崖山之後無中國,明亡之後無華夏?這篇文章讓持這些觀點的人瞬間閉嘴

明朝 清朝 中國古代史 中國歷史 文史流浪漢 2017-07-01

人類四大古文明中只有中華文明不曾斷絕,這是國際公認的,也是國人文化自信的依據,但網絡上還是存在著一些“崖山之後無中國,明亡之後無華夏”的說法。在小編看來,持這些看法的人只不過是拾人牙慧,沒有基本歷史常識罷了,小編也希望通過這篇文章,能夠讓這部分人重新認識我們民族文化的傳承和重拾民族自豪感。

崖山之後無中國,明亡之後無華夏?這篇文章讓持這些觀點的人瞬間閉嘴

中華文明上下五千年,這是我們最直觀的印象,他的基本算法是這樣的:根據國家夏商周斷代工程的成果,確定夏代始年約為公元前2070年,黃帝事夏一千年左右,這樣算來,從黃帶至今已有五千年的歷史。

崖山之後無中國,明亡之後無華夏?這篇文章讓持這些觀點的人瞬間閉嘴

在小編看來,中華文明又何止五千年?黃帝之前的歷史也許是太古老和樸素而無法進入史家書簡,但它都是我們民族不可分割的組成部分。

歷史的發展和朝代的變更在西晉八王之亂以前關於文化斷層的問題一直都不存在,五胡亂華開始有爭議,但爭議不是太大,因為之前中原政權還保留了南方半壁江山。南宋的滅亡是中原政權的第一次全國性地滅亡,因為取而代之的不再是中華核心圈內的政權,而是蒙古人建立的政權,且全國均被佔領,於是有了悲壯的崖山投海。

崖山之後無中國,明亡之後無華夏?這篇文章讓持這些觀點的人瞬間閉嘴

於是“崖山之後無中國”的理論便有了所謂的歷史依據。元朝統治中國僅97年後變逃回了蒙古高原,明朝隨之成為中國之主。276年後,清軍入關,明朝滅亡。於是有人又發出了“明亡之後無華夏”的觀點。

小編認為,蒙古人和滿人對中國的統治不僅沒有使華夏文明斷層,反倒是他們自己被漢文化同化而自己的文化出現了斷層。

崖山之後無中國,明亡之後無華夏?這篇文章讓持這些觀點的人瞬間閉嘴

其實“崖山之後無中國,明亡之後無華夏”的觀點最早是明治維新時日本別有用心的一些學者的論調,其目的是打擊中國人的民族自尊心,抬高日本的文化地位,以便最終為全面佔領並統治中國打好歷史和文化基礎。後來又有一些韓國學者隨聲附和,更可怕的是國內一些學者也持同樣觀點。根據日韓一些學者的觀點,中華文化早就亡了,他們才是傳統中華文化的繼承者,小編覺得這些人真的可笑,一本正經地到處認爹,真是滑天下之大稽。

崖山之後無中國,明亡之後無華夏?這篇文章讓持這些觀點的人瞬間閉嘴

在小編看來,一個文化是否斷絕,主要看兩個方面:一是傳承這個文化的群體,二是傳承這個文化的文字。

文化是由人創造和傳承的,只要一個文化的受體人群沒有滅亡或被同化,這個文化就不會斷層。中華文化的受體是以漢族為主體的群體,而漢人在元清兩朝都具有壓倒性的人口優勢。蒙古奇兵橫掃歐亞,是人類歷史上的一次劫難,中國也不例外,蒙古人殺人無數,這一點小編也是贊同的,因為中外史書都有此記載,但要說全國90%的漢人被屠殺,這一點小編持懷疑態度。明初時全國人口總數沒人能給出確切的數字,但明朝全國人口破億卻是普遍的共識,如果元初時90%的漢人被屠殺,那到明朝時人口爆發增長的人口基數從何而來?再者,根據《馬可.波羅遊記》的記載,元朝時期的中國人口眾多,經濟繁榮,這個外國人的記載也側面說明不可能存在大多數漢人被屠殺的情況。

崖山之後無中國,明亡之後無華夏?這篇文章讓持這些觀點的人瞬間閉嘴

滿人入關是依靠漢人的力量才實現的,也就是說清朝統治中國實質上是滿人和漢人的一種政治交換。滿人的對明戰爭肯定也有過大規模屠殺,比如揚州十日,四川人口劇減等,但總體而言,漢人的人口基數還是對滿人具有壓倒性優勢。所以元清兩朝漢人具有絕對的人口優勢,所以中華文化沒有斷層。

再看看文字,為什麼文字是一個文明最根本的傳承?因為文字可以跨越語言障礙,使這個文化的受體人群可以與他人互通;可以跨越時間障礙,使這個文化的受體人群可以與古人互通。不管是歷史文獻還是歷史文物,都沒有表明元清兩朝漢字被廢除過,所以在文字這一點上,中華文化沒有斷層最具有說服力,不容置喙。

崖山之後無中國,明亡之後無華夏?這篇文章讓持這些觀點的人瞬間閉嘴

當然還有人說清朝滿人改變了漢人的衣冠,使漢文化斷裂。其實這種說法是沒有理解漢文化的本質,漢文化的本質是變化的,發展的,包容的,而不是固定的,不變的。趙國的胡服騎射,唐朝的袒胸露乳難道也是漢文化的斷裂?

崖山之後無中國,明亡之後無華夏?這篇文章讓持這些觀點的人瞬間閉嘴

應該值得我們注意的是,曾經統治中國的蒙古人和滿人,最後都被漢文化所同化,融入了中華名族,融入了中華文化,所以這不是中華文化的斷層,而是中華文化的發展。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