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上對外永不妥協的七個皇帝,犯我邊界者,雖遠必誅!

明朝 漢武帝 唐太宗 隋煬帝 煮酒論歷史趣事 煮酒論歷史趣事 2017-08-29

中國歷史上無論強大還是衰弱的時期都沒少受到外族的侵擾。對外無非就是主戰和主和兩種方式,而皇帝的態度是至關重要的。如果碰上懦弱的皇帝那自然就是卑躬屈膝的主和派佔了上風,就比如殺了岳飛的宋高宗了。如果是強硬的皇帝,那必然是爭個你死我活的,也就是那句老話,犯我中華者,雖遠必誅!真正能做到這句話的歷史上有幾人?歷史上永不對外妥協皇帝又有幾個?今天我們一起來看看。

歷史上對外永不妥協的七個皇帝,犯我邊界者,雖遠必誅!

第一 秦始皇嬴政

秦始皇完成了統一中原的大業之後,就著手製定北討匈奴、南平百越的戰略。經過一系列的準備,前218年,秦始皇命大將屠睢和趙佗率50萬大軍,發動了征服嶺南越族的戰爭。秦軍勢如破竹,很快擊潰了今廣西等地的西甌族和今越南中、北部的雒越族的反抗,整個嶺南地區從此劃入了秦朝的版圖。戰國時期中原各國忙於征戰,無暇北顧,匈奴經常襲掠與其接壤的秦、趙、燕三國北部邊地。為解除匈奴對秦的威脅,秦始皇命蒙恬率30萬大軍北擊匈奴。

故漢初著名政論家賈誼稱其“郤匈奴七百餘里,胡人不敢南下而牧馬,士不敢彎弓而報怨”。桑弘羊也說:經蒙恬反擊之後,“匈奴勢慴,不敢南面而望十餘年”。這場反擊戰,解除了匈奴奴隸主貴族的侵擾與破壞,“悉收河南地”,使今河套內外,大河南北的廣大地區,在一個相當長的時間內擺脫了兵禍的災難。而且秦始皇對東南、嶺南、西南以及北方等邊遠地區的開拓,在這遼闊的疆域裡,在一個國家政權的管理下,生活著各族人民,形成為一個統一多民族的大國。沒有秦始皇哪有今天中國這廣大的版圖!

歷史上對外永不妥協的七個皇帝,犯我邊界者,雖遠必誅!

第二 漢武帝劉徹

西漢自漢武帝時期開始,國力強盛,大破匈奴,遠征大宛,降服西域,收復南越,吞併朝鮮,設置西域使者校尉正式將西域納入中華版圖 。至此東抵日本海、南吞交趾、西逾蔥嶺、北達陰山,奠定了漢地範圍;在對匈奴的戰爭同時,採取和平手段和軍事手段使西域諸國臣服。漢武帝時期,張騫出使西域,開闢了絲綢之路,第一次將中國的目光投向了世界。

值得一提的是漢武帝是中國歷史上第一位派大軍深入匈奴腹地進行決戰的皇帝。通過大量移民在西北邊郡屯田,這對反擊匈奴戰爭的勝利、經營西域起了重大作用。漢武帝是中國歷史上第一位提出要北方遊牧民族———匈奴臣服於中原王朝的皇帝,為此又在今內蒙築受降城。從公元前133年至119年,漢武帝派兵和匈奴進行了多次作戰。其中決定性的戰役有三次:河南之戰、河西之戰和漠北之戰。可以說漢武帝實在是一位雄才大略的皇帝,揚我中華國威!

歷史上對外永不妥協的七個皇帝,犯我邊界者,雖遠必誅!

第三 漢宣帝劉詢

宣帝即位第二年,漢朝發鐵騎16萬餘兵馬,分五路攻打匈奴,這是兩漢400年最大規模的一次對外騎兵出征。同時,派遣校尉常惠前往烏孫,節制烏孫騎兵5萬餘,與漢軍東西並進,形成一個巨大的鉗形攻勢,夾擊匈奴。匈奴畏懼漢軍,驚惶西逃恰遇烏孫兵,一場激戰大敗而歸。後來統治西域的日逐王先賢撣與新任單于握衍朐鞮素有矛盾,關係不睦,帶著數萬人投降漢朝。日逐王被封為歸德侯。

呼韓邪單于親往帝都長安,贊謁稱臣做北藩,“匈奴款塞、單于來朝”成為宣帝朝的一大盛事,而且順勢還設置了西域都護。西域都護的設置,不僅是漢王朝,更是華夏史上一個劃時代的大事件。從此之後,漢匈相鬥七十餘年,東自車師、鄯善,西抵烏孫、大宛,西域諸國盡歸漢朝版圖,張騫之始,鄭吉之終,漢武之願,漢宣實現。從此以後,天山南北廣袤之土、雄闊之地,終屬華夏之疆、中華之域。匈奴也更加衰弱,不敢再與漢爭鋒西域。漢宣帝雖然名聲不及漢武帝,但他的功績是毫不遜色於漢武帝啊!

歷史上對外永不妥協的七個皇帝,犯我邊界者,雖遠必誅!

