機採棉提質增效關鍵技術規程

棉花 技術 化學 4月吃什麼 天山植保 2019-05-26

新疆兵團第六師(以下簡稱“第六師”)機採棉提質增效關鍵技術規程是結合當地的氣候生態條件,以機採棉綜合配套技術為基礎,主要通過合理調減種植密度、優化棉株空間分佈和應用棉花智能加工系統,實現機採棉生產的提質增效。

1 適用範圍

本規程規定了第六師機採棉提質增效關鍵技術,適用於第六師所在區域及生態條件相近的植棉區。

2 提質增效指標

與傳統栽培技術相比,本技術規程有利於促進棉花生長髮育,合理調減種植密度和優化群體分佈,減少了用種量,提高了打頂效率,減少水肥投入量,降低生產成本;能夠實現高產穩產,有利於改進品質;智能化加工系統能夠降低皮棉含雜率和提高原棉加工品級。666.7 m2植棉淨收益比傳統栽培技術提高10%以上。


機採棉提質增效關鍵技術規程


3 關鍵技術

3.1 土地準備

3.1.1 土壤培肥。棉花收穫後,用機械回收殘膜和粉碎秸稈,並將秸稈粉碎後均勻鋪於地表;結合秋耕深翻,每666.7 m2施磷酸二銨10 kg 作基肥。

3.1.2 秋耕冬灌。秋耕深度30.0 cm 左右;冬灌水要灌勻、灌透,每666.7 m2灌水量100~120 m3。

3.1.3 播前整地。春季土壤表層解凍後及時耙地保墒,耙地機械必須帶扎膜輥摟撿殘膜,達到耙后土地平整、土壤細碎、上虛下實、無雜草、無殘茬、無殘膜的整地標準,耙地深度4.5~5.0 cm。

3.1.4 化學除草。每666.7 m2用33%(質量分數)二甲戊靈150~200 mL,兌水25~30 kg 進行表土噴霧,不重不漏,之後及時耙地待播,耙地深度3.0 cm左右。

3.2 品種

3.2.1 品種選擇。選擇生育期120 d 左右、果枝始節位高度>18 cm、吐絮集中、株型緊湊、含絮力適中、抗逆性強、豐產性好、纖維品質優(纖維長度>30 mm,斷裂比強度>30 cN·tex-1)、抗倒伏的早熟陸地棉品種。

3.2.2 種子質量。要求籽粒飽滿均勻,加工精選後健籽率≥95%、發芽率≥90%、含水率≤12%、純度≥95%,淨度≥98%,殘酸≤0.15%,破籽率≤3%。


機採棉提質增效關鍵技術規程

3.2.3 種子處理。包衣前晒種1~2 d;用殺菌劑拌種或包衣,預防苗期病害,處理後晾晒3~5 d 播種。

3.3 種植模式

採用機採棉等行距密植(行距76 cm,株距5~6 cm,理論密度為每666.7 m214 500~17 500 株)或寬窄行種植模式(行距(66+10)cm,株距11 cm,理論密度為每666.7 m215 800 株)。

3.4 播種

3.4.1 播期。要求膜下土壤表層5 cm 地溫穩定在12 ℃以上時播種。適宜播期為4月10-20日,4月25日前結束播種。

3.4.2 播種方式。採用棉花鋪膜播種一體機進行膜上精量點播,一次完成滴灌毛管鋪設、鋪膜、播種、覆土等作業環節。地膜厚度0.01 mm, 地膜寬度2.05 m,一膜鋪設3 條滴灌毛管。666.7 m2播種量為1.5~2 kg。

3.4.3 播種質量。播行端直,接行準確,下籽均勻,膜面平展,壓膜嚴實,覆土適宜。單粒率95%以上,錯位率低於3%,空穴率小於2%;播種深度1.5~2.0 cm,覆土厚度1.0~1.5 cm。

