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聽說過門頭溝“京西天橋”嗎?這裡曾和老北京天橋一樣熱鬧

民俗 自行車 攝影 社會 北京日報客戶端 2018-12-01

說起老北京天橋,北京人無人不知,可要說“京西天橋”,興許就沒多少人知道了。“京西天橋”在門頭溝區東辛房河南街。上世紀二三十年代到六七十年代,以河南街為中心方圓幾裡地,不僅聚集居住著成千上萬走窯下井的煤礦工人及其家屬,而且匯聚著多家店鋪商號、行當買賣。由此,河南街成了那個年代京西地區最繁華的一條商業街區,被人們稱為“京西天橋”。

你聽說過門頭溝“京西天橋”嗎?這裡曾和老北京天橋一樣熱鬧

門頭溝區東辛房街道東辛房街道河南街社區委員會 徐麗娟 攝

據考證,廣義上的河南街是指北起門礦黑河溝、南至南山根,東起東辛房東華路、西至西辛房巖子井這片區域;狹義上的河南街是指河南街小學西邊街巷口往西到劇場那條街巷,那條巷子長240多米、寬180米,兩邊全是平房,門牌1號至310號。

上世紀三十年代到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河南街地界上百貨店、綢緞莊、鞋鋪、文具店、裁縫鋪、點心鋪、油鹽店、小食攤、藥鋪、當鋪、棺材鋪,無所不有;賣鍋碗瓢盆、水缸砂鍋的,賣電燈、電石的,賣針頭線腦、年畫燈籠的,樣樣俱全。不僅商店鋪號眾多,而且小攤擺滿了幾條衚衕,遊商更是不計其數。唱小戲兒的、耍把式賣藝的、賣野藥的,三教九流,五行八作,無所不有。

1950年的一項統計表明,當時有工商戶500多個、攤商1600餘戶。到了上世紀七八十年代,糧油蔬菜、飯館、旅館、理髮、照相、鐘錶、日雜等大部分店鋪劃歸國有和集體。

伴隨棚戶區拆遷改造工程,昔日河南街的街巷衚衕、店鋪商號已不復存在,但蘊藏其間的煤業歷史、商業文化、民俗意趣、市井風情、百姓故事,永遠不會消失。2013年,袁樹森先生著述的《京西的“天橋兒”——河南街》,不僅把我們帶回那個滄桑過、繁華過、鼎盛過、衰落過的舊街老巷,感悟它那不負“京西天橋”美譽的曾經喧囂,而且又讓我們看到那片老街巷曾經創造的門頭溝區一個個歷史之最——

最早的戲園子是由趙玉堂等人建起來的;最早的旅店是1927年(一說1932年)高樹清開辦的“久裕客店”;最早的理髮館是1926年6月周海臣開的“義順堂”理髮館;最早的說書館是1934年魯振廷建的;最早的照相館是1934年5月5日趙吉安開辦的“美豐照相館”;最早的鐘錶店是1923年4月12日李正平開辦的“中生齋錶行”;最早的鞝鞋鋪是1944年王金玉開辦的“天成鞝鞋鋪”;第一家自行車鋪是1934年2月南樹林開的“春華電料自行車鋪”;第一家籠屜鋪是1947年趙俊嶺開的“峻嶺號籠屜鋪”……

昔日河南街的那番熱鬧景象,不僅展示了早年京西礦區社會、經濟、人文、民俗等文化歷史,而且表現了當年商人、窯工、藝人的喜怒哀怨、生存狀況。

來源:北京日報 張栓柱

編輯:RB10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