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丟勒作品賞析,小編把其著名作品穿插在文章中,便於閱讀。(黑字為作品圖片添加賞析的文字部分)

"

丟勒作品賞析,小編把其著名作品穿插在文章中,便於閱讀。(黑字為作品圖片添加賞析的文字部分)

學賞畫(14):德國最優秀的畫家丟勒Albrecht Dürer簡介及作品

丟勒26歲時的自畫像(戴手套的自畫像)

解析:作為自畫像之父,他是歐洲第一位為自己的容貌和身份所吸引的畫家。此畫又名《戴手套的自畫像》,這是丟勒26歲時畫的著名的自畫像。畫面上,丟勒一幅瀟灑的騎士模樣。他內襯鑲有花邊的百褶緊身衣,外穿滾著黑邊的緊袖外套,頭戴一頂黑白條相間的軟帽,手握白色手套,肩上披著一襲褐色斗篷。這是德國當時最時髦的青年裝束。丟勒捲曲的長髮,隨意披落在兩肩,一撮稀疏的褐色鬍鬚,使26歲的他顯得老成持重。畫面的背景,是一扇敞開的窗戶,窗外依稀可見夏日北歐美麗的風光。窗外的風光隱喻著丟勒那段翻越阿爾卑斯山,前往意大利的難忘之旅。自畫像在16世紀的歐洲並不普遍,丟勒創作的一系列自畫像,成為西方美術史上一件非常哥德式的舉動。

在丟勒的作品中,我們很少看到快樂和愉悅,他的作品中總是隱藏著很多深深的憂慮,思考,判斷和反省,也流露出這個民族天然的哲學性的,對人本身的複雜和更深層次的解讀。

"

丟勒作品賞析,小編把其著名作品穿插在文章中,便於閱讀。(黑字為作品圖片添加賞析的文字部分)

學賞畫(14):德國最優秀的畫家丟勒Albrecht Dürer簡介及作品

丟勒26歲時的自畫像(戴手套的自畫像)

解析:作為自畫像之父,他是歐洲第一位為自己的容貌和身份所吸引的畫家。此畫又名《戴手套的自畫像》,這是丟勒26歲時畫的著名的自畫像。畫面上,丟勒一幅瀟灑的騎士模樣。他內襯鑲有花邊的百褶緊身衣,外穿滾著黑邊的緊袖外套,頭戴一頂黑白條相間的軟帽,手握白色手套,肩上披著一襲褐色斗篷。這是德國當時最時髦的青年裝束。丟勒捲曲的長髮,隨意披落在兩肩,一撮稀疏的褐色鬍鬚,使26歲的他顯得老成持重。畫面的背景,是一扇敞開的窗戶,窗外依稀可見夏日北歐美麗的風光。窗外的風光隱喻著丟勒那段翻越阿爾卑斯山,前往意大利的難忘之旅。自畫像在16世紀的歐洲並不普遍,丟勒創作的一系列自畫像,成為西方美術史上一件非常哥德式的舉動。

在丟勒的作品中,我們很少看到快樂和愉悅,他的作品中總是隱藏著很多深深的憂慮,思考,判斷和反省,也流露出這個民族天然的哲學性的,對人本身的複雜和更深層次的解讀。

學賞畫(14):德國最優秀的畫家丟勒Albrecht Dürer簡介及作品

配圖 丟勒作品

丟勒(Albrecht Dürer,1471年5月21日-1528年4月6日,金牛座)德國曆史上最優秀的畫家、版畫家及木版畫設計家,同時還是一位建築師和藝術理論家。同時他還精通幾何學、數學、宗教和占星術,還懂得當時被看做是“貴族語言”的拉丁語和意大利語。被譽為阿爾卑斯山以北北方畫派的達芬奇。

"

丟勒作品賞析,小編把其著名作品穿插在文章中,便於閱讀。(黑字為作品圖片添加賞析的文字部分)

學賞畫(14):德國最優秀的畫家丟勒Albrecht Dürer簡介及作品

丟勒26歲時的自畫像(戴手套的自畫像)

解析:作為自畫像之父,他是歐洲第一位為自己的容貌和身份所吸引的畫家。此畫又名《戴手套的自畫像》,這是丟勒26歲時畫的著名的自畫像。畫面上,丟勒一幅瀟灑的騎士模樣。他內襯鑲有花邊的百褶緊身衣,外穿滾著黑邊的緊袖外套,頭戴一頂黑白條相間的軟帽,手握白色手套,肩上披著一襲褐色斗篷。這是德國當時最時髦的青年裝束。丟勒捲曲的長髮,隨意披落在兩肩,一撮稀疏的褐色鬍鬚,使26歲的他顯得老成持重。畫面的背景,是一扇敞開的窗戶,窗外依稀可見夏日北歐美麗的風光。窗外的風光隱喻著丟勒那段翻越阿爾卑斯山,前往意大利的難忘之旅。自畫像在16世紀的歐洲並不普遍,丟勒創作的一系列自畫像,成為西方美術史上一件非常哥德式的舉動。

在丟勒的作品中,我們很少看到快樂和愉悅,他的作品中總是隱藏著很多深深的憂慮,思考,判斷和反省,也流露出這個民族天然的哲學性的,對人本身的複雜和更深層次的解讀。

學賞畫(14):德國最優秀的畫家丟勒Albrecht Dürer簡介及作品

配圖 丟勒作品

丟勒(Albrecht Dürer,1471年5月21日-1528年4月6日,金牛座)德國曆史上最優秀的畫家、版畫家及木版畫設計家,同時還是一位建築師和藝術理論家。同時他還精通幾何學、數學、宗教和占星術,還懂得當時被看做是“貴族語言”的拉丁語和意大利語。被譽為阿爾卑斯山以北北方畫派的達芬奇。

學賞畫(14):德國最優秀的畫家丟勒Albrecht Dürer簡介及作品

丟勒13歲時的自畫像

丟勒作品賞析:丟勒13歲時的自畫像

現存於奧地利維也納阿爾貝蒂娜博物館中有一張丟勒13歲時的自畫像,這張A4比例大小的畫像所能引發的思考毫不遜於達芬奇的《維特魯威人》:

首先:這是一個未成年的孩子面對自己最成熟的思考。肌肉、骨骼、頭髮、手和胳膊的比例體現了他對解剖學的掌握和了解。這種對細節最全面生動的處理,體現了北方精神的冷靜和精準。筆者總覺得:意大利的藝術更像十四行詩,浪漫,憂鬱,有種不切實際美感;而和德國的藝術更像數學,精確,又能成為解讀整個宇宙的元素和基礎(亞里士多德)。

第二:這是人類對自己冷靜的解剖。不像意大利和其後西方藝術史的自畫像多少都有對自己的美化成分(如倫勃朗),畫這張自畫像時僅有13歲的孩子不會考慮是否要名留青史,是否要對自己進行藝術的處理,他所有的思考和反省都是腳踏實地的。筆者很難想象:對於一個13歲的孩子,要有何種成熟度才能這麼長時間的觀察和反思自己,在這個過程中,他看到了什麼?又想到了什麼?而何種的外部環境和如何強大的內心可以促成這種理性的思考呢?

"

丟勒作品賞析,小編把其著名作品穿插在文章中,便於閱讀。(黑字為作品圖片添加賞析的文字部分)

學賞畫(14):德國最優秀的畫家丟勒Albrecht Dürer簡介及作品

丟勒26歲時的自畫像(戴手套的自畫像)

解析:作為自畫像之父,他是歐洲第一位為自己的容貌和身份所吸引的畫家。此畫又名《戴手套的自畫像》,這是丟勒26歲時畫的著名的自畫像。畫面上,丟勒一幅瀟灑的騎士模樣。他內襯鑲有花邊的百褶緊身衣,外穿滾著黑邊的緊袖外套,頭戴一頂黑白條相間的軟帽,手握白色手套,肩上披著一襲褐色斗篷。這是德國當時最時髦的青年裝束。丟勒捲曲的長髮,隨意披落在兩肩,一撮稀疏的褐色鬍鬚,使26歲的他顯得老成持重。畫面的背景,是一扇敞開的窗戶,窗外依稀可見夏日北歐美麗的風光。窗外的風光隱喻著丟勒那段翻越阿爾卑斯山,前往意大利的難忘之旅。自畫像在16世紀的歐洲並不普遍,丟勒創作的一系列自畫像,成為西方美術史上一件非常哥德式的舉動。

在丟勒的作品中,我們很少看到快樂和愉悅,他的作品中總是隱藏著很多深深的憂慮,思考,判斷和反省,也流露出這個民族天然的哲學性的,對人本身的複雜和更深層次的解讀。

學賞畫(14):德國最優秀的畫家丟勒Albrecht Dürer簡介及作品

配圖 丟勒作品

丟勒(Albrecht Dürer,1471年5月21日-1528年4月6日,金牛座)德國曆史上最優秀的畫家、版畫家及木版畫設計家,同時還是一位建築師和藝術理論家。同時他還精通幾何學、數學、宗教和占星術,還懂得當時被看做是“貴族語言”的拉丁語和意大利語。被譽為阿爾卑斯山以北北方畫派的達芬奇。

學賞畫(14):德國最優秀的畫家丟勒Albrecht Dürer簡介及作品

丟勒13歲時的自畫像

丟勒作品賞析:丟勒13歲時的自畫像

現存於奧地利維也納阿爾貝蒂娜博物館中有一張丟勒13歲時的自畫像,這張A4比例大小的畫像所能引發的思考毫不遜於達芬奇的《維特魯威人》:

首先:這是一個未成年的孩子面對自己最成熟的思考。肌肉、骨骼、頭髮、手和胳膊的比例體現了他對解剖學的掌握和了解。這種對細節最全面生動的處理,體現了北方精神的冷靜和精準。筆者總覺得:意大利的藝術更像十四行詩,浪漫,憂鬱,有種不切實際美感;而和德國的藝術更像數學,精確,又能成為解讀整個宇宙的元素和基礎(亞里士多德)。

第二:這是人類對自己冷靜的解剖。不像意大利和其後西方藝術史的自畫像多少都有對自己的美化成分(如倫勃朗),畫這張自畫像時僅有13歲的孩子不會考慮是否要名留青史,是否要對自己進行藝術的處理,他所有的思考和反省都是腳踏實地的。筆者很難想象:對於一個13歲的孩子,要有何種成熟度才能這麼長時間的觀察和反思自己,在這個過程中,他看到了什麼?又想到了什麼?而何種的外部環境和如何強大的內心可以促成這種理性的思考呢?

學賞畫(14):德國最優秀的畫家丟勒Albrecht Dürer簡介及作品

丟勒作品

丟勒早在自己13歲時(1484)就給自己畫了一幅自畫像,形象生動、逼真,比達芬奇創作的那幅有名的自畫像(ca. 1510-1515)還要早二十多年。在其一生之中,共創作了近十幅自畫像,包括速寫、素描、版畫和油畫等創作手法,其創作的自畫像大多具有嚴整細緻的特徵,藝術表現力與後來的倫勃朗遙相呼應。因此,丟勒被譽為“自畫像之父”。

"

丟勒作品賞析,小編把其著名作品穿插在文章中,便於閱讀。(黑字為作品圖片添加賞析的文字部分)

學賞畫(14):德國最優秀的畫家丟勒Albrecht Dürer簡介及作品

丟勒26歲時的自畫像(戴手套的自畫像)

解析:作為自畫像之父,他是歐洲第一位為自己的容貌和身份所吸引的畫家。此畫又名《戴手套的自畫像》,這是丟勒26歲時畫的著名的自畫像。畫面上,丟勒一幅瀟灑的騎士模樣。他內襯鑲有花邊的百褶緊身衣,外穿滾著黑邊的緊袖外套,頭戴一頂黑白條相間的軟帽,手握白色手套,肩上披著一襲褐色斗篷。這是德國當時最時髦的青年裝束。丟勒捲曲的長髮,隨意披落在兩肩,一撮稀疏的褐色鬍鬚,使26歲的他顯得老成持重。畫面的背景,是一扇敞開的窗戶,窗外依稀可見夏日北歐美麗的風光。窗外的風光隱喻著丟勒那段翻越阿爾卑斯山,前往意大利的難忘之旅。自畫像在16世紀的歐洲並不普遍,丟勒創作的一系列自畫像,成為西方美術史上一件非常哥德式的舉動。

在丟勒的作品中,我們很少看到快樂和愉悅,他的作品中總是隱藏著很多深深的憂慮,思考,判斷和反省,也流露出這個民族天然的哲學性的,對人本身的複雜和更深層次的解讀。

學賞畫(14):德國最優秀的畫家丟勒Albrecht Dürer簡介及作品

配圖 丟勒作品

丟勒(Albrecht Dürer,1471年5月21日-1528年4月6日,金牛座)德國曆史上最優秀的畫家、版畫家及木版畫設計家,同時還是一位建築師和藝術理論家。同時他還精通幾何學、數學、宗教和占星術,還懂得當時被看做是“貴族語言”的拉丁語和意大利語。被譽為阿爾卑斯山以北北方畫派的達芬奇。

學賞畫(14):德國最優秀的畫家丟勒Albrecht Dürer簡介及作品

丟勒13歲時的自畫像

丟勒作品賞析:丟勒13歲時的自畫像

現存於奧地利維也納阿爾貝蒂娜博物館中有一張丟勒13歲時的自畫像,這張A4比例大小的畫像所能引發的思考毫不遜於達芬奇的《維特魯威人》:

首先:這是一個未成年的孩子面對自己最成熟的思考。肌肉、骨骼、頭髮、手和胳膊的比例體現了他對解剖學的掌握和了解。這種對細節最全面生動的處理,體現了北方精神的冷靜和精準。筆者總覺得:意大利的藝術更像十四行詩,浪漫,憂鬱,有種不切實際美感;而和德國的藝術更像數學,精確,又能成為解讀整個宇宙的元素和基礎(亞里士多德)。

第二:這是人類對自己冷靜的解剖。不像意大利和其後西方藝術史的自畫像多少都有對自己的美化成分(如倫勃朗),畫這張自畫像時僅有13歲的孩子不會考慮是否要名留青史,是否要對自己進行藝術的處理,他所有的思考和反省都是腳踏實地的。筆者很難想象:對於一個13歲的孩子,要有何種成熟度才能這麼長時間的觀察和反思自己,在這個過程中,他看到了什麼?又想到了什麼?而何種的外部環境和如何強大的內心可以促成這種理性的思考呢?

學賞畫(14):德國最優秀的畫家丟勒Albrecht Dürer簡介及作品

丟勒作品

丟勒早在自己13歲時(1484)就給自己畫了一幅自畫像,形象生動、逼真,比達芬奇創作的那幅有名的自畫像(ca. 1510-1515)還要早二十多年。在其一生之中,共創作了近十幅自畫像,包括速寫、素描、版畫和油畫等創作手法,其創作的自畫像大多具有嚴整細緻的特徵,藝術表現力與後來的倫勃朗遙相呼應。因此,丟勒被譽為“自畫像之父”。

學賞畫(14):德國最優秀的畫家丟勒Albrecht Dürer簡介及作品

《亞當與夏娃》

《亞當與夏娃》賞析:

這幅作品在表現風格上,明顯受意大利畫風影響。每個人體都沾滿畫面空間,成為可以獨立的人體作品。夏娃動作優美,富於舞蹈性,左手去摘樹上被禁的"罪惡之果",右手扶在樹枝上,雙腳一前一後,婀娜多姿,顯示了女性的嫵媚與青春活力;亞當帶有明顯的古希臘風格傾向,更內在,也更平靜,左手捏著帶葉的蘋果,右手擺向後面。亞當和夏娃互為呼應,夏娃臉部呈現出的微笑,反襯出亞當的內心惶惑。

《亞當與夏娃》透露出強烈的意大利文藝復興繪畫特色,然而人物的姿態以及整個畫面所給予人的靜穆之感又帶有強烈的北歐氣息,畫面描繪出亞當夏娃偷吃禁果的情節,兩人的違約之行在被耶和華神發現之時,正在用枝葉遮羞,無論人體、植物還是蛇的描繪都栩栩如生,完全遵照科學的透視方法。

除了創作版畫以外,丟勒也創作了大量的油畫作品,這些都反映出他精妙的藝術造詣及其對於基督教的深刻理解,代表作為《亞當與夏娃》《聖三位一體的崇拜》以及《四使徒》。

"

丟勒作品賞析,小編把其著名作品穿插在文章中,便於閱讀。(黑字為作品圖片添加賞析的文字部分)

學賞畫(14):德國最優秀的畫家丟勒Albrecht Dürer簡介及作品

丟勒26歲時的自畫像(戴手套的自畫像)

解析:作為自畫像之父,他是歐洲第一位為自己的容貌和身份所吸引的畫家。此畫又名《戴手套的自畫像》,這是丟勒26歲時畫的著名的自畫像。畫面上,丟勒一幅瀟灑的騎士模樣。他內襯鑲有花邊的百褶緊身衣,外穿滾著黑邊的緊袖外套,頭戴一頂黑白條相間的軟帽,手握白色手套,肩上披著一襲褐色斗篷。這是德國當時最時髦的青年裝束。丟勒捲曲的長髮,隨意披落在兩肩,一撮稀疏的褐色鬍鬚,使26歲的他顯得老成持重。畫面的背景,是一扇敞開的窗戶,窗外依稀可見夏日北歐美麗的風光。窗外的風光隱喻著丟勒那段翻越阿爾卑斯山,前往意大利的難忘之旅。自畫像在16世紀的歐洲並不普遍,丟勒創作的一系列自畫像,成為西方美術史上一件非常哥德式的舉動。

在丟勒的作品中,我們很少看到快樂和愉悅,他的作品中總是隱藏著很多深深的憂慮,思考,判斷和反省,也流露出這個民族天然的哲學性的,對人本身的複雜和更深層次的解讀。

學賞畫(14):德國最優秀的畫家丟勒Albrecht Dürer簡介及作品

配圖 丟勒作品

丟勒(Albrecht Dürer,1471年5月21日-1528年4月6日,金牛座)德國曆史上最優秀的畫家、版畫家及木版畫設計家,同時還是一位建築師和藝術理論家。同時他還精通幾何學、數學、宗教和占星術,還懂得當時被看做是“貴族語言”的拉丁語和意大利語。被譽為阿爾卑斯山以北北方畫派的達芬奇。

學賞畫(14):德國最優秀的畫家丟勒Albrecht Dürer簡介及作品

丟勒13歲時的自畫像

丟勒作品賞析:丟勒13歲時的自畫像

現存於奧地利維也納阿爾貝蒂娜博物館中有一張丟勒13歲時的自畫像,這張A4比例大小的畫像所能引發的思考毫不遜於達芬奇的《維特魯威人》:

首先:這是一個未成年的孩子面對自己最成熟的思考。肌肉、骨骼、頭髮、手和胳膊的比例體現了他對解剖學的掌握和了解。這種對細節最全面生動的處理,體現了北方精神的冷靜和精準。筆者總覺得:意大利的藝術更像十四行詩,浪漫,憂鬱,有種不切實際美感;而和德國的藝術更像數學,精確,又能成為解讀整個宇宙的元素和基礎(亞里士多德)。

第二:這是人類對自己冷靜的解剖。不像意大利和其後西方藝術史的自畫像多少都有對自己的美化成分(如倫勃朗),畫這張自畫像時僅有13歲的孩子不會考慮是否要名留青史,是否要對自己進行藝術的處理,他所有的思考和反省都是腳踏實地的。筆者很難想象:對於一個13歲的孩子,要有何種成熟度才能這麼長時間的觀察和反思自己,在這個過程中,他看到了什麼?又想到了什麼?而何種的外部環境和如何強大的內心可以促成這種理性的思考呢?

學賞畫(14):德國最優秀的畫家丟勒Albrecht Dürer簡介及作品

丟勒作品

丟勒早在自己13歲時(1484)就給自己畫了一幅自畫像,形象生動、逼真,比達芬奇創作的那幅有名的自畫像(ca. 1510-1515)還要早二十多年。在其一生之中,共創作了近十幅自畫像,包括速寫、素描、版畫和油畫等創作手法,其創作的自畫像大多具有嚴整細緻的特徵,藝術表現力與後來的倫勃朗遙相呼應。因此,丟勒被譽為“自畫像之父”。

學賞畫(14):德國最優秀的畫家丟勒Albrecht Dürer簡介及作品

《亞當與夏娃》

《亞當與夏娃》賞析:

這幅作品在表現風格上,明顯受意大利畫風影響。每個人體都沾滿畫面空間,成為可以獨立的人體作品。夏娃動作優美,富於舞蹈性,左手去摘樹上被禁的"罪惡之果",右手扶在樹枝上,雙腳一前一後,婀娜多姿,顯示了女性的嫵媚與青春活力;亞當帶有明顯的古希臘風格傾向,更內在,也更平靜,左手捏著帶葉的蘋果,右手擺向後面。亞當和夏娃互為呼應,夏娃臉部呈現出的微笑,反襯出亞當的內心惶惑。

《亞當與夏娃》透露出強烈的意大利文藝復興繪畫特色,然而人物的姿態以及整個畫面所給予人的靜穆之感又帶有強烈的北歐氣息,畫面描繪出亞當夏娃偷吃禁果的情節,兩人的違約之行在被耶和華神發現之時,正在用枝葉遮羞,無論人體、植物還是蛇的描繪都栩栩如生,完全遵照科學的透視方法。

除了創作版畫以外,丟勒也創作了大量的油畫作品,這些都反映出他精妙的藝術造詣及其對於基督教的深刻理解,代表作為《亞當與夏娃》《聖三位一體的崇拜》以及《四使徒》。

學賞畫(14):德國最優秀的畫家丟勒Albrecht Dürer簡介及作品

配圖

丟勒現存的作品有1000餘件,包括版畫、油畫、水彩畫和素描。其中,以版畫最具影響力。他還是世界上最早創作水彩畫的畫家之一。丟勒主要的作品有《戴手套的自畫像》《亞當與夏娃》、《海怪》、《啟示錄》《念珠節》、《基督大難》、《偉大的命運》、《騎士、死神與惡魔》等。

"

丟勒作品賞析,小編把其著名作品穿插在文章中,便於閱讀。(黑字為作品圖片添加賞析的文字部分)

學賞畫(14):德國最優秀的畫家丟勒Albrecht Dürer簡介及作品

丟勒26歲時的自畫像(戴手套的自畫像)

解析:作為自畫像之父,他是歐洲第一位為自己的容貌和身份所吸引的畫家。此畫又名《戴手套的自畫像》,這是丟勒26歲時畫的著名的自畫像。畫面上,丟勒一幅瀟灑的騎士模樣。他內襯鑲有花邊的百褶緊身衣,外穿滾著黑邊的緊袖外套,頭戴一頂黑白條相間的軟帽,手握白色手套,肩上披著一襲褐色斗篷。這是德國當時最時髦的青年裝束。丟勒捲曲的長髮,隨意披落在兩肩,一撮稀疏的褐色鬍鬚,使26歲的他顯得老成持重。畫面的背景,是一扇敞開的窗戶,窗外依稀可見夏日北歐美麗的風光。窗外的風光隱喻著丟勒那段翻越阿爾卑斯山,前往意大利的難忘之旅。自畫像在16世紀的歐洲並不普遍,丟勒創作的一系列自畫像,成為西方美術史上一件非常哥德式的舉動。

在丟勒的作品中,我們很少看到快樂和愉悅,他的作品中總是隱藏著很多深深的憂慮,思考,判斷和反省,也流露出這個民族天然的哲學性的,對人本身的複雜和更深層次的解讀。

學賞畫(14):德國最優秀的畫家丟勒Albrecht Dürer簡介及作品

配圖 丟勒作品

丟勒(Albrecht Dürer,1471年5月21日-1528年4月6日,金牛座)德國曆史上最優秀的畫家、版畫家及木版畫設計家,同時還是一位建築師和藝術理論家。同時他還精通幾何學、數學、宗教和占星術,還懂得當時被看做是“貴族語言”的拉丁語和意大利語。被譽為阿爾卑斯山以北北方畫派的達芬奇。

學賞畫(14):德國最優秀的畫家丟勒Albrecht Dürer簡介及作品

丟勒13歲時的自畫像

丟勒作品賞析:丟勒13歲時的自畫像

現存於奧地利維也納阿爾貝蒂娜博物館中有一張丟勒13歲時的自畫像,這張A4比例大小的畫像所能引發的思考毫不遜於達芬奇的《維特魯威人》:

首先:這是一個未成年的孩子面對自己最成熟的思考。肌肉、骨骼、頭髮、手和胳膊的比例體現了他對解剖學的掌握和了解。這種對細節最全面生動的處理,體現了北方精神的冷靜和精準。筆者總覺得:意大利的藝術更像十四行詩,浪漫,憂鬱,有種不切實際美感;而和德國的藝術更像數學,精確,又能成為解讀整個宇宙的元素和基礎(亞里士多德)。

第二:這是人類對自己冷靜的解剖。不像意大利和其後西方藝術史的自畫像多少都有對自己的美化成分(如倫勃朗),畫這張自畫像時僅有13歲的孩子不會考慮是否要名留青史,是否要對自己進行藝術的處理,他所有的思考和反省都是腳踏實地的。筆者很難想象:對於一個13歲的孩子,要有何種成熟度才能這麼長時間的觀察和反思自己,在這個過程中,他看到了什麼?又想到了什麼?而何種的外部環境和如何強大的內心可以促成這種理性的思考呢?

學賞畫(14):德國最優秀的畫家丟勒Albrecht Dürer簡介及作品

丟勒作品

丟勒早在自己13歲時(1484)就給自己畫了一幅自畫像,形象生動、逼真,比達芬奇創作的那幅有名的自畫像(ca. 1510-1515)還要早二十多年。在其一生之中,共創作了近十幅自畫像,包括速寫、素描、版畫和油畫等創作手法,其創作的自畫像大多具有嚴整細緻的特徵,藝術表現力與後來的倫勃朗遙相呼應。因此,丟勒被譽為“自畫像之父”。

學賞畫(14):德國最優秀的畫家丟勒Albrecht Dürer簡介及作品

《亞當與夏娃》

《亞當與夏娃》賞析:

這幅作品在表現風格上,明顯受意大利畫風影響。每個人體都沾滿畫面空間,成為可以獨立的人體作品。夏娃動作優美,富於舞蹈性,左手去摘樹上被禁的"罪惡之果",右手扶在樹枝上,雙腳一前一後,婀娜多姿,顯示了女性的嫵媚與青春活力;亞當帶有明顯的古希臘風格傾向,更內在,也更平靜,左手捏著帶葉的蘋果,右手擺向後面。亞當和夏娃互為呼應,夏娃臉部呈現出的微笑,反襯出亞當的內心惶惑。

《亞當與夏娃》透露出強烈的意大利文藝復興繪畫特色,然而人物的姿態以及整個畫面所給予人的靜穆之感又帶有強烈的北歐氣息,畫面描繪出亞當夏娃偷吃禁果的情節,兩人的違約之行在被耶和華神發現之時,正在用枝葉遮羞,無論人體、植物還是蛇的描繪都栩栩如生,完全遵照科學的透視方法。

除了創作版畫以外,丟勒也創作了大量的油畫作品,這些都反映出他精妙的藝術造詣及其對於基督教的深刻理解,代表作為《亞當與夏娃》《聖三位一體的崇拜》以及《四使徒》。

學賞畫(14):德國最優秀的畫家丟勒Albrecht Dürer簡介及作品

配圖

丟勒現存的作品有1000餘件,包括版畫、油畫、水彩畫和素描。其中,以版畫最具影響力。他還是世界上最早創作水彩畫的畫家之一。丟勒主要的作品有《戴手套的自畫像》《亞當與夏娃》、《海怪》、《啟示錄》《念珠節》、《基督大難》、《偉大的命運》、《騎士、死神與惡魔》等。

學賞畫(14):德國最優秀的畫家丟勒Albrecht Dürer簡介及作品

騎士、死神與惡魔

騎士、死神與惡魔賞析:

在《騎士、死神與惡魔》中,一位基督教騎士騎著馬穿過黑暗的森林,死神在旁邊彷彿正在與其對話,惡魔緊隨其後試圖對其進行誘惑,但騎士對其置之不理並堅毅地向前繼續行進。這件作品既是對神恩的讚頌,又是對當時人精神上的鼓舞。有的藝術史家認為死神和惡魔象徵著天主教,騎士堅定地前進意味著路德新教必將戰勝天主教的專制強權。

"

丟勒作品賞析,小編把其著名作品穿插在文章中,便於閱讀。(黑字為作品圖片添加賞析的文字部分)

學賞畫(14):德國最優秀的畫家丟勒Albrecht Dürer簡介及作品

丟勒26歲時的自畫像(戴手套的自畫像)

解析:作為自畫像之父,他是歐洲第一位為自己的容貌和身份所吸引的畫家。此畫又名《戴手套的自畫像》,這是丟勒26歲時畫的著名的自畫像。畫面上,丟勒一幅瀟灑的騎士模樣。他內襯鑲有花邊的百褶緊身衣,外穿滾著黑邊的緊袖外套,頭戴一頂黑白條相間的軟帽,手握白色手套,肩上披著一襲褐色斗篷。這是德國當時最時髦的青年裝束。丟勒捲曲的長髮,隨意披落在兩肩,一撮稀疏的褐色鬍鬚,使26歲的他顯得老成持重。畫面的背景,是一扇敞開的窗戶,窗外依稀可見夏日北歐美麗的風光。窗外的風光隱喻著丟勒那段翻越阿爾卑斯山,前往意大利的難忘之旅。自畫像在16世紀的歐洲並不普遍,丟勒創作的一系列自畫像,成為西方美術史上一件非常哥德式的舉動。

在丟勒的作品中,我們很少看到快樂和愉悅,他的作品中總是隱藏著很多深深的憂慮,思考,判斷和反省,也流露出這個民族天然的哲學性的,對人本身的複雜和更深層次的解讀。

學賞畫(14):德國最優秀的畫家丟勒Albrecht Dürer簡介及作品

配圖 丟勒作品

丟勒(Albrecht Dürer,1471年5月21日-1528年4月6日,金牛座)德國曆史上最優秀的畫家、版畫家及木版畫設計家,同時還是一位建築師和藝術理論家。同時他還精通幾何學、數學、宗教和占星術,還懂得當時被看做是“貴族語言”的拉丁語和意大利語。被譽為阿爾卑斯山以北北方畫派的達芬奇。

學賞畫(14):德國最優秀的畫家丟勒Albrecht Dürer簡介及作品

丟勒13歲時的自畫像

丟勒作品賞析:丟勒13歲時的自畫像

現存於奧地利維也納阿爾貝蒂娜博物館中有一張丟勒13歲時的自畫像,這張A4比例大小的畫像所能引發的思考毫不遜於達芬奇的《維特魯威人》:

首先:這是一個未成年的孩子面對自己最成熟的思考。肌肉、骨骼、頭髮、手和胳膊的比例體現了他對解剖學的掌握和了解。這種對細節最全面生動的處理,體現了北方精神的冷靜和精準。筆者總覺得:意大利的藝術更像十四行詩,浪漫,憂鬱,有種不切實際美感;而和德國的藝術更像數學,精確,又能成為解讀整個宇宙的元素和基礎(亞里士多德)。

第二:這是人類對自己冷靜的解剖。不像意大利和其後西方藝術史的自畫像多少都有對自己的美化成分(如倫勃朗),畫這張自畫像時僅有13歲的孩子不會考慮是否要名留青史,是否要對自己進行藝術的處理,他所有的思考和反省都是腳踏實地的。筆者很難想象:對於一個13歲的孩子,要有何種成熟度才能這麼長時間的觀察和反思自己,在這個過程中,他看到了什麼?又想到了什麼?而何種的外部環境和如何強大的內心可以促成這種理性的思考呢?

學賞畫(14):德國最優秀的畫家丟勒Albrecht Dürer簡介及作品

丟勒作品

丟勒早在自己13歲時(1484)就給自己畫了一幅自畫像,形象生動、逼真,比達芬奇創作的那幅有名的自畫像(ca. 1510-1515)還要早二十多年。在其一生之中,共創作了近十幅自畫像,包括速寫、素描、版畫和油畫等創作手法,其創作的自畫像大多具有嚴整細緻的特徵,藝術表現力與後來的倫勃朗遙相呼應。因此,丟勒被譽為“自畫像之父”。

學賞畫(14):德國最優秀的畫家丟勒Albrecht Dürer簡介及作品

《亞當與夏娃》

《亞當與夏娃》賞析:

這幅作品在表現風格上,明顯受意大利畫風影響。每個人體都沾滿畫面空間,成為可以獨立的人體作品。夏娃動作優美,富於舞蹈性,左手去摘樹上被禁的"罪惡之果",右手扶在樹枝上,雙腳一前一後,婀娜多姿,顯示了女性的嫵媚與青春活力;亞當帶有明顯的古希臘風格傾向,更內在,也更平靜,左手捏著帶葉的蘋果,右手擺向後面。亞當和夏娃互為呼應,夏娃臉部呈現出的微笑,反襯出亞當的內心惶惑。

《亞當與夏娃》透露出強烈的意大利文藝復興繪畫特色,然而人物的姿態以及整個畫面所給予人的靜穆之感又帶有強烈的北歐氣息,畫面描繪出亞當夏娃偷吃禁果的情節,兩人的違約之行在被耶和華神發現之時,正在用枝葉遮羞,無論人體、植物還是蛇的描繪都栩栩如生,完全遵照科學的透視方法。

除了創作版畫以外,丟勒也創作了大量的油畫作品,這些都反映出他精妙的藝術造詣及其對於基督教的深刻理解,代表作為《亞當與夏娃》《聖三位一體的崇拜》以及《四使徒》。

學賞畫(14):德國最優秀的畫家丟勒Albrecht Dürer簡介及作品

配圖

丟勒現存的作品有1000餘件,包括版畫、油畫、水彩畫和素描。其中,以版畫最具影響力。他還是世界上最早創作水彩畫的畫家之一。丟勒主要的作品有《戴手套的自畫像》《亞當與夏娃》、《海怪》、《啟示錄》《念珠節》、《基督大難》、《偉大的命運》、《騎士、死神與惡魔》等。

學賞畫(14):德國最優秀的畫家丟勒Albrecht Dürer簡介及作品

騎士、死神與惡魔

騎士、死神與惡魔賞析:

在《騎士、死神與惡魔》中,一位基督教騎士騎著馬穿過黑暗的森林,死神在旁邊彷彿正在與其對話,惡魔緊隨其後試圖對其進行誘惑,但騎士對其置之不理並堅毅地向前繼續行進。這件作品既是對神恩的讚頌,又是對當時人精神上的鼓舞。有的藝術史家認為死神和惡魔象徵著天主教,騎士堅定地前進意味著路德新教必將戰勝天主教的專制強權。

學賞畫(14):德國最優秀的畫家丟勒Albrecht Dürer簡介及作品

配圖

丟勒博學多才,不僅是畫家,而且是數學家、機械師、建築學家,他發明了一種建築學體系,創立了築城學理論。作為美術家,他刻苦探索新的美學原理,在透視法和人體解剖學方面卓有成績,著有《繪畫概論》和《人體解剖學原理》。

"

丟勒作品賞析,小編把其著名作品穿插在文章中,便於閱讀。(黑字為作品圖片添加賞析的文字部分)

學賞畫(14):德國最優秀的畫家丟勒Albrecht Dürer簡介及作品

丟勒26歲時的自畫像(戴手套的自畫像)

解析:作為自畫像之父,他是歐洲第一位為自己的容貌和身份所吸引的畫家。此畫又名《戴手套的自畫像》,這是丟勒26歲時畫的著名的自畫像。畫面上,丟勒一幅瀟灑的騎士模樣。他內襯鑲有花邊的百褶緊身衣,外穿滾著黑邊的緊袖外套,頭戴一頂黑白條相間的軟帽,手握白色手套,肩上披著一襲褐色斗篷。這是德國當時最時髦的青年裝束。丟勒捲曲的長髮,隨意披落在兩肩,一撮稀疏的褐色鬍鬚,使26歲的他顯得老成持重。畫面的背景,是一扇敞開的窗戶,窗外依稀可見夏日北歐美麗的風光。窗外的風光隱喻著丟勒那段翻越阿爾卑斯山,前往意大利的難忘之旅。自畫像在16世紀的歐洲並不普遍,丟勒創作的一系列自畫像,成為西方美術史上一件非常哥德式的舉動。

在丟勒的作品中,我們很少看到快樂和愉悅,他的作品中總是隱藏著很多深深的憂慮,思考,判斷和反省,也流露出這個民族天然的哲學性的,對人本身的複雜和更深層次的解讀。

學賞畫(14):德國最優秀的畫家丟勒Albrecht Dürer簡介及作品

配圖 丟勒作品

丟勒(Albrecht Dürer,1471年5月21日-1528年4月6日,金牛座)德國曆史上最優秀的畫家、版畫家及木版畫設計家,同時還是一位建築師和藝術理論家。同時他還精通幾何學、數學、宗教和占星術,還懂得當時被看做是“貴族語言”的拉丁語和意大利語。被譽為阿爾卑斯山以北北方畫派的達芬奇。

學賞畫(14):德國最優秀的畫家丟勒Albrecht Dürer簡介及作品

丟勒13歲時的自畫像

丟勒作品賞析:丟勒13歲時的自畫像

現存於奧地利維也納阿爾貝蒂娜博物館中有一張丟勒13歲時的自畫像,這張A4比例大小的畫像所能引發的思考毫不遜於達芬奇的《維特魯威人》:

首先:這是一個未成年的孩子面對自己最成熟的思考。肌肉、骨骼、頭髮、手和胳膊的比例體現了他對解剖學的掌握和了解。這種對細節最全面生動的處理,體現了北方精神的冷靜和精準。筆者總覺得:意大利的藝術更像十四行詩,浪漫,憂鬱,有種不切實際美感;而和德國的藝術更像數學,精確,又能成為解讀整個宇宙的元素和基礎(亞里士多德)。

第二:這是人類對自己冷靜的解剖。不像意大利和其後西方藝術史的自畫像多少都有對自己的美化成分(如倫勃朗),畫這張自畫像時僅有13歲的孩子不會考慮是否要名留青史,是否要對自己進行藝術的處理,他所有的思考和反省都是腳踏實地的。筆者很難想象:對於一個13歲的孩子,要有何種成熟度才能這麼長時間的觀察和反思自己,在這個過程中,他看到了什麼?又想到了什麼?而何種的外部環境和如何強大的內心可以促成這種理性的思考呢?

學賞畫(14):德國最優秀的畫家丟勒Albrecht Dürer簡介及作品

丟勒作品

丟勒早在自己13歲時(1484)就給自己畫了一幅自畫像,形象生動、逼真,比達芬奇創作的那幅有名的自畫像(ca. 1510-1515)還要早二十多年。在其一生之中,共創作了近十幅自畫像,包括速寫、素描、版畫和油畫等創作手法,其創作的自畫像大多具有嚴整細緻的特徵,藝術表現力與後來的倫勃朗遙相呼應。因此,丟勒被譽為“自畫像之父”。

學賞畫(14):德國最優秀的畫家丟勒Albrecht Dürer簡介及作品

《亞當與夏娃》

《亞當與夏娃》賞析:

這幅作品在表現風格上,明顯受意大利畫風影響。每個人體都沾滿畫面空間,成為可以獨立的人體作品。夏娃動作優美,富於舞蹈性,左手去摘樹上被禁的"罪惡之果",右手扶在樹枝上,雙腳一前一後,婀娜多姿,顯示了女性的嫵媚與青春活力;亞當帶有明顯的古希臘風格傾向,更內在,也更平靜,左手捏著帶葉的蘋果,右手擺向後面。亞當和夏娃互為呼應,夏娃臉部呈現出的微笑,反襯出亞當的內心惶惑。

《亞當與夏娃》透露出強烈的意大利文藝復興繪畫特色,然而人物的姿態以及整個畫面所給予人的靜穆之感又帶有強烈的北歐氣息,畫面描繪出亞當夏娃偷吃禁果的情節,兩人的違約之行在被耶和華神發現之時,正在用枝葉遮羞,無論人體、植物還是蛇的描繪都栩栩如生,完全遵照科學的透視方法。

除了創作版畫以外,丟勒也創作了大量的油畫作品,這些都反映出他精妙的藝術造詣及其對於基督教的深刻理解,代表作為《亞當與夏娃》《聖三位一體的崇拜》以及《四使徒》。

學賞畫(14):德國最優秀的畫家丟勒Albrecht Dürer簡介及作品

配圖

丟勒現存的作品有1000餘件,包括版畫、油畫、水彩畫和素描。其中,以版畫最具影響力。他還是世界上最早創作水彩畫的畫家之一。丟勒主要的作品有《戴手套的自畫像》《亞當與夏娃》、《海怪》、《啟示錄》《念珠節》、《基督大難》、《偉大的命運》、《騎士、死神與惡魔》等。

學賞畫(14):德國最優秀的畫家丟勒Albrecht Dürer簡介及作品

騎士、死神與惡魔

騎士、死神與惡魔賞析:

在《騎士、死神與惡魔》中,一位基督教騎士騎著馬穿過黑暗的森林,死神在旁邊彷彿正在與其對話,惡魔緊隨其後試圖對其進行誘惑,但騎士對其置之不理並堅毅地向前繼續行進。這件作品既是對神恩的讚頌,又是對當時人精神上的鼓舞。有的藝術史家認為死神和惡魔象徵著天主教,騎士堅定地前進意味著路德新教必將戰勝天主教的專制強權。

學賞畫(14):德國最優秀的畫家丟勒Albrecht Dürer簡介及作品

配圖

丟勒博學多才,不僅是畫家,而且是數學家、機械師、建築學家,他發明了一種建築學體系,創立了築城學理論。作為美術家,他刻苦探索新的美學原理,在透視法和人體解剖學方面卓有成績,著有《繪畫概論》和《人體解剖學原理》。

學賞畫(14):德國最優秀的畫家丟勒Albrecht Dürer簡介及作品

兔子

兔子作品解析:

這幅丟勒素描寫生作品最有名的《兔子》中,我們可以切實感受到兔子的靈活,皮毛的光影,似乎可以聽到兔子咀嚼的聲音,這是絕對高度寫實的藝術。

同時代的意大利畫家是不會畫這種題材的,因為在他們的世界裡:神權,貴族,平凡人才是最重要的主題。而這些來自田野山間的動植物從來都不值得表現。而在這點上,丟勒更像中國畫家,一開始就注意到了這個部分。而和中國山水畫院畫家不同的是,中國傳統藝術講究的是“虛和神”,而丟勒作品如照片一樣真實。

丟勒的寫實作品對後代有著巨大影響。這種通過堆疊細節達到細緻的方式影響到了後來的前拉斐爾畫派和印象派,只不過一個是學習,另外一個是反叛。

"

丟勒作品賞析,小編把其著名作品穿插在文章中,便於閱讀。(黑字為作品圖片添加賞析的文字部分)

學賞畫(14):德國最優秀的畫家丟勒Albrecht Dürer簡介及作品

丟勒26歲時的自畫像(戴手套的自畫像)

解析:作為自畫像之父,他是歐洲第一位為自己的容貌和身份所吸引的畫家。此畫又名《戴手套的自畫像》,這是丟勒26歲時畫的著名的自畫像。畫面上,丟勒一幅瀟灑的騎士模樣。他內襯鑲有花邊的百褶緊身衣,外穿滾著黑邊的緊袖外套,頭戴一頂黑白條相間的軟帽,手握白色手套,肩上披著一襲褐色斗篷。這是德國當時最時髦的青年裝束。丟勒捲曲的長髮,隨意披落在兩肩,一撮稀疏的褐色鬍鬚,使26歲的他顯得老成持重。畫面的背景,是一扇敞開的窗戶,窗外依稀可見夏日北歐美麗的風光。窗外的風光隱喻著丟勒那段翻越阿爾卑斯山,前往意大利的難忘之旅。自畫像在16世紀的歐洲並不普遍,丟勒創作的一系列自畫像,成為西方美術史上一件非常哥德式的舉動。

在丟勒的作品中,我們很少看到快樂和愉悅,他的作品中總是隱藏著很多深深的憂慮,思考,判斷和反省,也流露出這個民族天然的哲學性的,對人本身的複雜和更深層次的解讀。

學賞畫(14):德國最優秀的畫家丟勒Albrecht Dürer簡介及作品

配圖 丟勒作品

丟勒(Albrecht Dürer,1471年5月21日-1528年4月6日,金牛座)德國曆史上最優秀的畫家、版畫家及木版畫設計家,同時還是一位建築師和藝術理論家。同時他還精通幾何學、數學、宗教和占星術,還懂得當時被看做是“貴族語言”的拉丁語和意大利語。被譽為阿爾卑斯山以北北方畫派的達芬奇。

學賞畫(14):德國最優秀的畫家丟勒Albrecht Dürer簡介及作品

丟勒13歲時的自畫像

丟勒作品賞析:丟勒13歲時的自畫像

現存於奧地利維也納阿爾貝蒂娜博物館中有一張丟勒13歲時的自畫像,這張A4比例大小的畫像所能引發的思考毫不遜於達芬奇的《維特魯威人》:

首先:這是一個未成年的孩子面對自己最成熟的思考。肌肉、骨骼、頭髮、手和胳膊的比例體現了他對解剖學的掌握和了解。這種對細節最全面生動的處理,體現了北方精神的冷靜和精準。筆者總覺得:意大利的藝術更像十四行詩,浪漫,憂鬱,有種不切實際美感;而和德國的藝術更像數學,精確,又能成為解讀整個宇宙的元素和基礎(亞里士多德)。

第二:這是人類對自己冷靜的解剖。不像意大利和其後西方藝術史的自畫像多少都有對自己的美化成分(如倫勃朗),畫這張自畫像時僅有13歲的孩子不會考慮是否要名留青史,是否要對自己進行藝術的處理,他所有的思考和反省都是腳踏實地的。筆者很難想象:對於一個13歲的孩子,要有何種成熟度才能這麼長時間的觀察和反思自己,在這個過程中,他看到了什麼?又想到了什麼?而何種的外部環境和如何強大的內心可以促成這種理性的思考呢?

