獼猴桃產業現狀與發展對策分析


摘 要:在全球獼猴桃產業處於快速發展時期, 本文通過闡述全球獼猴桃產、供、銷的現狀及國外獼猴桃產業化模式成功舉措和借鑑意義, 結合國內獼猴桃發展優勢與存在的問題進行分析, 包括優良品種的選育工作不足、生產區劃與科學規劃不足、果品缺乏規範化採摘及措施等產業發展中存在的問題, 提出了推動我國獼猴桃產業發展的建議。

近10年, 世界獼猴桃產量呈現高速增長趨勢, 從108.4萬t增加到180.8萬t, 增長66.8%。我國的獼猴桃產量由2011年110.87萬t, 到2016年160.27萬t, 躍居世界第1位。目前全世界有30多個國家種植獼猴桃, 產量排名前9位的國家依次為中國、意大利、新西蘭、智利、希臘、法國、日本、伊朗、美國。排名前5位的佔總產量的87%, 前10位佔總產量的96.7%。說明獼猴桃產業在全球迅速發展的同時, 正向部分國家集中。

一、獼猴桃產業現狀

全球獼猴桃栽培面積及產量。目前世界獼猴桃栽培總面積約15.332萬~16.66萬hm2。其中, 中國10.66萬hm2, 約佔64%;意大利2.73萬hm2, 約佔16%;新西蘭1.53萬hm2, 約佔10%;智利0.8萬hm2, 約佔4.8%[1]。按照產量排序, 依次為:中國 (107萬t, 佔46%) 、意大利 (51.8萬t, 佔22%) 、新西蘭 (35萬t, 佔15%) 、智利 (10萬t, 佔4.3%) (見表1) 。2012年, 我國獼猴桃種植面積就已達14.8萬hm2, 年產量105.8萬t, 雙雙躍居世界第1位, 但出口量與其他國家相距甚遠, 產值也只有其1/4。

我國獼猴桃栽培區域佈局及產量。我國獼猴桃的人工種植歷史悠久, 但直到20世紀80年代才開始小規模地生產栽培, 20世紀90年代初進入生產大發展時期[2], 主要分佈於陝西、四川、湖南、浙江、江西、河南、貴州、廣東和湖北等省份[3]。2015年我國獼猴桃產量已達到159萬t, 其中陝西、湖南、四川等3個省產量約佔全國總產量的71.7% (見表2) 。

表1 全球獼猴桃主產國產量分佈

獼猴桃產業現狀與發展對策分析


注:數據來源為聯合國糧農數據庫 (FAO) 。

表2 國內獼猴桃主產區產量分佈

獼猴桃產業現狀與發展對策分析


注:數據來源為中國果品流通協會獼猴桃分會。

獼猴桃品種開發。1957年、1961年中國科學院植物研究所北京植物園和南京植物園 (現南京中山植物園) 分別在陝西省秦嶺太白山與河南省伏牛山對獼猴桃進行調查和引種工作, 開啟了我國獼猴桃產業發展的先河。自1995—2014年的20年間, 全國已批准並公開的獼猴桃相關的各類專利達712件, 尤其2010年以來發展迅猛, 共批准和公開了561件專利。這些專利涉及品種選育、種植技術、栽培管理、採收收購、保鮮貯藏、精深加工、產品包裝等多個方面。科研院所和高等院校組成的科研單位, 利用技術支撐, 野生馴化、實生選種、芽變選種、雜交育種等多種手段, 已選育出了100多個獼猴桃品種, 並研發了相應的種植栽培技術。

