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拜張廷玉、馮銓、李建泰、范文程、紀曉嵐等儒學大家所修《明史》所賜,東林黨一直以來被當做明末最大的進步力量。電影《大明劫》中雖未直接描寫東林黨,但一層層的刻畫卻仍不敢將東林慕虛名的本色刻畫出來。

"

拜張廷玉、馮銓、李建泰、范文程、紀曉嵐等儒學大家所修《明史》所賜,東林黨一直以來被當做明末最大的進步力量。電影《大明劫》中雖未直接描寫東林黨,但一層層的刻畫卻仍不敢將東林慕虛名的本色刻畫出來。

《大明劫》所迴避的歷史真相,試看東林眾人如何作死大明王朝

1.電影《大明劫》劇照(圖片來源於網絡)

當然,隨著新史學觀興起,更多的歷史愛好者不在沉溺於東林說什麼,而剛著重於看東林做了什麼,從而更加客觀地看待東林黨的歷史作用。

源起

萬曆二十二年,吏部文選司郎中顧憲成因在推薦閣臣會議中故意觸怒明神宗,被削去官籍,革職回家。回到家的顧憲成並未放棄其政治理想,在常州知府、無錫知縣的資助和支持下,顧憲成於無錫開東林書院,宣揚他的政治理想。

"

拜張廷玉、馮銓、李建泰、范文程、紀曉嵐等儒學大家所修《明史》所賜,東林黨一直以來被當做明末最大的進步力量。電影《大明劫》中雖未直接描寫東林黨,但一層層的刻畫卻仍不敢將東林慕虛名的本色刻畫出來。

《大明劫》所迴避的歷史真相,試看東林眾人如何作死大明王朝

1.電影《大明劫》劇照(圖片來源於網絡)

當然,隨著新史學觀興起,更多的歷史愛好者不在沉溺於東林說什麼,而剛著重於看東林做了什麼,從而更加客觀地看待東林黨的歷史作用。

源起

萬曆二十二年,吏部文選司郎中顧憲成因在推薦閣臣會議中故意觸怒明神宗,被削去官籍,革職回家。回到家的顧憲成並未放棄其政治理想,在常州知府、無錫知縣的資助和支持下,顧憲成於無錫開東林書院,宣揚他的政治理想。

《大明劫》所迴避的歷史真相,試看東林眾人如何作死大明王朝

位於浙江省無錫市的東林書院(圖片來源於網絡)

最初東林的政治理想十分吸引人,一副風聲雨聲讀書聲聲聲入耳,家事國事天下事事事關心的對聯,雖一字未寫救國救民,但那種打抱不平的傳統讀書人形象卻於日漸消沉的明帝國形成了鮮明的對比。

實事求是的講,明朝晚期明帝國各類矛盾確實十分尖銳。一方面自萬曆十五年神宗皇帝閉關起,至萬曆二十二年,因皇帝消極對抗文官集團,故意擱置大量官員的任命,阻擋了官員升遷的腳步,因此文官集團並不喜歡這位皇帝;另一方面,礙於萬曆三大徵和西北救災的巨大支出,朝廷重啟了東南地區的各類商稅和工礦稅,因此帝國中央與東南經濟基層的矛盾亦十分突出。

其三則是中央權力之爭,明初在勞模朱元璋的奮力打擊下,武勳階層基本消解,直至土木堡之變後,武勳階級被一網打盡,除個別人外,剩餘的皇親貴胄淪落為混吃等死的高級寵物,政治上已失去了左右朝政的話語權。

明宣宗後,宦官集團開始成為新興的權力階層,並與文官階層針鋒相對,雙方勢力此消彼長,近兩百年鬥智鬥勇之下,文官集團最終在徐階、張居正時期勢力到達頂峰。

萬曆後期,神宗開始有計劃的重用宦官,打壓文官階層。最終因“立太子”事件,皇帝與文官矛盾激化,文官集團中的激進派被掃出朝廷,前文所述顧憲成即是其中之一。

自此,可以看出,與其將顧憲成開書院的所為解釋為救國救民,不如將其看做是政治鬥爭失敗者妄圖重新爭權的一次嘗試。

"

拜張廷玉、馮銓、李建泰、范文程、紀曉嵐等儒學大家所修《明史》所賜,東林黨一直以來被當做明末最大的進步力量。電影《大明劫》中雖未直接描寫東林黨,但一層層的刻畫卻仍不敢將東林慕虛名的本色刻畫出來。

《大明劫》所迴避的歷史真相,試看東林眾人如何作死大明王朝

1.電影《大明劫》劇照(圖片來源於網絡)

當然,隨著新史學觀興起,更多的歷史愛好者不在沉溺於東林說什麼,而剛著重於看東林做了什麼,從而更加客觀地看待東林黨的歷史作用。

源起

萬曆二十二年,吏部文選司郎中顧憲成因在推薦閣臣會議中故意觸怒明神宗,被削去官籍,革職回家。回到家的顧憲成並未放棄其政治理想,在常州知府、無錫知縣的資助和支持下,顧憲成於無錫開東林書院,宣揚他的政治理想。

《大明劫》所迴避的歷史真相,試看東林眾人如何作死大明王朝

位於浙江省無錫市的東林書院(圖片來源於網絡)

最初東林的政治理想十分吸引人,一副風聲雨聲讀書聲聲聲入耳,家事國事天下事事事關心的對聯,雖一字未寫救國救民,但那種打抱不平的傳統讀書人形象卻於日漸消沉的明帝國形成了鮮明的對比。

實事求是的講,明朝晚期明帝國各類矛盾確實十分尖銳。一方面自萬曆十五年神宗皇帝閉關起,至萬曆二十二年,因皇帝消極對抗文官集團,故意擱置大量官員的任命,阻擋了官員升遷的腳步,因此文官集團並不喜歡這位皇帝;另一方面,礙於萬曆三大徵和西北救災的巨大支出,朝廷重啟了東南地區的各類商稅和工礦稅,因此帝國中央與東南經濟基層的矛盾亦十分突出。

其三則是中央權力之爭,明初在勞模朱元璋的奮力打擊下,武勳階層基本消解,直至土木堡之變後,武勳階級被一網打盡,除個別人外,剩餘的皇親貴胄淪落為混吃等死的高級寵物,政治上已失去了左右朝政的話語權。

明宣宗後,宦官集團開始成為新興的權力階層,並與文官階層針鋒相對,雙方勢力此消彼長,近兩百年鬥智鬥勇之下,文官集團最終在徐階、張居正時期勢力到達頂峰。

萬曆後期,神宗開始有計劃的重用宦官,打壓文官階層。最終因“立太子”事件,皇帝與文官矛盾激化,文官集團中的激進派被掃出朝廷,前文所述顧憲成即是其中之一。

自此,可以看出,與其將顧憲成開書院的所為解釋為救國救民,不如將其看做是政治鬥爭失敗者妄圖重新爭權的一次嘗試。

《大明劫》所迴避的歷史真相,試看東林眾人如何作死大明王朝

東林黨創始人——顧憲成畫像(圖片來源於網絡)

發展

其後的幾十年,東林書院以其宣揚的士大夫傳統價值觀吸引了一大批知識分子追隨,這裡面雖不乏楊鏈、左光斗之類的鋼鐵硬漢,但更多的其實是類似於李三才之類的政治投機者。

知識分子當中永遠不缺的就是政治投機者。對其而言,理想只是宣傳的手段,與“阿彌陀佛”、“哈利路亞”並沒有實際區別;權力才是現實,無論實現抱負還是演繹人生,終極權力都是必不可少的條件。

首輔的寶座並不屬於東林黨,因此東林黨在逐漸形成勢力後,奪權自然是其最現實的選擇。

躍躍欲試的東林黨在近30年的等待之中,終於等來了三個絕佳的奪權機會

萬曆二十一年正月,神宗下詔將長子朱常洛和另外兩個兒子朱常洵、朱常浩同時封王,刻意模糊皇位繼承人,“爭國本”事件至此爆發;

萬曆四十三年五月,流民張差持木棍進入太子朱常洛所住的慈慶宮,打傷皇宮守衛,梃擊案爆發;

萬曆四十八年七月,新繼位的光宗皇帝朱常洛,在服用鴻臚寺丞李可灼貢獻的兩顆紅丸後突然駕崩,紅丸案爆發。

東林黨並不喜歡朱常洛,他們支持朱常洛的動機十分的簡單和直接。既然神宗皇帝不喜歡朱常洛,東林黨支持朱常洛就是“不畏強權”;既然朱常洛是皇長子,是法理上的帝國繼承人,東林黨支持朱常洛就是“大義名分”。

"

拜張廷玉、馮銓、李建泰、范文程、紀曉嵐等儒學大家所修《明史》所賜,東林黨一直以來被當做明末最大的進步力量。電影《大明劫》中雖未直接描寫東林黨,但一層層的刻畫卻仍不敢將東林慕虛名的本色刻畫出來。

《大明劫》所迴避的歷史真相,試看東林眾人如何作死大明王朝

1.電影《大明劫》劇照(圖片來源於網絡)