學賞畫(14):德國最優秀的畫家丟勒Albrecht Dürer簡介及作品

丟勒作品

丟勒早在自己13歲時(1484)就給自己畫了一幅自畫像,形象生動、逼真,比達芬奇創作的那幅有名的自畫像(ca. 1510-1515)還要早二十多年。在其一生之中,共創作了近十幅自畫像,包括速寫、素描、版畫和油畫等創作手法,其創作的自畫像大多具有嚴整細緻的特徵,藝術表現力與後來的倫勃朗遙相呼應。因此,丟勒被譽為“自畫像之父”。

學賞畫(14):德國最優秀的畫家丟勒Albrecht Dürer簡介及作品

《亞當與夏娃》

《亞當與夏娃》賞析:

這幅作品在表現風格上,明顯受意大利畫風影響。每個人體都沾滿畫面空間,成為可以獨立的人體作品。夏娃動作優美,富於舞蹈性,左手去摘樹上被禁的"罪惡之果",右手扶在樹枝上,雙腳一前一後,婀娜多姿,顯示了女性的嫵媚與青春活力;亞當帶有明顯的古希臘風格傾向,更內在,也更平靜,左手捏著帶葉的蘋果,右手擺向後面。亞當和夏娃互為呼應,夏娃臉部呈現出的微笑,反襯出亞當的內心惶惑。

《亞當與夏娃》透露出強烈的意大利文藝復興繪畫特色,然而人物的姿態以及整個畫面所給予人的靜穆之感又帶有強烈的北歐氣息,畫面描繪出亞當夏娃偷吃禁果的情節,兩人的違約之行在被耶和華神發現之時,正在用枝葉遮羞,無論人體、植物還是蛇的描繪都栩栩如生,完全遵照科學的透視方法。

除了創作版畫以外,丟勒也創作了大量的油畫作品,這些都反映出他精妙的藝術造詣及其對於基督教的深刻理解,代表作為《亞當與夏娃》《聖三位一體的崇拜》以及《四使徒》。

學賞畫(14):德國最優秀的畫家丟勒Albrecht Dürer簡介及作品

配圖

丟勒現存的作品有1000餘件,包括版畫、油畫、水彩畫和素描。其中,以版畫最具影響力。他還是世界上最早創作水彩畫的畫家之一。丟勒主要的作品有《戴手套的自畫像》《亞當與夏娃》、《海怪》、《啟示錄》《念珠節》、《基督大難》、《偉大的命運》、《騎士、死神與惡魔》等。

學賞畫(14):德國最優秀的畫家丟勒Albrecht Dürer簡介及作品

騎士、死神與惡魔

騎士、死神與惡魔賞析:

在《騎士、死神與惡魔》中,一位基督教騎士騎著馬穿過黑暗的森林,死神在旁邊彷彿正在與其對話,惡魔緊隨其後試圖對其進行誘惑,但騎士對其置之不理並堅毅地向前繼續行進。這件作品既是對神恩的讚頌,又是對當時人精神上的鼓舞。有的藝術史家認為死神和惡魔象徵著天主教,騎士堅定地前進意味著路德新教必將戰勝天主教的專制強權。

學賞畫(14):德國最優秀的畫家丟勒Albrecht Dürer簡介及作品

配圖

丟勒博學多才,不僅是畫家,而且是數學家、機械師、建築學家,他發明了一種建築學體系,創立了築城學理論。作為美術家,他刻苦探索新的美學原理,在透視法和人體解剖學方面卓有成績,著有《繪畫概論》和《人體解剖學原理》。

學賞畫(14):德國最優秀的畫家丟勒Albrecht Dürer簡介及作品

兔子

兔子作品解析:

這幅丟勒素描寫生作品最有名的《兔子》中,我們可以切實感受到兔子的靈活,皮毛的光影,似乎可以聽到兔子咀嚼的聲音,這是絕對高度寫實的藝術。

同時代的意大利畫家是不會畫這種題材的,因為在他們的世界裡:神權,貴族,平凡人才是最重要的主題。而這些來自田野山間的動植物從來都不值得表現。而在這點上,丟勒更像中國畫家,一開始就注意到了這個部分。而和中國山水畫院畫家不同的是,中國傳統藝術講究的是“虛和神”,而丟勒作品如照片一樣真實。

丟勒的寫實作品對後代有著巨大影響。這種通過堆疊細節達到細緻的方式影響到了後來的前拉斐爾畫派和印象派,只不過一個是學習,另外一個是反叛。

學賞畫(14):德國最優秀的畫家丟勒Albrecht Dürer簡介及作品

配圖

在德國,丟勒享有很高的聲譽。自1815年始,全國每年都要舉辦以他的名字命名的《阿爾佈列希特·丟勒節》。1840年,政府在他的故鄉紐倫堡樹立起一座丟勒的雕像。這是德國為藝術家設立的第一座公共紀念碑。德國近年出版的有關丟勒的書籍和畫集高達數十萬冊,並翻譯成多種文字遠銷世界各地。

"

丟勒作品賞析,小編把其著名作品穿插在文章中,便於閱讀。(黑字為作品圖片添加賞析的文字部分)

學賞畫(14):德國最優秀的畫家丟勒Albrecht Dürer簡介及作品

丟勒26歲時的自畫像(戴手套的自畫像)

解析:作為自畫像之父,他是歐洲第一位為自己的容貌和身份所吸引的畫家。此畫又名《戴手套的自畫像》,這是丟勒26歲時畫的著名的自畫像。畫面上,丟勒一幅瀟灑的騎士模樣。他內襯鑲有花邊的百褶緊身衣,外穿滾著黑邊的緊袖外套,頭戴一頂黑白條相間的軟帽,手握白色手套,肩上披著一襲褐色斗篷。這是德國當時最時髦的青年裝束。丟勒捲曲的長髮,隨意披落在兩肩,一撮稀疏的褐色鬍鬚,使26歲的他顯得老成持重。畫面的背景,是一扇敞開的窗戶,窗外依稀可見夏日北歐美麗的風光。窗外的風光隱喻著丟勒那段翻越阿爾卑斯山,前往意大利的難忘之旅。自畫像在16世紀的歐洲並不普遍,丟勒創作的一系列自畫像,成為西方美術史上一件非常哥德式的舉動。

在丟勒的作品中,我們很少看到快樂和愉悅,他的作品中總是隱藏著很多深深的憂慮,思考,判斷和反省,也流露出這個民族天然的哲學性的,對人本身的複雜和更深層次的解讀。

學賞畫(14):德國最優秀的畫家丟勒Albrecht Dürer簡介及作品

配圖 丟勒作品

丟勒(Albrecht Dürer,1471年5月21日-1528年4月6日,金牛座)德國曆史上最優秀的畫家、版畫家及木版畫設計家,同時還是一位建築師和藝術理論家。同時他還精通幾何學、數學、宗教和占星術,還懂得當時被看做是“貴族語言”的拉丁語和意大利語。被譽為阿爾卑斯山以北北方畫派的達芬奇。

學賞畫(14):德國最優秀的畫家丟勒Albrecht Dürer簡介及作品

丟勒13歲時的自畫像

丟勒作品賞析:丟勒13歲時的自畫像

現存於奧地利維也納阿爾貝蒂娜博物館中有一張丟勒13歲時的自畫像,這張A4比例大小的畫像所能引發的思考毫不遜於達芬奇的《維特魯威人》:

首先:這是一個未成年的孩子面對自己最成熟的思考。肌肉、骨骼、頭髮、手和胳膊的比例體現了他對解剖學的掌握和了解。這種對細節最全面生動的處理,體現了北方精神的冷靜和精準。筆者總覺得:意大利的藝術更像十四行詩,浪漫,憂鬱,有種不切實際美感;而和德國的藝術更像數學,精確,又能成為解讀整個宇宙的元素和基礎(亞里士多德)。

第二:這是人類對自己冷靜的解剖。不像意大利和其後西方藝術史的自畫像多少都有對自己的美化成分(如倫勃朗),畫這張自畫像時僅有13歲的孩子不會考慮是否要名留青史,是否要對自己進行藝術的處理,他所有的思考和反省都是腳踏實地的。筆者很難想象:對於一個13歲的孩子,要有何種成熟度才能這麼長時間的觀察和反思自己,在這個過程中,他看到了什麼?又想到了什麼?而何種的外部環境和如何強大的內心可以促成這種理性的思考呢?

學賞畫(14):德國最優秀的畫家丟勒Albrecht Dürer簡介及作品

丟勒作品

丟勒早在自己13歲時(1484)就給自己畫了一幅自畫像,形象生動、逼真,比達芬奇創作的那幅有名的自畫像(ca. 1510-1515)還要早二十多年。在其一生之中,共創作了近十幅自畫像,包括速寫、素描、版畫和油畫等創作手法,其創作的自畫像大多具有嚴整細緻的特徵,藝術表現力與後來的倫勃朗遙相呼應。因此,丟勒被譽為“自畫像之父”。

學賞畫(14):德國最優秀的畫家丟勒Albrecht Dürer簡介及作品

《亞當與夏娃》

《亞當與夏娃》賞析:

這幅作品在表現風格上,明顯受意大利畫風影響。每個人體都沾滿畫面空間,成為可以獨立的人體作品。夏娃動作優美,富於舞蹈性,左手去摘樹上被禁的"罪惡之果",右手扶在樹枝上,雙腳一前一後,婀娜多姿,顯示了女性的嫵媚與青春活力;亞當帶有明顯的古希臘風格傾向,更內在,也更平靜,左手捏著帶葉的蘋果,右手擺向後面。亞當和夏娃互為呼應,夏娃臉部呈現出的微笑,反襯出亞當的內心惶惑。

《亞當與夏娃》透露出強烈的意大利文藝復興繪畫特色,然而人物的姿態以及整個畫面所給予人的靜穆之感又帶有強烈的北歐氣息,畫面描繪出亞當夏娃偷吃禁果的情節,兩人的違約之行在被耶和華神發現之時,正在用枝葉遮羞,無論人體、植物還是蛇的描繪都栩栩如生,完全遵照科學的透視方法。

除了創作版畫以外,丟勒也創作了大量的油畫作品,這些都反映出他精妙的藝術造詣及其對於基督教的深刻理解,代表作為《亞當與夏娃》《聖三位一體的崇拜》以及《四使徒》。

學賞畫(14):德國最優秀的畫家丟勒Albrecht Dürer簡介及作品

配圖

丟勒現存的作品有1000餘件,包括版畫、油畫、水彩畫和素描。其中,以版畫最具影響力。他還是世界上最早創作水彩畫的畫家之一。丟勒主要的作品有《戴手套的自畫像》《亞當與夏娃》、《海怪》、《啟示錄》《念珠節》、《基督大難》、《偉大的命運》、《騎士、死神與惡魔》等。

學賞畫(14):德國最優秀的畫家丟勒Albrecht Dürer簡介及作品

騎士、死神與惡魔

騎士、死神與惡魔賞析:

在《騎士、死神與惡魔》中,一位基督教騎士騎著馬穿過黑暗的森林,死神在旁邊彷彿正在與其對話,惡魔緊隨其後試圖對其進行誘惑,但騎士對其置之不理並堅毅地向前繼續行進。這件作品既是對神恩的讚頌,又是對當時人精神上的鼓舞。有的藝術史家認為死神和惡魔象徵著天主教,騎士堅定地前進意味著路德新教必將戰勝天主教的專制強權。

學賞畫(14):德國最優秀的畫家丟勒Albrecht Dürer簡介及作品

配圖

丟勒博學多才,不僅是畫家,而且是數學家、機械師、建築學家,他發明了一種建築學體系,創立了築城學理論。作為美術家,他刻苦探索新的美學原理,在透視法和人體解剖學方面卓有成績,著有《繪畫概論》和《人體解剖學原理》。

學賞畫(14):德國最優秀的畫家丟勒Albrecht Dürer簡介及作品

兔子

兔子作品解析:

這幅丟勒素描寫生作品最有名的《兔子》中,我們可以切實感受到兔子的靈活,皮毛的光影,似乎可以聽到兔子咀嚼的聲音,這是絕對高度寫實的藝術。

同時代的意大利畫家是不會畫這種題材的,因為在他們的世界裡:神權,貴族,平凡人才是最重要的主題。而這些來自田野山間的動植物從來都不值得表現。而在這點上,丟勒更像中國畫家,一開始就注意到了這個部分。而和中國山水畫院畫家不同的是,中國傳統藝術講究的是“虛和神”,而丟勒作品如照片一樣真實。

丟勒的寫實作品對後代有著巨大影響。這種通過堆疊細節達到細緻的方式影響到了後來的前拉斐爾畫派和印象派,只不過一個是學習,另外一個是反叛。

學賞畫(14):德國最優秀的畫家丟勒Albrecht Dürer簡介及作品

配圖

在德國,丟勒享有很高的聲譽。自1815年始,全國每年都要舉辦以他的名字命名的《阿爾佈列希特·丟勒節》。1840年,政府在他的故鄉紐倫堡樹立起一座丟勒的雕像。這是德國為藝術家設立的第一座公共紀念碑。德國近年出版的有關丟勒的書籍和畫集高達數十萬冊,並翻譯成多種文字遠銷世界各地。

學賞畫(14):德國最優秀的畫家丟勒Albrecht Dürer簡介及作品

丟勒的母親肖像

丟勒的母親肖像解析:

這幅木炭素描《母親肖像》是此類肖像素描中最富感情的作品(42×30釐米)。丟勒懷著對母親的深厚感情,用簡率的炭條,正確地勾勒出年邁多病的老母親形象。她已風燭殘年,歷盡苦難,備受風霜的侵蝕,臉上留下了許多生活的印痕。她那隆起的顴骨,佈滿皺紋的前額、稍鼓的眼珠、尖長的鼻樑和薄而緊閉的嘴脣,這一切細節是畫家真摯的感情流露,由於歲月的磨損,老人的臉龐不僅消瘦,還暴起了道道青筋,唯有一對眼睛依然炯炯有神。

丟勒的這幅《母親肖像》,簡單而節奏分明的線條勾勒出母親肖像的飽經滄桑之感,英國美術史家貢布里希在其著作《藝術的故事》中就著重提到了這件作品,並深入分析了其中所蘊含的美的辯證法:一個老態龍鍾的婦人何以憑藉素描的技法而透露出一股獨特的美感。

丟勒的炭筆素描特點是粗獷,簡率。他沒有在老人臉上加更多陰影,只在頸項外加重了陰影的色調,使臉形更加突出。運線的輕重緩急極有分寸,而且比較洗煉,肖像的神態僅僅幾筆便躍然於畫紙上。

"

丟勒作品賞析,小編把其著名作品穿插在文章中,便於閱讀。(黑字為作品圖片添加賞析的文字部分)

學賞畫(14):德國最優秀的畫家丟勒Albrecht Dürer簡介及作品

丟勒26歲時的自畫像(戴手套的自畫像)

解析:作為自畫像之父,他是歐洲第一位為自己的容貌和身份所吸引的畫家。此畫又名《戴手套的自畫像》,這是丟勒26歲時畫的著名的自畫像。畫面上,丟勒一幅瀟灑的騎士模樣。他內襯鑲有花邊的百褶緊身衣,外穿滾著黑邊的緊袖外套,頭戴一頂黑白條相間的軟帽,手握白色手套,肩上披著一襲褐色斗篷。這是德國當時最時髦的青年裝束。丟勒捲曲的長髮,隨意披落在兩肩,一撮稀疏的褐色鬍鬚,使26歲的他顯得老成持重。畫面的背景,是一扇敞開的窗戶,窗外依稀可見夏日北歐美麗的風光。窗外的風光隱喻著丟勒那段翻越阿爾卑斯山,前往意大利的難忘之旅。自畫像在16世紀的歐洲並不普遍,丟勒創作的一系列自畫像,成為西方美術史上一件非常哥德式的舉動。

在丟勒的作品中,我們很少看到快樂和愉悅,他的作品中總是隱藏著很多深深的憂慮,思考,判斷和反省,也流露出這個民族天然的哲學性的,對人本身的複雜和更深層次的解讀。

學賞畫(14):德國最優秀的畫家丟勒Albrecht Dürer簡介及作品

配圖 丟勒作品

丟勒(Albrecht Dürer,1471年5月21日-1528年4月6日,金牛座)德國曆史上最優秀的畫家、版畫家及木版畫設計家,同時還是一位建築師和藝術理論家。同時他還精通幾何學、數學、宗教和占星術,還懂得當時被看做是“貴族語言”的拉丁語和意大利語。被譽為阿爾卑斯山以北北方畫派的達芬奇。

學賞畫(14):德國最優秀的畫家丟勒Albrecht Dürer簡介及作品

丟勒13歲時的自畫像

丟勒作品賞析:丟勒13歲時的自畫像

現存於奧地利維也納阿爾貝蒂娜博物館中有一張丟勒13歲時的自畫像,這張A4比例大小的畫像所能引發的思考毫不遜於達芬奇的《維特魯威人》:

首先:這是一個未成年的孩子面對自己最成熟的思考。肌肉、骨骼、頭髮、手和胳膊的比例體現了他對解剖學的掌握和了解。這種對細節最全面生動的處理,體現了北方精神的冷靜和精準。筆者總覺得:意大利的藝術更像十四行詩,浪漫,憂鬱,有種不切實際美感;而和德國的藝術更像數學,精確,又能成為解讀整個宇宙的元素和基礎(亞里士多德)。

第二:這是人類對自己冷靜的解剖。不像意大利和其後西方藝術史的自畫像多少都有對自己的美化成分(如倫勃朗),畫這張自畫像時僅有13歲的孩子不會考慮是否要名留青史,是否要對自己進行藝術的處理,他所有的思考和反省都是腳踏實地的。筆者很難想象:對於一個13歲的孩子,要有何種成熟度才能這麼長時間的觀察和反思自己,在這個過程中,他看到了什麼?又想到了什麼?而何種的外部環境和如何強大的內心可以促成這種理性的思考呢?

學賞畫(14):德國最優秀的畫家丟勒Albrecht Dürer簡介及作品

丟勒作品

丟勒早在自己13歲時(1484)就給自己畫了一幅自畫像,形象生動、逼真,比達芬奇創作的那幅有名的自畫像(ca. 1510-1515)還要早二十多年。在其一生之中,共創作了近十幅自畫像,包括速寫、素描、版畫和油畫等創作手法,其創作的自畫像大多具有嚴整細緻的特徵,藝術表現力與後來的倫勃朗遙相呼應。因此,丟勒被譽為“自畫像之父”。

學賞畫(14):德國最優秀的畫家丟勒Albrecht Dürer簡介及作品

《亞當與夏娃》

《亞當與夏娃》賞析:

這幅作品在表現風格上,明顯受意大利畫風影響。每個人體都沾滿畫面空間,成為可以獨立的人體作品。夏娃動作優美,富於舞蹈性,左手去摘樹上被禁的"罪惡之果",右手扶在樹枝上,雙腳一前一後,婀娜多姿,顯示了女性的嫵媚與青春活力;亞當帶有明顯的古希臘風格傾向,更內在,也更平靜,左手捏著帶葉的蘋果,右手擺向後面。亞當和夏娃互為呼應,夏娃臉部呈現出的微笑,反襯出亞當的內心惶惑。

《亞當與夏娃》透露出強烈的意大利文藝復興繪畫特色,然而人物的姿態以及整個畫面所給予人的靜穆之感又帶有強烈的北歐氣息,畫面描繪出亞當夏娃偷吃禁果的情節,兩人的違約之行在被耶和華神發現之時,正在用枝葉遮羞,無論人體、植物還是蛇的描繪都栩栩如生,完全遵照科學的透視方法。

除了創作版畫以外,丟勒也創作了大量的油畫作品,這些都反映出他精妙的藝術造詣及其對於基督教的深刻理解,代表作為《亞當與夏娃》《聖三位一體的崇拜》以及《四使徒》。

學賞畫(14):德國最優秀的畫家丟勒Albrecht Dürer簡介及作品

配圖

丟勒現存的作品有1000餘件,包括版畫、油畫、水彩畫和素描。其中,以版畫最具影響力。他還是世界上最早創作水彩畫的畫家之一。丟勒主要的作品有《戴手套的自畫像》《亞當與夏娃》、《海怪》、《啟示錄》《念珠節》、《基督大難》、《偉大的命運》、《騎士、死神與惡魔》等。

學賞畫(14):德國最優秀的畫家丟勒Albrecht Dürer簡介及作品

騎士、死神與惡魔

騎士、死神與惡魔賞析:

在《騎士、死神與惡魔》中,一位基督教騎士騎著馬穿過黑暗的森林,死神在旁邊彷彿正在與其對話,惡魔緊隨其後試圖對其進行誘惑,但騎士對其置之不理並堅毅地向前繼續行進。這件作品既是對神恩的讚頌,又是對當時人精神上的鼓舞。有的藝術史家認為死神和惡魔象徵著天主教,騎士堅定地前進意味著路德新教必將戰勝天主教的專制強權。

學賞畫(14):德國最優秀的畫家丟勒Albrecht Dürer簡介及作品

配圖

丟勒博學多才,不僅是畫家,而且是數學家、機械師、建築學家,他發明了一種建築學體系,創立了築城學理論。作為美術家,他刻苦探索新的美學原理,在透視法和人體解剖學方面卓有成績,著有《繪畫概論》和《人體解剖學原理》。

學賞畫(14):德國最優秀的畫家丟勒Albrecht Dürer簡介及作品

兔子

兔子作品解析:

這幅丟勒素描寫生作品最有名的《兔子》中,我們可以切實感受到兔子的靈活,皮毛的光影,似乎可以聽到兔子咀嚼的聲音,這是絕對高度寫實的藝術。

同時代的意大利畫家是不會畫這種題材的,因為在他們的世界裡:神權,貴族,平凡人才是最重要的主題。而這些來自田野山間的動植物從來都不值得表現。而在這點上,丟勒更像中國畫家,一開始就注意到了這個部分。而和中國山水畫院畫家不同的是,中國傳統藝術講究的是“虛和神”,而丟勒作品如照片一樣真實。

丟勒的寫實作品對後代有著巨大影響。這種通過堆疊細節達到細緻的方式影響到了後來的前拉斐爾畫派和印象派,只不過一個是學習,另外一個是反叛。

學賞畫(14):德國最優秀的畫家丟勒Albrecht Dürer簡介及作品

配圖

在德國,丟勒享有很高的聲譽。自1815年始,全國每年都要舉辦以他的名字命名的《阿爾佈列希特·丟勒節》。1840年,政府在他的故鄉紐倫堡樹立起一座丟勒的雕像。這是德國為藝術家設立的第一座公共紀念碑。德國近年出版的有關丟勒的書籍和畫集高達數十萬冊,並翻譯成多種文字遠銷世界各地。

學賞畫(14):德國最優秀的畫家丟勒Albrecht Dürer簡介及作品

丟勒的母親肖像

丟勒的母親肖像解析:

這幅木炭素描《母親肖像》是此類肖像素描中最富感情的作品(42×30釐米)。丟勒懷著對母親的深厚感情,用簡率的炭條,正確地勾勒出年邁多病的老母親形象。她已風燭殘年,歷盡苦難,備受風霜的侵蝕,臉上留下了許多生活的印痕。她那隆起的顴骨,佈滿皺紋的前額、稍鼓的眼珠、尖長的鼻樑和薄而緊閉的嘴脣,這一切細節是畫家真摯的感情流露,由於歲月的磨損,老人的臉龐不僅消瘦,還暴起了道道青筋,唯有一對眼睛依然炯炯有神。

丟勒的這幅《母親肖像》,簡單而節奏分明的線條勾勒出母親肖像的飽經滄桑之感,英國美術史家貢布里希在其著作《藝術的故事》中就著重提到了這件作品,並深入分析了其中所蘊含的美的辯證法:一個老態龍鍾的婦人何以憑藉素描的技法而透露出一股獨特的美感。

丟勒的炭筆素描特點是粗獷,簡率。他沒有在老人臉上加更多陰影,只在頸項外加重了陰影的色調,使臉形更加突出。運線的輕重緩急極有分寸,而且比較洗煉,肖像的神態僅僅幾筆便躍然於畫紙上。

學賞畫(14):德國最優秀的畫家丟勒Albrecht Dürer簡介及作品

配圖

丟勒的藝術成就:

第一:東西方藝術的融合者。成名後的丟勒來到威尼斯,認識了威尼斯畫派的重要畫家喬萬尼·貝里尼(Giovanni Bellini)。南北兩位大師的碰撞,溝通了南北繪畫,丟勒把油畫技法教給貝里尼,使得這種影響西方藝術史500多年的技術在南方生根發芽;而南方的透視法和解剖學,也經由丟勒傳到了北方。

"

丟勒作品賞析,小編把其著名作品穿插在文章中,便於閱讀。(黑字為作品圖片添加賞析的文字部分)

學賞畫(14):德國最優秀的畫家丟勒Albrecht Dürer簡介及作品

丟勒26歲時的自畫像(戴手套的自畫像)

解析:作為自畫像之父,他是歐洲第一位為自己的容貌和身份所吸引的畫家。此畫又名《戴手套的自畫像》,這是丟勒26歲時畫的著名的自畫像。畫面上,丟勒一幅瀟灑的騎士模樣。他內襯鑲有花邊的百褶緊身衣,外穿滾著黑邊的緊袖外套,頭戴一頂黑白條相間的軟帽,手握白色手套,肩上披著一襲褐色斗篷。這是德國當時最時髦的青年裝束。丟勒捲曲的長髮,隨意披落在兩肩,一撮稀疏的褐色鬍鬚,使26歲的他顯得老成持重。畫面的背景,是一扇敞開的窗戶,窗外依稀可見夏日北歐美麗的風光。窗外的風光隱喻著丟勒那段翻越阿爾卑斯山,前往意大利的難忘之旅。自畫像在16世紀的歐洲並不普遍,丟勒創作的一系列自畫像,成為西方美術史上一件非常哥德式的舉動。

在丟勒的作品中,我們很少看到快樂和愉悅,他的作品中總是隱藏著很多深深的憂慮,思考,判斷和反省,也流露出這個民族天然的哲學性的,對人本身的複雜和更深層次的解讀。

學賞畫(14):德國最優秀的畫家丟勒Albrecht Dürer簡介及作品

配圖 丟勒作品

丟勒(Albrecht Dürer,1471年5月21日-1528年4月6日,金牛座)德國曆史上最優秀的畫家、版畫家及木版畫設計家,同時還是一位建築師和藝術理論家。同時他還精通幾何學、數學、宗教和占星術,還懂得當時被看做是“貴族語言”的拉丁語和意大利語。被譽為阿爾卑斯山以北北方畫派的達芬奇。

學賞畫(14):德國最優秀的畫家丟勒Albrecht Dürer簡介及作品

丟勒13歲時的自畫像

丟勒作品賞析:丟勒13歲時的自畫像

現存於奧地利維也納阿爾貝蒂娜博物館中有一張丟勒13歲時的自畫像,這張A4比例大小的畫像所能引發的思考毫不遜於達芬奇的《維特魯威人》:

首先:這是一個未成年的孩子面對自己最成熟的思考。肌肉、骨骼、頭髮、手和胳膊的比例體現了他對解剖學的掌握和了解。這種對細節最全面生動的處理,體現了北方精神的冷靜和精準。筆者總覺得:意大利的藝術更像十四行詩,浪漫,憂鬱,有種不切實際美感;而和德國的藝術更像數學,精確,又能成為解讀整個宇宙的元素和基礎(亞里士多德)。

第二:這是人類對自己冷靜的解剖。不像意大利和其後西方藝術史的自畫像多少都有對自己的美化成分(如倫勃朗),畫這張自畫像時僅有13歲的孩子不會考慮是否要名留青史,是否要對自己進行藝術的處理,他所有的思考和反省都是腳踏實地的。筆者很難想象:對於一個13歲的孩子,要有何種成熟度才能這麼長時間的觀察和反思自己,在這個過程中,他看到了什麼?又想到了什麼?而何種的外部環境和如何強大的內心可以促成這種理性的思考呢?

學賞畫(14):德國最優秀的畫家丟勒Albrecht Dürer簡介及作品

丟勒作品

丟勒早在自己13歲時(1484)就給自己畫了一幅自畫像,形象生動、逼真,比達芬奇創作的那幅有名的自畫像(ca. 1510-1515)還要早二十多年。在其一生之中,共創作了近十幅自畫像,包括速寫、素描、版畫和油畫等創作手法,其創作的自畫像大多具有嚴整細緻的特徵,藝術表現力與後來的倫勃朗遙相呼應。因此,丟勒被譽為“自畫像之父”。

學賞畫(14):德國最優秀的畫家丟勒Albrecht Dürer簡介及作品

《亞當與夏娃》

《亞當與夏娃》賞析:

這幅作品在表現風格上,明顯受意大利畫風影響。每個人體都沾滿畫面空間,成為可以獨立的人體作品。夏娃動作優美,富於舞蹈性,左手去摘樹上被禁的"罪惡之果",右手扶在樹枝上,雙腳一前一後,婀娜多姿,顯示了女性的嫵媚與青春活力;亞當帶有明顯的古希臘風格傾向,更內在,也更平靜,左手捏著帶葉的蘋果,右手擺向後面。亞當和夏娃互為呼應,夏娃臉部呈現出的微笑,反襯出亞當的內心惶惑。

《亞當與夏娃》透露出強烈的意大利文藝復興繪畫特色,然而人物的姿態以及整個畫面所給予人的靜穆之感又帶有強烈的北歐氣息,畫面描繪出亞當夏娃偷吃禁果的情節,兩人的違約之行在被耶和華神發現之時,正在用枝葉遮羞,無論人體、植物還是蛇的描繪都栩栩如生,完全遵照科學的透視方法。

除了創作版畫以外,丟勒也創作了大量的油畫作品,這些都反映出他精妙的藝術造詣及其對於基督教的深刻理解,代表作為《亞當與夏娃》《聖三位一體的崇拜》以及《四使徒》。

學賞畫(14):德國最優秀的畫家丟勒Albrecht Dürer簡介及作品

配圖

丟勒現存的作品有1000餘件,包括版畫、油畫、水彩畫和素描。其中,以版畫最具影響力。他還是世界上最早創作水彩畫的畫家之一。丟勒主要的作品有《戴手套的自畫像》《亞當與夏娃》、《海怪》、《啟示錄》《念珠節》、《基督大難》、《偉大的命運》、《騎士、死神與惡魔》等。

學賞畫(14):德國最優秀的畫家丟勒Albrecht Dürer簡介及作品

騎士、死神與惡魔

騎士、死神與惡魔賞析:

在《騎士、死神與惡魔》中,一位基督教騎士騎著馬穿過黑暗的森林,死神在旁邊彷彿正在與其對話,惡魔緊隨其後試圖對其進行誘惑,但騎士對其置之不理並堅毅地向前繼續行進。這件作品既是對神恩的讚頌,又是對當時人精神上的鼓舞。有的藝術史家認為死神和惡魔象徵著天主教,騎士堅定地前進意味著路德新教必將戰勝天主教的專制強權。

學賞畫(14):德國最優秀的畫家丟勒Albrecht Dürer簡介及作品

配圖

丟勒博學多才,不僅是畫家,而且是數學家、機械師、建築學家,他發明了一種建築學體系,創立了築城學理論。作為美術家,他刻苦探索新的美學原理,在透視法和人體解剖學方面卓有成績,著有《繪畫概論》和《人體解剖學原理》。

學賞畫(14):德國最優秀的畫家丟勒Albrecht Dürer簡介及作品

兔子

兔子作品解析:

這幅丟勒素描寫生作品最有名的《兔子》中,我們可以切實感受到兔子的靈活,皮毛的光影,似乎可以聽到兔子咀嚼的聲音,這是絕對高度寫實的藝術。

同時代的意大利畫家是不會畫這種題材的,因為在他們的世界裡:神權,貴族,平凡人才是最重要的主題。而這些來自田野山間的動植物從來都不值得表現。而在這點上,丟勒更像中國畫家,一開始就注意到了這個部分。而和中國山水畫院畫家不同的是,中國傳統藝術講究的是“虛和神”,而丟勒作品如照片一樣真實。

丟勒的寫實作品對後代有著巨大影響。這種通過堆疊細節達到細緻的方式影響到了後來的前拉斐爾畫派和印象派,只不過一個是學習,另外一個是反叛。

學賞畫(14):德國最優秀的畫家丟勒Albrecht Dürer簡介及作品

配圖

在德國,丟勒享有很高的聲譽。自1815年始,全國每年都要舉辦以他的名字命名的《阿爾佈列希特·丟勒節》。1840年,政府在他的故鄉紐倫堡樹立起一座丟勒的雕像。這是德國為藝術家設立的第一座公共紀念碑。德國近年出版的有關丟勒的書籍和畫集高達數十萬冊,並翻譯成多種文字遠銷世界各地。

學賞畫(14):德國最優秀的畫家丟勒Albrecht Dürer簡介及作品

丟勒的母親肖像

丟勒的母親肖像解析:

這幅木炭素描《母親肖像》是此類肖像素描中最富感情的作品(42×30釐米)。丟勒懷著對母親的深厚感情,用簡率的炭條,正確地勾勒出年邁多病的老母親形象。她已風燭殘年,歷盡苦難,備受風霜的侵蝕,臉上留下了許多生活的印痕。她那隆起的顴骨,佈滿皺紋的前額、稍鼓的眼珠、尖長的鼻樑和薄而緊閉的嘴脣,這一切細節是畫家真摯的感情流露,由於歲月的磨損,老人的臉龐不僅消瘦,還暴起了道道青筋,唯有一對眼睛依然炯炯有神。

丟勒的這幅《母親肖像》,簡單而節奏分明的線條勾勒出母親肖像的飽經滄桑之感,英國美術史家貢布里希在其著作《藝術的故事》中就著重提到了這件作品,並深入分析了其中所蘊含的美的辯證法:一個老態龍鍾的婦人何以憑藉素描的技法而透露出一股獨特的美感。

丟勒的炭筆素描特點是粗獷,簡率。他沒有在老人臉上加更多陰影,只在頸項外加重了陰影的色調,使臉形更加突出。運線的輕重緩急極有分寸,而且比較洗煉,肖像的神態僅僅幾筆便躍然於畫紙上。

學賞畫(14):德國最優秀的畫家丟勒Albrecht Dürer簡介及作品

配圖

丟勒的藝術成就:

第一:東西方藝術的融合者。成名後的丟勒來到威尼斯,認識了威尼斯畫派的重要畫家喬萬尼·貝里尼(Giovanni Bellini)。南北兩位大師的碰撞,溝通了南北繪畫,丟勒把油畫技法教給貝里尼,使得這種影響西方藝術史500多年的技術在南方生根發芽;而南方的透視法和解剖學,也經由丟勒傳到了北方。

學賞畫(14):德國最優秀的畫家丟勒Albrecht Dürer簡介及作品

聖哲羅姆

《聖哲羅姆》解析:

《聖哲羅姆》描繪的是古代著名基督教學者、思想家哲羅姆禱告時的場景,岩石和崖壁被刻畫的堅硬又不失柔和,簡陋的木桌子上安放著十字架,哲羅姆兩手合十仰面朝天進行著虔誠的禱告,腳底下的獅子卻在安詳地休憩。丟勒在這件作品中描繪出上帝因為禱告而降下恩典時的安詳氣氛,這與丟勒1513年作品《騎士、死神與惡魔》有著鮮明的不同。

丟勒在1512年至1514年達到了自己版畫創作的高峰期,《騎士、死神與惡魔》《聖哲羅姆》《憂鬱》三件作品完成了,有人認為這三件作品代表了四種氣質(多血質、膽汁質、粘液質、抑鬱質)中的後三種氣質,也有人認為分別象徵道德與天職、理智與科學、以及神學。

在德國藝術史家潘諾夫斯基看來,《聖哲羅姆》與《騎士、死神與惡魔》分別代表了順服神旨意的兩種方式:前者為沉思式的,後者為踐行式的,兩者代表了古希臘哲學所認為的生活的兩種樣態。而《憂鬱》卻是代表著與神的勸勉相違背的生命操練方式——渴望用人的方法。這也正表明了,基督教必將戰勝古希臘羅馬異教文化,神的智慧大大地高出於人的智慧。

"

丟勒作品賞析,小編把其著名作品穿插在文章中,便於閱讀。(黑字為作品圖片添加賞析的文字部分)

學賞畫(14):德國最優秀的畫家丟勒Albrecht Dürer簡介及作品

丟勒26歲時的自畫像(戴手套的自畫像)

解析:作為自畫像之父,他是歐洲第一位為自己的容貌和身份所吸引的畫家。此畫又名《戴手套的自畫像》,這是丟勒26歲時畫的著名的自畫像。畫面上,丟勒一幅瀟灑的騎士模樣。他內襯鑲有花邊的百褶緊身衣,外穿滾著黑邊的緊袖外套,頭戴一頂黑白條相間的軟帽,手握白色手套,肩上披著一襲褐色斗篷。這是德國當時最時髦的青年裝束。丟勒捲曲的長髮,隨意披落在兩肩,一撮稀疏的褐色鬍鬚,使26歲的他顯得老成持重。畫面的背景,是一扇敞開的窗戶,窗外依稀可見夏日北歐美麗的風光。窗外的風光隱喻著丟勒那段翻越阿爾卑斯山,前往意大利的難忘之旅。自畫像在16世紀的歐洲並不普遍,丟勒創作的一系列自畫像,成為西方美術史上一件非常哥德式的舉動。

在丟勒的作品中,我們很少看到快樂和愉悅,他的作品中總是隱藏著很多深深的憂慮,思考,判斷和反省,也流露出這個民族天然的哲學性的,對人本身的複雜和更深層次的解讀。

學賞畫(14):德國最優秀的畫家丟勒Albrecht Dürer簡介及作品

配圖 丟勒作品

丟勒(Albrecht Dürer,1471年5月21日-1528年4月6日,金牛座)德國曆史上最優秀的畫家、版畫家及木版畫設計家,同時還是一位建築師和藝術理論家。同時他還精通幾何學、數學、宗教和占星術,還懂得當時被看做是“貴族語言”的拉丁語和意大利語。被譽為阿爾卑斯山以北北方畫派的達芬奇。

學賞畫(14):德國最優秀的畫家丟勒Albrecht Dürer簡介及作品

丟勒13歲時的自畫像

丟勒作品賞析:丟勒13歲時的自畫像

現存於奧地利維也納阿爾貝蒂娜博物館中有一張丟勒13歲時的自畫像,這張A4比例大小的畫像所能引發的思考毫不遜於達芬奇的《維特魯威人》:

首先:這是一個未成年的孩子面對自己最成熟的思考。肌肉、骨骼、頭髮、手和胳膊的比例體現了他對解剖學的掌握和了解。這種對細節最全面生動的處理,體現了北方精神的冷靜和精準。筆者總覺得:意大利的藝術更像十四行詩,浪漫,憂鬱,有種不切實際美感;而和德國的藝術更像數學,精確,又能成為解讀整個宇宙的元素和基礎(亞里士多德)。

第二:這是人類對自己冷靜的解剖。不像意大利和其後西方藝術史的自畫像多少都有對自己的美化成分(如倫勃朗),畫這張自畫像時僅有13歲的孩子不會考慮是否要名留青史,是否要對自己進行藝術的處理,他所有的思考和反省都是腳踏實地的。筆者很難想象:對於一個13歲的孩子,要有何種成熟度才能這麼長時間的觀察和反思自己,在這個過程中,他看到了什麼?又想到了什麼?而何種的外部環境和如何強大的內心可以促成這種理性的思考呢?

學賞畫(14):德國最優秀的畫家丟勒Albrecht Dürer簡介及作品

丟勒作品

丟勒早在自己13歲時(1484)就給自己畫了一幅自畫像,形象生動、逼真,比達芬奇創作的那幅有名的自畫像(ca. 1510-1515)還要早二十多年。在其一生之中,共創作了近十幅自畫像,包括速寫、素描、版畫和油畫等創作手法,其創作的自畫像大多具有嚴整細緻的特徵,藝術表現力與後來的倫勃朗遙相呼應。因此,丟勒被譽為“自畫像之父”。

學賞畫(14):德國最優秀的畫家丟勒Albrecht Dürer簡介及作品

《亞當與夏娃》

《亞當與夏娃》賞析:

這幅作品在表現風格上,明顯受意大利畫風影響。每個人體都沾滿畫面空間,成為可以獨立的人體作品。夏娃動作優美,富於舞蹈性,左手去摘樹上被禁的"罪惡之果",右手扶在樹枝上,雙腳一前一後,婀娜多姿,顯示了女性的嫵媚與青春活力;亞當帶有明顯的古希臘風格傾向,更內在,也更平靜,左手捏著帶葉的蘋果,右手擺向後面。亞當和夏娃互為呼應,夏娃臉部呈現出的微笑,反襯出亞當的內心惶惑。

《亞當與夏娃》透露出強烈的意大利文藝復興繪畫特色,然而人物的姿態以及整個畫面所給予人的靜穆之感又帶有強烈的北歐氣息,畫面描繪出亞當夏娃偷吃禁果的情節,兩人的違約之行在被耶和華神發現之時,正在用枝葉遮羞,無論人體、植物還是蛇的描繪都栩栩如生,完全遵照科學的透視方法。

除了創作版畫以外,丟勒也創作了大量的油畫作品,這些都反映出他精妙的藝術造詣及其對於基督教的深刻理解,代表作為《亞當與夏娃》《聖三位一體的崇拜》以及《四使徒》。

學賞畫(14):德國最優秀的畫家丟勒Albrecht Dürer簡介及作品

配圖

丟勒現存的作品有1000餘件,包括版畫、油畫、水彩畫和素描。其中,以版畫最具影響力。他還是世界上最早創作水彩畫的畫家之一。丟勒主要的作品有《戴手套的自畫像》《亞當與夏娃》、《海怪》、《啟示錄》《念珠節》、《基督大難》、《偉大的命運》、《騎士、死神與惡魔》等。

學賞畫(14):德國最優秀的畫家丟勒Albrecht Dürer簡介及作品

騎士、死神與惡魔

騎士、死神與惡魔賞析:

在《騎士、死神與惡魔》中,一位基督教騎士騎著馬穿過黑暗的森林,死神在旁邊彷彿正在與其對話,惡魔緊隨其後試圖對其進行誘惑,但騎士對其置之不理並堅毅地向前繼續行進。這件作品既是對神恩的讚頌,又是對當時人精神上的鼓舞。有的藝術史家認為死神和惡魔象徵著天主教,騎士堅定地前進意味著路德新教必將戰勝天主教的專制強權。

學賞畫(14):德國最優秀的畫家丟勒Albrecht Dürer簡介及作品

配圖

丟勒博學多才,不僅是畫家,而且是數學家、機械師、建築學家,他發明了一種建築學體系,創立了築城學理論。作為美術家,他刻苦探索新的美學原理,在透視法和人體解剖學方面卓有成績,著有《繪畫概論》和《人體解剖學原理》。

學賞畫(14):德國最優秀的畫家丟勒Albrecht Dürer簡介及作品

兔子

兔子作品解析:

這幅丟勒素描寫生作品最有名的《兔子》中,我們可以切實感受到兔子的靈活,皮毛的光影,似乎可以聽到兔子咀嚼的聲音,這是絕對高度寫實的藝術。

同時代的意大利畫家是不會畫這種題材的,因為在他們的世界裡:神權,貴族,平凡人才是最重要的主題。而這些來自田野山間的動植物從來都不值得表現。而在這點上,丟勒更像中國畫家,一開始就注意到了這個部分。而和中國山水畫院畫家不同的是,中國傳統藝術講究的是“虛和神”,而丟勒作品如照片一樣真實。

丟勒的寫實作品對後代有著巨大影響。這種通過堆疊細節達到細緻的方式影響到了後來的前拉斐爾畫派和印象派,只不過一個是學習,另外一個是反叛。

學賞畫(14):德國最優秀的畫家丟勒Albrecht Dürer簡介及作品

配圖

在德國,丟勒享有很高的聲譽。自1815年始,全國每年都要舉辦以他的名字命名的《阿爾佈列希特·丟勒節》。1840年,政府在他的故鄉紐倫堡樹立起一座丟勒的雕像。這是德國為藝術家設立的第一座公共紀念碑。德國近年出版的有關丟勒的書籍和畫集高達數十萬冊,並翻譯成多種文字遠銷世界各地。

學賞畫(14):德國最優秀的畫家丟勒Albrecht Dürer簡介及作品

丟勒的母親肖像

丟勒的母親肖像解析:

這幅木炭素描《母親肖像》是此類肖像素描中最富感情的作品(42×30釐米)。丟勒懷著對母親的深厚感情,用簡率的炭條,正確地勾勒出年邁多病的老母親形象。她已風燭殘年,歷盡苦難,備受風霜的侵蝕,臉上留下了許多生活的印痕。她那隆起的顴骨,佈滿皺紋的前額、稍鼓的眼珠、尖長的鼻樑和薄而緊閉的嘴脣,這一切細節是畫家真摯的感情流露,由於歲月的磨損,老人的臉龐不僅消瘦,還暴起了道道青筋,唯有一對眼睛依然炯炯有神。

丟勒的這幅《母親肖像》,簡單而節奏分明的線條勾勒出母親肖像的飽經滄桑之感,英國美術史家貢布里希在其著作《藝術的故事》中就著重提到了這件作品,並深入分析了其中所蘊含的美的辯證法:一個老態龍鍾的婦人何以憑藉素描的技法而透露出一股獨特的美感。

丟勒的炭筆素描特點是粗獷,簡率。他沒有在老人臉上加更多陰影,只在頸項外加重了陰影的色調,使臉形更加突出。運線的輕重緩急極有分寸,而且比較洗煉,肖像的神態僅僅幾筆便躍然於畫紙上。

學賞畫(14):德國最優秀的畫家丟勒Albrecht Dürer簡介及作品

配圖

丟勒的藝術成就:

第一:東西方藝術的融合者。成名後的丟勒來到威尼斯,認識了威尼斯畫派的重要畫家喬萬尼·貝里尼(Giovanni Bellini)。南北兩位大師的碰撞,溝通了南北繪畫,丟勒把油畫技法教給貝里尼,使得這種影響西方藝術史500多年的技術在南方生根發芽;而南方的透視法和解剖學,也經由丟勒傳到了北方。

學賞畫(14):德國最優秀的畫家丟勒Albrecht Dürer簡介及作品

聖哲羅姆

《聖哲羅姆》解析:

《聖哲羅姆》描繪的是古代著名基督教學者、思想家哲羅姆禱告時的場景,岩石和崖壁被刻畫的堅硬又不失柔和,簡陋的木桌子上安放著十字架,哲羅姆兩手合十仰面朝天進行著虔誠的禱告,腳底下的獅子卻在安詳地休憩。丟勒在這件作品中描繪出上帝因為禱告而降下恩典時的安詳氣氛,這與丟勒1513年作品《騎士、死神與惡魔》有著鮮明的不同。

丟勒在1512年至1514年達到了自己版畫創作的高峰期,《騎士、死神與惡魔》《聖哲羅姆》《憂鬱》三件作品完成了,有人認為這三件作品代表了四種氣質(多血質、膽汁質、粘液質、抑鬱質)中的後三種氣質,也有人認為分別象徵道德與天職、理智與科學、以及神學。

在德國藝術史家潘諾夫斯基看來,《聖哲羅姆》與《騎士、死神與惡魔》分別代表了順服神旨意的兩種方式:前者為沉思式的,後者為踐行式的,兩者代表了古希臘哲學所認為的生活的兩種樣態。而《憂鬱》卻是代表著與神的勸勉相違背的生命操練方式——渴望用人的方法。這也正表明了,基督教必將戰勝古希臘羅馬異教文化,神的智慧大大地高出於人的智慧。

學賞畫(14):德國最優秀的畫家丟勒Albrecht Dürer簡介及作品

配圖

第二:第一個畫自畫像的畫家,開創了歐洲的自畫像傳統。“自畫像”對於藝術史的價值絕不僅僅限於是一種繪畫表達形式,之所以重要是因為:自畫像代表了一種思維上的反省和進步,是文藝復興“人文主義”精神最高的表達的表現。中世紀基督藝術中,人是低俗鄙夷的,畫像/雕塑只能屬於神,畫自畫像不僅是對藝術的褻瀆,更是對神的極其不尊重。而在封建等級制度和神權統治嚴苛的北方,藝術家們很少表現人的肉體和人像,而丟勒從13歲起就開始連續不斷的觀察自己,反省自己,並把自己展現在畫布上。這是北方文藝復興藝術進步極端重要的表現。此後,西方藝術家們基本都開始畫自畫像,而且主動把此當做審視自我,反省自己的方式,最有名的如倫勃朗,梵高,蒙克等。

"

丟勒作品賞析,小編把其著名作品穿插在文章中,便於閱讀。(黑字為作品圖片添加賞析的文字部分)

學賞畫(14):德國最優秀的畫家丟勒Albrecht Dürer簡介及作品

丟勒26歲時的自畫像(戴手套的自畫像)

解析:作為自畫像之父,他是歐洲第一位為自己的容貌和身份所吸引的畫家。此畫又名《戴手套的自畫像》,這是丟勒26歲時畫的著名的自畫像。畫面上,丟勒一幅瀟灑的騎士模樣。他內襯鑲有花邊的百褶緊身衣,外穿滾著黑邊的緊袖外套,頭戴一頂黑白條相間的軟帽,手握白色手套,肩上披著一襲褐色斗篷。這是德國當時最時髦的青年裝束。丟勒捲曲的長髮,隨意披落在兩肩,一撮稀疏的褐色鬍鬚,使26歲的他顯得老成持重。畫面的背景,是一扇敞開的窗戶,窗外依稀可見夏日北歐美麗的風光。窗外的風光隱喻著丟勒那段翻越阿爾卑斯山,前往意大利的難忘之旅。自畫像在16世紀的歐洲並不普遍,丟勒創作的一系列自畫像,成為西方美術史上一件非常哥德式的舉動。

在丟勒的作品中,我們很少看到快樂和愉悅,他的作品中總是隱藏著很多深深的憂慮,思考,判斷和反省,也流露出這個民族天然的哲學性的,對人本身的複雜和更深層次的解讀。

學賞畫(14):德國最優秀的畫家丟勒Albrecht Dürer簡介及作品

配圖 丟勒作品

丟勒(Albrecht Dürer,1471年5月21日-1528年4月6日,金牛座)德國曆史上最優秀的畫家、版畫家及木版畫設計家,同時還是一位建築師和藝術理論家。同時他還精通幾何學、數學、宗教和占星術,還懂得當時被看做是“貴族語言”的拉丁語和意大利語。被譽為阿爾卑斯山以北北方畫派的達芬奇。

學賞畫(14):德國最優秀的畫家丟勒Albrecht Dürer簡介及作品

丟勒13歲時的自畫像

丟勒作品賞析:丟勒13歲時的自畫像

現存於奧地利維也納阿爾貝蒂娜博物館中有一張丟勒13歲時的自畫像,這張A4比例大小的畫像所能引發的思考毫不遜於達芬奇的《維特魯威人》:

首先:這是一個未成年的孩子面對自己最成熟的思考。肌肉、骨骼、頭髮、手和胳膊的比例體現了他對解剖學的掌握和了解。這種對細節最全面生動的處理,體現了北方精神的冷靜和精準。筆者總覺得:意大利的藝術更像十四行詩,浪漫,憂鬱,有種不切實際美感;而和德國的藝術更像數學,精確,又能成為解讀整個宇宙的元素和基礎(亞里士多德)。

第二:這是人類對自己冷靜的解剖。不像意大利和其後西方藝術史的自畫像多少都有對自己的美化成分(如倫勃朗),畫這張自畫像時僅有13歲的孩子不會考慮是否要名留青史,是否要對自己進行藝術的處理,他所有的思考和反省都是腳踏實地的。筆者很難想象:對於一個13歲的孩子,要有何種成熟度才能這麼長時間的觀察和反思自己,在這個過程中,他看到了什麼?又想到了什麼?而何種的外部環境和如何強大的內心可以促成這種理性的思考呢?

