麟劍《人類源流史》南亞古代民族∶孟加拉人與波羅王朝

麟劍《人類源流史》南亞古代民族∶孟加拉人與波羅王朝

孟加拉人與波羅王朝

一、孟加拉人

孟加拉人,南亞民族之一。約13870萬人。主要分佈在孟加拉國,其餘分佈在印度的西孟加拉邦、奧里薩邦和比哈爾邦等地,小部分分佈在緬甸、尼泊爾等地。使用孟加拉語,屬印歐語系印度語族。有以梵文天城體字母為基礎的文字。孟加拉國的孟加拉人信奉伊斯蘭教;其他多信印度教,主要敬奉迦利女神、地神、蛇神、村神、家神等。

印度學者認為,孟加拉地區的最早居民是亞澳人。爾後有使用藏緬語族的蒙古人種從毗鄰亞洲的南亞次大陸東北部進來,再後又有與達羅毗荼人混血的雅利安人遷入。這幾部分人經過長期融合,逐漸形成今天的孟加拉人。

孟加拉族是古代從中亞和南俄草原地區遷入的雅利安人與當地土著民族融合的後裔,基本上屬於歐羅巴人種印度地中海類型,東北部受蒙古人種、西南部受達羅毗荼人種影響較深。孟加拉語屬於印歐語系印度語族東部語支。與印地語一樣,是梵語的派生語。原採用梵文字母,11世紀以後,創制出梵文的一種變體字母。孟加拉人主要從事農業,種植黃麻、水稻、豆類、玉米、油籽、甘蔗、菸草和水果。南部居民多從事漁業。現以原料為基礎的工業和輕工業發展較快。8世紀時伊斯蘭教已傳人孟加拉地區。12世紀以後,由於穆斯林統治者的提倡,伊斯蘭教得到廣泛傳播,並逐漸取代了佛教,成為孟加拉人的傳統信仰。孟加拉人中約83%的居民信奉遜尼派的哈乃斐教法學派,少數人信奉艾哈邁迪耶派和什葉派的伊斯瑪儀派。在命名、割禮、婚姻和葬禮等方面都遵循伊斯蘭教的規定。

信仰印度教的孟加拉人有種姓制度,分婆羅門、維迪耶、迦耶斯特和首陀羅4個種姓。婆羅門種姓的社會地位最高,維迪耶種姓次之。迦耶斯特種姓有文化,往往身居高位,出了許多社會活動家和宗教領袖,甚至有許多迦耶斯特人戴上了只有婆羅門才能佩戴的聖線。首陀羅是社會地位最低的種姓,包括工人、農民、手工藝人、傭人等。信仰伊斯蘭教的孟加拉人仍有種姓殘餘影響,其中專門從事農業和漁業生產的蓋瓦德人佔孟加拉人的絕大多數。生活在城市裡孟加拉族愛穿無領寬袖長衫,披布單或綢單。婦女穿紗麗,盤髮辮,插鮮花,戴首飾。伊斯蘭教徒死後行土葬,印度教徒死後行火葬。

印度古代梵語史詩《摩訶婆羅多》梵語文獻往世書都曾提名文加或孟加三角洲王。公元前4世紀成為印度孔雀王朝的領土,佛教開始傳入孟加拉。公元4世紀,孟加拉成為笈多王朝的領土。

9世紀已有統一的封建國家。12世紀末成為德里蘇丹國領土。

13世紀受外來影響改信伊斯蘭教,1338年建立了孟加拉蘇丹國,定都於達卡。16世紀時,該地區已經發展成次大陸上人口最稠密、經濟最發達、文化昌盛的地區。

1576年孟加拉蘇丹國被莫臥兒帝國吞併,1757年起遭受英國殖民統治,為英屬印度的一個省。

二、波羅王朝(帕拉王朝)

波羅王朝(孟加拉語意思是“保護”,750~1199、Pāla Dynasty),8世紀~12世紀時統治印度東北部(今孟加拉國和印度比哈爾邦大部)的一個重要王朝。

波羅王朝以今孟加拉為中心,在戒日王的帝國崩潰後北印群雄並起的形 勢中迅速崛起。據說該王朝的第一位君主瞿波羅一世是由渴望結束孟加拉地區的混戰局面的當地居民推舉出來的。在8~9世紀,該王朝是北印最強大的政治勢力,領土遠遠超出了孟加拉。

