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熹宗沒你想的那麼傻,重用魏忠賢要的就是他的狠!

在很多人的印象中,明熹宗是一個痴迷木工而荒廢了朝政的荒唐皇帝,更有甚者將其描述成是一個識字不多,並鬧了很多笑話的文盲皇帝。特別是關於其重用魏忠賢打擊東林黨,清人修的《明史》對其評價也並不高。

但很多固有印象往往經不起推敲,明熹宗登基時東林黨大臣出力最大,因而明熹宗上臺後大力啟用東林黨成員,從而出現了“眾正盈朝”的局面。而自詡為“清流”的東林黨眾君子,怎麼可能會擁戴一個文盲皇帝,這在邏輯上站不住腳。

明熹宗沒你想的那麼傻,重用魏忠賢要的就是他的狠!

明熹宗

推開清人編撰的《明史》不講,從更多第一手資料來看,會發現明熹宗並沒有我們想象的那樣蠢笨。明熹宗確實喜歡木工,但也不至荒廢朝政。

據《明熹宗實錄》記載,天啟元年內閣首輔葉向高曾在上疏中肯定了熹宗的天資聰穎,勤奮好學:“我皇上聰明天縱,朝講時臨,真可謂勤政好學之主矣。”但葉向高同時也忠告皇帝還要繼續精進學習,不要荒廢歲月:“皇上尤於燕閒遊豫之時,覽觀經史,深戒怠荒,此宗社蒼生之大幸也。”

對此明熹宗回覆:“朕在宮中,每日披閱文書,覽誦經史及祖宗訓錄,兼時事憂勞,何有多暇?”不難看出登基後的明熹宗並沒有終日沉浸於木工,以至完全不理政事。恰恰相反,他每日都要披閱文書,閱讀經史典籍,以至無暇休息。

明熹宗沒你想的那麼傻,重用魏忠賢要的就是他的狠!

影視劇中明熹宗沉迷木工

除了痴迷木工之外,明熹宗對軍事、對用人也有著非常深刻的洞察。據記載,天啟六年十一月袁崇煥曾上疏報告遼東軍事,分析只需在關外修城屯田就能讓後金投降,“由此行之,奴子不降,必為臣成擒矣”,同時還不忘在奏疏裡奉承魏忠賢兩句:“況廠臣魏忠賢與閣部諸臣,俱一時稷契夔龍之選,臣所遇非偶,故敢卜事之必成。”

對於袁崇煥的如此大話,明熹宗很不以為意,在回覆中連用六個排比句質問其可行性:“但向後作何給授,使軍民不相妨?作何分撥,使農戰不偏廢?作何演練,使農隙皆兵?作何更番,使營伍皆農?作何疆理,足以限戎馬?作何收保,不致資盜糧?”考慮之周全,遠超一個十幾歲年輕人應有的睿智。

明熹宗沒你想的那麼傻,重用魏忠賢要的就是他的狠!

明熹宗的木工作品

既然明熹宗並不傻,甚至還很聰明,那他為什麼還要重用“禍國殃民”的大太監魏忠賢呢? 包括《明史》在內的很多觀點,都寫成是魏忠賢和客氏聯手瞞哄明熹宗,一手遮天造成了“民不聊生”的局面。

這個觀點未免太過高看魏忠賢,倘若魏忠賢果真有這麼大的能量,以崇禎這樣無謀的年輕皇帝,怎麼可能在登基幾個月就兵不血刃端掉了魏黨集團?

著名學者錢穆在《國史大綱》中有一個觀點,認為外戚和宦官都是代表了皇室的一部分。這個觀點其實道出了明熹宗與魏忠賢關係的實質,作為宦官的魏忠賢只是皇權的延伸,無論魏忠賢的權勢再大,也永遠只能依附於皇帝,而只要明熹宗願意,隨時都能輕易收回下放給魏忠賢的權力。

明熹宗沒你想的那麼傻,重用魏忠賢要的就是他的狠!

魏忠賢

對於魏忠賢的種種惡行,明熹宗並不一定全然不知,更可能的情況則是他在裝傻充愣。明熹宗為什麼要這麼做?這種時候往往就說明,皇權遭遇麻煩了,皇帝急需一個完全聽命於自己的集團,以打擊威脅皇權的勢力。

而此時威脅到皇權的不是魏忠賢,恰恰是當時扶植明熹宗上位的東林黨大臣們。眾所周知黨爭是明朝滅亡的主要原因之一,明人對黨爭有一個很精闢的總結:“今日之爭,起於門戶,門戶起於東林,東林起於顧憲成。”

明熹宗沒你想的那麼傻,重用魏忠賢要的就是他的狠!

東林黨的聖地東林書院

正因為東林黨是明末黨爭的始作俑者,很多史學家對東林黨“清流”們普遍評價較低,著名明史專家孟森講到東林黨時就說:“東林之講學,以干預時政為宗旨,其盛時絕有勢力於政局,即奔走東林者不能無奔競之徒,此為晚明講學之風為之一變。”

在和平時期廣開言路,學者專家就某一問題展開廣泛討論,這是值得肯定的。但在明朝日漸衰敗,內外交困越發嚴重之時,東林黨大臣們依然陷於黨同伐異的相互攻訐中,在種種空談下卻提不出任何有效的救國措施,所以著名學者黃仁宇教授才會說“(明朝)文官吵鬧之中卻無一定的目標,也就不能自辭其咎。”

明熹宗沒你想的那麼傻,重用魏忠賢要的就是他的狠!

電影《繡春刀》中的明熹宗與魏忠賢

明熹宗重用魏忠賢,恰恰是看中了他的忠誠與毒辣,利用魏忠賢建立一個與東林黨勢均力敵的政治集團,藉以打擊東林黨的空談誤國,對於維持當時國家的正常運轉客觀起到了重要作用。而當崇禎打掉魏忠賢集團後,面對滿朝東林黨“清流”,明朝卻加快跌入了滅亡的深淵。

(責任編輯:楊波)

本文部分圖片來自互聯網

本文系BeijingCom原創稿件

如有轉載,請註明出處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