學賞畫(14):德國最優秀的畫家丟勒Albrecht Dürer簡介及作品

丟勒作品

丟勒早在自己13歲時(1484)就給自己畫了一幅自畫像,形象生動、逼真,比達芬奇創作的那幅有名的自畫像(ca. 1510-1515)還要早二十多年。在其一生之中,共創作了近十幅自畫像,包括速寫、素描、版畫和油畫等創作手法,其創作的自畫像大多具有嚴整細緻的特徵,藝術表現力與後來的倫勃朗遙相呼應。因此,丟勒被譽為“自畫像之父”。

學賞畫(14):德國最優秀的畫家丟勒Albrecht Dürer簡介及作品

《亞當與夏娃》

《亞當與夏娃》賞析:

這幅作品在表現風格上,明顯受意大利畫風影響。每個人體都沾滿畫面空間,成為可以獨立的人體作品。夏娃動作優美,富於舞蹈性,左手去摘樹上被禁的"罪惡之果",右手扶在樹枝上,雙腳一前一後,婀娜多姿,顯示了女性的嫵媚與青春活力;亞當帶有明顯的古希臘風格傾向,更內在,也更平靜,左手捏著帶葉的蘋果,右手擺向後面。亞當和夏娃互為呼應,夏娃臉部呈現出的微笑,反襯出亞當的內心惶惑。

《亞當與夏娃》透露出強烈的意大利文藝復興繪畫特色,然而人物的姿態以及整個畫面所給予人的靜穆之感又帶有強烈的北歐氣息,畫面描繪出亞當夏娃偷吃禁果的情節,兩人的違約之行在被耶和華神發現之時,正在用枝葉遮羞,無論人體、植物還是蛇的描繪都栩栩如生,完全遵照科學的透視方法。

除了創作版畫以外,丟勒也創作了大量的油畫作品,這些都反映出他精妙的藝術造詣及其對於基督教的深刻理解,代表作為《亞當與夏娃》《聖三位一體的崇拜》以及《四使徒》。

學賞畫(14):德國最優秀的畫家丟勒Albrecht Dürer簡介及作品

配圖

丟勒現存的作品有1000餘件,包括版畫、油畫、水彩畫和素描。其中,以版畫最具影響力。他還是世界上最早創作水彩畫的畫家之一。丟勒主要的作品有《戴手套的自畫像》《亞當與夏娃》、《海怪》、《啟示錄》《念珠節》、《基督大難》、《偉大的命運》、《騎士、死神與惡魔》等。

學賞畫(14):德國最優秀的畫家丟勒Albrecht Dürer簡介及作品

騎士、死神與惡魔

騎士、死神與惡魔賞析:

在《騎士、死神與惡魔》中,一位基督教騎士騎著馬穿過黑暗的森林,死神在旁邊彷彿正在與其對話,惡魔緊隨其後試圖對其進行誘惑,但騎士對其置之不理並堅毅地向前繼續行進。這件作品既是對神恩的讚頌,又是對當時人精神上的鼓舞。有的藝術史家認為死神和惡魔象徵著天主教,騎士堅定地前進意味著路德新教必將戰勝天主教的專制強權。

學賞畫(14):德國最優秀的畫家丟勒Albrecht Dürer簡介及作品

配圖

丟勒博學多才,不僅是畫家,而且是數學家、機械師、建築學家,他發明了一種建築學體系,創立了築城學理論。作為美術家,他刻苦探索新的美學原理,在透視法和人體解剖學方面卓有成績,著有《繪畫概論》和《人體解剖學原理》。

學賞畫(14):德國最優秀的畫家丟勒Albrecht Dürer簡介及作品

兔子

兔子作品解析:

這幅丟勒素描寫生作品最有名的《兔子》中,我們可以切實感受到兔子的靈活,皮毛的光影,似乎可以聽到兔子咀嚼的聲音,這是絕對高度寫實的藝術。

同時代的意大利畫家是不會畫這種題材的,因為在他們的世界裡:神權,貴族,平凡人才是最重要的主題。而這些來自田野山間的動植物從來都不值得表現。而在這點上,丟勒更像中國畫家,一開始就注意到了這個部分。而和中國山水畫院畫家不同的是,中國傳統藝術講究的是“虛和神”,而丟勒作品如照片一樣真實。

丟勒的寫實作品對後代有著巨大影響。這種通過堆疊細節達到細緻的方式影響到了後來的前拉斐爾畫派和印象派,只不過一個是學習,另外一個是反叛。

學賞畫(14):德國最優秀的畫家丟勒Albrecht Dürer簡介及作品

配圖

在德國,丟勒享有很高的聲譽。自1815年始,全國每年都要舉辦以他的名字命名的《阿爾佈列希特·丟勒節》。1840年,政府在他的故鄉紐倫堡樹立起一座丟勒的雕像。這是德國為藝術家設立的第一座公共紀念碑。德國近年出版的有關丟勒的書籍和畫集高達數十萬冊,並翻譯成多種文字遠銷世界各地。

學賞畫(14):德國最優秀的畫家丟勒Albrecht Dürer簡介及作品

丟勒的母親肖像

丟勒的母親肖像解析:

這幅木炭素描《母親肖像》是此類肖像素描中最富感情的作品(42×30釐米)。丟勒懷著對母親的深厚感情,用簡率的炭條,正確地勾勒出年邁多病的老母親形象。她已風燭殘年,歷盡苦難,備受風霜的侵蝕,臉上留下了許多生活的印痕。她那隆起的顴骨,佈滿皺紋的前額、稍鼓的眼珠、尖長的鼻樑和薄而緊閉的嘴脣,這一切細節是畫家真摯的感情流露,由於歲月的磨損,老人的臉龐不僅消瘦,還暴起了道道青筋,唯有一對眼睛依然炯炯有神。

丟勒的這幅《母親肖像》,簡單而節奏分明的線條勾勒出母親肖像的飽經滄桑之感,英國美術史家貢布里希在其著作《藝術的故事》中就著重提到了這件作品,並深入分析了其中所蘊含的美的辯證法:一個老態龍鍾的婦人何以憑藉素描的技法而透露出一股獨特的美感。

丟勒的炭筆素描特點是粗獷,簡率。他沒有在老人臉上加更多陰影,只在頸項外加重了陰影的色調,使臉形更加突出。運線的輕重緩急極有分寸,而且比較洗煉,肖像的神態僅僅幾筆便躍然於畫紙上。

學賞畫(14):德國最優秀的畫家丟勒Albrecht Dürer簡介及作品

配圖

丟勒的藝術成就:

第一:東西方藝術的融合者。成名後的丟勒來到威尼斯,認識了威尼斯畫派的重要畫家喬萬尼·貝里尼(Giovanni Bellini)。南北兩位大師的碰撞,溝通了南北繪畫,丟勒把油畫技法教給貝里尼,使得這種影響西方藝術史500多年的技術在南方生根發芽;而南方的透視法和解剖學,也經由丟勒傳到了北方。

學賞畫(14):德國最優秀的畫家丟勒Albrecht Dürer簡介及作品

聖哲羅姆

《聖哲羅姆》解析:

《聖哲羅姆》描繪的是古代著名基督教學者、思想家哲羅姆禱告時的場景,岩石和崖壁被刻畫的堅硬又不失柔和,簡陋的木桌子上安放著十字架,哲羅姆兩手合十仰面朝天進行著虔誠的禱告,腳底下的獅子卻在安詳地休憩。丟勒在這件作品中描繪出上帝因為禱告而降下恩典時的安詳氣氛,這與丟勒1513年作品《騎士、死神與惡魔》有著鮮明的不同。

丟勒在1512年至1514年達到了自己版畫創作的高峰期,《騎士、死神與惡魔》《聖哲羅姆》《憂鬱》三件作品完成了,有人認為這三件作品代表了四種氣質(多血質、膽汁質、粘液質、抑鬱質)中的後三種氣質,也有人認為分別象徵道德與天職、理智與科學、以及神學。

在德國藝術史家潘諾夫斯基看來,《聖哲羅姆》與《騎士、死神與惡魔》分別代表了順服神旨意的兩種方式:前者為沉思式的,後者為踐行式的,兩者代表了古希臘哲學所認為的生活的兩種樣態。而《憂鬱》卻是代表著與神的勸勉相違背的生命操練方式——渴望用人的方法。這也正表明了,基督教必將戰勝古希臘羅馬異教文化,神的智慧大大地高出於人的智慧。

學賞畫(14):德國最優秀的畫家丟勒Albrecht Dürer簡介及作品

配圖

第二:第一個畫自畫像的畫家,開創了歐洲的自畫像傳統。“自畫像”對於藝術史的價值絕不僅僅限於是一種繪畫表達形式,之所以重要是因為:自畫像代表了一種思維上的反省和進步,是文藝復興“人文主義”精神最高的表達的表現。中世紀基督藝術中,人是低俗鄙夷的,畫像/雕塑只能屬於神,畫自畫像不僅是對藝術的褻瀆,更是對神的極其不尊重。而在封建等級制度和神權統治嚴苛的北方,藝術家們很少表現人的肉體和人像,而丟勒從13歲起就開始連續不斷的觀察自己,反省自己,並把自己展現在畫布上。這是北方文藝復興藝術進步極端重要的表現。此後,西方藝術家們基本都開始畫自畫像,而且主動把此當做審視自我,反省自己的方式,最有名的如倫勃朗,梵高,蒙克等。

學賞畫(14):德國最優秀的畫家丟勒Albrecht Dürer簡介及作品

憂鬱

解析:憂鬱

《憂鬱》一畫刻畫了一位有如帶翼天使狀的少女在冥思苦想時的神態,身邊佈滿了各種道具:象徵幾何學的多面幾何體與圓規,象徵木匠生涯的鋸子、刨子和錘子,象徵科學的天平和沙漏。在古希臘羅馬神話傳說中,大地之神掌管幾何學、木匠和科學,由此我們可以將畫面中的少女理解為科學、智慧和文藝女神的象徵。然而值得一提的是,畫中少女縱然有千般智慧,但仍然處於深刻的焦慮與愁苦之中,正如偉大的藝術史學者潘諾夫斯基所認為的,畫中少女有可能是俗世智慧的象徵,妄想著用“人的智慧”解決生命的問題,而這是與神的智慧相牴觸的。

"

丟勒作品賞析,小編把其著名作品穿插在文章中,便於閱讀。(黑字為作品圖片添加賞析的文字部分)

學賞畫(14):德國最優秀的畫家丟勒Albrecht Dürer簡介及作品

丟勒26歲時的自畫像(戴手套的自畫像)

解析:作為自畫像之父,他是歐洲第一位為自己的容貌和身份所吸引的畫家。此畫又名《戴手套的自畫像》,這是丟勒26歲時畫的著名的自畫像。畫面上,丟勒一幅瀟灑的騎士模樣。他內襯鑲有花邊的百褶緊身衣,外穿滾著黑邊的緊袖外套,頭戴一頂黑白條相間的軟帽,手握白色手套,肩上披著一襲褐色斗篷。這是德國當時最時髦的青年裝束。丟勒捲曲的長髮,隨意披落在兩肩,一撮稀疏的褐色鬍鬚,使26歲的他顯得老成持重。畫面的背景,是一扇敞開的窗戶,窗外依稀可見夏日北歐美麗的風光。窗外的風光隱喻著丟勒那段翻越阿爾卑斯山,前往意大利的難忘之旅。自畫像在16世紀的歐洲並不普遍,丟勒創作的一系列自畫像,成為西方美術史上一件非常哥德式的舉動。

在丟勒的作品中,我們很少看到快樂和愉悅,他的作品中總是隱藏著很多深深的憂慮,思考,判斷和反省,也流露出這個民族天然的哲學性的,對人本身的複雜和更深層次的解讀。

學賞畫(14):德國最優秀的畫家丟勒Albrecht Dürer簡介及作品

配圖 丟勒作品

丟勒(Albrecht Dürer,1471年5月21日-1528年4月6日,金牛座)德國曆史上最優秀的畫家、版畫家及木版畫設計家,同時還是一位建築師和藝術理論家。同時他還精通幾何學、數學、宗教和占星術,還懂得當時被看做是“貴族語言”的拉丁語和意大利語。被譽為阿爾卑斯山以北北方畫派的達芬奇。

學賞畫(14):德國最優秀的畫家丟勒Albrecht Dürer簡介及作品

丟勒13歲時的自畫像

丟勒作品賞析:丟勒13歲時的自畫像

現存於奧地利維也納阿爾貝蒂娜博物館中有一張丟勒13歲時的自畫像,這張A4比例大小的畫像所能引發的思考毫不遜於達芬奇的《維特魯威人》:

首先:這是一個未成年的孩子面對自己最成熟的思考。肌肉、骨骼、頭髮、手和胳膊的比例體現了他對解剖學的掌握和了解。這種對細節最全面生動的處理,體現了北方精神的冷靜和精準。筆者總覺得:意大利的藝術更像十四行詩,浪漫,憂鬱,有種不切實際美感;而和德國的藝術更像數學,精確,又能成為解讀整個宇宙的元素和基礎(亞里士多德)。

第二:這是人類對自己冷靜的解剖。不像意大利和其後西方藝術史的自畫像多少都有對自己的美化成分(如倫勃朗),畫這張自畫像時僅有13歲的孩子不會考慮是否要名留青史,是否要對自己進行藝術的處理,他所有的思考和反省都是腳踏實地的。筆者很難想象:對於一個13歲的孩子,要有何種成熟度才能這麼長時間的觀察和反思自己,在這個過程中,他看到了什麼?又想到了什麼?而何種的外部環境和如何強大的內心可以促成這種理性的思考呢?

學賞畫(14):德國最優秀的畫家丟勒Albrecht Dürer簡介及作品

丟勒作品

丟勒早在自己13歲時(1484)就給自己畫了一幅自畫像,形象生動、逼真,比達芬奇創作的那幅有名的自畫像(ca. 1510-1515)還要早二十多年。在其一生之中,共創作了近十幅自畫像,包括速寫、素描、版畫和油畫等創作手法,其創作的自畫像大多具有嚴整細緻的特徵,藝術表現力與後來的倫勃朗遙相呼應。因此,丟勒被譽為“自畫像之父”。

學賞畫(14):德國最優秀的畫家丟勒Albrecht Dürer簡介及作品

《亞當與夏娃》

《亞當與夏娃》賞析:

這幅作品在表現風格上,明顯受意大利畫風影響。每個人體都沾滿畫面空間,成為可以獨立的人體作品。夏娃動作優美,富於舞蹈性,左手去摘樹上被禁的"罪惡之果",右手扶在樹枝上,雙腳一前一後,婀娜多姿,顯示了女性的嫵媚與青春活力;亞當帶有明顯的古希臘風格傾向,更內在,也更平靜,左手捏著帶葉的蘋果,右手擺向後面。亞當和夏娃互為呼應,夏娃臉部呈現出的微笑,反襯出亞當的內心惶惑。

《亞當與夏娃》透露出強烈的意大利文藝復興繪畫特色,然而人物的姿態以及整個畫面所給予人的靜穆之感又帶有強烈的北歐氣息,畫面描繪出亞當夏娃偷吃禁果的情節,兩人的違約之行在被耶和華神發現之時,正在用枝葉遮羞,無論人體、植物還是蛇的描繪都栩栩如生,完全遵照科學的透視方法。

除了創作版畫以外,丟勒也創作了大量的油畫作品,這些都反映出他精妙的藝術造詣及其對於基督教的深刻理解,代表作為《亞當與夏娃》《聖三位一體的崇拜》以及《四使徒》。

學賞畫(14):德國最優秀的畫家丟勒Albrecht Dürer簡介及作品

配圖

丟勒現存的作品有1000餘件,包括版畫、油畫、水彩畫和素描。其中,以版畫最具影響力。他還是世界上最早創作水彩畫的畫家之一。丟勒主要的作品有《戴手套的自畫像》《亞當與夏娃》、《海怪》、《啟示錄》《念珠節》、《基督大難》、《偉大的命運》、《騎士、死神與惡魔》等。

學賞畫(14):德國最優秀的畫家丟勒Albrecht Dürer簡介及作品

騎士、死神與惡魔

騎士、死神與惡魔賞析:

在《騎士、死神與惡魔》中,一位基督教騎士騎著馬穿過黑暗的森林,死神在旁邊彷彿正在與其對話,惡魔緊隨其後試圖對其進行誘惑,但騎士對其置之不理並堅毅地向前繼續行進。這件作品既是對神恩的讚頌,又是對當時人精神上的鼓舞。有的藝術史家認為死神和惡魔象徵著天主教,騎士堅定地前進意味著路德新教必將戰勝天主教的專制強權。

學賞畫(14):德國最優秀的畫家丟勒Albrecht Dürer簡介及作品

配圖

丟勒博學多才,不僅是畫家,而且是數學家、機械師、建築學家,他發明了一種建築學體系,創立了築城學理論。作為美術家,他刻苦探索新的美學原理,在透視法和人體解剖學方面卓有成績,著有《繪畫概論》和《人體解剖學原理》。

學賞畫(14):德國最優秀的畫家丟勒Albrecht Dürer簡介及作品

兔子

兔子作品解析:

這幅丟勒素描寫生作品最有名的《兔子》中,我們可以切實感受到兔子的靈活,皮毛的光影,似乎可以聽到兔子咀嚼的聲音,這是絕對高度寫實的藝術。

同時代的意大利畫家是不會畫這種題材的,因為在他們的世界裡:神權,貴族,平凡人才是最重要的主題。而這些來自田野山間的動植物從來都不值得表現。而在這點上,丟勒更像中國畫家,一開始就注意到了這個部分。而和中國山水畫院畫家不同的是,中國傳統藝術講究的是“虛和神”,而丟勒作品如照片一樣真實。

丟勒的寫實作品對後代有著巨大影響。這種通過堆疊細節達到細緻的方式影響到了後來的前拉斐爾畫派和印象派,只不過一個是學習,另外一個是反叛。

學賞畫(14):德國最優秀的畫家丟勒Albrecht Dürer簡介及作品

配圖

在德國,丟勒享有很高的聲譽。自1815年始,全國每年都要舉辦以他的名字命名的《阿爾佈列希特·丟勒節》。1840年,政府在他的故鄉紐倫堡樹立起一座丟勒的雕像。這是德國為藝術家設立的第一座公共紀念碑。德國近年出版的有關丟勒的書籍和畫集高達數十萬冊,並翻譯成多種文字遠銷世界各地。

學賞畫(14):德國最優秀的畫家丟勒Albrecht Dürer簡介及作品

丟勒的母親肖像

丟勒的母親肖像解析:

這幅木炭素描《母親肖像》是此類肖像素描中最富感情的作品(42×30釐米)。丟勒懷著對母親的深厚感情,用簡率的炭條,正確地勾勒出年邁多病的老母親形象。她已風燭殘年,歷盡苦難,備受風霜的侵蝕,臉上留下了許多生活的印痕。她那隆起的顴骨,佈滿皺紋的前額、稍鼓的眼珠、尖長的鼻樑和薄而緊閉的嘴脣,這一切細節是畫家真摯的感情流露,由於歲月的磨損,老人的臉龐不僅消瘦,還暴起了道道青筋,唯有一對眼睛依然炯炯有神。

丟勒的這幅《母親肖像》,簡單而節奏分明的線條勾勒出母親肖像的飽經滄桑之感,英國美術史家貢布里希在其著作《藝術的故事》中就著重提到了這件作品,並深入分析了其中所蘊含的美的辯證法:一個老態龍鍾的婦人何以憑藉素描的技法而透露出一股獨特的美感。

丟勒的炭筆素描特點是粗獷,簡率。他沒有在老人臉上加更多陰影,只在頸項外加重了陰影的色調,使臉形更加突出。運線的輕重緩急極有分寸,而且比較洗煉,肖像的神態僅僅幾筆便躍然於畫紙上。

學賞畫(14):德國最優秀的畫家丟勒Albrecht Dürer簡介及作品

配圖

丟勒的藝術成就:

第一:東西方藝術的融合者。成名後的丟勒來到威尼斯,認識了威尼斯畫派的重要畫家喬萬尼·貝里尼(Giovanni Bellini)。南北兩位大師的碰撞,溝通了南北繪畫,丟勒把油畫技法教給貝里尼,使得這種影響西方藝術史500多年的技術在南方生根發芽;而南方的透視法和解剖學,也經由丟勒傳到了北方。

學賞畫(14):德國最優秀的畫家丟勒Albrecht Dürer簡介及作品

聖哲羅姆

《聖哲羅姆》解析:

《聖哲羅姆》描繪的是古代著名基督教學者、思想家哲羅姆禱告時的場景,岩石和崖壁被刻畫的堅硬又不失柔和,簡陋的木桌子上安放著十字架,哲羅姆兩手合十仰面朝天進行著虔誠的禱告,腳底下的獅子卻在安詳地休憩。丟勒在這件作品中描繪出上帝因為禱告而降下恩典時的安詳氣氛,這與丟勒1513年作品《騎士、死神與惡魔》有著鮮明的不同。

丟勒在1512年至1514年達到了自己版畫創作的高峰期,《騎士、死神與惡魔》《聖哲羅姆》《憂鬱》三件作品完成了,有人認為這三件作品代表了四種氣質(多血質、膽汁質、粘液質、抑鬱質)中的後三種氣質,也有人認為分別象徵道德與天職、理智與科學、以及神學。

在德國藝術史家潘諾夫斯基看來,《聖哲羅姆》與《騎士、死神與惡魔》分別代表了順服神旨意的兩種方式:前者為沉思式的,後者為踐行式的,兩者代表了古希臘哲學所認為的生活的兩種樣態。而《憂鬱》卻是代表著與神的勸勉相違背的生命操練方式——渴望用人的方法。這也正表明了,基督教必將戰勝古希臘羅馬異教文化,神的智慧大大地高出於人的智慧。

學賞畫(14):德國最優秀的畫家丟勒Albrecht Dürer簡介及作品

配圖

第二:第一個畫自畫像的畫家,開創了歐洲的自畫像傳統。“自畫像”對於藝術史的價值絕不僅僅限於是一種繪畫表達形式,之所以重要是因為:自畫像代表了一種思維上的反省和進步,是文藝復興“人文主義”精神最高的表達的表現。中世紀基督藝術中,人是低俗鄙夷的,畫像/雕塑只能屬於神,畫自畫像不僅是對藝術的褻瀆,更是對神的極其不尊重。而在封建等級制度和神權統治嚴苛的北方,藝術家們很少表現人的肉體和人像,而丟勒從13歲起就開始連續不斷的觀察自己,反省自己,並把自己展現在畫布上。這是北方文藝復興藝術進步極端重要的表現。此後,西方藝術家們基本都開始畫自畫像,而且主動把此當做審視自我,反省自己的方式,最有名的如倫勃朗,梵高,蒙克等。

學賞畫(14):德國最優秀的畫家丟勒Albrecht Dürer簡介及作品

憂鬱

解析:憂鬱

《憂鬱》一畫刻畫了一位有如帶翼天使狀的少女在冥思苦想時的神態,身邊佈滿了各種道具:象徵幾何學的多面幾何體與圓規,象徵木匠生涯的鋸子、刨子和錘子,象徵科學的天平和沙漏。在古希臘羅馬神話傳說中,大地之神掌管幾何學、木匠和科學,由此我們可以將畫面中的少女理解為科學、智慧和文藝女神的象徵。然而值得一提的是,畫中少女縱然有千般智慧,但仍然處於深刻的焦慮與愁苦之中,正如偉大的藝術史學者潘諾夫斯基所認為的,畫中少女有可能是俗世智慧的象徵,妄想著用“人的智慧”解決生命的問題,而這是與神的智慧相牴觸的。

學賞畫(14):德國最優秀的畫家丟勒Albrecht Dürer簡介及作品

配圖

"

丟勒作品賞析,小編把其著名作品穿插在文章中,便於閱讀。(黑字為作品圖片添加賞析的文字部分)

學賞畫(14):德國最優秀的畫家丟勒Albrecht Dürer簡介及作品

丟勒26歲時的自畫像(戴手套的自畫像)

解析:作為自畫像之父,他是歐洲第一位為自己的容貌和身份所吸引的畫家。此畫又名《戴手套的自畫像》,這是丟勒26歲時畫的著名的自畫像。畫面上,丟勒一幅瀟灑的騎士模樣。他內襯鑲有花邊的百褶緊身衣,外穿滾著黑邊的緊袖外套,頭戴一頂黑白條相間的軟帽,手握白色手套,肩上披著一襲褐色斗篷。這是德國當時最時髦的青年裝束。丟勒捲曲的長髮,隨意披落在兩肩,一撮稀疏的褐色鬍鬚,使26歲的他顯得老成持重。畫面的背景,是一扇敞開的窗戶,窗外依稀可見夏日北歐美麗的風光。窗外的風光隱喻著丟勒那段翻越阿爾卑斯山,前往意大利的難忘之旅。自畫像在16世紀的歐洲並不普遍,丟勒創作的一系列自畫像,成為西方美術史上一件非常哥德式的舉動。

在丟勒的作品中,我們很少看到快樂和愉悅,他的作品中總是隱藏著很多深深的憂慮,思考,判斷和反省,也流露出這個民族天然的哲學性的,對人本身的複雜和更深層次的解讀。

學賞畫(14):德國最優秀的畫家丟勒Albrecht Dürer簡介及作品

配圖 丟勒作品

丟勒(Albrecht Dürer,1471年5月21日-1528年4月6日,金牛座)德國曆史上最優秀的畫家、版畫家及木版畫設計家,同時還是一位建築師和藝術理論家。同時他還精通幾何學、數學、宗教和占星術,還懂得當時被看做是“貴族語言”的拉丁語和意大利語。被譽為阿爾卑斯山以北北方畫派的達芬奇。

學賞畫(14):德國最優秀的畫家丟勒Albrecht Dürer簡介及作品

丟勒13歲時的自畫像

丟勒作品賞析:丟勒13歲時的自畫像

現存於奧地利維也納阿爾貝蒂娜博物館中有一張丟勒13歲時的自畫像,這張A4比例大小的畫像所能引發的思考毫不遜於達芬奇的《維特魯威人》:

首先:這是一個未成年的孩子面對自己最成熟的思考。肌肉、骨骼、頭髮、手和胳膊的比例體現了他對解剖學的掌握和了解。這種對細節最全面生動的處理,體現了北方精神的冷靜和精準。筆者總覺得:意大利的藝術更像十四行詩,浪漫,憂鬱,有種不切實際美感;而和德國的藝術更像數學,精確,又能成為解讀整個宇宙的元素和基礎(亞里士多德)。

第二:這是人類對自己冷靜的解剖。不像意大利和其後西方藝術史的自畫像多少都有對自己的美化成分(如倫勃朗),畫這張自畫像時僅有13歲的孩子不會考慮是否要名留青史,是否要對自己進行藝術的處理,他所有的思考和反省都是腳踏實地的。筆者很難想象:對於一個13歲的孩子,要有何種成熟度才能這麼長時間的觀察和反思自己,在這個過程中,他看到了什麼?又想到了什麼?而何種的外部環境和如何強大的內心可以促成這種理性的思考呢?

學賞畫(14):德國最優秀的畫家丟勒Albrecht Dürer簡介及作品

丟勒作品

丟勒早在自己13歲時(1484)就給自己畫了一幅自畫像,形象生動、逼真,比達芬奇創作的那幅有名的自畫像(ca. 1510-1515)還要早二十多年。在其一生之中,共創作了近十幅自畫像,包括速寫、素描、版畫和油畫等創作手法,其創作的自畫像大多具有嚴整細緻的特徵,藝術表現力與後來的倫勃朗遙相呼應。因此,丟勒被譽為“自畫像之父”。

學賞畫(14):德國最優秀的畫家丟勒Albrecht Dürer簡介及作品

《亞當與夏娃》

《亞當與夏娃》賞析:

這幅作品在表現風格上,明顯受意大利畫風影響。每個人體都沾滿畫面空間,成為可以獨立的人體作品。夏娃動作優美,富於舞蹈性,左手去摘樹上被禁的"罪惡之果",右手扶在樹枝上,雙腳一前一後,婀娜多姿,顯示了女性的嫵媚與青春活力;亞當帶有明顯的古希臘風格傾向,更內在,也更平靜,左手捏著帶葉的蘋果,右手擺向後面。亞當和夏娃互為呼應,夏娃臉部呈現出的微笑,反襯出亞當的內心惶惑。

《亞當與夏娃》透露出強烈的意大利文藝復興繪畫特色,然而人物的姿態以及整個畫面所給予人的靜穆之感又帶有強烈的北歐氣息,畫面描繪出亞當夏娃偷吃禁果的情節,兩人的違約之行在被耶和華神發現之時,正在用枝葉遮羞,無論人體、植物還是蛇的描繪都栩栩如生,完全遵照科學的透視方法。

除了創作版畫以外,丟勒也創作了大量的油畫作品,這些都反映出他精妙的藝術造詣及其對於基督教的深刻理解,代表作為《亞當與夏娃》《聖三位一體的崇拜》以及《四使徒》。

學賞畫(14):德國最優秀的畫家丟勒Albrecht Dürer簡介及作品

配圖

丟勒現存的作品有1000餘件,包括版畫、油畫、水彩畫和素描。其中,以版畫最具影響力。他還是世界上最早創作水彩畫的畫家之一。丟勒主要的作品有《戴手套的自畫像》《亞當與夏娃》、《海怪》、《啟示錄》《念珠節》、《基督大難》、《偉大的命運》、《騎士、死神與惡魔》等。

學賞畫(14):德國最優秀的畫家丟勒Albrecht Dürer簡介及作品

騎士、死神與惡魔

騎士、死神與惡魔賞析:

在《騎士、死神與惡魔》中,一位基督教騎士騎著馬穿過黑暗的森林,死神在旁邊彷彿正在與其對話,惡魔緊隨其後試圖對其進行誘惑,但騎士對其置之不理並堅毅地向前繼續行進。這件作品既是對神恩的讚頌,又是對當時人精神上的鼓舞。有的藝術史家認為死神和惡魔象徵著天主教,騎士堅定地前進意味著路德新教必將戰勝天主教的專制強權。

學賞畫(14):德國最優秀的畫家丟勒Albrecht Dürer簡介及作品

配圖

丟勒博學多才,不僅是畫家,而且是數學家、機械師、建築學家,他發明了一種建築學體系,創立了築城學理論。作為美術家,他刻苦探索新的美學原理,在透視法和人體解剖學方面卓有成績,著有《繪畫概論》和《人體解剖學原理》。

學賞畫(14):德國最優秀的畫家丟勒Albrecht Dürer簡介及作品

兔子

兔子作品解析:

這幅丟勒素描寫生作品最有名的《兔子》中,我們可以切實感受到兔子的靈活,皮毛的光影,似乎可以聽到兔子咀嚼的聲音,這是絕對高度寫實的藝術。

同時代的意大利畫家是不會畫這種題材的,因為在他們的世界裡:神權,貴族,平凡人才是最重要的主題。而這些來自田野山間的動植物從來都不值得表現。而在這點上,丟勒更像中國畫家,一開始就注意到了這個部分。而和中國山水畫院畫家不同的是,中國傳統藝術講究的是“虛和神”,而丟勒作品如照片一樣真實。

丟勒的寫實作品對後代有著巨大影響。這種通過堆疊細節達到細緻的方式影響到了後來的前拉斐爾畫派和印象派,只不過一個是學習,另外一個是反叛。

學賞畫(14):德國最優秀的畫家丟勒Albrecht Dürer簡介及作品

配圖

在德國,丟勒享有很高的聲譽。自1815年始,全國每年都要舉辦以他的名字命名的《阿爾佈列希特·丟勒節》。1840年,政府在他的故鄉紐倫堡樹立起一座丟勒的雕像。這是德國為藝術家設立的第一座公共紀念碑。德國近年出版的有關丟勒的書籍和畫集高達數十萬冊,並翻譯成多種文字遠銷世界各地。

學賞畫(14):德國最優秀的畫家丟勒Albrecht Dürer簡介及作品

丟勒的母親肖像

丟勒的母親肖像解析:

這幅木炭素描《母親肖像》是此類肖像素描中最富感情的作品(42×30釐米)。丟勒懷著對母親的深厚感情,用簡率的炭條,正確地勾勒出年邁多病的老母親形象。她已風燭殘年,歷盡苦難,備受風霜的侵蝕,臉上留下了許多生活的印痕。她那隆起的顴骨,佈滿皺紋的前額、稍鼓的眼珠、尖長的鼻樑和薄而緊閉的嘴脣,這一切細節是畫家真摯的感情流露,由於歲月的磨損,老人的臉龐不僅消瘦,還暴起了道道青筋,唯有一對眼睛依然炯炯有神。

丟勒的這幅《母親肖像》,簡單而節奏分明的線條勾勒出母親肖像的飽經滄桑之感,英國美術史家貢布里希在其著作《藝術的故事》中就著重提到了這件作品,並深入分析了其中所蘊含的美的辯證法:一個老態龍鍾的婦人何以憑藉素描的技法而透露出一股獨特的美感。

丟勒的炭筆素描特點是粗獷,簡率。他沒有在老人臉上加更多陰影,只在頸項外加重了陰影的色調,使臉形更加突出。運線的輕重緩急極有分寸,而且比較洗煉,肖像的神態僅僅幾筆便躍然於畫紙上。

學賞畫(14):德國最優秀的畫家丟勒Albrecht Dürer簡介及作品

配圖

丟勒的藝術成就:

第一:東西方藝術的融合者。成名後的丟勒來到威尼斯,認識了威尼斯畫派的重要畫家喬萬尼·貝里尼(Giovanni Bellini)。南北兩位大師的碰撞,溝通了南北繪畫,丟勒把油畫技法教給貝里尼,使得這種影響西方藝術史500多年的技術在南方生根發芽;而南方的透視法和解剖學,也經由丟勒傳到了北方。

學賞畫(14):德國最優秀的畫家丟勒Albrecht Dürer簡介及作品

聖哲羅姆

《聖哲羅姆》解析:

《聖哲羅姆》描繪的是古代著名基督教學者、思想家哲羅姆禱告時的場景,岩石和崖壁被刻畫的堅硬又不失柔和,簡陋的木桌子上安放著十字架,哲羅姆兩手合十仰面朝天進行著虔誠的禱告,腳底下的獅子卻在安詳地休憩。丟勒在這件作品中描繪出上帝因為禱告而降下恩典時的安詳氣氛,這與丟勒1513年作品《騎士、死神與惡魔》有著鮮明的不同。

丟勒在1512年至1514年達到了自己版畫創作的高峰期,《騎士、死神與惡魔》《聖哲羅姆》《憂鬱》三件作品完成了,有人認為這三件作品代表了四種氣質(多血質、膽汁質、粘液質、抑鬱質)中的後三種氣質,也有人認為分別象徵道德與天職、理智與科學、以及神學。

在德國藝術史家潘諾夫斯基看來,《聖哲羅姆》與《騎士、死神與惡魔》分別代表了順服神旨意的兩種方式:前者為沉思式的,後者為踐行式的,兩者代表了古希臘哲學所認為的生活的兩種樣態。而《憂鬱》卻是代表著與神的勸勉相違背的生命操練方式——渴望用人的方法。這也正表明了,基督教必將戰勝古希臘羅馬異教文化,神的智慧大大地高出於人的智慧。

學賞畫(14):德國最優秀的畫家丟勒Albrecht Dürer簡介及作品

配圖

第二:第一個畫自畫像的畫家,開創了歐洲的自畫像傳統。“自畫像”對於藝術史的價值絕不僅僅限於是一種繪畫表達形式,之所以重要是因為:自畫像代表了一種思維上的反省和進步,是文藝復興“人文主義”精神最高的表達的表現。中世紀基督藝術中,人是低俗鄙夷的,畫像/雕塑只能屬於神,畫自畫像不僅是對藝術的褻瀆,更是對神的極其不尊重。而在封建等級制度和神權統治嚴苛的北方,藝術家們很少表現人的肉體和人像,而丟勒從13歲起就開始連續不斷的觀察自己,反省自己,並把自己展現在畫布上。這是北方文藝復興藝術進步極端重要的表現。此後,西方藝術家們基本都開始畫自畫像,而且主動把此當做審視自我,反省自己的方式,最有名的如倫勃朗,梵高,蒙克等。

學賞畫(14):德國最優秀的畫家丟勒Albrecht Dürer簡介及作品

憂鬱

解析:憂鬱

《憂鬱》一畫刻畫了一位有如帶翼天使狀的少女在冥思苦想時的神態,身邊佈滿了各種道具:象徵幾何學的多面幾何體與圓規,象徵木匠生涯的鋸子、刨子和錘子,象徵科學的天平和沙漏。在古希臘羅馬神話傳說中,大地之神掌管幾何學、木匠和科學,由此我們可以將畫面中的少女理解為科學、智慧和文藝女神的象徵。然而值得一提的是,畫中少女縱然有千般智慧,但仍然處於深刻的焦慮與愁苦之中,正如偉大的藝術史學者潘諾夫斯基所認為的,畫中少女有可能是俗世智慧的象徵,妄想著用“人的智慧”解決生命的問題,而這是與神的智慧相牴觸的。

學賞畫(14):德國最優秀的畫家丟勒Albrecht Dürer簡介及作品

配圖

學賞畫(14):德國最優秀的畫家丟勒Albrecht Dürer簡介及作品

配圖

第三:西方發展版畫的畫家。“版畫”其實是利用印刷術完成的繪畫作品。元朝時把中國的印刷術帶到了歐洲,中國在咸豐九年發明了活版印刷,而歐洲的古騰堡則用活版印刷開始印第一本書——《聖經》。丟勒用版畫完成了一部了不起的傑作---《啟示錄》。在《聖經》新約的最後一章,耶穌的門徒約翰寫道,對未來的預警,世界末日的預言,以及接二連三的大災難,世界朝向毀滅發展的末日光景,並描述最後審判,重點放在耶穌的再來。

"

丟勒作品賞析,小編把其著名作品穿插在文章中,便於閱讀。(黑字為作品圖片添加賞析的文字部分)

學賞畫(14):德國最優秀的畫家丟勒Albrecht Dürer簡介及作品

丟勒26歲時的自畫像(戴手套的自畫像)

解析:作為自畫像之父,他是歐洲第一位為自己的容貌和身份所吸引的畫家。此畫又名《戴手套的自畫像》,這是丟勒26歲時畫的著名的自畫像。畫面上,丟勒一幅瀟灑的騎士模樣。他內襯鑲有花邊的百褶緊身衣,外穿滾著黑邊的緊袖外套,頭戴一頂黑白條相間的軟帽,手握白色手套,肩上披著一襲褐色斗篷。這是德國當時最時髦的青年裝束。丟勒捲曲的長髮,隨意披落在兩肩,一撮稀疏的褐色鬍鬚,使26歲的他顯得老成持重。畫面的背景,是一扇敞開的窗戶,窗外依稀可見夏日北歐美麗的風光。窗外的風光隱喻著丟勒那段翻越阿爾卑斯山,前往意大利的難忘之旅。自畫像在16世紀的歐洲並不普遍,丟勒創作的一系列自畫像,成為西方美術史上一件非常哥德式的舉動。

在丟勒的作品中,我們很少看到快樂和愉悅,他的作品中總是隱藏著很多深深的憂慮,思考,判斷和反省,也流露出這個民族天然的哲學性的,對人本身的複雜和更深層次的解讀。

學賞畫(14):德國最優秀的畫家丟勒Albrecht Dürer簡介及作品

配圖 丟勒作品

丟勒(Albrecht Dürer,1471年5月21日-1528年4月6日,金牛座)德國曆史上最優秀的畫家、版畫家及木版畫設計家,同時還是一位建築師和藝術理論家。同時他還精通幾何學、數學、宗教和占星術,還懂得當時被看做是“貴族語言”的拉丁語和意大利語。被譽為阿爾卑斯山以北北方畫派的達芬奇。

學賞畫(14):德國最優秀的畫家丟勒Albrecht Dürer簡介及作品

丟勒13歲時的自畫像

丟勒作品賞析:丟勒13歲時的自畫像

現存於奧地利維也納阿爾貝蒂娜博物館中有一張丟勒13歲時的自畫像,這張A4比例大小的畫像所能引發的思考毫不遜於達芬奇的《維特魯威人》:

首先:這是一個未成年的孩子面對自己最成熟的思考。肌肉、骨骼、頭髮、手和胳膊的比例體現了他對解剖學的掌握和了解。這種對細節最全面生動的處理,體現了北方精神的冷靜和精準。筆者總覺得:意大利的藝術更像十四行詩,浪漫,憂鬱,有種不切實際美感;而和德國的藝術更像數學,精確,又能成為解讀整個宇宙的元素和基礎(亞里士多德)。

第二:這是人類對自己冷靜的解剖。不像意大利和其後西方藝術史的自畫像多少都有對自己的美化成分(如倫勃朗),畫這張自畫像時僅有13歲的孩子不會考慮是否要名留青史,是否要對自己進行藝術的處理,他所有的思考和反省都是腳踏實地的。筆者很難想象:對於一個13歲的孩子,要有何種成熟度才能這麼長時間的觀察和反思自己,在這個過程中,他看到了什麼?又想到了什麼?而何種的外部環境和如何強大的內心可以促成這種理性的思考呢?

