戚繼光的戰績如何?戚繼光是否真的親手斬殺違抗軍令的兒子?

戚繼光是明朝時期的抗倭名將,也是我國傑出的軍事家,著名的民族英雄。縱觀他的一生,戚繼光戰績頗豐。以戚繼光的戰績為題材的文學作品有很多,多數為民間藝術作品。

戚繼光從小就表現突出,並懷有偉大志向。年少的他曾寫下,“封侯非我意,但願海波平”的詩句,而這些萌動、出現雛形的志向,正是戚繼光豎下戰績的開端。

戚繼光的戰績如何?戚繼光是否真的親手斬殺違抗軍令的兒子?

因為從小就飽讀詩書的戚繼光也閱讀了大量有關軍事的書籍,所以他在軍事方面很有自己獨特的見解,而這也為他今後建立種種戰績奠定了堅實的基礎。通讀過關於戚繼光的戰績方面的資料後,不難發現,戚繼光的戎馬生涯可以分為兩大部分。前十年,戚繼光是在東南地區抗擊倭寇,後十年,他是在西北地區平定蒙古。草原和海洋都曾經見證過他英勇的身姿,和頑強不屈的強大內心。

說到戚繼光的戰績,人們很自然的就會聯想到他抗擊倭寇的故事。誠然,南平倭寇在戚繼光的生涯裡是戰績頗豐的一段時光。岑港之戰中,他和俞大猷聯合軍隊擊沉了倭寇大船;台州之戰中,他率軍將倭寇全殲於仙居;福建之戰中,他大破橫嶼倭寇,清繳倭寇據點六十多處;興化之戰中他圍攻平海衛,一舉殲滅倭寇兩千餘人。

戚繼光戰績就像一部精彩的小說,引人不由得一讀再讀。

戚繼光抗倭

戚繼光是抗擊倭寇的大英雄,那戚繼光到底是怎麼抗倭的呢?

先說說“倭”是什麼意思,倭是我國古代對日本人的稱呼,明朝時期之前日本人在我國東南沿海出沒,他們分成不同的小分隊對沿海百姓進行燒殺搶掠,他們擅長水戰,人人都很凶惡,殺人如麻,普通百姓根本不是他們的對手,有時一個村子或幾個村子都被他們洗劫一空,手法狠毒。

戚繼光最開始是抗擊山東一帶的倭寇,他到山東以後,訓練士兵、加強海防,使山東一帶的倭寇得到有效的控制。

後來戚繼光被調到倭寇最嚴重的浙江一帶,浙江的經濟很發達,這成為倭寇戚家軍,他針對倭寇的出沒習慣,創立了鴛鴦陣。公元1561年,倭寇大部隊進攻浙江的台州,倭寇多達兩萬人,船隻上百艘,聲勢浩大。戚繼光親自迎戰,創造了十三戰十三捷的神話,基本蕩平浙江的倭寇。

戚繼光是明朝功不可沒的將軍,他為中國所做的貢獻一直延續到今天。我們提起這個英雄,對戚繼光的評價首先是讚頌他的軍事思想,他所建造的兵器手刃敵人綽綽有餘。

但這樣一個愛國將領到底是怎樣煉成的呢?對戚繼光的評價到底是如何來的呢?這跟他的家庭是分不開的,他從小受父親的影響喜愛軍事,立志要做一個為國為民的好將軍。成年後他便繼承了父親的職務,開始了他腥風血雨的一生。一個人到底要有多麼堅定的內心,才能將一個夢想堅持數十年。戚繼光做到了,並且他的成就大大超過他的父親。他一生為國,有膽識有才能,可以說是當時明朝一個不可多得的人才。

倭寇是日本的殘兵敗將,他們在中國境內打家劫舍,無惡不作。也正是有了戚繼光才能使百姓免於倭寇的侵擾。殲滅日寇,使戚繼光一夜之間成為了民族英雄,但是這樣的稱號他受之無愧。百姓們愛戴他,他是我們人民的英雄。如果放在今天,他便是一個打鬼子的大英雄。應該被給予至高無上的榮譽,但是當時的戚繼光是非常低調的。伐寇之後他又轉去修整了長城,並且親力親為。

