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蒙古人的先民

東胡(?~前3世紀末),分佈於今內蒙古赤峰市西拉木倫河與老哈河流域,敗於匈奴冒頓單于,分解為烏桓和鮮卑。

烏桓(前3世紀末~207年),分佈於今內蒙古大興安嶺南部至河北北部,亡於曹操。

鮮卑(前3世紀末~6世紀),最初分佈於大興安嶺北部“嘎仙洞”,即今內蒙古呼倫貝爾市鄂倫春自治旗阿里河鎮西北10公里,後來南遷大漠,割據中原,除一部分融入漢族外,其餘分解為下述各部。

  1. 檀石槐的鮮卑部落聯盟(2世紀中葉~181年),王庭位於彈汗山,今內蒙古烏蘭察布市化德縣附近,檀石槐死後聯盟瓦解。
  2. 慕容氏的前燕帝國(337~370年),首都龍城,今遼寧朝陽市,後遷鄴即今河北臨漳縣西南,亡於氐人的前秦。
  3. 拓拔氏的北魏帝國(386~534年),首都盛樂,今內蒙古呼和浩特市和林格爾縣附近,後遷平城,即今山西省大同市,又遷洛陽,今河南省洛陽市東,分裂為東、西魏。
  4. 北周帝國(556~581年)首都長安,位於今陝西省西安市西北,亡於隋朝。
  5. 除了前燕、北魏、北周外,兩晉南北朝時期,鮮卑各部在中原還建有西燕、後燕、西秦、南涼、南燕、代、東魏、西魏等政權。

柔然(4世紀前期~8世紀末)

  1. 柔然汗國(402~555年),王庭位於今蒙古國北部、鄂爾渾河東側一帶,亡於突厥。
  2. 阿瓦爾汗國(568~805年),王庭位於今匈牙利多瑙河畔,亡於法蘭克王國。

吐谷渾汗國(329~663年)首都伏俟,位於於今青海省共和市、青海湖以西7公里處,亡於吐蕃。

室韋(4世紀後期~9世紀末),主要分佈於大興安嶺北部、黑龍江和嫩江流域,後世繁衍成為蒙古人。

契丹(4世紀後期~14世紀)

  1. 遼帝國(916~1125年),首都臨潢,位於今內蒙古赤峰市巴林左旗南波羅古城遺址,亡於金朝。
  2. 西遼帝國(1131~1218年),首都巴拉沙袞,位於今吉爾吉斯斯坦北部楚河州、楚河上游南岸、托克馬克東約18公里的布拉納廢墟,1211年為乃蠻所滅,1218年亡於蒙古。
  3. 庫特盧克蘇丹國(1222~1304年),首都古瓦失爾,位於今伊朗東南部克爾曼省的克爾曼,亡於伊爾汗國。

大蒙古國及北元時期蒙古人

蒙古部(9世紀後期~1206年),12~13世紀之交,完成了蒙古高原諸部的統一,形成統一的蒙古民族共同體。

大蒙古國(1206~1271年),首都哈剌和林位於今蒙古國前杭愛省鄂爾渾河上游東岸的哈爾和林;1271年12月18日加漢語國號“大元”。

大元帝國(1271~1368年),首都大都,位於今北京市,亡於明朝。

北元—東西蒙古的分立(1368~1635年),重返漠北草原,回到遊牧行國狀態,雖困於內部紛爭不斷,但黃金家族的大汗尚傳承不輟。16世紀末形成漠南蒙古、漠北喀爾喀蒙古和漠西衛拉特蒙古三部分

窩闊臺汗國(13世紀60年代~1309年),統治中心在伊犁河與塔拉斯河流域,亡於察合臺汗國。

察合臺汗國(1225~1348年),首都阿力麻裡,位於今新疆霍城縣水定鎮西北約13公里的古城址,後遷卡爾希即今烏茲別克斯坦南部卡什卡達里亞省卡爾希附近,1348年後分裂為東、西二部。

東察合臺汗國(1348~1680年),先後以阿力麻裡、別失八里即今新疆昌吉回族自治州吉木薩爾縣北破城子、伊力八里即今新疆伊寧市為首都,1514年又定都葉爾羌即今新疆喀什地區莎車縣,亡於準噶爾。

