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對廉價航空的衝擊,傳統航司開始提供差異化的定價和服務

昨天寫文章提到,星巴克在試圖拉攏和平衡各類消費者時,變得越來越中庸了。為此,星巴克一邊加速建設高端咖啡店,另一邊讓傳統的咖啡店更接地氣,形成差異化的效果,在保持形象的同時,儘可能促進店內消費。這方法不僅星巴克在用,全球的大型航空也在用,以此來對抗廉價航空公司的衝擊。

廉價航空興起

廉價航空這個概念最早起源於上世紀90年代初,航空公司通過取消了一些傳統的航空乘客服務,比如託運、餐食、機上娛樂等,來長期保持非常低的機票價格。拿中國的春秋航空為例,上海到胡志明市4月30日的特價機票價格為100元,而國航的價格為1920元。

廉價航空不僅受到了乘客的歡迎,同時也推動了航空出行從高端奢侈走向經濟型和大眾化,在某種程度上,改變了航空業的格局。

從公司數量和客運量規模上看,目前全球共有超過 170 家低成本航空公司,其中有超過 20 家低成本航企的年旅客運輸量在 1000 萬人次以上。

而在中國,2016年前三季度平均客座率最高的航空公司就是廉價的春秋航空,排名第二的吉祥航空也是一家廉價航空公司。站在乘客的角度,在一些短途飛行中,餐食和託運完全不是加分項,還不如更便宜的票價。

廉價航空公司的平均單位成本較傳統航空公司低 25%,毛利率高4%。低成本航空運營優勢在經濟不景氣時更加突出。 在2008年經濟危機期間,美國廉價航空平均毛利率為 6.9%,較傳統航空高出5.6%。

面對廉價航空的衝擊,傳統航司開始提供差異化的定價和服務

根據中國產業信息網的數據,未來廉價航空的市場份額將會越來越大,由17%的比例上升至21%。隨著廉價航空的數目不斷地增多,傳統航空公司感覺到了不小的壓力。

拼票價拼不過廉價航空,傳統航空只能走差異化路線

如果單純拼價格,傳統航空根本一點優勢都沒有,相當於以卵擊石,畢竟廉價航空就是以“低價”而出名的。因此,傳統航空只能走差異化的路線,一邊打造廉價航空,另一邊竭力向高端艙位乘客提供更多服務。

美國航空公司和達美航空公司目前推出了超低價的“基本經濟艙”票,模仿廉價航空甚至取消了託運和登機前選座的選項。在歐洲也是如此,英航調低了機票的價格,同時縮減了國際航班經濟艙乘客的餐飲服務。

中國不少航空公司沒這麼誇張,但是也將機票細分了,推出了超值特價、特價經濟、折扣經濟艙幾個等級。爭取滿足每個價格段人群的需求。

但是,整體來看,傳統航空的價格還是有點拼不過廉價公司,而且削減服務、降低票價是有一定風險的。廉價航空天生就是以壓縮成本而著名,傳統航空公司還是有點偶像包袱,稍微有偏差就會招致乘客的不滿,降低公司的形象。

因此為了保險起見,傳統航空把保持高逼格形象的任務交給了商務艙和頭等艙,為高端客戶提供更優質的服務。

在這方面,中東的航空無人能及。36氪曾經報道過,卡塔爾航空推出全新商務艙 Qsuite,有雙人大床和四人面對面的獨立隔間。還有阿聯酋航空,就是以配備私人套間、淋浴Spa設施以及酒廊的高端豪華頭等艙而著名的。

不少其他國家的航空公司也開始效仿了,達美航空去年公佈的商務艙套間計劃,將於今年正式施行。商務套間是比較私密的,而且內設完全可躺座椅。此外,英國航空也將投入5億美元升級高端艙位。

無論是星巴克還是傳統高大上的航空公司,只要是有點逼格的公司,如果想拉攏更多的消費者,絕對不能平庸,反而是“能屈能伸”,該低的低,該高的高,不然品牌定位很容易模糊啊。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