學賞畫(14):德國最優秀的畫家丟勒Albrecht Dürer簡介及作品

丟勒作品

丟勒早在自己13歲時(1484)就給自己畫了一幅自畫像,形象生動、逼真,比達芬奇創作的那幅有名的自畫像(ca. 1510-1515)還要早二十多年。在其一生之中,共創作了近十幅自畫像,包括速寫、素描、版畫和油畫等創作手法,其創作的自畫像大多具有嚴整細緻的特徵,藝術表現力與後來的倫勃朗遙相呼應。因此,丟勒被譽為“自畫像之父”。

學賞畫(14):德國最優秀的畫家丟勒Albrecht Dürer簡介及作品

《亞當與夏娃》

《亞當與夏娃》賞析:

這幅作品在表現風格上,明顯受意大利畫風影響。每個人體都沾滿畫面空間,成為可以獨立的人體作品。夏娃動作優美,富於舞蹈性,左手去摘樹上被禁的"罪惡之果",右手扶在樹枝上,雙腳一前一後,婀娜多姿,顯示了女性的嫵媚與青春活力;亞當帶有明顯的古希臘風格傾向,更內在,也更平靜,左手捏著帶葉的蘋果,右手擺向後面。亞當和夏娃互為呼應,夏娃臉部呈現出的微笑,反襯出亞當的內心惶惑。

《亞當與夏娃》透露出強烈的意大利文藝復興繪畫特色,然而人物的姿態以及整個畫面所給予人的靜穆之感又帶有強烈的北歐氣息,畫面描繪出亞當夏娃偷吃禁果的情節,兩人的違約之行在被耶和華神發現之時,正在用枝葉遮羞,無論人體、植物還是蛇的描繪都栩栩如生,完全遵照科學的透視方法。

除了創作版畫以外,丟勒也創作了大量的油畫作品,這些都反映出他精妙的藝術造詣及其對於基督教的深刻理解,代表作為《亞當與夏娃》《聖三位一體的崇拜》以及《四使徒》。

學賞畫(14):德國最優秀的畫家丟勒Albrecht Dürer簡介及作品

配圖

丟勒現存的作品有1000餘件,包括版畫、油畫、水彩畫和素描。其中,以版畫最具影響力。他還是世界上最早創作水彩畫的畫家之一。丟勒主要的作品有《戴手套的自畫像》《亞當與夏娃》、《海怪》、《啟示錄》《念珠節》、《基督大難》、《偉大的命運》、《騎士、死神與惡魔》等。

學賞畫(14):德國最優秀的畫家丟勒Albrecht Dürer簡介及作品

騎士、死神與惡魔

騎士、死神與惡魔賞析:

在《騎士、死神與惡魔》中,一位基督教騎士騎著馬穿過黑暗的森林,死神在旁邊彷彿正在與其對話,惡魔緊隨其後試圖對其進行誘惑,但騎士對其置之不理並堅毅地向前繼續行進。這件作品既是對神恩的讚頌,又是對當時人精神上的鼓舞。有的藝術史家認為死神和惡魔象徵著天主教,騎士堅定地前進意味著路德新教必將戰勝天主教的專制強權。

學賞畫(14):德國最優秀的畫家丟勒Albrecht Dürer簡介及作品

配圖

丟勒博學多才,不僅是畫家,而且是數學家、機械師、建築學家,他發明了一種建築學體系,創立了築城學理論。作為美術家,他刻苦探索新的美學原理,在透視法和人體解剖學方面卓有成績,著有《繪畫概論》和《人體解剖學原理》。

學賞畫(14):德國最優秀的畫家丟勒Albrecht Dürer簡介及作品

兔子

兔子作品解析:

這幅丟勒素描寫生作品最有名的《兔子》中,我們可以切實感受到兔子的靈活,皮毛的光影,似乎可以聽到兔子咀嚼的聲音,這是絕對高度寫實的藝術。

同時代的意大利畫家是不會畫這種題材的,因為在他們的世界裡:神權,貴族,平凡人才是最重要的主題。而這些來自田野山間的動植物從來都不值得表現。而在這點上,丟勒更像中國畫家,一開始就注意到了這個部分。而和中國山水畫院畫家不同的是,中國傳統藝術講究的是“虛和神”,而丟勒作品如照片一樣真實。

丟勒的寫實作品對後代有著巨大影響。這種通過堆疊細節達到細緻的方式影響到了後來的前拉斐爾畫派和印象派,只不過一個是學習,另外一個是反叛。

學賞畫(14):德國最優秀的畫家丟勒Albrecht Dürer簡介及作品

配圖

在德國,丟勒享有很高的聲譽。自1815年始,全國每年都要舉辦以他的名字命名的《阿爾佈列希特·丟勒節》。1840年,政府在他的故鄉紐倫堡樹立起一座丟勒的雕像。這是德國為藝術家設立的第一座公共紀念碑。德國近年出版的有關丟勒的書籍和畫集高達數十萬冊,並翻譯成多種文字遠銷世界各地。

學賞畫(14):德國最優秀的畫家丟勒Albrecht Dürer簡介及作品

丟勒的母親肖像

丟勒的母親肖像解析:

這幅木炭素描《母親肖像》是此類肖像素描中最富感情的作品(42×30釐米)。丟勒懷著對母親的深厚感情,用簡率的炭條,正確地勾勒出年邁多病的老母親形象。她已風燭殘年,歷盡苦難,備受風霜的侵蝕,臉上留下了許多生活的印痕。她那隆起的顴骨,佈滿皺紋的前額、稍鼓的眼珠、尖長的鼻樑和薄而緊閉的嘴脣,這一切細節是畫家真摯的感情流露,由於歲月的磨損,老人的臉龐不僅消瘦,還暴起了道道青筋,唯有一對眼睛依然炯炯有神。

丟勒的這幅《母親肖像》,簡單而節奏分明的線條勾勒出母親肖像的飽經滄桑之感,英國美術史家貢布里希在其著作《藝術的故事》中就著重提到了這件作品,並深入分析了其中所蘊含的美的辯證法:一個老態龍鍾的婦人何以憑藉素描的技法而透露出一股獨特的美感。

丟勒的炭筆素描特點是粗獷,簡率。他沒有在老人臉上加更多陰影,只在頸項外加重了陰影的色調,使臉形更加突出。運線的輕重緩急極有分寸,而且比較洗煉,肖像的神態僅僅幾筆便躍然於畫紙上。

學賞畫(14):德國最優秀的畫家丟勒Albrecht Dürer簡介及作品

配圖

丟勒的藝術成就:

第一:東西方藝術的融合者。成名後的丟勒來到威尼斯,認識了威尼斯畫派的重要畫家喬萬尼·貝里尼(Giovanni Bellini)。南北兩位大師的碰撞,溝通了南北繪畫,丟勒把油畫技法教給貝里尼,使得這種影響西方藝術史500多年的技術在南方生根發芽;而南方的透視法和解剖學,也經由丟勒傳到了北方。

學賞畫(14):德國最優秀的畫家丟勒Albrecht Dürer簡介及作品

聖哲羅姆

《聖哲羅姆》解析:

《聖哲羅姆》描繪的是古代著名基督教學者、思想家哲羅姆禱告時的場景,岩石和崖壁被刻畫的堅硬又不失柔和,簡陋的木桌子上安放著十字架,哲羅姆兩手合十仰面朝天進行著虔誠的禱告,腳底下的獅子卻在安詳地休憩。丟勒在這件作品中描繪出上帝因為禱告而降下恩典時的安詳氣氛,這與丟勒1513年作品《騎士、死神與惡魔》有著鮮明的不同。

丟勒在1512年至1514年達到了自己版畫創作的高峰期,《騎士、死神與惡魔》《聖哲羅姆》《憂鬱》三件作品完成了,有人認為這三件作品代表了四種氣質(多血質、膽汁質、粘液質、抑鬱質)中的後三種氣質,也有人認為分別象徵道德與天職、理智與科學、以及神學。

在德國藝術史家潘諾夫斯基看來,《聖哲羅姆》與《騎士、死神與惡魔》分別代表了順服神旨意的兩種方式:前者為沉思式的,後者為踐行式的,兩者代表了古希臘哲學所認為的生活的兩種樣態。而《憂鬱》卻是代表著與神的勸勉相違背的生命操練方式——渴望用人的方法。這也正表明了,基督教必將戰勝古希臘羅馬異教文化,神的智慧大大地高出於人的智慧。

學賞畫(14):德國最優秀的畫家丟勒Albrecht Dürer簡介及作品

配圖

第二:第一個畫自畫像的畫家,開創了歐洲的自畫像傳統。“自畫像”對於藝術史的價值絕不僅僅限於是一種繪畫表達形式,之所以重要是因為:自畫像代表了一種思維上的反省和進步,是文藝復興“人文主義”精神最高的表達的表現。中世紀基督藝術中,人是低俗鄙夷的,畫像/雕塑只能屬於神,畫自畫像不僅是對藝術的褻瀆,更是對神的極其不尊重。而在封建等級制度和神權統治嚴苛的北方,藝術家們很少表現人的肉體和人像,而丟勒從13歲起就開始連續不斷的觀察自己,反省自己,並把自己展現在畫布上。這是北方文藝復興藝術進步極端重要的表現。此後,西方藝術家們基本都開始畫自畫像,而且主動把此當做審視自我,反省自己的方式,最有名的如倫勃朗,梵高,蒙克等。

學賞畫(14):德國最優秀的畫家丟勒Albrecht Dürer簡介及作品

憂鬱

解析:憂鬱

《憂鬱》一畫刻畫了一位有如帶翼天使狀的少女在冥思苦想時的神態,身邊佈滿了各種道具:象徵幾何學的多面幾何體與圓規,象徵木匠生涯的鋸子、刨子和錘子,象徵科學的天平和沙漏。在古希臘羅馬神話傳說中,大地之神掌管幾何學、木匠和科學,由此我們可以將畫面中的少女理解為科學、智慧和文藝女神的象徵。然而值得一提的是,畫中少女縱然有千般智慧,但仍然處於深刻的焦慮與愁苦之中,正如偉大的藝術史學者潘諾夫斯基所認為的,畫中少女有可能是俗世智慧的象徵,妄想著用“人的智慧”解決生命的問題,而這是與神的智慧相牴觸的。

學賞畫(14):德國最優秀的畫家丟勒Albrecht Dürer簡介及作品

配圖

學賞畫(14):德國最優秀的畫家丟勒Albrecht Dürer簡介及作品

配圖

第三:西方發展版畫的畫家。“版畫”其實是利用印刷術完成的繪畫作品。元朝時把中國的印刷術帶到了歐洲,中國在咸豐九年發明了活版印刷,而歐洲的古騰堡則用活版印刷開始印第一本書——《聖經》。丟勒用版畫完成了一部了不起的傑作---《啟示錄》。在《聖經》新約的最後一章,耶穌的門徒約翰寫道,對未來的預警,世界末日的預言,以及接二連三的大災難,世界朝向毀滅發展的末日光景,並描述最後審判,重點放在耶穌的再來。

學賞畫(14):德國最優秀的畫家丟勒Albrecht Dürer簡介及作品

四騎士

四騎士 賞析:

對丟勒的理解,若是單純停留在其技法的層面,實屬淺薄。丟勒的藝術創作與當時的時代背景是緊密相關的,更為重要的是,對丟勒作品中精神意涵的分析和解讀更是脫離不了他本人的精神背景,亦即他的基督教信仰。1471年,丟勒出生於德國紐倫堡,當時的紐倫堡黑死病蔓延,戰爭不斷,天災人禍橫行,整個社會蔓延著末日來臨的恐懼氣氛,當時的大部分人因此而在心底裡深藏著世界末日的情結,丟勒亦不可避免,而他的一系列基督教繪畫便是在這樣的時代精神背景下產生的。

"

丟勒作品賞析,小編把其著名作品穿插在文章中,便於閱讀。(黑字為作品圖片添加賞析的文字部分)

學賞畫(14):德國最優秀的畫家丟勒Albrecht Dürer簡介及作品

丟勒26歲時的自畫像(戴手套的自畫像)

解析:作為自畫像之父,他是歐洲第一位為自己的容貌和身份所吸引的畫家。此畫又名《戴手套的自畫像》,這是丟勒26歲時畫的著名的自畫像。畫面上,丟勒一幅瀟灑的騎士模樣。他內襯鑲有花邊的百褶緊身衣,外穿滾著黑邊的緊袖外套,頭戴一頂黑白條相間的軟帽,手握白色手套,肩上披著一襲褐色斗篷。這是德國當時最時髦的青年裝束。丟勒捲曲的長髮,隨意披落在兩肩,一撮稀疏的褐色鬍鬚,使26歲的他顯得老成持重。畫面的背景,是一扇敞開的窗戶,窗外依稀可見夏日北歐美麗的風光。窗外的風光隱喻著丟勒那段翻越阿爾卑斯山,前往意大利的難忘之旅。自畫像在16世紀的歐洲並不普遍,丟勒創作的一系列自畫像,成為西方美術史上一件非常哥德式的舉動。

在丟勒的作品中,我們很少看到快樂和愉悅,他的作品中總是隱藏著很多深深的憂慮,思考,判斷和反省,也流露出這個民族天然的哲學性的,對人本身的複雜和更深層次的解讀。

學賞畫(14):德國最優秀的畫家丟勒Albrecht Dürer簡介及作品

配圖 丟勒作品

丟勒(Albrecht Dürer,1471年5月21日-1528年4月6日,金牛座)德國曆史上最優秀的畫家、版畫家及木版畫設計家,同時還是一位建築師和藝術理論家。同時他還精通幾何學、數學、宗教和占星術,還懂得當時被看做是“貴族語言”的拉丁語和意大利語。被譽為阿爾卑斯山以北北方畫派的達芬奇。

學賞畫(14):德國最優秀的畫家丟勒Albrecht Dürer簡介及作品

丟勒13歲時的自畫像

丟勒作品賞析:丟勒13歲時的自畫像

現存於奧地利維也納阿爾貝蒂娜博物館中有一張丟勒13歲時的自畫像,這張A4比例大小的畫像所能引發的思考毫不遜於達芬奇的《維特魯威人》:

首先:這是一個未成年的孩子面對自己最成熟的思考。肌肉、骨骼、頭髮、手和胳膊的比例體現了他對解剖學的掌握和了解。這種對細節最全面生動的處理,體現了北方精神的冷靜和精準。筆者總覺得:意大利的藝術更像十四行詩,浪漫,憂鬱,有種不切實際美感;而和德國的藝術更像數學,精確,又能成為解讀整個宇宙的元素和基礎(亞里士多德)。

第二:這是人類對自己冷靜的解剖。不像意大利和其後西方藝術史的自畫像多少都有對自己的美化成分(如倫勃朗),畫這張自畫像時僅有13歲的孩子不會考慮是否要名留青史,是否要對自己進行藝術的處理,他所有的思考和反省都是腳踏實地的。筆者很難想象:對於一個13歲的孩子,要有何種成熟度才能這麼長時間的觀察和反思自己,在這個過程中,他看到了什麼?又想到了什麼?而何種的外部環境和如何強大的內心可以促成這種理性的思考呢?

學賞畫(14):德國最優秀的畫家丟勒Albrecht Dürer簡介及作品

丟勒作品

丟勒早在自己13歲時(1484)就給自己畫了一幅自畫像,形象生動、逼真,比達芬奇創作的那幅有名的自畫像(ca. 1510-1515)還要早二十多年。在其一生之中,共創作了近十幅自畫像,包括速寫、素描、版畫和油畫等創作手法,其創作的自畫像大多具有嚴整細緻的特徵,藝術表現力與後來的倫勃朗遙相呼應。因此,丟勒被譽為“自畫像之父”。

學賞畫(14):德國最優秀的畫家丟勒Albrecht Dürer簡介及作品

《亞當與夏娃》

《亞當與夏娃》賞析:

這幅作品在表現風格上,明顯受意大利畫風影響。每個人體都沾滿畫面空間,成為可以獨立的人體作品。夏娃動作優美,富於舞蹈性,左手去摘樹上被禁的"罪惡之果",右手扶在樹枝上,雙腳一前一後,婀娜多姿,顯示了女性的嫵媚與青春活力;亞當帶有明顯的古希臘風格傾向,更內在,也更平靜,左手捏著帶葉的蘋果,右手擺向後面。亞當和夏娃互為呼應,夏娃臉部呈現出的微笑,反襯出亞當的內心惶惑。

《亞當與夏娃》透露出強烈的意大利文藝復興繪畫特色,然而人物的姿態以及整個畫面所給予人的靜穆之感又帶有強烈的北歐氣息,畫面描繪出亞當夏娃偷吃禁果的情節,兩人的違約之行在被耶和華神發現之時,正在用枝葉遮羞,無論人體、植物還是蛇的描繪都栩栩如生,完全遵照科學的透視方法。

除了創作版畫以外,丟勒也創作了大量的油畫作品,這些都反映出他精妙的藝術造詣及其對於基督教的深刻理解,代表作為《亞當與夏娃》《聖三位一體的崇拜》以及《四使徒》。

學賞畫(14):德國最優秀的畫家丟勒Albrecht Dürer簡介及作品

配圖

丟勒現存的作品有1000餘件,包括版畫、油畫、水彩畫和素描。其中,以版畫最具影響力。他還是世界上最早創作水彩畫的畫家之一。丟勒主要的作品有《戴手套的自畫像》《亞當與夏娃》、《海怪》、《啟示錄》《念珠節》、《基督大難》、《偉大的命運》、《騎士、死神與惡魔》等。

學賞畫(14):德國最優秀的畫家丟勒Albrecht Dürer簡介及作品

騎士、死神與惡魔

騎士、死神與惡魔賞析:

在《騎士、死神與惡魔》中,一位基督教騎士騎著馬穿過黑暗的森林,死神在旁邊彷彿正在與其對話,惡魔緊隨其後試圖對其進行誘惑,但騎士對其置之不理並堅毅地向前繼續行進。這件作品既是對神恩的讚頌,又是對當時人精神上的鼓舞。有的藝術史家認為死神和惡魔象徵著天主教,騎士堅定地前進意味著路德新教必將戰勝天主教的專制強權。

學賞畫(14):德國最優秀的畫家丟勒Albrecht Dürer簡介及作品

配圖

丟勒博學多才,不僅是畫家,而且是數學家、機械師、建築學家,他發明了一種建築學體系,創立了築城學理論。作為美術家,他刻苦探索新的美學原理,在透視法和人體解剖學方面卓有成績,著有《繪畫概論》和《人體解剖學原理》。

學賞畫(14):德國最優秀的畫家丟勒Albrecht Dürer簡介及作品

兔子

兔子作品解析:

這幅丟勒素描寫生作品最有名的《兔子》中,我們可以切實感受到兔子的靈活,皮毛的光影,似乎可以聽到兔子咀嚼的聲音,這是絕對高度寫實的藝術。

同時代的意大利畫家是不會畫這種題材的,因為在他們的世界裡:神權,貴族,平凡人才是最重要的主題。而這些來自田野山間的動植物從來都不值得表現。而在這點上,丟勒更像中國畫家,一開始就注意到了這個部分。而和中國山水畫院畫家不同的是,中國傳統藝術講究的是“虛和神”,而丟勒作品如照片一樣真實。

丟勒的寫實作品對後代有著巨大影響。這種通過堆疊細節達到細緻的方式影響到了後來的前拉斐爾畫派和印象派,只不過一個是學習,另外一個是反叛。

學賞畫(14):德國最優秀的畫家丟勒Albrecht Dürer簡介及作品

配圖

在德國,丟勒享有很高的聲譽。自1815年始,全國每年都要舉辦以他的名字命名的《阿爾佈列希特·丟勒節》。1840年,政府在他的故鄉紐倫堡樹立起一座丟勒的雕像。這是德國為藝術家設立的第一座公共紀念碑。德國近年出版的有關丟勒的書籍和畫集高達數十萬冊,並翻譯成多種文字遠銷世界各地。

學賞畫(14):德國最優秀的畫家丟勒Albrecht Dürer簡介及作品

丟勒的母親肖像

丟勒的母親肖像解析:

這幅木炭素描《母親肖像》是此類肖像素描中最富感情的作品(42×30釐米)。丟勒懷著對母親的深厚感情,用簡率的炭條,正確地勾勒出年邁多病的老母親形象。她已風燭殘年,歷盡苦難,備受風霜的侵蝕,臉上留下了許多生活的印痕。她那隆起的顴骨,佈滿皺紋的前額、稍鼓的眼珠、尖長的鼻樑和薄而緊閉的嘴脣,這一切細節是畫家真摯的感情流露,由於歲月的磨損,老人的臉龐不僅消瘦,還暴起了道道青筋,唯有一對眼睛依然炯炯有神。

丟勒的這幅《母親肖像》,簡單而節奏分明的線條勾勒出母親肖像的飽經滄桑之感,英國美術史家貢布里希在其著作《藝術的故事》中就著重提到了這件作品,並深入分析了其中所蘊含的美的辯證法:一個老態龍鍾的婦人何以憑藉素描的技法而透露出一股獨特的美感。

丟勒的炭筆素描特點是粗獷,簡率。他沒有在老人臉上加更多陰影,只在頸項外加重了陰影的色調,使臉形更加突出。運線的輕重緩急極有分寸,而且比較洗煉,肖像的神態僅僅幾筆便躍然於畫紙上。

學賞畫(14):德國最優秀的畫家丟勒Albrecht Dürer簡介及作品

配圖

丟勒的藝術成就:

第一:東西方藝術的融合者。成名後的丟勒來到威尼斯,認識了威尼斯畫派的重要畫家喬萬尼·貝里尼(Giovanni Bellini)。南北兩位大師的碰撞,溝通了南北繪畫,丟勒把油畫技法教給貝里尼,使得這種影響西方藝術史500多年的技術在南方生根發芽;而南方的透視法和解剖學,也經由丟勒傳到了北方。

學賞畫(14):德國最優秀的畫家丟勒Albrecht Dürer簡介及作品

聖哲羅姆

《聖哲羅姆》解析:

《聖哲羅姆》描繪的是古代著名基督教學者、思想家哲羅姆禱告時的場景,岩石和崖壁被刻畫的堅硬又不失柔和,簡陋的木桌子上安放著十字架,哲羅姆兩手合十仰面朝天進行著虔誠的禱告,腳底下的獅子卻在安詳地休憩。丟勒在這件作品中描繪出上帝因為禱告而降下恩典時的安詳氣氛,這與丟勒1513年作品《騎士、死神與惡魔》有著鮮明的不同。

丟勒在1512年至1514年達到了自己版畫創作的高峰期,《騎士、死神與惡魔》《聖哲羅姆》《憂鬱》三件作品完成了,有人認為這三件作品代表了四種氣質(多血質、膽汁質、粘液質、抑鬱質)中的後三種氣質,也有人認為分別象徵道德與天職、理智與科學、以及神學。

在德國藝術史家潘諾夫斯基看來,《聖哲羅姆》與《騎士、死神與惡魔》分別代表了順服神旨意的兩種方式:前者為沉思式的,後者為踐行式的,兩者代表了古希臘哲學所認為的生活的兩種樣態。而《憂鬱》卻是代表著與神的勸勉相違背的生命操練方式——渴望用人的方法。這也正表明了,基督教必將戰勝古希臘羅馬異教文化,神的智慧大大地高出於人的智慧。

學賞畫(14):德國最優秀的畫家丟勒Albrecht Dürer簡介及作品

配圖

第二:第一個畫自畫像的畫家,開創了歐洲的自畫像傳統。“自畫像”對於藝術史的價值絕不僅僅限於是一種繪畫表達形式,之所以重要是因為:自畫像代表了一種思維上的反省和進步,是文藝復興“人文主義”精神最高的表達的表現。中世紀基督藝術中,人是低俗鄙夷的,畫像/雕塑只能屬於神,畫自畫像不僅是對藝術的褻瀆,更是對神的極其不尊重。而在封建等級制度和神權統治嚴苛的北方,藝術家們很少表現人的肉體和人像,而丟勒從13歲起就開始連續不斷的觀察自己,反省自己,並把自己展現在畫布上。這是北方文藝復興藝術進步極端重要的表現。此後,西方藝術家們基本都開始畫自畫像,而且主動把此當做審視自我,反省自己的方式,最有名的如倫勃朗,梵高,蒙克等。

學賞畫(14):德國最優秀的畫家丟勒Albrecht Dürer簡介及作品

憂鬱

解析:憂鬱

《憂鬱》一畫刻畫了一位有如帶翼天使狀的少女在冥思苦想時的神態,身邊佈滿了各種道具:象徵幾何學的多面幾何體與圓規,象徵木匠生涯的鋸子、刨子和錘子,象徵科學的天平和沙漏。在古希臘羅馬神話傳說中,大地之神掌管幾何學、木匠和科學,由此我們可以將畫面中的少女理解為科學、智慧和文藝女神的象徵。然而值得一提的是,畫中少女縱然有千般智慧,但仍然處於深刻的焦慮與愁苦之中,正如偉大的藝術史學者潘諾夫斯基所認為的,畫中少女有可能是俗世智慧的象徵,妄想著用“人的智慧”解決生命的問題,而這是與神的智慧相牴觸的。

學賞畫(14):德國最優秀的畫家丟勒Albrecht Dürer簡介及作品

配圖

學賞畫(14):德國最優秀的畫家丟勒Albrecht Dürer簡介及作品

配圖

第三:西方發展版畫的畫家。“版畫”其實是利用印刷術完成的繪畫作品。元朝時把中國的印刷術帶到了歐洲,中國在咸豐九年發明了活版印刷,而歐洲的古騰堡則用活版印刷開始印第一本書——《聖經》。丟勒用版畫完成了一部了不起的傑作---《啟示錄》。在《聖經》新約的最後一章,耶穌的門徒約翰寫道,對未來的預警,世界末日的預言,以及接二連三的大災難,世界朝向毀滅發展的末日光景,並描述最後審判,重點放在耶穌的再來。

學賞畫(14):德國最優秀的畫家丟勒Albrecht Dürer簡介及作品

四騎士

四騎士 賞析:

對丟勒的理解,若是單純停留在其技法的層面,實屬淺薄。丟勒的藝術創作與當時的時代背景是緊密相關的,更為重要的是,對丟勒作品中精神意涵的分析和解讀更是脫離不了他本人的精神背景,亦即他的基督教信仰。1471年,丟勒出生於德國紐倫堡,當時的紐倫堡黑死病蔓延,戰爭不斷,天災人禍橫行,整個社會蔓延著末日來臨的恐懼氣氛,當時的大部分人因此而在心底裡深藏著世界末日的情結,丟勒亦不可避免,而他的一系列基督教繪畫便是在這樣的時代精神背景下產生的。

學賞畫(14):德國最優秀的畫家丟勒Albrecht Dürer簡介及作品

配圖

1498年,25歲的丟勒創作了他的一系列版畫作品《啟示錄》,這組作品成為了他在藝術史上的代表性作品。《啟示錄》取材於新約聖經最後一卷書《約翰啟示錄》,以強烈的寓喻手法預言了當時羅馬帝國必將沒落的現實,充滿著神聖的異象。在創作這一系列版畫之前,丟勒剛剛遊歷完西德和意大利,並學習了兩地不同的繪畫技巧,然而在這幅作品中,丟勒卻隱蔽掉了兩地的繪畫風格,而表現出獨特的繪畫風格來。《約翰啟示錄》以當時羅馬帝國的尼祿大屠殺為背景,尼祿是當時羅馬帝國的皇帝,以凶殘著稱,他極力迫害當時的基督徒和猶太教徒,以至於引發猶太人的強烈抗爭——猶太教徒巴勒斯坦大起義(166年)。猶太人當時在抗爭時殺了在耶穌撒冷的所有羅馬人和羅馬支持者,為了報復,尼祿下令在塞拉利昂一天就殺了大約兩萬名猶太人。尼祿及其羅馬帝國的殘暴統治激起了當時很多人的不滿,很多基督徒為此感到絕望和悲哀,所有這些情感最終沉澱而鑄成了《約翰啟示錄》,其中的巴比倫便是隱喻羅馬帝國。

"

丟勒作品賞析,小編把其著名作品穿插在文章中,便於閱讀。(黑字為作品圖片添加賞析的文字部分)

學賞畫(14):德國最優秀的畫家丟勒Albrecht Dürer簡介及作品

丟勒26歲時的自畫像(戴手套的自畫像)

解析:作為自畫像之父,他是歐洲第一位為自己的容貌和身份所吸引的畫家。此畫又名《戴手套的自畫像》,這是丟勒26歲時畫的著名的自畫像。畫面上,丟勒一幅瀟灑的騎士模樣。他內襯鑲有花邊的百褶緊身衣,外穿滾著黑邊的緊袖外套,頭戴一頂黑白條相間的軟帽,手握白色手套,肩上披著一襲褐色斗篷。這是德國當時最時髦的青年裝束。丟勒捲曲的長髮,隨意披落在兩肩,一撮稀疏的褐色鬍鬚,使26歲的他顯得老成持重。畫面的背景,是一扇敞開的窗戶,窗外依稀可見夏日北歐美麗的風光。窗外的風光隱喻著丟勒那段翻越阿爾卑斯山,前往意大利的難忘之旅。自畫像在16世紀的歐洲並不普遍,丟勒創作的一系列自畫像,成為西方美術史上一件非常哥德式的舉動。

在丟勒的作品中,我們很少看到快樂和愉悅,他的作品中總是隱藏著很多深深的憂慮,思考,判斷和反省,也流露出這個民族天然的哲學性的,對人本身的複雜和更深層次的解讀。

學賞畫(14):德國最優秀的畫家丟勒Albrecht Dürer簡介及作品

配圖 丟勒作品

丟勒(Albrecht Dürer,1471年5月21日-1528年4月6日,金牛座)德國曆史上最優秀的畫家、版畫家及木版畫設計家,同時還是一位建築師和藝術理論家。同時他還精通幾何學、數學、宗教和占星術,還懂得當時被看做是“貴族語言”的拉丁語和意大利語。被譽為阿爾卑斯山以北北方畫派的達芬奇。

學賞畫(14):德國最優秀的畫家丟勒Albrecht Dürer簡介及作品

丟勒13歲時的自畫像

丟勒作品賞析:丟勒13歲時的自畫像

現存於奧地利維也納阿爾貝蒂娜博物館中有一張丟勒13歲時的自畫像,這張A4比例大小的畫像所能引發的思考毫不遜於達芬奇的《維特魯威人》:

首先:這是一個未成年的孩子面對自己最成熟的思考。肌肉、骨骼、頭髮、手和胳膊的比例體現了他對解剖學的掌握和了解。這種對細節最全面生動的處理,體現了北方精神的冷靜和精準。筆者總覺得:意大利的藝術更像十四行詩,浪漫,憂鬱,有種不切實際美感;而和德國的藝術更像數學,精確,又能成為解讀整個宇宙的元素和基礎(亞里士多德)。

第二:這是人類對自己冷靜的解剖。不像意大利和其後西方藝術史的自畫像多少都有對自己的美化成分(如倫勃朗),畫這張自畫像時僅有13歲的孩子不會考慮是否要名留青史,是否要對自己進行藝術的處理,他所有的思考和反省都是腳踏實地的。筆者很難想象:對於一個13歲的孩子,要有何種成熟度才能這麼長時間的觀察和反思自己,在這個過程中,他看到了什麼?又想到了什麼?而何種的外部環境和如何強大的內心可以促成這種理性的思考呢?

學賞畫(14):德國最優秀的畫家丟勒Albrecht Dürer簡介及作品

丟勒作品

丟勒早在自己13歲時(1484)就給自己畫了一幅自畫像,形象生動、逼真,比達芬奇創作的那幅有名的自畫像(ca. 1510-1515)還要早二十多年。在其一生之中,共創作了近十幅自畫像,包括速寫、素描、版畫和油畫等創作手法,其創作的自畫像大多具有嚴整細緻的特徵,藝術表現力與後來的倫勃朗遙相呼應。因此,丟勒被譽為“自畫像之父”。

學賞畫(14):德國最優秀的畫家丟勒Albrecht Dürer簡介及作品

《亞當與夏娃》

《亞當與夏娃》賞析:

這幅作品在表現風格上,明顯受意大利畫風影響。每個人體都沾滿畫面空間,成為可以獨立的人體作品。夏娃動作優美,富於舞蹈性,左手去摘樹上被禁的"罪惡之果",右手扶在樹枝上,雙腳一前一後,婀娜多姿,顯示了女性的嫵媚與青春活力;亞當帶有明顯的古希臘風格傾向,更內在,也更平靜,左手捏著帶葉的蘋果,右手擺向後面。亞當和夏娃互為呼應,夏娃臉部呈現出的微笑,反襯出亞當的內心惶惑。

《亞當與夏娃》透露出強烈的意大利文藝復興繪畫特色,然而人物的姿態以及整個畫面所給予人的靜穆之感又帶有強烈的北歐氣息,畫面描繪出亞當夏娃偷吃禁果的情節,兩人的違約之行在被耶和華神發現之時,正在用枝葉遮羞,無論人體、植物還是蛇的描繪都栩栩如生,完全遵照科學的透視方法。

除了創作版畫以外,丟勒也創作了大量的油畫作品,這些都反映出他精妙的藝術造詣及其對於基督教的深刻理解,代表作為《亞當與夏娃》《聖三位一體的崇拜》以及《四使徒》。

學賞畫(14):德國最優秀的畫家丟勒Albrecht Dürer簡介及作品

配圖

丟勒現存的作品有1000餘件,包括版畫、油畫、水彩畫和素描。其中,以版畫最具影響力。他還是世界上最早創作水彩畫的畫家之一。丟勒主要的作品有《戴手套的自畫像》《亞當與夏娃》、《海怪》、《啟示錄》《念珠節》、《基督大難》、《偉大的命運》、《騎士、死神與惡魔》等。

學賞畫(14):德國最優秀的畫家丟勒Albrecht Dürer簡介及作品

騎士、死神與惡魔

騎士、死神與惡魔賞析:

在《騎士、死神與惡魔》中,一位基督教騎士騎著馬穿過黑暗的森林,死神在旁邊彷彿正在與其對話,惡魔緊隨其後試圖對其進行誘惑,但騎士對其置之不理並堅毅地向前繼續行進。這件作品既是對神恩的讚頌,又是對當時人精神上的鼓舞。有的藝術史家認為死神和惡魔象徵著天主教,騎士堅定地前進意味著路德新教必將戰勝天主教的專制強權。

學賞畫(14):德國最優秀的畫家丟勒Albrecht Dürer簡介及作品

配圖

丟勒博學多才,不僅是畫家,而且是數學家、機械師、建築學家,他發明了一種建築學體系,創立了築城學理論。作為美術家,他刻苦探索新的美學原理,在透視法和人體解剖學方面卓有成績,著有《繪畫概論》和《人體解剖學原理》。

學賞畫(14):德國最優秀的畫家丟勒Albrecht Dürer簡介及作品

兔子

兔子作品解析:

這幅丟勒素描寫生作品最有名的《兔子》中,我們可以切實感受到兔子的靈活,皮毛的光影,似乎可以聽到兔子咀嚼的聲音,這是絕對高度寫實的藝術。

同時代的意大利畫家是不會畫這種題材的,因為在他們的世界裡:神權,貴族,平凡人才是最重要的主題。而這些來自田野山間的動植物從來都不值得表現。而在這點上,丟勒更像中國畫家,一開始就注意到了這個部分。而和中國山水畫院畫家不同的是,中國傳統藝術講究的是“虛和神”,而丟勒作品如照片一樣真實。

丟勒的寫實作品對後代有著巨大影響。這種通過堆疊細節達到細緻的方式影響到了後來的前拉斐爾畫派和印象派,只不過一個是學習,另外一個是反叛。

學賞畫(14):德國最優秀的畫家丟勒Albrecht Dürer簡介及作品

配圖

在德國,丟勒享有很高的聲譽。自1815年始,全國每年都要舉辦以他的名字命名的《阿爾佈列希特·丟勒節》。1840年,政府在他的故鄉紐倫堡樹立起一座丟勒的雕像。這是德國為藝術家設立的第一座公共紀念碑。德國近年出版的有關丟勒的書籍和畫集高達數十萬冊,並翻譯成多種文字遠銷世界各地。

學賞畫(14):德國最優秀的畫家丟勒Albrecht Dürer簡介及作品

丟勒的母親肖像

丟勒的母親肖像解析:

這幅木炭素描《母親肖像》是此類肖像素描中最富感情的作品(42×30釐米)。丟勒懷著對母親的深厚感情,用簡率的炭條,正確地勾勒出年邁多病的老母親形象。她已風燭殘年,歷盡苦難,備受風霜的侵蝕,臉上留下了許多生活的印痕。她那隆起的顴骨,佈滿皺紋的前額、稍鼓的眼珠、尖長的鼻樑和薄而緊閉的嘴脣,這一切細節是畫家真摯的感情流露,由於歲月的磨損,老人的臉龐不僅消瘦,還暴起了道道青筋,唯有一對眼睛依然炯炯有神。

丟勒的這幅《母親肖像》,簡單而節奏分明的線條勾勒出母親肖像的飽經滄桑之感,英國美術史家貢布里希在其著作《藝術的故事》中就著重提到了這件作品,並深入分析了其中所蘊含的美的辯證法:一個老態龍鍾的婦人何以憑藉素描的技法而透露出一股獨特的美感。

丟勒的炭筆素描特點是粗獷,簡率。他沒有在老人臉上加更多陰影,只在頸項外加重了陰影的色調,使臉形更加突出。運線的輕重緩急極有分寸,而且比較洗煉,肖像的神態僅僅幾筆便躍然於畫紙上。

學賞畫(14):德國最優秀的畫家丟勒Albrecht Dürer簡介及作品

配圖

丟勒的藝術成就:

第一:東西方藝術的融合者。成名後的丟勒來到威尼斯,認識了威尼斯畫派的重要畫家喬萬尼·貝里尼(Giovanni Bellini)。南北兩位大師的碰撞,溝通了南北繪畫,丟勒把油畫技法教給貝里尼,使得這種影響西方藝術史500多年的技術在南方生根發芽;而南方的透視法和解剖學,也經由丟勒傳到了北方。

學賞畫(14):德國最優秀的畫家丟勒Albrecht Dürer簡介及作品

聖哲羅姆

《聖哲羅姆》解析:

《聖哲羅姆》描繪的是古代著名基督教學者、思想家哲羅姆禱告時的場景,岩石和崖壁被刻畫的堅硬又不失柔和,簡陋的木桌子上安放著十字架,哲羅姆兩手合十仰面朝天進行著虔誠的禱告,腳底下的獅子卻在安詳地休憩。丟勒在這件作品中描繪出上帝因為禱告而降下恩典時的安詳氣氛,這與丟勒1513年作品《騎士、死神與惡魔》有著鮮明的不同。

丟勒在1512年至1514年達到了自己版畫創作的高峰期,《騎士、死神與惡魔》《聖哲羅姆》《憂鬱》三件作品完成了,有人認為這三件作品代表了四種氣質(多血質、膽汁質、粘液質、抑鬱質)中的後三種氣質,也有人認為分別象徵道德與天職、理智與科學、以及神學。

在德國藝術史家潘諾夫斯基看來,《聖哲羅姆》與《騎士、死神與惡魔》分別代表了順服神旨意的兩種方式:前者為沉思式的,後者為踐行式的,兩者代表了古希臘哲學所認為的生活的兩種樣態。而《憂鬱》卻是代表著與神的勸勉相違背的生命操練方式——渴望用人的方法。這也正表明了,基督教必將戰勝古希臘羅馬異教文化,神的智慧大大地高出於人的智慧。

學賞畫(14):德國最優秀的畫家丟勒Albrecht Dürer簡介及作品

配圖

第二:第一個畫自畫像的畫家,開創了歐洲的自畫像傳統。“自畫像”對於藝術史的價值絕不僅僅限於是一種繪畫表達形式,之所以重要是因為:自畫像代表了一種思維上的反省和進步,是文藝復興“人文主義”精神最高的表達的表現。中世紀基督藝術中,人是低俗鄙夷的,畫像/雕塑只能屬於神,畫自畫像不僅是對藝術的褻瀆,更是對神的極其不尊重。而在封建等級制度和神權統治嚴苛的北方,藝術家們很少表現人的肉體和人像,而丟勒從13歲起就開始連續不斷的觀察自己,反省自己,並把自己展現在畫布上。這是北方文藝復興藝術進步極端重要的表現。此後,西方藝術家們基本都開始畫自畫像,而且主動把此當做審視自我,反省自己的方式,最有名的如倫勃朗,梵高,蒙克等。

學賞畫(14):德國最優秀的畫家丟勒Albrecht Dürer簡介及作品

憂鬱

解析:憂鬱

《憂鬱》一畫刻畫了一位有如帶翼天使狀的少女在冥思苦想時的神態,身邊佈滿了各種道具:象徵幾何學的多面幾何體與圓規,象徵木匠生涯的鋸子、刨子和錘子,象徵科學的天平和沙漏。在古希臘羅馬神話傳說中,大地之神掌管幾何學、木匠和科學,由此我們可以將畫面中的少女理解為科學、智慧和文藝女神的象徵。然而值得一提的是,畫中少女縱然有千般智慧,但仍然處於深刻的焦慮與愁苦之中,正如偉大的藝術史學者潘諾夫斯基所認為的,畫中少女有可能是俗世智慧的象徵,妄想著用“人的智慧”解決生命的問題,而這是與神的智慧相牴觸的。

學賞畫(14):德國最優秀的畫家丟勒Albrecht Dürer簡介及作品

配圖

學賞畫(14):德國最優秀的畫家丟勒Albrecht Dürer簡介及作品

配圖

第三:西方發展版畫的畫家。“版畫”其實是利用印刷術完成的繪畫作品。元朝時把中國的印刷術帶到了歐洲,中國在咸豐九年發明了活版印刷,而歐洲的古騰堡則用活版印刷開始印第一本書——《聖經》。丟勒用版畫完成了一部了不起的傑作---《啟示錄》。在《聖經》新約的最後一章,耶穌的門徒約翰寫道,對未來的預警,世界末日的預言,以及接二連三的大災難,世界朝向毀滅發展的末日光景,並描述最後審判,重點放在耶穌的再來。

學賞畫(14):德國最優秀的畫家丟勒Albrecht Dürer簡介及作品

四騎士

四騎士 賞析:

對丟勒的理解,若是單純停留在其技法的層面,實屬淺薄。丟勒的藝術創作與當時的時代背景是緊密相關的,更為重要的是,對丟勒作品中精神意涵的分析和解讀更是脫離不了他本人的精神背景,亦即他的基督教信仰。1471年,丟勒出生於德國紐倫堡,當時的紐倫堡黑死病蔓延,戰爭不斷,天災人禍橫行,整個社會蔓延著末日來臨的恐懼氣氛,當時的大部分人因此而在心底裡深藏著世界末日的情結,丟勒亦不可避免,而他的一系列基督教繪畫便是在這樣的時代精神背景下產生的。

學賞畫(14):德國最優秀的畫家丟勒Albrecht Dürer簡介及作品

配圖

1498年,25歲的丟勒創作了他的一系列版畫作品《啟示錄》,這組作品成為了他在藝術史上的代表性作品。《啟示錄》取材於新約聖經最後一卷書《約翰啟示錄》,以強烈的寓喻手法預言了當時羅馬帝國必將沒落的現實,充滿著神聖的異象。在創作這一系列版畫之前,丟勒剛剛遊歷完西德和意大利,並學習了兩地不同的繪畫技巧,然而在這幅作品中,丟勒卻隱蔽掉了兩地的繪畫風格,而表現出獨特的繪畫風格來。《約翰啟示錄》以當時羅馬帝國的尼祿大屠殺為背景,尼祿是當時羅馬帝國的皇帝,以凶殘著稱,他極力迫害當時的基督徒和猶太教徒,以至於引發猶太人的強烈抗爭——猶太教徒巴勒斯坦大起義(166年)。猶太人當時在抗爭時殺了在耶穌撒冷的所有羅馬人和羅馬支持者,為了報復,尼祿下令在塞拉利昂一天就殺了大約兩萬名猶太人。尼祿及其羅馬帝國的殘暴統治激起了當時很多人的不滿,很多基督徒為此感到絕望和悲哀,所有這些情感最終沉澱而鑄成了《約翰啟示錄》,其中的巴比倫便是隱喻羅馬帝國。

學賞畫(14):德國最優秀的畫家丟勒Albrecht Dürer簡介及作品

配圖

尼祿時代,世界末日情結因其殘暴屠殺而廣為傳播,丟勒的時代亦是如此。作為一個有著深刻基督教信仰感悟的藝術家,丟勒亦深深地苦惱於世界末日情結所帶來的恐懼之感,為此他創作了系列版畫《啟示錄》,該系列共有15幅作品,其中最為後人所熟知的當是《四騎士》。該作品原作面積39.5×28.5釐米,取材於《約翰啟示錄》第六章七、八節:揭開第四印的時候,我聽見第四個活物說:“你來!”我就觀看,見有一匹灰色馬,騎在馬上的,名字叫作死,陰府也隨著他,有權柄賜給他們,可以用刀劍、饑荒、瘟疫(“瘟疫”或作“死亡”)、野獸,殺害地上四分之一的人。”畫中的四個騎士分別象徵征服、戰爭、饑荒和死亡。從右上往左下看,第一個騎士手持待發之弓,象徵著征服;第二個騎士手握重劍,象徵著戰爭;第三個騎士位於畫面的中心部位,身材壯碩而面帶威嚴,手拿天平,卻是象徵著饑荒;最左下角的騎士傴僂著身子,瘦骨嶙峋,手拿三叉戟張目怒號,象徵著死亡。右下角的平民百姓全部被他們踐踏在地,最為左下角的獅子象徵撒旦,正在吞吃著倒在地上的人群。整件作品藉助衣紋、白雲輪廓和人物的神情姿態,製造出一種強烈的動感,描繪出世界末日的鮮明景象,給人以巨大的警醒和告誡作用。

"

丟勒作品賞析,小編把其著名作品穿插在文章中,便於閱讀。(黑字為作品圖片添加賞析的文字部分)

學賞畫(14):德國最優秀的畫家丟勒Albrecht Dürer簡介及作品

丟勒26歲時的自畫像(戴手套的自畫像)

解析:作為自畫像之父,他是歐洲第一位為自己的容貌和身份所吸引的畫家。此畫又名《戴手套的自畫像》,這是丟勒26歲時畫的著名的自畫像。畫面上,丟勒一幅瀟灑的騎士模樣。他內襯鑲有花邊的百褶緊身衣,外穿滾著黑邊的緊袖外套,頭戴一頂黑白條相間的軟帽,手握白色手套,肩上披著一襲褐色斗篷。這是德國當時最時髦的青年裝束。丟勒捲曲的長髮,隨意披落在兩肩,一撮稀疏的褐色鬍鬚,使26歲的他顯得老成持重。畫面的背景,是一扇敞開的窗戶,窗外依稀可見夏日北歐美麗的風光。窗外的風光隱喻著丟勒那段翻越阿爾卑斯山,前往意大利的難忘之旅。自畫像在16世紀的歐洲並不普遍,丟勒創作的一系列自畫像,成為西方美術史上一件非常哥德式的舉動。

在丟勒的作品中,我們很少看到快樂和愉悅,他的作品中總是隱藏著很多深深的憂慮,思考,判斷和反省,也流露出這個民族天然的哲學性的,對人本身的複雜和更深層次的解讀。

學賞畫(14):德國最優秀的畫家丟勒Albrecht Dürer簡介及作品

配圖 丟勒作品

丟勒(Albrecht Dürer,1471年5月21日-1528年4月6日,金牛座)德國曆史上最優秀的畫家、版畫家及木版畫設計家,同時還是一位建築師和藝術理論家。同時他還精通幾何學、數學、宗教和占星術,還懂得當時被看做是“貴族語言”的拉丁語和意大利語。被譽為阿爾卑斯山以北北方畫派的達芬奇。

學賞畫(14):德國最優秀的畫家丟勒Albrecht Dürer簡介及作品

丟勒13歲時的自畫像

丟勒作品賞析:丟勒13歲時的自畫像

現存於奧地利維也納阿爾貝蒂娜博物館中有一張丟勒13歲時的自畫像,這張A4比例大小的畫像所能引發的思考毫不遜於達芬奇的《維特魯威人》:

首先:這是一個未成年的孩子面對自己最成熟的思考。肌肉、骨骼、頭髮、手和胳膊的比例體現了他對解剖學的掌握和了解。這種對細節最全面生動的處理,體現了北方精神的冷靜和精準。筆者總覺得:意大利的藝術更像十四行詩,浪漫,憂鬱,有種不切實際美感;而和德國的藝術更像數學,精確,又能成為解讀整個宇宙的元素和基礎(亞里士多德)。

第二:這是人類對自己冷靜的解剖。不像意大利和其後西方藝術史的自畫像多少都有對自己的美化成分(如倫勃朗),畫這張自畫像時僅有13歲的孩子不會考慮是否要名留青史,是否要對自己進行藝術的處理,他所有的思考和反省都是腳踏實地的。筆者很難想象:對於一個13歲的孩子,要有何種成熟度才能這麼長時間的觀察和反思自己,在這個過程中,他看到了什麼?又想到了什麼?而何種的外部環境和如何強大的內心可以促成這種理性的思考呢?

