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大選當前,“常勝將軍”莫迪為何如履薄冰?

印度大選當前,“常勝將軍”莫迪為何如履薄冰?

資料圖:印度總理莫迪在競選集會。(圖源:視覺中國)

隨著2019大選年的臨近,印度各政黨已緊鑼密鼓開始了競選造勢。儘管印度總理莫迪領導的印度人民黨(BJP)過去幾年在地方選舉中頻頻獲勝,但因為印度政治一直有反現任的傳統,在大選到來前的這半年裡莫迪政府仍不得不如履薄冰。

任期將滿,在莫迪即將交出去的執政成績單上,閃亮的經濟原本應該是他最得意的一筆,但天不遂人意,近期印度社會偏出了不少狀況:先是一家非銀行貸款公司(基礎設施租賃和金融服務公司,IL&FS)因債務違約瀕臨倒閉,有外媒稱這將是印度的雷曼公司,很可能引爆印度版金融危機;接著,印度儲備行與政府的矛盾公開化,反對黨更是指責現政府有意破壞央行獨立性、動搖國家金融穩定的大局;更糟糕的是,2018—2019財年第二季度(7月到9月)經濟增長速度較上個季度少了一個百分點。如果按照這個速度下行,那麼兩個季度之後很可能會降至6%以下。媒體藉此炒作,反對黨咄咄逼人。

那麼,莫迪果真危機重重嗎?其實,問題可能並沒有那麼嚴重。

首先,不良貸款致信貸緊縮是實,但印度目前不會出現大面積的破產潮和金融危機。鑑於佔印度貸款總額70%以上的國有銀行不良資產率已高達15.6%,為了維護金融的穩定,印度儲備銀行(即印度央行)已禁止11家國有銀行在資產狀況改善之前發放貸款,其他國有銀行也不得不更加謹慎貸款。銀行信貸量因此大幅減少,這就為非銀行金融機構(也稱影子銀行)的信貸擴張創造了條件。2017年,它們就已經佔到當年全社會貸款總額的50%,與銀行部門持平。在這種情況下,2018年作為最大的私人非金融公司之一的IL&FS出現債務違約,勢必會造成整個金融系統的動盪。印度政府因此果斷出手接管了這家公司。此舉除了有穩定金融市場的需要外,還因為這家公司為印度不少在建和已建的基礎設施項目提供了貸款,如果任這家公司倒閉,對印度基建市場將帶來很大沖擊。目前來看,由於政府及早做出接盤的決定,印度的金融板塊受此事件影響在經歷了劇烈波動之後,現已恢復相對穩定。

其次,急於促增長的政府與以穩通脹為己任的央行之間矛盾是必然的,現已有所緩和。印度這兩年的經濟增長主要是靠私人消費和政府投資帶動,但政府投資受限於財政約束增長,而私人消費增長雖穩定但難有大的提高。如果想要超越7.5%左右的潛在增長速度,並通過製造業來吸納每年新增1300萬勞動力中的大部分,印度必須促進私人投資的增長。當前印度商品的出口和國內服務業增長勢頭強勁,但是由於全社會流動性吃緊,不僅基礎設施建設放緩,商業信心也有所下降。因此,莫迪政府現在希望儲備行一是降息、二是放鬆對金融機構的貸款限制。由於國內主要農產品價格也已低迷到了需要政府支持的地步,同時國際石油價格也再次開始下降,未來幾個月印度不僅面臨的通脹壓力會有所減輕,而且盧比超貶的壓力也會因國際收支的改善而有所減弱。有鑑於此,央行近期可能會有降息之舉,甚至有條件地放鬆貸款限制。財政部和央行的政策差距也將因此縮小。

最後,印度經濟雖存在不少不確定性因素,但保GDP增速保7的可能性不小。印度雙赤字問題突出、經濟結構瓶頸短期難以消除,使得經濟增長意外頻發,主要表現為通脹時而高企、國際赤字常常難以為繼等。這些是印度經濟週期性波動的根源。從上半年印度的經濟運行來看,前兩個季度平均增速高達8%,但國際收支失衡同樣很突出,表現為貿易赤字擴大,流入的外資減少,以致盧比成為2018年全亞洲表現最差的貨幣,持續的貶值壓力迫使儲備行不得不加息。下半年國際原油價格下跌,印度出口形勢轉好,但又由於不良貸款和債務的壓力,國內流動性短缺問題更為嚴重。但從基本盤看,印度經濟實現長期高增長的有利條件也不少,例如勞動力年輕化優勢(人口紅利)、經濟改革優勢(制度紅利)、以及技術後發優勢等。

然而,增長率無論是7%還是8%,都不能左右選民最終的決定,就業和物價才是普通民眾最關心的話題。這其中也令莫迪有喜有憂:喜的是通脹水平穩中有落,大致維持在4%上下;憂的是印度的失業率已從2017年的3.39%近乎充分就業的水平上升到2018年4月的6.75%。因此,2019年選舉究竟花落誰家,面對變化莫測的民意和經濟中存在的眾多不確定性,即使有“選戰常勝將軍”之稱的莫迪也不會有十足的把握。

(劉小雪,中國社科院亞太與全球戰略研究院副研究員,海外網特約作者)

本文系版權作品,未經授權嚴禁轉載。海外視野,中國立場,登陸人民日報海外版官網——海外網或“海客”客戶端,領先一步獲取權威資訊。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