當然,隨著新史學觀興起,更多的歷史愛好者不在沉溺於東林說什麼,而剛著重於看東林做了什麼,從而更加客觀地看待東林黨的歷史作用。

源起

萬曆二十二年,吏部文選司郎中顧憲成因在推薦閣臣會議中故意觸怒明神宗,被削去官籍,革職回家。回到家的顧憲成並未放棄其政治理想,在常州知府、無錫知縣的資助和支持下,顧憲成於無錫開東林書院,宣揚他的政治理想。

《大明劫》所迴避的歷史真相,試看東林眾人如何作死大明王朝

位於浙江省無錫市的東林書院(圖片來源於網絡)

最初東林的政治理想十分吸引人,一副風聲雨聲讀書聲聲聲入耳,家事國事天下事事事關心的對聯,雖一字未寫救國救民,但那種打抱不平的傳統讀書人形象卻於日漸消沉的明帝國形成了鮮明的對比。

實事求是的講,明朝晚期明帝國各類矛盾確實十分尖銳。一方面自萬曆十五年神宗皇帝閉關起,至萬曆二十二年,因皇帝消極對抗文官集團,故意擱置大量官員的任命,阻擋了官員升遷的腳步,因此文官集團並不喜歡這位皇帝;另一方面,礙於萬曆三大徵和西北救災的巨大支出,朝廷重啟了東南地區的各類商稅和工礦稅,因此帝國中央與東南經濟基層的矛盾亦十分突出。

其三則是中央權力之爭,明初在勞模朱元璋的奮力打擊下,武勳階層基本消解,直至土木堡之變後,武勳階級被一網打盡,除個別人外,剩餘的皇親貴胄淪落為混吃等死的高級寵物,政治上已失去了左右朝政的話語權。

明宣宗後,宦官集團開始成為新興的權力階層,並與文官階層針鋒相對,雙方勢力此消彼長,近兩百年鬥智鬥勇之下,文官集團最終在徐階、張居正時期勢力到達頂峰。

萬曆後期,神宗開始有計劃的重用宦官,打壓文官階層。最終因“立太子”事件,皇帝與文官矛盾激化,文官集團中的激進派被掃出朝廷,前文所述顧憲成即是其中之一。

自此,可以看出,與其將顧憲成開書院的所為解釋為救國救民,不如將其看做是政治鬥爭失敗者妄圖重新爭權的一次嘗試。

《大明劫》所迴避的歷史真相,試看東林眾人如何作死大明王朝

東林黨創始人——顧憲成畫像(圖片來源於網絡)

發展

其後的幾十年,東林書院以其宣揚的士大夫傳統價值觀吸引了一大批知識分子追隨,這裡面雖不乏楊鏈、左光斗之類的鋼鐵硬漢,但更多的其實是類似於李三才之類的政治投機者。

知識分子當中永遠不缺的就是政治投機者。對其而言,理想只是宣傳的手段,與“阿彌陀佛”、“哈利路亞”並沒有實際區別;權力才是現實,無論實現抱負還是演繹人生,終極權力都是必不可少的條件。

首輔的寶座並不屬於東林黨,因此東林黨在逐漸形成勢力後,奪權自然是其最現實的選擇。

躍躍欲試的東林黨在近30年的等待之中,終於等來了三個絕佳的奪權機會

萬曆二十一年正月,神宗下詔將長子朱常洛和另外兩個兒子朱常洵、朱常浩同時封王,刻意模糊皇位繼承人,“爭國本”事件至此爆發;

萬曆四十三年五月,流民張差持木棍進入太子朱常洛所住的慈慶宮,打傷皇宮守衛,梃擊案爆發;

萬曆四十八年七月,新繼位的光宗皇帝朱常洛,在服用鴻臚寺丞李可灼貢獻的兩顆紅丸後突然駕崩,紅丸案爆發。

東林黨並不喜歡朱常洛,他們支持朱常洛的動機十分的簡單和直接。既然神宗皇帝不喜歡朱常洛,東林黨支持朱常洛就是“不畏強權”;既然朱常洛是皇長子,是法理上的帝國繼承人,東林黨支持朱常洛就是“大義名分”。

《大明劫》所迴避的歷史真相,試看東林眾人如何作死大明王朝

東林黨最終迫使萬曆皇帝選定朱常洛為帝國接班人(圖片來源於網絡)

不畏強權加上大義名分所起的化學作用是十分明顯的。三大案爆發前,所謂東林黨只是類似於日本侵華前的陸軍少壯派,有名而無實權,而三大案爆發後,東林黨人開始頻頻進入帝國中央,掌握實權。隨著葉向高出任首輔,趙南星掌握主持京察的左都御史大權,東林黨終於實現其一家獨大,唯我獨尊的最高理想。

滅亡

有句話說得好,欲讓其滅亡,必先讓其膨脹,東林黨在成長過程中的先天不足終於在掌權後徹底暴露。一般而言,中國上千年來一直流行的是首惡必究、脅從不問的政治鬥爭策略,比如明武宗誅劉瑾,也僅僅是除去一虎,剩下的七虎除與劉瑾勢不兩立的張永外,羅祥、魏彬也留得性命和官職。

東林黨則不同,其執行的鬥爭策略是終極的肉體消滅。因此,在掌權派失去權力後,東林黨人不依不饒的政治追殺,終於打破了齊、楚、浙、宣、昆等地方黨派的隔閡,幫助其完成了整合,自此這些黨派以閹黨的名義重新走上了政治鬥爭的擂臺。

天啟六年,明熹宗在宦官、九千歲魏忠賢的影響下,下詔拆毀東林書院,進而東林黨人遭到猛烈打擊,東林黨人最終將一手好牌打的稀爛。同年九月,魏忠賢命顧秉謙等人編修《三朝要典》,將東林黨列為反面典型,從思想上對東林進行了斬草除根的總清算。

"

拜張廷玉、馮銓、李建泰、范文程、紀曉嵐等儒學大家所修《明史》所賜,東林黨一直以來被當做明末最大的進步力量。電影《大明劫》中雖未直接描寫東林黨,但一層層的刻畫卻仍不敢將東林慕虛名的本色刻畫出來。

《大明劫》所迴避的歷史真相,試看東林眾人如何作死大明王朝

1.電影《大明劫》劇照(圖片來源於網絡)

當然,隨著新史學觀興起,更多的歷史愛好者不在沉溺於東林說什麼,而剛著重於看東林做了什麼,從而更加客觀地看待東林黨的歷史作用。

源起

萬曆二十二年,吏部文選司郎中顧憲成因在推薦閣臣會議中故意觸怒明神宗,被削去官籍,革職回家。回到家的顧憲成並未放棄其政治理想,在常州知府、無錫知縣的資助和支持下,顧憲成於無錫開東林書院,宣揚他的政治理想。

《大明劫》所迴避的歷史真相,試看東林眾人如何作死大明王朝

位於浙江省無錫市的東林書院(圖片來源於網絡)

最初東林的政治理想十分吸引人,一副風聲雨聲讀書聲聲聲入耳,家事國事天下事事事關心的對聯,雖一字未寫救國救民,但那種打抱不平的傳統讀書人形象卻於日漸消沉的明帝國形成了鮮明的對比。

實事求是的講,明朝晚期明帝國各類矛盾確實十分尖銳。一方面自萬曆十五年神宗皇帝閉關起,至萬曆二十二年,因皇帝消極對抗文官集團,故意擱置大量官員的任命,阻擋了官員升遷的腳步,因此文官集團並不喜歡這位皇帝;另一方面,礙於萬曆三大徵和西北救災的巨大支出,朝廷重啟了東南地區的各類商稅和工礦稅,因此帝國中央與東南經濟基層的矛盾亦十分突出。

其三則是中央權力之爭,明初在勞模朱元璋的奮力打擊下,武勳階層基本消解,直至土木堡之變後,武勳階級被一網打盡,除個別人外,剩餘的皇親貴胄淪落為混吃等死的高級寵物,政治上已失去了左右朝政的話語權。

明宣宗後,宦官集團開始成為新興的權力階層,並與文官階層針鋒相對,雙方勢力此消彼長,近兩百年鬥智鬥勇之下,文官集團最終在徐階、張居正時期勢力到達頂峰。

萬曆後期,神宗開始有計劃的重用宦官,打壓文官階層。最終因“立太子”事件,皇帝與文官矛盾激化,文官集團中的激進派被掃出朝廷,前文所述顧憲成即是其中之一。

自此,可以看出,與其將顧憲成開書院的所為解釋為救國救民,不如將其看做是政治鬥爭失敗者妄圖重新爭權的一次嘗試。

《大明劫》所迴避的歷史真相,試看東林眾人如何作死大明王朝

東林黨創始人——顧憲成畫像(圖片來源於網絡)

發展

其後的幾十年,東林書院以其宣揚的士大夫傳統價值觀吸引了一大批知識分子追隨,這裡面雖不乏楊鏈、左光斗之類的鋼鐵硬漢,但更多的其實是類似於李三才之類的政治投機者。

知識分子當中永遠不缺的就是政治投機者。對其而言,理想只是宣傳的手段,與“阿彌陀佛”、“哈利路亞”並沒有實際區別;權力才是現實,無論實現抱負還是演繹人生,終極權力都是必不可少的條件。