學賞畫(14):德國最優秀的畫家丟勒Albrecht Dürer簡介及作品

丟勒作品

丟勒早在自己13歲時(1484)就給自己畫了一幅自畫像,形象生動、逼真,比達芬奇創作的那幅有名的自畫像(ca. 1510-1515)還要早二十多年。在其一生之中,共創作了近十幅自畫像,包括速寫、素描、版畫和油畫等創作手法,其創作的自畫像大多具有嚴整細緻的特徵,藝術表現力與後來的倫勃朗遙相呼應。因此,丟勒被譽為“自畫像之父”。

學賞畫(14):德國最優秀的畫家丟勒Albrecht Dürer簡介及作品

《亞當與夏娃》

《亞當與夏娃》賞析:

這幅作品在表現風格上,明顯受意大利畫風影響。每個人體都沾滿畫面空間,成為可以獨立的人體作品。夏娃動作優美,富於舞蹈性,左手去摘樹上被禁的"罪惡之果",右手扶在樹枝上,雙腳一前一後,婀娜多姿,顯示了女性的嫵媚與青春活力;亞當帶有明顯的古希臘風格傾向,更內在,也更平靜,左手捏著帶葉的蘋果,右手擺向後面。亞當和夏娃互為呼應,夏娃臉部呈現出的微笑,反襯出亞當的內心惶惑。

《亞當與夏娃》透露出強烈的意大利文藝復興繪畫特色,然而人物的姿態以及整個畫面所給予人的靜穆之感又帶有強烈的北歐氣息,畫面描繪出亞當夏娃偷吃禁果的情節,兩人的違約之行在被耶和華神發現之時,正在用枝葉遮羞,無論人體、植物還是蛇的描繪都栩栩如生,完全遵照科學的透視方法。

除了創作版畫以外,丟勒也創作了大量的油畫作品,這些都反映出他精妙的藝術造詣及其對於基督教的深刻理解,代表作為《亞當與夏娃》《聖三位一體的崇拜》以及《四使徒》。

學賞畫(14):德國最優秀的畫家丟勒Albrecht Dürer簡介及作品

配圖

丟勒現存的作品有1000餘件,包括版畫、油畫、水彩畫和素描。其中,以版畫最具影響力。他還是世界上最早創作水彩畫的畫家之一。丟勒主要的作品有《戴手套的自畫像》《亞當與夏娃》、《海怪》、《啟示錄》《念珠節》、《基督大難》、《偉大的命運》、《騎士、死神與惡魔》等。

學賞畫(14):德國最優秀的畫家丟勒Albrecht Dürer簡介及作品

騎士、死神與惡魔

騎士、死神與惡魔賞析:

在《騎士、死神與惡魔》中,一位基督教騎士騎著馬穿過黑暗的森林,死神在旁邊彷彿正在與其對話,惡魔緊隨其後試圖對其進行誘惑,但騎士對其置之不理並堅毅地向前繼續行進。這件作品既是對神恩的讚頌,又是對當時人精神上的鼓舞。有的藝術史家認為死神和惡魔象徵著天主教,騎士堅定地前進意味著路德新教必將戰勝天主教的專制強權。

學賞畫(14):德國最優秀的畫家丟勒Albrecht Dürer簡介及作品

配圖

丟勒博學多才,不僅是畫家,而且是數學家、機械師、建築學家,他發明了一種建築學體系,創立了築城學理論。作為美術家,他刻苦探索新的美學原理,在透視法和人體解剖學方面卓有成績,著有《繪畫概論》和《人體解剖學原理》。

學賞畫(14):德國最優秀的畫家丟勒Albrecht Dürer簡介及作品

兔子

兔子作品解析:

這幅丟勒素描寫生作品最有名的《兔子》中,我們可以切實感受到兔子的靈活,皮毛的光影,似乎可以聽到兔子咀嚼的聲音,這是絕對高度寫實的藝術。

同時代的意大利畫家是不會畫這種題材的,因為在他們的世界裡:神權,貴族,平凡人才是最重要的主題。而這些來自田野山間的動植物從來都不值得表現。而在這點上,丟勒更像中國畫家,一開始就注意到了這個部分。而和中國山水畫院畫家不同的是,中國傳統藝術講究的是“虛和神”,而丟勒作品如照片一樣真實。

丟勒的寫實作品對後代有著巨大影響。這種通過堆疊細節達到細緻的方式影響到了後來的前拉斐爾畫派和印象派,只不過一個是學習,另外一個是反叛。

學賞畫(14):德國最優秀的畫家丟勒Albrecht Dürer簡介及作品

配圖

在德國,丟勒享有很高的聲譽。自1815年始,全國每年都要舉辦以他的名字命名的《阿爾佈列希特·丟勒節》。1840年,政府在他的故鄉紐倫堡樹立起一座丟勒的雕像。這是德國為藝術家設立的第一座公共紀念碑。德國近年出版的有關丟勒的書籍和畫集高達數十萬冊,並翻譯成多種文字遠銷世界各地。

學賞畫(14):德國最優秀的畫家丟勒Albrecht Dürer簡介及作品

丟勒的母親肖像

丟勒的母親肖像解析:

這幅木炭素描《母親肖像》是此類肖像素描中最富感情的作品(42×30釐米)。丟勒懷著對母親的深厚感情,用簡率的炭條,正確地勾勒出年邁多病的老母親形象。她已風燭殘年,歷盡苦難,備受風霜的侵蝕,臉上留下了許多生活的印痕。她那隆起的顴骨,佈滿皺紋的前額、稍鼓的眼珠、尖長的鼻樑和薄而緊閉的嘴脣,這一切細節是畫家真摯的感情流露,由於歲月的磨損,老人的臉龐不僅消瘦,還暴起了道道青筋,唯有一對眼睛依然炯炯有神。

丟勒的這幅《母親肖像》,簡單而節奏分明的線條勾勒出母親肖像的飽經滄桑之感,英國美術史家貢布里希在其著作《藝術的故事》中就著重提到了這件作品,並深入分析了其中所蘊含的美的辯證法:一個老態龍鍾的婦人何以憑藉素描的技法而透露出一股獨特的美感。

丟勒的炭筆素描特點是粗獷,簡率。他沒有在老人臉上加更多陰影,只在頸項外加重了陰影的色調,使臉形更加突出。運線的輕重緩急極有分寸,而且比較洗煉,肖像的神態僅僅幾筆便躍然於畫紙上。

學賞畫(14):德國最優秀的畫家丟勒Albrecht Dürer簡介及作品

配圖

丟勒的藝術成就:

第一:東西方藝術的融合者。成名後的丟勒來到威尼斯,認識了威尼斯畫派的重要畫家喬萬尼·貝里尼(Giovanni Bellini)。南北兩位大師的碰撞,溝通了南北繪畫,丟勒把油畫技法教給貝里尼,使得這種影響西方藝術史500多年的技術在南方生根發芽;而南方的透視法和解剖學,也經由丟勒傳到了北方。

學賞畫(14):德國最優秀的畫家丟勒Albrecht Dürer簡介及作品

聖哲羅姆

《聖哲羅姆》解析:

《聖哲羅姆》描繪的是古代著名基督教學者、思想家哲羅姆禱告時的場景,岩石和崖壁被刻畫的堅硬又不失柔和,簡陋的木桌子上安放著十字架,哲羅姆兩手合十仰面朝天進行著虔誠的禱告,腳底下的獅子卻在安詳地休憩。丟勒在這件作品中描繪出上帝因為禱告而降下恩典時的安詳氣氛,這與丟勒1513年作品《騎士、死神與惡魔》有著鮮明的不同。

丟勒在1512年至1514年達到了自己版畫創作的高峰期,《騎士、死神與惡魔》《聖哲羅姆》《憂鬱》三件作品完成了,有人認為這三件作品代表了四種氣質(多血質、膽汁質、粘液質、抑鬱質)中的後三種氣質,也有人認為分別象徵道德與天職、理智與科學、以及神學。

在德國藝術史家潘諾夫斯基看來,《聖哲羅姆》與《騎士、死神與惡魔》分別代表了順服神旨意的兩種方式:前者為沉思式的,後者為踐行式的,兩者代表了古希臘哲學所認為的生活的兩種樣態。而《憂鬱》卻是代表著與神的勸勉相違背的生命操練方式——渴望用人的方法。這也正表明了,基督教必將戰勝古希臘羅馬異教文化,神的智慧大大地高出於人的智慧。

學賞畫(14):德國最優秀的畫家丟勒Albrecht Dürer簡介及作品

配圖

第二:第一個畫自畫像的畫家,開創了歐洲的自畫像傳統。“自畫像”對於藝術史的價值絕不僅僅限於是一種繪畫表達形式,之所以重要是因為:自畫像代表了一種思維上的反省和進步,是文藝復興“人文主義”精神最高的表達的表現。中世紀基督藝術中,人是低俗鄙夷的,畫像/雕塑只能屬於神,畫自畫像不僅是對藝術的褻瀆,更是對神的極其不尊重。而在封建等級制度和神權統治嚴苛的北方,藝術家們很少表現人的肉體和人像,而丟勒從13歲起就開始連續不斷的觀察自己,反省自己,並把自己展現在畫布上。這是北方文藝復興藝術進步極端重要的表現。此後,西方藝術家們基本都開始畫自畫像,而且主動把此當做審視自我,反省自己的方式,最有名的如倫勃朗,梵高,蒙克等。

學賞畫(14):德國最優秀的畫家丟勒Albrecht Dürer簡介及作品

憂鬱

解析:憂鬱

《憂鬱》一畫刻畫了一位有如帶翼天使狀的少女在冥思苦想時的神態,身邊佈滿了各種道具:象徵幾何學的多面幾何體與圓規,象徵木匠生涯的鋸子、刨子和錘子,象徵科學的天平和沙漏。在古希臘羅馬神話傳說中,大地之神掌管幾何學、木匠和科學,由此我們可以將畫面中的少女理解為科學、智慧和文藝女神的象徵。然而值得一提的是,畫中少女縱然有千般智慧,但仍然處於深刻的焦慮與愁苦之中,正如偉大的藝術史學者潘諾夫斯基所認為的,畫中少女有可能是俗世智慧的象徵,妄想著用“人的智慧”解決生命的問題,而這是與神的智慧相牴觸的。

學賞畫(14):德國最優秀的畫家丟勒Albrecht Dürer簡介及作品

配圖

學賞畫(14):德國最優秀的畫家丟勒Albrecht Dürer簡介及作品

配圖

第三:西方發展版畫的畫家。“版畫”其實是利用印刷術完成的繪畫作品。元朝時把中國的印刷術帶到了歐洲,中國在咸豐九年發明了活版印刷,而歐洲的古騰堡則用活版印刷開始印第一本書——《聖經》。丟勒用版畫完成了一部了不起的傑作---《啟示錄》。在《聖經》新約的最後一章,耶穌的門徒約翰寫道,對未來的預警,世界末日的預言,以及接二連三的大災難,世界朝向毀滅發展的末日光景,並描述最後審判,重點放在耶穌的再來。

學賞畫(14):德國最優秀的畫家丟勒Albrecht Dürer簡介及作品

四騎士

四騎士 賞析:

對丟勒的理解,若是單純停留在其技法的層面,實屬淺薄。丟勒的藝術創作與當時的時代背景是緊密相關的,更為重要的是,對丟勒作品中精神意涵的分析和解讀更是脫離不了他本人的精神背景,亦即他的基督教信仰。1471年,丟勒出生於德國紐倫堡,當時的紐倫堡黑死病蔓延,戰爭不斷,天災人禍橫行,整個社會蔓延著末日來臨的恐懼氣氛,當時的大部分人因此而在心底裡深藏著世界末日的情結,丟勒亦不可避免,而他的一系列基督教繪畫便是在這樣的時代精神背景下產生的。

學賞畫(14):德國最優秀的畫家丟勒Albrecht Dürer簡介及作品

配圖

1498年,25歲的丟勒創作了他的一系列版畫作品《啟示錄》,這組作品成為了他在藝術史上的代表性作品。《啟示錄》取材於新約聖經最後一卷書《約翰啟示錄》,以強烈的寓喻手法預言了當時羅馬帝國必將沒落的現實,充滿著神聖的異象。在創作這一系列版畫之前,丟勒剛剛遊歷完西德和意大利,並學習了兩地不同的繪畫技巧,然而在這幅作品中,丟勒卻隱蔽掉了兩地的繪畫風格,而表現出獨特的繪畫風格來。《約翰啟示錄》以當時羅馬帝國的尼祿大屠殺為背景,尼祿是當時羅馬帝國的皇帝,以凶殘著稱,他極力迫害當時的基督徒和猶太教徒,以至於引發猶太人的強烈抗爭——猶太教徒巴勒斯坦大起義(166年)。猶太人當時在抗爭時殺了在耶穌撒冷的所有羅馬人和羅馬支持者,為了報復,尼祿下令在塞拉利昂一天就殺了大約兩萬名猶太人。尼祿及其羅馬帝國的殘暴統治激起了當時很多人的不滿,很多基督徒為此感到絕望和悲哀,所有這些情感最終沉澱而鑄成了《約翰啟示錄》,其中的巴比倫便是隱喻羅馬帝國。

學賞畫(14):德國最優秀的畫家丟勒Albrecht Dürer簡介及作品

配圖

尼祿時代,世界末日情結因其殘暴屠殺而廣為傳播,丟勒的時代亦是如此。作為一個有著深刻基督教信仰感悟的藝術家,丟勒亦深深地苦惱於世界末日情結所帶來的恐懼之感,為此他創作了系列版畫《啟示錄》,該系列共有15幅作品,其中最為後人所熟知的當是《四騎士》。該作品原作面積39.5×28.5釐米,取材於《約翰啟示錄》第六章七、八節:揭開第四印的時候,我聽見第四個活物說:“你來!”我就觀看,見有一匹灰色馬,騎在馬上的,名字叫作死,陰府也隨著他,有權柄賜給他們,可以用刀劍、饑荒、瘟疫(“瘟疫”或作“死亡”)、野獸,殺害地上四分之一的人。”畫中的四個騎士分別象徵征服、戰爭、饑荒和死亡。從右上往左下看,第一個騎士手持待發之弓,象徵著征服;第二個騎士手握重劍,象徵著戰爭;第三個騎士位於畫面的中心部位,身材壯碩而面帶威嚴,手拿天平,卻是象徵著饑荒;最左下角的騎士傴僂著身子,瘦骨嶙峋,手拿三叉戟張目怒號,象徵著死亡。右下角的平民百姓全部被他們踐踏在地,最為左下角的獅子象徵撒旦,正在吞吃著倒在地上的人群。整件作品藉助衣紋、白雲輪廓和人物的神情姿態,製造出一種強烈的動感,描繪出世界末日的鮮明景象,給人以巨大的警醒和告誡作用。

學賞畫(14):德國最優秀的畫家丟勒Albrecht Dürer簡介及作品

配圖

《啟示錄》系列版畫創作完成並刊印發行之後,丟勒從1498年開始創作他的以耶穌基督被釘十字架及復活為題材的版畫作品,名為《大受難》,一直持續到1510年,同時完成了在1509年開始刻印的較小幅面的《基督受難》和《小受難》,一共37幅。1511年,又完成了《聖母的一生》,藝術創造力可見一斑。

"

丟勒作品賞析,小編把其著名作品穿插在文章中,便於閱讀。(黑字為作品圖片添加賞析的文字部分)

學賞畫(14):德國最優秀的畫家丟勒Albrecht Dürer簡介及作品

丟勒26歲時的自畫像(戴手套的自畫像)

解析:作為自畫像之父,他是歐洲第一位為自己的容貌和身份所吸引的畫家。此畫又名《戴手套的自畫像》,這是丟勒26歲時畫的著名的自畫像。畫面上,丟勒一幅瀟灑的騎士模樣。他內襯鑲有花邊的百褶緊身衣,外穿滾著黑邊的緊袖外套,頭戴一頂黑白條相間的軟帽,手握白色手套,肩上披著一襲褐色斗篷。這是德國當時最時髦的青年裝束。丟勒捲曲的長髮,隨意披落在兩肩,一撮稀疏的褐色鬍鬚,使26歲的他顯得老成持重。畫面的背景,是一扇敞開的窗戶,窗外依稀可見夏日北歐美麗的風光。窗外的風光隱喻著丟勒那段翻越阿爾卑斯山,前往意大利的難忘之旅。自畫像在16世紀的歐洲並不普遍,丟勒創作的一系列自畫像,成為西方美術史上一件非常哥德式的舉動。

在丟勒的作品中,我們很少看到快樂和愉悅,他的作品中總是隱藏著很多深深的憂慮,思考,判斷和反省,也流露出這個民族天然的哲學性的,對人本身的複雜和更深層次的解讀。

學賞畫(14):德國最優秀的畫家丟勒Albrecht Dürer簡介及作品

配圖 丟勒作品

丟勒(Albrecht Dürer,1471年5月21日-1528年4月6日,金牛座)德國曆史上最優秀的畫家、版畫家及木版畫設計家,同時還是一位建築師和藝術理論家。同時他還精通幾何學、數學、宗教和占星術,還懂得當時被看做是“貴族語言”的拉丁語和意大利語。被譽為阿爾卑斯山以北北方畫派的達芬奇。

學賞畫(14):德國最優秀的畫家丟勒Albrecht Dürer簡介及作品

丟勒13歲時的自畫像

丟勒作品賞析:丟勒13歲時的自畫像

現存於奧地利維也納阿爾貝蒂娜博物館中有一張丟勒13歲時的自畫像,這張A4比例大小的畫像所能引發的思考毫不遜於達芬奇的《維特魯威人》:

首先:這是一個未成年的孩子面對自己最成熟的思考。肌肉、骨骼、頭髮、手和胳膊的比例體現了他對解剖學的掌握和了解。這種對細節最全面生動的處理,體現了北方精神的冷靜和精準。筆者總覺得:意大利的藝術更像十四行詩,浪漫,憂鬱,有種不切實際美感;而和德國的藝術更像數學,精確,又能成為解讀整個宇宙的元素和基礎(亞里士多德)。

第二:這是人類對自己冷靜的解剖。不像意大利和其後西方藝術史的自畫像多少都有對自己的美化成分(如倫勃朗),畫這張自畫像時僅有13歲的孩子不會考慮是否要名留青史,是否要對自己進行藝術的處理,他所有的思考和反省都是腳踏實地的。筆者很難想象:對於一個13歲的孩子,要有何種成熟度才能這麼長時間的觀察和反思自己,在這個過程中,他看到了什麼?又想到了什麼?而何種的外部環境和如何強大的內心可以促成這種理性的思考呢?

學賞畫(14):德國最優秀的畫家丟勒Albrecht Dürer簡介及作品

丟勒作品

丟勒早在自己13歲時(1484)就給自己畫了一幅自畫像,形象生動、逼真,比達芬奇創作的那幅有名的自畫像(ca. 1510-1515)還要早二十多年。在其一生之中,共創作了近十幅自畫像,包括速寫、素描、版畫和油畫等創作手法,其創作的自畫像大多具有嚴整細緻的特徵,藝術表現力與後來的倫勃朗遙相呼應。因此,丟勒被譽為“自畫像之父”。

學賞畫(14):德國最優秀的畫家丟勒Albrecht Dürer簡介及作品

《亞當與夏娃》

《亞當與夏娃》賞析:

這幅作品在表現風格上,明顯受意大利畫風影響。每個人體都沾滿畫面空間,成為可以獨立的人體作品。夏娃動作優美,富於舞蹈性,左手去摘樹上被禁的"罪惡之果",右手扶在樹枝上,雙腳一前一後,婀娜多姿,顯示了女性的嫵媚與青春活力;亞當帶有明顯的古希臘風格傾向,更內在,也更平靜,左手捏著帶葉的蘋果,右手擺向後面。亞當和夏娃互為呼應,夏娃臉部呈現出的微笑,反襯出亞當的內心惶惑。

《亞當與夏娃》透露出強烈的意大利文藝復興繪畫特色,然而人物的姿態以及整個畫面所給予人的靜穆之感又帶有強烈的北歐氣息,畫面描繪出亞當夏娃偷吃禁果的情節,兩人的違約之行在被耶和華神發現之時,正在用枝葉遮羞,無論人體、植物還是蛇的描繪都栩栩如生,完全遵照科學的透視方法。

除了創作版畫以外,丟勒也創作了大量的油畫作品,這些都反映出他精妙的藝術造詣及其對於基督教的深刻理解,代表作為《亞當與夏娃》《聖三位一體的崇拜》以及《四使徒》。

學賞畫(14):德國最優秀的畫家丟勒Albrecht Dürer簡介及作品

配圖

丟勒現存的作品有1000餘件,包括版畫、油畫、水彩畫和素描。其中,以版畫最具影響力。他還是世界上最早創作水彩畫的畫家之一。丟勒主要的作品有《戴手套的自畫像》《亞當與夏娃》、《海怪》、《啟示錄》《念珠節》、《基督大難》、《偉大的命運》、《騎士、死神與惡魔》等。

學賞畫(14):德國最優秀的畫家丟勒Albrecht Dürer簡介及作品

騎士、死神與惡魔

騎士、死神與惡魔賞析:

在《騎士、死神與惡魔》中,一位基督教騎士騎著馬穿過黑暗的森林,死神在旁邊彷彿正在與其對話,惡魔緊隨其後試圖對其進行誘惑,但騎士對其置之不理並堅毅地向前繼續行進。這件作品既是對神恩的讚頌,又是對當時人精神上的鼓舞。有的藝術史家認為死神和惡魔象徵著天主教,騎士堅定地前進意味著路德新教必將戰勝天主教的專制強權。

學賞畫(14):德國最優秀的畫家丟勒Albrecht Dürer簡介及作品

配圖

丟勒博學多才,不僅是畫家,而且是數學家、機械師、建築學家,他發明了一種建築學體系,創立了築城學理論。作為美術家,他刻苦探索新的美學原理,在透視法和人體解剖學方面卓有成績,著有《繪畫概論》和《人體解剖學原理》。

學賞畫(14):德國最優秀的畫家丟勒Albrecht Dürer簡介及作品

兔子

兔子作品解析:

這幅丟勒素描寫生作品最有名的《兔子》中,我們可以切實感受到兔子的靈活,皮毛的光影,似乎可以聽到兔子咀嚼的聲音,這是絕對高度寫實的藝術。

同時代的意大利畫家是不會畫這種題材的,因為在他們的世界裡:神權,貴族,平凡人才是最重要的主題。而這些來自田野山間的動植物從來都不值得表現。而在這點上,丟勒更像中國畫家,一開始就注意到了這個部分。而和中國山水畫院畫家不同的是,中國傳統藝術講究的是“虛和神”,而丟勒作品如照片一樣真實。

丟勒的寫實作品對後代有著巨大影響。這種通過堆疊細節達到細緻的方式影響到了後來的前拉斐爾畫派和印象派,只不過一個是學習,另外一個是反叛。

學賞畫(14):德國最優秀的畫家丟勒Albrecht Dürer簡介及作品

配圖

在德國,丟勒享有很高的聲譽。自1815年始,全國每年都要舉辦以他的名字命名的《阿爾佈列希特·丟勒節》。1840年,政府在他的故鄉紐倫堡樹立起一座丟勒的雕像。這是德國為藝術家設立的第一座公共紀念碑。德國近年出版的有關丟勒的書籍和畫集高達數十萬冊,並翻譯成多種文字遠銷世界各地。

學賞畫(14):德國最優秀的畫家丟勒Albrecht Dürer簡介及作品

丟勒的母親肖像

丟勒的母親肖像解析:

這幅木炭素描《母親肖像》是此類肖像素描中最富感情的作品(42×30釐米)。丟勒懷著對母親的深厚感情,用簡率的炭條,正確地勾勒出年邁多病的老母親形象。她已風燭殘年,歷盡苦難,備受風霜的侵蝕,臉上留下了許多生活的印痕。她那隆起的顴骨,佈滿皺紋的前額、稍鼓的眼珠、尖長的鼻樑和薄而緊閉的嘴脣,這一切細節是畫家真摯的感情流露,由於歲月的磨損,老人的臉龐不僅消瘦,還暴起了道道青筋,唯有一對眼睛依然炯炯有神。

丟勒的這幅《母親肖像》,簡單而節奏分明的線條勾勒出母親肖像的飽經滄桑之感,英國美術史家貢布里希在其著作《藝術的故事》中就著重提到了這件作品,並深入分析了其中所蘊含的美的辯證法:一個老態龍鍾的婦人何以憑藉素描的技法而透露出一股獨特的美感。

丟勒的炭筆素描特點是粗獷,簡率。他沒有在老人臉上加更多陰影,只在頸項外加重了陰影的色調,使臉形更加突出。運線的輕重緩急極有分寸,而且比較洗煉,肖像的神態僅僅幾筆便躍然於畫紙上。

學賞畫(14):德國最優秀的畫家丟勒Albrecht Dürer簡介及作品

配圖

丟勒的藝術成就:

第一:東西方藝術的融合者。成名後的丟勒來到威尼斯,認識了威尼斯畫派的重要畫家喬萬尼·貝里尼(Giovanni Bellini)。南北兩位大師的碰撞,溝通了南北繪畫,丟勒把油畫技法教給貝里尼,使得這種影響西方藝術史500多年的技術在南方生根發芽;而南方的透視法和解剖學,也經由丟勒傳到了北方。

學賞畫(14):德國最優秀的畫家丟勒Albrecht Dürer簡介及作品

聖哲羅姆

《聖哲羅姆》解析:

《聖哲羅姆》描繪的是古代著名基督教學者、思想家哲羅姆禱告時的場景,岩石和崖壁被刻畫的堅硬又不失柔和,簡陋的木桌子上安放著十字架,哲羅姆兩手合十仰面朝天進行著虔誠的禱告,腳底下的獅子卻在安詳地休憩。丟勒在這件作品中描繪出上帝因為禱告而降下恩典時的安詳氣氛,這與丟勒1513年作品《騎士、死神與惡魔》有著鮮明的不同。

丟勒在1512年至1514年達到了自己版畫創作的高峰期,《騎士、死神與惡魔》《聖哲羅姆》《憂鬱》三件作品完成了,有人認為這三件作品代表了四種氣質(多血質、膽汁質、粘液質、抑鬱質)中的後三種氣質,也有人認為分別象徵道德與天職、理智與科學、以及神學。

在德國藝術史家潘諾夫斯基看來,《聖哲羅姆》與《騎士、死神與惡魔》分別代表了順服神旨意的兩種方式:前者為沉思式的,後者為踐行式的,兩者代表了古希臘哲學所認為的生活的兩種樣態。而《憂鬱》卻是代表著與神的勸勉相違背的生命操練方式——渴望用人的方法。這也正表明了,基督教必將戰勝古希臘羅馬異教文化,神的智慧大大地高出於人的智慧。

學賞畫(14):德國最優秀的畫家丟勒Albrecht Dürer簡介及作品

配圖

第二:第一個畫自畫像的畫家,開創了歐洲的自畫像傳統。“自畫像”對於藝術史的價值絕不僅僅限於是一種繪畫表達形式,之所以重要是因為:自畫像代表了一種思維上的反省和進步,是文藝復興“人文主義”精神最高的表達的表現。中世紀基督藝術中,人是低俗鄙夷的,畫像/雕塑只能屬於神,畫自畫像不僅是對藝術的褻瀆,更是對神的極其不尊重。而在封建等級制度和神權統治嚴苛的北方,藝術家們很少表現人的肉體和人像,而丟勒從13歲起就開始連續不斷的觀察自己,反省自己,並把自己展現在畫布上。這是北方文藝復興藝術進步極端重要的表現。此後,西方藝術家們基本都開始畫自畫像,而且主動把此當做審視自我,反省自己的方式,最有名的如倫勃朗,梵高,蒙克等。

學賞畫(14):德國最優秀的畫家丟勒Albrecht Dürer簡介及作品

憂鬱

解析:憂鬱

《憂鬱》一畫刻畫了一位有如帶翼天使狀的少女在冥思苦想時的神態,身邊佈滿了各種道具:象徵幾何學的多面幾何體與圓規,象徵木匠生涯的鋸子、刨子和錘子,象徵科學的天平和沙漏。在古希臘羅馬神話傳說中,大地之神掌管幾何學、木匠和科學,由此我們可以將畫面中的少女理解為科學、智慧和文藝女神的象徵。然而值得一提的是,畫中少女縱然有千般智慧,但仍然處於深刻的焦慮與愁苦之中,正如偉大的藝術史學者潘諾夫斯基所認為的,畫中少女有可能是俗世智慧的象徵,妄想著用“人的智慧”解決生命的問題,而這是與神的智慧相牴觸的。

學賞畫(14):德國最優秀的畫家丟勒Albrecht Dürer簡介及作品

配圖

學賞畫(14):德國最優秀的畫家丟勒Albrecht Dürer簡介及作品

配圖

第三:西方發展版畫的畫家。“版畫”其實是利用印刷術完成的繪畫作品。元朝時把中國的印刷術帶到了歐洲,中國在咸豐九年發明了活版印刷,而歐洲的古騰堡則用活版印刷開始印第一本書——《聖經》。丟勒用版畫完成了一部了不起的傑作---《啟示錄》。在《聖經》新約的最後一章,耶穌的門徒約翰寫道,對未來的預警,世界末日的預言,以及接二連三的大災難,世界朝向毀滅發展的末日光景,並描述最後審判,重點放在耶穌的再來。

學賞畫(14):德國最優秀的畫家丟勒Albrecht Dürer簡介及作品

四騎士

四騎士 賞析:

對丟勒的理解,若是單純停留在其技法的層面,實屬淺薄。丟勒的藝術創作與當時的時代背景是緊密相關的,更為重要的是,對丟勒作品中精神意涵的分析和解讀更是脫離不了他本人的精神背景,亦即他的基督教信仰。1471年,丟勒出生於德國紐倫堡,當時的紐倫堡黑死病蔓延,戰爭不斷,天災人禍橫行,整個社會蔓延著末日來臨的恐懼氣氛,當時的大部分人因此而在心底裡深藏著世界末日的情結,丟勒亦不可避免,而他的一系列基督教繪畫便是在這樣的時代精神背景下產生的。

學賞畫(14):德國最優秀的畫家丟勒Albrecht Dürer簡介及作品

配圖

1498年,25歲的丟勒創作了他的一系列版畫作品《啟示錄》,這組作品成為了他在藝術史上的代表性作品。《啟示錄》取材於新約聖經最後一卷書《約翰啟示錄》,以強烈的寓喻手法預言了當時羅馬帝國必將沒落的現實,充滿著神聖的異象。在創作這一系列版畫之前,丟勒剛剛遊歷完西德和意大利,並學習了兩地不同的繪畫技巧,然而在這幅作品中,丟勒卻隱蔽掉了兩地的繪畫風格,而表現出獨特的繪畫風格來。《約翰啟示錄》以當時羅馬帝國的尼祿大屠殺為背景,尼祿是當時羅馬帝國的皇帝,以凶殘著稱,他極力迫害當時的基督徒和猶太教徒,以至於引發猶太人的強烈抗爭——猶太教徒巴勒斯坦大起義(166年)。猶太人當時在抗爭時殺了在耶穌撒冷的所有羅馬人和羅馬支持者,為了報復,尼祿下令在塞拉利昂一天就殺了大約兩萬名猶太人。尼祿及其羅馬帝國的殘暴統治激起了當時很多人的不滿,很多基督徒為此感到絕望和悲哀,所有這些情感最終沉澱而鑄成了《約翰啟示錄》,其中的巴比倫便是隱喻羅馬帝國。

學賞畫(14):德國最優秀的畫家丟勒Albrecht Dürer簡介及作品

配圖

尼祿時代,世界末日情結因其殘暴屠殺而廣為傳播,丟勒的時代亦是如此。作為一個有著深刻基督教信仰感悟的藝術家,丟勒亦深深地苦惱於世界末日情結所帶來的恐懼之感,為此他創作了系列版畫《啟示錄》,該系列共有15幅作品,其中最為後人所熟知的當是《四騎士》。該作品原作面積39.5×28.5釐米,取材於《約翰啟示錄》第六章七、八節:揭開第四印的時候,我聽見第四個活物說:“你來!”我就觀看,見有一匹灰色馬,騎在馬上的,名字叫作死,陰府也隨著他,有權柄賜給他們,可以用刀劍、饑荒、瘟疫(“瘟疫”或作“死亡”)、野獸,殺害地上四分之一的人。”畫中的四個騎士分別象徵征服、戰爭、饑荒和死亡。從右上往左下看,第一個騎士手持待發之弓,象徵著征服;第二個騎士手握重劍,象徵著戰爭;第三個騎士位於畫面的中心部位,身材壯碩而面帶威嚴,手拿天平,卻是象徵著饑荒;最左下角的騎士傴僂著身子,瘦骨嶙峋,手拿三叉戟張目怒號,象徵著死亡。右下角的平民百姓全部被他們踐踏在地,最為左下角的獅子象徵撒旦,正在吞吃著倒在地上的人群。整件作品藉助衣紋、白雲輪廓和人物的神情姿態,製造出一種強烈的動感,描繪出世界末日的鮮明景象,給人以巨大的警醒和告誡作用。

學賞畫(14):德國最優秀的畫家丟勒Albrecht Dürer簡介及作品

配圖

《啟示錄》系列版畫創作完成並刊印發行之後,丟勒從1498年開始創作他的以耶穌基督被釘十字架及復活為題材的版畫作品,名為《大受難》,一直持續到1510年,同時完成了在1509年開始刻印的較小幅面的《基督受難》和《小受難》,一共37幅。1511年,又完成了《聖母的一生》,藝術創造力可見一斑。

學賞畫(14):德國最優秀的畫家丟勒Albrecht Dürer簡介及作品

配圖

之所以創作這個題材是因為:當時的德國正因為資產階級和手工業者,農民和封建主之間矛盾的激化,演化成了宗教改革等一系列群眾運動。《啟示錄》的時代意義在於:《啟示錄》本身就是一種新舊關係的傳達,當時正是現代德國精神的形成時刻,其首要特徵是世俗政權對宗教精神和文化精神的控制,基督教新教必須取代保守和腐朽的天主教,背後的政治因素則是德意志諸地方諸侯要找到宗教自治的理由。丟勒的《啟示錄》正是那個時代面向大眾的精神食糧。

"

丟勒作品賞析,小編把其著名作品穿插在文章中,便於閱讀。(黑字為作品圖片添加賞析的文字部分)

學賞畫(14):德國最優秀的畫家丟勒Albrecht Dürer簡介及作品

丟勒26歲時的自畫像(戴手套的自畫像)

解析:作為自畫像之父,他是歐洲第一位為自己的容貌和身份所吸引的畫家。此畫又名《戴手套的自畫像》,這是丟勒26歲時畫的著名的自畫像。畫面上,丟勒一幅瀟灑的騎士模樣。他內襯鑲有花邊的百褶緊身衣,外穿滾著黑邊的緊袖外套,頭戴一頂黑白條相間的軟帽,手握白色手套,肩上披著一襲褐色斗篷。這是德國當時最時髦的青年裝束。丟勒捲曲的長髮,隨意披落在兩肩,一撮稀疏的褐色鬍鬚,使26歲的他顯得老成持重。畫面的背景,是一扇敞開的窗戶,窗外依稀可見夏日北歐美麗的風光。窗外的風光隱喻著丟勒那段翻越阿爾卑斯山,前往意大利的難忘之旅。自畫像在16世紀的歐洲並不普遍,丟勒創作的一系列自畫像,成為西方美術史上一件非常哥德式的舉動。

在丟勒的作品中,我們很少看到快樂和愉悅,他的作品中總是隱藏著很多深深的憂慮,思考,判斷和反省,也流露出這個民族天然的哲學性的,對人本身的複雜和更深層次的解讀。

學賞畫(14):德國最優秀的畫家丟勒Albrecht Dürer簡介及作品

配圖 丟勒作品

丟勒(Albrecht Dürer,1471年5月21日-1528年4月6日,金牛座)德國曆史上最優秀的畫家、版畫家及木版畫設計家,同時還是一位建築師和藝術理論家。同時他還精通幾何學、數學、宗教和占星術,還懂得當時被看做是“貴族語言”的拉丁語和意大利語。被譽為阿爾卑斯山以北北方畫派的達芬奇。

學賞畫(14):德國最優秀的畫家丟勒Albrecht Dürer簡介及作品

丟勒13歲時的自畫像

丟勒作品賞析:丟勒13歲時的自畫像

現存於奧地利維也納阿爾貝蒂娜博物館中有一張丟勒13歲時的自畫像,這張A4比例大小的畫像所能引發的思考毫不遜於達芬奇的《維特魯威人》:

首先:這是一個未成年的孩子面對自己最成熟的思考。肌肉、骨骼、頭髮、手和胳膊的比例體現了他對解剖學的掌握和了解。這種對細節最全面生動的處理,體現了北方精神的冷靜和精準。筆者總覺得:意大利的藝術更像十四行詩,浪漫,憂鬱,有種不切實際美感;而和德國的藝術更像數學,精確,又能成為解讀整個宇宙的元素和基礎(亞里士多德)。

第二:這是人類對自己冷靜的解剖。不像意大利和其後西方藝術史的自畫像多少都有對自己的美化成分(如倫勃朗),畫這張自畫像時僅有13歲的孩子不會考慮是否要名留青史,是否要對自己進行藝術的處理,他所有的思考和反省都是腳踏實地的。筆者很難想象:對於一個13歲的孩子,要有何種成熟度才能這麼長時間的觀察和反思自己,在這個過程中,他看到了什麼?又想到了什麼?而何種的外部環境和如何強大的內心可以促成這種理性的思考呢?

學賞畫(14):德國最優秀的畫家丟勒Albrecht Dürer簡介及作品

丟勒作品

丟勒早在自己13歲時(1484)就給自己畫了一幅自畫像,形象生動、逼真,比達芬奇創作的那幅有名的自畫像(ca. 1510-1515)還要早二十多年。在其一生之中,共創作了近十幅自畫像,包括速寫、素描、版畫和油畫等創作手法,其創作的自畫像大多具有嚴整細緻的特徵,藝術表現力與後來的倫勃朗遙相呼應。因此,丟勒被譽為“自畫像之父”。

學賞畫(14):德國最優秀的畫家丟勒Albrecht Dürer簡介及作品

《亞當與夏娃》

《亞當與夏娃》賞析:

這幅作品在表現風格上,明顯受意大利畫風影響。每個人體都沾滿畫面空間,成為可以獨立的人體作品。夏娃動作優美,富於舞蹈性,左手去摘樹上被禁的"罪惡之果",右手扶在樹枝上,雙腳一前一後,婀娜多姿,顯示了女性的嫵媚與青春活力;亞當帶有明顯的古希臘風格傾向,更內在,也更平靜,左手捏著帶葉的蘋果,右手擺向後面。亞當和夏娃互為呼應,夏娃臉部呈現出的微笑,反襯出亞當的內心惶惑。

《亞當與夏娃》透露出強烈的意大利文藝復興繪畫特色,然而人物的姿態以及整個畫面所給予人的靜穆之感又帶有強烈的北歐氣息,畫面描繪出亞當夏娃偷吃禁果的情節,兩人的違約之行在被耶和華神發現之時,正在用枝葉遮羞,無論人體、植物還是蛇的描繪都栩栩如生,完全遵照科學的透視方法。

除了創作版畫以外,丟勒也創作了大量的油畫作品,這些都反映出他精妙的藝術造詣及其對於基督教的深刻理解,代表作為《亞當與夏娃》《聖三位一體的崇拜》以及《四使徒》。

學賞畫(14):德國最優秀的畫家丟勒Albrecht Dürer簡介及作品

配圖

丟勒現存的作品有1000餘件,包括版畫、油畫、水彩畫和素描。其中,以版畫最具影響力。他還是世界上最早創作水彩畫的畫家之一。丟勒主要的作品有《戴手套的自畫像》《亞當與夏娃》、《海怪》、《啟示錄》《念珠節》、《基督大難》、《偉大的命運》、《騎士、死神與惡魔》等。

學賞畫(14):德國最優秀的畫家丟勒Albrecht Dürer簡介及作品

騎士、死神與惡魔

騎士、死神與惡魔賞析:

在《騎士、死神與惡魔》中,一位基督教騎士騎著馬穿過黑暗的森林,死神在旁邊彷彿正在與其對話,惡魔緊隨其後試圖對其進行誘惑,但騎士對其置之不理並堅毅地向前繼續行進。這件作品既是對神恩的讚頌,又是對當時人精神上的鼓舞。有的藝術史家認為死神和惡魔象徵著天主教,騎士堅定地前進意味著路德新教必將戰勝天主教的專制強權。

學賞畫(14):德國最優秀的畫家丟勒Albrecht Dürer簡介及作品

配圖

丟勒博學多才,不僅是畫家,而且是數學家、機械師、建築學家,他發明了一種建築學體系,創立了築城學理論。作為美術家,他刻苦探索新的美學原理,在透視法和人體解剖學方面卓有成績,著有《繪畫概論》和《人體解剖學原理》。

學賞畫(14):德國最優秀的畫家丟勒Albrecht Dürer簡介及作品

兔子

兔子作品解析:

這幅丟勒素描寫生作品最有名的《兔子》中,我們可以切實感受到兔子的靈活,皮毛的光影,似乎可以聽到兔子咀嚼的聲音,這是絕對高度寫實的藝術。

同時代的意大利畫家是不會畫這種題材的,因為在他們的世界裡:神權,貴族,平凡人才是最重要的主題。而這些來自田野山間的動植物從來都不值得表現。而在這點上,丟勒更像中國畫家,一開始就注意到了這個部分。而和中國山水畫院畫家不同的是,中國傳統藝術講究的是“虛和神”,而丟勒作品如照片一樣真實。

丟勒的寫實作品對後代有著巨大影響。這種通過堆疊細節達到細緻的方式影響到了後來的前拉斐爾畫派和印象派,只不過一個是學習,另外一個是反叛。

學賞畫(14):德國最優秀的畫家丟勒Albrecht Dürer簡介及作品

配圖

在德國,丟勒享有很高的聲譽。自1815年始,全國每年都要舉辦以他的名字命名的《阿爾佈列希特·丟勒節》。1840年,政府在他的故鄉紐倫堡樹立起一座丟勒的雕像。這是德國為藝術家設立的第一座公共紀念碑。德國近年出版的有關丟勒的書籍和畫集高達數十萬冊,並翻譯成多種文字遠銷世界各地。

學賞畫(14):德國最優秀的畫家丟勒Albrecht Dürer簡介及作品

丟勒的母親肖像

丟勒的母親肖像解析:

這幅木炭素描《母親肖像》是此類肖像素描中最富感情的作品(42×30釐米)。丟勒懷著對母親的深厚感情,用簡率的炭條,正確地勾勒出年邁多病的老母親形象。她已風燭殘年,歷盡苦難,備受風霜的侵蝕,臉上留下了許多生活的印痕。她那隆起的顴骨,佈滿皺紋的前額、稍鼓的眼珠、尖長的鼻樑和薄而緊閉的嘴脣,這一切細節是畫家真摯的感情流露,由於歲月的磨損,老人的臉龐不僅消瘦,還暴起了道道青筋,唯有一對眼睛依然炯炯有神。

丟勒的這幅《母親肖像》,簡單而節奏分明的線條勾勒出母親肖像的飽經滄桑之感,英國美術史家貢布里希在其著作《藝術的故事》中就著重提到了這件作品,並深入分析了其中所蘊含的美的辯證法:一個老態龍鍾的婦人何以憑藉素描的技法而透露出一股獨特的美感。

丟勒的炭筆素描特點是粗獷,簡率。他沒有在老人臉上加更多陰影,只在頸項外加重了陰影的色調,使臉形更加突出。運線的輕重緩急極有分寸,而且比較洗煉,肖像的神態僅僅幾筆便躍然於畫紙上。

學賞畫(14):德國最優秀的畫家丟勒Albrecht Dürer簡介及作品

配圖

丟勒的藝術成就:

第一:東西方藝術的融合者。成名後的丟勒來到威尼斯,認識了威尼斯畫派的重要畫家喬萬尼·貝里尼(Giovanni Bellini)。南北兩位大師的碰撞,溝通了南北繪畫,丟勒把油畫技法教給貝里尼,使得這種影響西方藝術史500多年的技術在南方生根發芽;而南方的透視法和解剖學,也經由丟勒傳到了北方。

學賞畫(14):德國最優秀的畫家丟勒Albrecht Dürer簡介及作品

聖哲羅姆

《聖哲羅姆》解析:

《聖哲羅姆》描繪的是古代著名基督教學者、思想家哲羅姆禱告時的場景,岩石和崖壁被刻畫的堅硬又不失柔和,簡陋的木桌子上安放著十字架,哲羅姆兩手合十仰面朝天進行著虔誠的禱告,腳底下的獅子卻在安詳地休憩。丟勒在這件作品中描繪出上帝因為禱告而降下恩典時的安詳氣氛,這與丟勒1513年作品《騎士、死神與惡魔》有著鮮明的不同。

丟勒在1512年至1514年達到了自己版畫創作的高峰期,《騎士、死神與惡魔》《聖哲羅姆》《憂鬱》三件作品完成了,有人認為這三件作品代表了四種氣質(多血質、膽汁質、粘液質、抑鬱質)中的後三種氣質,也有人認為分別象徵道德與天職、理智與科學、以及神學。

在德國藝術史家潘諾夫斯基看來,《聖哲羅姆》與《騎士、死神與惡魔》分別代表了順服神旨意的兩種方式:前者為沉思式的,後者為踐行式的,兩者代表了古希臘哲學所認為的生活的兩種樣態。而《憂鬱》卻是代表著與神的勸勉相違背的生命操練方式——渴望用人的方法。這也正表明了,基督教必將戰勝古希臘羅馬異教文化,神的智慧大大地高出於人的智慧。

學賞畫(14):德國最優秀的畫家丟勒Albrecht Dürer簡介及作品

配圖

第二:第一個畫自畫像的畫家,開創了歐洲的自畫像傳統。“自畫像”對於藝術史的價值絕不僅僅限於是一種繪畫表達形式,之所以重要是因為:自畫像代表了一種思維上的反省和進步,是文藝復興“人文主義”精神最高的表達的表現。中世紀基督藝術中,人是低俗鄙夷的,畫像/雕塑只能屬於神,畫自畫像不僅是對藝術的褻瀆,更是對神的極其不尊重。而在封建等級制度和神權統治嚴苛的北方,藝術家們很少表現人的肉體和人像,而丟勒從13歲起就開始連續不斷的觀察自己,反省自己,並把自己展現在畫布上。這是北方文藝復興藝術進步極端重要的表現。此後,西方藝術家們基本都開始畫自畫像,而且主動把此當做審視自我,反省自己的方式,最有名的如倫勃朗,梵高,蒙克等。

學賞畫(14):德國最優秀的畫家丟勒Albrecht Dürer簡介及作品

憂鬱

解析:憂鬱

《憂鬱》一畫刻畫了一位有如帶翼天使狀的少女在冥思苦想時的神態,身邊佈滿了各種道具:象徵幾何學的多面幾何體與圓規,象徵木匠生涯的鋸子、刨子和錘子,象徵科學的天平和沙漏。在古希臘羅馬神話傳說中,大地之神掌管幾何學、木匠和科學,由此我們可以將畫面中的少女理解為科學、智慧和文藝女神的象徵。然而值得一提的是,畫中少女縱然有千般智慧,但仍然處於深刻的焦慮與愁苦之中,正如偉大的藝術史學者潘諾夫斯基所認為的,畫中少女有可能是俗世智慧的象徵,妄想著用“人的智慧”解決生命的問題,而這是與神的智慧相牴觸的。

學賞畫(14):德國最優秀的畫家丟勒Albrecht Dürer簡介及作品

配圖

學賞畫(14):德國最優秀的畫家丟勒Albrecht Dürer簡介及作品

配圖

第三:西方發展版畫的畫家。“版畫”其實是利用印刷術完成的繪畫作品。元朝時把中國的印刷術帶到了歐洲,中國在咸豐九年發明了活版印刷,而歐洲的古騰堡則用活版印刷開始印第一本書——《聖經》。丟勒用版畫完成了一部了不起的傑作---《啟示錄》。在《聖經》新約的最後一章,耶穌的門徒約翰寫道,對未來的預警,世界末日的預言,以及接二連三的大災難,世界朝向毀滅發展的末日光景,並描述最後審判,重點放在耶穌的再來。

學賞畫(14):德國最優秀的畫家丟勒Albrecht Dürer簡介及作品

四騎士

四騎士 賞析:

對丟勒的理解,若是單純停留在其技法的層面,實屬淺薄。丟勒的藝術創作與當時的時代背景是緊密相關的,更為重要的是,對丟勒作品中精神意涵的分析和解讀更是脫離不了他本人的精神背景,亦即他的基督教信仰。1471年,丟勒出生於德國紐倫堡,當時的紐倫堡黑死病蔓延,戰爭不斷,天災人禍橫行,整個社會蔓延著末日來臨的恐懼氣氛,當時的大部分人因此而在心底裡深藏著世界末日的情結,丟勒亦不可避免,而他的一系列基督教繪畫便是在這樣的時代精神背景下產生的。

學賞畫(14):德國最優秀的畫家丟勒Albrecht Dürer簡介及作品

配圖

1498年,25歲的丟勒創作了他的一系列版畫作品《啟示錄》,這組作品成為了他在藝術史上的代表性作品。《啟示錄》取材於新約聖經最後一卷書《約翰啟示錄》,以強烈的寓喻手法預言了當時羅馬帝國必將沒落的現實,充滿著神聖的異象。在創作這一系列版畫之前,丟勒剛剛遊歷完西德和意大利,並學習了兩地不同的繪畫技巧,然而在這幅作品中,丟勒卻隱蔽掉了兩地的繪畫風格,而表現出獨特的繪畫風格來。《約翰啟示錄》以當時羅馬帝國的尼祿大屠殺為背景,尼祿是當時羅馬帝國的皇帝,以凶殘著稱,他極力迫害當時的基督徒和猶太教徒,以至於引發猶太人的強烈抗爭——猶太教徒巴勒斯坦大起義(166年)。猶太人當時在抗爭時殺了在耶穌撒冷的所有羅馬人和羅馬支持者,為了報復,尼祿下令在塞拉利昂一天就殺了大約兩萬名猶太人。尼祿及其羅馬帝國的殘暴統治激起了當時很多人的不滿,很多基督徒為此感到絕望和悲哀,所有這些情感最終沉澱而鑄成了《約翰啟示錄》,其中的巴比倫便是隱喻羅馬帝國。

學賞畫(14):德國最優秀的畫家丟勒Albrecht Dürer簡介及作品

配圖

尼祿時代,世界末日情結因其殘暴屠殺而廣為傳播,丟勒的時代亦是如此。作為一個有著深刻基督教信仰感悟的藝術家,丟勒亦深深地苦惱於世界末日情結所帶來的恐懼之感,為此他創作了系列版畫《啟示錄》,該系列共有15幅作品,其中最為後人所熟知的當是《四騎士》。該作品原作面積39.5×28.5釐米,取材於《約翰啟示錄》第六章七、八節:揭開第四印的時候,我聽見第四個活物說:“你來!”我就觀看,見有一匹灰色馬,騎在馬上的,名字叫作死,陰府也隨著他,有權柄賜給他們,可以用刀劍、饑荒、瘟疫(“瘟疫”或作“死亡”)、野獸,殺害地上四分之一的人。”畫中的四個騎士分別象徵征服、戰爭、饑荒和死亡。從右上往左下看,第一個騎士手持待發之弓,象徵著征服;第二個騎士手握重劍,象徵著戰爭;第三個騎士位於畫面的中心部位,身材壯碩而面帶威嚴,手拿天平,卻是象徵著饑荒;最左下角的騎士傴僂著身子,瘦骨嶙峋,手拿三叉戟張目怒號,象徵著死亡。右下角的平民百姓全部被他們踐踏在地,最為左下角的獅子象徵撒旦,正在吞吃著倒在地上的人群。整件作品藉助衣紋、白雲輪廓和人物的神情姿態,製造出一種強烈的動感,描繪出世界末日的鮮明景象,給人以巨大的警醒和告誡作用。

學賞畫(14):德國最優秀的畫家丟勒Albrecht Dürer簡介及作品

配圖

《啟示錄》系列版畫創作完成並刊印發行之後,丟勒從1498年開始創作他的以耶穌基督被釘十字架及復活為題材的版畫作品,名為《大受難》,一直持續到1510年,同時完成了在1509年開始刻印的較小幅面的《基督受難》和《小受難》,一共37幅。1511年,又完成了《聖母的一生》,藝術創造力可見一斑。

學賞畫(14):德國最優秀的畫家丟勒Albrecht Dürer簡介及作品

配圖

之所以創作這個題材是因為:當時的德國正因為資產階級和手工業者,農民和封建主之間矛盾的激化,演化成了宗教改革等一系列群眾運動。《啟示錄》的時代意義在於:《啟示錄》本身就是一種新舊關係的傳達,當時正是現代德國精神的形成時刻,其首要特徵是世俗政權對宗教精神和文化精神的控制,基督教新教必須取代保守和腐朽的天主教,背後的政治因素則是德意志諸地方諸侯要找到宗教自治的理由。丟勒的《啟示錄》正是那個時代面向大眾的精神食糧。

學賞畫(14):德國最優秀的畫家丟勒Albrecht Dürer簡介及作品

聖三位一體的崇拜

聖三位一體的崇拜作品賞析:

《聖三位一體的崇拜》是受富商委託,為一個照顧貧苦老人的機構——12兄弟會所畫。這件作品成為了丟勒描繪宏大的崇拜場面的代表之作,構圖結構嚴謹,層次鮮明,顏色豐富,人物繁多,給人宏大而神聖之感。畫面分為上下左右四大部分,上部、左部和右部描繪的是天上的場景,上部分中天父將一塊巨大的象徵榮耀的披風披在耶穌身上,聖父、聖子周邊有一群天使在鳴樂讚美;左部分是聖母瑪利亞率領著一群殉道者;右部分是聖胡安以及身後跪著的一群先知。下部分描繪的是地面情景,教皇、主教等教會人士列隊進行崇拜,而非教會人士在跟隨其後。畫面的最右下角是丟勒本人的形象,他手裡正拿著一個牌子,上面寫著作品的創作日期及自己的相關簡介,饒有趣味。

"

丟勒作品賞析,小編把其著名作品穿插在文章中,便於閱讀。(黑字為作品圖片添加賞析的文字部分)

學賞畫(14):德國最優秀的畫家丟勒Albrecht Dürer簡介及作品

丟勒26歲時的自畫像(戴手套的自畫像)

解析:作為自畫像之父,他是歐洲第一位為自己的容貌和身份所吸引的畫家。此畫又名《戴手套的自畫像》,這是丟勒26歲時畫的著名的自畫像。畫面上,丟勒一幅瀟灑的騎士模樣。他內襯鑲有花邊的百褶緊身衣,外穿滾著黑邊的緊袖外套,頭戴一頂黑白條相間的軟帽,手握白色手套,肩上披著一襲褐色斗篷。這是德國當時最時髦的青年裝束。丟勒捲曲的長髮,隨意披落在兩肩,一撮稀疏的褐色鬍鬚,使26歲的他顯得老成持重。畫面的背景,是一扇敞開的窗戶,窗外依稀可見夏日北歐美麗的風光。窗外的風光隱喻著丟勒那段翻越阿爾卑斯山,前往意大利的難忘之旅。自畫像在16世紀的歐洲並不普遍,丟勒創作的一系列自畫像,成為西方美術史上一件非常哥德式的舉動。

在丟勒的作品中,我們很少看到快樂和愉悅,他的作品中總是隱藏著很多深深的憂慮,思考,判斷和反省,也流露出這個民族天然的哲學性的,對人本身的複雜和更深層次的解讀。

學賞畫(14):德國最優秀的畫家丟勒Albrecht Dürer簡介及作品

配圖 丟勒作品

丟勒(Albrecht Dürer,1471年5月21日-1528年4月6日,金牛座)德國曆史上最優秀的畫家、版畫家及木版畫設計家,同時還是一位建築師和藝術理論家。同時他還精通幾何學、數學、宗教和占星術,還懂得當時被看做是“貴族語言”的拉丁語和意大利語。被譽為阿爾卑斯山以北北方畫派的達芬奇。

學賞畫(14):德國最優秀的畫家丟勒Albrecht Dürer簡介及作品

丟勒13歲時的自畫像

丟勒作品賞析:丟勒13歲時的自畫像

現存於奧地利維也納阿爾貝蒂娜博物館中有一張丟勒13歲時的自畫像,這張A4比例大小的畫像所能引發的思考毫不遜於達芬奇的《維特魯威人》:

首先:這是一個未成年的孩子面對自己最成熟的思考。肌肉、骨骼、頭髮、手和胳膊的比例體現了他對解剖學的掌握和了解。這種對細節最全面生動的處理,體現了北方精神的冷靜和精準。筆者總覺得:意大利的藝術更像十四行詩,浪漫,憂鬱,有種不切實際美感;而和德國的藝術更像數學,精確,又能成為解讀整個宇宙的元素和基礎(亞里士多德)。

第二:這是人類對自己冷靜的解剖。不像意大利和其後西方藝術史的自畫像多少都有對自己的美化成分(如倫勃朗),畫這張自畫像時僅有13歲的孩子不會考慮是否要名留青史,是否要對自己進行藝術的處理,他所有的思考和反省都是腳踏實地的。筆者很難想象:對於一個13歲的孩子,要有何種成熟度才能這麼長時間的觀察和反思自己,在這個過程中,他看到了什麼?又想到了什麼?而何種的外部環境和如何強大的內心可以促成這種理性的思考呢?

