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色生香寓趣情——讀劉西林的工筆花鳥畫

美術 花鳥畫 書法 藝術 光明網 2017-06-15
活色生香寓趣情——讀劉西林的工筆花鳥畫

【劉西林簡介】

劉西林,1954年9月出生於山東曹州,畢業於山師大美術系國畫專業,現專業從事國畫創作。現為中國美術家協會會員、香港國際畫院中國花鳥畫藝術委員會副主席、《中國藝術鑑藏》雜誌編委、中國國畫院副院長、中國詩書畫研究會研究員、國家一級美術師。

近20年來,作品多次參加全國學術性大展並多次獲獎,其中:《金秋銀聲》入選中央電視臺“大紅鷹”全國書畫大展獲一等獎;《家園》入選“全國第二屆中國花鳥畫展覽”;《綠蔭情》入選“全國第五屆工筆畫大展”並獲優秀獎;《陽光麗日》入選“全國第六屆工筆畫大展”並獲收藏獎;《新秋晨曲》入選“99中國畫攝影大展”並獲優秀獎;《秋聲》入選“中華壽星杯”全國書畫大獎賽並獲銀獎;《綠蔭》入選“全國工藝美術書法大展”並獲銅獎;《秋林賢士》入選中國文聯“2000年百傑畫家作品展”;《竹林七賢》入選“新世紀全國中國畫.書法精品展“並獲優秀獎”;《夏風》入選“2003全國中國畫提名展”;《月下棲禽圖》入選“2004年全國中國畫提名展”;

《金鳳》入選“2006年全國中國畫提名展”;《和平頌》入選“全國第十二屆當代中國花鳥畫邀請展”獲銅獎;《四季吉祥》入選“全國第十三屆當代中國花鳥畫提名展”獲優秀獎;《雨林》入選“草原情”全國中國畫大展;《雨林曉月》入選“第二屆中國(湘潭)齊白石國際文化藝術節”中國畫書法作品展獲優秀獎。

被中國文聯評為“2000年百傑畫家”稱號,被國家人事部評為“當代中國畫傑出人才”稱號,被中國文聯命名為“海峽兩岸德藝雙馨藝術家”稱號,《出新》入選“中國電影百年全國書畫大展”,並被授予“文化名家”稱號。

2003年四幅作品被國家郵政局選入個性化郵票在全國發行。曾在黃山、河南、寧波、北京、青島、遼寧、成都、廣安、深圳、揚州、太原、內蒙古、濟南、廈門等地舉辦個展和聯展,廣受好評。《中國藝術博覽與收藏指南》、《中國美術》、《藝術與收藏》、《中國畫家》、《中國藝術鑑藏》、《人民日報》《中國書畫報》、《美術大觀》、《當代名家》、《美術星空》等報刊雜誌發表作品及專題介紹。2006年中央數字頻道作“劉西林的藝術人生”專題報道。作品被中國美協、中央電視臺、歷史博物館、國家人事部、文化部、美術館、國際友人等藝術機構收藏。

活色生香寓趣情——讀劉西林的工筆花鳥畫

(文/呂雪冰)畫畫是最具個人意志色彩的事,它不須顧及任何人的理會,於自己的王國裡自由馳騁。因此有的畫家涉筆於林泉高士、寺觀道釋;有的畫家取材於市井風情、現代人物;有的畫家逸筆草草、酣暢淋漓……在這眾多不同的藝苑裡,劉西林獨闢蹊徑,開拓了一塊與眾不同、令人矚目的工筆花鳥世界。

活色生香寓趣情——讀劉西林的工筆花鳥畫

劉西林,1954年生於牡丹甲天下的曹州。曹州畫牡丹蔚然成風,畫寫意花鳥高手雲集,所謂“靠山吃山,靠水吃水”。如果劉西林走寫意花鳥的路子,如果專擅牡丹,憑他科班出身的功底和聰明睿智,一定會事半功倍地脫穎而出,但他沒有這樣做。在他的藝術理念裡,他不願取徑便捷,人云亦云。“吃別人嚼過的饅沒味道。”他寧願枯守寂寞,在荊棘叢生的莽原裡開闢、播種。因此他放棄了走寫意花鳥的路子,也放棄了對牡丹題材的研究,毅然選擇了耗時費力的工筆花鳥畫。

活色生香寓趣情——讀劉西林的工筆花鳥畫

劉西林深知,中國工筆花鳥畫如果不先從傳統中汲取營養,信筆所至,那就是“野狐禪”,越是勤奮越是南轅北輒;假如死守傳統,視先賢法度為牢不可破,那是沒有創見的奴性所為,那是沒有出息的畫家在古人殘羹剩飯中討生活的惰性表現,因此他大量地臨摹了古代優秀的工筆花鳥作品。工筆花鳥畫自兩宋已臻精麗,元明為大雅之正朔,至近現代工筆畫又有長足進展,可謂舊題新典。諸如於非闇、陳之佛、張大千、何家英等諸賢俊彥都是他法乳之資,且不囿於此,凡有營養,儘管拿來為我所用,除了傳統中的三礬九染之外,不僅吸收了南方畫派的撞水撞粉,並且融合了山水畫的某些皴擦,還有清末惲南田的沒骨法,其倩華淡約,俊潤秀逸,就巧妙地被其吸收在他的工筆花鳥畫裡。

