韶關市仁化縣古夏村的古村風情,體味濃郁民俗文化

民俗 餈粑 丹霞山 吳三桂 若安與若曦 2017-06-18

韶關市仁化縣古夏村的古村風情,體味濃郁民俗文化

扶溪鎮古夏古村,為唐代平西王李晟後裔所建,以其悠久的歷史、深厚的人文古蹟而被推崇。古夏村在留下眾多文物古蹟的同時,還沉積著深厚的民俗文化。

韶關市仁化縣古夏村的古村風情,體味濃郁民俗文化

古夏村早在清朝初期就有了八音,代代相傳。“八音”是以嗩吶為主奏樂器的一種民間器樂吹奏傳統藝術,樂曲豐富,極具鄉村韻味和地方特色。凡紅白喜事,皆有八音點綴,以增其氣氛。扶溪八音已列為韶關市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舞獅有二種,一種白天舞的叫醒獅,一種晚上舞的叫火獅。早在清朝康熙年間,古夏就有舞火獅風俗。火獅用竹片紮成,外層用稻草和草蓆做成,舞獅時獅子全身插滿香火。逢年過節,火獅揮舞,鑼鼓喧天,祈盼給千家萬戶帶來祥和平安。

舞龍有二種,白天舞的布龍和晚上舞的香火龍,火龍在龍身內插有香火。早在清朝康熙年間,社會太平,人民安居樂業,為表達人們的喜悅心情,古夏李氏開始舞龍的歷史。相傳有一年古夏紮了條几百米的長龍,龍頭到了石江頭村,龍尾還在祠堂內。

韶關市仁化縣古夏村的古村風情,體味濃郁民俗文化

韶關市仁化縣古夏村的古村風情,體味濃郁民俗文化

古夏的花燈頗具特色。從清朝乾隆年間開始,古夏每年的正月出花燈。古夏的能工巧匠很多,扎的花燈維妙維肖,有燈門、走馬燈、大鵬展翅燈、雄雞打鳴燈、武松打虎燈等,模仿動物而製作,應有盡有,令人眼花繚亂,目不暇接。

鬧春牛的習俗始於清朝。春節之尾,春耕之前,為祈風調雨順,五穀豐登。有二人鑽進春牛內馱著,在村中游行,另有一人肩扛著木犁緊隨春牛,一堂鼓樂隨後,扛犁人邊行邊唱著動人心絃的山歌。

板凳舞:又板凳歌,源自粵北採茶調,是古夏花燈的特有節目。因花燈是表達豐收的喜悅之情和對來年五穀豐登的期盼,而板凳舞的這戲文活像一家和諧的生活寫照:夫妻在幹活,孩子在玩耍,表達了人們對美好生活的嚮往。

古夏的禾齋盛會。每年的農曆六月初二日,是古夏禾齋日。禾齋前的幾天,人們便開始忙碌起來,置新衣、做餈粑、準備迎神的器物,忙得不亦樂乎。

此外,古夏的美食主要有臘鴨和餈粑。古夏板鴨堪稱一絕。凡是品嚐過的人,都會嘖嘖稱奇。其香氣清而不濁,香而溢遠,原因有三:優質的鴨子、得天獨厚的氣候和獨特的製作工藝。

每年春節、中秋等節日,尤其是禾齋日,家家都會做餈粑。做餈粑用的米,都是本地生產的優質米。古夏的餈粑以其色香昧俱佳,聞名遐邇。古夏的餈粑品種多樣,在去年的攝影大賽開鏡儀式當天,僅古夏村民就做出了32種不同風味的餈粑。(古夏餈粑視頻 http://v.youku.com/v_show/id_XODA1MDE5Mjk2.html)

在大丹霞旅遊圈的輻射下,古夏將以其古老的建築、深厚的人文歷史、淳樸的民俗文化、獨特的風味小吃吸引著八方來客。

扶溪鎮古夏古村,為唐代平西王李晟後裔所建,以其悠久的歷史、深厚的人文古蹟而被推崇。古夏村在留下眾多文物古蹟的同時,還沉積著深厚的民俗文化。

古夏村早在清朝初期就有了八音,代代相傳。“八音”是以嗩吶為主奏樂器的一種民間器樂吹奏傳統藝術,樂曲豐富,極具鄉村韻味和地方特色。凡紅白喜事,皆有八音點綴,以增其氣氛。扶溪八音已列為韶關市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舞獅有二種,一種白天舞的叫醒獅,一種晚上舞的叫火獅。早在清朝康熙年間,古夏就有舞火獅風俗。火獅用竹片紮成,外層用稻草和草蓆做成,舞獅時獅子全身插滿香火。逢年過節,火獅揮舞,鑼鼓喧天,祈盼給千家萬戶帶來祥和平安。

舞龍有二種,白天舞的布龍和晚上舞的香火龍,火龍在龍身內插有香火。早在清朝康熙年間,社會太平,人民安居樂業,為表達人們的喜悅心情,古夏李氏開始舞龍的歷史。相傳有一年古夏紮了條几百米的長龍,龍頭到了石江頭村,龍尾還在祠堂內。

古夏的花燈頗具特色。從清朝乾隆年間開始,古夏每年的正月出花燈。古夏的能工巧匠很多,扎的花燈維妙維肖,有燈門、走馬燈、大鵬展翅燈、雄雞打鳴燈、武松打虎燈等,模仿動物而製作,應有盡有,令人眼花繚亂,目不暇接。

鬧春牛的習俗始於清朝。春節之尾,春耕之前,為祈風調雨順,五穀豐登。有二人鑽進春牛內馱著,在村中游行,另有一人肩扛著木犁緊隨春牛,一堂鼓樂隨後,扛犁人邊行邊唱著動人心絃的山歌。

