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知識」緬甸若開問題何處去'

""「世界知識」緬甸若開問題何處去

自2017年8月以來,進入孟加拉國的羅興亞人(筆者使用這一名稱不帶任何政治色彩和傾向,只是為了行文方便)遣返問題不僅沒有得到及時解決,相反愈演愈烈。目前的態勢是,緬甸政府強調其在2018年1月就做好了接收逃孟羅興亞人的迴歸工作,批評孟加拉國政府不配合;孟加拉國政府則批評緬甸政府不作為;而以美國為首的一些西方國家則不斷給緬甸施加壓力,給緬甸政府和軍隊扣上“侵犯人權”和“種族滅絕”的帽子。聯合國和東盟對羅興亞人的關注程度也不斷上升,聯合國祕書長緬甸問題特使深度介入了羅興亞人問題,今年的東盟首腦會議和東盟外長會議都較長時間討論了羅興亞人問題,並寫入了公報。

今年7月初,孟加拉國總理哈西娜訪華,中孟發佈的聯合聲明第十九條指出,“雙方認為妥善解決若開邦問題,有助於維護本地區和平穩定。雙方認為,解決該問題的關鍵在於使自緬甸若開邦進入孟加拉國的避亂民眾早日安全、有尊嚴地返回緬甸。中方支持孟緬雙方通過協商早日實現避亂民眾返緬。中方願繼續舉行中緬孟三方會晤、提供對話平臺以推動早日實現避亂民眾遣返。中方願協助為自緬入孟避亂民眾返緬創造安全和有利條件。”聯合聲明的用詞極為嚴謹,可見中方考慮到了緬孟兩國的舒適度。但是這份聲明發布後,緬孟兩國的媒體、官員以及學者的解讀各不一樣。

今年7月28〜29日,孟加拉國南北大學和聯合國難民署在達卡舉行了題為“孟加拉國的羅興亞人危機:挑戰與終極解決”的國際學術研討會,筆者的兩位同事參加了這次會議,他們為我提供了一些新的信息。從會議的內容來看,31個小組議題大部分與羅興亞人身份認定、歷史文化的獨特性等有關,大都試圖證明羅興亞人是世居緬甸若開邦的一個民族/族群。而從現場的氣氛來看,會議試圖向外界展示從緬甸若開邦來的羅興亞人給孟加拉國帶來了巨大負擔與困難。孟加拉國藉此博取國際社會的同情與援助,為羅興亞人大規模遣返緬甸造勢。美國駐孟加拉國大使出席了會議,他在致辭中回顧了美國對羅興亞人的關切與援助,並聲稱美國將繼續對此事提供力所能及的幫助,而且追究緬甸軍方的“屠殺”責任。

綜合各方面的信息,羅興亞人的遣返之所以陷入僵局,主要是孟加拉國、緬甸以及避亂民眾(羅興亞人)的訴求有根本的分歧。孟加拉國要求70萬避亂民眾必須無條件全部遣返,孟加拉國總理政治顧問表示,羅興亞人問題已經困擾了孟加拉國的發展40多年,要爭取一勞永逸地解決。而緬甸政府的立場也很清晰,避亂民眾可以接收,但要進行身份甄別,剔除混在其中的非法移民。滯留在孟加拉國的羅興亞人則不僅要求遣返後安全有保障,而且要求獲得公民身份和自由流動的權利,但緬甸政府不同意後兩個條件。之所以出現三方訴求南轅北轍的局面,緬甸、孟加拉國固然有問題,但那些自以為佔據了“道德高地”的某些西方國家和國際組織等也有不可推卸的責任。

"「世界知識」緬甸若開問題何處去

自2017年8月以來,進入孟加拉國的羅興亞人(筆者使用這一名稱不帶任何政治色彩和傾向,只是為了行文方便)遣返問題不僅沒有得到及時解決,相反愈演愈烈。目前的態勢是,緬甸政府強調其在2018年1月就做好了接收逃孟羅興亞人的迴歸工作,批評孟加拉國政府不配合;孟加拉國政府則批評緬甸政府不作為;而以美國為首的一些西方國家則不斷給緬甸施加壓力,給緬甸政府和軍隊扣上“侵犯人權”和“種族滅絕”的帽子。聯合國和東盟對羅興亞人的關注程度也不斷上升,聯合國祕書長緬甸問題特使深度介入了羅興亞人問題,今年的東盟首腦會議和東盟外長會議都較長時間討論了羅興亞人問題,並寫入了公報。

