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元璋的三句“雷語”,告訴你明朝如何從廢墟里崛起

明朝 朱元璋 中國古代史 中國歷史 元朝 我們愛歷史 2018-11-30
朱元璋的三句“雷語”,告訴你明朝如何從廢墟里崛起

作者:我方團隊張嶔

中國曆代開國帝王裡,明太祖朱元璋,堪稱是捱罵極多的一位。

由於這位鐵腕帝王,出身非常窮困,文化水平也很低,一生縱橫捭闔,征戰殺伐的事情做得太狠,在位三十年不停血雨腥風,因為身後的幾百年,也不斷遭到文人的口誅筆伐。諸如他“殘暴濫殺”之類的罪狀,不知被狠批了多少遍。但一個事實,卻是最恨他的人,也是無論如何也“罵”不動:他這個皇帝,當得真不容易!

有多不容易?大明開國時,剛經歷了數十年元末戰亂,全國打成一片爛攤,元朝時幾萬幾十萬人規模的大城市,明初時常見只剩十幾戶人。大江南北的郊區,隨處可見戰亂遺留的累累白骨,倉皇逃跑的元王朝,甚至連北方各地的金銀銅器都席捲一空,以至於新王朝發行貨幣,都湊不夠所需的銅,外加邊境上與北元的戰爭還在繼續。如此開國的明王朝,堪稱極度內外交困。

但是,就是這樣的內外交困裡,在位三十年挨夠罵名的朱元璋,卻創造了古代史上歎為觀止的治國奇蹟,不到三十年時間,明王朝工商業農業蓬勃發展,昔日餓殍遍野的國土,滿眼國泰民安的景象,“宇內富庶”的洪武盛世,托起了大明王朝三個世紀的富強家業。之後的幾百年裡,那些對朱元璋口誅筆伐的學者們,說到這強大業績,卻也是不得不服氣。

朱元璋的三句“雷語”,告訴你明朝如何從廢墟里崛起

只是,這位帝王,究竟是如何做到的?

除了史料上大書特書的“朱元璋治國功業”外,下面這幾句,朱元璋帝王生涯裡匪夷所思的雷語,卻也能從另一側面,揭開他成功的奧祕。

“雷語”一:今後敢有無農桑學校者,論擬違制,杖降罰。

明朝洪武元年(1368),登基的朱元璋,頒佈了《農桑學校詔》,這其中一句雷語,立刻把舉國官員嚇哆嗦:“”今後敢有無農桑學校者,論擬違制,杖降罰。”以後地方官彙報工作,如果敢不說任內的農業與教育狀況,先打一頓板子。

朱元璋一輩子重視農業,這個眾所周知,他在位三十年,不停給全國農民發福利,減稅送稻種耕牛等好事都不少。朱元璋恨貪官庸官,這個也眾所周知,在他執政時期,官員哪怕任地理冒出來乞丐,地方官也要捱打。但這其中另一條,還是叫官員們連呼不適應:啥?辦不好學校,皇上您也要打人?

這一條,就是朱元璋登基後,瞪圓了眼睛要辦的另一件大事:辦教育。

朱元璋的三句“雷語”,告訴你明朝如何從廢墟里崛起

苦出身的朱元璋,從小讀書極少,但就是那有限的讀書時光,成就了自己打天下的能力。順利取天下後,他更深知再窮不能窮教育。於是這位身後捱了文人無數罵的帝王,卻頒佈了中國古代史上空前的教育福利:全國的州縣府必須要設立學校,就連鄉村也要有社學,大批新學校拔地而起。學生老師也享有優厚待遇,明代府縣的學生們,都享有六鬥米的補貼,國子監還有魚肉與差旅補貼,甚至逢年過節,全國的學校師生們,都可領到優厚過節費。一生節儉的他,對於教育的投入,堪稱中國歷史空前。

於是,也正因這空前投入,朱元璋也下定決心:教育要推廣,關鍵就是各級官員。看夠元朝官員蠅營狗苟的他深知,明初的官場,還是各種“胡元之弊”,玩忽職守是常見現象,要辦好教育,就得大板子砸,所以才有了這句鏗鏘雷語:誰敢刻薄對待老師學生,那就等著捱揍。

也正是這堅定的決心,因此有了數百年後,清朝人編修《明史》時的一句服氣評價:明代教育之盛,唐宋以來所不及也。發達的教育,帶來人才井噴的盛況,成為大明開國建設,至關重要的助力——富國,就要先富教育。

朱元璋的三句“雷語”,告訴你明朝如何從廢墟里崛起

雷語二:稅有定額,若以恢辦為能,是剝削下民失吏職也。

明朝洪武九年,山西平遙縣主薄成樂,因徵收商業稅有功得到州府推薦,報功到朱元璋案頭。卻不料朱元璋看罷大怒,當場一句怒批:稅有定額,若以恢辦為能,是剝削下民失吏職也。老百姓的經濟條件朕還不知道嗎?能交的稅就這麼多,你居然徵的更多?那不是剝削老百姓是什麼?竟還有臉來表功!本盼著升官發財的成樂,就這麼被朱元璋下了牢獄。

而這番怒喝背後,也不止是朱元璋的憂民之心,更是他對工商業的憂思。

在朱元璋的執政生涯裡,“重農抑商”一直是好些人扣給他的罪狀,近代還有“專家”義憤填膺,把中國落後捱打,竟歸結到“朱元璋打壓工商業”。但執政時的朱元璋,卻足以狠狠打臉這類論調:重視農業不假,可朕什麼時候輕視工商業了?

