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代名相,生前鞠躬盡瘁,死後竟遭帝王滅族,原因其實很簡單

明朝 張居正 明神宗 高拱 亭殿閣 2017-05-28

萬曆皇帝,一位超級極端的皇帝,一邊創下了盛世景象,一邊還28年不上朝,讓太監“奪了權”。

有人說他是千古最厲害的皇帝,因為他就算不上朝但是他可以運籌帷幄決勝千里之外;有人說他是千古最差勁的皇帝,因為他在位的時候奸臣當道,朝廷毀於他手。但是不管如何,萬曆這個人是張居正塑造的,沒有張居正就沒有以後的萬曆。就算萬曆最後一直恨著張居正,也無法否認那都是因為以前愛的太深。

一代名相,生前鞠躬盡瘁,死後竟遭帝王滅族,原因其實很簡單

張居正為官的時候,萬曆都還沒有當皇帝,張先生卻已經因為無用武之地回到家中種竹子。等到萬曆登基了,徐階也把張先生請了回來,讓他幫助自己。就這樣,當年32歲的張居正重回內閣並且開始與萬曆接觸,而在眾多內閣大學士之間最年輕的就屬張居正,可能這個歲數也是及其的相仿與“父親”的年齡,萬曆在幼年時期對張居正有獨特的好感。而張居正也對這個小孩子有著為父者一樣的關愛,在給他講課乃至生活的時候都無不關心。

一眨眼,十年過去了,四十餘歲的張居正在明爭暗鬥中“悶聲發大財”,取代了高拱做到了內閣首輔的位置,而高拱自然是懷恨在心,在自己的遺書贈言裡面深一筆淺一筆的說張居正有“謀朝篡位之心”。但是,這個事情並沒有在當時發酵,畢竟那時候張居正已為位極人臣,而且還有萬曆的偏袒。

一代名相,生前鞠躬盡瘁,死後竟遭帝王滅族,原因其實很簡單

一個自由的平臺已經提供給了張居正,這讓他將自己的才能發揮到了最大,也使得萬曆年代在整個大明朝都不可小視的一筆。可就在改革到了最關鍵的時候,張居正的父親突然去世,理應回去守喪的他並沒有回去,他讓他的學生與門客在朝廷之上為其說話,但是沒有想到卻出了一波波的叛徒。

他們巴不得張居正趕快的離開,好讓自己操控幼年的皇上,獨攬大權。而這些事情最後都沒有實現。萬曆皇帝更不願意張居正離開,由於兩個人的緊密關係現在他根本無法想象離開張居正的生活會如何,所以他當時與馮保達成共識,轉天上朝就以半挽留半命令的口吻駁回了他的奔喪。

此事一出,各方流言蜚語四起,且大多數都是張居正的門徒與門客,雖然張居正一次一次的反抗,但似乎更是要命,最後還是萬曆皇帝親自爆發,才讓所有人閉了嘴。

一代名相,生前鞠躬盡瘁,死後竟遭帝王滅族,原因其實很簡單

改革完成後,張居正病倒,不久西去,五十七歲的年紀留下豐功偉業與萬曆一人溘然長逝。而萬曆也由此一蹶不振,沉迷悲痛無法自拔。過後,張居正案發生,因為知道皇上失了張居正沒有主意所以紛紛的想要左右他。一時間彈劾張居正成了一種時尚,而高拱當年的死前遺言變成了萬曆爆發的整個導火索。

萬曆知道張居正有多好,有多厲害,但就是因為如何,他似乎更是相信張居正創造這一切都是為了玩弄於他為股掌之中,把他當作傀儡而不是真正的愛徒。

此時,萬曆心中最後的信任終於變成了對他人的信任。下令將張居正的九族全部誅殺,更在詔書的最後寫下“當剖棺戮屍姑免之。”

這估計就是所謂的“愛之深,恨之切”了吧。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