今年7月初,孟加拉國總理哈西娜訪華,中孟發佈的聯合聲明第十九條指出,“雙方認為妥善解決若開邦問題,有助於維護本地區和平穩定。雙方認為,解決該問題的關鍵在於使自緬甸若開邦進入孟加拉國的避亂民眾早日安全、有尊嚴地返回緬甸。中方支持孟緬雙方通過協商早日實現避亂民眾返緬。中方願繼續舉行中緬孟三方會晤、提供對話平臺以推動早日實現避亂民眾遣返。中方願協助為自緬入孟避亂民眾返緬創造安全和有利條件。”聯合聲明的用詞極為嚴謹,可見中方考慮到了緬孟兩國的舒適度。但是這份聲明發布後,緬孟兩國的媒體、官員以及學者的解讀各不一樣。

今年7月28〜29日,孟加拉國南北大學和聯合國難民署在達卡舉行了題為“孟加拉國的羅興亞人危機:挑戰與終極解決”的國際學術研討會,筆者的兩位同事參加了這次會議,他們為我提供了一些新的信息。從會議的內容來看,31個小組議題大部分與羅興亞人身份認定、歷史文化的獨特性等有關,大都試圖證明羅興亞人是世居緬甸若開邦的一個民族/族群。而從現場的氣氛來看,會議試圖向外界展示從緬甸若開邦來的羅興亞人給孟加拉國帶來了巨大負擔與困難。孟加拉國藉此博取國際社會的同情與援助,為羅興亞人大規模遣返緬甸造勢。美國駐孟加拉國大使出席了會議,他在致辭中回顧了美國對羅興亞人的關切與援助,並聲稱美國將繼續對此事提供力所能及的幫助,而且追究緬甸軍方的“屠殺”責任。

綜合各方面的信息,羅興亞人的遣返之所以陷入僵局,主要是孟加拉國、緬甸以及避亂民眾(羅興亞人)的訴求有根本的分歧。孟加拉國要求70萬避亂民眾必須無條件全部遣返,孟加拉國總理政治顧問表示,羅興亞人問題已經困擾了孟加拉國的發展40多年,要爭取一勞永逸地解決。而緬甸政府的立場也很清晰,避亂民眾可以接收,但要進行身份甄別,剔除混在其中的非法移民。滯留在孟加拉國的羅興亞人則不僅要求遣返後安全有保障,而且要求獲得公民身份和自由流動的權利,但緬甸政府不同意後兩個條件。之所以出現三方訴求南轅北轍的局面,緬甸、孟加拉國固然有問題,但那些自以為佔據了“道德高地”的某些西方國家和國際組織等也有不可推卸的責任。

「世界知識」緬甸若開問題何處去

首先,緬甸應當承認並接受目前在孟加拉國境內的多數避亂民眾在緬甸獨立前就在緬境內居住生活的客觀現實,這部分群體有權享受與其他緬甸國民相同的權利,包括入籍。由於歷史的原因,這部分人不可能都能提供長居緬甸的證明材料,所以身份核查時需要實事求是。其次,孟加拉國也不合適堅持無條件全部遣返,70萬(還有學者稱100萬)避亂民眾中,確有一部分的歸屬有疑問。第三,某些國際組織所作所為的負面作用不能低估。2017年8月羅興亞人大量逃入孟加拉國後,一些西方國家和NGO組織為羅興亞難民提供了鉅額援助,這確實有利於改善羅興亞人的處境。但是這些援助也加劇了90%以上緬甸人的疑慮和反感,因為這些西方國家和NGO只注重宣傳羅興亞人的悲慘遭遇,而忽視了若開族、印度教徒、基督教徒等若開邦本地世居民族在這個問題中承受的痛苦和不安。此外,一些西方國家對“種族清洗”“反人道”等概念的濫用,也引起了緬甸國內大多數民眾的反感,尤其是促使緬軍方以更加強硬的姿態應對若開邦危機。

2020年底緬甸將舉行2010年以來的第三次大選,在大選前的一年半內,逃孟羅興亞人遣返問題的敏感度將一直維持在高位,並可能成為各個政黨乃至緬軍和激進宗教力量在選戰中操弄的一個重大議題。如果一些西方國家和國際組織繼續在此問題上做手腳、拉偏架,只會激化矛盾,從而導致逃孟避亂民眾的遣返遙遙無期,並對地區安全與穩定構成更大的危害。

- The End -

"「世界知識」緬甸若開問題何處去

自2017年8月以來,進入孟加拉國的羅興亞人(筆者使用這一名稱不帶任何政治色彩和傾向,只是為了行文方便)遣返問題不僅沒有得到及時解決,相反愈演愈烈。目前的態勢是,緬甸政府強調其在2018年1月就做好了接收逃孟羅興亞人的迴歸工作,批評孟加拉國政府不配合;孟加拉國政府則批評緬甸政府不作為;而以美國為首的一些西方國家則不斷給緬甸施加壓力,給緬甸政府和軍隊扣上“侵犯人權”和“種族滅絕”的帽子。聯合國和東盟對羅興亞人的關注程度也不斷上升,聯合國祕書長緬甸問題特使深度介入了羅興亞人問題,今年的東盟首腦會議和東盟外長會議都較長時間討論了羅興亞人問題,並寫入了公報。