板凳舞:又板凳歌,源自粵北採茶調,是古夏花燈的特有節目。因花燈是表達豐收的喜悅之情和對來年五穀豐登的期盼,而板凳舞的這戲文活像一家和諧的生活寫照:夫妻在幹活,孩子在玩耍,表達了人們對美好生活的嚮往。

古夏的禾齋盛會。每年的農曆六月初二日,是古夏禾齋日。禾齋前的幾天,人們便開始忙碌起來,置新衣、做餈粑、準備迎神的器物,忙得不亦樂乎。

此外,古夏的美食主要有臘鴨和餈粑。古夏板鴨堪稱一絕。凡是品嚐過的人,都會嘖嘖稱奇。其香氣清而不濁,香而溢遠,原因有三:優質的鴨子、得天獨厚的氣候和獨特的製作工藝。

每年春節、中秋等節日,尤其是禾齋日,家家都會做餈粑。做餈粑用的米,都是本地生產的優質米。古夏的餈粑以其色香昧俱佳,聞名遐邇。古夏的餈粑品種多樣,在去年的攝影大賽開鏡儀式當天,僅古夏村民就做出了32種不同風味的餈粑。(古夏餈粑視頻 http://v.youku.com/v_show/id_XODA1MDE5Mjk2.html)

在大丹霞旅遊圈的輻射下,古夏將以其古老的建築、深厚的人文歷史、淳樸的民俗文化、獨特的風味小吃吸引著八方來客。

扶溪鎮古夏古村,為唐代平西王李晟後裔所建,以其悠久的歷史、深厚的人文古蹟而被推崇。古夏村在留下眾多文物古蹟的同時,還沉積著深厚的民俗文化。

古夏村早在清朝初期就有了八音,代代相傳。“八音”是以嗩吶為主奏樂器的一種民間器樂吹奏傳統藝術,樂曲豐富,極具鄉村韻味和地方特色。凡紅白喜事,皆有八音點綴,以增其氣氛。扶溪八音已列為韶關市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舞獅有二種,一種白天舞的叫醒獅,一種晚上舞的叫火獅。早在清朝康熙年間,古夏就有舞火獅風俗。火獅用竹片紮成,外層用稻草和草蓆做成,舞獅時獅子全身插滿香火。逢年過節,火獅揮舞,鑼鼓喧天,祈盼給千家萬戶帶來祥和平安。

舞龍有二種,白天舞的布龍和晚上舞的香火龍,火龍在龍身內插有香火。早在清朝康熙年間,社會太平,人民安居樂業,為表達人們的喜悅心情,古夏李氏開始舞龍的歷史。相傳有一年古夏紮了條几百米的長龍,龍頭到了石江頭村,龍尾還在祠堂內。

古夏的花燈頗具特色。從清朝乾隆年間開始,古夏每年的正月出花燈。古夏的能工巧匠很多,扎的花燈維妙維肖,有燈門、走馬燈、大鵬展翅燈、雄雞打鳴燈、武松打虎燈等,模仿動物而製作,應有盡有,令人眼花繚亂,目不暇接。

鬧春牛的習俗始於清朝。春節之尾,春耕之前,為祈風調雨順,五穀豐登。有二人鑽進春牛內馱著,在村中游行,另有一人肩扛著木犁緊隨春牛,一堂鼓樂隨後,扛犁人邊行邊唱著動人心絃的山歌。

板凳舞:又板凳歌,源自粵北採茶調,是古夏花燈的特有節目。因花燈是表達豐收的喜悅之情和對來年五穀豐登的期盼,而板凳舞的這戲文活像一家和諧的生活寫照:夫妻在幹活,孩子在玩耍,表達了人們對美好生活的嚮往。

古夏的禾齋盛會。每年的農曆六月初二日,是古夏禾齋日。禾齋前的幾天,人們便開始忙碌起來,置新衣、做餈粑、準備迎神的器物,忙得不亦樂乎。

此外,古夏的美食主要有臘鴨和餈粑。古夏板鴨堪稱一絕。凡是品嚐過的人,都會嘖嘖稱奇。其香氣清而不濁,香而溢遠,原因有三:優質的鴨子、得天獨厚的氣候和獨特的製作工藝。

每年春節、中秋等節日,尤其是禾齋日,家家都會做餈粑。做餈粑用的米,都是本地生產的優質米。古夏的餈粑以其色香昧俱佳,聞名遐邇。古夏的餈粑品種多樣,在去年的攝影大賽開鏡儀式當天,僅古夏村民就做出了32種不同風味的餈粑。(古夏餈粑視頻 http://v.youku.com/v_show/id_XODA1MDE5Mjk2.html)

韶關市仁化縣古夏村的古村風情,體味濃郁民俗文化

在大丹霞旅遊圈的輻射下,古夏將以其古老的建築、深厚的人文歷史、淳樸的民俗文化、獨特的風味小吃吸引著八方來客。


古夏“禾齋”節於6月25號在“中國傳統村落”,接下來就讓我們來看古夏村的風景,人物,美食,~正準備喜迎禾齋節的到來吧~

韶關市仁化縣古夏村的古村風情,體味濃郁民俗文化

韶關市仁化縣古夏村的古村風情,體味濃郁民俗文化

韶關市仁化縣古夏村的古村風情,體味濃郁民俗文化

韶關市仁化縣古夏村的古村風情,體味濃郁民俗文化

韶關市仁化縣古夏村的古村風情,體味濃郁民俗文化

韶關市仁化縣古夏村的古村風情,體味濃郁民俗文化

中華文化的博大精深,源遠流長,傳承與共享。文化沒有國界,文化的共享也沒有邊界。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