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實主義畫家——瓦西里馬克西莫夫

美術 油畫 藝術 攝影 山顛一寺一壺茶 山顛一寺一壺茶 2017-09-14

說起俄羅斯現實主義畫家,最突出的代表當然是列賓,但有一個很有代表性的人比列賓更早,他就是瓦西里.馬克西莫夫。馬克西莫夫也是巡迴展覽畫派的人,巡迴展覽畫派和巴黎印象派的發起類似,也是反官方的畫家抱團自行辦展,而且還是巡迴展覽。畫派內部自然風格也不統一,除了反對官方,沒有一個一致的繪畫理念,這一點和印象派稍有不同。比如Polenov是偏印象派的,浪漫主義的,而列賓,別洛夫和馬克西莫夫則是“現實主義”,此現實非庫爾貝之現實,乃是“社會現實”這個意義上的現實。而他們對社會現實的表達又各不一樣,列賓是悲壯的, 宏大的,伏爾加河上的縴夫大家都懂的。別洛夫風格得自歐陸,表達較小的場景。而馬克西莫夫表達的更為入微,他本是農民家庭出身,所繪的都是農村裡的一些小細節,從這些小細節中反映農民們深沉的情感,十分動人。

用攝影愛好者的話來說,馬克西莫夫的畫有“故事性”。我們會發現他的畫其實和我們現在的很多攝影作品很類似,尤其是那種反映日常生活的。不僅僅是風格,標題也是。和一般的繪畫不一樣,在欣賞他的畫時標題有很大的作用。譬如他的《她能撐過去嗎?》:

現實主義畫家——瓦西里馬克西莫夫

《她能撐過去嗎?》

標題將一種對畫中人的關切加在觀者的心中,幫助觀眾融入畫的情景,有這個標題和沒這個標題,效果有很大的不同。如這幅《那些過去的事》,作者把標題變成了渲染氛圍的工具馬克西莫夫的畫,有感染力,他要讓觀者體會到俄羅斯鄉村生活的喜怒哀樂。可以說他是俄羅斯的米勒,但他和米勒表達的內容很不一樣。他對農村的寫實,不僅限於寫實,還要感染你,要把你拉進畫中,要讓你和畫中人同喜同悲。他是怎麼做到的呢?移情。

現實主義畫家——瓦西里馬克西莫夫

《那些過去的事》

現實主義畫家——瓦西里馬克西莫夫

《一頓淡飯》

他的畫是立普斯移情說的完美註解。他仔細的觀察人們在不同情緒的狀態下的身體姿態,眼神,並描繪之,這些和情感相連的人的姿態和表情被觀眾看到了,會在觀眾心中引發同樣的情感。同樣是對人的身體姿態抱以額外的關注,他和德加有所區別,德加單純的關注活動著的人的姿態,人對於他只是一個活動的靜物罷了。而對於馬克西莫夫而言,人的姿態飽含著情感。

我們現在看這些畫,覺得毫不出奇,為什麼呢?因為我們早已習慣這種畫風和題材了。俄羅斯畫家對人的情感非常關注,尤其是社會底層人民,這個傳統源自巡迴展覽畫派,一直到蘇聯正好符合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然後由蘇聯畫家帶到中國,中國的很多主旋律畫作就有這種基因。仔細看看,馬克西莫夫的這些畫是不是和小學語文書上的插圖有類似之處?如《挑山工》,《賣柚子》,莫不如此。這裡面的基因是一樣的。

《賣柚子》:

現實主義畫家——瓦西里馬克西莫夫

《賣柚子》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