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報告)伊利沒有天花板

4月26日,伊利股份(600887.SH)發佈一季報,營業總收入231.3億元,淨利潤22.8億元。在“五強千億”目標的倒數第二年,成功實現開門紅。

一季度,公司的毛利率為39.9%,同比提升1.1個百分點。綜合市佔率達25.6%,競爭優勢進一步強化。在新一輪迴購激勵的帶動下,未來幾年公司業績有望繼續穩健增長。

整體來看,無論是營收、淨利潤規模,還是銷售利潤率、淨資產收益率,抑或市佔率、品牌滲透率,伊利的核心指標均全面領先行業,成為當之無愧的乳業之王。

在未來相當長的時間裡,伊利仍將繼續坐享行業增長和集中度提升的雙重紅利,乳業巨頭的上空沒有天花板。

1.一季度開門紅,積極推進海外佈局

2019年一季度,乳業巨頭伊利股份喜迎開門紅,實現營業總收入231.3億元,淨利潤22.8億元。按此業績增長情況,2019年全年營收破900億元已然沒有難度,距離“五強千億”的大目標(進入全球乳業五強,營收突破1000億元)更進一步。

分產品看,液體乳營收189.59億元,佔比82.15%,奶粉及奶製品營收25.52億元,佔比11.06%,冷飲產品營收15億元,佔比6.5%。後兩者份額較2018年略微提升。分渠道看,經銷營收221.78億元,佔比96.38%,直營營收8.33億元,佔比3.62%。相較2018年,直營份額略微提升。

一季度,公司實現毛利率39.9%,同比提升1.1個百分點,主要原因有兩點:一方面,春節期間原奶供應偏緊,公司降低促銷力度;另一方面,公司產品結構升級,高端產品金典、安慕希收入佔比提升,同時,公司推出多款高毛利新品,如妙芝奶酪、金典娟姍奶,安慕希果肉、伊然等。根據尼爾森數據,公司一季度綜合市佔率達25.6%,其中,常溫奶市佔率38.8%,同比提升3%

業務層面,公司穩步推進國際化佈局,全資子公司收購新西蘭 Westland 100%股權。Westland是新西蘭僅次於恆天然的第二大乳業合作社,有350個奶農股東,佔新西蘭約4%的原奶供應量,每年生產超過12萬噸的乳製品,其中超過90%的產品出口至全球40多個國家。

一方面,公司積極進行奶源的全球化佈局,此前在新西蘭興建的一期和二期工廠已先後投產,此番收購將進一步鞏固其在新西蘭當地的奶源掌控力。另一方面,公司此前已積極佈局東南亞市場,此番收購可藉助Westland的全球影響力進一步拓展海外業務,提升公司整體品牌影響力。

2.核心指標全面領先行業,乳業之王何以煉成

伊利是公認的大白馬,也是公認的乳製品龍頭。下面我先來通過一些直觀的數據讓大家感受下這一市場共識。

近七年來,伊利的各項主要數據全面領先行業。

首先看營收規模,2011年-2018年間,伊利的營收規模從374億元增長至795.53億元,與行業第二名的差距拉開了100億元以上

(報告)伊利沒有天花板

其次看淨利潤規模,截至2018年,伊利為64.4億元,蒙牛為30.43億元,蒙牛只相當於伊利的5成不到。

(報告)伊利沒有天花板

再次看銷售利潤率、毛利率。2012-2018年,伊利和蒙牛都處於穩健提升的趨勢,但伊利均高於蒙牛。近五年來,伊利的毛利率始終維持在8%左右,蒙牛則只能維持在5%左右。

(報告)伊利沒有天花板

最後看淨資產收益率。股神巴菲特說過,如果只挑一個指標來選公司,他會選ROE。在這個更綜合的反應賺錢能力的指標方面,2012-2018年,伊利的ROE維持在23%左右,蒙牛尚不及伊利的一半。

(報告)伊利沒有天花板

毫無疑問,伊利是當之無愧的乳業之王。而差異化戰略、深度分銷模式以及全產業鏈耕耘則是造就乳業之王的主要原因。再次看銷售利潤率、毛利率。

2012-2018年,伊利和蒙牛都處於穩健提升的趨勢,但伊利均高於蒙牛。近五年來,伊利的毛利率始終維持在8%左右,蒙牛則只能維持在5%左右。最後看淨資產收益率。股神巴菲特說過,如果只挑一個指標來選公司,他會選ROE。在這個更綜合的反應賺錢能力的指標方面,

2012-2018年,伊利的ROE維持在23%左右,蒙牛尚不及伊利的一半。毫無疑問,伊利是當之無愧的乳業之王。而差異化戰略、深度分銷模式以及全產業鏈耕耘則是造就乳業之王的主要原因。20世紀末期,常溫奶尚未普及,伊利的主營業務是冷飲和奶粉,主要集中在內蒙古自治區內。2000年左右,伊利選擇了常溫液態奶戰略,一舉突破了運輸半徑,快速實現了全國化佈局,逐漸與仍以低溫奶為主的光明和三元拉開了差距。最終位列乳業榜首。其常溫奶市場份額從2012年的25.3%一路增長至2018年的36.7%。

