寄情於壺,以解相思意

美術 藝術 陶瓷 曹植 紫砂壺心語 紫砂壺心語 2017-08-03

說起紫砂界的性情中人,陳曼生算是其中一個。

寄情於壺,以解相思意

陳曼生

陳曼生是一個通過科舉入仕,從低的幕僚做起的清代文人,為當時知名畫家、詩人、篆刻家和書法家、更善於制宜興紫砂壺,“西泠八家”之一;清朝官制,部分官員是不可以攜帶家眷在身邊的,所以他只能與妻子分隔兩地,無法訴說自己的相思之苦,只能寄情於壺,把自己的思念融入壺中。

寄情於壺,以解相思意

曹植的《洛陽賦》中約“嘆匏瓜無匹兮,詠牽牛隻獨勤”匏瓜又稱瓢葫蘆,乃葫蘆變種,更有趣者,古用作男子無妻獨處的象徵,曼生不禁啞然而笑,此物不正好寄我思,釋我苦矣。遂遍尋匏瓜數日,日日觀摩,終成此一不尋常壺式,名曰:匏瓜壺。

寄情於壺,以解相思意

湯鳴皋,研究院級高級工藝美術師,1946年出生於江蘇宜興,啟蒙老師毛龍汲先生是新中國建國後培養的第一代雕塑家,1979年起先後進宜興美術陶瓷廠,省陶瓷研究所工作,1983年至1985年在南京藝術學院學習,向潘春芳教授學習陶瓷美術,向林士嶽、張祥水、阮雍崇等教授學習雕塑藝術,並得到陳大羽、李長白、吳山先生的教誨。多件作品被文化部外聯局、中央美院徵集後出國巡展。湯鳴皋大師承古人之風韻,用細膩手筆,以及深厚紫砂功底創作出此款匏瓜壺。

匏瓜壺賞析

寄情於壺,以解相思意

寄情於壺,以解相思意

匏瓜壺其獨特之處亦是其他造型無可比擬的,當年曼公融情入壺,今湯大師精湛工藝入壺,更是不可多得。

寄情於壺,以解相思意

寄情於壺,以解相思意

寄情於壺,以解相思意

品此紫砂壺之風格曰:疏野。疏野者,疏宕超脫,不拘於物,野性寓於率真,天機見之自然,固非一味粗野荒疏者所可得。把此壺也,陶陶然返璞歸真,所謂桃花流水,時時迷路;而深山桂樹,往往逢人。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