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羅斯反對派告訴我們,年輕人為什麼要上街抗議

世 界 說

曹 然

發自 俄羅斯 莫斯科

“你們為什麼要上街把國家搞亂?現在不是很有秩序嗎?”


“秩序在哪裡?俄羅斯現在有自由民主嗎?”


“你現在怎麼不自由了?這裡是紅場,你不也是想幹什麼就幹什麼嗎?你們沒經歷過混亂的時代(蘇聯解體後),不懂得那種感覺!”


“這是您的國家嗎?你們都說說,這是你們的國家吧?不是克里姆林宮、國家杜馬裡的那幫人的國家吧?當然不是!不應該為了自己的國家站出來嗎?德古拉伯爵知道怎麼對付這些貪汙腐敗分子,就像他當年處死土耳其人一樣,都用木樁穿起來……”

——白髮蒼蒼的退休教師與抗議學生之間對話

俄羅斯反對派告訴我們,年輕人為什麼要上街抗議

3月26日,在莫斯科紅場上游行的人群大喊:“俄羅斯不需要普京。“ (圖:曹然)

3月26日,俄羅斯約上百個城市爆發反腐敗大遊行,目標直指普京和梅德韋傑夫。這場全國範圍內的抗議從海生崴(符拉迪沃斯託克)發端,約有一到三萬人出現在莫斯科街頭,而在第二大城市聖彼得堡也有上萬人蔘與。

俄羅斯反對派告訴我們,年輕人為什麼要上街抗議

俄羅斯反對派、進步黨領袖阿列克謝·納瓦爾尼在遊行中被捕

這場2012年以來最強的政治風暴背後,是生於1976年的反對派、進步黨領袖阿列克謝·納瓦爾尼。從2008年開始,他通過博客不斷揭露政府高層的腐敗證據,把普京的統一俄羅斯黨稱為“小偷和詐騙犯集團”。近日,他發佈了針對梅德韋傑夫腐敗的報告和紀錄片,一石激起千層浪。納瓦爾尼宣佈將參加2018年總統大選。

俄羅斯反對派告訴我們,年輕人為什麼要上街抗議

紅場上老爺爺和年輕人一起跳舞

俄羅斯反對派告訴我們,年輕人為什麼要上街抗議

紅場上參與遊行的年輕人

在風暴的中心——莫斯科,一位白髮蒼蒼的退休教師和目測只有20歲的醫學院學生之間發生了以上對話。層層疊疊的人群圍著兩人,時不時附和醫學生的看法——放眼望去,紅場上絕大多數抗議者年齡都在30歲以下。甚至有很多踩滑板、穿球鞋的稚嫩面孔,在廣場上用小音箱播放最火的打榜音樂,踩著舞步大喊“現在是party時間”,圍觀人群幫他們打著節拍。退休教師感到自己處於劣勢,就退到幾個中老年人旁邊,繼續闡述自己的世界觀。

俄羅斯反對派告訴我們,年輕人為什麼要上街抗議

納瓦爾尼(中間)參與總統競選的助選經理莉莉婭·查尼謝娃(右一)(Evgeny Feldman for Navalny's campaign)

這一幕被納瓦爾尼在中部城市烏法的助選經理莉莉婭·查尼謝娃稱為“兩代人之間的經典對話”。莉莉婭在德勤和普華永道工作了十二年,決定從莫斯科回到家鄉,投身公共事務。“我想做點什麼,來改變我的家鄉、我的國家。我們的財產都被腐敗的官員侵吞了,這不公平。”作為納瓦爾尼的堅定支持者,她認為他發起的一系列反腐調查直接而有效,“把志同道合的人聚集起來,一定能改變一些東西。” 在烏法,她的三人全職團隊吸收了150多名志願者,都是十幾到二十來歲的年輕人,甚至有小學生。

這是俄羅斯的新一代:“我們不看電視,不看報紙,每天接觸社交媒體。” 在俄羅斯,克里姆林宮控制著絕大多數傳統媒體,示威爆發已經兩天了,在這些媒體上居然還毫無蹤跡。以《真理報》網站為例,頭條仍是烏克蘭東部戰事和特朗普。

