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嫁給了忠順王爺還是為強梁所虜——妙玉最終結局之我見

妙玉 賈寶玉 林黛玉 白玉 子凡的書香視界 2017-05-17

妙玉結局之謎

作者:子凡shine

關於妙玉的最終結局,也是一個眾說紛紜的話題:

妙玉的判詞:後面又畫著一塊美玉,落在泥垢之中。其斷語云:欲潔何曾潔,雲空未必空。可憐金玉質,終陷淖泥中。

妙玉的判曲[世難容]:氣質美如蘭,才華阜比仙。天生成孤僻人皆罕。你道是啖肉食腥羶,視綺羅俗厭。卻不知太高人愈妒,過潔世同嫌。可嘆這,青燈古殿人將老,辜負了,紅粉朱樓春色闌。到頭來,依舊是風塵骯髒違心願。好一似,無瑕白玉遭泥陷,又何須,王孫公子嘆無緣。

《紅樓夢》第四十一回 “櫳翠庵茶品梅花雪”靖眉批:妙玉偏闢處此所謂過潔世同嫌也他日瓜州渡口勸懲不哀哉屈從紅顏固能不枯骨各示□。

是嫁給了忠順王爺還是為強梁所虜——妙玉最終結局之我見

根據這些蛛絲馬跡,關於妙玉的結局主要有以下幾種說法:

1. 為強人所擄,不堪屈辱而自行了斷。(根據120回本《紅樓夢》)

在第112回“活冤孽妙尼遭大劫,死讎仇趙妾赴冥曹”,妙玉被賊人擄走。書中寫道“不知妙玉被劫,或是甘受汙辱,還是不屈而死,不知下落,也難妄擬”。不過在113回,得知妙玉被劫後,惜春心想“但是他素來孤潔的很,豈肯惜命?”寶玉認為“這個人必不肯受,一定不屈而死”。可見妙玉大致的歸宿應該是不堪屈辱而自裁。

2.流落煙花巷做娼妓。(根據“好了歌”:擇膏粱,誰承望流落在煙花巷!)

3.在賈府敗落後流落到瓜洲,被某個老朽買去作妾。(根據靖本眉批)

4.劉心武先生《揭密古本<紅樓夢>》中對妙玉結局的續寫更有些離奇:妙玉為了解救賈寶玉,虛與委蛇忠順王,最終撮合寶玉和史湘雲安全離去,自己和忠順王同歸於盡。(主要基於對“骯髒”的理解:“骯髒”是表示不阿不屈的意思,就是一個人他很堅強,在很困難的時候,他不低頭,他能夠堅持自己的理念,非常倔強的生存下去,叫做骯髒。因此,給妙玉設計了一個玉石俱焚的頗為壯烈的俠義英雄的形象)

總而言之,妙玉無論自裁,還是做娼妓、做小妾,都是為盜賊、富豪、權貴所迫,似乎必須要從至尊至潔淪落到最卑賤最骯髒的境地,才能符合 “終陷淖泥中”,“好一似,無瑕白玉遭泥陷”的語義。這個“淖泥”、“風塵”究竟指什麼呢?是否一定像我們理解的“風塵女子”的“風塵”呢?

是嫁給了忠順王爺還是為強梁所虜——妙玉最終結局之我見

子凡以為未必。

妙玉最大的特點——“傲”。妙玉是一個狂狷桀驁的人,自視非凡、自命清高,世間的人和事都看不在眼裡。當然她有驕傲的資本,自身美麗與智慧,富貴與見識兼備。

她的追求用一個字也可以概括——“潔”,高潔、聖潔。她自動地把自己和世俗的人清晰地分開,自己是檻外人,畸人,其他的人不過是看不開、看不透、庸俗淺薄的“檻內人”“世人”而已。

對於這樣一個高傲的自幼身入佛門清修的女子來說,碌碌紅塵就是“骯髒”的“風塵”,就是淖泥。妙玉終陷淖泥中,並不一定是經歷了多麼不堪的遭際,而是與自己的心願相違背,不得已重新踏入紅塵,成了“檻內人”。妙玉本身就是帶髮修行,可以有一定的期限。在一定的條件下是可以還俗的。