事實上,不止是多收了商稅,朱元璋會發火。對於官府盤剝工商業的種種套路,苦出身的他一直門清,在位三十年來,一直不遺餘力給工商業“減負”,元朝時的苛捐雜稅,被他一減再減,諸如“船稅”“水面錢”“蔬菜稅”等宋元時代的坑爹雜稅,全被朱元璋一口氣取消。明初時的商人,只要每年一次繳納商稅,就可放心做生意。南京等地還建了“塌房”,免費供商人們休息和儲存貨物,堪稱明代商業的特殊福利。

朱元璋的三句“雷語”,告訴你明朝如何從廢墟里崛起

甚至,到了朱元璋晚年時,明朝建國時因戰爭需要,由國家壟斷生產的鋼鐵冶煉等行業,朱元璋也審時度勢,關閉了多家官辦“鐵冶所”,允許民營經濟參加冶鐵等重要產業。這個舉措,成了明王朝手工業的強心針,明朝冶鐵等行業,從此突飛猛進。

所謂“重農抑商”,更多的,卻是朱元璋為工商業“鬆綁”。

雷語三:不預先給以養廉之費,便難以責其奉公守法。

《明實錄》裡,朱元璋的這句話,堪稱吏治真理:如果不能給官員良好的生活條件,又怎麼能要求他們奉公守法?但這話從朱元璋口中說出來,還是叫好些人深感“雷人”:以明末顧炎武等人的怒斥說,朱元璋定的官員工資,堪稱中國曆代最微薄,明朝的官員們,只是苦哈哈的領低薪,哪有他說的“給養廉之費”?

甚至,到了朱元璋晚年時,明朝建國時因戰爭需要,由國家壟斷生產的鋼鐵冶煉等行業,朱元璋也審時度勢,關閉了多家官辦“鐵冶所”,允許民營經濟參加冶鐵等重要產業。這個舉措,成了明王朝手工業的強心針,明朝冶鐵等行業,從此突飛猛進。

所謂“重農抑商”,更多的,卻是朱元璋為工商業“鬆綁”。

雷語三:不預先給以養廉之費,便難以責其奉公守法。

《明實錄》裡,朱元璋的這句話,堪稱吏治真理:如果不能給官員良好的生活條件,又怎麼能要求他們奉公守法?但這話從朱元璋口中說出來,還是叫好些人深感“雷人”:以明末顧炎武等人的怒斥說,朱元璋定的官員工資,堪稱中國曆代最微薄,明朝的官員們,只是苦哈哈的領低薪,哪有他說的“給養廉之費”?

朱元璋的三句“雷語”,告訴你明朝如何從廢墟里崛起

事實上,如果放在明初的物價水平看,朱元璋給官員的工資,其實並不低。

以朱元璋定的官員工資標準,即使是最低的九品縣主薄,也有六十石米的年薪。這在明初意味著什麼?意味著一戶有五十畝土地的地主家庭,一年的純收入。一品官員們每年一千零三十四石的年俸,放在當時更堪稱是高薪。在明初的經濟條件下,官員非但不窮,相反是標準的高薪群體。

而在朱元璋執政時期,選擇做一個清官,待遇也更是優厚。明代的清官們,只要有過硬的工作業績,就常能得到優厚的賞賜。比如明初王興宗王升袁贊等清官,不但官運亨通,且史料裡動輒就獲得“白金百兩”“鈔百錠”“糧五十石”之類的賞賜。且事蹟優秀的清官,可以來京城獲得賜宴,事蹟也要寫入各鄉村的牆壁亭臺,供全國百姓傳頌。在朱元璋高壓反貪的年月裡,做一個清官,確有著實實在在的榮耀。

朱元璋的三句“雷語”,告訴你明朝如何從廢墟里崛起

所以,雖然後人對朱元璋的反貪吐槽極多,但“吏治澄清者百餘年”,卻是其公認的成功效果。也正是這高效廉潔的吏治,完成了明朝開國的經濟起飛。這其中的成功緣由,也正在明初清官的榮耀裡:讓遵紀守法的清官們,過上受人尊重的生活,才會有彪炳史冊的廉政吏治。

參考資料:《國初事蹟》、《明實錄》、《明史》

明末四大“繁榮景象”,告訴你明朝為何會滅亡

岳飛蒙冤前留下一位特殊人才,十九年後再次挽救南宋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