首輔的寶座並不屬於東林黨,因此東林黨在逐漸形成勢力後,奪權自然是其最現實的選擇。

躍躍欲試的東林黨在近30年的等待之中,終於等來了三個絕佳的奪權機會

萬曆二十一年正月,神宗下詔將長子朱常洛和另外兩個兒子朱常洵、朱常浩同時封王,刻意模糊皇位繼承人,“爭國本”事件至此爆發;

萬曆四十三年五月,流民張差持木棍進入太子朱常洛所住的慈慶宮,打傷皇宮守衛,梃擊案爆發;

萬曆四十八年七月,新繼位的光宗皇帝朱常洛,在服用鴻臚寺丞李可灼貢獻的兩顆紅丸後突然駕崩,紅丸案爆發。

東林黨並不喜歡朱常洛,他們支持朱常洛的動機十分的簡單和直接。既然神宗皇帝不喜歡朱常洛,東林黨支持朱常洛就是“不畏強權”;既然朱常洛是皇長子,是法理上的帝國繼承人,東林黨支持朱常洛就是“大義名分”。

《大明劫》所迴避的歷史真相,試看東林眾人如何作死大明王朝

東林黨最終迫使萬曆皇帝選定朱常洛為帝國接班人(圖片來源於網絡)

不畏強權加上大義名分所起的化學作用是十分明顯的。三大案爆發前,所謂東林黨只是類似於日本侵華前的陸軍少壯派,有名而無實權,而三大案爆發後,東林黨人開始頻頻進入帝國中央,掌握實權。隨著葉向高出任首輔,趙南星掌握主持京察的左都御史大權,東林黨終於實現其一家獨大,唯我獨尊的最高理想。

滅亡

有句話說得好,欲讓其滅亡,必先讓其膨脹,東林黨在成長過程中的先天不足終於在掌權後徹底暴露。一般而言,中國上千年來一直流行的是首惡必究、脅從不問的政治鬥爭策略,比如明武宗誅劉瑾,也僅僅是除去一虎,剩下的七虎除與劉瑾勢不兩立的張永外,羅祥、魏彬也留得性命和官職。

東林黨則不同,其執行的鬥爭策略是終極的肉體消滅。因此,在掌權派失去權力後,東林黨人不依不饒的政治追殺,終於打破了齊、楚、浙、宣、昆等地方黨派的隔閡,幫助其完成了整合,自此這些黨派以閹黨的名義重新走上了政治鬥爭的擂臺。

天啟六年,明熹宗在宦官、九千歲魏忠賢的影響下,下詔拆毀東林書院,進而東林黨人遭到猛烈打擊,東林黨人最終將一手好牌打的稀爛。同年九月,魏忠賢命顧秉謙等人編修《三朝要典》,將東林黨列為反面典型,從思想上對東林進行了斬草除根的總清算。

《大明劫》所迴避的歷史真相,試看東林眾人如何作死大明王朝

電影《繡春刀2》中老戲骨金士傑扮演的魏忠賢(圖片來源於網絡)

一時間,不論是東林的核心成員還是外圍支持者,都在其一手挑起的殘酷鬥爭中品嚐了風聲鶴唳的“甜美”滋味,丟官者有之、丟命者有之、叛變者亦有之。然而奇怪的是,東林倒黴的幾年光景,遼東局勢卻出奇的順利:

天啟三年四月,孫承宗重新寧遠城防禦工事;

天啟三年七月,袁可立設計策反後金女婿劉愛塔,一舉收復金州、旅順、望海堡和紅嘴堡等戰略要地,大部分沿海要地失而復得,遼南數百里土地重新收歸於明朝。

"

拜張廷玉、馮銓、李建泰、范文程、紀曉嵐等儒學大家所修《明史》所賜,東林黨一直以來被當做明末最大的進步力量。電影《大明劫》中雖未直接描寫東林黨,但一層層的刻畫卻仍不敢將東林慕虛名的本色刻畫出來。

《大明劫》所迴避的歷史真相,試看東林眾人如何作死大明王朝

1.電影《大明劫》劇照(圖片來源於網絡)

當然,隨著新史學觀興起,更多的歷史愛好者不在沉溺於東林說什麼,而剛著重於看東林做了什麼,從而更加客觀地看待東林黨的歷史作用。

源起

萬曆二十二年,吏部文選司郎中顧憲成因在推薦閣臣會議中故意觸怒明神宗,被削去官籍,革職回家。回到家的顧憲成並未放棄其政治理想,在常州知府、無錫知縣的資助和支持下,顧憲成於無錫開東林書院,宣揚他的政治理想。

《大明劫》所迴避的歷史真相,試看東林眾人如何作死大明王朝

位於浙江省無錫市的東林書院(圖片來源於網絡)

最初東林的政治理想十分吸引人,一副風聲雨聲讀書聲聲聲入耳,家事國事天下事事事關心的對聯,雖一字未寫救國救民,但那種打抱不平的傳統讀書人形象卻於日漸消沉的明帝國形成了鮮明的對比。

實事求是的講,明朝晚期明帝國各類矛盾確實十分尖銳。一方面自萬曆十五年神宗皇帝閉關起,至萬曆二十二年,因皇帝消極對抗文官集團,故意擱置大量官員的任命,阻擋了官員升遷的腳步,因此文官集團並不喜歡這位皇帝;另一方面,礙於萬曆三大徵和西北救災的巨大支出,朝廷重啟了東南地區的各類商稅和工礦稅,因此帝國中央與東南經濟基層的矛盾亦十分突出。

其三則是中央權力之爭,明初在勞模朱元璋的奮力打擊下,武勳階層基本消解,直至土木堡之變後,武勳階級被一網打盡,除個別人外,剩餘的皇親貴胄淪落為混吃等死的高級寵物,政治上已失去了左右朝政的話語權。

明宣宗後,宦官集團開始成為新興的權力階層,並與文官階層針鋒相對,雙方勢力此消彼長,近兩百年鬥智鬥勇之下,文官集團最終在徐階、張居正時期勢力到達頂峰。

萬曆後期,神宗開始有計劃的重用宦官,打壓文官階層。最終因“立太子”事件,皇帝與文官矛盾激化,文官集團中的激進派被掃出朝廷,前文所述顧憲成即是其中之一。

自此,可以看出,與其將顧憲成開書院的所為解釋為救國救民,不如將其看做是政治鬥爭失敗者妄圖重新爭權的一次嘗試。

《大明劫》所迴避的歷史真相,試看東林眾人如何作死大明王朝

東林黨創始人——顧憲成畫像(圖片來源於網絡)

發展

其後的幾十年,東林書院以其宣揚的士大夫傳統價值觀吸引了一大批知識分子追隨,這裡面雖不乏楊鏈、左光斗之類的鋼鐵硬漢,但更多的其實是類似於李三才之類的政治投機者。

知識分子當中永遠不缺的就是政治投機者。對其而言,理想只是宣傳的手段,與“阿彌陀佛”、“哈利路亞”並沒有實際區別;權力才是現實,無論實現抱負還是演繹人生,終極權力都是必不可少的條件。

首輔的寶座並不屬於東林黨,因此東林黨在逐漸形成勢力後,奪權自然是其最現實的選擇。

躍躍欲試的東林黨在近30年的等待之中,終於等來了三個絕佳的奪權機會

萬曆二十一年正月,神宗下詔將長子朱常洛和另外兩個兒子朱常洵、朱常浩同時封王,刻意模糊皇位繼承人,“爭國本”事件至此爆發;

萬曆四十三年五月,流民張差持木棍進入太子朱常洛所住的慈慶宮,打傷皇宮守衛,梃擊案爆發;

萬曆四十八年七月,新繼位的光宗皇帝朱常洛,在服用鴻臚寺丞李可灼貢獻的兩顆紅丸後突然駕崩,紅丸案爆發。

東林黨並不喜歡朱常洛,他們支持朱常洛的動機十分的簡單和直接。既然神宗皇帝不喜歡朱常洛,東林黨支持朱常洛就是“不畏強權”;既然朱常洛是皇長子,是法理上的帝國繼承人,東林黨支持朱常洛就是“大義名分”。

《大明劫》所迴避的歷史真相,試看東林眾人如何作死大明王朝

東林黨最終迫使萬曆皇帝選定朱常洛為帝國接班人(圖片來源於網絡)

不畏強權加上大義名分所起的化學作用是十分明顯的。三大案爆發前,所謂東林黨只是類似於日本侵華前的陸軍少壯派,有名而無實權,而三大案爆發後,東林黨人開始頻頻進入帝國中央,掌握實權。隨著葉向高出任首輔,趙南星掌握主持京察的左都御史大權,東林黨終於實現其一家獨大,唯我獨尊的最高理想。

滅亡

有句話說得好,欲讓其滅亡,必先讓其膨脹,東林黨在成長過程中的先天不足終於在掌權後徹底暴露。一般而言,中國上千年來一直流行的是首惡必究、脅從不問的政治鬥爭策略,比如明武宗誅劉瑾,也僅僅是除去一虎,剩下的七虎除與劉瑾勢不兩立的張永外,羅祥、魏彬也留得性命和官職。