獨立新聞社“meduza”因而發起了一場在線運動,“#我們不相信電視上說的”。這樣的環境使納瓦爾尼從一開始就依賴於網絡傳播——從他的個人博客到Vkontakte(VK,俄羅斯本土版臉書)、臉書、推特、Instagram、 Youtube等等,維護這些社交網絡賬戶是他的團隊最重要的日常工作。揭露梅德韋傑夫腐敗的紀錄片《他不是Dimon》就是在 Youtube發佈的,點擊已達到1300萬,幾乎是常規電視觀眾人數的兩倍。紀錄片也照顧了年輕人的興趣,展示了梅德韋傑夫怎麼網購昂貴的運動鞋、和“富有的朋友們”喝酒跳舞,還用無人機近距離拍攝了他的豪華莊園的細節。在VK上,納瓦爾尼的個人賬號有二十五萬粉絲,普京的只有十五萬——數據顯示,VK是俄羅斯最常用的社交媒體,每月訪問量五千五百多萬,遠遠超過臉書和其他外來戶。2014年的一次針對12至34歲用戶的調查顯示,每天約有兩百萬人訪問VK,但看電視的只有一百萬左右。

俄羅斯反對派告訴我們,年輕人為什麼要上街抗議

俄羅斯反腐紀錄片《他不是Dimon》(He is not Dimon to you)

3月17日,根據官方要求,俄羅斯各學校都要開展慶祝克里米亞“迴歸”三週年紀念活動。一箇中學生來到莉莉婭的辦公室,要求加入志願者隊伍。“學校老師說,這是愛國活動,不參加慶祝就退學回家。他受夠了。”而教職工如果有反普京行為,也可能面臨下課。年輕人都是反叛的,不希望長輩來指手劃腳。“他們出生的時候,普京就是總統了,”莉莉婭說,“現在他們中學快畢業了,普京還在掌權。他們開始思考這是為什麼?這樣對嗎?”

老一輩人無法給他們答案,自由的互聯網則提供他們想了解的一切。這次遊行最熱門的影像之一就是一個小學五年級學生的演講,他是來自託姆斯克的格列布·托克馬科夫,11歲。

俄羅斯反對派告訴我們,年輕人為什麼要上街抗議

11歲的俄羅斯小學生格列布·托克馬科夫(Gleb Tokmakov)

“今天我們所有反腐敗的人聚集在一起……如果你批評(某個事物),你就得有自己的提議。我有一個提議。在一個龐大的國家,實現人民的統治是不可能的,每個人都有自己想要的東西。……所以,是納瓦爾尼還是普京掌權並不重要,最重要的是改變權利的體系,改革教育系統,改革醫療系統。我在學校上學,學校的政治化真讓我驚訝。比如說,畫畫的時候如果不畫點有關政府的,就給你個兩分(低分)!不應該這樣。……我們還有腐敗的官員,憲法為什麼和刑法矛盾?必須修改法律!”

這樣的景象不同尋常。自蘇聯解體以來,俄羅斯年輕人的政治熱情是出了名的低落。諾貝爾獎得主阿列克謝耶維奇在一系列作品中都抱怨他們對國家和民族命運漠不關心,只在乎麥當勞、好萊塢、時裝等等一切代表“舒適的西方生活”的事物。這一切已經悄然變化。這一代人在物質充裕的環境中長大,無需為了麵包排起長隊,但並不滿足於此。

2014年以來,隨著烏克蘭戰爭的發展,俄羅斯內外交困的局面讓這些年輕人感受到了未來的壓力。“他們的家人陷入困境,父母可能需要打兩三份工才能養家,祖父母退休金低得可憐,國家在世界上備受指責,”莉莉婭說,“他們很快也要賺錢養家,自然會思考未來是什麼樣。”

正如時政評論家維納庫洛娃週一在博客上寫的,這些年輕人的上升通道已經消失。精英的孩子佔盡了好處,甚至精英的孫輩都已經來分一杯羹了。“你當然可以去工廠當個工程師,但是工廠老闆一定是寡頭們(普京的朋友們)的孩子的朋友的朋友。”

現在老一輩反而不太理解年輕人了。像紅場上那個參加辯論的老教師一樣,許多中老年人認為反普京力量要麼是美國間諜,要麼是激情有餘、頭腦不足的年輕人。

2016年4月,俄羅斯國家電視一臺製作了一檔紀錄片,稱納瓦爾尼的活動受到英國和美國情報部門的資助。在各大城市開設競選辦公室時,納瓦爾尼團隊經常遇見舉著“美國間諜滾出去”的抗議隊伍,遭遇扔雞蛋和潑油漆,在烏法也是如此。

“我在俄羅斯出生長大,在俄羅斯上學、工作、交稅,為什麼我會是美國間諜?” 莉莉婭認為這些“抗議者”都是政府僱來的,“或許有些人就是不明白:我們做這些是因為愛俄羅斯,想讓她更好。”

