機採棉如何通過栽培、脫葉、採收提升品質

種植業 棉花 農資 農業 農村 天山植保 2018-12-03

1 優質機採棉栽培技術

1.1 品種的選擇

在生產過程中各種不利因素的影響,遺傳品質很難得到充分發揮,必須在育種過程中實現品質上的較大突破,採用新的育種手段和方法提高品質。為提高品質在品種選擇上要以早熟為前提,且重點選擇前期結鈴性較強的品種,纖維長度在30mm 以上,纖維比強度≥30cn.tex-1, 馬克隆值 3.7-4.2 之間,適宜於機械採收,對脫葉劑敏感的8品種種植。

1.2 綜合農藝要求

熟練掌握優質棉品種生長髮育特性及對肥水需求特點,以及肥水運籌、群體調控、促早栽培等技術,創造適宜優良品種生長髮育的優化環境條件,充分把握品種高產潛力,保持和提高高品質棉的內在品質和生產品質。實現棉花品種按生態區種植上,改變棉花品種多、亂、雜的局面,生產出符合市場及紡織部門需要的原棉。

1.3 機採模式

機採種植模式(66+10cm)。

1.4 嚴格肥水

苗期一般滴一次水,每畝滴滴灌專用肥或氮磷複合肥3kg,蕾期滴水施肥一般進行3次,每畝滴水量20~25m3,施肥可用尿素或滴灌專用肥2~3kg;花鈴期滴水施肥5~6次,每次滴水大約 25~30m3,滴水間隔期6-8d左右,每次隨水滴施滴灌專用肥或氮磷複合肥3~4kg,後期施肥量要逐次減少,8月上旬以後不再滴肥。


機採棉如何通過栽培、脫葉、採收提升品質


1.5 化控化調

嚴格控制機採收獲高度在75至80cm之間,要求子葉展平開始畝用縮節胺1g進行第一次化調;第二次化控在 2葉1心,畝用縮節胺1~1. 5g,到營養生長與生殖生長並進時,視棉花長勢結合水肥進行調控,最後一次化控在打頂之後,頂部第二臺果枝拉長5cm時,畝用縮節胺3~5g進行化調,從而達到苗齊、苗勻、確保植株生長穩健,利於機械採收。


機採棉如何通過栽培、脫葉、採收提升品質


1.6 防病治蟲

在蚜蟲和棉葉蟎防治上以點片防治為主,堅持點片控制和保護利用天敵的防治原則,在棉鈴蟲的防治上,以病蟲害測報信息為依託,生態調控為中心,堅持以防為主以治為輔,綜合防治,堅持使用低毒農藥。

1.7 適時早打頂。

嚴格遵循“枝到不等時,時到不等枝”的打頂原則,頂尖帶出棉田。一般要求6月25日開始,7月5日打頂結束;7月10日復打頂結束。

2 機採棉脫葉技術

2.1 機採脫葉前準備

2.1.1 條田地膜未揭乾淨的、地內雜草未清理乾淨的不予安排噴施脫葉劑。

2.1.2 噴藥前三天,必須人工推行並壟清理機行路線保證道路暢通。

2.1.3 單位技術員認真調查好每個條田的種植品種及吐絮情況,安排好噴藥順序,掌握好天氣狀況適時噴藥。針對個別貪青晚熟的品種,要根據棉花吐絮情況,適時增加農藥用藥比例。

2.1.4 組織機務工人按照團統一噴藥機械維修、驗收、作業標準對噴藥機具、分禾器、噴頭、噴杆等進行全面檢修,從而為機採脫葉工作提供了有力保證。

2.1.5 嚴格噴施質量

機採脫葉期間由連隊統一到總庫統一領藥,各單位指定專職技術員統一配藥,噴藥機車統一採用上下噴頭、多點噴藥、多級過濾、控制好車速,確保田間施藥均勻一致,不重不漏,保證脫葉效果達到95%以上。

2.2 脫葉劑時間要求

2.2.1 脫葉藥劑要求

選擇脫葉效果好的脫葉劑產品。工作液每畝35-45公斤,乙烯利70-80ml,

2.2.2 脫葉時間要求:

最佳噴藥時間在9月10~9月20日,脫葉工作必須在9月25日前結束;用藥前後3~5天日最低溫度12℃,棉花吐絮率達30~40%。

3 機採棉採收

3.1 機採棉田作業前的準備

3.1.1 各單位對機採棉行走的道路、橋樑認真檢查,確保暢通,特別是穿越道路的電線、光纜仔細檢查,儘量避開行駛,採棉機行走的路面寬度不小於4.5米,能夠承受21噸的重量。

3.1.2 棉田渠、埂須破平,地塊墒度適宜,不能影響採棉機、運棉機車的行走。

3.1.3 機採作業的棉田必須將地膜揭掉。為防止雜物混入棉花,機採棉田採收前達到棉田內無雜草,無漂移的殘膜和滴灌帶以及地膜堆。

3.1.4 採收前對地邊、地角農渠邊樹下,採棉機難以採收到的地方,應進行人工提前採摘。對棉田的橫頭應人工撿拾出15米的寬度,要求將棉杆拔除,地膜撿拾乾淨,並清除到田外。


機採棉如何通過栽培、脫葉、採收提升品質


3.1.5 棉田內出地樁坑、鹼板坑必須填平壓實並做標記。因田間的木棍地膜堆等雜物進入採棉機內或陷坑造成事故的,一切責任由事故所在地的承包戶負責。

3.2 機采采收要求

3.2.1 根據棉田吐絮情況和脫葉效果,全團所有機採棉機車統一安裝GPS衛星定位系統裝置,確保作業時間的統一控制。10月20日前上午11:00分進地,晚上10:00前出地;10月20日後上午12:00進地,晚上11:00出地。當箱內籽棉回潮率超過12%,立即停止採收作業(因該項指標可導致棉花黴變、加工質量降低、增加加工成本)。

3.2.2 採棉機採收作業時,嚴禁人員進入田間清田。採棉機出地後,才能進行人工清田,人工清田的棉花單獨堆放,嚴禁將人工清田棉花混入機採棉垛。

3.2.3 按採摘計劃、機力打藥時間先後、棉花品種統一的順序進行統一調配機採作業,以保證棉花加工的品質一致性。

4 影響機採棉品質問題

4.1 棉花種植的行距問題

個別職工追求邊際效益,在播種時自行縮小交接行距,由於播種行距不匹配的問題,易致走錯播幅,造成掛枝棉和撞落棉較多;特別是五行採棉機每次只能採 . 行,出現上述情況時, 則掛枝棉和撞落棉更多,從而影響棉花品質。

4.2 機採前棉田準備工作問題

橫頭人工撿拾距離不夠;採棉機在地頭轉彎的距離帶留得過短, 導致採棉機在作業時碾壓棉株, 造成棉花損失過多而影響棉花品質。

4.3 採棉機機械調整問題

一是摘錠清洗液濃度配比不標準或在工作中為摘錠加註清洗液劑量不夠,造成摘錠易纏繞棉花; 二是壓莖板間隙調整問題,間隙過大, 掛枝棉較多, 採淨率不高, 反之間隙調整過小,易磨損摘錠和容易打火,發生危險; 三是摘錠與脫棉盤間隙調整過大, 容易造成摘錠纏繞棉花,調整過小, 脫棉盤、棉刷極易損壞;四是採棉機的作業速度和採摘部件工作轉速的耦合不合理,作業速度過慢;五是採棉機在後期機採時,由於夜間氣溫低, 易出現摘錠清洗液輸送管結冰現象, 影響正常機採工作; 六是長時間工作的採棉機,摘錠和主要工作部件磨損,對採淨率有影響。


機採棉如何通過栽培、脫葉、採收提升品質


5 針對機採棉存在的問題採取的改進措施

5.1 改進和提高各項農藝與管理措施

一是合理品種佈局:選擇適合當地的雙“30”品種種植。

二是嚴格株行距配置:株行距配置66cm±10cm的誤差。

三是合理化調;統一機力化調是確保棉花一致性最強的措施;從而確保株高在 75-85 cm, 節間在5-6cm。

四是嚴格棉花生育進程確定採摘順序。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