這樣一個統領將軍跟士兵們同吃同睡,一同勞作,不分待遇。這是非常難能可貴的精神,但是戚繼光卻習以為常,他不把自己看成一個領袖人物,在他思想裡他也只是一個與祖國榮辱是一體的普通人而已,正是因為這樣的思想才成就了這個英雄不平凡的一生,這樣的英雄我們當然要給予極高的評價。

“天皇皇,地皇皇,莫驚我家小兒郎,倭寇來,不要慌,我有戚爺會抵擋。”這是在我國東南沿海一帶廣為流傳的一首民謠,謠中的戚爺指的是明代著名抗倭名將、民族英雄戚繼光。戚繼光(1528-1588),字元敬,號南塘,晚號孟諸,山東蓬萊人。戚繼光出生將門,自幼便立志馳騁疆場,保家衛國,曾揮筆寫下“封侯非我意,但願海波平”的著名詩句。戚繼光17歲時承襲了父祖歷任的登州衛指揮僉事之職,25歲時被提升為署都指揮僉事,擔負起山東沿海防守海疆、抵抗倭寇的重任。

倭寇的形成,最早要追溯到元朝。元朝末年,日本的北條時宗曾兩次發佈異國征伐令,企圖趁戰亂之機入侵朝鮮,進而覬覦中國。被這個征伐令動員起來的日本武士從此開始騷擾中國東北沿海,倭寇之患逐漸形成。由於中國古代稱日本為“倭國”,所以這些劫掠中國沿海的日本武士和浪人被稱為“倭寇”。明初時,國家強盛,海防較為完備,倭寇並未釀成大患。正統年間之後,由於朝政腐敗,軍備廢弛,倭寇日漸猖獗。正統四年(1439年),倭寇襲入浙江台州的桃渚村,殺人放火,劫掠財物,甚至把嬰兒拴在竿上,用開水燙死。嘉靖年間之後,倭寇之患發展到了極點。他們同海盜汪直、徐海等人相勾結,有時外出劫掠,一次可糾集戰船上百艘。倭寇在東南沿海一帶,軍統帥如此英勇,便倉惶逃竄。

戚繼光統軍打仗,十分強調紀律的重要性。他要求士兵要絕對的服從指揮,指揮官下令向前,前面就是有刀山火海也要奮勇前進,不得後退,違令者定斬不赦。正是因為戚繼光如此強調軍紀的重要性,才有了戚繼光斬子故事的發生。戚繼光斬子的故事幾百年來一直在閩、浙一帶廣為流傳。在福建莆田,這一故事還被改編為閩劇《戚繼光斬子》,以藝術的形式在民間盛傳不衰。此外,在福建寧德、連江、閩侯,浙江義烏等地也有類似的傳說。戚繼光斬子的故事到底是不是歷史事實,到底發生在哪個地方一直眾說紛紜,沒有定論。

有一說認為,戚繼光斬子的故事發生在浙江台州地區。戚繼光率領戚家軍在浙江抗擊倭寇,幾次大的戰役都連戰連捷,打得倭寇是聞風喪膽。有一次,戚繼光率領軍對在臺州府圍剿一股倭寇,倭寇與戚家軍接戰之後,很快大敗,有一股殘敵想繞道城北的大石退守仙居。為了徹底消滅這股倭寇,戚繼光立即命自己的兒子戚印為先鋒,率領軍隊抄近路在白水洋常風嶺一帶伏擊。