她自己的家庭也是各種不同觀點的交匯處:父親看電視、讀報紙,無條件支持普京一派;母親更喜歡從網上獲取信息,更有包容性。所幸現在不是蘇聯時期,一家人不會因為政見不同傷了感情,“他們都很愛我,唯一的期望就是我能在工作中找到成就感。” 至於有沒有理性,托克馬科夫的演講已經表明,11歲的孩子意識到了問題的關鍵——不是因為缺少一個全能的領導人來拯救俄羅斯,而是因為整個體系的不完善。

截止到現在,俄羅斯的領袖們還沒有作出任何正面迴應。唯一的聲音來自克里姆林宮的發言人佩什科夫,他稱整個事件是故意挑事,是一場謊言,“參加活動的年輕人是有經濟報酬的。”

隨後在託姆斯克大學發生了尷尬的一幕,被錄下來傳給了meduza新聞社:一位教授公然說,“要是沒有腐敗的話,整個政府也沒有存在的必要了……最重要的是不要亂成九十年代的樣子。”學生反問:“你是歡迎政府偷你搶你嗎?”教授沒回答,轉而說到年輕人都是為了賺點外快去參加“納瓦爾尼集會”。學生打斷了他,“我們昨天親自去了,沒有人付錢,而且這不是什麼‘納瓦爾尼集會’,是反腐敗集會。”他們當場離開了教室。

俄羅斯反對派告訴我們,年輕人為什麼要上街抗議

meduza新聞社發佈了託姆斯克大學裡教授諷刺學生的視頻

“我最恨這些人天天說他們見過九十年代有多亂,就像老兵總說 ‘爺爺當年保衛過斯大林格勒’,” 我的朋友迪米特里說,“所以又怎麼樣呢?這樣就有資格教育我們了?21世紀的形勢還總要參考蘇聯的標準嗎?” 在他看來,中老年人的大腦已經被官方媒體限制住了,他們回到家就打開電視看國家臺,相信那裡面說的一切。

這讓我想到在國立普希金學院遇到的俄語老師——50歲的伊蓮娜。當我告訴她在莫斯科有上千人被捕,她驚訝地說:“怎麼會呢?在俄羅斯有規定,遊行要經過官方批准,批准之後警察會配合的!” 我告訴她官方不批准納瓦爾尼組織的遊行,她立刻了然地笑了,“原來是他,那這根本不是什麼反腐敗遊行……這很正常。” 反普京的陰謀是一定要挫敗的。

未來疾速到來,跟不上形勢的人可能轉眼被拋在後面。但是領袖們並不著急。遊行當天,有人在Instagram 上問梅德韋傑夫感覺如何,他附上一個笑臉:“挺好的,滑了一會雪。” 這在社交媒體上頓時掀起了一場風暴,幾千人開始編各種段子對他冷嘲熱諷。有網友指出這和1917年革命時如出一轍:彼得堡已經沸騰,而沙皇尼古拉在日記裡只寫道 “今天起晚了”。

俄羅斯反對派告訴我們,年輕人為什麼要上街抗議

梅德韋傑夫在Instagram上回復網友“滑了一會雪”

這樣的輕描淡寫顯然不會讓大家滿意。由於被聯邦政府以商業詐騙為由判刑,納瓦爾尼暫時還沒有資格競選總統——除非上訴成功。這並不意味著克里姆林宮可以高枕無憂了,這一輪線上線下的風暴都已經清楚表明了誰在年輕人中間擁有壓倒性的影響力。40歲的納瓦爾尼還有充分的時間鞏固和發展自己的議程。普京一派面臨極大挑戰:把他關進監獄是成就一個英雄,讓他自由活動則會催生更多的示威活動,如何維護自身的權威?

遊行現場,在“普京下臺”“普京是賊”的口號聲中間,人們也在喊:“又一場革命的時間到了!” 距離1917年那場撼動世界秩序的革命剛好一百年。俄羅斯會爆發革命嗎?莉莉婭認為現在還為時過早。“現在人們剛剛醒來,剛開始思考、探討這個問題。一切都需要時間。”

END

責任編輯 | 徐 典

版面編輯 | 丁 昱

新浪微博@世界說globusnews

知乎機構號@世界說

版權聲明 | 稿件視頻均為世界說原創

如需轉載或合作請在後臺回覆【轉載須知】

相關推薦

推薦中...