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樓夢》處處是慈悲,處處是覺悟!

妙玉 劉姥姥 林黛玉 文學 賈母 五千年中華文化 2018-12-01

【圖文來源網絡,版權歸原作者】

《紅樓夢》處處是慈悲,處處是覺悟!

我跟很多朋友提過,《紅樓夢》是一本可以修行的書,閱讀《紅樓夢》的過程,其實就是修行的過程。像今天要講的第四十一回,作者把幾個如此不同的人物放在一起:一個是來自鄉下,不識字,有點粗粗笨笨的劉姥姥;一個是十四歲,在貴族家庭長大,養尊處優的賈寶玉;還有一個是出身世家,因為家道沒落而養成孤僻個性的妙玉。透過三個人在一起產生的人性之間的互動跟關係,使我們有了一種反省與領悟。

我們讀小說有時候會問:讀它對我有什麼好處?我喜歡哪一個人?誰可以做我的範本?這樣的角度可能都不是《紅樓夢》要提供的。我覺得《紅樓夢》真正能提供的,是讓我們看到劉姥姥、寶玉、妙玉各自揹負著的生命裡要完成的東西。

《紅樓夢》處處是慈悲,處處是覺悟!

妙玉在這個小說裡出現的次數並不多,她是十二金釵之一,一個出家的女孩子。我們知道她有潔癖,愛乾淨到不得了的程度,大家都不敢靠近她。她又是一個高傲得不得了的女孩子,連林黛玉都被她批評,我們覺得林黛玉在《紅樓夢》裡面已經是一個近乎完美的人物,她卻覺得林黛玉對喝茶和音樂的品位還不夠。可是今天我們看到,妙玉這麼一個品位很高、潔癖非常的女孩子,要受一個苦,這個苦就是劉姥姥要來她的櫳翠庵喝茶。

我想平時妙玉是根本不會讓劉姥姥這種人去她廟裡的,可今天是賈母帶了劉姥姥來,妙玉不能拒絕。妙玉等於是賈家供養的出家人,給她一個廟,讓她在這裡修行。我覺得《紅樓夢》最發人深省的就是:一個人最堅持的部分,大概就是最受苦的部分,修行也不過就是如此。

妙玉這麼愛乾淨,偏偏來了一個髒兮兮的老太太,她要怎麼辦?當然我們也會反省:修行的意義到底是什麼?我覺得第四十一回作者完全在寫修行,你會發現修行是你覺得不可褻瀆的東西忽然被褻瀆了,而那個褻瀆恐怕是修行的開始。我進入中年以後,一直在想這個問題。如果我愛美,當我看到那個美被蹂躪跟糟蹋,我還堅持、還相信,它才對我有意義。如果我那麼容易放棄,我就知道我的修行其實還不夠。

後來尼姑把劉姥姥用過的成化窯的杯子拿進來,妙玉就吩咐把它丟掉,大家知道成化窯是多麼珍貴的東西,可是因為這個鄉下老太太用了她的杯子,妙玉覺得噁心,就不想再要了。我相信真正的潔癖並不是乾不乾淨的問題,而是心靈上不能容納東西了。

《紅樓夢》處處是慈悲,處處是覺悟!

妙玉這一場戲,常常被提及,林語堂在好多場合講到《紅樓夢》,說他最不喜歡的人就是妙玉,他覺得妙玉實在太過分了。可是我看到這一段,不覺得我會不喜歡妙玉,因為我要借這段去反省,是不是我心裡也有一個妙玉?我要提醒自己,當我愛一個美的東西時,一定不要忽略,沒有任何美或是高貴的東西比人更重要!所以我覺得作者是在講“寬容”。

林語堂何等聰明,可他還是有分別心,他認為妙玉對劉姥姥的態度不好。可是我覺得作者在這裡要寫的是妙玉的苦,妙玉最後走進一個大悲劇。就是說我們揹負的東西,也是最放不開的部分,到最後讓你領悟的剛好就是這些東西。

《紅樓夢》處處是慈悲,處處是覺悟!

《紅樓夢》第四十一回主要講了兩件事:一件是賈母帶劉姥姥去櫳翠庵喝茶;另一件是劉姥姥因為喝醉了酒,誤入寶玉的房間。大家感覺一下,如果寶玉真的是曹雪芹,他是故意讓劉姥姥到他的房間去撒野的,他大概還很高興劉姥姥來這裡撒了一回野。

我過去一直以為,“修行”就是當我心裡不靜,我就一個人跑到山上的廟裡住一個月,其實那個修行現在回想起來很簡單。艱難的修行是看到你最愛的東西被侮辱、被糟蹋,看到很多讓你心痛的部分後,你還可以重新去“整理”。寶玉那麼愛美,房間裡全是精緻繡花的幕幔和各種奇香異草,普通人一步都不敢踏進去,可竟然來了一個劉姥姥在裡面又吐又拉,弄得一屋子臭氣。我相信這就是作者想表達的“修行”。

寶玉對生命品格的要求,必須經過一個被踐踏的過程,他才知道生命是什麼。我們年輕時很難懂這個,所以第一次看到那個成化窯的小杯子,會覺得好可惜。那時候還是珍惜杯子,慢慢才懂得作者的深意。所以我想這一段其實寫得非常巧妙。第四十一回也是《紅樓夢》一個重要的轉折。為什麼要讓劉姥姥進怡紅院寶玉的房間?為什麼要讓劉姥姥進到妙玉修行的櫳翠庵?我覺得這都是刻意的安排。

你會發現,如果劉姥姥沒有來到這兩個地方,我們對它真正的美和缺陷就不會了解,因為美好和缺陷都應該被注意。櫳翠庵是所有人走過都不敢進去的所在。能不能捨去常人之心,是一個修行人與普通人的最大區別。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