3.4.4 出苗水。播後儘快安裝棉田滴灌系統,48 h內完成滴水出苗,666.7 m2滴水量15~20 m3。

3.5 田間管理

3.5.1 破板結。出苗前若遭遇降雨,雨後種子吸水露芽時要及時破除種子行覆土板結,提高出苗率。

3.5.2 中耕。中耕時要求不拉溝、不拉膜、不埋苗,土壤平整、鬆碎,鎮壓嚴實。中耕深度15 cm 左右,儘量增加中耕寬度。苗期低溫陰雨天氣頻發時,需加強中耕作業,以提高地溫,促苗早發;同時中耕能夠耕除膜間雜草。

3.5.3 化學調控。全生育期一般噴施縮節胺5 次左右。第1 次在棉花苗期現行後,666.7 m2用縮節胺(甲哌鎓,質量分數98%)1.0~1.5 g;第2 次在二葉期,666.7 m2用縮節胺1.5~2.0 g;第3 次在頭水前,666.7 m2用縮節胺2.0~3.0 g;第4 次在打頂後5 d 左右,666.7 m2用縮節胺6.0~8.0 g;第5 次在打頂後12 d 左右,666.7 m2用縮節胺8.0~10.0 g。化調次數及用量還應綜合考慮品種、長勢長相、氣候條件等因素進行調整。

3.5.4 生育期水肥一體化。根據棉花需肥規律,6-8月每隔7~8 d 滴灌1 次,666.7 m2隨水滴施尿素30 kg、磷酸二氫鉀15 kg。6月中旬之後滴灌2 次,每次666.7 m2灌水量25~30 m3,投入追肥總量的15%~20%;7月滴灌4~5 次,每次666.7 m2灌水量30~35 m3,投入追肥總量的60%~65%;8月滴灌2~3 次,每次666.7 m2灌水量20~30 m3,投入追肥總量的15%~25%。8月25日前必須結束灌水施肥。

3.5.5 打頂。堅持適期早打頂,一般棉田6月底可開始打頂,7月5日前必須完成打頂工作。

3.5.6 綜合防治。堅持“預防為主,綜合防治”的植保理念,採取以農業防治為基礎、以生物防治和物理防治為重點、以化學防治為補充的植保策略。綜合防控措施主要包括利用秋季清潔條田和秋耕冬灌降低病蟲基數;選用抗(耐)病品種,用殺蟲劑和殺菌劑處理種子,保護利用天敵;使用殺蟲燈和性誘劑誘殺等。化學防治要嚴格遵循防治指標,選用高效低毒的環境友好型農藥,精準用藥,科學用藥,提升棉田綠色防控水平。

機採棉提質增效關鍵技術規程

3.5.7 化學脫葉催熟。根據吐絮期的氣候條件、品種熟性、棉田長勢、吐絮率等情況確定脫葉時間和用量。一般在9月5日前進行第1 次化學脫葉催熟,666.7 m2用瑞脫龍35~40 g,乙烯利80~100 mL;晚熟、長勢偏旺、脫葉效果差的棉田間隔7 d 後進行第2 次脫葉,666.7 m2用瑞脫龍15~20 g。

3.6 機械收穫

3.6.1 適期採收。適期採收可以降低產量和品質受損的風險。脫葉20 d 後,當脫葉率大於90%和吐絮率大於95%時及時機採。

3.6.2 確保採收質量。為確保機採籽棉含水率低於12%,機採時應避開降雨和有露水的時間段。要求機採損失率低於5%,籽棉含雜率低於10%。此外,嚴防混入異性纖維。

機採棉提質增效關鍵技術規程

3.7 智能加工

在原生產線的基礎上加裝棉花加工智能控制系統,通過智能控制系統的監測站,可瞭解加工籽棉和加工皮棉的具體信息,根據採集到的具體信息,系統自動對清理加工設備參數進行微調,使加工該批籽棉的清理加工設備處於最佳狀態,達到自動因花配車。實踐證明,使用智能控制後的皮棉含雜率低於2%,棉花品級與原生產線相比可提升0.5 級。

作者:王方永,餘渝,劉景德,李斌,韓煥勇,圖文編輯:天山植保,轉載請註明作者和出處!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