帖木兒帝國(1370~1507年),由西察合臺汗國演化而成,首都撒馬爾罕即今烏茲別克斯坦撒馬爾罕省撒馬爾罕,亡於烏茲別克汗國。

金帳汗國(1240~1502年),首都拔都-薩萊即今俄國阿斯特拉罕州阿斯特拉罕市北面約105公里處,阿赫圖巴河東岸塞利雷諾耶村所在廢墟,後遷別兒哥-薩萊即今俄國伏爾加格勒州伏爾加格勒市附近、伏爾加河正流與北支迴流阿赫圖巴河交匯處的列寧斯克小鎮所在廢墟,14、15世紀以後分裂為下列小汗國,其主支亡於克里米亞汗國。

  1. 弘吉剌-蘇非王國(1360?~1388年),首都烏爾根齊,今土庫曼斯坦北部塔沙烏茲州的庫尼亞-烏爾根齊,亡於帖木兒帝國。
  2. 諾蓋帳(15世紀初~18世紀後期),起先分佈於薩萊-楚克,今哈薩克斯坦西部裡海岸烏拉爾河口、即阿蒂烏拉省阿蒂烏拉附近,17世紀前期退往黑海東北岸,後併入俄國。
  3. 西伯利亞汗國(1400?~1608年),首都秋明,今俄國秋明州秋明附近,後遷伊斯克爾,今俄國秋明州額爾齊斯河東北岸、距託博爾斯克約16公里處,亡於俄國。
  4. 烏茲別克汗國(1428~1510年),先以蘇格納克,今哈薩克斯坦南部克孜勒-奧爾達省、錫爾河北岸託緬-阿雷克村以北6公里的蘇納克-庫爾幹為首都,1501年奪取撒馬爾罕做為新首都。其主支發展為布哈拉汗國,旁支分別建立希瓦汗國和浩罕汗國。
  5. 克里米亞汗國(1430~1783年),首都巴赫奇-薩萊,今烏克蘭南部半島克里米亞自治共和國的巴赫奇-薩萊村,1477年承認土耳其蘇丹為宗主,後亡於俄國。
  6. 喀山汗國(1438~1552年),首都喀山,今俄國韃靼斯坦共和國首都喀山,亡於俄國。
  7. 阿斯特拉罕汗國(1459~1556年),首都阿斯特拉罕,今俄國阿斯特拉罕州,亡於俄國。
  8. 哈薩克汗國(1480~18世紀初),分佈在從七河流域到奇卜察克(欽察)草原的廣大地帶,大體與今哈薩克斯坦共和國相符,17世紀以後分裂為三部分。

伊兒汗國(1258~1355年),首都大不里士,今伊朗西北部東阿塞拜疆省大不里士市,主支亡於金帳汗國,旁支建有下列政權。

  1. 脫合帖木兒汗國(1337~1409年),統治中心在戈爾甘,今伊朗東北部戈萊斯坦省一帶,亡於帖木兒帝國。
  2. 札剌亦兒蘇丹國(1340~1432年),首都巴格達,今伊拉克首都,亡於帖木兒帝國。
  3. 阿魯渾王國(14世紀末~1590年),統治中心起先在古爾即今阿富汗中部古爾省、巴米揚省、瓦爾達克省一帶,後退往信德今巴基斯坦南部沿海信德省,即印度河下游河谷和三角洲,亡於莫臥兒帝國。

清朝時期蒙古人(1593~1911年)

1.漠南蒙古察哈爾部(16世紀初~1675年),名義上的全蒙古大汗駐蹕該部,遊牧於今內蒙古赤峰市西拉木倫河流域。1632~1634年,在清軍追擊下,察哈爾主力潰敗。1636年四月,以察哈爾部為首的漠南蒙古各部歸附清朝。1675年,察哈爾王公反清失敗,清朝乘機斷絕蒙古大汗傳承世系。

2.漠北喀爾喀蒙古(16世紀初~16世紀末),從東方的哈拉哈(即喀爾喀)河起步,逐步擴展至高原中央,遊牧地域與今蒙古國大體相當,後分為三部:

土謝圖汗部(17世紀20年代~1923年),遊牧於今蒙古色楞格、達爾汗烏拉、中央、中戈壁省等地。
車臣汗部(17世紀20年代~1923年),遊牧於今蒙古東方、肯特、蘇赫巴託省等地。
札薩克圖汗部(17世紀20年代~1923年),遊牧於今蒙古扎布汗、戈壁阿爾泰、庫蘇古爾、烏布蘇省等地。1691年5月,喀爾喀三汗投降清朝。1725年,清朝從土謝圖汗部中分出一部分,1766年授予汗號,組成賽因諾顏汗部(1725~1923年),遊牧於今蒙古後杭愛、前杭愛、巴彥洪戈爾、南戈壁省等地。