學賞畫(14):德國最優秀的畫家丟勒Albrecht Dürer簡介及作品

丟勒作品

丟勒早在自己13歲時(1484)就給自己畫了一幅自畫像,形象生動、逼真,比達芬奇創作的那幅有名的自畫像(ca. 1510-1515)還要早二十多年。在其一生之中,共創作了近十幅自畫像,包括速寫、素描、版畫和油畫等創作手法,其創作的自畫像大多具有嚴整細緻的特徵,藝術表現力與後來的倫勃朗遙相呼應。因此,丟勒被譽為“自畫像之父”。

學賞畫(14):德國最優秀的畫家丟勒Albrecht Dürer簡介及作品

《亞當與夏娃》

《亞當與夏娃》賞析:

這幅作品在表現風格上,明顯受意大利畫風影響。每個人體都沾滿畫面空間,成為可以獨立的人體作品。夏娃動作優美,富於舞蹈性,左手去摘樹上被禁的"罪惡之果",右手扶在樹枝上,雙腳一前一後,婀娜多姿,顯示了女性的嫵媚與青春活力;亞當帶有明顯的古希臘風格傾向,更內在,也更平靜,左手捏著帶葉的蘋果,右手擺向後面。亞當和夏娃互為呼應,夏娃臉部呈現出的微笑,反襯出亞當的內心惶惑。

《亞當與夏娃》透露出強烈的意大利文藝復興繪畫特色,然而人物的姿態以及整個畫面所給予人的靜穆之感又帶有強烈的北歐氣息,畫面描繪出亞當夏娃偷吃禁果的情節,兩人的違約之行在被耶和華神發現之時,正在用枝葉遮羞,無論人體、植物還是蛇的描繪都栩栩如生,完全遵照科學的透視方法。

除了創作版畫以外,丟勒也創作了大量的油畫作品,這些都反映出他精妙的藝術造詣及其對於基督教的深刻理解,代表作為《亞當與夏娃》《聖三位一體的崇拜》以及《四使徒》。

學賞畫(14):德國最優秀的畫家丟勒Albrecht Dürer簡介及作品

配圖

丟勒現存的作品有1000餘件,包括版畫、油畫、水彩畫和素描。其中,以版畫最具影響力。他還是世界上最早創作水彩畫的畫家之一。丟勒主要的作品有《戴手套的自畫像》《亞當與夏娃》、《海怪》、《啟示錄》《念珠節》、《基督大難》、《偉大的命運》、《騎士、死神與惡魔》等。

學賞畫(14):德國最優秀的畫家丟勒Albrecht Dürer簡介及作品

騎士、死神與惡魔

騎士、死神與惡魔賞析:

在《騎士、死神與惡魔》中,一位基督教騎士騎著馬穿過黑暗的森林,死神在旁邊彷彿正在與其對話,惡魔緊隨其後試圖對其進行誘惑,但騎士對其置之不理並堅毅地向前繼續行進。這件作品既是對神恩的讚頌,又是對當時人精神上的鼓舞。有的藝術史家認為死神和惡魔象徵著天主教,騎士堅定地前進意味著路德新教必將戰勝天主教的專制強權。

學賞畫(14):德國最優秀的畫家丟勒Albrecht Dürer簡介及作品

配圖

丟勒博學多才,不僅是畫家,而且是數學家、機械師、建築學家,他發明了一種建築學體系,創立了築城學理論。作為美術家,他刻苦探索新的美學原理,在透視法和人體解剖學方面卓有成績,著有《繪畫概論》和《人體解剖學原理》。

學賞畫(14):德國最優秀的畫家丟勒Albrecht Dürer簡介及作品

兔子

兔子作品解析:

這幅丟勒素描寫生作品最有名的《兔子》中,我們可以切實感受到兔子的靈活,皮毛的光影,似乎可以聽到兔子咀嚼的聲音,這是絕對高度寫實的藝術。

同時代的意大利畫家是不會畫這種題材的,因為在他們的世界裡:神權,貴族,平凡人才是最重要的主題。而這些來自田野山間的動植物從來都不值得表現。而在這點上,丟勒更像中國畫家,一開始就注意到了這個部分。而和中國山水畫院畫家不同的是,中國傳統藝術講究的是“虛和神”,而丟勒作品如照片一樣真實。

丟勒的寫實作品對後代有著巨大影響。這種通過堆疊細節達到細緻的方式影響到了後來的前拉斐爾畫派和印象派,只不過一個是學習,另外一個是反叛。

學賞畫(14):德國最優秀的畫家丟勒Albrecht Dürer簡介及作品

配圖

在德國,丟勒享有很高的聲譽。自1815年始,全國每年都要舉辦以他的名字命名的《阿爾佈列希特·丟勒節》。1840年,政府在他的故鄉紐倫堡樹立起一座丟勒的雕像。這是德國為藝術家設立的第一座公共紀念碑。德國近年出版的有關丟勒的書籍和畫集高達數十萬冊,並翻譯成多種文字遠銷世界各地。

學賞畫(14):德國最優秀的畫家丟勒Albrecht Dürer簡介及作品

丟勒的母親肖像

丟勒的母親肖像解析:

這幅木炭素描《母親肖像》是此類肖像素描中最富感情的作品(42×30釐米)。丟勒懷著對母親的深厚感情,用簡率的炭條,正確地勾勒出年邁多病的老母親形象。她已風燭殘年,歷盡苦難,備受風霜的侵蝕,臉上留下了許多生活的印痕。她那隆起的顴骨,佈滿皺紋的前額、稍鼓的眼珠、尖長的鼻樑和薄而緊閉的嘴脣,這一切細節是畫家真摯的感情流露,由於歲月的磨損,老人的臉龐不僅消瘦,還暴起了道道青筋,唯有一對眼睛依然炯炯有神。

丟勒的這幅《母親肖像》,簡單而節奏分明的線條勾勒出母親肖像的飽經滄桑之感,英國美術史家貢布里希在其著作《藝術的故事》中就著重提到了這件作品,並深入分析了其中所蘊含的美的辯證法:一個老態龍鍾的婦人何以憑藉素描的技法而透露出一股獨特的美感。

丟勒的炭筆素描特點是粗獷,簡率。他沒有在老人臉上加更多陰影,只在頸項外加重了陰影的色調,使臉形更加突出。運線的輕重緩急極有分寸,而且比較洗煉,肖像的神態僅僅幾筆便躍然於畫紙上。

學賞畫(14):德國最優秀的畫家丟勒Albrecht Dürer簡介及作品

配圖

丟勒的藝術成就:

第一:東西方藝術的融合者。成名後的丟勒來到威尼斯,認識了威尼斯畫派的重要畫家喬萬尼·貝里尼(Giovanni Bellini)。南北兩位大師的碰撞,溝通了南北繪畫,丟勒把油畫技法教給貝里尼,使得這種影響西方藝術史500多年的技術在南方生根發芽;而南方的透視法和解剖學,也經由丟勒傳到了北方。

學賞畫(14):德國最優秀的畫家丟勒Albrecht Dürer簡介及作品

聖哲羅姆

《聖哲羅姆》解析:

《聖哲羅姆》描繪的是古代著名基督教學者、思想家哲羅姆禱告時的場景,岩石和崖壁被刻畫的堅硬又不失柔和,簡陋的木桌子上安放著十字架,哲羅姆兩手合十仰面朝天進行著虔誠的禱告,腳底下的獅子卻在安詳地休憩。丟勒在這件作品中描繪出上帝因為禱告而降下恩典時的安詳氣氛,這與丟勒1513年作品《騎士、死神與惡魔》有著鮮明的不同。

丟勒在1512年至1514年達到了自己版畫創作的高峰期,《騎士、死神與惡魔》《聖哲羅姆》《憂鬱》三件作品完成了,有人認為這三件作品代表了四種氣質(多血質、膽汁質、粘液質、抑鬱質)中的後三種氣質,也有人認為分別象徵道德與天職、理智與科學、以及神學。

在德國藝術史家潘諾夫斯基看來,《聖哲羅姆》與《騎士、死神與惡魔》分別代表了順服神旨意的兩種方式:前者為沉思式的,後者為踐行式的,兩者代表了古希臘哲學所認為的生活的兩種樣態。而《憂鬱》卻是代表著與神的勸勉相違背的生命操練方式——渴望用人的方法。這也正表明了,基督教必將戰勝古希臘羅馬異教文化,神的智慧大大地高出於人的智慧。

學賞畫(14):德國最優秀的畫家丟勒Albrecht Dürer簡介及作品

配圖

第二:第一個畫自畫像的畫家,開創了歐洲的自畫像傳統。“自畫像”對於藝術史的價值絕不僅僅限於是一種繪畫表達形式,之所以重要是因為:自畫像代表了一種思維上的反省和進步,是文藝復興“人文主義”精神最高的表達的表現。中世紀基督藝術中,人是低俗鄙夷的,畫像/雕塑只能屬於神,畫自畫像不僅是對藝術的褻瀆,更是對神的極其不尊重。而在封建等級制度和神權統治嚴苛的北方,藝術家們很少表現人的肉體和人像,而丟勒從13歲起就開始連續不斷的觀察自己,反省自己,並把自己展現在畫布上。這是北方文藝復興藝術進步極端重要的表現。此後,西方藝術家們基本都開始畫自畫像,而且主動把此當做審視自我,反省自己的方式,最有名的如倫勃朗,梵高,蒙克等。

學賞畫(14):德國最優秀的畫家丟勒Albrecht Dürer簡介及作品

憂鬱

解析:憂鬱

《憂鬱》一畫刻畫了一位有如帶翼天使狀的少女在冥思苦想時的神態,身邊佈滿了各種道具:象徵幾何學的多面幾何體與圓規,象徵木匠生涯的鋸子、刨子和錘子,象徵科學的天平和沙漏。在古希臘羅馬神話傳說中,大地之神掌管幾何學、木匠和科學,由此我們可以將畫面中的少女理解為科學、智慧和文藝女神的象徵。然而值得一提的是,畫中少女縱然有千般智慧,但仍然處於深刻的焦慮與愁苦之中,正如偉大的藝術史學者潘諾夫斯基所認為的,畫中少女有可能是俗世智慧的象徵,妄想著用“人的智慧”解決生命的問題,而這是與神的智慧相牴觸的。

學賞畫(14):德國最優秀的畫家丟勒Albrecht Dürer簡介及作品

配圖

學賞畫(14):德國最優秀的畫家丟勒Albrecht Dürer簡介及作品

配圖

第三:西方發展版畫的畫家。“版畫”其實是利用印刷術完成的繪畫作品。元朝時把中國的印刷術帶到了歐洲,中國在咸豐九年發明了活版印刷,而歐洲的古騰堡則用活版印刷開始印第一本書——《聖經》。丟勒用版畫完成了一部了不起的傑作---《啟示錄》。在《聖經》新約的最後一章,耶穌的門徒約翰寫道,對未來的預警,世界末日的預言,以及接二連三的大災難,世界朝向毀滅發展的末日光景,並描述最後審判,重點放在耶穌的再來。

學賞畫(14):德國最優秀的畫家丟勒Albrecht Dürer簡介及作品

四騎士

四騎士 賞析:

對丟勒的理解,若是單純停留在其技法的層面,實屬淺薄。丟勒的藝術創作與當時的時代背景是緊密相關的,更為重要的是,對丟勒作品中精神意涵的分析和解讀更是脫離不了他本人的精神背景,亦即他的基督教信仰。1471年,丟勒出生於德國紐倫堡,當時的紐倫堡黑死病蔓延,戰爭不斷,天災人禍橫行,整個社會蔓延著末日來臨的恐懼氣氛,當時的大部分人因此而在心底裡深藏著世界末日的情結,丟勒亦不可避免,而他的一系列基督教繪畫便是在這樣的時代精神背景下產生的。

學賞畫(14):德國最優秀的畫家丟勒Albrecht Dürer簡介及作品

配圖

1498年,25歲的丟勒創作了他的一系列版畫作品《啟示錄》,這組作品成為了他在藝術史上的代表性作品。《啟示錄》取材於新約聖經最後一卷書《約翰啟示錄》,以強烈的寓喻手法預言了當時羅馬帝國必將沒落的現實,充滿著神聖的異象。在創作這一系列版畫之前,丟勒剛剛遊歷完西德和意大利,並學習了兩地不同的繪畫技巧,然而在這幅作品中,丟勒卻隱蔽掉了兩地的繪畫風格,而表現出獨特的繪畫風格來。《約翰啟示錄》以當時羅馬帝國的尼祿大屠殺為背景,尼祿是當時羅馬帝國的皇帝,以凶殘著稱,他極力迫害當時的基督徒和猶太教徒,以至於引發猶太人的強烈抗爭——猶太教徒巴勒斯坦大起義(166年)。猶太人當時在抗爭時殺了在耶穌撒冷的所有羅馬人和羅馬支持者,為了報復,尼祿下令在塞拉利昂一天就殺了大約兩萬名猶太人。尼祿及其羅馬帝國的殘暴統治激起了當時很多人的不滿,很多基督徒為此感到絕望和悲哀,所有這些情感最終沉澱而鑄成了《約翰啟示錄》,其中的巴比倫便是隱喻羅馬帝國。

學賞畫(14):德國最優秀的畫家丟勒Albrecht Dürer簡介及作品

配圖

尼祿時代,世界末日情結因其殘暴屠殺而廣為傳播,丟勒的時代亦是如此。作為一個有著深刻基督教信仰感悟的藝術家,丟勒亦深深地苦惱於世界末日情結所帶來的恐懼之感,為此他創作了系列版畫《啟示錄》,該系列共有15幅作品,其中最為後人所熟知的當是《四騎士》。該作品原作面積39.5×28.5釐米,取材於《約翰啟示錄》第六章七、八節:揭開第四印的時候,我聽見第四個活物說:“你來!”我就觀看,見有一匹灰色馬,騎在馬上的,名字叫作死,陰府也隨著他,有權柄賜給他們,可以用刀劍、饑荒、瘟疫(“瘟疫”或作“死亡”)、野獸,殺害地上四分之一的人。”畫中的四個騎士分別象徵征服、戰爭、饑荒和死亡。從右上往左下看,第一個騎士手持待發之弓,象徵著征服;第二個騎士手握重劍,象徵著戰爭;第三個騎士位於畫面的中心部位,身材壯碩而面帶威嚴,手拿天平,卻是象徵著饑荒;最左下角的騎士傴僂著身子,瘦骨嶙峋,手拿三叉戟張目怒號,象徵著死亡。右下角的平民百姓全部被他們踐踏在地,最為左下角的獅子象徵撒旦,正在吞吃著倒在地上的人群。整件作品藉助衣紋、白雲輪廓和人物的神情姿態,製造出一種強烈的動感,描繪出世界末日的鮮明景象,給人以巨大的警醒和告誡作用。

學賞畫(14):德國最優秀的畫家丟勒Albrecht Dürer簡介及作品

配圖

《啟示錄》系列版畫創作完成並刊印發行之後,丟勒從1498年開始創作他的以耶穌基督被釘十字架及復活為題材的版畫作品,名為《大受難》,一直持續到1510年,同時完成了在1509年開始刻印的較小幅面的《基督受難》和《小受難》,一共37幅。1511年,又完成了《聖母的一生》,藝術創造力可見一斑。

學賞畫(14):德國最優秀的畫家丟勒Albrecht Dürer簡介及作品

配圖

之所以創作這個題材是因為:當時的德國正因為資產階級和手工業者,農民和封建主之間矛盾的激化,演化成了宗教改革等一系列群眾運動。《啟示錄》的時代意義在於:《啟示錄》本身就是一種新舊關係的傳達,當時正是現代德國精神的形成時刻,其首要特徵是世俗政權對宗教精神和文化精神的控制,基督教新教必須取代保守和腐朽的天主教,背後的政治因素則是德意志諸地方諸侯要找到宗教自治的理由。丟勒的《啟示錄》正是那個時代面向大眾的精神食糧。

學賞畫(14):德國最優秀的畫家丟勒Albrecht Dürer簡介及作品

聖三位一體的崇拜

聖三位一體的崇拜作品賞析:

《聖三位一體的崇拜》是受富商委託,為一個照顧貧苦老人的機構——12兄弟會所畫。這件作品成為了丟勒描繪宏大的崇拜場面的代表之作,構圖結構嚴謹,層次鮮明,顏色豐富,人物繁多,給人宏大而神聖之感。畫面分為上下左右四大部分,上部、左部和右部描繪的是天上的場景,上部分中天父將一塊巨大的象徵榮耀的披風披在耶穌身上,聖父、聖子周邊有一群天使在鳴樂讚美;左部分是聖母瑪利亞率領著一群殉道者;右部分是聖胡安以及身後跪著的一群先知。下部分描繪的是地面情景,教皇、主教等教會人士列隊進行崇拜,而非教會人士在跟隨其後。畫面的最右下角是丟勒本人的形象,他手裡正拿著一個牌子,上面寫著作品的創作日期及自己的相關簡介,饒有趣味。

學賞畫(14):德國最優秀的畫家丟勒Albrecht Dürer簡介及作品

配圖

第四:最早進行自然的寫生畫家。丟勒之前,由於學徒和公會制度,藝術家們通常建立自己工作室並在家接訂單從事創作。而尋求藝術理想的丟勒3次穿越阿爾比斯山的時候需要長期外部行走(每次時間長達半年)。漫長的旅途,畫畫是最好的“伴侶”,通過細緻觀察,風景,樹木,花鳥,蟲魚都成為丟勒畫布上的客人,他也成為西方歷史上第一個寫生的畫家。

"

丟勒作品賞析,小編把其著名作品穿插在文章中,便於閱讀。(黑字為作品圖片添加賞析的文字部分)

學賞畫(14):德國最優秀的畫家丟勒Albrecht Dürer簡介及作品

丟勒26歲時的自畫像(戴手套的自畫像)

解析:作為自畫像之父,他是歐洲第一位為自己的容貌和身份所吸引的畫家。此畫又名《戴手套的自畫像》,這是丟勒26歲時畫的著名的自畫像。畫面上,丟勒一幅瀟灑的騎士模樣。他內襯鑲有花邊的百褶緊身衣,外穿滾著黑邊的緊袖外套,頭戴一頂黑白條相間的軟帽,手握白色手套,肩上披著一襲褐色斗篷。這是德國當時最時髦的青年裝束。丟勒捲曲的長髮,隨意披落在兩肩,一撮稀疏的褐色鬍鬚,使26歲的他顯得老成持重。畫面的背景,是一扇敞開的窗戶,窗外依稀可見夏日北歐美麗的風光。窗外的風光隱喻著丟勒那段翻越阿爾卑斯山,前往意大利的難忘之旅。自畫像在16世紀的歐洲並不普遍,丟勒創作的一系列自畫像,成為西方美術史上一件非常哥德式的舉動。

在丟勒的作品中,我們很少看到快樂和愉悅,他的作品中總是隱藏著很多深深的憂慮,思考,判斷和反省,也流露出這個民族天然的哲學性的,對人本身的複雜和更深層次的解讀。

學賞畫(14):德國最優秀的畫家丟勒Albrecht Dürer簡介及作品

配圖 丟勒作品

丟勒(Albrecht Dürer,1471年5月21日-1528年4月6日,金牛座)德國曆史上最優秀的畫家、版畫家及木版畫設計家,同時還是一位建築師和藝術理論家。同時他還精通幾何學、數學、宗教和占星術,還懂得當時被看做是“貴族語言”的拉丁語和意大利語。被譽為阿爾卑斯山以北北方畫派的達芬奇。

學賞畫(14):德國最優秀的畫家丟勒Albrecht Dürer簡介及作品

丟勒13歲時的自畫像

丟勒作品賞析:丟勒13歲時的自畫像

現存於奧地利維也納阿爾貝蒂娜博物館中有一張丟勒13歲時的自畫像,這張A4比例大小的畫像所能引發的思考毫不遜於達芬奇的《維特魯威人》:

首先:這是一個未成年的孩子面對自己最成熟的思考。肌肉、骨骼、頭髮、手和胳膊的比例體現了他對解剖學的掌握和了解。這種對細節最全面生動的處理,體現了北方精神的冷靜和精準。筆者總覺得:意大利的藝術更像十四行詩,浪漫,憂鬱,有種不切實際美感;而和德國的藝術更像數學,精確,又能成為解讀整個宇宙的元素和基礎(亞里士多德)。

第二:這是人類對自己冷靜的解剖。不像意大利和其後西方藝術史的自畫像多少都有對自己的美化成分(如倫勃朗),畫這張自畫像時僅有13歲的孩子不會考慮是否要名留青史,是否要對自己進行藝術的處理,他所有的思考和反省都是腳踏實地的。筆者很難想象:對於一個13歲的孩子,要有何種成熟度才能這麼長時間的觀察和反思自己,在這個過程中,他看到了什麼?又想到了什麼?而何種的外部環境和如何強大的內心可以促成這種理性的思考呢?

學賞畫(14):德國最優秀的畫家丟勒Albrecht Dürer簡介及作品

丟勒作品

丟勒早在自己13歲時(1484)就給自己畫了一幅自畫像,形象生動、逼真,比達芬奇創作的那幅有名的自畫像(ca. 1510-1515)還要早二十多年。在其一生之中,共創作了近十幅自畫像,包括速寫、素描、版畫和油畫等創作手法,其創作的自畫像大多具有嚴整細緻的特徵,藝術表現力與後來的倫勃朗遙相呼應。因此,丟勒被譽為“自畫像之父”。

學賞畫(14):德國最優秀的畫家丟勒Albrecht Dürer簡介及作品

《亞當與夏娃》

《亞當與夏娃》賞析:

這幅作品在表現風格上,明顯受意大利畫風影響。每個人體都沾滿畫面空間,成為可以獨立的人體作品。夏娃動作優美,富於舞蹈性,左手去摘樹上被禁的"罪惡之果",右手扶在樹枝上,雙腳一前一後,婀娜多姿,顯示了女性的嫵媚與青春活力;亞當帶有明顯的古希臘風格傾向,更內在,也更平靜,左手捏著帶葉的蘋果,右手擺向後面。亞當和夏娃互為呼應,夏娃臉部呈現出的微笑,反襯出亞當的內心惶惑。

《亞當與夏娃》透露出強烈的意大利文藝復興繪畫特色,然而人物的姿態以及整個畫面所給予人的靜穆之感又帶有強烈的北歐氣息,畫面描繪出亞當夏娃偷吃禁果的情節,兩人的違約之行在被耶和華神發現之時,正在用枝葉遮羞,無論人體、植物還是蛇的描繪都栩栩如生,完全遵照科學的透視方法。

除了創作版畫以外,丟勒也創作了大量的油畫作品,這些都反映出他精妙的藝術造詣及其對於基督教的深刻理解,代表作為《亞當與夏娃》《聖三位一體的崇拜》以及《四使徒》。

學賞畫(14):德國最優秀的畫家丟勒Albrecht Dürer簡介及作品

配圖

丟勒現存的作品有1000餘件,包括版畫、油畫、水彩畫和素描。其中,以版畫最具影響力。他還是世界上最早創作水彩畫的畫家之一。丟勒主要的作品有《戴手套的自畫像》《亞當與夏娃》、《海怪》、《啟示錄》《念珠節》、《基督大難》、《偉大的命運》、《騎士、死神與惡魔》等。

學賞畫(14):德國最優秀的畫家丟勒Albrecht Dürer簡介及作品

騎士、死神與惡魔

騎士、死神與惡魔賞析:

在《騎士、死神與惡魔》中,一位基督教騎士騎著馬穿過黑暗的森林,死神在旁邊彷彿正在與其對話,惡魔緊隨其後試圖對其進行誘惑,但騎士對其置之不理並堅毅地向前繼續行進。這件作品既是對神恩的讚頌,又是對當時人精神上的鼓舞。有的藝術史家認為死神和惡魔象徵著天主教,騎士堅定地前進意味著路德新教必將戰勝天主教的專制強權。

學賞畫(14):德國最優秀的畫家丟勒Albrecht Dürer簡介及作品

配圖

丟勒博學多才,不僅是畫家,而且是數學家、機械師、建築學家,他發明了一種建築學體系,創立了築城學理論。作為美術家,他刻苦探索新的美學原理,在透視法和人體解剖學方面卓有成績,著有《繪畫概論》和《人體解剖學原理》。

學賞畫(14):德國最優秀的畫家丟勒Albrecht Dürer簡介及作品

兔子

兔子作品解析:

這幅丟勒素描寫生作品最有名的《兔子》中,我們可以切實感受到兔子的靈活,皮毛的光影,似乎可以聽到兔子咀嚼的聲音,這是絕對高度寫實的藝術。

同時代的意大利畫家是不會畫這種題材的,因為在他們的世界裡:神權,貴族,平凡人才是最重要的主題。而這些來自田野山間的動植物從來都不值得表現。而在這點上,丟勒更像中國畫家,一開始就注意到了這個部分。而和中國山水畫院畫家不同的是,中國傳統藝術講究的是“虛和神”,而丟勒作品如照片一樣真實。

丟勒的寫實作品對後代有著巨大影響。這種通過堆疊細節達到細緻的方式影響到了後來的前拉斐爾畫派和印象派,只不過一個是學習,另外一個是反叛。

學賞畫(14):德國最優秀的畫家丟勒Albrecht Dürer簡介及作品

配圖

在德國,丟勒享有很高的聲譽。自1815年始,全國每年都要舉辦以他的名字命名的《阿爾佈列希特·丟勒節》。1840年,政府在他的故鄉紐倫堡樹立起一座丟勒的雕像。這是德國為藝術家設立的第一座公共紀念碑。德國近年出版的有關丟勒的書籍和畫集高達數十萬冊,並翻譯成多種文字遠銷世界各地。

學賞畫(14):德國最優秀的畫家丟勒Albrecht Dürer簡介及作品

丟勒的母親肖像

丟勒的母親肖像解析:

這幅木炭素描《母親肖像》是此類肖像素描中最富感情的作品(42×30釐米)。丟勒懷著對母親的深厚感情,用簡率的炭條,正確地勾勒出年邁多病的老母親形象。她已風燭殘年,歷盡苦難,備受風霜的侵蝕,臉上留下了許多生活的印痕。她那隆起的顴骨,佈滿皺紋的前額、稍鼓的眼珠、尖長的鼻樑和薄而緊閉的嘴脣,這一切細節是畫家真摯的感情流露,由於歲月的磨損,老人的臉龐不僅消瘦,還暴起了道道青筋,唯有一對眼睛依然炯炯有神。

丟勒的這幅《母親肖像》,簡單而節奏分明的線條勾勒出母親肖像的飽經滄桑之感,英國美術史家貢布里希在其著作《藝術的故事》中就著重提到了這件作品,並深入分析了其中所蘊含的美的辯證法:一個老態龍鍾的婦人何以憑藉素描的技法而透露出一股獨特的美感。

丟勒的炭筆素描特點是粗獷,簡率。他沒有在老人臉上加更多陰影,只在頸項外加重了陰影的色調,使臉形更加突出。運線的輕重緩急極有分寸,而且比較洗煉,肖像的神態僅僅幾筆便躍然於畫紙上。

學賞畫(14):德國最優秀的畫家丟勒Albrecht Dürer簡介及作品

配圖

丟勒的藝術成就:

第一:東西方藝術的融合者。成名後的丟勒來到威尼斯,認識了威尼斯畫派的重要畫家喬萬尼·貝里尼(Giovanni Bellini)。南北兩位大師的碰撞,溝通了南北繪畫,丟勒把油畫技法教給貝里尼,使得這種影響西方藝術史500多年的技術在南方生根發芽;而南方的透視法和解剖學,也經由丟勒傳到了北方。

學賞畫(14):德國最優秀的畫家丟勒Albrecht Dürer簡介及作品

聖哲羅姆

《聖哲羅姆》解析:

《聖哲羅姆》描繪的是古代著名基督教學者、思想家哲羅姆禱告時的場景,岩石和崖壁被刻畫的堅硬又不失柔和,簡陋的木桌子上安放著十字架,哲羅姆兩手合十仰面朝天進行著虔誠的禱告,腳底下的獅子卻在安詳地休憩。丟勒在這件作品中描繪出上帝因為禱告而降下恩典時的安詳氣氛,這與丟勒1513年作品《騎士、死神與惡魔》有著鮮明的不同。

丟勒在1512年至1514年達到了自己版畫創作的高峰期,《騎士、死神與惡魔》《聖哲羅姆》《憂鬱》三件作品完成了,有人認為這三件作品代表了四種氣質(多血質、膽汁質、粘液質、抑鬱質)中的後三種氣質,也有人認為分別象徵道德與天職、理智與科學、以及神學。

在德國藝術史家潘諾夫斯基看來,《聖哲羅姆》與《騎士、死神與惡魔》分別代表了順服神旨意的兩種方式:前者為沉思式的,後者為踐行式的,兩者代表了古希臘哲學所認為的生活的兩種樣態。而《憂鬱》卻是代表著與神的勸勉相違背的生命操練方式——渴望用人的方法。這也正表明了,基督教必將戰勝古希臘羅馬異教文化,神的智慧大大地高出於人的智慧。

學賞畫(14):德國最優秀的畫家丟勒Albrecht Dürer簡介及作品

配圖

第二:第一個畫自畫像的畫家,開創了歐洲的自畫像傳統。“自畫像”對於藝術史的價值絕不僅僅限於是一種繪畫表達形式,之所以重要是因為:自畫像代表了一種思維上的反省和進步,是文藝復興“人文主義”精神最高的表達的表現。中世紀基督藝術中,人是低俗鄙夷的,畫像/雕塑只能屬於神,畫自畫像不僅是對藝術的褻瀆,更是對神的極其不尊重。而在封建等級制度和神權統治嚴苛的北方,藝術家們很少表現人的肉體和人像,而丟勒從13歲起就開始連續不斷的觀察自己,反省自己,並把自己展現在畫布上。這是北方文藝復興藝術進步極端重要的表現。此後,西方藝術家們基本都開始畫自畫像,而且主動把此當做審視自我,反省自己的方式,最有名的如倫勃朗,梵高,蒙克等。

學賞畫(14):德國最優秀的畫家丟勒Albrecht Dürer簡介及作品

憂鬱

解析:憂鬱

《憂鬱》一畫刻畫了一位有如帶翼天使狀的少女在冥思苦想時的神態,身邊佈滿了各種道具:象徵幾何學的多面幾何體與圓規,象徵木匠生涯的鋸子、刨子和錘子,象徵科學的天平和沙漏。在古希臘羅馬神話傳說中,大地之神掌管幾何學、木匠和科學,由此我們可以將畫面中的少女理解為科學、智慧和文藝女神的象徵。然而值得一提的是,畫中少女縱然有千般智慧,但仍然處於深刻的焦慮與愁苦之中,正如偉大的藝術史學者潘諾夫斯基所認為的,畫中少女有可能是俗世智慧的象徵,妄想著用“人的智慧”解決生命的問題,而這是與神的智慧相牴觸的。

學賞畫(14):德國最優秀的畫家丟勒Albrecht Dürer簡介及作品

配圖

學賞畫(14):德國最優秀的畫家丟勒Albrecht Dürer簡介及作品

配圖

第三:西方發展版畫的畫家。“版畫”其實是利用印刷術完成的繪畫作品。元朝時把中國的印刷術帶到了歐洲,中國在咸豐九年發明了活版印刷,而歐洲的古騰堡則用活版印刷開始印第一本書——《聖經》。丟勒用版畫完成了一部了不起的傑作---《啟示錄》。在《聖經》新約的最後一章,耶穌的門徒約翰寫道,對未來的預警,世界末日的預言,以及接二連三的大災難,世界朝向毀滅發展的末日光景,並描述最後審判,重點放在耶穌的再來。

學賞畫(14):德國最優秀的畫家丟勒Albrecht Dürer簡介及作品

四騎士

四騎士 賞析:

對丟勒的理解,若是單純停留在其技法的層面,實屬淺薄。丟勒的藝術創作與當時的時代背景是緊密相關的,更為重要的是,對丟勒作品中精神意涵的分析和解讀更是脫離不了他本人的精神背景,亦即他的基督教信仰。1471年,丟勒出生於德國紐倫堡,當時的紐倫堡黑死病蔓延,戰爭不斷,天災人禍橫行,整個社會蔓延著末日來臨的恐懼氣氛,當時的大部分人因此而在心底裡深藏著世界末日的情結,丟勒亦不可避免,而他的一系列基督教繪畫便是在這樣的時代精神背景下產生的。

學賞畫(14):德國最優秀的畫家丟勒Albrecht Dürer簡介及作品

配圖

1498年,25歲的丟勒創作了他的一系列版畫作品《啟示錄》,這組作品成為了他在藝術史上的代表性作品。《啟示錄》取材於新約聖經最後一卷書《約翰啟示錄》,以強烈的寓喻手法預言了當時羅馬帝國必將沒落的現實,充滿著神聖的異象。在創作這一系列版畫之前,丟勒剛剛遊歷完西德和意大利,並學習了兩地不同的繪畫技巧,然而在這幅作品中,丟勒卻隱蔽掉了兩地的繪畫風格,而表現出獨特的繪畫風格來。《約翰啟示錄》以當時羅馬帝國的尼祿大屠殺為背景,尼祿是當時羅馬帝國的皇帝,以凶殘著稱,他極力迫害當時的基督徒和猶太教徒,以至於引發猶太人的強烈抗爭——猶太教徒巴勒斯坦大起義(166年)。猶太人當時在抗爭時殺了在耶穌撒冷的所有羅馬人和羅馬支持者,為了報復,尼祿下令在塞拉利昂一天就殺了大約兩萬名猶太人。尼祿及其羅馬帝國的殘暴統治激起了當時很多人的不滿,很多基督徒為此感到絕望和悲哀,所有這些情感最終沉澱而鑄成了《約翰啟示錄》,其中的巴比倫便是隱喻羅馬帝國。

學賞畫(14):德國最優秀的畫家丟勒Albrecht Dürer簡介及作品

配圖

尼祿時代,世界末日情結因其殘暴屠殺而廣為傳播,丟勒的時代亦是如此。作為一個有著深刻基督教信仰感悟的藝術家,丟勒亦深深地苦惱於世界末日情結所帶來的恐懼之感,為此他創作了系列版畫《啟示錄》,該系列共有15幅作品,其中最為後人所熟知的當是《四騎士》。該作品原作面積39.5×28.5釐米,取材於《約翰啟示錄》第六章七、八節:揭開第四印的時候,我聽見第四個活物說:“你來!”我就觀看,見有一匹灰色馬,騎在馬上的,名字叫作死,陰府也隨著他,有權柄賜給他們,可以用刀劍、饑荒、瘟疫(“瘟疫”或作“死亡”)、野獸,殺害地上四分之一的人。”畫中的四個騎士分別象徵征服、戰爭、饑荒和死亡。從右上往左下看,第一個騎士手持待發之弓,象徵著征服;第二個騎士手握重劍,象徵著戰爭;第三個騎士位於畫面的中心部位,身材壯碩而面帶威嚴,手拿天平,卻是象徵著饑荒;最左下角的騎士傴僂著身子,瘦骨嶙峋,手拿三叉戟張目怒號,象徵著死亡。右下角的平民百姓全部被他們踐踏在地,最為左下角的獅子象徵撒旦,正在吞吃著倒在地上的人群。整件作品藉助衣紋、白雲輪廓和人物的神情姿態,製造出一種強烈的動感,描繪出世界末日的鮮明景象,給人以巨大的警醒和告誡作用。

學賞畫(14):德國最優秀的畫家丟勒Albrecht Dürer簡介及作品

配圖

《啟示錄》系列版畫創作完成並刊印發行之後,丟勒從1498年開始創作他的以耶穌基督被釘十字架及復活為題材的版畫作品,名為《大受難》,一直持續到1510年,同時完成了在1509年開始刻印的較小幅面的《基督受難》和《小受難》,一共37幅。1511年,又完成了《聖母的一生》,藝術創造力可見一斑。

學賞畫(14):德國最優秀的畫家丟勒Albrecht Dürer簡介及作品

配圖

之所以創作這個題材是因為:當時的德國正因為資產階級和手工業者,農民和封建主之間矛盾的激化,演化成了宗教改革等一系列群眾運動。《啟示錄》的時代意義在於:《啟示錄》本身就是一種新舊關係的傳達,當時正是現代德國精神的形成時刻,其首要特徵是世俗政權對宗教精神和文化精神的控制,基督教新教必須取代保守和腐朽的天主教,背後的政治因素則是德意志諸地方諸侯要找到宗教自治的理由。丟勒的《啟示錄》正是那個時代面向大眾的精神食糧。

學賞畫(14):德國最優秀的畫家丟勒Albrecht Dürer簡介及作品

聖三位一體的崇拜

聖三位一體的崇拜作品賞析:

《聖三位一體的崇拜》是受富商委託,為一個照顧貧苦老人的機構——12兄弟會所畫。這件作品成為了丟勒描繪宏大的崇拜場面的代表之作,構圖結構嚴謹,層次鮮明,顏色豐富,人物繁多,給人宏大而神聖之感。畫面分為上下左右四大部分,上部、左部和右部描繪的是天上的場景,上部分中天父將一塊巨大的象徵榮耀的披風披在耶穌身上,聖父、聖子周邊有一群天使在鳴樂讚美;左部分是聖母瑪利亞率領著一群殉道者;右部分是聖胡安以及身後跪著的一群先知。下部分描繪的是地面情景,教皇、主教等教會人士列隊進行崇拜,而非教會人士在跟隨其後。畫面的最右下角是丟勒本人的形象,他手裡正拿著一個牌子,上面寫著作品的創作日期及自己的相關簡介,饒有趣味。

學賞畫(14):德國最優秀的畫家丟勒Albrecht Dürer簡介及作品

配圖

第四:最早進行自然的寫生畫家。丟勒之前,由於學徒和公會制度,藝術家們通常建立自己工作室並在家接訂單從事創作。而尋求藝術理想的丟勒3次穿越阿爾比斯山的時候需要長期外部行走(每次時間長達半年)。漫長的旅途,畫畫是最好的“伴侶”,通過細緻觀察,風景,樹木,花鳥,蟲魚都成為丟勒畫布上的客人,他也成為西方歷史上第一個寫生的畫家。

學賞畫(14):德國最優秀的畫家丟勒Albrecht Dürer簡介及作品

丟勒20歲時的自畫像 丟勒作品賞析

丟勒20歲時的自畫像 丟勒作品賞析

實驗和打破是藝術史進步的關鍵,而在自畫像這一個體系類,丟勒做了不同角度的嘗試。這幅是丟勒20歲時的自畫像。側面45°的展示說明了在作畫時鏡子的缺失,而對於很多細節,如嘴脣的柔軟度,臉頰,脖子的陰影,衣服的褶皺等的處理又說明了藝術家曾經面對鏡子的細緻的審視和觀察。

丟勒自畫像作品中的冷靜,反省和思考同樣也被他注入到了其他肖像作品中,他的作品無一例外都有著同樣的冷峻,深沉。和佛羅倫薩傳統不同,這些肖像背景都是純色暗淡的,和達芬奇希望能在肖像畫背後引發另外一種環境不同,丟勒希望觀眾把所有的注意力都集中在肖像本人,去試圖通過他的神態,姿勢,眼光,手勢等去理解他是誰?做什麼?思考什麼?抑或是反映出了觀察者的態度。

"

丟勒作品賞析,小編把其著名作品穿插在文章中,便於閱讀。(黑字為作品圖片添加賞析的文字部分)

學賞畫(14):德國最優秀的畫家丟勒Albrecht Dürer簡介及作品

丟勒26歲時的自畫像(戴手套的自畫像)

解析:作為自畫像之父,他是歐洲第一位為自己的容貌和身份所吸引的畫家。此畫又名《戴手套的自畫像》,這是丟勒26歲時畫的著名的自畫像。畫面上,丟勒一幅瀟灑的騎士模樣。他內襯鑲有花邊的百褶緊身衣,外穿滾著黑邊的緊袖外套,頭戴一頂黑白條相間的軟帽,手握白色手套,肩上披著一襲褐色斗篷。這是德國當時最時髦的青年裝束。丟勒捲曲的長髮,隨意披落在兩肩,一撮稀疏的褐色鬍鬚,使26歲的他顯得老成持重。畫面的背景,是一扇敞開的窗戶,窗外依稀可見夏日北歐美麗的風光。窗外的風光隱喻著丟勒那段翻越阿爾卑斯山,前往意大利的難忘之旅。自畫像在16世紀的歐洲並不普遍,丟勒創作的一系列自畫像,成為西方美術史上一件非常哥德式的舉動。

在丟勒的作品中,我們很少看到快樂和愉悅,他的作品中總是隱藏著很多深深的憂慮,思考,判斷和反省,也流露出這個民族天然的哲學性的,對人本身的複雜和更深層次的解讀。

學賞畫(14):德國最優秀的畫家丟勒Albrecht Dürer簡介及作品

配圖 丟勒作品

丟勒(Albrecht Dürer,1471年5月21日-1528年4月6日,金牛座)德國曆史上最優秀的畫家、版畫家及木版畫設計家,同時還是一位建築師和藝術理論家。同時他還精通幾何學、數學、宗教和占星術,還懂得當時被看做是“貴族語言”的拉丁語和意大利語。被譽為阿爾卑斯山以北北方畫派的達芬奇。

學賞畫(14):德國最優秀的畫家丟勒Albrecht Dürer簡介及作品

丟勒13歲時的自畫像

丟勒作品賞析:丟勒13歲時的自畫像

現存於奧地利維也納阿爾貝蒂娜博物館中有一張丟勒13歲時的自畫像,這張A4比例大小的畫像所能引發的思考毫不遜於達芬奇的《維特魯威人》:

首先:這是一個未成年的孩子面對自己最成熟的思考。肌肉、骨骼、頭髮、手和胳膊的比例體現了他對解剖學的掌握和了解。這種對細節最全面生動的處理,體現了北方精神的冷靜和精準。筆者總覺得:意大利的藝術更像十四行詩,浪漫,憂鬱,有種不切實際美感;而和德國的藝術更像數學,精確,又能成為解讀整個宇宙的元素和基礎(亞里士多德)。

第二:這是人類對自己冷靜的解剖。不像意大利和其後西方藝術史的自畫像多少都有對自己的美化成分(如倫勃朗),畫這張自畫像時僅有13歲的孩子不會考慮是否要名留青史,是否要對自己進行藝術的處理,他所有的思考和反省都是腳踏實地的。筆者很難想象:對於一個13歲的孩子,要有何種成熟度才能這麼長時間的觀察和反思自己,在這個過程中,他看到了什麼?又想到了什麼?而何種的外部環境和如何強大的內心可以促成這種理性的思考呢?