臨行前戚繼光一再交代戚印,與倭寇接戰之後,不要急於求勝,要佯裝失敗,將敵人誘至仙居城外再予以反擊,以迫使城中的倭寇出援,一舉殲滅。違反軍令者要按軍法處置。戚印率軍到達常風嶺之後,將軍隊埋伏在山道兩旁的樹叢中,此時,倭寇的隊伍也沿著這條山道開了過來,前面還押著一些搶掠來的婦女和牛羊等,戚小將見後,氣憤萬分。再也沉不住氣,馬上下令軍隊展開總攻,一時間矢石齊飛,刀槍猛舞,喊聲震天。戚印只顧了奮勇殺敵,竟然忘記了父親臨行前交代的只許敗,不許勝的交待。霎時間就將敵人全殲在山道之上。後來戚印率軍回營,將士們都言戚印作戰勇敢,殺敵有功。但戚繼光卻在在聽完兒子稟報之後,勃然大努。說他違反軍紀,不服從指揮,應該以軍法處置,便命將校將其綁出轅門外正法。諸將雖然苦苦求情,說戚印雖然是觸犯了軍令,但其大敗倭寇,也是有功之臣,可將功抵罪。但戚繼光卻認為戚印明令故犯,貽誤軍機,不容不誅!若是不殺則軍紀難以嚴明如初。最終,還是斬了兒子。後來當地的百明朝嘉靖年間,倭寇在福建沿海燒殺搶掠,無惡不作,朝廷換了幾任大將也拿他們沒辦法,百姓中秋節的下半夜乘著倭寇防守鬆懈,潮水低落的時候,涉過淺灘處的沼澤,出其不意的攻擊敵人。戚繼光先命張諫、張嶽在橫嶼西、北陸上佈陣,防止倭寇上岸;又命張漢率水師在橫嶼東部海面遊弋,防止倭寇從海上逃竄;自己則率領戚家軍的主力從南面進攻。

在攻擊發起之前,戚繼光曉諭全軍:“潮水漲落,信的史料中均無記載,戚繼光後人所編著的《戚少保年譜耆編》中也沒有關於此事的記載。而且根據《戚繼光墓誌銘》的記載,戚繼光的正房夫人王氏,一生只生有一個女兒,並無傳說故事中的長子戚印這個人。戚繼光在軍中所納的小妾陳氏、沈氏、楊氏等人雖然先後為他生了戚祚國、戚安國、戚報國、戚昌國、戚興國等幾個兒子。但這些兒子在戚繼光抗倭時期都還是襁褓中的小兒,根本不可能成為統軍打仗的將領。因此,許多歷史研究者認為,戚繼光斬子之事,純粹是子虛烏有。民間之所以會有這樣的故事流傳,也許是人們根據戚繼光將軍治軍嚴明,軍紀如山的特點演繹出來。戚繼光斬子的傳說從歷史考證的角度來講並無明證,至於傳說中的戚印、戚狄平等人是否是戚繼光的義子,此為筆者的一種推測,事實是否如此,還有待史學界的進一步證明。

馬上作

【原文】

南北驅馳報主情,江花邊草笑平生。(邊草 一作:邊月)

一年三百六十日,多是橫戈馬上行。

戚繼光的戰績如何?戚繼光是否真的親手斬殺違抗軍令的兒子?

【譯文及註釋】

譯文

馳聘疆場、轉戰南北是為了報答皇上對我的信任,南北江畔和北方邊關的花草都笑我一生忙忙碌碌。一年三百六十日,我都是帶著兵器騎著戰馬在疆場上度過的。

戚繼光的戰績如何?戚繼光是否真的親手斬殺違抗軍令的兒子?

註釋

①南北驅馳:戚繼光曾在東南沿海一帶抗擊倭宼的侵擾,又曾鎮守北方邊關。

②主:指明朝皇帝。

③邊月:邊塞的月亮。這裡的邊塞指山東沿海登州衛等地。

④江花邊草:南方江邊和北方邊塞的花草樹木。

⑤橫戈:手裡握著兵器。

【作品鑑賞】

《馬上作》戚繼光轉戰南北,緊張激烈的戎馬生涯,保衛國家的英姿和雄風

“南北驅馳報主情,江花邊草笑平生。”從福建、廣東到薊州,可說一在天南,一在地北。“南北驅馳”四字,概盡戚繼光一生大節。“報主情”,並非不喜歡安定的生活,只是心懷天下,為了國家的安寧,不惜萬里奔波。全句表現出一種崇高的襟懷。