東林黨則不同,其執行的鬥爭策略是終極的肉體消滅。因此,在掌權派失去權力後,東林黨人不依不饒的政治追殺,終於打破了齊、楚、浙、宣、昆等地方黨派的隔閡,幫助其完成了整合,自此這些黨派以閹黨的名義重新走上了政治鬥爭的擂臺。

天啟六年,明熹宗在宦官、九千歲魏忠賢的影響下,下詔拆毀東林書院,進而東林黨人遭到猛烈打擊,東林黨人最終將一手好牌打的稀爛。同年九月,魏忠賢命顧秉謙等人編修《三朝要典》,將東林黨列為反面典型,從思想上對東林進行了斬草除根的總清算。

《大明劫》所迴避的歷史真相,試看東林眾人如何作死大明王朝

電影《繡春刀2》中老戲骨金士傑扮演的魏忠賢(圖片來源於網絡)

一時間,不論是東林的核心成員還是外圍支持者,都在其一手挑起的殘酷鬥爭中品嚐了風聲鶴唳的“甜美”滋味,丟官者有之、丟命者有之、叛變者亦有之。然而奇怪的是,東林倒黴的幾年光景,遼東局勢卻出奇的順利:

天啟三年四月,孫承宗重新寧遠城防禦工事;

天啟三年七月,袁可立設計策反後金女婿劉愛塔,一舉收復金州、旅順、望海堡和紅嘴堡等戰略要地,大部分沿海要地失而復得,遼南數百里土地重新收歸於明朝。

《大明劫》所迴避的歷史真相,試看東林眾人如何作死大明王朝

.睢縣東關大轉盤西南小花園內袁可立石雕像(圖片來源於網絡)

新生

“忠賢恪謹忠貞,可計大事,宜委任”——朱由校遺言

天啟七年,明熹宗朱由校病逝,死前向儲君朱由檢遺言:“忠賢恪謹忠貞,可計大事,宜委任。”崇禎皇帝確實遵從了皇兄的臨終遺言,朱由校身死三個月後,朱由檢一紙調令,將魏忠賢委任為中都鳳陽祖陵司香,後又命錦衣衛將魏忠賢緝拿回京,行至中途,魏忠賢自縊而死。崇禎二年,崇禎皇帝下令為遭到迫害的東林黨人恢復名譽,並下詔修復東林書院。東林黨殘存的火種,在崇禎皇帝巨大的鼓風機面前,終於再次燃起了熊熊大火。

二次上臺的東林黨,相比於之前更加的偏執與瘋狂。在政治正確的光環保護下,東林黨不僅在政治上一步步的進行著對所謂閹黨的政治追殺,在政策上也撕下了曾經的偽善面具,公開為其代理的大地主、大商人站臺唱曲。

"

拜張廷玉、馮銓、李建泰、范文程、紀曉嵐等儒學大家所修《明史》所賜,東林黨一直以來被當做明末最大的進步力量。電影《大明劫》中雖未直接描寫東林黨,但一層層的刻畫卻仍不敢將東林慕虛名的本色刻畫出來。

《大明劫》所迴避的歷史真相,試看東林眾人如何作死大明王朝

1.電影《大明劫》劇照(圖片來源於網絡)

當然,隨著新史學觀興起,更多的歷史愛好者不在沉溺於東林說什麼,而剛著重於看東林做了什麼,從而更加客觀地看待東林黨的歷史作用。

源起

萬曆二十二年,吏部文選司郎中顧憲成因在推薦閣臣會議中故意觸怒明神宗,被削去官籍,革職回家。回到家的顧憲成並未放棄其政治理想,在常州知府、無錫知縣的資助和支持下,顧憲成於無錫開東林書院,宣揚他的政治理想。

《大明劫》所迴避的歷史真相,試看東林眾人如何作死大明王朝

位於浙江省無錫市的東林書院(圖片來源於網絡)

最初東林的政治理想十分吸引人,一副風聲雨聲讀書聲聲聲入耳,家事國事天下事事事關心的對聯,雖一字未寫救國救民,但那種打抱不平的傳統讀書人形象卻於日漸消沉的明帝國形成了鮮明的對比。

實事求是的講,明朝晚期明帝國各類矛盾確實十分尖銳。一方面自萬曆十五年神宗皇帝閉關起,至萬曆二十二年,因皇帝消極對抗文官集團,故意擱置大量官員的任命,阻擋了官員升遷的腳步,因此文官集團並不喜歡這位皇帝;另一方面,礙於萬曆三大徵和西北救災的巨大支出,朝廷重啟了東南地區的各類商稅和工礦稅,因此帝國中央與東南經濟基層的矛盾亦十分突出。

其三則是中央權力之爭,明初在勞模朱元璋的奮力打擊下,武勳階層基本消解,直至土木堡之變後,武勳階級被一網打盡,除個別人外,剩餘的皇親貴胄淪落為混吃等死的高級寵物,政治上已失去了左右朝政的話語權。

明宣宗後,宦官集團開始成為新興的權力階層,並與文官階層針鋒相對,雙方勢力此消彼長,近兩百年鬥智鬥勇之下,文官集團最終在徐階、張居正時期勢力到達頂峰。

萬曆後期,神宗開始有計劃的重用宦官,打壓文官階層。最終因“立太子”事件,皇帝與文官矛盾激化,文官集團中的激進派被掃出朝廷,前文所述顧憲成即是其中之一。

自此,可以看出,與其將顧憲成開書院的所為解釋為救國救民,不如將其看做是政治鬥爭失敗者妄圖重新爭權的一次嘗試。

《大明劫》所迴避的歷史真相,試看東林眾人如何作死大明王朝

東林黨創始人——顧憲成畫像(圖片來源於網絡)

發展

其後的幾十年,東林書院以其宣揚的士大夫傳統價值觀吸引了一大批知識分子追隨,這裡面雖不乏楊鏈、左光斗之類的鋼鐵硬漢,但更多的其實是類似於李三才之類的政治投機者。

知識分子當中永遠不缺的就是政治投機者。對其而言,理想只是宣傳的手段,與“阿彌陀佛”、“哈利路亞”並沒有實際區別;權力才是現實,無論實現抱負還是演繹人生,終極權力都是必不可少的條件。

首輔的寶座並不屬於東林黨,因此東林黨在逐漸形成勢力後,奪權自然是其最現實的選擇。

躍躍欲試的東林黨在近30年的等待之中,終於等來了三個絕佳的奪權機會

萬曆二十一年正月,神宗下詔將長子朱常洛和另外兩個兒子朱常洵、朱常浩同時封王,刻意模糊皇位繼承人,“爭國本”事件至此爆發;

萬曆四十三年五月,流民張差持木棍進入太子朱常洛所住的慈慶宮,打傷皇宮守衛,梃擊案爆發;

萬曆四十八年七月,新繼位的光宗皇帝朱常洛,在服用鴻臚寺丞李可灼貢獻的兩顆紅丸後突然駕崩,紅丸案爆發。

東林黨並不喜歡朱常洛,他們支持朱常洛的動機十分的簡單和直接。既然神宗皇帝不喜歡朱常洛,東林黨支持朱常洛就是“不畏強權”;既然朱常洛是皇長子,是法理上的帝國繼承人,東林黨支持朱常洛就是“大義名分”。

《大明劫》所迴避的歷史真相,試看東林眾人如何作死大明王朝

東林黨最終迫使萬曆皇帝選定朱常洛為帝國接班人(圖片來源於網絡)

不畏強權加上大義名分所起的化學作用是十分明顯的。三大案爆發前,所謂東林黨只是類似於日本侵華前的陸軍少壯派,有名而無實權,而三大案爆發後,東林黨人開始頻頻進入帝國中央,掌握實權。隨著葉向高出任首輔,趙南星掌握主持京察的左都御史大權,東林黨終於實現其一家獨大,唯我獨尊的最高理想。

滅亡

有句話說得好,欲讓其滅亡,必先讓其膨脹,東林黨在成長過程中的先天不足終於在掌權後徹底暴露。一般而言,中國上千年來一直流行的是首惡必究、脅從不問的政治鬥爭策略,比如明武宗誅劉瑾,也僅僅是除去一虎,剩下的七虎除與劉瑾勢不兩立的張永外,羅祥、魏彬也留得性命和官職。

東林黨則不同,其執行的鬥爭策略是終極的肉體消滅。因此,在掌權派失去權力後,東林黨人不依不饒的政治追殺,終於打破了齊、楚、浙、宣、昆等地方黨派的隔閡,幫助其完成了整合,自此這些黨派以閹黨的名義重新走上了政治鬥爭的擂臺。

天啟六年,明熹宗在宦官、九千歲魏忠賢的影響下,下詔拆毀東林書院,進而東林黨人遭到猛烈打擊,東林黨人最終將一手好牌打的稀爛。同年九月,魏忠賢命顧秉謙等人編修《三朝要典》,將東林黨列為反面典型,從思想上對東林進行了斬草除根的總清算。

《大明劫》所迴避的歷史真相,試看東林眾人如何作死大明王朝

電影《繡春刀2》中老戲骨金士傑扮演的魏忠賢(圖片來源於網絡)