今年7月初,孟加拉國總理哈西娜訪華,中孟發佈的聯合聲明第十九條指出,“雙方認為妥善解決若開邦問題,有助於維護本地區和平穩定。雙方認為,解決該問題的關鍵在於使自緬甸若開邦進入孟加拉國的避亂民眾早日安全、有尊嚴地返回緬甸。中方支持孟緬雙方通過協商早日實現避亂民眾返緬。中方願繼續舉行中緬孟三方會晤、提供對話平臺以推動早日實現避亂民眾遣返。中方願協助為自緬入孟避亂民眾返緬創造安全和有利條件。”聯合聲明的用詞極為嚴謹,可見中方考慮到了緬孟兩國的舒適度。但是這份聲明發布後,緬孟兩國的媒體、官員以及學者的解讀各不一樣。

今年7月28〜29日,孟加拉國南北大學和聯合國難民署在達卡舉行了題為“孟加拉國的羅興亞人危機:挑戰與終極解決”的國際學術研討會,筆者的兩位同事參加了這次會議,他們為我提供了一些新的信息。從會議的內容來看,31個小組議題大部分與羅興亞人身份認定、歷史文化的獨特性等有關,大都試圖證明羅興亞人是世居緬甸若開邦的一個民族/族群。而從現場的氣氛來看,會議試圖向外界展示從緬甸若開邦來的羅興亞人給孟加拉國帶來了巨大負擔與困難。孟加拉國藉此博取國際社會的同情與援助,為羅興亞人大規模遣返緬甸造勢。美國駐孟加拉國大使出席了會議,他在致辭中回顧了美國對羅興亞人的關切與援助,並聲稱美國將繼續對此事提供力所能及的幫助,而且追究緬甸軍方的“屠殺”責任。

綜合各方面的信息,羅興亞人的遣返之所以陷入僵局,主要是孟加拉國、緬甸以及避亂民眾(羅興亞人)的訴求有根本的分歧。孟加拉國要求70萬避亂民眾必須無條件全部遣返,孟加拉國總理政治顧問表示,羅興亞人問題已經困擾了孟加拉國的發展40多年,要爭取一勞永逸地解決。而緬甸政府的立場也很清晰,避亂民眾可以接收,但要進行身份甄別,剔除混在其中的非法移民。滯留在孟加拉國的羅興亞人則不僅要求遣返後安全有保障,而且要求獲得公民身份和自由流動的權利,但緬甸政府不同意後兩個條件。之所以出現三方訴求南轅北轍的局面,緬甸、孟加拉國固然有問題,但那些自以為佔據了“道德高地”的某些西方國家和國際組織等也有不可推卸的責任。

「世界知識」緬甸若開問題何處去

首先,緬甸應當承認並接受目前在孟加拉國境內的多數避亂民眾在緬甸獨立前就在緬境內居住生活的客觀現實,這部分群體有權享受與其他緬甸國民相同的權利,包括入籍。由於歷史的原因,這部分人不可能都能提供長居緬甸的證明材料,所以身份核查時需要實事求是。其次,孟加拉國也不合適堅持無條件全部遣返,70萬(還有學者稱100萬)避亂民眾中,確有一部分的歸屬有疑問。第三,某些國際組織所作所為的負面作用不能低估。2017年8月羅興亞人大量逃入孟加拉國後,一些西方國家和NGO組織為羅興亞難民提供了鉅額援助,這確實有利於改善羅興亞人的處境。但是這些援助也加劇了90%以上緬甸人的疑慮和反感,因為這些西方國家和NGO只注重宣傳羅興亞人的悲慘遭遇,而忽視了若開族、印度教徒、基督教徒等若開邦本地世居民族在這個問題中承受的痛苦和不安。此外,一些西方國家對“種族清洗”“反人道”等概念的濫用,也引起了緬甸國內大多數民眾的反感,尤其是促使緬軍方以更加強硬的姿態應對若開邦危機。

2020年底緬甸將舉行2010年以來的第三次大選,在大選前的一年半內,逃孟羅興亞人遣返問題的敏感度將一直維持在高位,並可能成為各個政黨乃至緬軍和激進宗教力量在選戰中操弄的一個重大議題。如果一些西方國家和國際組織繼續在此問題上做手腳、拉偏架,只會激化矛盾,從而導致逃孟避亂民眾的遣返遙遙無期,並對地區安全與穩定構成更大的危害。

- The End -

「世界知識」緬甸若開問題何處去

ANBOUND

關注“安邦智庫(abzx1993)” 一起用智慧推動社會進步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