3.漠西衛拉特蒙古(16世紀後期~1757年),遊牧於從青海向西直達伊犁河與額爾齊斯河流域的廣大地區,建有下列強權:

準噶爾汗國(1635~1757年),汗廷位於伊犁,今新疆伊犁哈薩克自治州霍城縣惠遠城,亡於清朝。
和碩特汗國(1637~1717年),汗廷位於拉薩,今西藏拉薩市,亡於準噶爾。
土爾扈特汗國(1651~1771年),汗廷位於今俄國伏爾加格勒州、伏爾加河西岸卡梅申縣一帶。1771年大部分土爾扈特人迴歸中國,留在伏爾加河畔的卡爾梅克即土爾扈特汗國政權立即被沙皇廢除,當地被納入俄羅斯帝國行政區域中,現為俄卡爾梅克自治共和國。

4.清朝實現對全蒙古的統治(1757~1911年)。

哈薩克三帳(16世紀60年代~19世紀前期)

1.大帳(16世紀60年代~1809年),遊牧於今哈薩克斯坦東南部七河、塔拉斯河、楚河流域,1809年在浩罕汗國侵襲下解體,浩罕汗國滅亡後併入俄國。
2.中帳(16世紀70年代~1822年),遊牧於今哈薩克斯坦中部,北至額爾齊斯河、伊希姆河、託博爾河,南至錫爾河下游北岸,併入俄國。
3.小帳(17世紀上半葉~1824年),遊牧於今哈薩克斯坦西部烏拉爾河與阿克託別,今哈薩克斯坦阿克託別省阿克託別市一帶,併入俄國。

烏茲別克三汗國(1510~1920年)

1.布哈拉汗國(1510~1920年),首都布哈拉,今烏茲別克斯坦南部布哈拉省布哈拉市,1867年淪為沙俄附庸,1920年被蘇維埃政權推翻。
2.希瓦汗國(1512~1920年),首都希瓦,今烏茲別克斯坦花拉子模省、阿姆河下游西岸、距阿姆河約43公里的希瓦舊城。1873年淪為沙俄附庸,1920年被蘇維埃政權推翻。
3.浩罕汗國(1709~1876年),首都浩罕,今烏茲別克斯坦東部費爾干納省、距錫爾河南岸約25公里的浩罕縣,亡於俄國。

沙俄對北方亞細亞的征服和統治(1472~1917年)

從1472年征服彼爾姆即今伏爾加河東岸支流卡馬河上游、俄國彼爾姆州一帶開始,侵略成性的沙皇俄國一刻也沒有停下擴張的步伐,相繼兼併了喀山汗國、阿斯特拉罕汗國、西伯利亞汗國、布里亞特地方(貝加爾湖周圍,今俄國伊爾庫茨克州、布里亞特共和國、赤塔州諸地,17世紀後期被沙俄吞併)、卡爾梅克汗國、諾蓋帳、克里米亞汗國、哈薩克三帳、烏茲別克三汗國等。

莫臥兒帝國(1526~1858)

1.巴布爾建國(1526~1540年),巴布爾是跛子帖木兒的四世孫,1526年進佔德里今印度首都新德里北部, 但巴布爾之子胡馬雍即位10年後遭阿富汗人驅逐失國。

2.蘇爾王國(阿富汗人)的隔斷(1540~1555年),首都德里,亡於莫臥兒帝國復僻。

3.胡馬雍復國延續統治(1555~1858年),首都德里,亡於英國。

伊朗卡賈爾王國(1786~1925年),突厥化的卡賈爾人的祖先卡賈爾,是伊兒汗時代一位蒙古官員,卡賈爾的後代統一伊朗,定都德黑蘭,從此成為伊朗首都,後亡於伊朗巴列維王朝。

20世紀以來的蒙古人

蒙古國(1911年以來)

  1. 自治蒙古(1911~1919年),1911年蒙古民族革命,建立獨立政府,定都庫倫,今蒙古首都烏蘭巴托。
  2. 中國佔領和白衛軍的侵擾(1918~1922年)。
  3. 蒙古人民革命政府(1921~1924年),1921年蒙古民主革命,驅逐中國佔領軍和各支白衛軍,成立君主立憲政府,定都庫倫。
  4. 蒙古人民共和國(1924~1992年),首都烏蘭巴托。
  5. 蒙古國,1992年2月12日改現國名,首都烏蘭巴托。