現有獼猴桃品種對比。全球獼猴桃主栽品種主要有美味獼猴桃、中華獼猴桃、紅肉獼猴桃和軟棗獼猴桃等4類。其中以海沃德、秦美為代表的美味獼猴桃品種佔全球獼猴桃栽培面積的80%以上, 以Hort16a、金桃為代表的中華獼猴桃品種佔10%左右, 以紅陽為代表的紅肉獼猴桃佔世界獼猴桃栽培面積的10%左右。按獼猴桃果肉顏色可分為綠心、紅心、黃心及彩色果肉等4個品種, 我國綠心品種主要有:秦美、海沃德、翠玉、米良1號、徐香;紅心品種:紅陽、楚紅、龍藏紅、晚紅、紅華;黃心品種:黃金果、華優、金豔 (國產黃金果) ;彩色等。全國各獼猴桃主產區栽培品種有所不同, 陝西主栽秦美、海沃德、紅陽、徐香、西選、華優、啞特、翠香、金香;湖南主栽米良一號、翠玉、楚紅、豐悅、東山峰、沁香、龍藏紅;四川主栽紅陽、晚紅、翠玉、金豔、紅美、紅華;湖北主栽武植3號、通山5號、金魁、金豔;江西主栽廬山香、魁蜜、早鮮、金豐;江蘇主栽徐香、徐冠;河南主栽華美1號、華美2號、鄭州90-1、鄭州90-5、華光2號、蜜寶;浙江主栽江山、早香。國內獼猴桃生產主要品種中綠肉類佔總產量的75.3%, 黃肉類佔7.7%, 紅肉類佔8.1%, 其他品種佔8.9%[4] (見表3) 。在國內海沃德、秦美、徐香、紅陽、米良1號、金豔的種植面積較大, 2013年前5個品種佔種植面積的比例分別是33.1%、12.2%、12.1%、8.1%和7.3%, 2014年種植面積略有變化 (見表4) 。

全球獼猴桃貿易消費情況。由於南半球國家獼猴桃採收期為4—6月, 北半球國家採收期為10—11月, 錯時上市, 存在生產上的互補性。獼猴桃消費方面, 新西蘭年人均消費量2.2 kg, 意大利為2.1 kg。國際出口市場價格方面, 新西蘭2.558美元/kg, 意大利0.928美元/kg, 智利0.848美元/kg, 而我國國際市場佔有率極低, 出口量不足千噸。2000年我國進口獼猴桃16 282 t, 2011年進口37 333 t, 單從新西蘭進口數量由2008年200萬箱增長到2012年的1 000萬箱, 增長了4倍, 年增長速度為38%。

我國獼猴桃貿易消費情況。我國每人年均獼猴桃鮮果消費量不足0.1 kg, 且只有旺季在各大城市有銷售, 縣城及鄉鎮很少;淡季在全國大多數鄉鎮基本沒有產品可售。不過, 我國人均消費獼猴桃增長快速, 2011年需求96.79萬t, 2012年需求111.30萬t, 2013年130.31萬t, 2014年149.31萬t, 2015年168.23萬t, 平均每年的增長率保持10%以上。假設我國人均每天消費1個鮮果 (100 g/個) , 全國消費量可達5 475萬t, 市場缺口巨大。

表3 我國黃肉、紅肉及其他類獼猴桃產量構成

獼猴桃產業現狀與發展對策分析


注:數據來源為中國果品流通協會獼猴桃分會。

表4 我國各類獼猴桃種植面積分布

獼猴桃產業現狀與發展對策分析


注:數據來源為中國果品流通協會獼猴桃分會。

二、我國獼猴桃產業發展存在的問題與對策

獼猴桃園地生產佈局科學規劃不足, 應合理佈局產業帶。目前我國不少獼猴桃果園在發展過程中, 缺乏科學合理的生產區劃與發展規劃, 基礎設施簡陋, 抗災能力弱。獼猴桃的栽培要求土層深厚, 疏鬆肥沃, 通透性好, 土壤微酸性至中性, 排灌方便, 並保持地下水位在1 m以下 (見表5) 。因此, 應該堅持適地適樹、適地適栽原則, 合理佈局產業帶發展和果園建設, 使獼猴桃產業向自然條件好、產業基礎好的優勢產區集聚, 以優勢產業帶和標準化果園建設帶動整體產業發展[5]。首先要打造一批高產高效、資源節約、生態環保的獼猴桃園, 改造一批立地條件差、土壤肥力低、基礎設施落後的獼猴桃園;其次要不斷提升獼猴桃綜合生產能力, 積極推進農機、農藝融合, 提高獼猴桃產前、產中和產後各個生產環節的綜合機械化水平, 提高資源利用率和勞動生產率, 實現獼猴桃產業的省力、機械、集約發展以及良種良法配套。

獼猴桃優良品種的選育工作投入不足, 加強優新品種選育推廣。我國是獼猴桃原產地, 但優良品種的選育與推廣工作力度不夠, 主產區種植品種較單一。我國選育出的品種中, 能兼具豐產性好、耐貯性好、高品質、高抗逆與抗病綜合性狀優良的品種極少, 比如紅陽獼猴桃 (2004.1.1, 四川省自然資源研究所, CNA001109E) 存在果實較小, 產量低, 貨架時間較短, 且抗病性和耐旱性較差等問題, 在國際市場上無法與新西蘭的“海沃德”抗衡。同時國內獼猴桃品種引進與推廣無序混亂, 自主品種權得不到有效保護。因此應該大力加強優良新品種的選育推廣, 充分挖掘野生種質資源, 優化品種結構, 加強基礎配套性平臺建設與新品種的保護力度。

