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家人為什麼門前都要掛葛藤,看完這些終於明白了

民俗 黃巢 端午節 艾草 優億佳科技 2017-06-02

在客家地區人們每年到了端午節,除了吃糯米粽,喝雄黃酒,用艾草、痱子草、楓葉等鮮草煮水洗澡,有江、河的地方競龍舟等習俗外,戶戶都門插艾枝、菖蒲、掛葛藤。在客家人眼中黃葛藤是驅邪之物,其在客家民間傳說中與唐末農民起義領袖的黃巢有著緊密聯繫。今天小編就來講述這個自古流傳至今的傳說。

客家人為什麼門前都要掛葛藤,看完這些終於明白了

艾草葛藤

唐朝末年,朝廷腐敗,民不聊生,黃巢為首聚眾起義,殺貪官、燒官府、烽煙四起,為避戰亂,百姓紛紛逃難遷徙。朝符六年(公元879年),黃巢率起義軍徵閩途中,見一客家婦女,肩背一男孩,手牽一男孩匆匆逃奔。黃巢看她手牽的男孩比肩背的男孩還小,便責怪婦人不近情理,婦人不知眼前的就是黃巢,便說:“當今黃巢造反,聽說他的軍隊到處殺人放火,我只好帶上子侄隨大家逃難。我背的大孩子是先兄的遺孤,手牽的幼孩是我的親兒子。親兒子苦點累點沒關係,侄兒的父母不在世了,如果他有什麼閃失,我這當嬸孃的怎麼對得起先兄呢?”黃巢被其德所感動,便告訴這婦女:“我就是黃巢,你不用害怕,可速速回家,並將葛藤掛於門首,做個標記,我的大軍就不會侵擾你。”這位婦女聽後謝過黃巢便立即回村,告訴鄉親們趕忙採集葛藤掛在門上。次日,黃巢大軍進村,由於黃巢已下令全軍,不得騷擾門戶懸掛葛藤者,因而,保護了全村人的平安。於是,客家人每年農曆五月初五均在門前掛上黃葛藤祈求一切平安、順利,驅災辟邪。從此,端午節戶戶門掛葛藤成為客家人世代相傳的獨有習俗。

客家人為什麼門前都要掛葛藤,看完這些終於明白了

掛葛藤

如今的黃葛藤里加入了艾藤和菖蒲等山草,據說,這樣既能辟邪,又有清香驅蚊的效果,還看起來更加美觀,深受許多客家人青睞。端午節掛黃葛藤在老一輩客家人看來是非常重要的民俗,在年輕一代中卻被逐漸淡化,因此,作為年輕的一代,我們不僅要將民俗流傳,更要讓後輩繼續傳承和發揚這些傳統民俗。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