一時間,不論是東林的核心成員還是外圍支持者,都在其一手挑起的殘酷鬥爭中品嚐了風聲鶴唳的“甜美”滋味,丟官者有之、丟命者有之、叛變者亦有之。然而奇怪的是,東林倒黴的幾年光景,遼東局勢卻出奇的順利:

天啟三年四月,孫承宗重新寧遠城防禦工事;

天啟三年七月,袁可立設計策反後金女婿劉愛塔,一舉收復金州、旅順、望海堡和紅嘴堡等戰略要地,大部分沿海要地失而復得,遼南數百里土地重新收歸於明朝。

《大明劫》所迴避的歷史真相,試看東林眾人如何作死大明王朝

.睢縣東關大轉盤西南小花園內袁可立石雕像(圖片來源於網絡)

新生

“忠賢恪謹忠貞,可計大事,宜委任”——朱由校遺言

天啟七年,明熹宗朱由校病逝,死前向儲君朱由檢遺言:“忠賢恪謹忠貞,可計大事,宜委任。”崇禎皇帝確實遵從了皇兄的臨終遺言,朱由校身死三個月後,朱由檢一紙調令,將魏忠賢委任為中都鳳陽祖陵司香,後又命錦衣衛將魏忠賢緝拿回京,行至中途,魏忠賢自縊而死。崇禎二年,崇禎皇帝下令為遭到迫害的東林黨人恢復名譽,並下詔修復東林書院。東林黨殘存的火種,在崇禎皇帝巨大的鼓風機面前,終於再次燃起了熊熊大火。

二次上臺的東林黨,相比於之前更加的偏執與瘋狂。在政治正確的光環保護下,東林黨不僅在政治上一步步的進行著對所謂閹黨的政治追殺,在政策上也撕下了曾經的偽善面具,公開為其代理的大地主、大商人站臺唱曲。

《大明劫》所迴避的歷史真相,試看東林眾人如何作死大明王朝

張國榮主演的電影《人間道》截圖,內容與明末陝西景象基本一致(圖片來源於網絡)

崇禎三年,東林黨不顧國家財政捉襟見肘的事實,正式取消工商稅、海稅;

崇禎十年,為彌補工商稅、海稅的虧空,正式對西北貧困線掙扎的農民加征剿餉;

崇禎十二年,為抵禦後金入侵和鎮壓農民起義,對全國農民階層加徵練餉。

三餉加派的總額超過明朝正賦的一倍以上,東林黨人終於在為自己代言的地主富商減免賦稅後,迎來了大明王朝喪鐘的敲鐘人——李自成。

末路

崇禎十一年二月至十一月,兵部尚書楊嗣昌先後招撫劉國能、張獻忠,將李自成打的只剩十八騎逃亡商洛山。於此同時,楊嗣昌全力支持與後金議和,爭取攘外安內的時間,然而在東林黨人黃道周和東林黨支持者盧象昇的支持下,明朝終於錯失瞭解決內有外患的最好時機。

"

拜張廷玉、馮銓、李建泰、范文程、紀曉嵐等儒學大家所修《明史》所賜,東林黨一直以來被當做明末最大的進步力量。電影《大明劫》中雖未直接描寫東林黨,但一層層的刻畫卻仍不敢將東林慕虛名的本色刻畫出來。

《大明劫》所迴避的歷史真相,試看東林眾人如何作死大明王朝

1.電影《大明劫》劇照(圖片來源於網絡)

當然,隨著新史學觀興起,更多的歷史愛好者不在沉溺於東林說什麼,而剛著重於看東林做了什麼,從而更加客觀地看待東林黨的歷史作用。

源起

萬曆二十二年,吏部文選司郎中顧憲成因在推薦閣臣會議中故意觸怒明神宗,被削去官籍,革職回家。回到家的顧憲成並未放棄其政治理想,在常州知府、無錫知縣的資助和支持下,顧憲成於無錫開東林書院,宣揚他的政治理想。

《大明劫》所迴避的歷史真相,試看東林眾人如何作死大明王朝

位於浙江省無錫市的東林書院(圖片來源於網絡)

最初東林的政治理想十分吸引人,一副風聲雨聲讀書聲聲聲入耳,家事國事天下事事事關心的對聯,雖一字未寫救國救民,但那種打抱不平的傳統讀書人形象卻於日漸消沉的明帝國形成了鮮明的對比。

實事求是的講,明朝晚期明帝國各類矛盾確實十分尖銳。一方面自萬曆十五年神宗皇帝閉關起,至萬曆二十二年,因皇帝消極對抗文官集團,故意擱置大量官員的任命,阻擋了官員升遷的腳步,因此文官集團並不喜歡這位皇帝;另一方面,礙於萬曆三大徵和西北救災的巨大支出,朝廷重啟了東南地區的各類商稅和工礦稅,因此帝國中央與東南經濟基層的矛盾亦十分突出。

其三則是中央權力之爭,明初在勞模朱元璋的奮力打擊下,武勳階層基本消解,直至土木堡之變後,武勳階級被一網打盡,除個別人外,剩餘的皇親貴胄淪落為混吃等死的高級寵物,政治上已失去了左右朝政的話語權。

明宣宗後,宦官集團開始成為新興的權力階層,並與文官階層針鋒相對,雙方勢力此消彼長,近兩百年鬥智鬥勇之下,文官集團最終在徐階、張居正時期勢力到達頂峰。

萬曆後期,神宗開始有計劃的重用宦官,打壓文官階層。最終因“立太子”事件,皇帝與文官矛盾激化,文官集團中的激進派被掃出朝廷,前文所述顧憲成即是其中之一。

自此,可以看出,與其將顧憲成開書院的所為解釋為救國救民,不如將其看做是政治鬥爭失敗者妄圖重新爭權的一次嘗試。

《大明劫》所迴避的歷史真相,試看東林眾人如何作死大明王朝

東林黨創始人——顧憲成畫像(圖片來源於網絡)

發展

其後的幾十年,東林書院以其宣揚的士大夫傳統價值觀吸引了一大批知識分子追隨,這裡面雖不乏楊鏈、左光斗之類的鋼鐵硬漢,但更多的其實是類似於李三才之類的政治投機者。

知識分子當中永遠不缺的就是政治投機者。對其而言,理想只是宣傳的手段,與“阿彌陀佛”、“哈利路亞”並沒有實際區別;權力才是現實,無論實現抱負還是演繹人生,終極權力都是必不可少的條件。

首輔的寶座並不屬於東林黨,因此東林黨在逐漸形成勢力後,奪權自然是其最現實的選擇。

躍躍欲試的東林黨在近30年的等待之中,終於等來了三個絕佳的奪權機會

萬曆二十一年正月,神宗下詔將長子朱常洛和另外兩個兒子朱常洵、朱常浩同時封王,刻意模糊皇位繼承人,“爭國本”事件至此爆發;

萬曆四十三年五月,流民張差持木棍進入太子朱常洛所住的慈慶宮,打傷皇宮守衛,梃擊案爆發;

萬曆四十八年七月,新繼位的光宗皇帝朱常洛,在服用鴻臚寺丞李可灼貢獻的兩顆紅丸後突然駕崩,紅丸案爆發。

東林黨並不喜歡朱常洛,他們支持朱常洛的動機十分的簡單和直接。既然神宗皇帝不喜歡朱常洛,東林黨支持朱常洛就是“不畏強權”;既然朱常洛是皇長子,是法理上的帝國繼承人,東林黨支持朱常洛就是“大義名分”。

《大明劫》所迴避的歷史真相,試看東林眾人如何作死大明王朝

東林黨最終迫使萬曆皇帝選定朱常洛為帝國接班人(圖片來源於網絡)

不畏強權加上大義名分所起的化學作用是十分明顯的。三大案爆發前,所謂東林黨只是類似於日本侵華前的陸軍少壯派,有名而無實權,而三大案爆發後,東林黨人開始頻頻進入帝國中央,掌握實權。隨著葉向高出任首輔,趙南星掌握主持京察的左都御史大權,東林黨終於實現其一家獨大,唯我獨尊的最高理想。

滅亡

有句話說得好,欲讓其滅亡,必先讓其膨脹,東林黨在成長過程中的先天不足終於在掌權後徹底暴露。一般而言,中國上千年來一直流行的是首惡必究、脅從不問的政治鬥爭策略,比如明武宗誅劉瑾,也僅僅是除去一虎,剩下的七虎除與劉瑾勢不兩立的張永外,羅祥、魏彬也留得性命和官職。

東林黨則不同,其執行的鬥爭策略是終極的肉體消滅。因此,在掌權派失去權力後,東林黨人不依不饒的政治追殺,終於打破了齊、楚、浙、宣、昆等地方黨派的隔閡,幫助其完成了整合,自此這些黨派以閹黨的名義重新走上了政治鬥爭的擂臺。

天啟六年,明熹宗在宦官、九千歲魏忠賢的影響下,下詔拆毀東林書院,進而東林黨人遭到猛烈打擊,東林黨人最終將一手好牌打的稀爛。同年九月,魏忠賢命顧秉謙等人編修《三朝要典》,將東林黨列為反面典型,從思想上對東林進行了斬草除根的總清算。