中國內蒙古(1911年以來)

1.盟旗與省縣分置,抗墾與革命鬥爭(1911~1931年)。

2.抗日戰爭時期(1931~1945年)。

偽蒙疆政府,1936年成立“蒙古軍政府”,1937年改為“蒙古聯盟自治政府”,1939年改為“蒙疆聯合自治政府”,1941年改為“蒙古自治邦政府”,以德穆楚克棟魯普為主席,1945年覆滅。“首府”先後設在歸綏(今內蒙古呼和浩特市)、張家口(今河北西北部張家口市)。
大青山抗日遊擊根據地(1938~1945年),1938年八路軍120師358旅715團主力插入偽蒙疆心臟,活動在以內蒙大青山(陰山的東脈)為中心,東到灰騰樑(今內蒙古烏蘭察布市卓資縣北),西到包頭、固陽,南到黃河、長城,北到四子王旗的廣闊地域。

3.自治運動的發展和勝利(1945~1947年)。

內蒙古人民共和國(1945年9月~1945年11月),由前偽蒙高級官員、蒙古知識青年等發起成立於西蘇尼特旗,今內蒙古錫林郭勒盟蘇尼特右旗,內蒙古自治運動聯合會成立後解散。
呼倫貝爾自治省政府(1645年10月~1946年5月),由前偽滿官員、偽興安北省省長額爾欽巴圖等發起成立於海拉爾,今內蒙古呼倫貝爾市),被撤銷。
東蒙古人民自治政府(1946年1月~1946年5月),由蒙古革命人士、開明上層、知識青年等發起成立於葛根廟,今內蒙興安盟政府駐地烏蘭浩特市附近,被撤銷。
內蒙古自治運動聯合會(1945年11月~1946年5月),由烏蘭夫任領導人,辦公地先後設在張家口、貝子廟(今內蒙古錫林郭勒盟錫林浩特市)和烏蘭浩特,1946年“四-三”會議後撤銷上述的東蒙古人民自治政府和呼倫貝爾自治省政府,統一領導內蒙古自治運動,在此基礎上成立了內蒙古自治政府。
呼倫貝爾地方自治政府(1946年9月~1948年1月),由前述額爾欽巴圖等再次發起成立於海拉爾,表面上接受中共領導,內蒙古自治政府成立後被撤銷。
內蒙古自治政府,即內蒙古自治區),1947年5月1日成立於烏蘭浩特,烏蘭夫當選為主席。
蒙古自治政府(1949年8月~1949年9月),由前述德王拼湊成立於定遠營,今內蒙古阿拉善盟阿拉善左旗巴彥浩特,在解放軍迫近時瓦解。
西蒙古自治政府(1949年9月~1949年10月),上述蒙古自治政府餘部在德王西逃後改組成立,10月初向解放軍投誠。

4.內蒙古自治區人民政府,1949年首府遷至張家口,1952年遷至呼和浩特。1962年2月內蒙古區域的劃分調整完畢,形成現在內蒙古的地理範圍。1969年出於對北部邊疆戰略的擔憂,將內蒙古東部三盟劃歸遼寧、吉林、黑龍江三省,西部三旗劃歸寧夏、甘肅,1979年劃出去的盟、旗、縣又重新劃回內蒙古,恢復了自治區的行政區域。

