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春市“中國製造2025”院士專家座談會 為“長春智造”把脈

美國 十三五 財經 吉和網 2017-06-27
長春市“中國製造2025”院士專家座談會 為“長春智造”把脈

座談會上專家為“長春智造”把脈

應對新工業浪潮下的國際競爭,各國不約而同地將智能製造作為製造業未來發展的重要方向,德國開啟工業4.0、美國發力工業互聯網……

古往今來,大國博弈,博的是重器。

作為製造業大國,我國也有自己方向,“中國製造2025”,就是中國給出的答案。

長春是國家重要的裝備製造業基地之一,是吉林省工業的筋骨和脊樑。眼下,長春裝備製造業正向“智造”邁進,如何搶佔製造業發展新高地,在轉型升級中提質上檔?

這是急需面對的問題。

25日,打造東北工業基地新名片——長春市“中國製造2025”試點示範城市建設院士專家座談會上,專家們結合長春工業現狀,給出了自己的建議。

直奔主題,把脈問診,是當天的會議一大特點。

首先“開方”的是中國工程院戰略諮詢中心處長延建林。

“去年11月份,在參加評審長春市‘中國製造2025’試點示範城市時,我來過這裡,光機所、長客、吉林一號衛星等,都給我留下了深刻印象。” 延建林說,長春有著堅實的工業基礎,同時也有很優秀、基礎非常紮實的創新基地。

談及長春智能製造路徑時。延建林認為,推進智能製造不能指望一步到位,智能製造本身是一個不斷髮展和技術不斷更新迭代、推進的過程。智能製造,分了三個階段:第一階段,數字化製造;第二階段,互聯網+製造;第三階段,智能化製造;所以在推進智能製造的過程中還是要先從基礎開始做起,基本構想就是“十三五”期間要重點推進數字化製造,把整個從產品到工廠、車間、生產線以及整個生產系統數字化的基礎工作做紮實,在這個基礎上,再進一步把互聯網加進來,把雲平臺加進來,總體謀劃,分步推進。

接下來給出“方向”的是中國機械工程學會副理事長兼祕書長陸大明。

“我認為智能製造的第一標準是產品質量,而不是在於製造過程中的少人化或者無人化,不管用什麼辦法做出來,最終我們的產品質量在世界上被人家所稱道、被人家所接受,這才是最終目的。”陸大明認為,中國製造最終的關鍵還是提高產品質量,長春作為中國的工業基地,要持之以恆,要站得更高更遠一些,腳踏實地一步一步做好自己的事。

作為國內汽車行業知名大咖,中國汽車製造裝備創新聯盟副祕書長韓鐳的發言,則圍繞長春汽車產業展開。

“談到汽車,我有點體會,汽車是現代的科技產品和工業產品的集合,談到汽車的問題,我們要不忘初衷,要做什麼、做哪塊,中國的市場從南到北,從東到西,非常大的。”韓鐳說,汽車本身不僅是汽車產品,它帶動整個相關工業的產品,對於裝備行業是一個機遇。長春汽車產業歷史悠久,有很多無形的財富,汽車裝備製造也有很大的市場,這是值得關注的地方。

智能製造最核心、最基礎的就是互聯互通和信息集成。

“智能製造,操作層面,需要標準先行。”中國儀器儀表學會智能製造戰略推進辦公室副主任於美梅對於智能製造,有著不同維度的認知。

在她看來,基礎的夯實格外重要。

“企業推進智能製造的時候,希望大家一定要夯實自己的基礎,別的都可以跨越,技術積累千萬不要跨越式的發展。”於美梅說,不要在落後的工藝上提數字化,更不要沒有全自動化的基礎上提智能製造過程。無論是德國工業的4.0還是美國的工業互聯網,都把智能製造的標準作為優先行動。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