《大明劫》所迴避的歷史真相,試看東林眾人如何作死大明王朝

電影《繡春刀2》中老戲骨金士傑扮演的魏忠賢(圖片來源於網絡)

一時間,不論是東林的核心成員還是外圍支持者,都在其一手挑起的殘酷鬥爭中品嚐了風聲鶴唳的“甜美”滋味,丟官者有之、丟命者有之、叛變者亦有之。然而奇怪的是,東林倒黴的幾年光景,遼東局勢卻出奇的順利:

天啟三年四月,孫承宗重新寧遠城防禦工事;

天啟三年七月,袁可立設計策反後金女婿劉愛塔,一舉收復金州、旅順、望海堡和紅嘴堡等戰略要地,大部分沿海要地失而復得,遼南數百里土地重新收歸於明朝。

《大明劫》所迴避的歷史真相,試看東林眾人如何作死大明王朝

.睢縣東關大轉盤西南小花園內袁可立石雕像(圖片來源於網絡)

新生

“忠賢恪謹忠貞,可計大事,宜委任”——朱由校遺言

天啟七年,明熹宗朱由校病逝,死前向儲君朱由檢遺言:“忠賢恪謹忠貞,可計大事,宜委任。”崇禎皇帝確實遵從了皇兄的臨終遺言,朱由校身死三個月後,朱由檢一紙調令,將魏忠賢委任為中都鳳陽祖陵司香,後又命錦衣衛將魏忠賢緝拿回京,行至中途,魏忠賢自縊而死。崇禎二年,崇禎皇帝下令為遭到迫害的東林黨人恢復名譽,並下詔修復東林書院。東林黨殘存的火種,在崇禎皇帝巨大的鼓風機面前,終於再次燃起了熊熊大火。

二次上臺的東林黨,相比於之前更加的偏執與瘋狂。在政治正確的光環保護下,東林黨不僅在政治上一步步的進行著對所謂閹黨的政治追殺,在政策上也撕下了曾經的偽善面具,公開為其代理的大地主、大商人站臺唱曲。

《大明劫》所迴避的歷史真相,試看東林眾人如何作死大明王朝

張國榮主演的電影《人間道》截圖,內容與明末陝西景象基本一致(圖片來源於網絡)

崇禎三年,東林黨不顧國家財政捉襟見肘的事實,正式取消工商稅、海稅;

崇禎十年,為彌補工商稅、海稅的虧空,正式對西北貧困線掙扎的農民加征剿餉;

崇禎十二年,為抵禦後金入侵和鎮壓農民起義,對全國農民階層加徵練餉。

三餉加派的總額超過明朝正賦的一倍以上,東林黨人終於在為自己代言的地主富商減免賦稅後,迎來了大明王朝喪鐘的敲鐘人——李自成。

末路

崇禎十一年二月至十一月,兵部尚書楊嗣昌先後招撫劉國能、張獻忠,將李自成打的只剩十八騎逃亡商洛山。於此同時,楊嗣昌全力支持與後金議和,爭取攘外安內的時間,然而在東林黨人黃道周和東林黨支持者盧象昇的支持下,明朝終於錯失瞭解決內有外患的最好時機。

《大明劫》所迴避的歷史真相,試看東林眾人如何作死大明王朝

反映百姓迎接闖王李自成的插畫(圖片來源於網絡)

崇禎十七年,曾得崇禎帝重用的內閣首輔、東林黨人韓爌,覲見闖王李自成;

清順治二年,曾得崇禎帝重用的內閣首輔、東林黨人成基命之子成克鞏,官至清朝保和殿大學士兼戶部尚書、少傅兼太子太傅。

“忠賢若在,時事必不至此。”

崇禎十七年三月十五日,李自成兵圍北京,太監曹化淳留言:“忠賢若在,時事必不至此。

崇禎十七年三月十九日,崇禎帝吊死景山,遺言“諸臣誤朕,致逆賊直逼京師。朕死,無面目見祖宗於地下,自去冠冕,以發覆面。任賊分裂朕屍,勿傷百姓一人。”

崇禎十七年三月二十一日,李自成屬下將崇禎帝屍體移至東華門示眾,除範景文等11名尚有節氣的東林黨人為帝國自刎外,只有21名東林舊臣跪拜崇禎遺體,剩餘所謂名臣國士,早已寫好反省材料在李自成處排隊謀求新職。

尾聲

"

拜張廷玉、馮銓、李建泰、范文程、紀曉嵐等儒學大家所修《明史》所賜,東林黨一直以來被當做明末最大的進步力量。電影《大明劫》中雖未直接描寫東林黨,但一層層的刻畫卻仍不敢將東林慕虛名的本色刻畫出來。

《大明劫》所迴避的歷史真相,試看東林眾人如何作死大明王朝

1.電影《大明劫》劇照(圖片來源於網絡)

當然,隨著新史學觀興起,更多的歷史愛好者不在沉溺於東林說什麼,而剛著重於看東林做了什麼,從而更加客觀地看待東林黨的歷史作用。

源起

萬曆二十二年,吏部文選司郎中顧憲成因在推薦閣臣會議中故意觸怒明神宗,被削去官籍,革職回家。回到家的顧憲成並未放棄其政治理想,在常州知府、無錫知縣的資助和支持下,顧憲成於無錫開東林書院,宣揚他的政治理想。

《大明劫》所迴避的歷史真相,試看東林眾人如何作死大明王朝

位於浙江省無錫市的東林書院(圖片來源於網絡)

最初東林的政治理想十分吸引人,一副風聲雨聲讀書聲聲聲入耳,家事國事天下事事事關心的對聯,雖一字未寫救國救民,但那種打抱不平的傳統讀書人形象卻於日漸消沉的明帝國形成了鮮明的對比。

實事求是的講,明朝晚期明帝國各類矛盾確實十分尖銳。一方面自萬曆十五年神宗皇帝閉關起,至萬曆二十二年,因皇帝消極對抗文官集團,故意擱置大量官員的任命,阻擋了官員升遷的腳步,因此文官集團並不喜歡這位皇帝;另一方面,礙於萬曆三大徵和西北救災的巨大支出,朝廷重啟了東南地區的各類商稅和工礦稅,因此帝國中央與東南經濟基層的矛盾亦十分突出。

其三則是中央權力之爭,明初在勞模朱元璋的奮力打擊下,武勳階層基本消解,直至土木堡之變後,武勳階級被一網打盡,除個別人外,剩餘的皇親貴胄淪落為混吃等死的高級寵物,政治上已失去了左右朝政的話語權。

明宣宗後,宦官集團開始成為新興的權力階層,並與文官階層針鋒相對,雙方勢力此消彼長,近兩百年鬥智鬥勇之下,文官集團最終在徐階、張居正時期勢力到達頂峰。

萬曆後期,神宗開始有計劃的重用宦官,打壓文官階層。最終因“立太子”事件,皇帝與文官矛盾激化,文官集團中的激進派被掃出朝廷,前文所述顧憲成即是其中之一。

自此,可以看出,與其將顧憲成開書院的所為解釋為救國救民,不如將其看做是政治鬥爭失敗者妄圖重新爭權的一次嘗試。

《大明劫》所迴避的歷史真相,試看東林眾人如何作死大明王朝

東林黨創始人——顧憲成畫像(圖片來源於網絡)

發展

其後的幾十年,東林書院以其宣揚的士大夫傳統價值觀吸引了一大批知識分子追隨,這裡面雖不乏楊鏈、左光斗之類的鋼鐵硬漢,但更多的其實是類似於李三才之類的政治投機者。

知識分子當中永遠不缺的就是政治投機者。對其而言,理想只是宣傳的手段,與“阿彌陀佛”、“哈利路亞”並沒有實際區別;權力才是現實,無論實現抱負還是演繹人生,終極權力都是必不可少的條件。

首輔的寶座並不屬於東林黨,因此東林黨在逐漸形成勢力後,奪權自然是其最現實的選擇。

躍躍欲試的東林黨在近30年的等待之中,終於等來了三個絕佳的奪權機會

萬曆二十一年正月,神宗下詔將長子朱常洛和另外兩個兒子朱常洵、朱常浩同時封王,刻意模糊皇位繼承人,“爭國本”事件至此爆發;

萬曆四十三年五月,流民張差持木棍進入太子朱常洛所住的慈慶宮,打傷皇宮守衛,梃擊案爆發;

萬曆四十八年七月,新繼位的光宗皇帝朱常洛,在服用鴻臚寺丞李可灼貢獻的兩顆紅丸後突然駕崩,紅丸案爆發。

東林黨並不喜歡朱常洛,他們支持朱常洛的動機十分的簡單和直接。既然神宗皇帝不喜歡朱常洛,東林黨支持朱常洛就是“不畏強權”;既然朱常洛是皇長子,是法理上的帝國繼承人,東林黨支持朱常洛就是“大義名分”。

《大明劫》所迴避的歷史真相,試看東林眾人如何作死大明王朝

東林黨最終迫使萬曆皇帝選定朱常洛為帝國接班人(圖片來源於網絡)