第四 隋煬帝楊廣

隋煬帝在即位前曾參與與突厥、契丹之戰事,皆有所獲。他親征平定吐谷渾,設置西海、河源、鄯善、且末四郡 。楊廣親征吐谷渾後,又下詔徵天下兵進攻高句麗。大業八年,隋軍出動一百一十三萬人,敗於遼東城及平壤城下。次年再發兵圍攻遼東城。這時,在黎陽倉督運軍糧的楊玄感看到“百姓苦役,天下思亂”,便乘機起兵反隋。楊廣被迫從遼東撤軍。

後楊廣第三次發兵進攻高句麗,因隋末農民起義已遍及全國,隋王朝岌岌可危,最後只好議和收兵。楊廣除向西北開拓疆土外,隋朝大軍還向東南進行了一系列開疆拓土的戰爭,這些戰爭的勝利使大隋王朝東南的領土疆域擴大到印度支那的安南、佔婆(今越南地區)、及臺灣等地。在海南島上分置儋耳、珠崖、臨振三郡。北邊有五原郡(內蒙後套一帶)。可見隋煬帝雖然是個昏君,但是在對外開疆拓土和保衛國家方面出力還是挺多的,我們應該客觀的分型他。

歷史上對外永不妥協的七個皇帝,犯我邊界者,雖遠必誅!

第五 唐太宗李世民

李世民為帝之後,積極聽取群臣的意見,對內以文治天下,虛心納諫,厲行節約,勸課農桑,使百姓能夠休養生息,國泰民安,開創了中國歷史上著名的貞觀之治。對外開疆拓土,攻滅東突厥與薛延陀,征服高昌、龜茲、吐谷渾,重創高句麗,設立安西四鎮,各民族融洽相處,被各族人民尊稱為天可汗,為後來唐朝一百多年的盛世奠定重要基礎。

在軍事上,李世民多次對外用兵,先後平定突厥、薜延陀、回紇、高昌、焉耆、龜茲、吐谷渾等,由是唐朝聲威遠播,四方賓服。特別是李世民令李靖出師塞北,挑戰東突厥在東亞的霸主地位。唐軍在李靖的調遣下,滅亡東突厥,李世民因此被西域諸國尊為“天可汗”。這樣的功績和對外作戰貢獻,在中國歷史上也是很少有的。

歷史上對外永不妥協的七個皇帝,犯我邊界者,雖遠必誅!

第六 唐高宗李治

唐高宗即位後先後滅西突厥(657年)、滅百濟(660年)、滅高句麗(668年)。高宗時期唐朝版圖為最大,東起朝鮮半島,西臨鹹海(一說裡海),北包貝加爾湖,南至越南橫山,維持了三十二年。高句麗與百濟聯軍攻新羅,新羅遣使乞援於唐,李治遂先後派兵出擊高句麗和百濟。

唐大將劉仁軌大敗援助百濟的倭國軍於白江口,破百濟,其國王奔高句麗。唐軍攻佔平壤,滅亡高句麗。在李治登基後不久,西突厥阿史那賀魯破乙毗射匱可汗,自號沙缽略可汗。唐遣程知節西擊沙缽略可汗,從此連年用兵西域。後唐大將蘇定方等大破西突厥,沙缽羅奔石國,被擒。西突厥亡。這樣對外的功績恐怕連他的父親李世民都趕不上吧,真心的厲害!

歷史上對外永不妥協的七個皇帝,犯我邊界者,雖遠必誅!

第七 明成祖朱棣

朱棣在位時,政治上改革機構,設置內閣;對外五次親征蒙古,收復安南,並於東北設奴兒干都司,在西北置哈密衛,在西南置大古刺、底馬撒、底兀刺等宣慰司,又設貴州承宣布政使司,鞏固了南北邊防,維護了中國版圖的完整;多次派鄭和下西洋,加強了中外友好往來。

朱棣對北部邊防進行了大幅度的調整和改造,不僅使邊防指揮系統和沿邊兵力部署發生了根本性的變化,也使北部邊防的攻防組合得到改善。在此基礎上,以京軍為後盾的分地防禦的邊防格局初步形成。朱棣為了徹底解決元朝的殘餘勢力,朱棣親自率領明軍進行北伐。這次北伐,明軍在飛雲山大戰中擊破五萬蒙古鐵騎,蒙古本部的韃靼嚮明朝稱臣納貢。

五次北伐致使蒙古勢力進一削弱,維護了明朝邊境的安寧,後來朱棣亦在第五次親征得勝回朝途中病逝。朱棣還於1406年至1407年期間派兵攻打南安,最終安南獨立,明封黎利為安南國王,從此朝貢不絕。這場戰爭最後以明朝勝利、胡朝滅亡告終,越南被併入明朝領土,標誌著安南屬明時期的開始。朱棣絕對是一位對外強硬的帝王,他不但擊退了蒙古,還收復了越南,開疆拓土功不可沒!

歷史上對外永不妥協的七個皇帝,犯我邊界者,雖遠必誅!

犯我中華者雖遠必誅,這句話雖然有氣勢,但是當真正外敵入侵,能抗爭到底不受屈辱的皇帝並不多。而上面的七位皇帝真正的做到了這句話。我們應該因為有這樣的明君而驕傲。喜歡歷史的朋友歡迎關注和收藏我的文章。讓我們一起學習歷史,感悟歷史,以史為鑑,以史為引。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