而次句一“笑”字更是意極渾含,寫盡了抗倭名將的豪邁氣概。為了抗倭事業,一生中到過山清水秀的南方,也到過波濤洶湧的山東海防,行色匆匆間,總無暇顧及周圍美好的景色。作者說:江畔紫嫣紅的鮮花和江防皎潔明朗的月亮恐怕要笑我不懂得欣賞了吧。

“一年三百六十日,都是橫戈馬上行。”這兩句是“平生”、“南北驅馳”的更具體的說明。一個保家衛國的英雄形像躍然紙上,他是緊緊與戰馬與橫戈聯在一起,不能須臾分離的。“一年三百六十日”初讀似乎是一個湊句,其實很有妙用。

戚繼光的戰績如何?戚繼光是否真的親手斬殺違抗軍令的兒子?

《馬上作》戚繼光熱愛大好河山、忠於君王、熱愛祖國的高尚品質讓人由衷地產生欽佩之情

它出現在“都是橫戈馬上行”的點睛之筆的前面,起到了必要的渲染作用,使讀者感到,一日橫戈馬上英勇奮戰並不難,難的是三百六十天如一日,更難的是年年如此,“平生”如此。

這首詩平易自然,琅琅上口。而作者忠於祖國,熱愛人民的高尚品質更讓人欽佩。

本詩真實地反映了詩人轉戰由北、緊張激烈的戎馬生涯。詩人並非不喜歡安定的生活,只是心懷天下,為了國家的安寧,不惜萬里奔波。全詩表現出一種崇高的襟懷。第二句的“橫”字更是意極豪放,寫盡了抗倭名將的朵邁氣概。為了抗倭事業,一生中到過山清水秀的南方,也去過波濤洶湧的山東海防,行色匆匆間,總無暇顧及周圍美好的景色。江畔奼紫嫣紅的鮮花和邊防皎潔明朗的月亮恐怕要笑我不懦得欣賞了吧。

後兩句是對前兩句詩更具體的說明,一個保家衛的英雄形象便躍然紙上,他是與戰馬橫戈緊緊聯在一起,不能須臾分離的。這首詩平易自然,琅琅上口。詩人熱愛大好河山、忠於君王、熱愛祖國的高尚品質讓人由衷地產生欽佩之情。

作者介紹

戚繼光

戚繼光的戰績如何?戚繼光是否真的親手斬殺違抗軍令的兒子?

戚繼光(1528年11月12日-1588年1月5日),字元敬,號南塘,晚號孟諸,卒諡武毅。漢族,山東蓬萊人(一說祖籍安徽定遠,生於山東濟寧微山縣魯橋鎮) 。明朝抗倭名將,傑出的軍事家、書法家、詩人、民族英雄。

戚繼光在東南沿海抗擊倭寇十餘年,掃平了多年為虐沿海的倭患,確保了沿海人民的生命財產安全;後又在北方抗擊蒙古部族內犯十餘年,保衛了北部疆域的安全,促進了蒙漢民族的和平發展,寫下了十八卷本《紀效新書》和十四卷本《練兵實紀》等著名兵書,還有《止止堂集》及在各個不同歷史時期呈報朝廷的奏疏和修議。

同時,戚繼光又是一位傑出的兵器專家和軍事工程家,他改造、發明了各種火攻武器;他建造的大小戰船、戰車,使明軍水路裝備優於敵人;他富有創造性的在長城上修建空心敵臺,進可攻退可守,是極具特色的軍事工程。

戚繼光的戰績如何?戚繼光是否真的親手斬殺違抗軍令的兒子?

中文名

戚繼光

別 名

戚元敬、戚南塘、戚孟諸、戚少保、戚武毅

國 籍

明朝

民 族

漢族

出生地

山東蓬萊(一說山東濟寧)

出生日期

1528年11月12日

逝世日期

1588年1月5日

職 業

軍事家

主要成就

創建戚家軍

南平倭寇,北御蒙古

代表作品

《紀效新書》、《練兵紀實》、《蒞戎要略》、《武備新書》等

官 職

登州衛指揮僉事、薊州總兵

諡 號

武毅

祖 籍

安徽省定遠縣永康鎮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