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最後一位武狀元,180斤重物就像拿棉花,皇帝看後龍顏大悅

棉花 武狀元蘇乞兒 隋朝 清朝 歷史陳老師 2017-06-18

文 | 陳飛

自從隋朝建立起科舉制來,文人就有了聞名於天下的途徑,可是讀書終非人人可行的事情,譬如說許多勇猛的將軍,不就是斗大的字不識一個嗎?因此,科舉制中還加入了冠以“武”事的特殊門類考試。所以,從此以後的科舉考試除了文狀元之外,武狀元也是受到統治者重用的人才。這樣的制度讓國家的軍事指揮能力一直保持著先進性,讓軍事實力能夠有所進步。中國最後一位武狀元,180斤重物就像拿棉花,皇帝看後龍顏大悅

武狀元張三甲

但是,對於武事的考試終歸爭議不斷。文人能夠痛過文章表達出他治理國家的雄才大略,可是武者只能夠通過筆試來展現他一人敵、十人敵甚至是百人敵的本事。

可是問題來了,那真正萬人敵的軍事指揮能力,可無法通過簡單的比武呈現出來。於是,有些朝代在考究武將上還加入了筆試,以探查出他們的兵法如何。只可惜,當世間階級差距無限擴大的時候,書籍的傳播在貴族階級是十分迅速的,可是寒門子弟想要得到教育,只能寄託於運氣了。中國最後一位武狀元,180斤重物就像拿棉花,皇帝看後龍顏大悅

古人單手舉鼎

因此,在這之後即便有諸多武藝超群者,卻受困於兵法知識的侷限性,最終無法像文官一樣登堂入室,反倒只能作為小兵一步步積累軍功。當然,凡事皆有例外,當你厲害到能夠吸引住皇帝的眼球之時,你的文化水平多差也就不重要了。清朝末期最後一位武狀元的故事就是這樣的:

據史料記載,在光緒帝以武科“所習原弓、刀、石及馬、步射,皆與兵事無涉,施之今日,亦無所用,”下詔“永遠停止。”的規矩之前的最後一次武將考試上,一位名叫張三甲的壯士讓在場的人是瞠目結舌。中國最後一位武狀元,180斤重物就像拿棉花,皇帝看後龍顏大悅

《武狀元蘇乞兒》的電影圖像

張三甲舞動一百八十斤重的大刀,翻飛於考場上,刀舞風生,寒光奪目,一會兒蛟龍潛水,人刀伏地,如驚濤滾動;一會兒鯤鵬展翅,凌空於半空,似有直上雲霄之勢。要知道,一百八十斤的重物讓張三甲拿著像拿棉花一樣輕盈,這要是上了戰場,這樣的大刀砍在敵人的腦袋上,只怕敵人多長几個腦袋都不夠砍得。

光緒皇帝馬上就看呆了,心想我身居高位,見識一直不同於尋常人,但是也沒見過這樣的陣勢啊!中國最後一位武狀元,180斤重物就像拿棉花,皇帝看後龍顏大悅

其實,張三甲從下便練習刀法了,以前他就手提大刀在馬背上飛速疾馳,對著根深葉茂的留上一通亂砍。馬匹馱不動張三甲和大刀,連回家的力氣都沒有了,張三甲也不生氣,乾脆的揹著大刀自己走了三裡地回到家中,面不改色心不跳,真是異人啊!

他的老師國昌就額首贊曰:"吾弟子盈門,唯三甲為罕見也"。

最終,龍顏大悅的光緒帝便親點張三甲為武狀元,並且皇帝親自披紅戴花並恩准在京師誇官三日。一時驚動朝野,在京官員無不前來慶賀,天下武舉紛紛造訪以期提攜,三甲下榻的小店裡整天車水馬龍。這麼一位大人物衣錦還鄉之後,那家鄉人可是與有榮焉的啊!昔日對他張三甲不聞不問,甚至言語不屑的官員、學子這時候都快馬加鞭地趕來祝賀,趨炎附勢的模樣,真是“難以言表”啊!中國最後一位武狀元,180斤重物就像拿棉花,皇帝看後龍顏大悅

狀元牌匾

只可惜啊,縱然張三甲天生神力,卻扛不住這個將要走到末日的國家重擔,最終因為操勞過度導致他無疾而終。這位壯志未酬的天之驕子雖然未能創下顯赫業績,但他在賽場上叱煞風雲的形象永遠不會泯滅,他永遠都是家鄉的驕傲。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