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州這3條城郊公路 如今“變身”城市道路

民生 社會 大河客戶端 2017-07-16
鄭州這3條城郊公路 如今“變身”城市道路

河南商報·大河客戶端記者 王喬琪

鄭密路、鄭上路、新鄭路,顧名思義,是連接兩個地方的道路,在上個世紀,這些路都是曾經的“城郊公路”。如今,隨著鄭州城市架構層層擴張,這些公路也變身城市道路,今天就來看看這三條路的“變身記”。

對於鄭州的老地名和路名,你有什麼想說的或者線索,歡迎致電河南商報跟我們聊聊。河南商報記者電話:13503815038、15639909595

鄭密路:一條連通鄭州和新密的城郊公路 如今成了城市道路

不少人會覺得鄭密路是條遠離市區的較長的公路,可事實上,存在於二七區的鄭密路是一條全長不足3公里的城市道路。而在60年前,它確實恰如其名,是一條連接鄭州和密縣(今新密)的城郊公路。

在二七區齊禮閻西側,鄭密路從旁邊斜“切”而過,連通了淮河路和長江路。家住鄭密路38號院的閻老太是齊禮閻的老村民,說起鄭密路的過往,閻老太笑著告訴河南商報記者,在她小時候,這裡還是一片農田,她已經記不起來道路什麼時候變的,“只知道周圍房屋越建越多,路越修越寬,交通越來越好。”

如今,敞亮的鄭密路早已見不到過去作為城郊公路的痕跡。

閻老太說,“想要看到鄭密路較原始的面貌,還得找它的‘前身’——民安路,那條路才是最早的鄭密路。”

前身

老鄭密路為民安路

是去密縣、登封的必經之路

在鄭密路與淮河路交叉口東側,河南商報記者找到了閻老太口中的民安路。

在附近住了50年的黃大爺告訴河南商報記者,民安路才是真正的鄭密路,這是上個世紀50年代去密縣、登封的必經之路。

“兩邊是高高的楊樹,周圍是一望無際的麥田,這才是老鄭密路的樣子。”說起老鄭密路,老家是新密的張大爺告訴河南商報記者,在上世紀70年代,他回一趟老家2個小時都到不了,而現在,隨著快速路的開通,他回一趟老家只需要20分鐘。

如今,老鄭密路改名為民安路已經過去20多年了,現在的民安路雖又短又窄,但路面很平整,周圍的樓房不高卻很密集,兩側樹木也遮天蔽日。

雖然60年過去了,路名改了,有一人腰粗的老楊樹也消失了,附近的老車站也搬遷了,可張大爺說,丟掉“公路”這一標籤,這條變了身的路儲存了他太多記憶,也變得越來越美了。

細數

公路變身城市道路

不止鄭密路一條

其實,像鄭密路這樣從連接城鄉的公路,變身為城市道路的,並不止一條。中原區的鄭上路和管城區的新鄭路也經歷了這樣的變身。而這些以兩個目的地名稱組名的老路,也在一定程度上見證了鄭州一圈圈的擴張。

鄭上路,是一條從鄭州到上街、滎陽的老路。在老居民眼中,以前的建設西路其實就是鄭上路。附近的居民告訴河南商報記者,“建設路過了西三環就是鄭上路,交叉口那還有個鄭上路立交橋。”

而如今,查閱地圖,市內的老鄭上路跟隨地鐵一號線的延伸,變成了建設西路,過了西四環,才是名副其實的通往上街的鄭上路。

同樣,北起隴海東路,向南延伸,與紫辰路交會的新鄭路是條鄭州通往新鄭市的路,而這條老路過了南三環,改名換姓成了鄭新路。

縱觀這三條老路,都屬於鄭州通往衛星城鎮的放射性道路,雖然如今通往市區外的多數道路都有了新名字:鄭登快速通道、鄭新快速通道,但在市區內,它們仍舊以舊名存在,而它們的延伸變化,也顯示了鄭州交通發展的速度。

鏈接

公路到底如何“變身”?

公路與城市道路的建造標準不同,“變身”也不容易。

據瞭解,城市道路一般較公路寬闊,劃分有機動車道、公共汽車優先車道、非機動車道等。道路兩側也有高出路面的人行道和房屋建築,人行道下多埋設公共管線。

“兩者服務功能不同,城市道路服務的是人和車,設計中體現出更多的人文關懷,而公路服務的主要是車,主要強調駕乘感受。”鄭州市規劃局相關負責人稱。

河南商報記者從鄭州市交運委獲悉,隨著城市的發展,建造時間較早的公路相應轉變為城市道路在所難免,但由於兩者功能、標準不同,它們的“變身”實屬不易。

“從公路到城市道路的‘變身’,需要道路按照規劃要求拓寬改造,還要依據城市需求鋪設管線,建設完畢後,最後由市政或交運委負責養護。”鄭州市交運委相關負責人說。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