活色生香寓趣情——讀劉西林的工筆花鳥畫

數年艱辛的努力探索,他解決了技法層面的問題,但如何與古人有別,與今人有別,一洗時習,呈別樣風流?這是一個令當代許許多多畫家當然也包括劉西林在內為之窮其一生試圖解決的課題。

劉西林是如何解決的呢?

活色生香寓趣情——讀劉西林的工筆花鳥畫

首先他從工筆花鳥畫的題材的轉換作為切入點。他認為傳統題材必然有傳統的程式或者叫做套路。由於經過許多歷代優秀畫家的嘔心嚦血的探索,有的無疑是優秀的,但歷史變了,作者變了,情感變了,技法也應改變。“筆墨當隨時代”,否則,用古人的筆墨程式去畫古人畫過的題材,勢必程程相因,失去原有的鮮活性和創作的生命律動。明代袁宏道說:“善畫者師物不師人,善學者師心不師道”,他決定投身大自然的懷抱在大自然這個寶藏中物色能夠寄託自己情感、趣味、意氣的對象,從而掙脫傳統程式鐐銬的桎枯,同時寫生不僅是對傳統的驗證,也是對傳統更好地吸收,更是對傳統的發揚和取得別樣風格的保證。他在寫生中投入了常人難以做到勤苦:不管烈日炎炎還是朔風冽冽,不論是風雨晦明還是晨昏遠近,他都沒有放棄寫生、觀察和思考。最終他把身心聚焦在銀杏樹上。銀杏樹,這是古人和今人都沒有描繪過的題材。這種喬木在人類遠古時代已經屹立於洪荒之中,幾經大自然的卻難,僥倖地存活下來,可見其生命力之頑強,被植物學家譽為“活的化石”。其葉、果皆為心形,其味微苦性辛甘,乃果類之佳品。這些銀杏的自然屬性在劉西林的眼裡心中難道沒有深刻的寓意嗎?

活色生香寓趣情——讀劉西林的工筆花鳥畫

鎖定題材並非難事,難在使主題得以深化、昇華,從而塑造一種屬於個人化符號的載體,傳達出作者“情、趣、意”,這才是一個畫家的藝術靈魂所在。為此他深入對中國古典文學的學習。在《詩經》中尋找銀杏倩影,在魏晉散文裡搜索銀杏品格,到農村山區去聆聽有關銀杏傳奇的神祕故事。那是一個個充滿虔誠敬畏的老人真心訴說。大凡數百年的銀杏樹下都會披紅掛綵,香火繚繞。似能保平安、祛病魔。他受到長期的銀杏薰陶,對銀杏充滿了敬愛之情,使他不得不借筆墨以抒胸臆,以澆塊壘。吳冠中先生曾經說過:“感情能永遠流傳,歷史選擇的第一是感情。”誠然,我們在開卷展讀任何一件畫作時,首先映入眼簾的是作品的氣息,是作品蘊含的“情、趣、意”,如果沒有這些,那這幅作品就是沒有靈魂的行屍走肉,毫無意義。劉西林不是這樣的作品,他的作品充滿著一股盎然生氣。畫鳥,鳥兒啁啾;畫花,花似解語;寫蓮塘,但覺涼翠滿襟,柔碧無際;寫銀杏,一片燦爛,葉如黃華,秋色如醉。他的銀杏系列,演繹了不同時空的銀杏風情,每幅都可以誘人深思咀嚼,帶給人們田園般的詩意陶醉。他的構圖,又有另一番景象。既傳統又現代,繁而透,空而靈,動靜結合,素豔得宜。大多以斗方形式出現,很合適現代建築裝潢的風格。

活色生香寓趣情——讀劉西林的工筆花鳥畫

在工作了一天後,回到家裡,背倚沙發,一面啜茗,一邊讀著劉西林的工筆花鳥畫,欣賞著活色生香花鳥果蔬,品味著內中的寄寓,我覺得這既是一種對身心疲憊的放鬆,更是一種人生高雅的精神享受。

活色生香寓趣情——讀劉西林的工筆花鳥畫活色生香寓趣情——讀劉西林的工筆花鳥畫活色生香寓趣情——讀劉西林的工筆花鳥畫活色生香寓趣情——讀劉西林的工筆花鳥畫活色生香寓趣情——讀劉西林的工筆花鳥畫活色生香寓趣情——讀劉西林的工筆花鳥畫活色生香寓趣情——讀劉西林的工筆花鳥畫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