獼猴桃標準化栽培管理技術不高, 應提高職業培訓。獼猴桃生產栽培條件要求比較繁雜, 而且標準化的栽培技術要求也很高。比如對品種選擇、田間管理和棚架搭建以及病蟲害防治都有嚴格的標準和要求, 部分種植戶由於科技知識的欠缺和認識不到位, 存在粗放管理, 不嚴格按照標準化技術進行生產栽培和病蟲害預防, 從而造成獼猴桃產量低、品質差、經濟價值不高等問題。當地政府和種植行業協會應積極開展多種形式的獼猴桃栽培管理科學技術宣傳和培訓, 牽頭各大科研院所和種植戶的技術交流與合作, 不斷培育出擁有高標準栽培技術的操作人員。

獼猴桃果品缺乏規範化採摘及加工設施不配套, 應該提高商品化處理措施。一些生產者為了搶先入市, 大量早採, 導致貯藏中黴變率高, 在流通貨架期間及消費者購後軟腐率極高。缺乏貯藏保鮮設施, 分級包裝、貯藏保鮮、流通銷售等環節脫節;貯藏保鮮庫和商品化處理車間配套設施投入力度與栽培面積發展速度脫節, 導致獼猴桃損耗率高, 可食性差、品質不穩定。應加強採後處理能力建設, 加強種植基地的配套性貯藏冷藏庫建設, 以延長獼猴桃貯藏時間和保障品質, 有效緩解鮮果大量集中上市導致的銷售壓力, 拉長產品貨架期, 調節市場淡旺季, 形成周年供應, 滿足消費需求。大力發展精深加工業, 提升產品的附加值, 增加經濟效益, 拉動整體產業發展。

表5 獼猴桃生態適宜條件

獼猴桃產業現狀與發展對策分析


注:資料來源於四川省自然資源研究院。

三、獼猴桃產業發展建議

完善產業政策支持體系, 發揮當地政府引導作用。政府部門應進行產業長期發展規劃, 制定詳細的政策措施, 引進創新機制, 營造發展環境。以市場為導向, 加大品種研發, 提高品種多樣性和育苗專業化。以種植農戶為基礎, 以龍頭企業為依託, 以經濟效益為中心, 社會化服務為手段, 形成產前、產中、產後一條龍的生產經營體制, 帶動獼猴桃產業大發展。

加強獼猴桃品種多樣化、育苗專業化、栽培標準化。隨著獼猴桃產業的不斷壯大和育種水平的日益提高, 各獼猴桃主產區應發揮我國野生獼猴桃種質資源豐富的優勢, 利用其適應性廣、抗逆性強、特異性狀多樣等特性, 培育出更多適合當地發展的配套新品種, 同時調整品種結構, 加快對優新品種的引進與篩選工作。對獼猴桃新品種的選育和引進堅持“栽培一代、試驗一代、儲備一代”的原則, 加強獼猴桃產區的規模化、標準化、集約化栽培技術, 提升產業發展的檔次。

加大獼猴桃生產、市場一體化, 推動科學技術對產業的支撐。繼續積極推動土地流轉, 鼓勵專業大戶、專業合作社、龍頭企業等新型生產經營主體從事獼猴桃種植和生產經營, 用“企業 (公司) +基地+農戶”或者“企業 (公司) +合作社+農戶”的模式, 充分發揮新型生產經營主體的示範和帶動作用, 建設標準化果園, 發展規模化標準化種植, 彌補農戶分散生產經營面臨的資金保障、技術獲取、貯藏處理、市場營銷等方面的不足。通過協議或合約, 將企業利益、合作社利益、農民利益緊密連接起來, 共同面向市場, 實行風險共擔、利益共享, 最終實現投資企業收益、果農增收的雙贏格局。

推動品牌建設, 積極開拓國際市場。加大獼猴桃品牌營銷力度, 加強品牌塑造和宣傳, 借鑑新西蘭全球統一營銷模式, 提升品牌市場影響力, 積極發展壯大國內市場, 開拓國際市場。

作者:楊紅 伍小雨 唐江雲

基金: 四川省農作物育種戰略研究與信息服務體系建設項目資助;

來源:中國果業信息2018年03期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