(報告)伊利沒有天花板

數據來源:公開資料整理

2005年,伊利提出“織網計劃”。生產端全國化佈局,銷售端精耕細作。

生產端包括產能和奶源。

產能方面,伊利穩步推進從北向中再向南佈局,從東向西佈局,完成了“縱貫南北,輻射東西”的全國戰略佈局。奶源方面,伊利開啟了自建牧場、合作牧場、大型牧場園區以及奶聯社奶源供給模式,同樣實現了東北、內蒙、西北、華北、華中南、華東六大奶源帶的全國化佈局。

銷售端包括品牌營銷和渠道建設。

品牌方面,伊利率先切入體育營銷,從北京,到倫敦,到巴西奧運會,伊利連續12年為中國奧運軍團提供營養乳製品,且2010年伊利成為上海世博會獨一乳製品贊助商,奧運、世博營銷,為伊利的品牌戰略發展打下了堅實的基礎。渠道方面,伊利採取依託經銷商的深度分銷模式,在與社會分銷商合作的模式下,將分銷商輻射半徑縮小至地、縣範圍逐步建立了覆蓋全國的銷售網絡。由於深度分銷模式前期投入大、推廣慢,但公司能掌控終端市場,一旦形成規模,則下沉更容易,費用投放也能更具針對性。截至2018年底,伊利直控村級網點已經達到了近60.8萬家,精耕細作的渠道成為了行業對手難以逾越的護城河。根據凱度指數,2018年伊利品牌整體家庭的滲透率達到90.9%,覆蓋家庭數量上升4.1%達到1.60億個。具體來看,伊利常溫液態乳品滲透率已從75.74%提升至82.30%。

(報告)伊利沒有天花板

數據來源:公開資料整理

更加值得關注的是,和蒙牛只關注市場不同,伊利深耕產業鏈,在奶源建設、工藝流程研發上投入更多,這讓伊利更具耐力,這也是伊利在競爭長跑中勝出的根本原因。

3.坐享兩重紅利,伊利的上空看不到天花板

伊利不僅擁有強大的過去,同樣擁有充滿可能的未來。可以預見的是,伊利至少仍將坐享兩重紅利。

首先,我國乳製品消費仍將持續增長。

根據彭博數據,2018年,中國大陸液態奶人均消費量為14.33kg/人,不僅遠低於歐美,與亞太發達地區相比亦有明顯差距,僅為中國香港的63%,日本的70%,韓國的74%。

細分來看,根據尼爾森數據,我國一線和二線城市人均乳製品消費量分別為31千克和23千克,已經達到較高水平。三四線城市和農村人均消費量僅為16千克和7千克,隨著消費習慣養成、收入水平和消費頻次提升,這部分市場還有大量增長空間。

根據彭博數據,2018年中國大陸乳製品行業(不含嬰幼兒奶粉)收入3991億元,過去5年複合增長5.33%,預計未來5年仍將以5%的複合增速繼續增長。

其次,行業集中度將持續提升。

數據顯示,未來5年,乳製品CR2(行業前兩名所佔市場份額)有望從2018年的46%提升至65%以上。分品類來看,預計常溫奶CR2有望從2018的65.2%提升至75%左右,低溫奶受冷鏈限制明顯,CR2有望從2018年的45.8%提升至55%左右。

在消費品行業,品牌延展度和產品能否持續取得超額收益是用來衡量發展空間的兩個重要維度。伊利作為頭部企業,將是最大的受益者。

一方面,消費者對於飲品,品牌忠誠度比較高。有品牌優勢的企業能夠進行產品線擴張,通過不同的包裝、規格來滿足不同需求。2016年伊利旗下的安慕希取代莫斯利安,成為常溫酸奶銷售規模第一(百億級)的品牌,就是一個例子。

另一方面,圈住了消費者後,產品提價的空間也大大增長。你看2007年至今,伊利旗下金典這樣的高端白奶依然保持在5元左右,但其推出的JoyDay等酸奶產品,價格已經輕鬆突破10元。

可以說,品牌越知名,營銷手段的轉化率就越高;養殖、研發、生產、流通、消費、服務等橫跨一二三產業的供應鏈運作越能和諧發展,從而進一步刺激公司未來的增長和利潤。對於二線公司或新進入者來說,消費者的偏好不容易改變,重新建立品牌和分銷渠道可能要花費數十年的時間。

可以確定的是,雖然伊利已經足夠龐大。作為行業優質龍頭,伊利正通過公司前期形成的品牌渠道產品優勢持續實現份額收割。同時,在未來相當長的時間裡,這個乳製品巨頭的上空,仍然看不到增長的天花板

作者:白髮林奇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