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忘抗倭名將鄧子龍:頭顱被日本侵略者割去,英魂至今被後人銘記

明朝 鄧子龍 日本 豐臣秀吉 晴川論史 晴川論史 2017-09-20

莫忘抗倭名將鄧子龍:頭顱被日本侵略者割去,英魂至今被後人銘記

鄧子龍雕像

16世紀70年代,日本關白豐臣秀吉掃平諸侯,一統全國,隨後開始積極擴充武備,從事對外擴張。豐臣秀吉野心驚人,他以大明為目標,以朝鮮作跳板,於萬曆二十年派遣大將小西行長、加藤清正統帥十萬日軍,乘坐數百戰艦發動侵略戰爭,從釜山登陸,一路長驅直入。朝鮮軍隊在日本侵略軍強大的實力面前不堪一擊,“八道幾盡沒”。朝鮮國王李昖幾乎束手無策,坐看國土淪喪,不得已只好遣使嚮明朝告急,請求派兵救援,史稱當時朝鮮嚮明朝請援的使者“絡繹於路”。

明朝政府接到朝鮮的求救請求後,萬曆皇帝決定出兵援朝,抗擊日本侵略者,皇帝下令命副總兵祖承訓、遊擊史儒各率三千明軍入朝作戰,可惜的是,由於對敵情不明,對朝鮮的氣候和地形都不熟悉,明軍出師不利,史儒戰死,祖承訓僅以身還,敗報傳到京師,舉朝震駭,萬曆皇帝卻沒有退縮,而是下定決心要給倭寇一點顏色瞧瞧,於是,派出更加豪華的陣容:以宋應昌為經略,員外郎劉黃裳、主事袁黃贊畫軍前,並令大將軍李如鬆為東征提督,統兵四萬誓師東渡援朝。

萬曆二十一年,正月初八,明軍圍困被日軍佔領的平壤,李如鬆親自披掛上陣,指揮所部猛烈攻城,在持續三天的鏖戰後,日軍最精銳的小西行長部隊被打垮,平壤順利收復。攻克平壤後,明軍繼續前進,恢復了漢江以南大片領土,有資料指出,此時的戰果頗豐:“漢江以南千有餘裡,朝鮮故土奄然還定。”豐臣秀吉的侵略野心受到挫折後並不甘心,他假意與明朝講和,想賺得明軍撤軍。萬曆皇帝也覺得是時候議和,下令從朝鮮撤兵,只留劉綎五千人駐防,這一下就中了豐臣秀吉的詭計。

莫忘抗倭名將鄧子龍:頭顱被日本侵略者割去,英魂至今被後人銘記

豐臣秀吉

萬曆二十五年,和議破裂,日本再度大舉增兵侵朝,來勢洶洶,銳不可當。日軍一路直逼閒山島,進而攻下王京。萬曆皇帝不得不再次派遣邢玠為總督,麻貴為總兵官,率兵援朝。邢玠在總結戰況的基礎上提出了要重視與日軍展開海戰,並做好持久戰的各項準備工作。

海戰必須要有經驗豐富的人來指揮軍隊方能爭取最後的勝利。萬曆皇帝於是調集水兵入朝,並以陳璘為水軍統領,以鄧子龍任副將,並讓鄧子龍率領浙江、直隸水軍到朝鮮增援。水軍一到,即刻展現了強大的威力。明軍總共分成四路向日軍發起反擊,其中,水師陳璘為一路,負責率領舟師協堵日軍,成功擊毀日軍戰船百餘艘,取得了重大勝利。

不久,豐臣秀吉死了,侵朝日軍接到消息後引發了撤兵的風潮,各路日軍均希望能夠安全撤回日本。但到了現在,侵朝日軍實際上已經騎虎難下。面對形勢的新變化,中朝聯軍加緊籌劃發起更加猛烈的反攻。中朝聯軍包圍了小西行長的營寨,小西行長緊急求援,日軍將領石曼子率水軍主力迅速增援,陳璘督水師馳蒼唬船在朝鮮南海面與日軍展開決戰。

也就是在這一戰,已經年逾七旬的老將鄧子龍與朝鮮名將李舜臣先後壯烈犧牲。鄧子龍不服老,也不服輸,在極度慘烈的戰鬥中,鄧子龍充當前鋒,身先士卒,面對日軍的炮火勇往直前。當他乘坐的戰艦被日軍炮火擊中快要沉沒之時,鄧子龍乾脆命令水手加快速度全速前進靠近敵船,他第一個率先登上日艦與敵人白刃格鬥,與數倍於己的敵人瘋狂搏殺。最後,鄧子龍壯烈犧牲,他的頭顱被殘暴的日本侵略軍割去。

鄧子龍將軍雖然慘死,可是這一仗卻取得了大勝,中朝聯軍一舉擊沉敵艦四百五十艘,殲敵1萬5千人,徹底打敗了侵朝日軍。

莫忘抗倭名將鄧子龍:頭顱被日本侵略者割去,英魂至今被後人銘記

萬曆皇帝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