學賞畫(14):德國最優秀的畫家丟勒Albrecht Dürer簡介及作品

丟勒作品

丟勒早在自己13歲時(1484)就給自己畫了一幅自畫像,形象生動、逼真,比達芬奇創作的那幅有名的自畫像(ca. 1510-1515)還要早二十多年。在其一生之中,共創作了近十幅自畫像,包括速寫、素描、版畫和油畫等創作手法,其創作的自畫像大多具有嚴整細緻的特徵,藝術表現力與後來的倫勃朗遙相呼應。因此,丟勒被譽為“自畫像之父”。

學賞畫(14):德國最優秀的畫家丟勒Albrecht Dürer簡介及作品

《亞當與夏娃》

《亞當與夏娃》賞析:

這幅作品在表現風格上,明顯受意大利畫風影響。每個人體都沾滿畫面空間,成為可以獨立的人體作品。夏娃動作優美,富於舞蹈性,左手去摘樹上被禁的"罪惡之果",右手扶在樹枝上,雙腳一前一後,婀娜多姿,顯示了女性的嫵媚與青春活力;亞當帶有明顯的古希臘風格傾向,更內在,也更平靜,左手捏著帶葉的蘋果,右手擺向後面。亞當和夏娃互為呼應,夏娃臉部呈現出的微笑,反襯出亞當的內心惶惑。

《亞當與夏娃》透露出強烈的意大利文藝復興繪畫特色,然而人物的姿態以及整個畫面所給予人的靜穆之感又帶有強烈的北歐氣息,畫面描繪出亞當夏娃偷吃禁果的情節,兩人的違約之行在被耶和華神發現之時,正在用枝葉遮羞,無論人體、植物還是蛇的描繪都栩栩如生,完全遵照科學的透視方法。

除了創作版畫以外,丟勒也創作了大量的油畫作品,這些都反映出他精妙的藝術造詣及其對於基督教的深刻理解,代表作為《亞當與夏娃》《聖三位一體的崇拜》以及《四使徒》。

學賞畫(14):德國最優秀的畫家丟勒Albrecht Dürer簡介及作品

配圖

丟勒現存的作品有1000餘件,包括版畫、油畫、水彩畫和素描。其中,以版畫最具影響力。他還是世界上最早創作水彩畫的畫家之一。丟勒主要的作品有《戴手套的自畫像》《亞當與夏娃》、《海怪》、《啟示錄》《念珠節》、《基督大難》、《偉大的命運》、《騎士、死神與惡魔》等。

學賞畫(14):德國最優秀的畫家丟勒Albrecht Dürer簡介及作品

騎士、死神與惡魔

騎士、死神與惡魔賞析:

在《騎士、死神與惡魔》中,一位基督教騎士騎著馬穿過黑暗的森林,死神在旁邊彷彿正在與其對話,惡魔緊隨其後試圖對其進行誘惑,但騎士對其置之不理並堅毅地向前繼續行進。這件作品既是對神恩的讚頌,又是對當時人精神上的鼓舞。有的藝術史家認為死神和惡魔象徵著天主教,騎士堅定地前進意味著路德新教必將戰勝天主教的專制強權。

學賞畫(14):德國最優秀的畫家丟勒Albrecht Dürer簡介及作品

配圖

丟勒博學多才,不僅是畫家,而且是數學家、機械師、建築學家,他發明了一種建築學體系,創立了築城學理論。作為美術家,他刻苦探索新的美學原理,在透視法和人體解剖學方面卓有成績,著有《繪畫概論》和《人體解剖學原理》。

學賞畫(14):德國最優秀的畫家丟勒Albrecht Dürer簡介及作品

兔子

兔子作品解析:

這幅丟勒素描寫生作品最有名的《兔子》中,我們可以切實感受到兔子的靈活,皮毛的光影,似乎可以聽到兔子咀嚼的聲音,這是絕對高度寫實的藝術。

同時代的意大利畫家是不會畫這種題材的,因為在他們的世界裡:神權,貴族,平凡人才是最重要的主題。而這些來自田野山間的動植物從來都不值得表現。而在這點上,丟勒更像中國畫家,一開始就注意到了這個部分。而和中國山水畫院畫家不同的是,中國傳統藝術講究的是“虛和神”,而丟勒作品如照片一樣真實。

丟勒的寫實作品對後代有著巨大影響。這種通過堆疊細節達到細緻的方式影響到了後來的前拉斐爾畫派和印象派,只不過一個是學習,另外一個是反叛。

學賞畫(14):德國最優秀的畫家丟勒Albrecht Dürer簡介及作品

配圖

在德國,丟勒享有很高的聲譽。自1815年始,全國每年都要舉辦以他的名字命名的《阿爾佈列希特·丟勒節》。1840年,政府在他的故鄉紐倫堡樹立起一座丟勒的雕像。這是德國為藝術家設立的第一座公共紀念碑。德國近年出版的有關丟勒的書籍和畫集高達數十萬冊,並翻譯成多種文字遠銷世界各地。

學賞畫(14):德國最優秀的畫家丟勒Albrecht Dürer簡介及作品

丟勒的母親肖像

丟勒的母親肖像解析:

這幅木炭素描《母親肖像》是此類肖像素描中最富感情的作品(42×30釐米)。丟勒懷著對母親的深厚感情,用簡率的炭條,正確地勾勒出年邁多病的老母親形象。她已風燭殘年,歷盡苦難,備受風霜的侵蝕,臉上留下了許多生活的印痕。她那隆起的顴骨,佈滿皺紋的前額、稍鼓的眼珠、尖長的鼻樑和薄而緊閉的嘴脣,這一切細節是畫家真摯的感情流露,由於歲月的磨損,老人的臉龐不僅消瘦,還暴起了道道青筋,唯有一對眼睛依然炯炯有神。

丟勒的這幅《母親肖像》,簡單而節奏分明的線條勾勒出母親肖像的飽經滄桑之感,英國美術史家貢布里希在其著作《藝術的故事》中就著重提到了這件作品,並深入分析了其中所蘊含的美的辯證法:一個老態龍鍾的婦人何以憑藉素描的技法而透露出一股獨特的美感。

丟勒的炭筆素描特點是粗獷,簡率。他沒有在老人臉上加更多陰影,只在頸項外加重了陰影的色調,使臉形更加突出。運線的輕重緩急極有分寸,而且比較洗煉,肖像的神態僅僅幾筆便躍然於畫紙上。

學賞畫(14):德國最優秀的畫家丟勒Albrecht Dürer簡介及作品

配圖

丟勒的藝術成就:

第一:東西方藝術的融合者。成名後的丟勒來到威尼斯,認識了威尼斯畫派的重要畫家喬萬尼·貝里尼(Giovanni Bellini)。南北兩位大師的碰撞,溝通了南北繪畫,丟勒把油畫技法教給貝里尼,使得這種影響西方藝術史500多年的技術在南方生根發芽;而南方的透視法和解剖學,也經由丟勒傳到了北方。

學賞畫(14):德國最優秀的畫家丟勒Albrecht Dürer簡介及作品

聖哲羅姆

《聖哲羅姆》解析:

《聖哲羅姆》描繪的是古代著名基督教學者、思想家哲羅姆禱告時的場景,岩石和崖壁被刻畫的堅硬又不失柔和,簡陋的木桌子上安放著十字架,哲羅姆兩手合十仰面朝天進行著虔誠的禱告,腳底下的獅子卻在安詳地休憩。丟勒在這件作品中描繪出上帝因為禱告而降下恩典時的安詳氣氛,這與丟勒1513年作品《騎士、死神與惡魔》有著鮮明的不同。

丟勒在1512年至1514年達到了自己版畫創作的高峰期,《騎士、死神與惡魔》《聖哲羅姆》《憂鬱》三件作品完成了,有人認為這三件作品代表了四種氣質(多血質、膽汁質、粘液質、抑鬱質)中的後三種氣質,也有人認為分別象徵道德與天職、理智與科學、以及神學。

在德國藝術史家潘諾夫斯基看來,《聖哲羅姆》與《騎士、死神與惡魔》分別代表了順服神旨意的兩種方式:前者為沉思式的,後者為踐行式的,兩者代表了古希臘哲學所認為的生活的兩種樣態。而《憂鬱》卻是代表著與神的勸勉相違背的生命操練方式——渴望用人的方法。這也正表明了,基督教必將戰勝古希臘羅馬異教文化,神的智慧大大地高出於人的智慧。

學賞畫(14):德國最優秀的畫家丟勒Albrecht Dürer簡介及作品

配圖

第二:第一個畫自畫像的畫家,開創了歐洲的自畫像傳統。“自畫像”對於藝術史的價值絕不僅僅限於是一種繪畫表達形式,之所以重要是因為:自畫像代表了一種思維上的反省和進步,是文藝復興“人文主義”精神最高的表達的表現。中世紀基督藝術中,人是低俗鄙夷的,畫像/雕塑只能屬於神,畫自畫像不僅是對藝術的褻瀆,更是對神的極其不尊重。而在封建等級制度和神權統治嚴苛的北方,藝術家們很少表現人的肉體和人像,而丟勒從13歲起就開始連續不斷的觀察自己,反省自己,並把自己展現在畫布上。這是北方文藝復興藝術進步極端重要的表現。此後,西方藝術家們基本都開始畫自畫像,而且主動把此當做審視自我,反省自己的方式,最有名的如倫勃朗,梵高,蒙克等。

學賞畫(14):德國最優秀的畫家丟勒Albrecht Dürer簡介及作品

憂鬱

解析:憂鬱

《憂鬱》一畫刻畫了一位有如帶翼天使狀的少女在冥思苦想時的神態,身邊佈滿了各種道具:象徵幾何學的多面幾何體與圓規,象徵木匠生涯的鋸子、刨子和錘子,象徵科學的天平和沙漏。在古希臘羅馬神話傳說中,大地之神掌管幾何學、木匠和科學,由此我們可以將畫面中的少女理解為科學、智慧和文藝女神的象徵。然而值得一提的是,畫中少女縱然有千般智慧,但仍然處於深刻的焦慮與愁苦之中,正如偉大的藝術史學者潘諾夫斯基所認為的,畫中少女有可能是俗世智慧的象徵,妄想著用“人的智慧”解決生命的問題,而這是與神的智慧相牴觸的。

學賞畫(14):德國最優秀的畫家丟勒Albrecht Dürer簡介及作品

配圖

學賞畫(14):德國最優秀的畫家丟勒Albrecht Dürer簡介及作品

配圖

第三:西方發展版畫的畫家。“版畫”其實是利用印刷術完成的繪畫作品。元朝時把中國的印刷術帶到了歐洲,中國在咸豐九年發明了活版印刷,而歐洲的古騰堡則用活版印刷開始印第一本書——《聖經》。丟勒用版畫完成了一部了不起的傑作---《啟示錄》。在《聖經》新約的最後一章,耶穌的門徒約翰寫道,對未來的預警,世界末日的預言,以及接二連三的大災難,世界朝向毀滅發展的末日光景,並描述最後審判,重點放在耶穌的再來。

學賞畫(14):德國最優秀的畫家丟勒Albrecht Dürer簡介及作品

四騎士

四騎士 賞析:

對丟勒的理解,若是單純停留在其技法的層面,實屬淺薄。丟勒的藝術創作與當時的時代背景是緊密相關的,更為重要的是,對丟勒作品中精神意涵的分析和解讀更是脫離不了他本人的精神背景,亦即他的基督教信仰。1471年,丟勒出生於德國紐倫堡,當時的紐倫堡黑死病蔓延,戰爭不斷,天災人禍橫行,整個社會蔓延著末日來臨的恐懼氣氛,當時的大部分人因此而在心底裡深藏著世界末日的情結,丟勒亦不可避免,而他的一系列基督教繪畫便是在這樣的時代精神背景下產生的。

學賞畫(14):德國最優秀的畫家丟勒Albrecht Dürer簡介及作品

配圖

1498年,25歲的丟勒創作了他的一系列版畫作品《啟示錄》,這組作品成為了他在藝術史上的代表性作品。《啟示錄》取材於新約聖經最後一卷書《約翰啟示錄》,以強烈的寓喻手法預言了當時羅馬帝國必將沒落的現實,充滿著神聖的異象。在創作這一系列版畫之前,丟勒剛剛遊歷完西德和意大利,並學習了兩地不同的繪畫技巧,然而在這幅作品中,丟勒卻隱蔽掉了兩地的繪畫風格,而表現出獨特的繪畫風格來。《約翰啟示錄》以當時羅馬帝國的尼祿大屠殺為背景,尼祿是當時羅馬帝國的皇帝,以凶殘著稱,他極力迫害當時的基督徒和猶太教徒,以至於引發猶太人的強烈抗爭——猶太教徒巴勒斯坦大起義(166年)。猶太人當時在抗爭時殺了在耶穌撒冷的所有羅馬人和羅馬支持者,為了報復,尼祿下令在塞拉利昂一天就殺了大約兩萬名猶太人。尼祿及其羅馬帝國的殘暴統治激起了當時很多人的不滿,很多基督徒為此感到絕望和悲哀,所有這些情感最終沉澱而鑄成了《約翰啟示錄》,其中的巴比倫便是隱喻羅馬帝國。

學賞畫(14):德國最優秀的畫家丟勒Albrecht Dürer簡介及作品

配圖

尼祿時代,世界末日情結因其殘暴屠殺而廣為傳播,丟勒的時代亦是如此。作為一個有著深刻基督教信仰感悟的藝術家,丟勒亦深深地苦惱於世界末日情結所帶來的恐懼之感,為此他創作了系列版畫《啟示錄》,該系列共有15幅作品,其中最為後人所熟知的當是《四騎士》。該作品原作面積39.5×28.5釐米,取材於《約翰啟示錄》第六章七、八節:揭開第四印的時候,我聽見第四個活物說:“你來!”我就觀看,見有一匹灰色馬,騎在馬上的,名字叫作死,陰府也隨著他,有權柄賜給他們,可以用刀劍、饑荒、瘟疫(“瘟疫”或作“死亡”)、野獸,殺害地上四分之一的人。”畫中的四個騎士分別象徵征服、戰爭、饑荒和死亡。從右上往左下看,第一個騎士手持待發之弓,象徵著征服;第二個騎士手握重劍,象徵著戰爭;第三個騎士位於畫面的中心部位,身材壯碩而面帶威嚴,手拿天平,卻是象徵著饑荒;最左下角的騎士傴僂著身子,瘦骨嶙峋,手拿三叉戟張目怒號,象徵著死亡。右下角的平民百姓全部被他們踐踏在地,最為左下角的獅子象徵撒旦,正在吞吃著倒在地上的人群。整件作品藉助衣紋、白雲輪廓和人物的神情姿態,製造出一種強烈的動感,描繪出世界末日的鮮明景象,給人以巨大的警醒和告誡作用。

學賞畫(14):德國最優秀的畫家丟勒Albrecht Dürer簡介及作品

配圖

《啟示錄》系列版畫創作完成並刊印發行之後,丟勒從1498年開始創作他的以耶穌基督被釘十字架及復活為題材的版畫作品,名為《大受難》,一直持續到1510年,同時完成了在1509年開始刻印的較小幅面的《基督受難》和《小受難》,一共37幅。1511年,又完成了《聖母的一生》,藝術創造力可見一斑。

學賞畫(14):德國最優秀的畫家丟勒Albrecht Dürer簡介及作品

配圖

之所以創作這個題材是因為:當時的德國正因為資產階級和手工業者,農民和封建主之間矛盾的激化,演化成了宗教改革等一系列群眾運動。《啟示錄》的時代意義在於:《啟示錄》本身就是一種新舊關係的傳達,當時正是現代德國精神的形成時刻,其首要特徵是世俗政權對宗教精神和文化精神的控制,基督教新教必須取代保守和腐朽的天主教,背後的政治因素則是德意志諸地方諸侯要找到宗教自治的理由。丟勒的《啟示錄》正是那個時代面向大眾的精神食糧。

學賞畫(14):德國最優秀的畫家丟勒Albrecht Dürer簡介及作品

聖三位一體的崇拜

聖三位一體的崇拜作品賞析:

《聖三位一體的崇拜》是受富商委託,為一個照顧貧苦老人的機構——12兄弟會所畫。這件作品成為了丟勒描繪宏大的崇拜場面的代表之作,構圖結構嚴謹,層次鮮明,顏色豐富,人物繁多,給人宏大而神聖之感。畫面分為上下左右四大部分,上部、左部和右部描繪的是天上的場景,上部分中天父將一塊巨大的象徵榮耀的披風披在耶穌身上,聖父、聖子周邊有一群天使在鳴樂讚美;左部分是聖母瑪利亞率領著一群殉道者;右部分是聖胡安以及身後跪著的一群先知。下部分描繪的是地面情景,教皇、主教等教會人士列隊進行崇拜,而非教會人士在跟隨其後。畫面的最右下角是丟勒本人的形象,他手裡正拿著一個牌子,上面寫著作品的創作日期及自己的相關簡介,饒有趣味。

學賞畫(14):德國最優秀的畫家丟勒Albrecht Dürer簡介及作品

配圖

第四:最早進行自然的寫生畫家。丟勒之前,由於學徒和公會制度,藝術家們通常建立自己工作室並在家接訂單從事創作。而尋求藝術理想的丟勒3次穿越阿爾比斯山的時候需要長期外部行走(每次時間長達半年)。漫長的旅途,畫畫是最好的“伴侶”,通過細緻觀察,風景,樹木,花鳥,蟲魚都成為丟勒畫布上的客人,他也成為西方歷史上第一個寫生的畫家。

學賞畫(14):德國最優秀的畫家丟勒Albrecht Dürer簡介及作品

丟勒20歲時的自畫像 丟勒作品賞析

丟勒20歲時的自畫像 丟勒作品賞析

實驗和打破是藝術史進步的關鍵,而在自畫像這一個體系類,丟勒做了不同角度的嘗試。這幅是丟勒20歲時的自畫像。側面45°的展示說明了在作畫時鏡子的缺失,而對於很多細節,如嘴脣的柔軟度,臉頰,脖子的陰影,衣服的褶皺等的處理又說明了藝術家曾經面對鏡子的細緻的審視和觀察。

丟勒自畫像作品中的冷靜,反省和思考同樣也被他注入到了其他肖像作品中,他的作品無一例外都有著同樣的冷峻,深沉。和佛羅倫薩傳統不同,這些肖像背景都是純色暗淡的,和達芬奇希望能在肖像畫背後引發另外一種環境不同,丟勒希望觀眾把所有的注意力都集中在肖像本人,去試圖通過他的神態,姿勢,眼光,手勢等去理解他是誰?做什麼?思考什麼?抑或是反映出了觀察者的態度。

學賞畫(14):德國最優秀的畫家丟勒Albrecht Dürer簡介及作品

《四使徒》

賞析:

《四使徒》是丟勒於1526年完成的一件油畫作品,這件作品完成之後的兩年丟勒便去世了,因此《四使徒》便成為了丟勒晚年的重要代表作。丟勒完成這件作品後,將其贈給了紐倫堡市參議會。

《四使徒》是丟勒晚年創作中的成功之作。這幅油畫不僅體現了丟勒的人文主義思想,還蘊含著他對宗教改革的鮮明態度。全畫是在兩塊狹長木板上完成的,左邊一塊,畫的是約翰與彼得;右邊一塊,畫的是保羅與馬可。4個人都是《聖經》傳說中的著名人物。他們或面目慈祥,或神情威嚴,或雙目犀利,或舉止收斂,他們代表著4種典型的性格。丟勒創作此畫的目的,旨在塑造德國社會改革的推動者和捍衛真理的保衛者,同時通過正面理想形象,發表自己的政治宣言。大膽奔放的筆觸,沉鬱濃烈的色彩,凝聚著日耳曼人的性格特徵,是丟勒晚年在油畫技法上的革新。

"

丟勒作品賞析,小編把其著名作品穿插在文章中,便於閱讀。(黑字為作品圖片添加賞析的文字部分)

學賞畫(14):德國最優秀的畫家丟勒Albrecht Dürer簡介及作品

丟勒26歲時的自畫像(戴手套的自畫像)

解析:作為自畫像之父,他是歐洲第一位為自己的容貌和身份所吸引的畫家。此畫又名《戴手套的自畫像》,這是丟勒26歲時畫的著名的自畫像。畫面上,丟勒一幅瀟灑的騎士模樣。他內襯鑲有花邊的百褶緊身衣,外穿滾著黑邊的緊袖外套,頭戴一頂黑白條相間的軟帽,手握白色手套,肩上披著一襲褐色斗篷。這是德國當時最時髦的青年裝束。丟勒捲曲的長髮,隨意披落在兩肩,一撮稀疏的褐色鬍鬚,使26歲的他顯得老成持重。畫面的背景,是一扇敞開的窗戶,窗外依稀可見夏日北歐美麗的風光。窗外的風光隱喻著丟勒那段翻越阿爾卑斯山,前往意大利的難忘之旅。自畫像在16世紀的歐洲並不普遍,丟勒創作的一系列自畫像,成為西方美術史上一件非常哥德式的舉動。

在丟勒的作品中,我們很少看到快樂和愉悅,他的作品中總是隱藏著很多深深的憂慮,思考,判斷和反省,也流露出這個民族天然的哲學性的,對人本身的複雜和更深層次的解讀。

學賞畫(14):德國最優秀的畫家丟勒Albrecht Dürer簡介及作品

配圖 丟勒作品

丟勒(Albrecht Dürer,1471年5月21日-1528年4月6日,金牛座)德國曆史上最優秀的畫家、版畫家及木版畫設計家,同時還是一位建築師和藝術理論家。同時他還精通幾何學、數學、宗教和占星術,還懂得當時被看做是“貴族語言”的拉丁語和意大利語。被譽為阿爾卑斯山以北北方畫派的達芬奇。

學賞畫(14):德國最優秀的畫家丟勒Albrecht Dürer簡介及作品

丟勒13歲時的自畫像

丟勒作品賞析:丟勒13歲時的自畫像

現存於奧地利維也納阿爾貝蒂娜博物館中有一張丟勒13歲時的自畫像,這張A4比例大小的畫像所能引發的思考毫不遜於達芬奇的《維特魯威人》:

首先:這是一個未成年的孩子面對自己最成熟的思考。肌肉、骨骼、頭髮、手和胳膊的比例體現了他對解剖學的掌握和了解。這種對細節最全面生動的處理,體現了北方精神的冷靜和精準。筆者總覺得:意大利的藝術更像十四行詩,浪漫,憂鬱,有種不切實際美感;而和德國的藝術更像數學,精確,又能成為解讀整個宇宙的元素和基礎(亞里士多德)。

第二:這是人類對自己冷靜的解剖。不像意大利和其後西方藝術史的自畫像多少都有對自己的美化成分(如倫勃朗),畫這張自畫像時僅有13歲的孩子不會考慮是否要名留青史,是否要對自己進行藝術的處理,他所有的思考和反省都是腳踏實地的。筆者很難想象:對於一個13歲的孩子,要有何種成熟度才能這麼長時間的觀察和反思自己,在這個過程中,他看到了什麼?又想到了什麼?而何種的外部環境和如何強大的內心可以促成這種理性的思考呢?

學賞畫(14):德國最優秀的畫家丟勒Albrecht Dürer簡介及作品

丟勒作品

丟勒早在自己13歲時(1484)就給自己畫了一幅自畫像,形象生動、逼真,比達芬奇創作的那幅有名的自畫像(ca. 1510-1515)還要早二十多年。在其一生之中,共創作了近十幅自畫像,包括速寫、素描、版畫和油畫等創作手法,其創作的自畫像大多具有嚴整細緻的特徵,藝術表現力與後來的倫勃朗遙相呼應。因此,丟勒被譽為“自畫像之父”。

學賞畫(14):德國最優秀的畫家丟勒Albrecht Dürer簡介及作品

《亞當與夏娃》

《亞當與夏娃》賞析:

這幅作品在表現風格上,明顯受意大利畫風影響。每個人體都沾滿畫面空間,成為可以獨立的人體作品。夏娃動作優美,富於舞蹈性,左手去摘樹上被禁的"罪惡之果",右手扶在樹枝上,雙腳一前一後,婀娜多姿,顯示了女性的嫵媚與青春活力;亞當帶有明顯的古希臘風格傾向,更內在,也更平靜,左手捏著帶葉的蘋果,右手擺向後面。亞當和夏娃互為呼應,夏娃臉部呈現出的微笑,反襯出亞當的內心惶惑。

《亞當與夏娃》透露出強烈的意大利文藝復興繪畫特色,然而人物的姿態以及整個畫面所給予人的靜穆之感又帶有強烈的北歐氣息,畫面描繪出亞當夏娃偷吃禁果的情節,兩人的違約之行在被耶和華神發現之時,正在用枝葉遮羞,無論人體、植物還是蛇的描繪都栩栩如生,完全遵照科學的透視方法。

除了創作版畫以外,丟勒也創作了大量的油畫作品,這些都反映出他精妙的藝術造詣及其對於基督教的深刻理解,代表作為《亞當與夏娃》《聖三位一體的崇拜》以及《四使徒》。

學賞畫(14):德國最優秀的畫家丟勒Albrecht Dürer簡介及作品

配圖

丟勒現存的作品有1000餘件,包括版畫、油畫、水彩畫和素描。其中,以版畫最具影響力。他還是世界上最早創作水彩畫的畫家之一。丟勒主要的作品有《戴手套的自畫像》《亞當與夏娃》、《海怪》、《啟示錄》《念珠節》、《基督大難》、《偉大的命運》、《騎士、死神與惡魔》等。

學賞畫(14):德國最優秀的畫家丟勒Albrecht Dürer簡介及作品

騎士、死神與惡魔

騎士、死神與惡魔賞析:

在《騎士、死神與惡魔》中,一位基督教騎士騎著馬穿過黑暗的森林,死神在旁邊彷彿正在與其對話,惡魔緊隨其後試圖對其進行誘惑,但騎士對其置之不理並堅毅地向前繼續行進。這件作品既是對神恩的讚頌,又是對當時人精神上的鼓舞。有的藝術史家認為死神和惡魔象徵著天主教,騎士堅定地前進意味著路德新教必將戰勝天主教的專制強權。

學賞畫(14):德國最優秀的畫家丟勒Albrecht Dürer簡介及作品

配圖

丟勒博學多才,不僅是畫家,而且是數學家、機械師、建築學家,他發明了一種建築學體系,創立了築城學理論。作為美術家,他刻苦探索新的美學原理,在透視法和人體解剖學方面卓有成績,著有《繪畫概論》和《人體解剖學原理》。

學賞畫(14):德國最優秀的畫家丟勒Albrecht Dürer簡介及作品

兔子

兔子作品解析:

這幅丟勒素描寫生作品最有名的《兔子》中,我們可以切實感受到兔子的靈活,皮毛的光影,似乎可以聽到兔子咀嚼的聲音,這是絕對高度寫實的藝術。

同時代的意大利畫家是不會畫這種題材的,因為在他們的世界裡:神權,貴族,平凡人才是最重要的主題。而這些來自田野山間的動植物從來都不值得表現。而在這點上,丟勒更像中國畫家,一開始就注意到了這個部分。而和中國山水畫院畫家不同的是,中國傳統藝術講究的是“虛和神”,而丟勒作品如照片一樣真實。

丟勒的寫實作品對後代有著巨大影響。這種通過堆疊細節達到細緻的方式影響到了後來的前拉斐爾畫派和印象派,只不過一個是學習,另外一個是反叛。

學賞畫(14):德國最優秀的畫家丟勒Albrecht Dürer簡介及作品

配圖

在德國,丟勒享有很高的聲譽。自1815年始,全國每年都要舉辦以他的名字命名的《阿爾佈列希特·丟勒節》。1840年,政府在他的故鄉紐倫堡樹立起一座丟勒的雕像。這是德國為藝術家設立的第一座公共紀念碑。德國近年出版的有關丟勒的書籍和畫集高達數十萬冊,並翻譯成多種文字遠銷世界各地。

學賞畫(14):德國最優秀的畫家丟勒Albrecht Dürer簡介及作品

丟勒的母親肖像

丟勒的母親肖像解析:

這幅木炭素描《母親肖像》是此類肖像素描中最富感情的作品(42×30釐米)。丟勒懷著對母親的深厚感情,用簡率的炭條,正確地勾勒出年邁多病的老母親形象。她已風燭殘年,歷盡苦難,備受風霜的侵蝕,臉上留下了許多生活的印痕。她那隆起的顴骨,佈滿皺紋的前額、稍鼓的眼珠、尖長的鼻樑和薄而緊閉的嘴脣,這一切細節是畫家真摯的感情流露,由於歲月的磨損,老人的臉龐不僅消瘦,還暴起了道道青筋,唯有一對眼睛依然炯炯有神。

丟勒的這幅《母親肖像》,簡單而節奏分明的線條勾勒出母親肖像的飽經滄桑之感,英國美術史家貢布里希在其著作《藝術的故事》中就著重提到了這件作品,並深入分析了其中所蘊含的美的辯證法:一個老態龍鍾的婦人何以憑藉素描的技法而透露出一股獨特的美感。

丟勒的炭筆素描特點是粗獷,簡率。他沒有在老人臉上加更多陰影,只在頸項外加重了陰影的色調,使臉形更加突出。運線的輕重緩急極有分寸,而且比較洗煉,肖像的神態僅僅幾筆便躍然於畫紙上。

學賞畫(14):德國最優秀的畫家丟勒Albrecht Dürer簡介及作品

配圖

丟勒的藝術成就:

第一:東西方藝術的融合者。成名後的丟勒來到威尼斯,認識了威尼斯畫派的重要畫家喬萬尼·貝里尼(Giovanni Bellini)。南北兩位大師的碰撞,溝通了南北繪畫,丟勒把油畫技法教給貝里尼,使得這種影響西方藝術史500多年的技術在南方生根發芽;而南方的透視法和解剖學,也經由丟勒傳到了北方。

學賞畫(14):德國最優秀的畫家丟勒Albrecht Dürer簡介及作品

聖哲羅姆

《聖哲羅姆》解析:

《聖哲羅姆》描繪的是古代著名基督教學者、思想家哲羅姆禱告時的場景,岩石和崖壁被刻畫的堅硬又不失柔和,簡陋的木桌子上安放著十字架,哲羅姆兩手合十仰面朝天進行著虔誠的禱告,腳底下的獅子卻在安詳地休憩。丟勒在這件作品中描繪出上帝因為禱告而降下恩典時的安詳氣氛,這與丟勒1513年作品《騎士、死神與惡魔》有著鮮明的不同。

丟勒在1512年至1514年達到了自己版畫創作的高峰期,《騎士、死神與惡魔》《聖哲羅姆》《憂鬱》三件作品完成了,有人認為這三件作品代表了四種氣質(多血質、膽汁質、粘液質、抑鬱質)中的後三種氣質,也有人認為分別象徵道德與天職、理智與科學、以及神學。

在德國藝術史家潘諾夫斯基看來,《聖哲羅姆》與《騎士、死神與惡魔》分別代表了順服神旨意的兩種方式:前者為沉思式的,後者為踐行式的,兩者代表了古希臘哲學所認為的生活的兩種樣態。而《憂鬱》卻是代表著與神的勸勉相違背的生命操練方式——渴望用人的方法。這也正表明了,基督教必將戰勝古希臘羅馬異教文化,神的智慧大大地高出於人的智慧。

學賞畫(14):德國最優秀的畫家丟勒Albrecht Dürer簡介及作品

配圖

第二:第一個畫自畫像的畫家,開創了歐洲的自畫像傳統。“自畫像”對於藝術史的價值絕不僅僅限於是一種繪畫表達形式,之所以重要是因為:自畫像代表了一種思維上的反省和進步,是文藝復興“人文主義”精神最高的表達的表現。中世紀基督藝術中,人是低俗鄙夷的,畫像/雕塑只能屬於神,畫自畫像不僅是對藝術的褻瀆,更是對神的極其不尊重。而在封建等級制度和神權統治嚴苛的北方,藝術家們很少表現人的肉體和人像,而丟勒從13歲起就開始連續不斷的觀察自己,反省自己,並把自己展現在畫布上。這是北方文藝復興藝術進步極端重要的表現。此後,西方藝術家們基本都開始畫自畫像,而且主動把此當做審視自我,反省自己的方式,最有名的如倫勃朗,梵高,蒙克等。

學賞畫(14):德國最優秀的畫家丟勒Albrecht Dürer簡介及作品

憂鬱

解析:憂鬱

《憂鬱》一畫刻畫了一位有如帶翼天使狀的少女在冥思苦想時的神態,身邊佈滿了各種道具:象徵幾何學的多面幾何體與圓規,象徵木匠生涯的鋸子、刨子和錘子,象徵科學的天平和沙漏。在古希臘羅馬神話傳說中,大地之神掌管幾何學、木匠和科學,由此我們可以將畫面中的少女理解為科學、智慧和文藝女神的象徵。然而值得一提的是,畫中少女縱然有千般智慧,但仍然處於深刻的焦慮與愁苦之中,正如偉大的藝術史學者潘諾夫斯基所認為的,畫中少女有可能是俗世智慧的象徵,妄想著用“人的智慧”解決生命的問題,而這是與神的智慧相牴觸的。

學賞畫(14):德國最優秀的畫家丟勒Albrecht Dürer簡介及作品

配圖

學賞畫(14):德國最優秀的畫家丟勒Albrecht Dürer簡介及作品

配圖

第三:西方發展版畫的畫家。“版畫”其實是利用印刷術完成的繪畫作品。元朝時把中國的印刷術帶到了歐洲,中國在咸豐九年發明了活版印刷,而歐洲的古騰堡則用活版印刷開始印第一本書——《聖經》。丟勒用版畫完成了一部了不起的傑作---《啟示錄》。在《聖經》新約的最後一章,耶穌的門徒約翰寫道,對未來的預警,世界末日的預言,以及接二連三的大災難,世界朝向毀滅發展的末日光景,並描述最後審判,重點放在耶穌的再來。

學賞畫(14):德國最優秀的畫家丟勒Albrecht Dürer簡介及作品

四騎士

四騎士 賞析:

對丟勒的理解,若是單純停留在其技法的層面,實屬淺薄。丟勒的藝術創作與當時的時代背景是緊密相關的,更為重要的是,對丟勒作品中精神意涵的分析和解讀更是脫離不了他本人的精神背景,亦即他的基督教信仰。1471年,丟勒出生於德國紐倫堡,當時的紐倫堡黑死病蔓延,戰爭不斷,天災人禍橫行,整個社會蔓延著末日來臨的恐懼氣氛,當時的大部分人因此而在心底裡深藏著世界末日的情結,丟勒亦不可避免,而他的一系列基督教繪畫便是在這樣的時代精神背景下產生的。

學賞畫(14):德國最優秀的畫家丟勒Albrecht Dürer簡介及作品

配圖

1498年,25歲的丟勒創作了他的一系列版畫作品《啟示錄》,這組作品成為了他在藝術史上的代表性作品。《啟示錄》取材於新約聖經最後一卷書《約翰啟示錄》,以強烈的寓喻手法預言了當時羅馬帝國必將沒落的現實,充滿著神聖的異象。在創作這一系列版畫之前,丟勒剛剛遊歷完西德和意大利,並學習了兩地不同的繪畫技巧,然而在這幅作品中,丟勒卻隱蔽掉了兩地的繪畫風格,而表現出獨特的繪畫風格來。《約翰啟示錄》以當時羅馬帝國的尼祿大屠殺為背景,尼祿是當時羅馬帝國的皇帝,以凶殘著稱,他極力迫害當時的基督徒和猶太教徒,以至於引發猶太人的強烈抗爭——猶太教徒巴勒斯坦大起義(166年)。猶太人當時在抗爭時殺了在耶穌撒冷的所有羅馬人和羅馬支持者,為了報復,尼祿下令在塞拉利昂一天就殺了大約兩萬名猶太人。尼祿及其羅馬帝國的殘暴統治激起了當時很多人的不滿,很多基督徒為此感到絕望和悲哀,所有這些情感最終沉澱而鑄成了《約翰啟示錄》,其中的巴比倫便是隱喻羅馬帝國。

學賞畫(14):德國最優秀的畫家丟勒Albrecht Dürer簡介及作品

配圖

尼祿時代,世界末日情結因其殘暴屠殺而廣為傳播,丟勒的時代亦是如此。作為一個有著深刻基督教信仰感悟的藝術家,丟勒亦深深地苦惱於世界末日情結所帶來的恐懼之感,為此他創作了系列版畫《啟示錄》,該系列共有15幅作品,其中最為後人所熟知的當是《四騎士》。該作品原作面積39.5×28.5釐米,取材於《約翰啟示錄》第六章七、八節:揭開第四印的時候,我聽見第四個活物說:“你來!”我就觀看,見有一匹灰色馬,騎在馬上的,名字叫作死,陰府也隨著他,有權柄賜給他們,可以用刀劍、饑荒、瘟疫(“瘟疫”或作“死亡”)、野獸,殺害地上四分之一的人。”畫中的四個騎士分別象徵征服、戰爭、饑荒和死亡。從右上往左下看,第一個騎士手持待發之弓,象徵著征服;第二個騎士手握重劍,象徵著戰爭;第三個騎士位於畫面的中心部位,身材壯碩而面帶威嚴,手拿天平,卻是象徵著饑荒;最左下角的騎士傴僂著身子,瘦骨嶙峋,手拿三叉戟張目怒號,象徵著死亡。右下角的平民百姓全部被他們踐踏在地,最為左下角的獅子象徵撒旦,正在吞吃著倒在地上的人群。整件作品藉助衣紋、白雲輪廓和人物的神情姿態,製造出一種強烈的動感,描繪出世界末日的鮮明景象,給人以巨大的警醒和告誡作用。

學賞畫(14):德國最優秀的畫家丟勒Albrecht Dürer簡介及作品

配圖

《啟示錄》系列版畫創作完成並刊印發行之後,丟勒從1498年開始創作他的以耶穌基督被釘十字架及復活為題材的版畫作品,名為《大受難》,一直持續到1510年,同時完成了在1509年開始刻印的較小幅面的《基督受難》和《小受難》,一共37幅。1511年,又完成了《聖母的一生》,藝術創造力可見一斑。

學賞畫(14):德國最優秀的畫家丟勒Albrecht Dürer簡介及作品

配圖

之所以創作這個題材是因為:當時的德國正因為資產階級和手工業者,農民和封建主之間矛盾的激化,演化成了宗教改革等一系列群眾運動。《啟示錄》的時代意義在於:《啟示錄》本身就是一種新舊關係的傳達,當時正是現代德國精神的形成時刻,其首要特徵是世俗政權對宗教精神和文化精神的控制,基督教新教必須取代保守和腐朽的天主教,背後的政治因素則是德意志諸地方諸侯要找到宗教自治的理由。丟勒的《啟示錄》正是那個時代面向大眾的精神食糧。

學賞畫(14):德國最優秀的畫家丟勒Albrecht Dürer簡介及作品

聖三位一體的崇拜

聖三位一體的崇拜作品賞析:

《聖三位一體的崇拜》是受富商委託,為一個照顧貧苦老人的機構——12兄弟會所畫。這件作品成為了丟勒描繪宏大的崇拜場面的代表之作,構圖結構嚴謹,層次鮮明,顏色豐富,人物繁多,給人宏大而神聖之感。畫面分為上下左右四大部分,上部、左部和右部描繪的是天上的場景,上部分中天父將一塊巨大的象徵榮耀的披風披在耶穌身上,聖父、聖子周邊有一群天使在鳴樂讚美;左部分是聖母瑪利亞率領著一群殉道者;右部分是聖胡安以及身後跪著的一群先知。下部分描繪的是地面情景,教皇、主教等教會人士列隊進行崇拜,而非教會人士在跟隨其後。畫面的最右下角是丟勒本人的形象,他手裡正拿著一個牌子,上面寫著作品的創作日期及自己的相關簡介,饒有趣味。

學賞畫(14):德國最優秀的畫家丟勒Albrecht Dürer簡介及作品

配圖

第四:最早進行自然的寫生畫家。丟勒之前,由於學徒和公會制度,藝術家們通常建立自己工作室並在家接訂單從事創作。而尋求藝術理想的丟勒3次穿越阿爾比斯山的時候需要長期外部行走(每次時間長達半年)。漫長的旅途,畫畫是最好的“伴侶”,通過細緻觀察,風景,樹木,花鳥,蟲魚都成為丟勒畫布上的客人,他也成為西方歷史上第一個寫生的畫家。

學賞畫(14):德國最優秀的畫家丟勒Albrecht Dürer簡介及作品

丟勒20歲時的自畫像 丟勒作品賞析

丟勒20歲時的自畫像 丟勒作品賞析

實驗和打破是藝術史進步的關鍵,而在自畫像這一個體系類,丟勒做了不同角度的嘗試。這幅是丟勒20歲時的自畫像。側面45°的展示說明了在作畫時鏡子的缺失,而對於很多細節,如嘴脣的柔軟度,臉頰,脖子的陰影,衣服的褶皺等的處理又說明了藝術家曾經面對鏡子的細緻的審視和觀察。

丟勒自畫像作品中的冷靜,反省和思考同樣也被他注入到了其他肖像作品中,他的作品無一例外都有著同樣的冷峻,深沉。和佛羅倫薩傳統不同,這些肖像背景都是純色暗淡的,和達芬奇希望能在肖像畫背後引發另外一種環境不同,丟勒希望觀眾把所有的注意力都集中在肖像本人,去試圖通過他的神態,姿勢,眼光,手勢等去理解他是誰?做什麼?思考什麼?抑或是反映出了觀察者的態度。

學賞畫(14):德國最優秀的畫家丟勒Albrecht Dürer簡介及作品

《四使徒》

賞析:

《四使徒》是丟勒於1526年完成的一件油畫作品,這件作品完成之後的兩年丟勒便去世了,因此《四使徒》便成為了丟勒晚年的重要代表作。丟勒完成這件作品後,將其贈給了紐倫堡市參議會。

《四使徒》是丟勒晚年創作中的成功之作。這幅油畫不僅體現了丟勒的人文主義思想,還蘊含著他對宗教改革的鮮明態度。全畫是在兩塊狹長木板上完成的,左邊一塊,畫的是約翰與彼得;右邊一塊,畫的是保羅與馬可。4個人都是《聖經》傳說中的著名人物。他們或面目慈祥,或神情威嚴,或雙目犀利,或舉止收斂,他們代表著4種典型的性格。丟勒創作此畫的目的,旨在塑造德國社會改革的推動者和捍衛真理的保衛者,同時通過正面理想形象,發表自己的政治宣言。大膽奔放的筆觸,沉鬱濃烈的色彩,凝聚著日耳曼人的性格特徵,是丟勒晚年在油畫技法上的革新。

學賞畫(14):德國最優秀的畫家丟勒Albrecht Dürer簡介及作品

局部

《四使徒》是一幅雙聯畫,由兩個畫面組成,每個畫面為215釐米×76釐米,左邊畫面描繪的是身穿綠色內衣紅色外袍、手拿經書的年輕約翰以及身穿藍色外袍、手拿金鑰匙的彼得,右邊畫面描繪的是身穿米灰色外袍、手捧經書並拿利劍的保羅以及露出機警眼神的馬可。人物的不同性格通過服飾、道具和麵部神情鮮明生動地刻畫出來,其中約翰屬於膽汁質性格,彼得屬於粘液質性格,馬可屬於多血質性格,而保羅則屬於膽汁質性格。約翰的紅色袍子傳遞出一種熱情和樂觀,保羅的米灰色袍子則給人以冷靜和思慮的感覺。兩人的袍子露在外面,顯得寬鬆,讓人感到達觀而坦蕩。這件作品淋漓盡致地反映出丟勒高超的寫實功力,成為德國藝術的寫實風格與意大利藝術的典型塑造的完美結合。丟勒在這幅畫的下部寫了題詞:“在這動盪不安的年代,願所有執政者時刻戒備,別把謬言視作神諭,因為上帝從不給自己的話增減隻字。為此,我希望大家聆聽這四位至尊至善的使者的勸告。”我們可以將之理解為丟勒借著繪畫在向世人傳遞神的話語和真理,這足以透露出他深徹而誠摯的宗教情懷。

"

丟勒作品賞析,小編把其著名作品穿插在文章中,便於閱讀。(黑字為作品圖片添加賞析的文字部分)

學賞畫(14):德國最優秀的畫家丟勒Albrecht Dürer簡介及作品

丟勒26歲時的自畫像(戴手套的自畫像)

解析:作為自畫像之父,他是歐洲第一位為自己的容貌和身份所吸引的畫家。此畫又名《戴手套的自畫像》,這是丟勒26歲時畫的著名的自畫像。畫面上,丟勒一幅瀟灑的騎士模樣。他內襯鑲有花邊的百褶緊身衣,外穿滾著黑邊的緊袖外套,頭戴一頂黑白條相間的軟帽,手握白色手套,肩上披著一襲褐色斗篷。這是德國當時最時髦的青年裝束。丟勒捲曲的長髮,隨意披落在兩肩,一撮稀疏的褐色鬍鬚,使26歲的他顯得老成持重。畫面的背景,是一扇敞開的窗戶,窗外依稀可見夏日北歐美麗的風光。窗外的風光隱喻著丟勒那段翻越阿爾卑斯山,前往意大利的難忘之旅。自畫像在16世紀的歐洲並不普遍,丟勒創作的一系列自畫像,成為西方美術史上一件非常哥德式的舉動。

在丟勒的作品中,我們很少看到快樂和愉悅,他的作品中總是隱藏著很多深深的憂慮,思考,判斷和反省,也流露出這個民族天然的哲學性的,對人本身的複雜和更深層次的解讀。

學賞畫(14):德國最優秀的畫家丟勒Albrecht Dürer簡介及作品

配圖 丟勒作品

丟勒(Albrecht Dürer,1471年5月21日-1528年4月6日,金牛座)德國曆史上最優秀的畫家、版畫家及木版畫設計家,同時還是一位建築師和藝術理論家。同時他還精通幾何學、數學、宗教和占星術,還懂得當時被看做是“貴族語言”的拉丁語和意大利語。被譽為阿爾卑斯山以北北方畫派的達芬奇。

學賞畫(14):德國最優秀的畫家丟勒Albrecht Dürer簡介及作品

丟勒13歲時的自畫像

丟勒作品賞析:丟勒13歲時的自畫像

現存於奧地利維也納阿爾貝蒂娜博物館中有一張丟勒13歲時的自畫像,這張A4比例大小的畫像所能引發的思考毫不遜於達芬奇的《維特魯威人》:

首先:這是一個未成年的孩子面對自己最成熟的思考。肌肉、骨骼、頭髮、手和胳膊的比例體現了他對解剖學的掌握和了解。這種對細節最全面生動的處理,體現了北方精神的冷靜和精準。筆者總覺得:意大利的藝術更像十四行詩,浪漫,憂鬱,有種不切實際美感;而和德國的藝術更像數學,精確,又能成為解讀整個宇宙的元素和基礎(亞里士多德)。

第二:這是人類對自己冷靜的解剖。不像意大利和其後西方藝術史的自畫像多少都有對自己的美化成分(如倫勃朗),畫這張自畫像時僅有13歲的孩子不會考慮是否要名留青史,是否要對自己進行藝術的處理,他所有的思考和反省都是腳踏實地的。筆者很難想象:對於一個13歲的孩子,要有何種成熟度才能這麼長時間的觀察和反思自己,在這個過程中,他看到了什麼?又想到了什麼?而何種的外部環境和如何強大的內心可以促成這種理性的思考呢?