波羅王朝的頭兩位國王瞿波羅一世和達摩波羅向西發展,廢黜了奄奄一息的後笈多王朝的最後一個君主,吞併了曾是多個強大帝國的起源地的摩揭陀。波羅王朝在北方的主要對手是拉其普特人建立的各王國,為了爭奪優勢地位,他們與佔據摩臘婆和拉賈斯坦的瞿折羅-補羅帝訶羅人(拉其普特人中最強大的一支)連年作戰。波羅王朝與瞿折羅-補羅帝訶羅人圍繞重要城市曲女城展開一系列爭奪。在南方德干地區的羅溼陀羅拘陀人強大的時期,波羅王朝也曾與向北擴張的羅溼陀羅拘陀發生過戰爭。結果發展成一種以曲女城為中心的三方混戰。達摩波羅在位時,波羅王朝曾利用補羅帝訶羅人被羅溼陀羅拘陀打敗、而羅溼陀羅拘陀又發生內亂的機會攻佔曲女城,短暫建立了霸權。但不久又因為補羅帝訶羅人的復興而退出了對曲女城的爭奪,將注意力轉向東部的阿薩姆和奧里薩。由於受到居住於今中央邦東部的新興勢力迦羅珠利人(可能是拉其普特人)的攻擊,波羅王朝在9世紀中期開始逐漸衰落,一度只剩下比哈爾邦南部的一小塊領地。摩醯波羅一世收復了孟加拉的部分失地,但他努力的成果很快又被來自南印的侵略者朱羅王朝所終止。波羅王朝在12世紀時被他們原來的封臣西那王朝(勝軍王朝)趕出了孟加拉,其殘餘力量在比哈爾邦南部又苟延殘喘了幾年,直到被來自中亞的穆斯林征服者(主要是突厥人)推翻。

波羅王朝在其領土內推行一種封建制度,即王室將土地贈給受封者,同時受封者獲得對該片土地的稅收、行政和司法權。但這種封地現象只是表面上與西歐的封建制度類似。波羅王朝的封地對象幾乎只限於宗教集團,表現為將大量土地捐贈給寺院(如提婆波羅國王曾贈給著名的那爛陀寺5個村莊);世俗官僚獲得封地的現象非常少見。

波羅王朝以其對佛教的支持和庇護而聞名;該王朝是最後一個信奉佛教的印度王室。歷代波羅國王都是虔誠的佛教徒,他們長期出資建設北印著名的佛教綜合大學那爛陀寺和超戒寺。其中以研究密宗為主的超戒寺是波羅王朝國王達摩波羅主持修建的,據說規模比笈多王朝時修建的那爛陀寺還大。這兩座宏偉的佛教研究機構都在12~13世紀的穆斯林入侵時期被徹底毀滅。波羅王朝的佛教主要是大乘佛教,尤其是密宗。

波羅王朝統治時期是印度東部文化形成和發展的重要階段之一。這個時期形成了孟加拉語和孟加拉語民族。波羅諸王尊崇佛教密宗,大力弘揚佛教文化,使印度佛教得以在孟加拉地區偏安五百餘年。著名佛教學府那爛陀寺和超戒寺等一直受到國家的保護和贊助。與佛教文化有關的雕刻、繪畫和建築藝術的發展也得到鼓勵和重視。迪曼和維塔帕拉等人成為雕刻、繪畫和青銅鑄造的一代宗師。然而帕拉王朝的藝術品傳世極少,只在中國西藏曆史學家的著作中有所記述。在帕拉王朝統治時期,中印佛教文化交往也得到一定發展。孟加拉高僧阿底峽於1038年應邀赴西藏傳播佛教文化,為西藏佛教文化的發展作出了重要貢獻。波羅王朝注意發展農業,興修很多大型水利灌溉工程。

【更多精彩文章,請關注微信公眾號“世界民族與文明歷史”】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