歲的他已經在單位服務10年,每一天,他奔波在各家黃花菜種植戶、合作社、企業間,指導一切技術難題,協助制定、落實政府的產業發展政策。

王銳談到,一般的農戶種植黃花菜5-10畝,每年畝產三四百斤,按照20元一斤的價格,每畝產值超過7000元。這些年來,黃花菜不僅讓一大批人脫離貧困,更帶著部分農民走上致富的道路。

紅寺堡區太陽山鎮清泉林業合作社的負責人李志巧是新聞報道中的“常客”,2016年,她同三位合夥籌資160萬元種植800畝黃花菜,2018年純收入超過40萬元,她預計今年純收入能突破100萬元。

“奧拓變奧迪,住房勝別墅”,在中國最大異地生態移民區,黃花菜富了農民

太陽山清泉林業專業合作社負責人李志巧

合作社還帶動了當地就業。黃花菜採摘期從6月下旬開始到8月上旬,歷時40多天,需要僱傭四五百人。平均下來,每人每天能賺到100多元,其中不少是暑期回鄉勤工儉學的大學生。

“要說最顯著的變化,那就是買了兩棟房,一棟給閨女陪嫁,還買了一輛40萬元的好車。”當被問到生活的轉變,李志巧這樣回答。

同樣“滋潤”的還有太陽山鎮興民村農民蘇秉榮。14年前,他從甘肅移民到紅寺堡地區,種植黃花菜30畝,如今年純收入超過15萬元。致富過程中,他搬離原來破舊矮小的土房,花27萬元買了一輛新奧迪,沒開幾年的長安汽車則無償送給了小舅子。

“奧拓變奧迪,住房勝別墅”,在中國最大異地生態移民區,黃花菜富了農民

通過黃花菜種植,農民蘇秉榮花27萬元買了一輛新奧迪

“閨女財經學校畢業,不去工商銀行,非要回來種黃花菜。”蘇秉榮說,女兒還經常在採摘時節通過快手拍攝菜地。

黃花菜種植戶的迅速增收,離不開政府的幫助,近兩年,政府投入超過4500萬元購買建設冷庫、烘乾房、晾晒場及晾晒托盤。2015年開始,農民種植一畝黃花菜,政府補貼500-800元。

收穫背後,黃花菜的採收堪比一場戰鬥,到了採摘期,農民們需要在臨晨3點至上午11點前進行收割,否則黃花菜將會開出花朵,無法利用。

儘管辛苦,但腳踏實地,生活有奔頭,在紅寺堡,農民靠黃花菜脫貧致富已經成為普遍現象,正如太陽山鎮黨委書記楊雲在一次論壇中形容,是“家家戶戶有小車,奧拓變奧迪,住房勝別墅”。

商販壓價,電商難行,今年的黃花菜有些窘迫

紅寺堡黃花菜的銷售一直是一個難點,這種菜消耗量少,衍生加工食品不易創新。

過去,種植戶的黃花菜一般由合作社集中收購,政府給予一定補貼,批發給全國各地的客戶,對方會進行包裝貼牌,流入線上線下各大渠道。此外,政府也會與各類企業、機構簽訂集中採購協議。

但是由於今年年初低溫凍害,黃花菜的收成並不理想,剛經歷採收烘乾,商販卻仍拼命壓價,原本20多元一斤的價格,如今被壓低至15元左右。許多農戶並不願意賤賣,例如李志巧,她的冷庫裡存放了大量新鮮烘乾的黃花菜,打算留一部分到寒冬臘月,賣個好價格。

電商端口同樣面臨困境。

近年來,大量代表性農業生產地區,都開始切入電商化,打開銷售,幫助農產品上行,紅寺堡也不例外。

據紅寺堡商務局副局長金晶介紹,今年5月份,政府與中通商業達成合作,於6月份初次嘗試售賣西甜瓜,通過中通優選和中通社區團購線上線下渠道結合,紅寺堡的西甜瓜銷售額達30多萬元,基本消耗完備貨。

但是,大部分黃花菜種植戶對線上渠道瞭解甚少,興趣缺缺,相比當地的枸杞、葡萄酒產業黃花菜的“觸網”節奏要慢上不少。

黃花菜的產品屬性、農民的生活環境和受教育程度,決定農民自身探索電商銷售渠道相對困難。“作為政府,我們還是盡最大努力推進‘互聯網+’,對農戶進行引導,至少要讓他們知道,有這樣的一條路可以選擇,這條路大概是什麼樣的。”金晶說道。

在這樣的背景下,2019年8月27日,以“精準扶貧 與你同行”為主題的2019“尋味紅寺堡”農事節暨紅寺堡農特產新零售高峰論壇盛大開展,由紅寺堡區人民政府主辦,紅寺堡區商業局、中通商業承辦,邀請當地包括李志巧在內的農業產銷帶頭人們參與。

“奧拓變奧迪,住房勝別墅”,在中國最大異地生態移民區,黃花菜富了農民

中通商業西北區負責人楊濤及李志巧

峰會論壇上,數位互聯網大咖分享農村電商模式,並就紅寺堡電商發展提出建議。農特展銷會和網紅直播賣貨中,黃花菜也會亮相,拓寬銷售渠道。此外,還有名企參覽、新媒體互動等環節。

通過這種方式,農村電商的概念,推介銷售的各種手段,農業產銷帶頭人會有更為具體的瞭解,用星星之火撩動紅寺堡的“互聯網+農業”。

前一個20年,紅寺堡人民靠著黃花菜、枸杞、葡萄酒和牛羊走出大山,脫離貧困。下一個20年,這片受黃河水灌溉而煥發生機的土地,必將向著更富裕美好的生活奔去。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