學賞畫(14):德國最優秀的畫家丟勒Albrecht Dürer簡介及作品

丟勒作品

丟勒早在自己13歲時(1484)就給自己畫了一幅自畫像,形象生動、逼真,比達芬奇創作的那幅有名的自畫像(ca. 1510-1515)還要早二十多年。在其一生之中,共創作了近十幅自畫像,包括速寫、素描、版畫和油畫等創作手法,其創作的自畫像大多具有嚴整細緻的特徵,藝術表現力與後來的倫勃朗遙相呼應。因此,丟勒被譽為“自畫像之父”。

學賞畫(14):德國最優秀的畫家丟勒Albrecht Dürer簡介及作品

《亞當與夏娃》

《亞當與夏娃》賞析:

這幅作品在表現風格上,明顯受意大利畫風影響。每個人體都沾滿畫面空間,成為可以獨立的人體作品。夏娃動作優美,富於舞蹈性,左手去摘樹上被禁的"罪惡之果",右手扶在樹枝上,雙腳一前一後,婀娜多姿,顯示了女性的嫵媚與青春活力;亞當帶有明顯的古希臘風格傾向,更內在,也更平靜,左手捏著帶葉的蘋果,右手擺向後面。亞當和夏娃互為呼應,夏娃臉部呈現出的微笑,反襯出亞當的內心惶惑。

《亞當與夏娃》透露出強烈的意大利文藝復興繪畫特色,然而人物的姿態以及整個畫面所給予人的靜穆之感又帶有強烈的北歐氣息,畫面描繪出亞當夏娃偷吃禁果的情節,兩人的違約之行在被耶和華神發現之時,正在用枝葉遮羞,無論人體、植物還是蛇的描繪都栩栩如生,完全遵照科學的透視方法。

除了創作版畫以外,丟勒也創作了大量的油畫作品,這些都反映出他精妙的藝術造詣及其對於基督教的深刻理解,代表作為《亞當與夏娃》《聖三位一體的崇拜》以及《四使徒》。

學賞畫(14):德國最優秀的畫家丟勒Albrecht Dürer簡介及作品

配圖

丟勒現存的作品有1000餘件,包括版畫、油畫、水彩畫和素描。其中,以版畫最具影響力。他還是世界上最早創作水彩畫的畫家之一。丟勒主要的作品有《戴手套的自畫像》《亞當與夏娃》、《海怪》、《啟示錄》《念珠節》、《基督大難》、《偉大的命運》、《騎士、死神與惡魔》等。

學賞畫(14):德國最優秀的畫家丟勒Albrecht Dürer簡介及作品

騎士、死神與惡魔

騎士、死神與惡魔賞析:

在《騎士、死神與惡魔》中,一位基督教騎士騎著馬穿過黑暗的森林,死神在旁邊彷彿正在與其對話,惡魔緊隨其後試圖對其進行誘惑,但騎士對其置之不理並堅毅地向前繼續行進。這件作品既是對神恩的讚頌,又是對當時人精神上的鼓舞。有的藝術史家認為死神和惡魔象徵著天主教,騎士堅定地前進意味著路德新教必將戰勝天主教的專制強權。

學賞畫(14):德國最優秀的畫家丟勒Albrecht Dürer簡介及作品

配圖

丟勒博學多才,不僅是畫家,而且是數學家、機械師、建築學家,他發明了一種建築學體系,創立了築城學理論。作為美術家,他刻苦探索新的美學原理,在透視法和人體解剖學方面卓有成績,著有《繪畫概論》和《人體解剖學原理》。

學賞畫(14):德國最優秀的畫家丟勒Albrecht Dürer簡介及作品

兔子

兔子作品解析:

這幅丟勒素描寫生作品最有名的《兔子》中,我們可以切實感受到兔子的靈活,皮毛的光影,似乎可以聽到兔子咀嚼的聲音,這是絕對高度寫實的藝術。

同時代的意大利畫家是不會畫這種題材的,因為在他們的世界裡:神權,貴族,平凡人才是最重要的主題。而這些來自田野山間的動植物從來都不值得表現。而在這點上,丟勒更像中國畫家,一開始就注意到了這個部分。而和中國山水畫院畫家不同的是,中國傳統藝術講究的是“虛和神”,而丟勒作品如照片一樣真實。

丟勒的寫實作品對後代有著巨大影響。這種通過堆疊細節達到細緻的方式影響到了後來的前拉斐爾畫派和印象派,只不過一個是學習,另外一個是反叛。

學賞畫(14):德國最優秀的畫家丟勒Albrecht Dürer簡介及作品

配圖

在德國,丟勒享有很高的聲譽。自1815年始,全國每年都要舉辦以他的名字命名的《阿爾佈列希特·丟勒節》。1840年,政府在他的故鄉紐倫堡樹立起一座丟勒的雕像。這是德國為藝術家設立的第一座公共紀念碑。德國近年出版的有關丟勒的書籍和畫集高達數十萬冊,並翻譯成多種文字遠銷世界各地。

學賞畫(14):德國最優秀的畫家丟勒Albrecht Dürer簡介及作品

丟勒的母親肖像

丟勒的母親肖像解析:

這幅木炭素描《母親肖像》是此類肖像素描中最富感情的作品(42×30釐米)。丟勒懷著對母親的深厚感情,用簡率的炭條,正確地勾勒出年邁多病的老母親形象。她已風燭殘年,歷盡苦難,備受風霜的侵蝕,臉上留下了許多生活的印痕。她那隆起的顴骨,佈滿皺紋的前額、稍鼓的眼珠、尖長的鼻樑和薄而緊閉的嘴脣,這一切細節是畫家真摯的感情流露,由於歲月的磨損,老人的臉龐不僅消瘦,還暴起了道道青筋,唯有一對眼睛依然炯炯有神。

丟勒的這幅《母親肖像》,簡單而節奏分明的線條勾勒出母親肖像的飽經滄桑之感,英國美術史家貢布里希在其著作《藝術的故事》中就著重提到了這件作品,並深入分析了其中所蘊含的美的辯證法:一個老態龍鍾的婦人何以憑藉素描的技法而透露出一股獨特的美感。

丟勒的炭筆素描特點是粗獷,簡率。他沒有在老人臉上加更多陰影,只在頸項外加重了陰影的色調,使臉形更加突出。運線的輕重緩急極有分寸,而且比較洗煉,肖像的神態僅僅幾筆便躍然於畫紙上。

學賞畫(14):德國最優秀的畫家丟勒Albrecht Dürer簡介及作品

配圖

丟勒的藝術成就:

第一:東西方藝術的融合者。成名後的丟勒來到威尼斯,認識了威尼斯畫派的重要畫家喬萬尼·貝里尼(Giovanni Bellini)。南北兩位大師的碰撞,溝通了南北繪畫,丟勒把油畫技法教給貝里尼,使得這種影響西方藝術史500多年的技術在南方生根發芽;而南方的透視法和解剖學,也經由丟勒傳到了北方。

學賞畫(14):德國最優秀的畫家丟勒Albrecht Dürer簡介及作品

聖哲羅姆

《聖哲羅姆》解析:

《聖哲羅姆》描繪的是古代著名基督教學者、思想家哲羅姆禱告時的場景,岩石和崖壁被刻畫的堅硬又不失柔和,簡陋的木桌子上安放著十字架,哲羅姆兩手合十仰面朝天進行著虔誠的禱告,腳底下的獅子卻在安詳地休憩。丟勒在這件作品中描繪出上帝因為禱告而降下恩典時的安詳氣氛,這與丟勒1513年作品《騎士、死神與惡魔》有著鮮明的不同。

丟勒在1512年至1514年達到了自己版畫創作的高峰期,《騎士、死神與惡魔》《聖哲羅姆》《憂鬱》三件作品完成了,有人認為這三件作品代表了四種氣質(多血質、膽汁質、粘液質、抑鬱質)中的後三種氣質,也有人認為分別象徵道德與天職、理智與科學、以及神學。

在德國藝術史家潘諾夫斯基看來,《聖哲羅姆》與《騎士、死神與惡魔》分別代表了順服神旨意的兩種方式:前者為沉思式的,後者為踐行式的,兩者代表了古希臘哲學所認為的生活的兩種樣態。而《憂鬱》卻是代表著與神的勸勉相違背的生命操練方式——渴望用人的方法。這也正表明了,基督教必將戰勝古希臘羅馬異教文化,神的智慧大大地高出於人的智慧。

學賞畫(14):德國最優秀的畫家丟勒Albrecht Dürer簡介及作品

配圖

第二:第一個畫自畫像的畫家,開創了歐洲的自畫像傳統。“自畫像”對於藝術史的價值絕不僅僅限於是一種繪畫表達形式,之所以重要是因為:自畫像代表了一種思維上的反省和進步,是文藝復興“人文主義”精神最高的表達的表現。中世紀基督藝術中,人是低俗鄙夷的,畫像/雕塑只能屬於神,畫自畫像不僅是對藝術的褻瀆,更是對神的極其不尊重。而在封建等級制度和神權統治嚴苛的北方,藝術家們很少表現人的肉體和人像,而丟勒從13歲起就開始連續不斷的觀察自己,反省自己,並把自己展現在畫布上。這是北方文藝復興藝術進步極端重要的表現。此後,西方藝術家們基本都開始畫自畫像,而且主動把此當做審視自我,反省自己的方式,最有名的如倫勃朗,梵高,蒙克等。

學賞畫(14):德國最優秀的畫家丟勒Albrecht Dürer簡介及作品

憂鬱

解析:憂鬱

《憂鬱》一畫刻畫了一位有如帶翼天使狀的少女在冥思苦想時的神態,身邊佈滿了各種道具:象徵幾何學的多面幾何體與圓規,象徵木匠生涯的鋸子、刨子和錘子,象徵科學的天平和沙漏。在古希臘羅馬神話傳說中,大地之神掌管幾何學、木匠和科學,由此我們可以將畫面中的少女理解為科學、智慧和文藝女神的象徵。然而值得一提的是,畫中少女縱然有千般智慧,但仍然處於深刻的焦慮與愁苦之中,正如偉大的藝術史學者潘諾夫斯基所認為的,畫中少女有可能是俗世智慧的象徵,妄想著用“人的智慧”解決生命的問題,而這是與神的智慧相牴觸的。

學賞畫(14):德國最優秀的畫家丟勒Albrecht Dürer簡介及作品

配圖

學賞畫(14):德國最優秀的畫家丟勒Albrecht Dürer簡介及作品

配圖

第三:西方發展版畫的畫家。“版畫”其實是利用印刷術完成的繪畫作品。元朝時把中國的印刷術帶到了歐洲,中國在咸豐九年發明了活版印刷,而歐洲的古騰堡則用活版印刷開始印第一本書——《聖經》。丟勒用版畫完成了一部了不起的傑作---《啟示錄》。在《聖經》新約的最後一章,耶穌的門徒約翰寫道,對未來的預警,世界末日的預言,以及接二連三的大災難,世界朝向毀滅發展的末日光景,並描述最後審判,重點放在耶穌的再來。

學賞畫(14):德國最優秀的畫家丟勒Albrecht Dürer簡介及作品

四騎士

四騎士 賞析:

對丟勒的理解,若是單純停留在其技法的層面,實屬淺薄。丟勒的藝術創作與當時的時代背景是緊密相關的,更為重要的是,對丟勒作品中精神意涵的分析和解讀更是脫離不了他本人的精神背景,亦即他的基督教信仰。1471年,丟勒出生於德國紐倫堡,當時的紐倫堡黑死病蔓延,戰爭不斷,天災人禍橫行,整個社會蔓延著末日來臨的恐懼氣氛,當時的大部分人因此而在心底裡深藏著世界末日的情結,丟勒亦不可避免,而他的一系列基督教繪畫便是在這樣的時代精神背景下產生的。

學賞畫(14):德國最優秀的畫家丟勒Albrecht Dürer簡介及作品

配圖

1498年,25歲的丟勒創作了他的一系列版畫作品《啟示錄》,這組作品成為了他在藝術史上的代表性作品。《啟示錄》取材於新約聖經最後一卷書《約翰啟示錄》,以強烈的寓喻手法預言了當時羅馬帝國必將沒落的現實,充滿著神聖的異象。在創作這一系列版畫之前,丟勒剛剛遊歷完西德和意大利,並學習了兩地不同的繪畫技巧,然而在這幅作品中,丟勒卻隱蔽掉了兩地的繪畫風格,而表現出獨特的繪畫風格來。《約翰啟示錄》以當時羅馬帝國的尼祿大屠殺為背景,尼祿是當時羅馬帝國的皇帝,以凶殘著稱,他極力迫害當時的基督徒和猶太教徒,以至於引發猶太人的強烈抗爭——猶太教徒巴勒斯坦大起義(166年)。猶太人當時在抗爭時殺了在耶穌撒冷的所有羅馬人和羅馬支持者,為了報復,尼祿下令在塞拉利昂一天就殺了大約兩萬名猶太人。尼祿及其羅馬帝國的殘暴統治激起了當時很多人的不滿,很多基督徒為此感到絕望和悲哀,所有這些情感最終沉澱而鑄成了《約翰啟示錄》,其中的巴比倫便是隱喻羅馬帝國。

學賞畫(14):德國最優秀的畫家丟勒Albrecht Dürer簡介及作品

配圖

尼祿時代,世界末日情結因其殘暴屠殺而廣為傳播,丟勒的時代亦是如此。作為一個有著深刻基督教信仰感悟的藝術家,丟勒亦深深地苦惱於世界末日情結所帶來的恐懼之感,為此他創作了系列版畫《啟示錄》,該系列共有15幅作品,其中最為後人所熟知的當是《四騎士》。該作品原作面積39.5×28.5釐米,取材於《約翰啟示錄》第六章七、八節:揭開第四印的時候,我聽見第四個活物說:“你來!”我就觀看,見有一匹灰色馬,騎在馬上的,名字叫作死,陰府也隨著他,有權柄賜給他們,可以用刀劍、饑荒、瘟疫(“瘟疫”或作“死亡”)、野獸,殺害地上四分之一的人。”畫中的四個騎士分別象徵征服、戰爭、饑荒和死亡。從右上往左下看,第一個騎士手持待發之弓,象徵著征服;第二個騎士手握重劍,象徵著戰爭;第三個騎士位於畫面的中心部位,身材壯碩而面帶威嚴,手拿天平,卻是象徵著饑荒;最左下角的騎士傴僂著身子,瘦骨嶙峋,手拿三叉戟張目怒號,象徵著死亡。右下角的平民百姓全部被他們踐踏在地,最為左下角的獅子象徵撒旦,正在吞吃著倒在地上的人群。整件作品藉助衣紋、白雲輪廓和人物的神情姿態,製造出一種強烈的動感,描繪出世界末日的鮮明景象,給人以巨大的警醒和告誡作用。

學賞畫(14):德國最優秀的畫家丟勒Albrecht Dürer簡介及作品

配圖

《啟示錄》系列版畫創作完成並刊印發行之後,丟勒從1498年開始創作他的以耶穌基督被釘十字架及復活為題材的版畫作品,名為《大受難》,一直持續到1510年,同時完成了在1509年開始刻印的較小幅面的《基督受難》和《小受難》,一共37幅。1511年,又完成了《聖母的一生》,藝術創造力可見一斑。

學賞畫(14):德國最優秀的畫家丟勒Albrecht Dürer簡介及作品

配圖

之所以創作這個題材是因為:當時的德國正因為資產階級和手工業者,農民和封建主之間矛盾的激化,演化成了宗教改革等一系列群眾運動。《啟示錄》的時代意義在於:《啟示錄》本身就是一種新舊關係的傳達,當時正是現代德國精神的形成時刻,其首要特徵是世俗政權對宗教精神和文化精神的控制,基督教新教必須取代保守和腐朽的天主教,背後的政治因素則是德意志諸地方諸侯要找到宗教自治的理由。丟勒的《啟示錄》正是那個時代面向大眾的精神食糧。

學賞畫(14):德國最優秀的畫家丟勒Albrecht Dürer簡介及作品

聖三位一體的崇拜

聖三位一體的崇拜作品賞析:

《聖三位一體的崇拜》是受富商委託,為一個照顧貧苦老人的機構——12兄弟會所畫。這件作品成為了丟勒描繪宏大的崇拜場面的代表之作,構圖結構嚴謹,層次鮮明,顏色豐富,人物繁多,給人宏大而神聖之感。畫面分為上下左右四大部分,上部、左部和右部描繪的是天上的場景,上部分中天父將一塊巨大的象徵榮耀的披風披在耶穌身上,聖父、聖子周邊有一群天使在鳴樂讚美;左部分是聖母瑪利亞率領著一群殉道者;右部分是聖胡安以及身後跪著的一群先知。下部分描繪的是地面情景,教皇、主教等教會人士列隊進行崇拜,而非教會人士在跟隨其後。畫面的最右下角是丟勒本人的形象,他手裡正拿著一個牌子,上面寫著作品的創作日期及自己的相關簡介,饒有趣味。

學賞畫(14):德國最優秀的畫家丟勒Albrecht Dürer簡介及作品

配圖

第四:最早進行自然的寫生畫家。丟勒之前,由於學徒和公會制度,藝術家們通常建立自己工作室並在家接訂單從事創作。而尋求藝術理想的丟勒3次穿越阿爾比斯山的時候需要長期外部行走(每次時間長達半年)。漫長的旅途,畫畫是最好的“伴侶”,通過細緻觀察,風景,樹木,花鳥,蟲魚都成為丟勒畫布上的客人,他也成為西方歷史上第一個寫生的畫家。

學賞畫(14):德國最優秀的畫家丟勒Albrecht Dürer簡介及作品

丟勒20歲時的自畫像 丟勒作品賞析

丟勒20歲時的自畫像 丟勒作品賞析

實驗和打破是藝術史進步的關鍵,而在自畫像這一個體系類,丟勒做了不同角度的嘗試。這幅是丟勒20歲時的自畫像。側面45°的展示說明了在作畫時鏡子的缺失,而對於很多細節,如嘴脣的柔軟度,臉頰,脖子的陰影,衣服的褶皺等的處理又說明了藝術家曾經面對鏡子的細緻的審視和觀察。

丟勒自畫像作品中的冷靜,反省和思考同樣也被他注入到了其他肖像作品中,他的作品無一例外都有著同樣的冷峻,深沉。和佛羅倫薩傳統不同,這些肖像背景都是純色暗淡的,和達芬奇希望能在肖像畫背後引發另外一種環境不同,丟勒希望觀眾把所有的注意力都集中在肖像本人,去試圖通過他的神態,姿勢,眼光,手勢等去理解他是誰?做什麼?思考什麼?抑或是反映出了觀察者的態度。

學賞畫(14):德國最優秀的畫家丟勒Albrecht Dürer簡介及作品

《四使徒》

賞析:

《四使徒》是丟勒於1526年完成的一件油畫作品,這件作品完成之後的兩年丟勒便去世了,因此《四使徒》便成為了丟勒晚年的重要代表作。丟勒完成這件作品後,將其贈給了紐倫堡市參議會。

《四使徒》是丟勒晚年創作中的成功之作。這幅油畫不僅體現了丟勒的人文主義思想,還蘊含著他對宗教改革的鮮明態度。全畫是在兩塊狹長木板上完成的,左邊一塊,畫的是約翰與彼得;右邊一塊,畫的是保羅與馬可。4個人都是《聖經》傳說中的著名人物。他們或面目慈祥,或神情威嚴,或雙目犀利,或舉止收斂,他們代表著4種典型的性格。丟勒創作此畫的目的,旨在塑造德國社會改革的推動者和捍衛真理的保衛者,同時通過正面理想形象,發表自己的政治宣言。大膽奔放的筆觸,沉鬱濃烈的色彩,凝聚著日耳曼人的性格特徵,是丟勒晚年在油畫技法上的革新。

學賞畫(14):德國最優秀的畫家丟勒Albrecht Dürer簡介及作品

局部

《四使徒》是一幅雙聯畫,由兩個畫面組成,每個畫面為215釐米×76釐米,左邊畫面描繪的是身穿綠色內衣紅色外袍、手拿經書的年輕約翰以及身穿藍色外袍、手拿金鑰匙的彼得,右邊畫面描繪的是身穿米灰色外袍、手捧經書並拿利劍的保羅以及露出機警眼神的馬可。人物的不同性格通過服飾、道具和麵部神情鮮明生動地刻畫出來,其中約翰屬於膽汁質性格,彼得屬於粘液質性格,馬可屬於多血質性格,而保羅則屬於膽汁質性格。約翰的紅色袍子傳遞出一種熱情和樂觀,保羅的米灰色袍子則給人以冷靜和思慮的感覺。兩人的袍子露在外面,顯得寬鬆,讓人感到達觀而坦蕩。這件作品淋漓盡致地反映出丟勒高超的寫實功力,成為德國藝術的寫實風格與意大利藝術的典型塑造的完美結合。丟勒在這幅畫的下部寫了題詞:“在這動盪不安的年代,願所有執政者時刻戒備,別把謬言視作神諭,因為上帝從不給自己的話增減隻字。為此,我希望大家聆聽這四位至尊至善的使者的勸告。”我們可以將之理解為丟勒借著繪畫在向世人傳遞神的話語和真理,這足以透露出他深徹而誠摯的宗教情懷。

學賞畫(14):德國最優秀的畫家丟勒Albrecht Dürer簡介及作品

局部

若是沒有對基督信仰的深厚體悟和理解以及對世人和時代的關懷,丟勒是無論如何也創作不出這麼多偉大的藝術作品的。通過歷史我們可以瞭解到,丟勒生活的年代正是路德發起宗教改革的年代。而丟勒與路德雖然未曾見過面,但亦有著相當程度的通信,對於路德的宗教思想,丟勒是有著深入的瞭解的。在路德發起宗教改革之前,丟勒就已經憑其藝術造詣而享有盛名了。在宗教改革之初,丟勒也與其摯友維利巴德·匹克海默(Willibald Pirckheimer)和拉扎魯斯·斯賓格勒(Lazarus Spengler)一起成為了路德的支持者,並與他們一起參加1517年成立的路德小組(SodalitasMartini-ana)。丟勒在1520年寫給好友斯帕拉丁的信中,感謝他把路德的作品贈送給自己,並提到:“如果上帝能讓我親自見到馬丁·路德,我一定會把他銘刻在銅版上,作為對這位幫助我戰勝了巨大恐懼的基督徒的永恆紀念。”在丟勒於1528年去世之前,他收藏了此前路德出版的所有作品,其中部分由薩克森選帝侯的宮廷祕書斯帕拉丁(George Spalatin)所贈。

在作品《四使徒》中,每個人物的腳下都配有一段聖經文字,英國藝術史家威廉·馬丁·康韋(William Martin Conway)通過考證認為,這些經文明顯來自路德在1521年翻譯的德語版《新約》。可見,丟勒在神學知識和思想上是深受馬丁·路德的影響的,除此之外,丟勒還對文學、科學等學科有著較高的興趣,並在晚年1525年之後致力於美術理論的研究,寫成了《測量指南》《比例論》《城防指南》等著作。這些足以表明,丟勒的藝術創作絕對離不開自身的神學修養及其信仰情懷。

"

丟勒作品賞析,小編把其著名作品穿插在文章中,便於閱讀。(黑字為作品圖片添加賞析的文字部分)

學賞畫(14):德國最優秀的畫家丟勒Albrecht Dürer簡介及作品

丟勒26歲時的自畫像(戴手套的自畫像)

解析:作為自畫像之父,他是歐洲第一位為自己的容貌和身份所吸引的畫家。此畫又名《戴手套的自畫像》,這是丟勒26歲時畫的著名的自畫像。畫面上,丟勒一幅瀟灑的騎士模樣。他內襯鑲有花邊的百褶緊身衣,外穿滾著黑邊的緊袖外套,頭戴一頂黑白條相間的軟帽,手握白色手套,肩上披著一襲褐色斗篷。這是德國當時最時髦的青年裝束。丟勒捲曲的長髮,隨意披落在兩肩,一撮稀疏的褐色鬍鬚,使26歲的他顯得老成持重。畫面的背景,是一扇敞開的窗戶,窗外依稀可見夏日北歐美麗的風光。窗外的風光隱喻著丟勒那段翻越阿爾卑斯山,前往意大利的難忘之旅。自畫像在16世紀的歐洲並不普遍,丟勒創作的一系列自畫像,成為西方美術史上一件非常哥德式的舉動。

在丟勒的作品中,我們很少看到快樂和愉悅,他的作品中總是隱藏著很多深深的憂慮,思考,判斷和反省,也流露出這個民族天然的哲學性的,對人本身的複雜和更深層次的解讀。

學賞畫(14):德國最優秀的畫家丟勒Albrecht Dürer簡介及作品

配圖 丟勒作品

丟勒(Albrecht Dürer,1471年5月21日-1528年4月6日,金牛座)德國曆史上最優秀的畫家、版畫家及木版畫設計家,同時還是一位建築師和藝術理論家。同時他還精通幾何學、數學、宗教和占星術,還懂得當時被看做是“貴族語言”的拉丁語和意大利語。被譽為阿爾卑斯山以北北方畫派的達芬奇。

學賞畫(14):德國最優秀的畫家丟勒Albrecht Dürer簡介及作品

丟勒13歲時的自畫像

丟勒作品賞析:丟勒13歲時的自畫像

現存於奧地利維也納阿爾貝蒂娜博物館中有一張丟勒13歲時的自畫像,這張A4比例大小的畫像所能引發的思考毫不遜於達芬奇的《維特魯威人》:

首先:這是一個未成年的孩子面對自己最成熟的思考。肌肉、骨骼、頭髮、手和胳膊的比例體現了他對解剖學的掌握和了解。這種對細節最全面生動的處理,體現了北方精神的冷靜和精準。筆者總覺得:意大利的藝術更像十四行詩,浪漫,憂鬱,有種不切實際美感;而和德國的藝術更像數學,精確,又能成為解讀整個宇宙的元素和基礎(亞里士多德)。

第二:這是人類對自己冷靜的解剖。不像意大利和其後西方藝術史的自畫像多少都有對自己的美化成分(如倫勃朗),畫這張自畫像時僅有13歲的孩子不會考慮是否要名留青史,是否要對自己進行藝術的處理,他所有的思考和反省都是腳踏實地的。筆者很難想象:對於一個13歲的孩子,要有何種成熟度才能這麼長時間的觀察和反思自己,在這個過程中,他看到了什麼?又想到了什麼?而何種的外部環境和如何強大的內心可以促成這種理性的思考呢?

學賞畫(14):德國最優秀的畫家丟勒Albrecht Dürer簡介及作品

丟勒作品

丟勒早在自己13歲時(1484)就給自己畫了一幅自畫像,形象生動、逼真,比達芬奇創作的那幅有名的自畫像(ca. 1510-1515)還要早二十多年。在其一生之中,共創作了近十幅自畫像,包括速寫、素描、版畫和油畫等創作手法,其創作的自畫像大多具有嚴整細緻的特徵,藝術表現力與後來的倫勃朗遙相呼應。因此,丟勒被譽為“自畫像之父”。

學賞畫(14):德國最優秀的畫家丟勒Albrecht Dürer簡介及作品

《亞當與夏娃》

《亞當與夏娃》賞析:

這幅作品在表現風格上,明顯受意大利畫風影響。每個人體都沾滿畫面空間,成為可以獨立的人體作品。夏娃動作優美,富於舞蹈性,左手去摘樹上被禁的"罪惡之果",右手扶在樹枝上,雙腳一前一後,婀娜多姿,顯示了女性的嫵媚與青春活力;亞當帶有明顯的古希臘風格傾向,更內在,也更平靜,左手捏著帶葉的蘋果,右手擺向後面。亞當和夏娃互為呼應,夏娃臉部呈現出的微笑,反襯出亞當的內心惶惑。

《亞當與夏娃》透露出強烈的意大利文藝復興繪畫特色,然而人物的姿態以及整個畫面所給予人的靜穆之感又帶有強烈的北歐氣息,畫面描繪出亞當夏娃偷吃禁果的情節,兩人的違約之行在被耶和華神發現之時,正在用枝葉遮羞,無論人體、植物還是蛇的描繪都栩栩如生,完全遵照科學的透視方法。

除了創作版畫以外,丟勒也創作了大量的油畫作品,這些都反映出他精妙的藝術造詣及其對於基督教的深刻理解,代表作為《亞當與夏娃》《聖三位一體的崇拜》以及《四使徒》。

學賞畫(14):德國最優秀的畫家丟勒Albrecht Dürer簡介及作品

配圖

丟勒現存的作品有1000餘件,包括版畫、油畫、水彩畫和素描。其中,以版畫最具影響力。他還是世界上最早創作水彩畫的畫家之一。丟勒主要的作品有《戴手套的自畫像》《亞當與夏娃》、《海怪》、《啟示錄》《念珠節》、《基督大難》、《偉大的命運》、《騎士、死神與惡魔》等。

學賞畫(14):德國最優秀的畫家丟勒Albrecht Dürer簡介及作品

騎士、死神與惡魔

騎士、死神與惡魔賞析:

在《騎士、死神與惡魔》中,一位基督教騎士騎著馬穿過黑暗的森林,死神在旁邊彷彿正在與其對話,惡魔緊隨其後試圖對其進行誘惑,但騎士對其置之不理並堅毅地向前繼續行進。這件作品既是對神恩的讚頌,又是對當時人精神上的鼓舞。有的藝術史家認為死神和惡魔象徵著天主教,騎士堅定地前進意味著路德新教必將戰勝天主教的專制強權。

學賞畫(14):德國最優秀的畫家丟勒Albrecht Dürer簡介及作品

配圖

丟勒博學多才,不僅是畫家,而且是數學家、機械師、建築學家,他發明了一種建築學體系,創立了築城學理論。作為美術家,他刻苦探索新的美學原理,在透視法和人體解剖學方面卓有成績,著有《繪畫概論》和《人體解剖學原理》。

學賞畫(14):德國最優秀的畫家丟勒Albrecht Dürer簡介及作品

兔子

兔子作品解析:

這幅丟勒素描寫生作品最有名的《兔子》中,我們可以切實感受到兔子的靈活,皮毛的光影,似乎可以聽到兔子咀嚼的聲音,這是絕對高度寫實的藝術。

同時代的意大利畫家是不會畫這種題材的,因為在他們的世界裡:神權,貴族,平凡人才是最重要的主題。而這些來自田野山間的動植物從來都不值得表現。而在這點上,丟勒更像中國畫家,一開始就注意到了這個部分。而和中國山水畫院畫家不同的是,中國傳統藝術講究的是“虛和神”,而丟勒作品如照片一樣真實。

丟勒的寫實作品對後代有著巨大影響。這種通過堆疊細節達到細緻的方式影響到了後來的前拉斐爾畫派和印象派,只不過一個是學習,另外一個是反叛。

學賞畫(14):德國最優秀的畫家丟勒Albrecht Dürer簡介及作品

配圖

在德國,丟勒享有很高的聲譽。自1815年始,全國每年都要舉辦以他的名字命名的《阿爾佈列希特·丟勒節》。1840年,政府在他的故鄉紐倫堡樹立起一座丟勒的雕像。這是德國為藝術家設立的第一座公共紀念碑。德國近年出版的有關丟勒的書籍和畫集高達數十萬冊,並翻譯成多種文字遠銷世界各地。

學賞畫(14):德國最優秀的畫家丟勒Albrecht Dürer簡介及作品

丟勒的母親肖像

丟勒的母親肖像解析:

這幅木炭素描《母親肖像》是此類肖像素描中最富感情的作品(42×30釐米)。丟勒懷著對母親的深厚感情,用簡率的炭條,正確地勾勒出年邁多病的老母親形象。她已風燭殘年,歷盡苦難,備受風霜的侵蝕,臉上留下了許多生活的印痕。她那隆起的顴骨,佈滿皺紋的前額、稍鼓的眼珠、尖長的鼻樑和薄而緊閉的嘴脣,這一切細節是畫家真摯的感情流露,由於歲月的磨損,老人的臉龐不僅消瘦,還暴起了道道青筋,唯有一對眼睛依然炯炯有神。

丟勒的這幅《母親肖像》,簡單而節奏分明的線條勾勒出母親肖像的飽經滄桑之感,英國美術史家貢布里希在其著作《藝術的故事》中就著重提到了這件作品,並深入分析了其中所蘊含的美的辯證法:一個老態龍鍾的婦人何以憑藉素描的技法而透露出一股獨特的美感。

丟勒的炭筆素描特點是粗獷,簡率。他沒有在老人臉上加更多陰影,只在頸項外加重了陰影的色調,使臉形更加突出。運線的輕重緩急極有分寸,而且比較洗煉,肖像的神態僅僅幾筆便躍然於畫紙上。

學賞畫(14):德國最優秀的畫家丟勒Albrecht Dürer簡介及作品

配圖

丟勒的藝術成就:

第一:東西方藝術的融合者。成名後的丟勒來到威尼斯,認識了威尼斯畫派的重要畫家喬萬尼·貝里尼(Giovanni Bellini)。南北兩位大師的碰撞,溝通了南北繪畫,丟勒把油畫技法教給貝里尼,使得這種影響西方藝術史500多年的技術在南方生根發芽;而南方的透視法和解剖學,也經由丟勒傳到了北方。

學賞畫(14):德國最優秀的畫家丟勒Albrecht Dürer簡介及作品

聖哲羅姆

《聖哲羅姆》解析:

《聖哲羅姆》描繪的是古代著名基督教學者、思想家哲羅姆禱告時的場景,岩石和崖壁被刻畫的堅硬又不失柔和,簡陋的木桌子上安放著十字架,哲羅姆兩手合十仰面朝天進行著虔誠的禱告,腳底下的獅子卻在安詳地休憩。丟勒在這件作品中描繪出上帝因為禱告而降下恩典時的安詳氣氛,這與丟勒1513年作品《騎士、死神與惡魔》有著鮮明的不同。

丟勒在1512年至1514年達到了自己版畫創作的高峰期,《騎士、死神與惡魔》《聖哲羅姆》《憂鬱》三件作品完成了,有人認為這三件作品代表了四種氣質(多血質、膽汁質、粘液質、抑鬱質)中的後三種氣質,也有人認為分別象徵道德與天職、理智與科學、以及神學。

在德國藝術史家潘諾夫斯基看來,《聖哲羅姆》與《騎士、死神與惡魔》分別代表了順服神旨意的兩種方式:前者為沉思式的,後者為踐行式的,兩者代表了古希臘哲學所認為的生活的兩種樣態。而《憂鬱》卻是代表著與神的勸勉相違背的生命操練方式——渴望用人的方法。這也正表明了,基督教必將戰勝古希臘羅馬異教文化,神的智慧大大地高出於人的智慧。

學賞畫(14):德國最優秀的畫家丟勒Albrecht Dürer簡介及作品

配圖

第二:第一個畫自畫像的畫家,開創了歐洲的自畫像傳統。“自畫像”對於藝術史的價值絕不僅僅限於是一種繪畫表達形式,之所以重要是因為:自畫像代表了一種思維上的反省和進步,是文藝復興“人文主義”精神最高的表達的表現。中世紀基督藝術中,人是低俗鄙夷的,畫像/雕塑只能屬於神,畫自畫像不僅是對藝術的褻瀆,更是對神的極其不尊重。而在封建等級制度和神權統治嚴苛的北方,藝術家們很少表現人的肉體和人像,而丟勒從13歲起就開始連續不斷的觀察自己,反省自己,並把自己展現在畫布上。這是北方文藝復興藝術進步極端重要的表現。此後,西方藝術家們基本都開始畫自畫像,而且主動把此當做審視自我,反省自己的方式,最有名的如倫勃朗,梵高,蒙克等。

學賞畫(14):德國最優秀的畫家丟勒Albrecht Dürer簡介及作品

憂鬱

解析:憂鬱

《憂鬱》一畫刻畫了一位有如帶翼天使狀的少女在冥思苦想時的神態,身邊佈滿了各種道具:象徵幾何學的多面幾何體與圓規,象徵木匠生涯的鋸子、刨子和錘子,象徵科學的天平和沙漏。在古希臘羅馬神話傳說中,大地之神掌管幾何學、木匠和科學,由此我們可以將畫面中的少女理解為科學、智慧和文藝女神的象徵。然而值得一提的是,畫中少女縱然有千般智慧,但仍然處於深刻的焦慮與愁苦之中,正如偉大的藝術史學者潘諾夫斯基所認為的,畫中少女有可能是俗世智慧的象徵,妄想著用“人的智慧”解決生命的問題,而這是與神的智慧相牴觸的。

學賞畫(14):德國最優秀的畫家丟勒Albrecht Dürer簡介及作品

配圖

學賞畫(14):德國最優秀的畫家丟勒Albrecht Dürer簡介及作品

配圖

第三:西方發展版畫的畫家。“版畫”其實是利用印刷術完成的繪畫作品。元朝時把中國的印刷術帶到了歐洲,中國在咸豐九年發明了活版印刷,而歐洲的古騰堡則用活版印刷開始印第一本書——《聖經》。丟勒用版畫完成了一部了不起的傑作---《啟示錄》。在《聖經》新約的最後一章,耶穌的門徒約翰寫道,對未來的預警,世界末日的預言,以及接二連三的大災難,世界朝向毀滅發展的末日光景,並描述最後審判,重點放在耶穌的再來。

學賞畫(14):德國最優秀的畫家丟勒Albrecht Dürer簡介及作品

四騎士

四騎士 賞析:

對丟勒的理解,若是單純停留在其技法的層面,實屬淺薄。丟勒的藝術創作與當時的時代背景是緊密相關的,更為重要的是,對丟勒作品中精神意涵的分析和解讀更是脫離不了他本人的精神背景,亦即他的基督教信仰。1471年,丟勒出生於德國紐倫堡,當時的紐倫堡黑死病蔓延,戰爭不斷,天災人禍橫行,整個社會蔓延著末日來臨的恐懼氣氛,當時的大部分人因此而在心底裡深藏著世界末日的情結,丟勒亦不可避免,而他的一系列基督教繪畫便是在這樣的時代精神背景下產生的。

學賞畫(14):德國最優秀的畫家丟勒Albrecht Dürer簡介及作品

配圖

1498年,25歲的丟勒創作了他的一系列版畫作品《啟示錄》,這組作品成為了他在藝術史上的代表性作品。《啟示錄》取材於新約聖經最後一卷書《約翰啟示錄》,以強烈的寓喻手法預言了當時羅馬帝國必將沒落的現實,充滿著神聖的異象。在創作這一系列版畫之前,丟勒剛剛遊歷完西德和意大利,並學習了兩地不同的繪畫技巧,然而在這幅作品中,丟勒卻隱蔽掉了兩地的繪畫風格,而表現出獨特的繪畫風格來。《約翰啟示錄》以當時羅馬帝國的尼祿大屠殺為背景,尼祿是當時羅馬帝國的皇帝,以凶殘著稱,他極力迫害當時的基督徒和猶太教徒,以至於引發猶太人的強烈抗爭——猶太教徒巴勒斯坦大起義(166年)。猶太人當時在抗爭時殺了在耶穌撒冷的所有羅馬人和羅馬支持者,為了報復,尼祿下令在塞拉利昂一天就殺了大約兩萬名猶太人。尼祿及其羅馬帝國的殘暴統治激起了當時很多人的不滿,很多基督徒為此感到絕望和悲哀,所有這些情感最終沉澱而鑄成了《約翰啟示錄》,其中的巴比倫便是隱喻羅馬帝國。

學賞畫(14):德國最優秀的畫家丟勒Albrecht Dürer簡介及作品

配圖

尼祿時代,世界末日情結因其殘暴屠殺而廣為傳播,丟勒的時代亦是如此。作為一個有著深刻基督教信仰感悟的藝術家,丟勒亦深深地苦惱於世界末日情結所帶來的恐懼之感,為此他創作了系列版畫《啟示錄》,該系列共有15幅作品,其中最為後人所熟知的當是《四騎士》。該作品原作面積39.5×28.5釐米,取材於《約翰啟示錄》第六章七、八節:揭開第四印的時候,我聽見第四個活物說:“你來!”我就觀看,見有一匹灰色馬,騎在馬上的,名字叫作死,陰府也隨著他,有權柄賜給他們,可以用刀劍、饑荒、瘟疫(“瘟疫”或作“死亡”)、野獸,殺害地上四分之一的人。”畫中的四個騎士分別象徵征服、戰爭、饑荒和死亡。從右上往左下看,第一個騎士手持待發之弓,象徵著征服;第二個騎士手握重劍,象徵著戰爭;第三個騎士位於畫面的中心部位,身材壯碩而面帶威嚴,手拿天平,卻是象徵著饑荒;最左下角的騎士傴僂著身子,瘦骨嶙峋,手拿三叉戟張目怒號,象徵著死亡。右下角的平民百姓全部被他們踐踏在地,最為左下角的獅子象徵撒旦,正在吞吃著倒在地上的人群。整件作品藉助衣紋、白雲輪廓和人物的神情姿態,製造出一種強烈的動感,描繪出世界末日的鮮明景象,給人以巨大的警醒和告誡作用。

學賞畫(14):德國最優秀的畫家丟勒Albrecht Dürer簡介及作品

配圖

《啟示錄》系列版畫創作完成並刊印發行之後,丟勒從1498年開始創作他的以耶穌基督被釘十字架及復活為題材的版畫作品,名為《大受難》,一直持續到1510年,同時完成了在1509年開始刻印的較小幅面的《基督受難》和《小受難》,一共37幅。1511年,又完成了《聖母的一生》,藝術創造力可見一斑。

學賞畫(14):德國最優秀的畫家丟勒Albrecht Dürer簡介及作品

配圖

之所以創作這個題材是因為:當時的德國正因為資產階級和手工業者,農民和封建主之間矛盾的激化,演化成了宗教改革等一系列群眾運動。《啟示錄》的時代意義在於:《啟示錄》本身就是一種新舊關係的傳達,當時正是現代德國精神的形成時刻,其首要特徵是世俗政權對宗教精神和文化精神的控制,基督教新教必須取代保守和腐朽的天主教,背後的政治因素則是德意志諸地方諸侯要找到宗教自治的理由。丟勒的《啟示錄》正是那個時代面向大眾的精神食糧。

學賞畫(14):德國最優秀的畫家丟勒Albrecht Dürer簡介及作品

聖三位一體的崇拜

聖三位一體的崇拜作品賞析:

《聖三位一體的崇拜》是受富商委託,為一個照顧貧苦老人的機構——12兄弟會所畫。這件作品成為了丟勒描繪宏大的崇拜場面的代表之作,構圖結構嚴謹,層次鮮明,顏色豐富,人物繁多,給人宏大而神聖之感。畫面分為上下左右四大部分,上部、左部和右部描繪的是天上的場景,上部分中天父將一塊巨大的象徵榮耀的披風披在耶穌身上,聖父、聖子周邊有一群天使在鳴樂讚美;左部分是聖母瑪利亞率領著一群殉道者;右部分是聖胡安以及身後跪著的一群先知。下部分描繪的是地面情景,教皇、主教等教會人士列隊進行崇拜,而非教會人士在跟隨其後。畫面的最右下角是丟勒本人的形象,他手裡正拿著一個牌子,上面寫著作品的創作日期及自己的相關簡介,饒有趣味。

學賞畫(14):德國最優秀的畫家丟勒Albrecht Dürer簡介及作品

配圖

第四:最早進行自然的寫生畫家。丟勒之前,由於學徒和公會制度,藝術家們通常建立自己工作室並在家接訂單從事創作。而尋求藝術理想的丟勒3次穿越阿爾比斯山的時候需要長期外部行走(每次時間長達半年)。漫長的旅途,畫畫是最好的“伴侶”,通過細緻觀察,風景,樹木,花鳥,蟲魚都成為丟勒畫布上的客人,他也成為西方歷史上第一個寫生的畫家。

學賞畫(14):德國最優秀的畫家丟勒Albrecht Dürer簡介及作品

丟勒20歲時的自畫像 丟勒作品賞析

丟勒20歲時的自畫像 丟勒作品賞析

實驗和打破是藝術史進步的關鍵,而在自畫像這一個體系類,丟勒做了不同角度的嘗試。這幅是丟勒20歲時的自畫像。側面45°的展示說明了在作畫時鏡子的缺失,而對於很多細節,如嘴脣的柔軟度,臉頰,脖子的陰影,衣服的褶皺等的處理又說明了藝術家曾經面對鏡子的細緻的審視和觀察。

丟勒自畫像作品中的冷靜,反省和思考同樣也被他注入到了其他肖像作品中,他的作品無一例外都有著同樣的冷峻,深沉。和佛羅倫薩傳統不同,這些肖像背景都是純色暗淡的,和達芬奇希望能在肖像畫背後引發另外一種環境不同,丟勒希望觀眾把所有的注意力都集中在肖像本人,去試圖通過他的神態,姿勢,眼光,手勢等去理解他是誰?做什麼?思考什麼?抑或是反映出了觀察者的態度。

學賞畫(14):德國最優秀的畫家丟勒Albrecht Dürer簡介及作品

《四使徒》

賞析:

《四使徒》是丟勒於1526年完成的一件油畫作品,這件作品完成之後的兩年丟勒便去世了,因此《四使徒》便成為了丟勒晚年的重要代表作。丟勒完成這件作品後,將其贈給了紐倫堡市參議會。

《四使徒》是丟勒晚年創作中的成功之作。這幅油畫不僅體現了丟勒的人文主義思想,還蘊含著他對宗教改革的鮮明態度。全畫是在兩塊狹長木板上完成的,左邊一塊,畫的是約翰與彼得;右邊一塊,畫的是保羅與馬可。4個人都是《聖經》傳說中的著名人物。他們或面目慈祥,或神情威嚴,或雙目犀利,或舉止收斂,他們代表著4種典型的性格。丟勒創作此畫的目的,旨在塑造德國社會改革的推動者和捍衛真理的保衛者,同時通過正面理想形象,發表自己的政治宣言。大膽奔放的筆觸,沉鬱濃烈的色彩,凝聚著日耳曼人的性格特徵,是丟勒晚年在油畫技法上的革新。

學賞畫(14):德國最優秀的畫家丟勒Albrecht Dürer簡介及作品

局部

《四使徒》是一幅雙聯畫,由兩個畫面組成,每個畫面為215釐米×76釐米,左邊畫面描繪的是身穿綠色內衣紅色外袍、手拿經書的年輕約翰以及身穿藍色外袍、手拿金鑰匙的彼得,右邊畫面描繪的是身穿米灰色外袍、手捧經書並拿利劍的保羅以及露出機警眼神的馬可。人物的不同性格通過服飾、道具和麵部神情鮮明生動地刻畫出來,其中約翰屬於膽汁質性格,彼得屬於粘液質性格,馬可屬於多血質性格,而保羅則屬於膽汁質性格。約翰的紅色袍子傳遞出一種熱情和樂觀,保羅的米灰色袍子則給人以冷靜和思慮的感覺。兩人的袍子露在外面,顯得寬鬆,讓人感到達觀而坦蕩。這件作品淋漓盡致地反映出丟勒高超的寫實功力,成為德國藝術的寫實風格與意大利藝術的典型塑造的完美結合。丟勒在這幅畫的下部寫了題詞:“在這動盪不安的年代,願所有執政者時刻戒備,別把謬言視作神諭,因為上帝從不給自己的話增減隻字。為此,我希望大家聆聽這四位至尊至善的使者的勸告。”我們可以將之理解為丟勒借著繪畫在向世人傳遞神的話語和真理,這足以透露出他深徹而誠摯的宗教情懷。

學賞畫(14):德國最優秀的畫家丟勒Albrecht Dürer簡介及作品

局部

若是沒有對基督信仰的深厚體悟和理解以及對世人和時代的關懷,丟勒是無論如何也創作不出這麼多偉大的藝術作品的。通過歷史我們可以瞭解到,丟勒生活的年代正是路德發起宗教改革的年代。而丟勒與路德雖然未曾見過面,但亦有著相當程度的通信,對於路德的宗教思想,丟勒是有著深入的瞭解的。在路德發起宗教改革之前,丟勒就已經憑其藝術造詣而享有盛名了。在宗教改革之初,丟勒也與其摯友維利巴德·匹克海默(Willibald Pirckheimer)和拉扎魯斯·斯賓格勒(Lazarus Spengler)一起成為了路德的支持者,並與他們一起參加1517年成立的路德小組(SodalitasMartini-ana)。丟勒在1520年寫給好友斯帕拉丁的信中,感謝他把路德的作品贈送給自己,並提到:“如果上帝能讓我親自見到馬丁·路德,我一定會把他銘刻在銅版上,作為對這位幫助我戰勝了巨大恐懼的基督徒的永恆紀念。”在丟勒於1528年去世之前,他收藏了此前路德出版的所有作品,其中部分由薩克森選帝侯的宮廷祕書斯帕拉丁(George Spalatin)所贈。

在作品《四使徒》中,每個人物的腳下都配有一段聖經文字,英國藝術史家威廉·馬丁·康韋(William Martin Conway)通過考證認為,這些經文明顯來自路德在1521年翻譯的德語版《新約》。可見,丟勒在神學知識和思想上是深受馬丁·路德的影響的,除此之外,丟勒還對文學、科學等學科有著較高的興趣,並在晚年1525年之後致力於美術理論的研究,寫成了《測量指南》《比例論》《城防指南》等著作。這些足以表明,丟勒的藝術創作絕對離不開自身的神學修養及其信仰情懷。

學賞畫(14):德國最優秀的畫家丟勒Albrecht Dürer簡介及作品

禱告的手

禱告的手 丟勒作品賞析 德國紐倫堡陳列館

談及丟勒的一生,在此必須要附上一段小的插曲。在德國紐倫堡陳列館中珍藏著丟勒非常著名的一件作品,被稱為《祈禱之手》,這件作品蘊含著一段頗為感人的事件。丟勒在學畫之前有一位摯友名叫尼格斯坦,兩人都喜愛畫畫,但苦於經濟難題都無法拜師學習,於是兩人商量其中一人工作賺錢資助另一人學畫,兩人互相推辭相讓,最後還是商定讓丟勒先去學畫,尼格斯坦通過做抹桌、洗碗、劈柴等粗活賺錢。有一次,丟勒聽到尼格斯坦在室內禱告,見他舉著雙手,淚流滿面,禱告說:“親愛的天父,求你賜福給丟勒,使他成功,將我終日所盼望的那種藝術,加倍賜給青年丟勒。阿們。”朋友真摯的愛心讓丟勒異常感動,並激發起了他的藝術靈感,他自言自語說:“知道了,知道了,應該怎麼辦?我要以神所賜我的天才,畫出這雙偉大的手,使一切愛看我畫的人,知道世界上竟有這種無私的愛,使他們曉得他為了我付上了何等犧牲的代價。”朋友捨己的愛心成為丟勒追求藝術的重要動力,也讓他深深體驗到上帝的愛是何等長闊高深,竟然可以讓一個人如此地為朋友捨棄自己的利益。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