不畏強權加上大義名分所起的化學作用是十分明顯的。三大案爆發前,所謂東林黨只是類似於日本侵華前的陸軍少壯派,有名而無實權,而三大案爆發後,東林黨人開始頻頻進入帝國中央,掌握實權。隨著葉向高出任首輔,趙南星掌握主持京察的左都御史大權,東林黨終於實現其一家獨大,唯我獨尊的最高理想。

滅亡

有句話說得好,欲讓其滅亡,必先讓其膨脹,東林黨在成長過程中的先天不足終於在掌權後徹底暴露。一般而言,中國上千年來一直流行的是首惡必究、脅從不問的政治鬥爭策略,比如明武宗誅劉瑾,也僅僅是除去一虎,剩下的七虎除與劉瑾勢不兩立的張永外,羅祥、魏彬也留得性命和官職。

東林黨則不同,其執行的鬥爭策略是終極的肉體消滅。因此,在掌權派失去權力後,東林黨人不依不饒的政治追殺,終於打破了齊、楚、浙、宣、昆等地方黨派的隔閡,幫助其完成了整合,自此這些黨派以閹黨的名義重新走上了政治鬥爭的擂臺。

天啟六年,明熹宗在宦官、九千歲魏忠賢的影響下,下詔拆毀東林書院,進而東林黨人遭到猛烈打擊,東林黨人最終將一手好牌打的稀爛。同年九月,魏忠賢命顧秉謙等人編修《三朝要典》,將東林黨列為反面典型,從思想上對東林進行了斬草除根的總清算。

《大明劫》所迴避的歷史真相,試看東林眾人如何作死大明王朝

電影《繡春刀2》中老戲骨金士傑扮演的魏忠賢(圖片來源於網絡)

一時間,不論是東林的核心成員還是外圍支持者,都在其一手挑起的殘酷鬥爭中品嚐了風聲鶴唳的“甜美”滋味,丟官者有之、丟命者有之、叛變者亦有之。然而奇怪的是,東林倒黴的幾年光景,遼東局勢卻出奇的順利:

天啟三年四月,孫承宗重新寧遠城防禦工事;

天啟三年七月,袁可立設計策反後金女婿劉愛塔,一舉收復金州、旅順、望海堡和紅嘴堡等戰略要地,大部分沿海要地失而復得,遼南數百里土地重新收歸於明朝。

《大明劫》所迴避的歷史真相,試看東林眾人如何作死大明王朝

.睢縣東關大轉盤西南小花園內袁可立石雕像(圖片來源於網絡)

新生

“忠賢恪謹忠貞,可計大事,宜委任”——朱由校遺言

天啟七年,明熹宗朱由校病逝,死前向儲君朱由檢遺言:“忠賢恪謹忠貞,可計大事,宜委任。”崇禎皇帝確實遵從了皇兄的臨終遺言,朱由校身死三個月後,朱由檢一紙調令,將魏忠賢委任為中都鳳陽祖陵司香,後又命錦衣衛將魏忠賢緝拿回京,行至中途,魏忠賢自縊而死。崇禎二年,崇禎皇帝下令為遭到迫害的東林黨人恢復名譽,並下詔修復東林書院。東林黨殘存的火種,在崇禎皇帝巨大的鼓風機面前,終於再次燃起了熊熊大火。

二次上臺的東林黨,相比於之前更加的偏執與瘋狂。在政治正確的光環保護下,東林黨不僅在政治上一步步的進行著對所謂閹黨的政治追殺,在政策上也撕下了曾經的偽善面具,公開為其代理的大地主、大商人站臺唱曲。

《大明劫》所迴避的歷史真相,試看東林眾人如何作死大明王朝

張國榮主演的電影《人間道》截圖,內容與明末陝西景象基本一致(圖片來源於網絡)

崇禎三年,東林黨不顧國家財政捉襟見肘的事實,正式取消工商稅、海稅;

崇禎十年,為彌補工商稅、海稅的虧空,正式對西北貧困線掙扎的農民加征剿餉;

崇禎十二年,為抵禦後金入侵和鎮壓農民起義,對全國農民階層加徵練餉。

三餉加派的總額超過明朝正賦的一倍以上,東林黨人終於在為自己代言的地主富商減免賦稅後,迎來了大明王朝喪鐘的敲鐘人——李自成。

末路

崇禎十一年二月至十一月,兵部尚書楊嗣昌先後招撫劉國能、張獻忠,將李自成打的只剩十八騎逃亡商洛山。於此同時,楊嗣昌全力支持與後金議和,爭取攘外安內的時間,然而在東林黨人黃道周和東林黨支持者盧象昇的支持下,明朝終於錯失瞭解決內有外患的最好時機。

《大明劫》所迴避的歷史真相,試看東林眾人如何作死大明王朝

反映百姓迎接闖王李自成的插畫(圖片來源於網絡)

崇禎十七年,曾得崇禎帝重用的內閣首輔、東林黨人韓爌,覲見闖王李自成;

清順治二年,曾得崇禎帝重用的內閣首輔、東林黨人成基命之子成克鞏,官至清朝保和殿大學士兼戶部尚書、少傅兼太子太傅。

“忠賢若在,時事必不至此。”

崇禎十七年三月十五日,李自成兵圍北京,太監曹化淳留言:“忠賢若在,時事必不至此。

崇禎十七年三月十九日,崇禎帝吊死景山,遺言“諸臣誤朕,致逆賊直逼京師。朕死,無面目見祖宗於地下,自去冠冕,以發覆面。任賊分裂朕屍,勿傷百姓一人。”

崇禎十七年三月二十一日,李自成屬下將崇禎帝屍體移至東華門示眾,除範景文等11名尚有節氣的東林黨人為帝國自刎外,只有21名東林舊臣跪拜崇禎遺體,剩餘所謂名臣國士,早已寫好反省材料在李自成處排隊謀求新職。

尾聲

《大明劫》所迴避的歷史真相,試看東林眾人如何作死大明王朝

清朝前期的鼠尾頭與明朝髮飾的對比(根據網絡圖片加工)

1645年,南明弘光元年五月,南京城下,東林黨最後的領袖、禮部尚書錢謙益在大雨滂沱之中,出城迎接清朝多鐸的大軍。幾天之後,錢謙益稱頭皮發癢,帶著僕人便出門而去。不一會,當錢府家人在見錢謙益時,這位東林領袖已剪了個滿人的鼠尾頭。順便說一句,南京城破前,錢謙益的小妾、“秦淮八豔”之一的柳如是曾勸他一起投水殉國,但錢謙益卻著實有幾分黑色幽默,“水這麼冷,怎麼死呢?”

"

拜張廷玉、馮銓、李建泰、范文程、紀曉嵐等儒學大家所修《明史》所賜,東林黨一直以來被當做明末最大的進步力量。電影《大明劫》中雖未直接描寫東林黨,但一層層的刻畫卻仍不敢將東林慕虛名的本色刻畫出來。

《大明劫》所迴避的歷史真相,試看東林眾人如何作死大明王朝

1.電影《大明劫》劇照(圖片來源於網絡)

當然,隨著新史學觀興起,更多的歷史愛好者不在沉溺於東林說什麼,而剛著重於看東林做了什麼,從而更加客觀地看待東林黨的歷史作用。

源起

萬曆二十二年,吏部文選司郎中顧憲成因在推薦閣臣會議中故意觸怒明神宗,被削去官籍,革職回家。回到家的顧憲成並未放棄其政治理想,在常州知府、無錫知縣的資助和支持下,顧憲成於無錫開東林書院,宣揚他的政治理想。

《大明劫》所迴避的歷史真相,試看東林眾人如何作死大明王朝

位於浙江省無錫市的東林書院(圖片來源於網絡)

最初東林的政治理想十分吸引人,一副風聲雨聲讀書聲聲聲入耳,家事國事天下事事事關心的對聯,雖一字未寫救國救民,但那種打抱不平的傳統讀書人形象卻於日漸消沉的明帝國形成了鮮明的對比。

實事求是的講,明朝晚期明帝國各類矛盾確實十分尖銳。一方面自萬曆十五年神宗皇帝閉關起,至萬曆二十二年,因皇帝消極對抗文官集團,故意擱置大量官員的任命,阻擋了官員升遷的腳步,因此文官集團並不喜歡這位皇帝;另一方面,礙於萬曆三大徵和西北救災的巨大支出,朝廷重啟了東南地區的各類商稅和工礦稅,因此帝國中央與東南經濟基層的矛盾亦十分突出。

其三則是中央權力之爭,明初在勞模朱元璋的奮力打擊下,武勳階層基本消解,直至土木堡之變後,武勳階級被一網打盡,除個別人外,剩餘的皇親貴胄淪落為混吃等死的高級寵物,政治上已失去了左右朝政的話語權。