是嫁給了忠順王爺還是為強梁所虜——妙玉最終結局之我見

在判曲中這段話的理解頗值得注意:“可嘆這,青燈古殿人將老,辜負了,紅粉朱樓春色闌。到頭來,依舊是風塵骯髒違心願。好一似,無瑕白玉遭泥陷,又何須,王孫公子嘆無緣”

“可嘆這,青燈古殿人將老,辜負了,紅粉朱樓春色闌”,意思是妙玉在佛寺清修,度過了大部分的青春時光,已經到了“人將老”的程度,辜負了一個女孩子最美的年華。可是,卻不能修得善果,獲得最終的圓滿,重新過起了世俗的生活。

“到頭來,依舊是風塵骯髒違心願”,很可能這種生活就是還俗,成婚,為人妻,為人母的普通老百姓的日子。這裡“違心願”是違背了初衷,違背了最初的心願,意願,並不一定是被迫的。

此處和在第41回的情節相互照應:妙玉聽了,想了一想,點頭說道:“這也罷了。幸而那杯子是我沒吃過的,若我使過,我就砸碎了也不能給他。……寶玉殷勤地說“我叫幾個小么兒來河裡打幾桶水來洗地如何”,妙玉笑道,“這更好了,只是你囑咐他們,抬了水只擱在山門外頭牆根下,別進門來。”

這段話將妙玉的潔癖描寫得淋漓盡致,寶玉提議不如將成窯杯就送給劉姥姥。妙玉還想了一想才同意,並且說如果我用過的,砸碎了也不給她。因了賈母等人來叨擾,還要打水洗地,命寶玉的人只需把水送到門外即可。

如此孤潔成癖的妙玉最終卻要回到自己非常不屑的紅塵生活中去,是多麼大的反差,多麼難以接受的現實!因為這樣的生活,才有了“欲潔何曾潔”的反問,有了“好一似,無瑕白玉遭泥陷”的比擬。意思是妙玉一生對於潔身自好的追求落空了;“好一似”本身就說明了這是一個比方,並不是真正的如白玉被玷汙。

是嫁給了忠順王爺還是為強梁所虜——妙玉最終結局之我見

接著引發了作者的感慨——“又何須,王孫公子嘆無緣”。這一句和判詞中的“雲空未必空”有所照應。這個“王孫公子”無疑是指賈寶玉。因為對出家人的要求是四大皆空,尤其不能有感情的困擾,而妙玉恰恰對賈寶玉產生了自然而然的好感。

在第63回賈寶玉過生日的時候,妙玉送來拜帖,賈寶玉當時的態度既激動又興奮,同時小心翼翼。他鄭重其事地去向林黛玉討教如何回帖,恰好碰到了邢岫煙,問題得到了完美的解決。賈寶玉親自寫了回帖——檻內人寶玉薰沐謹拜,又親自來到櫳翠庵投寄,以示敬重之意,但是寶玉“只隔門縫兒投進去便回來了”,因為妙玉在他心目中是聖潔的世外高人,女神一般的存在,不容有絲毫的怠慢和褻瀆,即使賈寶玉對於妙玉有好感,但是基於妙玉的身份,他也只能敬而遠之,不去打擾妙玉,更不會像對待寶釵、黛玉一樣時時想著去親近。可是最後呢?自己心目中的女神從天上掉到了地下,原來和自己一樣的,早知如此,何必“嘆無緣”呢!

是嫁給了忠順王爺還是為強梁所虜——妙玉最終結局之我見

愛讀書,愛生活,子凡小築(zifanxiaozhushenghuo)與你同行!

妙玉的判曲名為《世難容》,與63回邢岫煙所言是一致的,“聞得他因不合時宜,權勢不容,竟投到這裡來”。由此也可見妙玉品行高潔,不隨波逐流,有不阿諛權勢的剛正之態。作者將妙玉比作“無瑕白玉”,對於妙玉的清白品格是極度稱揚的。然而神佛並不能護佑妙玉的人生,她同樣無法掌握自己的命運,無法遵從自己的意願,可惜一個如金似玉的女孩,最終還是聽從命運的擺佈,陷入紅塵之中。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