中國境內蒙古及其他相關的民族區域自治政府

  1. 新疆巴音郭勒蒙古族自治州,州所在地庫爾樂市,成立於1954年6月23日。
  2. 新疆博爾塔拉蒙古族自治州,州所在地博樂市,成立於1954年7月13日。
  3. 新疆和布克賽爾蒙古族自治縣,縣所在地和布克賽爾,屬於伊犁哈薩克自治州塔城地區,成立於1954年9月10日。
  4. 青海省海西蒙古族藏族哈薩克族自治州,州所在地德令哈市,成立於1954年1月25日。
  5. 青海省河南蒙古族自治縣,縣所在地優幹寧,屬於黃南藏族自治州,成立於1954年10月16日。
  6. 甘肅省隸北蒙古族自治縣,縣所在地黨城灣,屬於酒泉市,成立於1950年7月29日。
  7. 遼寧省喀喇沁左翼蒙古族自治縣,縣所地大城子,屬於朝陽市,成立於1958年4月1日。
  8. 遼寧省阜新蒙古族自治縣,縣所地阜新,屬於阜新市,成立於1958年4月7日。
  9. 吉林省前郭爾羅斯蒙古族自治縣,縣所地前郭,屬於松原市,成立於1956年9月1日。
  10. 黑龍江省杜爾伯特蒙古族自治縣,縣所在地泰康,屬於大慶市,成立於1956年12月5日。
  11. 河北省圍場滿族蒙古族自治縣,縣所在地圍場,屬於承德市,成立於1990年6月13日。
  12. 內蒙古莫力達瓦達翰爾自治旗,旗所地尼爾基,屬於呼倫貝爾市,成立於1958年8月15日。
  13. 甘肅省東鄉族自治縣,縣駐地鎖南壩,屬於臨夏回族自治州,成立於1950年9月25日。
  14. 甘肅省積石山保安族東鄉族撒拉族自治縣,縣駐地吹麻灘,屬於臨夏回族自治州,成立於1981年9月30日。
  15. 青海省互助土族自治縣,縣駐地威遠,屬於海東地區,成立於1954年2月17日。
  16. 青海大通回族土族自治縣,縣駐地大通,屬於西寧市,成立於1985年11月10日。
  17. 青海省民和回族土族自治縣,縣駐地民和,屬於海東地區,成立於1985年12月10日。
  18. 甘肅省肅南裕固族自治縣,縣駐地紅灣寺,屬於張掖市,成立於1954年2月20日。
  19. 新疆伊犁哈薩克族自治州,州駐地伊寧市,成立於1954年11月27日。
  20. 新疆木壘哈薩克族自治縣,縣駐地木壘,屬於昌吉回族自治州,成立於1954年7月17日。
  21. 新疆巴里坤哈薩克族自治縣,縣駐地巴里坤,屬於哈密地區,成立於1954年9月30日。
  22. 甘肅省阿克塞哈薩克族自治縣,縣駐地博羅轉井,屬於酒泉市,成立於1954年4月27日。

從前蘇聯到俄羅斯(1917年以來)

1.烏茲別克斯坦(1917年以來)。

浩罕自治政府(1917年11月~1918年2月),白衛分子成立於浩罕,在蘇俄紅軍攻擊下滅亡。
外裡海臨時政府(1918年7月~1920年2月),反布爾什維克分子成立於阿什哈巴德,今土庫曼斯坦首都,在紅軍攻擊下潰敗。
突厥斯坦蘇維埃自治共和國(1917年11月~ 1918年5月),以布爾什維克為主體者起義後成立,首都塔什干,今烏茲別克斯坦首都。突厥斯坦蘇維埃社會主義自治共和國(1918年5月~1924年11月),1918年5月改名並加入俄羅斯聯邦,首都塔什干,1922年12月加入蘇聯,1924年11月劃入新的民族國家。
花拉子模蘇維埃人民共和國(1920年4月~1923年10月),與布爾什維克合作的青年希瓦黨人為主體者起義後成立,首都希瓦。1921年3月俄國共產黨將希瓦青年黨人排斥出局。1923年10月改名花拉子模蘇維埃社會主義共和國,1924年11月劃入新的民族國家。
布哈拉蘇維埃人民共和國(1920年10月~1924年9月),以布爾什維克為主體者起義後成立,首都布哈拉,1924年9月改名為布哈拉蘇維埃社會主義共和國,11月劃入新的民族國家。
烏茲別克蘇維埃社會主義共和國(1924年10月~1991年8月),首都撒馬爾罕,1925年3月加入蘇聯,1930年遷都塔什干,1956年行政區劃最後確定,形成現在烏茲別克斯坦的地理範圍。
烏茲別克斯坦共和國,1991年8月31日宣佈獨立並改現國名,首都塔什干。

2.哈薩克斯坦(1917年以來)。

阿拉什政府(1917年12月~1920年3月),由白衛分子、封建貴族、宗教上層和資產階級民族知識分子發起成立於奧倫堡,今俄國奧倫堡州的同名首府,1918年1月白軍主力被蘇俄紅軍擊敗潰走,阿拉什政府殘餘最後向蘇維埃政府投降。
吉爾吉斯(即哈薩克)蘇維埃社會主義自治共和國(1920年8月~1925年4月),首都奧倫堡,成立之初加入俄聯邦,1924年10月完成民族劃界。
哈薩克蘇維埃社會主義自治共和國(1925年4月~1936年6月),1925年4月改為現名,首都克孜勒-奧爾達,今哈薩克斯坦南部邊境克孜勒-奧爾達省的同名省會,1928年遷到阿拉木圖,後遷至阿斯塔納。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