明宣宗後,宦官集團開始成為新興的權力階層,並與文官階層針鋒相對,雙方勢力此消彼長,近兩百年鬥智鬥勇之下,文官集團最終在徐階、張居正時期勢力到達頂峰。

萬曆後期,神宗開始有計劃的重用宦官,打壓文官階層。最終因“立太子”事件,皇帝與文官矛盾激化,文官集團中的激進派被掃出朝廷,前文所述顧憲成即是其中之一。

自此,可以看出,與其將顧憲成開書院的所為解釋為救國救民,不如將其看做是政治鬥爭失敗者妄圖重新爭權的一次嘗試。

《大明劫》所迴避的歷史真相,試看東林眾人如何作死大明王朝

東林黨創始人——顧憲成畫像(圖片來源於網絡)

發展

其後的幾十年,東林書院以其宣揚的士大夫傳統價值觀吸引了一大批知識分子追隨,這裡面雖不乏楊鏈、左光斗之類的鋼鐵硬漢,但更多的其實是類似於李三才之類的政治投機者。

知識分子當中永遠不缺的就是政治投機者。對其而言,理想只是宣傳的手段,與“阿彌陀佛”、“哈利路亞”並沒有實際區別;權力才是現實,無論實現抱負還是演繹人生,終極權力都是必不可少的條件。

首輔的寶座並不屬於東林黨,因此東林黨在逐漸形成勢力後,奪權自然是其最現實的選擇。

躍躍欲試的東林黨在近30年的等待之中,終於等來了三個絕佳的奪權機會

萬曆二十一年正月,神宗下詔將長子朱常洛和另外兩個兒子朱常洵、朱常浩同時封王,刻意模糊皇位繼承人,“爭國本”事件至此爆發;

萬曆四十三年五月,流民張差持木棍進入太子朱常洛所住的慈慶宮,打傷皇宮守衛,梃擊案爆發;

萬曆四十八年七月,新繼位的光宗皇帝朱常洛,在服用鴻臚寺丞李可灼貢獻的兩顆紅丸後突然駕崩,紅丸案爆發。

東林黨並不喜歡朱常洛,他們支持朱常洛的動機十分的簡單和直接。既然神宗皇帝不喜歡朱常洛,東林黨支持朱常洛就是“不畏強權”;既然朱常洛是皇長子,是法理上的帝國繼承人,東林黨支持朱常洛就是“大義名分”。

《大明劫》所迴避的歷史真相,試看東林眾人如何作死大明王朝

東林黨最終迫使萬曆皇帝選定朱常洛為帝國接班人(圖片來源於網絡)

不畏強權加上大義名分所起的化學作用是十分明顯的。三大案爆發前,所謂東林黨只是類似於日本侵華前的陸軍少壯派,有名而無實權,而三大案爆發後,東林黨人開始頻頻進入帝國中央,掌握實權。隨著葉向高出任首輔,趙南星掌握主持京察的左都御史大權,東林黨終於實現其一家獨大,唯我獨尊的最高理想。

滅亡

有句話說得好,欲讓其滅亡,必先讓其膨脹,東林黨在成長過程中的先天不足終於在掌權後徹底暴露。一般而言,中國上千年來一直流行的是首惡必究、脅從不問的政治鬥爭策略,比如明武宗誅劉瑾,也僅僅是除去一虎,剩下的七虎除與劉瑾勢不兩立的張永外,羅祥、魏彬也留得性命和官職。

東林黨則不同,其執行的鬥爭策略是終極的肉體消滅。因此,在掌權派失去權力後,東林黨人不依不饒的政治追殺,終於打破了齊、楚、浙、宣、昆等地方黨派的隔閡,幫助其完成了整合,自此這些黨派以閹黨的名義重新走上了政治鬥爭的擂臺。

天啟六年,明熹宗在宦官、九千歲魏忠賢的影響下,下詔拆毀東林書院,進而東林黨人遭到猛烈打擊,東林黨人最終將一手好牌打的稀爛。同年九月,魏忠賢命顧秉謙等人編修《三朝要典》,將東林黨列為反面典型,從思想上對東林進行了斬草除根的總清算。

《大明劫》所迴避的歷史真相,試看東林眾人如何作死大明王朝

電影《繡春刀2》中老戲骨金士傑扮演的魏忠賢(圖片來源於網絡)

一時間,不論是東林的核心成員還是外圍支持者,都在其一手挑起的殘酷鬥爭中品嚐了風聲鶴唳的“甜美”滋味,丟官者有之、丟命者有之、叛變者亦有之。然而奇怪的是,東林倒黴的幾年光景,遼東局勢卻出奇的順利:

天啟三年四月,孫承宗重新寧遠城防禦工事;

天啟三年七月,袁可立設計策反後金女婿劉愛塔,一舉收復金州、旅順、望海堡和紅嘴堡等戰略要地,大部分沿海要地失而復得,遼南數百里土地重新收歸於明朝。

《大明劫》所迴避的歷史真相,試看東林眾人如何作死大明王朝

.睢縣東關大轉盤西南小花園內袁可立石雕像(圖片來源於網絡)

新生

“忠賢恪謹忠貞,可計大事,宜委任”——朱由校遺言

天啟七年,明熹宗朱由校病逝,死前向儲君朱由檢遺言:“忠賢恪謹忠貞,可計大事,宜委任。”崇禎皇帝確實遵從了皇兄的臨終遺言,朱由校身死三個月後,朱由檢一紙調令,將魏忠賢委任為中都鳳陽祖陵司香,後又命錦衣衛將魏忠賢緝拿回京,行至中途,魏忠賢自縊而死。崇禎二年,崇禎皇帝下令為遭到迫害的東林黨人恢復名譽,並下詔修復東林書院。東林黨殘存的火種,在崇禎皇帝巨大的鼓風機面前,終於再次燃起了熊熊大火。

二次上臺的東林黨,相比於之前更加的偏執與瘋狂。在政治正確的光環保護下,東林黨不僅在政治上一步步的進行著對所謂閹黨的政治追殺,在政策上也撕下了曾經的偽善面具,公開為其代理的大地主、大商人站臺唱曲。

《大明劫》所迴避的歷史真相,試看東林眾人如何作死大明王朝

張國榮主演的電影《人間道》截圖,內容與明末陝西景象基本一致(圖片來源於網絡)

崇禎三年,東林黨不顧國家財政捉襟見肘的事實,正式取消工商稅、海稅;

崇禎十年,為彌補工商稅、海稅的虧空,正式對西北貧困線掙扎的農民加征剿餉;

崇禎十二年,為抵禦後金入侵和鎮壓農民起義,對全國農民階層加徵練餉。

三餉加派的總額超過明朝正賦的一倍以上,東林黨人終於在為自己代言的地主富商減免賦稅後,迎來了大明王朝喪鐘的敲鐘人——李自成。

末路

崇禎十一年二月至十一月,兵部尚書楊嗣昌先後招撫劉國能、張獻忠,將李自成打的只剩十八騎逃亡商洛山。於此同時,楊嗣昌全力支持與後金議和,爭取攘外安內的時間,然而在東林黨人黃道周和東林黨支持者盧象昇的支持下,明朝終於錯失瞭解決內有外患的最好時機。

《大明劫》所迴避的歷史真相,試看東林眾人如何作死大明王朝

反映百姓迎接闖王李自成的插畫(圖片來源於網絡)

崇禎十七年,曾得崇禎帝重用的內閣首輔、東林黨人韓爌,覲見闖王李自成;

清順治二年,曾得崇禎帝重用的內閣首輔、東林黨人成基命之子成克鞏,官至清朝保和殿大學士兼戶部尚書、少傅兼太子太傅。

“忠賢若在,時事必不至此。”

崇禎十七年三月十五日,李自成兵圍北京,太監曹化淳留言:“忠賢若在,時事必不至此。

崇禎十七年三月十九日,崇禎帝吊死景山,遺言“諸臣誤朕,致逆賊直逼京師。朕死,無面目見祖宗於地下,自去冠冕,以發覆面。任賊分裂朕屍,勿傷百姓一人。”

崇禎十七年三月二十一日,李自成屬下將崇禎帝屍體移至東華門示眾,除範景文等11名尚有節氣的東林黨人為帝國自刎外,只有21名東林舊臣跪拜崇禎遺體,剩餘所謂名臣國士,早已寫好反省材料在李自成處排隊謀求新職。

尾聲

《大明劫》所迴避的歷史真相,試看東林眾人如何作死大明王朝

清朝前期的鼠尾頭與明朝髮飾的對比(根據網絡圖片加工)

1645年,南明弘光元年五月,南京城下,東林黨最後的領袖、禮部尚書錢謙益在大雨滂沱之中,出城迎接清朝多鐸的大軍。幾天之後,錢謙益稱頭皮發癢,帶著僕人便出門而去。不一會,當錢府家人在見錢謙益時,這位東林領袖已剪了個滿人的鼠尾頭。順便說一句,南京城破前,錢謙益的小妾、“秦淮八豔”之一的柳如是曾勸他一起投水殉國,但錢謙益卻著實有幾分黑色幽默,“水這麼冷,怎麼死呢?”

《大明劫》所迴避的歷史真相,試看東林眾人如何作死大明王朝

已留清朝辯發的“東林君子”錢謙益畫像(圖片來源於網絡)

史載“水太冷,不能下”

原創不易,請隨手點贊、關注和讚賞。我是魚淵觀世界,一個致力於發掘歷史溫情的頭條號新人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